標籤:

國學匯第二期:宋太祖為何不殺上書言事人

王立新論史:宋太祖為何不殺「上書言事人」? 分享到:

2015.10.23 第2期 作者:王立新

#slidedesc2 p{ line-height:24px; font-size:14px; padding-top:15px; padding-left:18px; text-indent:2em;} #slidedesc2 p img{ text-align:center;}#slidedesc2 p{ line-height:24px; font-size:14px; padding-left:18px; text-indent:2em; margin-bottom: 25px;} #slidedesc2 p img{ text-align:center;}

唐太宗命畫師閻立本將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圖像繪於凌煙閣中,希望後來的臣子們效法,為國家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甚至永垂青史。與唐太宗的做法相比,宋太祖卻解除了武將的兵權,並首先確定了「任宰相當用讀書人」、「不得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人」,刻下石碑,傳詔子孫,不管將來誰當皇帝,首先要將碑文牢記心中,不能違背,然後才可以去坐金鑾殿,才有資格充任統治者,處理國家政務。如果忘記了祖訓,那就是不肖子孫,連上天都不會保佑其皇位。

宋太祖趙匡胤

著名的「太祖誓碑」上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有很多學者出於求實的精神,拚命考證「太祖誓碑」是否真實存在。但是證物,也就是刻有太祖「不得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人」的石碑,早已在金兵攻佔北宋都城東京汴梁(今天的河南開封)的時候丟失了,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其實這塊石碑是否能找到,或者是否真實存在,已經不關緊要了。關乎緊要的,是石碑上的誓詞,宋、明兩代文人都有相關的記述。石碑找不到不要緊,石碑上的話語卻被記住併流傳下來,豐碑早已矗立在人心之中。難道還有比人心中的豐碑傳誦更加久遠的石碑嗎?

石碑上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文字的角度,似乎已不必說明,因為沒有人看不懂這句話。但是這裡所要進一步申說的,是碑文的歷史性意義。

王船山先生說:「自太祖勒不殺士大夫之誓以詔子孫,終宋之世,文人無歐刀之辟。」說自從宋太祖定下「不得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人」的鐵令,並以詔令的方式嚴敕後世子孫,一直到宋代滅亡,幾乎沒有真正的讀書人被殺的事情發生。船山先生認為這是一種以寬大的胸懷培養讀書人正氣的優異的政治方略。而這種「以寬大養士人之正氣」的做法,原本出自「貴士」的初衷,也就是出於真正尊重知識分子的優秀心態。

不得殺士大夫,就是真正的尊重知識分子。一個真正尊重知識分子的時代,才會產生真正的大師。這裡所說的尊重,是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口號,更不是炫人耳目的說辭。

什麼叫真正尊重?就是尊重知識分子的人格,尊重知識分子的理想和信念,尊重知識分子的做法,哪怕是很怪異的做法。使知識分子真正擁有獨立的尊嚴,獨立的立場,獨立的品格。而不是告訴他們聽話,只會聽話的不是知識分子。不聽話,是知識分子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只有不以「好好聽話」為直接目的,而以「建立獨立不倚的人格」為終極目標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與此相反的就不是教育,而只能叫做奴役。

只有在知識分子朝向理想道路前進的途程中,不必受到來自政治、經濟等不必要的妨害,才能培養他們堅持理想的獨立個性,才能造就他們為維護正義而勇於獻身的精神。他們才會自覺地去承繼中國歷史文化的優良傳統,才會果敢地接續中國文化的智慧和生命,才會主動承擔社會的責任,才會真正為朝廷效命,匡扶正義,關愛蒼生,才能激發他們內心中對歷史文化、對國家民族、對社會、對生民的由衷的熱愛之情,才能使他們把生命中的全部能量釋放並發揮出來。他們才能成為社會生活的真正向標,社會才能因為他們的倡導聞風而動,風氣才能變好,人心才能向善,社會才有生氣,才有正氣,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國家、民族才會有真正的希望。

士大夫是讀聖賢書的,辱士人即是辱聖賢,辱聖賢就是辱歷史文化,就是侮辱自己的祖先,就是侮辱自己的民族!讀書人一定要受到尊重,這是民族存續和國家發展的首要的前提,沒有什麼東西比真正尊重讀書人更加重要!

《神童詩》

而讀書人一旦受到真正的重視,就會形成全社會的向學之風。「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宋代蒙學小書《神童詩》裡面的開篇話語。我小時候不知道,還在批林批孔的時候,跟著大家一起批判《神童詩》。當時還教給小孩子們唱一首歌曲:「儒家神童詩,騙人的鬼把戲,世上無神童,實踐出真知。」一共就這四句,節奏有點像日本女排的戰術,短、平、快,從歌詞到曲調,都給人以兇惡、暴戾的感覺,令善人走向兇狠,令膽小一點的人頓生恐懼。我到現在還會唱。其實這都是不相干的瞎扯。

實際上,《神童詩》所描畫的,是宋朝時代的優良社會風尚。雖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話語,多少讓實際的體力勞動者有些感覺不快,但是《神童詩》的立意,在於表彰讀書,不在於藐視堅持在一線從事體力勞動的廣大民眾。讀書可以幫助修身,讀書可以幫助體會人生,讀書可以擴充人的視野,增長人的識見,可以觀政治的得失,了解現實的利弊,讀書還可以通曉歷史的興衰,至少可以多知道很多事情,還可以幫助人了解人與人的相交之道。總之,崇尚讀書的社會風氣(不是追求拿高等文憑和高級職稱的風氣)一旦形成,社會的風俗就會大為改觀,人心就會大變,民眾的心態,就會不再單純追求利慾,而朝向善良、正義,豁達和智慧的方向敞開。

123

分享到:
推薦閱讀:

【夢門詩社●雨水節】同題作業第二期
059《紅樓夢》第二期
本溪木蘭詩社微刊2017第二期[總第五期]
《竹榭名苑》第二期同題:一詩一詞~惜春

TAG:國學 | 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