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最棒的男孩:最科學最實用的男孩培養手冊

  <培養最棒的男孩:最科學最實用的男孩培養手冊>

  身為男孩的父母,無論何時何地,兒子無疑都是你心中永遠的牽掛,相信你對他的期望和培養也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因為你和普天下的父母有一個同樣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最棒的男孩,長大以後成為最棒的男子漢,為此即使付出再多的愛、再多的心血和精力,你都會在所不惜。

  英國有句名言:一個男孩比十二個女孩增添的麻煩還多。事實也的確如此。

  因為他們愛冒險,結果總是把自己搞得傷痕纍纍,讓你整日提心弔膽;

  因為他們很頑劣,任憑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棒棍相加仍然我行我素;

  因為他們爭強好勝,所以經常與人爭執,甚至拳腳相向、大打出手,還得讓你去息事寧人;

  因為他們固執和反叛,所以總會想方設法地和你對著干;

  《培養最棒的男孩》:作品相關 前言:給男孩家長的一封信(2)

  因為他們衝動易怒,常常莽撞行事,而且很少考慮後果,所以從小到大闖禍不斷;

  因為他們常常不把學習當回事,上課不認真聽講,放學不按時完成作業,結果連累你三天兩頭被老師傳到學校「訓話」……

  其實,你遇到的這些苦惱,大多數男孩家長也都曾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著。為什麼男孩這樣難以管教?其實,男孩之所以如此,都是由他們的性別特徵決定的,男孩體內荷爾蒙睾丸素的分泌遠遠大於女孩,而荷爾蒙睾丸素正是雄性特徵的體現,它直接導致了男孩比女孩更加叛逆與好動,這也正是為什麼相對於女孩來說,男孩更不容易管教、更不好培養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當你的付出和收穫不能成正比的時候,不要急著抱怨和指責兒子,而應該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兒子身上這些由於生理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個性和特點你了解多少?如果你從不曾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即使考慮過卻並沒有採取積極的辦法去幫助兒子解決它們,那麼你就沒有權利去抱怨和指責,你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家長。

  當然,想要把兒子培養成最棒的男孩,除了要了解他自身的生理特徵之外,更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因為如果方法選擇不得當,也會讓男孩變得問題多多,不服管教。下面這三道題,可以從一個側面考量一下你的教育是否科學合理。

  你愛你的兒子嗎?

  面對這個問題,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我最愛的就是他。我從不讓他吃苦,更不讓他受累,無論他提什麼要求我都會傾全力滿足,給他買想要的玩具,給他買名牌的衣服,給他買最高檔的文具,帶他吃愛吃的麥當勞,送他進最好的幼兒園,讓他讀最好的小學、中學……你說,我怎麼可能不愛他呢?

  你對兒子要求嚴格嗎?

  面對這個問題,或許你會說:嚴,當然要嚴,不嚴怎麼行!那樣不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上幼兒園時,每個星期都要求他必須背熟三首唐詩,每天都要練琴半小時;上小學時,每個周末都要上一節課外繪畫課、一節書法課、一節奧數課,每天都要練琴一小時;上中學時,他的學習成績一定要排在全班前十名,每天都要學習到十點……達不到要求?強制執行!

  你經常苛責或打罵兒子嗎?

  面對這個問題,或許你會猶豫一下,但你的回答卻是肯定的:當然,不打不罵孩子能成材嗎?現在的男孩都這麼頑劣,只是說服教育,往往很難讓他們服從管教,所以必要時動動手也未償不可。而且,有時候這種辦法還真挺管用,打過之後,他明顯老實聽話了許多……

  當你正在為你的這些愛兒子和教育兒子的方式方法津津樂道的時候,你是否發現,你的溺愛已經讓兒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差,對你的依賴也越來越強;你又是否發現,你的苛求和嚴厲已經讓兒子變得越來越像一部學習機器,屬於他這個年齡本該有的活潑和靈動已經逐漸消失;而你又是否發現,你的打罵已經讓兒子越來越沉默,越來越脆弱,或者越來越叛逆?如果是這樣,那說明你的教育已經徹底失敗。換句話說,你還沒有找到一種真正可以讓兒子成為最棒男孩的教育方法!而本書的寫作也正是源於此。

  其實,每個男孩的身體里都潛藏著性別賦予他們的巨大能量,你的兒子當然也是如此。而本書就是教你從男孩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性格的特徵入手,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教育和引導,那麼他的潛能就會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他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性格堅強、樂觀自信、品質卓越、獨立自主、有責任感、有愛心的最棒男子漢!

  所以,當教育失敗時,多作一些自我檢討吧,認真地想一想:你是否真正了解你的兒子?你給兒子的教育是否是最正確的、可以真正讓他們成才、成功的教育?如果不是,那麼你就有必要打開本書,學習一下了。相信閱讀過本書後,你一定能解決很多以往的教育煩惱,同時也能找到最正確、最適合男孩的教育方法。

  趙子墨

  導讀:有一種職業、一種冠冕叫父母

  當代著名教育專家馮夏婷教授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職業很特殊,它是全天候的,不分白天和黑夜,沒有休息日,不能請假,也沒有退體的一天,更沒有薪水可拿;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冠冕也很特殊,它是終身制的,從加冕的那一刻起,就永遠不會被褫奪,只是有時候,它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還有責任、緊張和壓力……

  這種職業,這種冠冕,叫做父母。

  而男孩的家長,在從事這項職業的時候恐怕會更辛苦一些;被加冕之後,責任、緊張和壓力比榮耀也會更多一些。因為,比起女孩,男孩的培養往往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為了讓男孩能夠成功成才,相信父母們一直在認認真真地履行著應盡的義務和職責,但是許多父母在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之後,收穫的成果卻不容樂觀,為此我們精心編寫了《培養最棒的男孩》這本書。

  《培養最棒的男孩》這本書簡單、直接、易於閱讀,是一本千萬父母必讀的育子指南,更是可以讓無數平凡男孩走向優秀和傑出的「橋樑」。

  本書以眾多名人的教育事例為切入點,緊緊圍繞男孩的生理、心理個性特徵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展開,全面揭示了男孩從孩童向男人轉變的過程中面臨的所有最關鍵的問題,為家長提供許多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經驗,通過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教育細節,總結出教育男孩的十三個關鍵問題:

  關鍵一:為什麼培養男孩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態?

  因為男孩在將來要承擔比女孩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所以父母往往對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關注,但是,這樣也很容易讓男孩產生心理壓力,重壓之下自然更容易出現問題。其實,教育是一種緩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所以,男孩的父母們一定要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銘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真理。

  關鍵二:為什麼男孩一定要「窮」養才會最棒?

  俗話說:自古富貴多淑女,從來紈絝少偉男。「窮」養男孩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內涵為:對男孩吃苦耐勞、勇敢堅強、真誠坦率、機智果斷以及具有責任感等品質的培養。「窮」養就是讓男孩多去經歷風雨,多去實踐。古語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就是說,只有讓男孩在必要的「窮」和「苦」中獲得錘鍊,懂得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方成大器。

  關鍵三:為什麼現在的男孩依賴性強、獨立性差?

  陶行知先生曾賦詩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這首詩詼諧地道出一條人生的至理名言:獨立對於男孩來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這與現代教育理念中的「放養」教育異曲同工。托爾斯泰也曾經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幹的事,關鍵是怎樣教育孩子。」這句話更是切中現代家庭教育的「軟肋」:愛孩子不是要成為他們的護身符、保護傘,而應該通過培養和引導,讓他們成為獨立、堅強的男子漢!

  關鍵四:為什麼要讓男孩勇於承擔責任?

  不懂得責任重要性的男孩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是小角色。正如丘吉爾說的那樣:偉大的代價,即是責任。所以,父母愛兒子,就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男子漢。

  關鍵五:為什麼要重視男孩黃金品質的培養?

  常言說,做事先做人。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做事的成敗與否。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出男孩誠信、正直、勤奮、自尊、積極向上的黃金品質,這是他們今後邁向成功的基礎。所以,開闊男孩的視野這一「教育課程」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

  關鍵六:為什麼許多現代男孩都缺乏陽剛之氣?

  古羅馬哲學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偉人,是像神一樣無所畏懼的凡人。」沒有一個男孩生而剛毅,同樣,也沒有不能被培養出剛毅氣魄的男孩。只要家長能夠給男孩創造鍛煉剛毅的成長環境,使之從多方面同軟弱進行鬥爭,那麼每個男孩都能成為堅強剛毅的男子漢。

  關鍵七:為什麼要開闊男孩的視野?

  徐霞客曾說: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梧。身為未來的男子漢,如果男孩從小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具備廣闊的視野,那麼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上,就能戰勝更多的困難,取得更大的成功。

  《培養最棒的男孩》:作品相關 導讀:有一種職業、一種冠冕叫父母(3)

  關鍵八:為什麼說社交能成就男孩的大未來?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靠他的專業知識,而85%則是依靠他的人際關係。因此,對於男孩來說,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是其自身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保障。

  關鍵九:為什麼有修養的男孩才能成為翩翩紳士?

  所謂紳士,就是同時具備了寬容的性格、感恩的心態、幽默瀟洒的談吐、教敬父母的言行的「綜合體」,所以,要想讓男孩成為翩翩紳士,個人修養以及禮儀方面的培養不可或缺。

  關鍵十:為什麼要重視男孩能力的培養?

  男孩正處於長身體、學知識的成長期,這時候也正是培養他們諸多能力的最佳時期。無論是思維能力、合作能力、決斷能力、競爭能力、適應能力還是想像能力,都是男孩成就未來人生必不可少的資本。

  關鍵十一:為什麼要重視男孩學習能力的培養?

  大量的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表明,一個人在學習上能否取得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熱愛學習,是否具備學習的能力。因此,培養男孩對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才是科學家教的根本。

  關鍵十二:為什麼要重視男孩的財商培養?

