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太極拳體與用的統一性


修練太極,就是要在明師的指導下,通過調形、調息、調心,由「外三合」漸至「內三合」,做到性命雙修、體用兼備,進而達到虛靜自然、圓融通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文 |檀杏敏

太極拳是以道家養生理論為基礎的健身之道,同時,太極拳又是吸收、融合了中華武術之大成而形成的內家拳重要代表拳種。它富含哲理,剛柔相濟,變化無窮。可以說,太極拳以健身為「體」,以技擊為「用」,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兩種傾向,一方面,有的人只注意了太極拳健身的功能,而對太極拳的實戰功夫一無所知,把太極拳打成了「太極操」,甚至由於不掌握傳統太極拳的功法要求,事與願違,沒達到健身目的,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現在社會上大多把太極拳稱作老人拳、病人拳,原因就在這裡。另一方面,有的人熱衷追求太極拳的技擊功夫,而缺乏科學的練功方法,忽視太極拳的健身功能,甚至損傷了身體。這兩種傾向都是不符合傳統太極拳科學鍛煉要求的。應當承認,在冷兵器時代,確實存在習武者因過度用功,傷身折壽的現象;也不可否認,當今時代,武術的實戰作用正在減弱,人們練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健身強體,《太極十三式行功歌訣》也特彆強調「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但問題在於,不要把太極拳的「體」和「用」對立起來,而應使二者有機統一,這樣才有利於太極拳不失其本來面目,得以原味傳承、健康發展。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略抒淺見。

從太極拳的身法要領上注重體用結合

練習拳架,也叫盤架子,是太極拳修練的基本功,無論是體還是用,都必須從盤架子開始,即使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也還要繼續通過盤架子再深入、再提高。拳架是經過歷代先師千錘百鍊而形成的,一舉一動、每招每式都有嚴格的規矩,練習太極拳,就是要從守規矩入門,練到純熟時,逐漸達到從心所欲的自然狀態,此時雖然已脫規矩,看上去無拘無束、無形無象,但仍然合乎規矩,而且高深階段的身法心法要領更加精細微妙,毫釐不差。如果一開始就不得要領、不守規矩,還沒學會走就想飛,勢必會枉費心機,走彎路,甚至誤入岐途,「學拳容易改拳難」,就象蓋房子,根基打歪了,房子永遠建不好。太極拳的規矩,也就是對身法要領的要求,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意守丹田、尾閭中正、斂臀圓襠、上下相隨等等,這些要領都是在長期實踐中按照人體生理結構和科學運動規律提煉總結出來的,一定要在盤架子時悉心體驗。比如,尾閭中正決定著身架,就象古建築的支柱,如果身架不正,其他要領都會失真變態,也就更談不上體和用了。我的恩師劉仁海先生,當年常說:「低頭貓腰,傳授不高」,並要求弟子們要把太極拳要領練到身上,形成習慣,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恩師年近八旬時,連續給弟子講拳、演示、推手,弟子們個個氣喘噓噓、滿頭大汗,他卻神態自若、談笑風聲;恩師端坐時,身板自然正直,目光如炬,神態不怒而威,似乎周身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氣場。太極拳的要領細緻入微,要處處在心,不可忽視。常言說「自病不覺」,能經常得到老師的指教,不斷糾正存在的毛病,會提高得更快。比如,有人誤認為姿勢越低,增長功夫越快,看上去越好看,就努力下蹲,造成身體各關節僵硬、體形變態、膝關節損傷。以致鬧出有的骨科醫生為膝部疼痛病人檢查時,先問是否練太極拳這樣的笑話。由此看來,這種情況並不是個別現象。傳統太極拳要領明確,功法嚴謹,動作協調,適合各種疾病的康復而絕不傷身,更不會出現正常人練出毛病的問題。凡是打拳時出現腰酸腿疼、頭暈目眩、手腳冰涼、心跳加速、憋氣胸悶等不良反應,都是因為姿勢動作不符合正確的要領,應該及時向老師請教,只要老師真明白,則會因人施教、對症下藥,存在的問題很快能夠迎刃而解。

從太極拳的勁法特點上注重體用結合

毫無疑問,太極拳是拳而不是操,不僅能健身而且能實戰,只要按太極拳的內家功夫練,健身強體不求而得,而且效果會更好。太極拳的技擊內涵主要體現在「勁別」上,也就是行內人說的「太極勁」。劉仁海恩師說過:先練順,次練勁;還說:先明方向,後明姿勢,再明勁別。這正是太極拳論中講的「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太極勁的內涵豐富,難以盡述,就體用結合角度而言,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第一,剛與柔的關係。松靜自然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和基本要求,放鬆是太極拳的門坎,也是永恆追求。但是太極拳的放鬆是和姿勢、意念、勁別密不可分的,而且太極拳的放鬆,功夫層次不同,境界也不同,放鬆是無休止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一味的軟弱無力。太極拳的放鬆是在意念的引導下,由松入柔,積柔成剛,最終達到剛柔相濟。剛柔相濟是體現於太極拳的中庸之道,是陰陽互融、互變的最佳狀態,這種狀態,於體,不溫不火,身心和諧;於用,粘、走隨心,進退自如。第二,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前面談到,太極拳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具體細緻的要求,要循規蹈矩,達到熟練、準確。在此基礎上逐步做到整體協調、周身一家。比如,太極拳的「一身備五弓」,通過練習,先求每張弓充實飽滿、富有彈性,最後達到五弓成一弓、一弓含多弓,形成八面支撐的渾元勁。正是這種渾元勁,能夠為體、用積蓄深厚的能量。第三,曲與直的關係。太極拳動作和勁別的另一個鮮明特點是圓、是螺旋。從初學拳架開始,就是在劃圓,數年練習,功夫螺旋式上升,達到渾圓狀態,仍然是圓,不過,這時的圓已是內含豐富、無形無象,處處皆是陰陽一體的「太極圈」。人身立於渾圓一體的太極圈中央,處於中定狀態,向外產生膨脹力,這就是太極拳的掤勁。太極圈的弧線與對方來力直線相切,這就是太極拳的走化;太極圈的中心與圈外的每一個觸點所產生的對應力,這就是太極拳的發放。太極圈曲與直的生克變化,精微奧妙,使人在無窮樂趣中達到體和用的雙重目的。

從太極拳的內功修練上注重體用結合

太極拳是植根傳統道家功理功法並融匯各家精華的內家功夫,絕對不只是機械重複、熟練比劃的「太極操」。正宗的傳統太極拳,從入門的第一課、動作的第一式,就已引人入道。比如,太極拳預備式,也叫無極式,無極式的要領是貫穿始終的,無極生太極,無極式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套拳的功夫,打坐、站樁,也主要是增長無極狀態的功夫。靜能生悟、靜極生動,太極拳內功的核心是虛靜。修練太極,就是要在明師的指導下,通過調形、調息、調心,由「外三合」漸至「內三合」,做到性命雙修、體用兼備,進而達到虛靜自然、圓融通達、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許這就是太極先哲所指引的「神明」境界。

原文刊載於《武魂 · 太極》2015年10月號


推薦閱讀:

太極散手
練太極,你不能不看的這10條……
轉載:練習陳氏太極拳的步驟有哪些
太極法與讀象
氣學中醫談太極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