  在經濟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讓男孩從小學習掌握理財的知識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同樣重要的,這些都是男孩將來生存、發展必備的技能。因此,家長對於男孩財商的培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關鍵十三:為什麼要重視男孩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男孩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正處於朝陽初生、蓬勃向上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的男孩由於生理和心理的一些變化,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叛逆、早戀、沉迷網路,甚至離家出走等等。因此,這時候家長必須付出比原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寬容和理解,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平安度過這個「危險期」。

  以上總結和列舉了男孩教育中最為典型的13個關鍵問題,為父母們教育男孩提供了直觀、極具操作性的參考範例,力爭帶來更多的指導和啟迪。書中以國內外眾多教育專家學者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結合大量中外名人的成長經歷為研究例證,把最好的男孩教育方法加以總結和提升,力圖把世界上最好的、最易行、最實用的男孩培養方法告訴每位父母,從而指引家長把兒子培養成為天底下最棒的男子漢!最後,讓我們呼籲一下,為了孩子,讓我們每個人都多讀一本書吧!

  鴻蒙家教編委會

  第1章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慢養」的男孩才能成大器

  教育大師葉聖陶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這句話點出了教育的真諦,但現在的很多家長在教育男孩的時候都急功近利,恨不得立刻就要看到孩子出類拔萃。但事實證明,家長在這種心態下很難獲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因為,教育是一種緩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每一個男孩的成長都有他自身的規律,都需要根據他的自身特性慢慢打磨培養。因此,急於求成是教育的大忌,家長們要永遠熟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哲理。

  「教子成龍」是一項長期工程

  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

  ——葉聖陶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意思是說:教育就像農業一樣需要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需要很長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業一樣批量生產,迅速出爐。常識告訴我們:站在一棵幼苗面前,可以看出它旺盛的長勢,卻感覺不到它的成長,只有隔一段時間才會發現它的變化;另外,農業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農田裡的秧苗只有通過培土、澆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勞作,才能茁壯成長直至結出豐碩的果實。這些都說明,秧苗雖小,但也有它自己的成長規律和季節,是不能被隨意打亂的。如果為了追求速度而「拔苗助長」,那麼不但會破壞它的生長周期,影響果實的成熟,甚至到最後顆粒無收。這些都說明,培養孩子也像培養秧苗一樣需要耐心。

  家長無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夠有出息,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人中之龍」,所以很多家長從兒子還在襁褓中時就開始起步開發他們的智力,剝奪孩子玩的權力,向孩子灌輸知識和技能,任何使孩子可以獲取知識的方法都用最快的速度進行,絲毫都不耽擱。這樣一來,無形中便給男孩們帶來很多心理壓力,正如在農田裡「拔苗助長」一樣,很可能導致成長出現停頓,甚至毀掉他們的一生。

  塞達斯曾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一位神童。他的父親原為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榮譽教授,他認為,人的大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訓練而不斷增強的。為了證明這一論點,他決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進行一系列的教育試驗。塞達斯出生之後,父親便在他的小床周圍掛滿了英文字母,並在他耳邊不斷地發出這些字母的讀音。6個月後,父親的教育初顯「神效」,小塞達斯已經能夠把26個英文字母全部記住了,而且能夠讀出聲音。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非常的自豪,緊接著,他又用各類教科書取代了小塞達斯的玩具,讓他獨自苦讀。這樣做的結果確實讓小塞達斯的智力發展得很快,兩歲他就能看懂中學課本,4歲時他已經發表了4篇文章,6歲的時候還完成了一篇解剖學論文。但是,正當人們對塞達斯父親的教育方法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時候,小塞達斯卻表現出了一些反常的舉動,比如,在不該笑的時候傻笑。其實這是因為父親的過分施壓使他的神經系統開始失常的一些初期表現,但父親卻忽視了這個危險信號,繼續進行試驗。在12歲那年,塞達斯被哈佛大學破格錄取了。正當人們艷羨地談論著這個天才神童的時候,塞達斯卻在14歲那年因患病而住進了精神病院。儘管治癒後,他又返回學校繼續上學,並取得優異成績,但是他早已對父親的「試驗」和人們的讚揚深惡痛絕。他熱切地渴望過一種正常人的平凡生活。於是,他離家出走,改名換姓,在一家商店做了一個最普通的店員。

  這個人造天才「試驗」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過高的期望,過於嚴格的要求,加上過早過多的知識灌輸,給塞達斯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對於一個身心十分稚嫩的孩子來說,如何能夠承受得了長期的重壓。

  不過,有的家長或許會說:世界上最知名的家教先驅,諸如卡爾-威特、塞德茲都是早期教育的擁護者,他們也正是利用這種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天才的,而且他們的家教理論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論證,幾乎得到了全世界教育界的認可。而塞達斯父親的教育觀念與他們是一致的,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反差巨大呢?其實,這種所謂的「觀念一致」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只要家長能夠仔細閱讀卡爾-威特或者塞德茲的教育法則,就不難找出其中的差別所在:雖然卡爾-威特和塞德茲也提倡早教,但是他們教育理論的基礎都是以孩子的天性或者興趣為出發點,簡而言之就是運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而絕不是把孩子當成學習的機器,硬性地將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無法掌控的知識用強迫的方式灌輸給他們。雖然目的相同,但操作方法不同,直接導致了結果的不同。

  那麼,家長在早期教育中應該採用哪些方法,才能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塞達斯呢?

  方法1:一定要避免機械性地灌輸

  兒童的大腦神經細胞比較脆弱,容易疲勞。過度機械地讓兒童學習,會增加他們神經系統的負擔,不利於其身體健康。

  方法2:不要過分限制男孩的活動

  兒童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強於抑制過程,因此,他們大多好動不好靜,男孩的這種表現尤為突出。所以,一味限制他們的活動,勢必使他們很少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這樣便會造成他們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導致他們在性格、情緒和行為上的異常,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成長。

  方法3:充分利用男孩自身的學習慾望

  其實,男孩子本身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他們渴望認識世界,渴望用自己的行為支配身邊的世界。當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促使他們更加熱衷學習,即對學習產生興趣。然而家長的過高要求以及急於求成的心理卻會扼殺孩子的這種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失去熱情。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態,用健康的心態和方式去引導孩子學習和成長。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味地強調知識學習和智力開發的重要性其實是有違教育的規律和孩子身心成長規律的。過早過多地進行知識灌輸,過強過重地進行技能訓練,卻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無異於拔苗助長,而幼苗一旦脫離生活的土壤,結果可想而知。拔苗助長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教育方式,家長一定要引以為戒。

  多鼓勵,少批評,給男孩成長的自信

  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內在的獎勵,它並不需要拿什麼具體的東西來裝飾,只要給他一點鼓勵,他就能感受到父母是多麼信任他的能力。

  ——爾奎哈德曼

  賞識教育被稱為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其基本理念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正如農民都希望自己的莊稼快快成熟一樣,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才,這兩種心情是完全一樣的,但做法卻截然不同:如果莊稼長勢不好,農民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水沒澆夠,還是肥沒施好?而面對出現問題的孩子時,家長卻很少能做到反思自己,更多的則是對孩子進行訓斥和批評。做法相反,那麼獲得的結果當然也會相去甚遠。

  其實,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如果家長能夠耐心地鼓勵他們一番,那麼結果會大大不同。鼓勵作為賞識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像一道神奇的魔光,照射著孩子的心靈,讓他們變得心明眼亮,從而找到一條寬敞而筆直的人生之路。

  美國影片《師生情》中有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情節:一位白人老師到社區給一群長期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孩子上課,在課堂上老師伸出一隻手問其中一個孩子說:「告訴老師這一共是幾個手指?」那個孩子緩緩地抬起頭,漲紅了臉,盯著老師的5個手指,數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說:「3個。」面對這樣的錯誤,這位老師出乎意料地說:「太好了,你真了不起,一共就少數了兩個。」

  沒有指責,只有鼓勵,這樣的教育方式沒有理由教不出出息的好孩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這樣會鼓勵孩子的家長太少了,尤其是家有男孩的家長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讓兒子早日「成龍」。所以,他們看到的總是兒子作業本上的紅叉,總是把眼睛盯在兒子的點滴錯誤上,他們失去了耐心,更很少說鼓勵的話語,反而是教育兒子帶來的失敗感時刻縈繞在心頭:教育為什麼這麼難?我們到底錯在哪裡?

  其實,在男孩最初的生命經歷中,他們對這個世界是一無所知的,而且他們絕大多數的感覺記憶都是失敗的經驗。於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對所處的環境充滿恐懼,只有在家長耐心的呵護和不斷的鼓勵下,他們才能逐漸地學會做各種事情,並累積一些成功的經驗。所以,要想真正把男孩培養成優秀的人,家長就要認清鼓勵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學會怎樣正確地運用鼓勵。

  方法1:相信每個男孩都有無限的潛能

  每個男孩身上都具有無限的潛能,家長要相信只要經過適當的開發,他們任何事都可能學會。所以,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或遭遇挫折時,家長不要總是指責和批評,而是要耐心地給予一些鼓勵,這樣會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這種動力會幫助他們克服人生中各種各樣的困難。

  方法2:鼓勵男孩是家長每天都要做的功課

  男孩的成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家長的鼓勵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家長應該將這兩件事都當作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來完成。男孩是一個處於成長中的人,他們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培養,他們的價值觀也正在不斷地建立和完善,同時,他們的錯誤更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這些都需要家長一點一滴地幫助和鼓勵,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

  方法3:鼓勵男孩也要分清時勢

  鼓勵並不代表一味地誇讚男孩「真聰明、真棒」,更重要的還要學會審時度勢,即不同情勢下要採取不同的方式,這樣才會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男孩遇到困難或經歷失敗時家長應該說:彆氣餒,相信你一定能行;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兒來的成功;你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會全力支持你!

  (2)當男孩犯錯時家長應該說:沒關係,知道錯了改正就行;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沒關係,重新再來!

  (3)當男孩有需求時家長應該說:我們會盡量滿足你,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話;你為什麼需要這個呢,說出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

  (4)當男孩取得進步時家長應該說:祝賀你,你的付出有回報了;你真棒;我們為你感到驕傲和自豪!

  (5)當男孩成績不理想時家長應該說:我們知道你努力了,相信你下次一定會做好;你其他方面都很優秀,說明你一點兒也不笨,只要以後多用功就行了!

  適時又適當的鼓勵,是召喚失敗的男孩重整旗鼓的號角,是催促男孩在成功的路上馬不停蹄的鼓音,是澆開男孩心中那朵叫「成長」的鮮花的甘霖。沒有一個男孩生下來就是天才,所以他們的人生之路也一定不會一帆風順,無論失意還是得意時,家長如果都能給以不同鼓勵的話,那麼就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走向成功。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鼓勵教育需要家長丟掉急功近利的心態,充滿愛心地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耐心地去糾正孩子的錯誤。總之,鼓勵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所以,請家長們不要再吝惜它,多給你的男孩一些鼓勵,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多一些歡樂,少一些壓抑,這樣他們才能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意。

  重視交流,學會傾聽男孩的心聲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最微妙的相互接觸。

  ——蘇霍姆林斯基

  瑞吉歐,這所坐落在義大利北部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鎮,因為學前教育的成功風靡世界,這裡的學前教育被稱為「全世界最好的學前教育」。在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意思是說,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從語言和行為中捕捉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只有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的提問和回答做出積極回應,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進孩子的心靈。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說話的方式,尤其是男孩,想法和做法會更大膽,作為家長,就應該有不同的傾聽、感嘆和愛的方式,不要輕易否定和打斷男孩自鳴得意的想法,這樣才能成為男孩成長的有力支持者。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說過:「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也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裡,然後是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

  然而,現代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讓許多家長失去了耐心,他們沒有時間,也不再有精力去靜下心來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他們把孩子拋過來的球重重地擋了回去。這樣便導致了孩子的快樂無人分享,孩子的苦惱無處訴說。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孩子,本來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就比較嚴重,他們很少能從同學或朋友那裡得到安慰或者中肯的意見,他們真正可以吐苦水的知心人就只有自己的父母了。然而,如果家長把他們的這種權力也剝奪了的話,勢必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這樣的孩子又怎會健康快樂地成長、輕輕鬆鬆地成才呢?

  由此可見,在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中,學會傾聽孩子講話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僅僅意識到傾聽的重要還是不夠的,家長還要注意傾聽的態度,這要比傾聽的技巧更為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通常人們對於聽到的信息,平均只能保留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會被漏掉,這種傾聽只是一種無效傾聽。有效的傾聽需要我們對傾聽保持積極、接納的態度,並靈活運用鼓勵、詢問、探究的技巧,這樣才能使溝通發揮出更大的效力。具體來說,在傾聽孩子講話時家長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1:傾聽時首先要專註

  在傾聽孩子講話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為其他的事情分心,暫時把手裡的活停下來;要用眼睛注視著孩子,不要顯出心不在焉的樣子。家長的專註換來的是孩子更多的傾訴。

  方法2:一邊傾聽一邊給予積極的回應

  一言不發的傾聽很可能被孩子理解成你根本沒注意他在說什麼。所以,在傾聽的過程中,要適當用一些簡短的語言表明你在認真地聽,或者對他談話內容已經了解,比如:「哦,是嗎?」「我知道。」「你真的是這麼想的?你的想法讓我有些意外。」這些回應可以鼓勵孩子更積極地吐露心聲。

  方法3:傾聽時要適當地複述和釋義

  複述是指在聽孩子說完一個話題之後,引用他的話做出複述性的回饋,比如:「你剛才說語文考試不理想,是因為你複習的不徹底?」而釋義則是對孩子的話作出簡明扼要的歸納性總結,比如:「你想認識隔壁新搬來的小朋友,讓我請他到家裡來玩是嗎?」這些複述或釋義的技巧不僅有助於家長確定孩子的真實想法,還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認真聽他們說話。

  方法4:傾聽時要保持冷靜的態度

  孩子的思想是幼稚的,所以他們的話語中難免會有一些內容或是觀點讓家長無法認同和接受,還可能會在某些言語上冒犯了家長,這時候,保持冷靜的態度是家長必須要做到的。如果家長立即進行辯解、反駁或訓斥,那麼就會讓孩子失去說下去的勇氣。

  學會傾聽是表示關懷的一種方式,可以使親子間形成良好的關係,並建立深厚的友誼;學會傾聽也是了解孩子想法的最有效途徑,所以,家長有必要定期抽出時間來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當孩子對你的信任感越來越深時,他就會向你袒露更真實的內心世界,使親子間的溝通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每位家長都應該認真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曾認真地聆聽過孩子的傾訴,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是否尊重孩子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是否尊重過他們獨特的生命感受。只有做到了這些,你才能算一個真正懂得傾聽孩子心聲的合格家長。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傾聽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溝通,它可以鼓勵孩子把內心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家長要做一個有修養的聽眾,在傾聽孩子說話上面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靜下心來、慢慢地去聽,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對孩子的優點進行發自內心的讚揚,而孩子也會在這樣的讚揚聲中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

  獎勵適度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

  過度的物質刺激,往往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依賴感,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趙子墨

  美國一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曾說:孩子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心理特徵,那就是喜歡被稱讚、嘉許和獎勵,而禁止、懲罰、抑阻等卻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細想一下,確實如此,任何一個男孩受到激勵而改過的幾率都遠遠大於受責罵而改過的幾率。激勵除了口頭的表揚之外,當然還包括適當的物質獎勵。

  因此,物質獎勵對於男孩的成長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他們心理深層次的需要。當然,物質獎勵除了用錢來表現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式。比如,當男孩取得好成績時,給他買一件中意的禮物;當男孩表現突出時,履行以前的承諾帶他去他想去的地方,比如動物園、遊樂場等。

  物質獎勵的目的在於讓男孩積極進取、明辨是非。但是這不同於一般的口頭表揚,而是涉及到物質方面,而男孩的心智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家長在對他們進行物質獎勵時要十分慎重,掌握好其中的技巧和分寸,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有一位父親事業有成,兒子從小便在十分優越的環境里長大。上學之後,每當考試成績不錯時,父親都會好好獎勵他一番,除了大把大把地給零花錢之外,還有許多變相的物質獎勵:平時測驗成績好,名牌衣服、名牌鞋子隨便買,價格昂貴的玩具隨便挑;期中考試成績好,暑假就帶兒子出國旅遊,歐洲、日本,極盡奢華……有一次,兒子期末考了全年級第三名,父親更是拿出幾十萬給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買了一輛豪華轎車。

  父親原以為兒子一定會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考上重點中學。可是沒想到,到了六年級,兒子的成績越來越差,從前幾名落到了十幾名。與老師一溝通,父親才知道,兒子之所以成績退步,是因為他想要的一切都很輕易地得到了,所以便漸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兒子的學習成績很理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給予一些物質獎勵,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過於奢侈的獎勵方式對於年紀尚小的男孩來說並不適合。因為,當物質快樂的尺碼已經達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時候,那麼再讓他們感到快樂一回也就很難了。而且,物質刺激過多、過重,男孩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讀書就是為了得到獎勵,那麼,現在什麼都有了,也就可以不用再認真讀書了,由此就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因此,過度的物質刺激不僅不利於男孩的成長,反而會讓他們產生讀書無用的錯覺,一旦形成這樣的思想,那麼他們將來還能有什麼大作為呢?

  物質獎勵就像一把「雙刃劍」,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呢?

  方法1:獎勵首先應致力於男孩的全面發展

  有些家長眼裡只看見兒子的學習成績,只有成績優秀時才會給予獎勵,而對其他方面都不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它其實是緊跟時代潮流的一種發展趨勢。所以家長在這幾方面也要給予適當的獎勵與肯定,這樣才能讓男孩更健全、更快樂地成長。

  方法2:獎勵男孩的順從不如獎勵他的獨立

  許多家長總是以男孩是否聽話為標準來決定是否獎勵他們,但家長似乎沒有想過,一味地聽從父母的安排,很可能讓男孩成為一個懦弱又沒主見的人。所以,當男孩的選擇沒有出現太多偏差的時候,家長要盡量放手,而且要對他們的這種獨立做出適當的獎勵。

  方法3:獎勵男孩的聰明不如獎勵他的努力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的結果。所以,在獎勵男孩的聰明時,更不要忘記獎勵他的努力,這會讓他們從心理上、思想上都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才是他們成才的關鍵所在。

  方法4:獎勵男孩宜「精」而不宜「濫」

  如果平時受到的物質獎勵過多,時間久了會讓男孩產生一種慣性意識,對這種獎勵他們會有所期待,而當哪一次家長未能履行諾言時,他們便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失落感,從而使積極性受到打擊。所以,家長要記住,獎勵是為了讓男孩從中受到激勵,而不是讓他有意識產生某種期待,所以千萬不能濫用。

  方法5:一定要讓男孩了解得到獎勵的原因

  獎勵男孩時,一定要讓他知道事出有因,到底是為什麼而得到了獎勵,這樣不但能讓他更高興,也會讓他的心智跟著成長,學會明辨是非。

  男孩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家長希望看到的,而適當的獎勵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的鬥志,促進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大的進步。所以,家長們要好好地掌握這其中的技巧和藝術,使獎勵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男孩在獲得成就時,最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鼓勵,而物質獎勵也是表示肯定的一種。但因為物質獎勵聯繫著金錢,所以與一般的口頭鼓勵有著一些區別,因此,提醒家長一定要慎用這種獎勵方式,適時、適當、適度地給予,這樣才能發揮其更大的功效。

  天才早發現,優勢慢培養

  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他們才會產生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

  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兒子是聰明的,但一旦遇到其他男孩比自己的兒子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時,他們就會產生疑惑:我的兒子也很聰明啊,為什麼比人家差那麼多?其實,資質相差不多的男孩,在能力上表現出很大的差別,很可能是教育方法導致的。

  也就是說,即使擁有很高的資質,如果不能得到科學的指導和培養,那麼也發揮不出多大的才智;而即使資質平平,只要經過家長不斷的啟發和引導,那麼也可能成為「天才」。

  如今許多家長都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們熱衷於帶著男孩奔走於各種才藝訓練班之間。雖然這樣可以讓男孩在短時間內練就一些才藝,但如果這些才藝與男孩自身的優勢毫不相干的話,那麼他們學到的也只是一些表面膚淺的東西,對這些才藝真正的內涵則無法理解和認知。如此一來,學習這些才藝也只是在浪費時間,不具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所以,家長要儘早發現男孩在某一方面潛在的「優勢能力」,然後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讓他們的優勢慢慢發展,最終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去指導未來的人生之路。那麼,究竟該怎樣發現和培養男孩的優勢呢?

  方法1:要區別不同的年齡與生理特點進行優勢培養

  由於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不同年齡段的男孩的優勢能力是有所差異的。而有很多技能的學習都必須在孩子發展成熟之後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反之就會出現拔苗助長的後果。比如說,男孩在對色彩、線條等還沒有達到一定認知程度時就讓他去學習繪畫,那麼多半會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這就是所謂的得不償失。

  方法2:從「遊戲」開始培養男孩的優勢

  最新的研究成果證實,大腦細胞直到死亡前都在不斷地進行分裂,所以,如果外界能給予大腦不斷的刺激,那麼就會促進腦細胞的分裂和新細胞的生成。大腦最重要的養分來自於豐富的感官體驗,而通過遊戲刺激又能為男孩提供最豐富的感官體驗,而且,遊戲又是一種男孩本能的學習方式,所以開發男孩的大腦潛能可以從「遊戲」入手。

  方法3:培養男孩的優勢要因材施教

  瑞士心理學家發現,雖然人有四種不同的學習風格,但有一點卻很相似,那就是總是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效果才能達到最好。對於男孩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家長提供的學習方式和他們先天佔優勢的學習風格正好相吻合,那麼他們學習起來自然會輕鬆又有效率,甚至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發現和培養男孩的「優勢能力」必須兼顧到很多方面,諸如男孩本身的能力、興趣,加上環境與機會等等,同時也需要家長丟掉許多急功近利的心態,從細微處仔細觀察男孩的特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優勢,然後加以積極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正確的。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男孩長大後能夠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職業,那麼他們一般都會做出更大的成績。所以,家長從小便應該培養男孩的自身優勢,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這對男孩一生的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挖掘並激發男孩的無限潛力

  人類具有天生的智慧,人類可以掌握的知識是無限的。

  ——柏拉圖

  20世紀初期,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他認為:一個正常的健康人只運用了其潛能的10%左右,其他90%左右的潛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也就是說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尚未被開發的巨大的潛能。這一觀點稱得上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所以,作為家長來說,如果能夠認清男孩身上某種潛在的能力並將其積極地挖掘出來,那麼就等於為他們鋪就了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

  被世人譽為「詩人音樂家」的德國著名音樂家舒曼曾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音樂家之所以能在筆端流淌出一串串悅耳的音符,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主要在於他有超常的節奏感,而節奏感的形成總是從童年開始的。」

  柴可夫斯基是俄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他在童年時就表現出了在樂感上的非凡能力。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的父母使我在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柴可夫斯基的父親是一個馬車夫,母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婦女。還在襁褓中的時候,母親便常常抱著他,一邊哼唱著鄉土味十足的俄羅斯民歌,一邊輕輕地拍打他的小屁股,使他在和諧的節奏中安然入睡;父親一回到家就把他抱在雙腿上,一面從嘴裡發出「的篤、的篤」的馬蹄聲,一面輪流交換抬起左、右腿,使他東搖西晃,上下顫動,讓他充分享受到了什麼是「節奏情趣」。

  從小在父母那裡受到的「音樂」熏陶,使得柴可夫斯基擁有了一雙為音樂而生的耳朵。稍大一點兒的時候,父母發現他能夠把許多聽過的旋律用鋼琴準確地彈出來。於是,為了不泯滅他的這種音樂的潛力,便把他送到了正式的音樂學校去接受教育。

  由於過人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刻苦的學習,柴可夫斯基終於成為一名享譽全世界的偉大音樂家。

  其實,柴可夫斯基的父母當初並未有意培養他成為音樂家,但他們「哄孩子睡」和「逗孩子樂」的行為,卻在無意之中培養了柴可夫斯基敏銳的節奏感,這使他自此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而當他們發現兒子在音樂上的天賦時,更是給予其最大的支持。這就是激發和挖掘孩子潛能的最佳體現。

  由此看來,對男孩潛力的挖掘和激發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我們的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又該怎樣去挖掘男孩的潛力呢?

  方法1:發現男孩的優點,加以鼓勵

  每個男孩身上都有優點,即使是性格頑劣、學習成績不好的男孩也是一樣。所以,家長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當發現男孩的某些優點時要給予積極的鼓勵。這樣一來,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優點也有可能轉變成一種很強大的能力。

  方法2:在提問中激發男孩的潛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隨時隨地隨機向男孩提出一些有利於提高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問題。這對於男孩潛力的激發也是大有益處的。

  方法3:在興趣中挖掘男孩的潛力

  根據男孩的興趣慢慢地培養其愛好,再視其發展情況加以引導,將這種愛好發展成潛力,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做到這些,需要家長擁有耐心、細心和愛心。

  仔細研究一下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的經歷可以發現,他們成功的原因不乏名師指導和自身的勤奮,但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對他們某些天賦潛能的重視和呵護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對於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富於很多啟發意義。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有的男孩可能天賦異秉,不用大人教也能夠學習、品格樣樣優秀,但這只是極個別現象。大多數男孩都是資質平庸的,這就需要家長用耐心、細心和愛心激發出他們某種潛在的能力,這樣他們也可以成為成績優秀、品格高尚的好孩子。

  第2章男孩就要「窮」著養:理解窮養的內涵,把握窮養的關鍵

  中國人歷來就有「窮」養男孩的說法,而這種說法之所以歷久彌新自然有其道理可循。從古至今,男人一直承擔著比女人更大的壓力和責任。因此,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成長為堅強、勇敢、智慧又富有責任心的人。但怎樣才能培養出男孩的這些品質呢?「窮」養無疑是比較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窮」養不僅僅是讓男孩遠離豐富的物質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經歷一些苦難和挫折的磨練,讓他們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這樣他們才能學會獨立和堅強,才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理解「窮」養的內涵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

  ——教育格言

  「窮養男孩,富養女孩」的說法在中國由來已久,是許多先輩根據教育的實踐經驗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因為男人生來就註定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成為挑起家庭重擔的「一片天」,成為支撐事業的「一片天」,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一片天」。既然是「一片天」,就必須具備保護一切、統馭一切的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就要求男孩先要具備堅強、勇敢、智慧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優良品質。這些優良的品質從何而來?「窮」養的意義在此時便充分顯現了出來。

  一提起「窮」養,許多家長便被其表面的意義所「蒙蔽」了,以為「窮」養就是讓孩子「吃糠咽菜」,經歷一下祖輩人所受到的苦難。其實,這種理解是十分片面的。我們提倡的「窮」養最主要是對男孩品質的培養,即從小開始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勇敢堅強、獨立自主、真誠坦率、機智果斷、責任感等品質。而「窮」養的方法就是要讓他們多去經歷風雨,多去實踐,這樣他們才能學會: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失敗了重新再來。

  如果男孩沒有經歷這樣一個必要的成長過程,那就極有可能養成貪圖享受、脆弱無能、不負責任、不知人間真情等不良品性。試想一下,這樣的男人能夠成為撐起家庭、事業和社會的那「一片天」嗎?

  古語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意思是,想要成大氣,必須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這句話絕對是培養男孩的至理名言,也就是說,只有讓男孩在必要的「窮」和「苦」中得到錘鍊,懂得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方成大器。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首席行政長官董建華是世界船王董浩雲的兒子,按常理來說,董建華應該從小就過著富貴奢華的生活,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董浩雲對兒子的管教十分嚴格,從不嬌生慣養。

  董建華在讀書的時候,每天都是乘公交車往返於校園和住所之間。畢業以後,大家都認為董浩雲一定會送兒子到國外去深造,或是安排他在家族企業中執掌大權。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董浩雲竟然安排兒子進入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當了一名普通職員。他對董建華說:「小華,我知道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但是我擔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夠。你不要想到自己有倚靠,就不想去刻苦奮鬥。你必須自己主動去找苦吃,磨鍊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對你的種種挑戰,並戰勝它,這樣你才能無愧自己的人生。」

  董建華聽從了父親的話,在美國勤勤懇懇地幹了四年。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還學會了為人處事之道,更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都為他今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看來,董浩雲就是一位深諳「窮」養之道的偉大父親,當然,董建華回報給他的也是異常出色的「成績」。

  李嘉誠也曾這樣告誡兒子們說:我掙再多的錢,是我憑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們沒有權力享受。世界巨富的家教之道尚且如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積極響應呢。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深諳「窮」養男孩的道理和內涵,這樣才能打造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方法1:讓男孩過點「苦日子」

  有人戲稱,如果男孩兜里有大量的錢財,那麼除了購回享樂、好逸惡勞、攀比之心外,還有可能買回囚車和監牢。所以,為了男孩的積極奮進,為了男孩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還是讓他過點「窮日子」為好。

  方法2:讓男孩體驗一些挫折

  家長的大包大攬,會讓男孩變得意志不堅定、心理承受力差,稍遇打擊或挫折就會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極端。所以,一定要讓男孩多經歷一些挫折,然後再鼓勵他去克服並戰勝它們,這樣他才會越挫越勇。

  方法3:讓男孩學會獨立

  一個時時處處都要依靠父母,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十分缺乏的男孩,將來是沒有能力接受社會上各種挑戰的。所以,從小就要讓男孩學會獨立生活,並教導他們獨立承擔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這樣的男孩才會有出息。

  方法4:適當讓男孩受點兒委屈

  男孩必須要學會堅強,學會忍耐,學會承受。適當地讓他們受點兒委屈,會讓他們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會淡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方法5:讓男孩學會承擔責任

  責任是男人肩頭的「徽章」。敢於擔當,不推卸責任,才讓男人更顯魅力。所以,家長要從小對男孩進行責任心教育,這樣才能讓他們將來有能力擔起家庭和社會賦予的重擔。

  家庭是男孩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僅僅給予男孩生命,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塑造著他們的未來。所以家長有義務把男孩培養成能夠撐起一片天的真正的男人,就像教育專家說的那樣:「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兒子們從『不成熟、反覆無常的少年轉變成誠實而有愛心的男人,他們尊重父母、尊重婚姻、信守承諾,是果斷有力的領袖、優秀的勞動者,保持著健康的男性氣質。』」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兒子的家長,但在教育兒子上,愛有「小愛」和「大愛」之分。那種一味地嬌生慣養的做法,只能算是「小愛」,而「窮」養兒子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愛」。大愛無疆,男孩只有歷經了「窮」養的風雨,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為家庭和社會撐起一片天。

  挫折教育:培養男孩迎難而上的頑強意志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要陪伴他們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約翰-貝曼

  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許多挫折。經過這些逆境的打磨,他們才會慢慢學會逆事順辦,學會坦然面對失敗,並把挫折當作一種挑戰。所有這些經驗都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庫,賦予他們解決問題、尋找答案、承受失敗的能力。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現在的男孩大多都是在萬千寵愛中長大的,他們很少會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也會在家長的大包大攬下輕鬆跨越過去,這樣就直接導致了他們承受能力的缺乏。因此,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家長們必須明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必須要讓他經歷一下「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製造」出各種難題,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他們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男孩要自強自立,成為生活的強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擁有堅強的意志。因為人生的道路總有坎坷,生活的大海總有波濤,如果不在兒時就養成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的品質,那麼就無法承受成長道路上的任何風雨。因此,挫折教育對於培養男孩來說值得提倡。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老肯尼迪非常注重對兒子堅強性格和精神品格的培養。

  有一次老肯尼迪趕著馬車帶兒子出去玩,由於馬車速度非常快,在一個街道的拐角處小肯尼迪猛地被甩下了馬車。老肯尼迪雖然立即勒住了韁繩,卻沒有下車去扶起兒子,而是坐在車上悠閑地掏出煙吸起來。

  小肯尼迪向父親求救了幾次,可是都遭到了父親的拒絕。老肯尼迪說:「你要自己站起來,自己爬上馬車。」

  小肯尼迪見父親確實沒有幫助他的意思,於是便掙扎著自己站了起來,艱難地爬上了馬車。

  老肯尼迪問:「你知道為什麼我要讓你自己站起來,自己爬上馬車嗎?」

  小肯尼迪搖了搖頭。

  老肯尼迪說:「人生就是這樣,跌倒、爬起來、奔跑;再跌倒、再爬起來、再奔跑。經過無數次挫折的歷練,才會有所作為。」

  小肯尼迪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正是父親從小對肯尼迪的挫折教育,才使他最終克服萬難,登上了成功的頂峰。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家長與其為男孩遮風擋雨,還不如在男孩前進的道路上再多設置一些溝壑,然後讓他們勇敢地、大踏步地走過去。這樣才能鍛鍊出他們正視挫折,超越挫折的能力。

  具體來說,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時,家長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1:讓男孩克服依賴的心理

  如果家長總是幫助男孩解決困難,那麼就會導致他們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會自然地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

  所以,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男孩的依賴性。比如,摔倒了就讓他們自己爬起來,做錯了事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後果。只有讓他們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

  方法2:利用創設的困難情景,提高男孩的挫折承受力

  沒有困難,也要製造困難。在男孩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現實情景「製造」一些難題,然後讓男孩開動腦筋,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去克服這些困難。這是提高他們承受挫折能力的好辦法。

  方法3:利用榜樣的作用,增強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男孩都喜歡聽英雄人物的故事。所以,家長就要學會利用這種機會,多向他們渲染一下英雄們是怎樣克服困難、挑戰挫折並最終贏得勝利的。然後,讓男孩以這樣的人為榜樣,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方法4:多鼓勵,改變男孩的受挫意識

  只有不斷得到鼓勵的男孩,才能在挫折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家長要多給予男孩一些鼓勵和肯定,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雖然挫折教育是男孩成長的必經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別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來,而是要根據他們的年齡階段和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如果不注意這些,只是一味地加強「難度」,那麼就很有可能造成男孩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們產生更強烈的挫敗感,這樣就事與願違了。

  挫折是人生的里程碑。男孩只有經過挫折的考驗,才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堅強,更加成熟,將來也才能更有出息。因此,家長要引導男孩樹立向上的人生觀,正確面對挫折和痛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地面對困難,並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樣才能成為生活上和事業上的強者。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家長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男孩的抗挫折能力,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戰勝挫折,這樣他們才能在人生浩瀚的海洋中力挽狂瀾,乘風破浪。當然,對男孩的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這要求家長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一些技巧之外,還必須有一個持之以恆的態度。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和教訓,然後再把它們應用到教育之中,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遠離奢侈:再富也不能富男孩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教育格言

  雖然「窮」養的深刻內涵是培養男孩堅韌的品質,但拒絕物質享受則是「窮」養的基礎。

  中國的父母實在是天底下最愛孩子的父母,但這種愛有時候卻顯得有些缺乏理性。尤其在孩子之間的攀比熱潮中,家長几乎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孩子要名牌運動服時,條件好的家長二話不說就給買,條件差一點的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要買名牌山地車,買,當然要買,別的孩子都有,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家長更是會高興地傾囊而出,給足孩子物質獎勵……

  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今有許多家長不是想方設法地教育孩子,而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積累錢財。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攢夠錢,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愛孩子。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留足了物質,貧乏了精神。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家長都這麼做,那麼就會直接導致我們的下一代成為不勞而獲的人,那麼,我們的民族又要依靠誰來振興呢?

  豐富的物質享受,容易讓男孩沉溺其中,養成他們貪慕虛榮、喜歡攀比、鋪張浪費、坐享其成的毛病。而當他們這種膨脹的慾望無法從家庭獲得滿足時,就很有可能鋌而走險,走向「為錢」而犯罪的道路。有關調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中,絕大多數孩子的日常零花錢都很多,他們經常光顧遊戲廳、網吧、歌舞廳等「青少年不宜」的場所。所以,他們接觸社會不良人員和走上「歪」路的機率也就更大,而這些嚴重不良後果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一位母親在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時痛心地說道:「孩子現在好吃懶做,成績不理想,喜歡上網玩遊戲,在高檔商場花錢如流水……這些都是錢惹的禍。」可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積極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金錢,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讓男孩少一些物質享受,多一些磨難,才能把他們培養成有愛心、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有寬容心的偉男子。

  方法1:利用傳統思想教育孩子

  其實,我國是重視教育傳統的國家之一,古代的名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非常值得現代的家長們借鑒學習。林則徐沒有給子孫留錢財,他只留下了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無獨有偶,張聞天把組織歸還的凍結存款和補發的工資4萬餘元,讓妻子全部交還給黨組織,還在病床上再三囑咐:千萬不要留給孩子。羅榮桓臨終前告訴老伴:「我死之後,分給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搞特殊。」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都更看重精神的鼓勵,而不是金錢、物質的刺激。

  方法2:借鑒西方國家的教育經驗

  再把目光投向國外,西方國家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們深思。

  在美國,政府曾計劃逐步取消遺產稅,但這一舉措卻並沒有受到富人的歡迎,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抗議」。2001年,美國120名富翁聯名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聲明,呼籲政府不要取消遺產稅。這些人包括比爾-蓋茨的父親老威廉、巴菲特、索羅斯、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請願書中這樣寫道:取消遺產稅將使美國富翁的孩子不勞而獲,使富人永遠富有,窮人永遠貧窮,這有悖於社會公平,也違背了美國的創業精神。2008年6月27日,當比爾-蓋茨宣布正式退休,淡出微軟日常管理工作的時候,同時還聲明將把自己580億美元的財產全數捐給慈善事業,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更是在一開始就和夫人達成一致意見,不準備把財產留給子女。他們的理由是:遺產會使下一輩失去生活的熱忱和做事的成就感,養成不勞而獲的思想,甚至喪失自尊和毅力而墮落。他們認為巨額遺產是一種「反社會」的錯誤。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國的某些富人只要聽到了一丁點兒有關徵收遺產稅的風聲,就會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一些財產進行「轉移」,生怕少留給孩子一分一毫。當然,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當這些家長在感慨「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是不是『瘋』了」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一下,給孩子留下大量的錢財就可以保證他們富貴一生嗎?雖然東西方在某些思想上存在著很多差異,但求同存異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而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教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留錢財給後代,避免給他們帶來太多的物質享受,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一生的發展。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許多事實證明,太多的物質享受確實不利於男孩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在對待這個問題時,一定不能心慈手軟,而是要堅持原則。當然,這並不是讓你不給孩子一分錢,或者極盡剋扣之能,而是要引導他們養成計劃開支、合理消費的好習慣,從而讓他們從小懂得生活的艱辛和自食其力的重要。

  參與勞動:讓男孩學會用勞動去改變和創造生活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

  高爾基曾經說過:「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簡單來說,勞動可以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總覺得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而忽略了體力勞動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注重智力的開發,卻忽略了勞動能力的培養,於是便出現了許多「不會系鞋帶、不會疊被子」的大學生。這樣的孩子能夠擔負起振興國家和社會的重任嗎?

  跟中國的家長比起來,西方國家的家長做得好得多。他們大多從小就讓男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給花園除草、倒垃圾、修剪草坪或是修理柵欄等。通過勞動訓練出來的男孩,長大以後往往身體都比較健康,生活也會比較幸福。家庭教育家伊麗莎白-邦得里說:「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實際上,在一個男孩的成才過程中,體力勞動和智力發展一樣,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既能強健男孩的身體、磨鍊男孩的意志、提高男孩的自我照顧能力,還可以促進男孩智力的開發。可以這樣說,一個從來不參加體力勞動的男孩,很難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父親對他的教育卻從不放鬆。在艱苦的條件下,父母教他養成了百折不撓、奮勇向前的優良品質。

  艾森豪威爾的父母從不溺愛孩子,他們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男孩更不能例外。在學習之餘,孩子們還要做飯、打掃衛生等等。

  有一年,艾森豪威爾的弟弟染上猩紅熱,家裡顯得異常忙亂。父母都在忙著照顧生病的弟弟,兩個哥哥也都在外面幫工,於是燒水做飯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了艾森豪威爾頭上。

  開始,媽媽手把手地教他怎樣切菜、生火,每天吩咐他做什麼飯,安排好後,他就在廚房裡忙活開了。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飯,他感到還有幾分新鮮和有趣,所以做得極其認真仔細。但由於手藝不精,大家吃他的飯菜常常皺著眉頭。後來,他越做越熟練,大家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父母的教育讓艾森豪威爾明白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勞動,才能改變和創造生活,並贏得別人的尊重。

  父母對艾森豪威爾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讓他受益終身。儘管很難讓人把他的硬漢形象和做飯這樣的瑣碎事情聯繫到一起,但他確實是在做家務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中才學會了吃苦,學會了獨立,最後修鍊出了成功的潛質。

  由此可見,培養愛勞動的習慣,是男孩成才的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有了愛勞動的習慣,可以磨鍊男孩的意志,養成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將來的成才鋪平道路。

  那麼怎樣才能讓男孩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呢?

  方法1:讓男孩了解勞動的意義

  家長可以利用一些機會引導男孩觀察周圍人們勞動的情景,比如建築工人日夜忙碌建造高樓大廈、清潔工人起早摸黑美化城市環境等,讓男孩明白城市的變化、街道的整潔都與人們的勞動密不可分,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勞動是光榮的、美好的。

  方法2:安排男孩從事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勞動

  培養勞動能力應該從適合男孩年齡的勞動開始。也就是說,不要讓年齡太小的男孩去做一些他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洗衣服、刷碗等。由於做不好,很可能會讓他對勞動失去興趣。

  方法3:和男孩一起做家務

  這樣做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男孩學會如何與人合作。而且,從心理學上講,對他的成長也大有幫助,要知道,通過做一些家務得到家長賞識的過程,是一種男孩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價值的重要契機。

  方法4:讓男孩適度參加公益勞動

  公益勞動是直接服務於社會公益事業的無償勞動,是對男孩進行勞動能力培養的有力手段。如修補學校圖書館的圖書,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等等。通過這類勞動,可以培養出男孩熱愛人民、熱愛集體、愛護公物、助人為樂等優良品質,具有其他勞動難以取代的特殊意義。

  通過勞動,讓男孩知道了付出者的辛苦,所以他們才會更加愛惜、尊重別人的勞動。通過勞動,讓男孩在動腦筋思考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的過程中,增強了邏輯思考能力與判斷力。通過勞動,還可以提高男孩的動手能力,而靈活的雙手可以讓他們的小腦神經得到多次刺激,使大腦更靈活。

  因此,那些經常用怕孩子耽誤學習、怕他們吃苦受累這些原因而不讓男孩參加勞動的家長們要改變一下想法了,應該趕快讓自己的男孩投入到勞動的快樂當中去。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從小就讓男孩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在勞動和生活中成長,這樣才能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意識,為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家長們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勞動對於男孩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拒絕溺愛:「窮」養是「靈丹」,溺愛是「毒害」

  我們似乎對孩子有一種天生的溺愛,但你可知道,現在給孩子幸福,將來就是給他痛苦;現在給他天堂,將來就是給他墳墓。

  ——盧梭

  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之心,加之現代家庭中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這種愛更被放大了許多倍。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本是世界上最可貴的一種情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種愛過了頭,變為溺愛,便往往會適得其反。在父母的溺愛下,孩子會變得任性、驕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賴,智力也無法得到最佳發展。

  而教育男孩,最怕的就是溺愛。一個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起來的男孩,會出現很多問題:喪失遠大的理想、是非觀念缺失、養成諸多不良習慣、經受不了任何挫折等等,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是造成他們人格上的不健全。這樣的男孩,你還指望他能有什麼大出息呢?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這樣說過:「如果孩子想得到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他就自以為是天下的主人,而當你在最後不得不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把你的拒絕看作是一種反叛……當他踏入社會後,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極大失敗。」

  那麼家長的哪些做法,已經造成了對孩子的「溺愛」了呢?

  做法之一,男孩在家庭中往往享有「特殊待遇」。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仍持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男孩在家庭中的地位總是高人一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這個「小皇帝」轉,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但孫子過生日一定要大擺筵席。久而久之,便會讓男孩變得自私、跋扈、缺乏同情心。

  做法之二,男孩的要求總是能輕易得到滿足。有的家長對兒子的要求無原則地滿足,有求必應,寧可自己省吃儉用。這樣就會養成男孩追求物質享受、浪費金錢以及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

  做法之三,男孩獨立的權利往往被父母「剝奪」。男孩要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強烈的獨立精神是必須具備的。但是有的家長保護意識太強,不讓兒子離開視線一步,就連睡覺也要抱著、摟著。這樣的男孩會變得膽小無能,依賴心理重,嚴重的還會喪失自信,甚至形成性格缺陷,結果便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

  做法之四,父母總是「大驚小怪」。男孩天生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頑皮淘氣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不怕黑,不怕病痛,不怕摔跤,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可是,有的家長卻忽略了這些,兒子稍微有點閃失,就驚慌失措,大呼小叫,這樣很容易給男孩的性格打下懦弱的烙印。

  做法之五,父母角色扮演反差太大,一個「紅臉」,一個「黑臉」。有的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兒子還小呢。」有的父母管教孩子,奶奶、爺爺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男孩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是性格變得扭曲。

  這五種溺愛方式哪怕在家庭里只出現了一種,都要引起家長的高度警惕,一定要及時撲滅「溺愛」的火苗,防患於未然。

  所以,為了兒子的成長,家長們要理性地付出愛心。那麼,家長又該怎樣防止溺愛的發生呢?

  方法1:不要凡事以孩子為中心

  家長不要把業餘的一切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不要過分關注孩子,最好留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一些有意義的興趣和愛好。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還會漸漸消除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方法2:平時對兒子的愛要藏而不露

  家長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應該埋在心底,不要處處呵護,處處保護,以免造成溺愛。把這種內在的愛變為對孩子的指導,堅持正面教育。當兒子有優點時要及時表揚,犯了錯誤更要及時糾正。

  方法3:要讓男孩懂得付出

  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就會讓男孩變得冷漠無情。所以,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換一種方式滿足他。比如,孩子纏著你想要買玩具,可以答應給他買,但買玩具的錢需要他做家務來償還。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他的勞動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方法4:不搞特殊的待遇

  不要時時處處給男孩特殊的照顧,比如,不要吃的、喝的、玩的都留給他,而應該大家共享,這樣就會避免男孩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讓他們學會分享,具備愛心。

  方法5:教育男孩時家長態度要一致

  家長教育男孩時,千萬不能一個唱黑臉,另一個唱紅臉,全家人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一定要一致。最好的方法是採取民主的態度,有事和男孩平等討論,讓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健康成長。

  方法6:應制定「家規」

  制定「家規」的目的是為了讓男孩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堅決不可以做的。不過,這些規定一定要跟他們說清楚、講明白。這樣會讓男孩形成一定的是非觀念,有利於他們日後對事物進行準確判斷。但值得注意的是,「家規」一定要堅決地執行,絕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其實大多數都源於家長教育的不得當。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根據父母的態度來判斷,所以,如果父母能夠按照以上幾點原則來教育男孩,那麼就會讓他們遠離溺愛的漩渦,健康地成長。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理性、科學的愛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但溺愛卻會阻止孩子的成長。因此,為了男孩的未來,家長不能用溺愛代替對男孩的理性教育,不能處處庇護男孩,忽視男孩身上存在的缺點,把男孩的胡鬧當作是聰明的表現。愛孩子一定要做到愛得深、教得嚴。

  第3章越早獨立的男孩越出息:讓男孩學會獨立自強的關鍵幾步

  雄鷹只有展翅高飛才能鵬程萬里,猛虎只有回歸山林才可成為百獸之王。養育男孩,父母什麼都要為他承擔是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他們在不經意間剝奪了兒子成長的權利,當兒子有一天必須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這種愛就成了扼殺他們獨立的殺手。父母作為堅強的後盾及精神的指引者,應該永遠站在兒子的身後給予他最多的支持與信任,也就是說,早一點放手,早一點支持他獨立的「放養」教育才是對他更大的支持與關愛。

  選擇權: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

  天才就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路,蠢材就是選擇了自己不合適的路。

  ——孫雲曉

  由於成長的環境和一些先天遺傳因素的不同,每個男孩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硬要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往往是「強扭的瓜不甜」,效果適得其反。

  然而,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依然我行我素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發展,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結果可想而知。要知道,想要獲得成功,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也很複雜,存在著許多機緣和變數,這些都不是人可以左右的。所以,人為地去控制或強行塑造孩子,不僅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結果,還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傷害。

  一位學者曾對一所中學的150名中學生的自主性狀況做過一個調查,結果很讓人擔憂。學者的問題是: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一時解決不了時,怎麼辦?被調查的150名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有困難當然是找父母解決;而對於今後準備從事什麼職業,90%的學生說要問過父母后才能回答。試想一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孩怎麼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呢?因此,要想讓男孩將來能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家長就要從即刻做起,把選擇的權利還給男孩。

  朱啟南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得了男子十米氣步槍的冠軍,他的成功完全得益於自己的選擇。朱啟南的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文化,因此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朱啟南好好讀書,走出「農門」。可是,後來朱啟南卻選擇了另外一條人生之路——學習射擊。父母經過慎重的考慮,尊重了朱啟南的選擇。他們認為,孩子今後要走的路應該由他自己去選擇。

  朱啟南的父母之所以尊重了他的決定,是因為他們從兒子的角度考慮了他本身的素質、興趣,把選擇的權利留給了兒子,這才培養出了今日的奧運冠軍。讓男孩自己選擇,他就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然後在這種責任心的驅使下,努力奮發,克服一切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男孩終歸要離開父母,開拓比父輩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他們從小沒有選擇的權利,從未體驗過選擇的滋味,長大後就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難以迎接各方面的挑戰和競爭。因此,當男孩有了自己的主見,而且表示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積極的支持。即使最後失敗了,對男孩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的積累。而當這種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何愁成功不會到來呢?

  那麼,怎樣做才能把選擇的權力還給男孩呢?

  方法1:培養男孩的選擇意識

  男孩並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選擇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教育和培養。家長可以經常給男孩製造一些選擇的機會,比如選擇哪一門興趣課,暑假到哪兒去旅遊,這樣就會讓男孩漸漸形成自己做主的意識。

  方法2:不要對男孩管得過細

  父母不應該包辦男孩的一切事務,不應該認為只要是兒子的事情就是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情。男孩的路是需要靠自己去走的,父母不可能伴隨他們一輩子,所以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

  方法3:讓男孩在體驗中成長

  當男孩面對難題的時候,父母可以不給男孩太多的建議,而是讓男孩自己去體驗、比較,在幾種結果中確定自己的選擇。

  當然,男孩在自主選擇時,因為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不足,難免會出現一些偏差,這時候切忌「因噎廢食」,就此剝奪他們選擇的權利。家長們應該明白這樣兩個道理:第一,只有經過不斷的嘗試才能提高判斷力和選擇能力。第二,選擇和責任是相輔相成的,責任感是在自我選擇中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男孩選擇的權利,只是讓他們被動地接受,那麼他們也就不會產生任何的責任感。而缺乏責任感的男孩將來會有出息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此,家長應該尊重男孩,還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選擇中不斷磨練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頑強意志和遇事冷靜、有主見的良好心理素質。這樣,男孩才能成為有出息的男子漢。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給男孩選擇的權利,說起來容易,但要父母們心服口服地去做,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如果你希望兒子的未來有一個蔚藍的、可以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就應該從現在開始給男孩選擇的權利,讓男孩早日學會獨立。

  獨立思考:依賴、盲從的男孩不會有出息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自己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

  ——羅伯特-M.赫欽斯

  思想指揮行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男孩走向獨立的基礎。因此,家長在培養男孩獨立性的時候,首先要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盡量做到凡是他們自己能夠想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思考。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都能做到耐心細緻地解答,但卻往往忽略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只是一頁頁、一本本地講下去,孩子也只是靜靜地聽。這樣,既不利於孩子記住故事的內容,故事對孩子的啟發作用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這時候家長能夠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參與進來,那麼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舉過這樣一個實例:

  有一天,一個九歲的男孩問他:「竹管里有空氣嗎?」陳先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了一根兩頭有節的竹管,在竹管上鑽了一個洞,然後把竹管放在了水盆里。這時候,一個個小泡從洞里冒出,孩子們歡呼道:「空氣!是空氣!」他們自己得出了答案,顯得格外高興。

  陳先生的這種教育方法值得所有家長借鑒學習。

  男孩天生自信、生機勃勃,他們喜歡思考、喜歡競爭,競爭讓他們興奮,也讓他們更願意接受挑戰。如果這種品質能夠得到家長的充分肯定和支持,那麼他們會更早地走向獨立。科學實踐表明,當男孩六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試圖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著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了,而不是像女孩那樣藉助哭泣等手段。而且男孩更擅長抽象思維,具有很強的立體空間認知能力。因此,家長在培養男孩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首先要保護好他們這種天生的「能力」,然後再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這樣將更有利於他們獨立性的形成。

  另外,有的家長會把男孩的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當成他們獨立的開始,這是錯誤的。培養男孩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為了讓他們在面臨選擇時,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所以,如果發現男孩出現這種傾向,一定要及時糾正,以免他們「誤入歧途」。一般來說,家長在培養男孩的獨立思考能力時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方法1:要讓男孩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讓許多孩子只學會了死記硬背,當然這也能讓孩子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因此在孩子看來,獨立思考是賣力不討好的事情。為了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家長就要讓他們明白獨立思考的意義,並積極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養成他們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方法2:要讓男孩多進行獨立思考的活動

  「自古成功在嘗試」,只要孩子敢於獨立思考,就說明他不拘泥於現有的東西,這是十分可貴的一種品質,家長一定要保護好,並儘力使之發揮更大的功效。

  方法3:告訴男孩,獨立思考並非「高不可攀」

  一提起獨立思考,大多數男孩或許會這樣說:「獨立思考應該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只要做到老師講什麼,我們學什麼就可以了。」的確,獨立思考是科學家必不可少的能力,但也並非高不可攀。其實,對老師講的知識有不同意見,對書上的習題提出不同的解法都是獨立思考的一種表現。所以,家長要啟發男孩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進行獨立思考,善於進行獨立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方法4:讓男孩學會獨立思考

  人們常說,男孩腦袋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所以他們經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這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動腦筋,然後家長可以從旁協助,與他們共同找到答案。這樣做會讓男孩不知不覺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常常聽到許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動腦筋,懶得思考。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給他們思考的機會了嗎?如果不能確定,那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相對於女孩來說,獨立性是男孩的優勢。但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男孩的這種先天優勢正在不斷喪失,同時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沒有主見的、不能獨立的男人是很難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的。因此家長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盡量把孩子培養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有用之才。

  動手實踐:讓男孩親自操作,親自體驗,提高能力

  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想去做的,就幫助孩子去做。

  ——趙子墨

  家長們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會不由自主地選擇給自己的兒子「魚」,而不是「漁」,因為他們總是擔心兒子會累著、傷著、磕著、碰著。

  與中國家長不同,美國的家長很注重男孩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在男孩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向他們介紹包括鋸子、銼刀、螺絲刀、鉗子等工具的名稱、用途、性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並積極鼓勵男孩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使用。比如,家裡有什麼小物件壞了,就會讓男孩嘗試著修理。因此,美國的男孩從小便養成了獨立動手的習慣,他們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反觀中國家庭的男孩,有的男孩上了中學都沒摸過鉗子、扳手,原因當然是從小家長便絕對禁止這種行為,理由是危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這種做法是減少了許多危險的發生,但是與失去鍛煉男孩獨立動手能力的機會相比,可以說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那麼家長可以給男孩提供一些比較安全的小工具,比如小剪刀、小型的鎚子、鉗子等,讓男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男孩不僅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種工具的種類和功能,還能夠提高動手能力。例如,當男孩的玩具車壞了時,父親可以把兒子叫來和自己一起動手修理。在修理玩具車的過程中,男孩要忙前忙後地幫父親遞工具或者幫其他忙,好奇的男孩會在這個過程中提出許多問題,這時候父親就應該認真地回答男孩的每一個問題,還可以指導男孩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做不僅鍛煉了男孩的動手能力,而且還促進了親子關係。

  暑假的一天,富翁埃里克帶著自己的3個孩子到沙灘邊修理小木船。

  埃里克指著甲板上一塊鬆動的木板說:「孩子們,我們先把這塊木板釘好吧!湯姆,過來幫我壓住這塊調皮的木板。」

  「還有你,喬治,快去,幫我把工具箱里的大釘子和鎚子拿來!」

  一切準備就緒後,埃里克說:「兒子們,你們自己動手修理小木船好了,爸爸得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現在要看你們的表現了!」

  說完之後,埃里克就坐到了4歲的小女兒菲比的身邊,和她玩了起來。

  可是,還沒有到5分鐘,在一旁修理小木船的兄弟倆就吵了起來。

  湯姆埋怨喬治差點把釘子釘在自己的手上,喬治說湯姆沒有壓好木板,兩個人越吵越激烈,修理工作自然停了下來。

  埃里克急忙對他們說:「喂,喂,兩個能幹的小工匠,不要吵,不要吵,讓我給你們做個示範,你們就知道怎麼幹了。我之所以讓你們動手修理小木船,是想讓你們知道光有勇氣和蠻力是做不好事情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另外再加上十個靈活的手指,才能做好修理的工作!」

  於是,從如何握住一顆小小的螺絲,到應該使多大的力氣才能擰緊這顆螺絲;從怎樣調節一隻扳手的開口大小,到怎麼做好手腦的結合工作;從不同鉗子的種類到使用,埃里克一一對兩個孩子作了詳細的講解,同時還讓孩子親自做一下,加深體會。

  很快,兩個孩子就學會了怎樣正確地使用工具,他們又自己動手修理起了小木船。

  無論做任何事情,經驗和知識都是處於同樣重要地位的,男孩都是在不斷摔倒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家長與其援手扶持,不如傳授給男孩爬起來的勇氣和方法。

  比如,讓男孩學會自己整理卧室,自己洗襪子、短褲,自己管理學慣用品、玩具。剛開始時,他們可能會做得不夠好,這時家長可以在旁指點,教給他們一些實用的小技巧,但是絕不能全權代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讓男孩形成自我服務的意識,這對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是很關鍵的一步。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父母要培養有出息的男孩,就應該培養男孩的獨立性,因為憑自己的腦袋想事,用自己的嘴講話,靠自己的雙腿走路,以自己的本事謀事,才能真正活出男子漢的尊嚴。

  拒絕「圈養」:「放養」教育才能真正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

  「圈養」的孩子往往會變成「溫室里的花朵」;而「放養」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參天大樹」。

  ——趙子墨

  現代家庭里的獨生子女很容易被家長「圈養」起來,他們的課餘時間和假期往往都被學習班和興趣班填得滿滿的。雖然在學習成績和才藝方面有所長進,但卻犧牲了個性的自由發展和精神上的獨立。「圈養」的孩子往往會變成「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絲一毫風雨和挫折。尤其對於男孩來說,「圈養」的教育方式更是壓抑了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埋沒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制約了他們的獨立精神。

  而與「圈養」相反的「放養」教育則提倡家長帶著孩子走出家庭,融入自然和社會的生態環境之中,為他們提供寬廣的成長空間,這是一種科學的、開放的教育觀念與方法。「放養」的男孩眼界更寬、格局更大、素質更強,相應的,他的人生起點也更高。

  剛一放暑假,兒子淘淘就被媽媽送到了鄉下舅舅家。陪著他在這待了兩天後,媽媽便回城裡工作去了。剛開始,淘淘有些不習慣。因為每天他都要在六點鐘起床,吃過早飯還要幫舅舅到菜園給蔬菜澆水、拔草,而飯菜也很簡單,蘿蔔青菜。不過,幾天之後,淘淘慢慢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他喜歡上了舅舅家的小狗,喜歡上了舅舅家的菜園,喜歡上了跟村裡的小夥伴去河邊捉魚、到果園裡摘水果,也喜歡上了鄉下新鮮的空氣。同時,他也學會了許多知識,比如西紅柿和辣椒的秧苗有什麼不同,桃樹和蘋果樹又該怎麼區分,青菜長蟲子該打哪一種農藥……整個暑假,淘淘沒看一眼動畫片,沒上過一次網,但他卻過得充實而快樂。

  孩子在「放養」期間總是能學到不少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獲得學校生活里沒有的經歷。所以,家長最好能有意識地為孩子多安排一些親近自然、走入社會的機會,讓孩子在假期里換個頭腦,激發孩子多方面的潛能和興趣,這樣有利於孩子開學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

  當然,「放養」並不僅僅意味著把孩子放到陌生的環境中去鍛煉,這只是「放養」中的一小部分。從廣義上來講,「放養」是與「圈養」相對的,即不要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多讓他們自己做主去決定,去選擇,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所在。

  不過,有許多家長對「放養」並不放心,他們認為「放養」和放任自流、放手不管很相近,其實並不是這樣。「放養」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不管風箏飄得有多高,那根牽扯著它的線始終在放風箏的人手裡。當然,放養的孩子也需要家長的關心、指導和保護。如果「放養」成了撒手不管,那麼,「風箏」便有跌落的危險。

  家長要怎樣做才能更好、更合理地「放養」男孩呢?

  方法1:「放養」男孩時別忘了激勵

  男孩年齡尚小,在「放養」的時候,難免產生一些懼怕心理,或是不能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這時候需要家長及時給予一些正面的鼓勵,讓他們消除懼怕心理,也讓他們的行為得到正確的引導。

  方法2:「放養」男孩要有收有放

  「放養」並不是放任,孩子年齡小,自制力較差,還不能完全認清事物的本質,因此很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對危險行為進行制約或制止孩子進入危險的環境。但是,不能嚇到孩子,最好在無聲的狀態下,完成對孩子的行為制約及保護。

  方法3:「放養」男孩要做示範

  孩子在活動中的行為、語言、操作不規範的時候,家長應及時給予正確的示範。比如,孩子準備自己為小狗做一個小房子,鋸了幾次木板都不合適,這時候家長應該積极參与進來,教孩子怎樣正確使用一些工具,然後和孩子一起完成這項工作。

  方法4:「放養」男孩要有提示

  在孩子的活動中,要不斷給他具體、有效、細節的提示。此外,在實施「放養」教育過程中,不能有硬性規定,比如規定孩子必須達到什麼目標等等,而是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現有水平,讓他在無序行為中達到目標。

  既要「放養」孩子,又要關心孩子。不要怕孩子犯錯誤,也不要怕孩子走彎路。生活是多彩的,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進行機會教育,給孩子以指導,幫助他樹立新的目標。

  其實,「放養」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不對,包治百病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存在。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男孩的成長不會等著大人空出時間來,他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忙亂,但帶來更多的則是幸福的體驗。「放養」男孩,給他自由飛翔的空間,他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他一定會是最陽光的一個。

  第4章責任比能力更重要:從小培養小男子漢的責任感

  丘吉爾說過:「偉大的代價,即是責任。」這句話一次又一次被那些為著人類的幸福、美好而奮鬥的人所證實。不懂得負責,不懂得責任重要性的男孩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是小角色,而那些但凡能夠做出事業的男人,都是懂得為自己的過失埋單並且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所以,父母愛兒子,就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男子漢。

  好漢做事好漢當:鼓勵男孩勇敢地承擔責任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維克多-費蘭克

  人能夠主動、自覺地盡職盡責,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情感體驗;而不能盡責時,就會產生負疚和不安的情感。所以,對孩子來說,責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更是成長所必需的一種特殊營養,它能夠幫助孩子成長和獨立。

  家長可以做、應該做的,就是讓兒子懂得自己的責任。只有學會負責,男孩才有了前進的動力;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男孩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去做。

  1920年,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對方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隻生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希望父親可以幫他解決。父親對他說:「你是一個男子漢,自己做錯的事情要自己負責。」男孩小聲說:「可是,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父親說:「這筆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是一年之後你要還給我。」男孩答應了。

  從那以後,每逢周末、假日,男孩便外出打工,洗車、擦玻璃、漆房子,他不辭辛勞地忙碌著,希望儘快能攢夠這筆錢。就這樣,經過半年的辛苦努力,他終於賺足了12.5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在回憶這件事時,他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父親這樣做,就是為了讓里根明白一定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責任心是個人價值實現的基礎,所以,培養未來一代的社會責任心,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負責。而責任心的培養也應從小開始,這其中家長的教育責任重大。那麼,具體該怎樣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呢?

  方法1:培養男孩的責任心要從小抓起

  其實早在男孩年齡很小的時候,他的責任心就已經開始萌芽了,比如要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這時候千萬不要怕他弄巧成拙而全權代勞,那樣會把責任心的嫩芽完全扼殺掉。家長應該做的是積極引導,讓他們逐漸養成習慣。

  方法2:讓男孩和家長平等地參與家庭事務

  家裡的一些事情可以讓男孩發表一下意見和看法,同時讓他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些都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方法3:教育男孩「好漢做事好漢當」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教導男孩勇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逃避推卸責任。比如,把夥伴的玩具弄壞了,或是把鄰居家的花盆打碎了,應該讓他們自己去修理或用零用錢去賠償。

  方法4:讓男孩品嘗一下不負責任的苦果

  如果男孩玩過玩具之後不整理,家長勸過之後也不聽,那麼就可以採取一些「非常」手段,讓他明白不負責的後果。比如,將玩具收起來,等他再想玩的時候卻找不到,這時候就可以把事情的道理跟他講清楚,用事實警示他,使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方法5:不要對男孩太過嚴厲或頻繁地處罰

  一般情況下,責罵和處罰都很容易造成男孩的畏怯與退縮心理,使他們不敢勇於面對該負的責任。所以,孩子犯錯後,家長要與孩子共同討論,共同協商解決的辦法,這樣才有利於他們責任心的產生和增強。

  男孩在犯錯之後不敢承擔責任或是推卸責任的行為,讓家長感到相當惱火與困擾。讓男孩勇於承擔過錯,或是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是培養他們自主性與自律性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是,培養男孩的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漫長而反覆的過程。每位家長都應高度重視,從孩子小的時候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男孩在有責任感的氛圍下快樂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責任心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只有學會負責,男孩才會具備真正的競爭能力,而父母幫助兒子樹立責任感的關鍵,是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生活、學習和工作。另外,孩子小的時候可塑性較強,所以,責任心的培養一定要從小抓起。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讓男孩學會道歉

  遇到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機會,我是最為願意抓住的,我認為這樣一種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確無誤的判斷還要光榮。

  ——大衛-休謨

  在大多數中國家長的心裡都有著這樣一種觀念:孩子做錯事時,因為孩子還沒有能力承擔責任,作為父母代替孩子說聲「對不起」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這種傳統觀念是錯誤的,它直接導致了孩子責任心嚴重缺乏,因此,父母不應為孩子做錯的事去道歉,而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做錯的事道歉!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道歉是需要勇氣的,讓男孩為由自己的疏忽、失誤、錯誤而給別人造成的不快或傷害真心誠意地說聲「對不起」,是對錯誤的一個彌補,也是對別人的尊重,這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也可以使他從小就對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道歉是人際交往中挽回過錯的最直接也是最好的辦法。當男孩學會真心誠意地道歉時,他就從內心深處擔負起了自己的責任,這樣可以增強男孩的自律精神,讓他們學會謹言慎行,那麼在將來獨立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時,他們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高橋敷是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當年在秘魯的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的時候,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夫婦的小兒子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把高橋先生家大門上的一塊兒玻璃踢碎了。

  按照東方人的思維,高橋先生估計那對美國夫婦很快就會登門道歉。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登門道歉的卻並不是那對夫婦,而是闖禍的小男孩本人。第二天一大早,男孩在一位計程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一塊兒用於賠償的大玻璃。

  小傢伙見到高橋先生,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放學之後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兒玻璃來賠償您。請您收下這塊兒玻璃,也請您接受我的道歉。以後我會小心的,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請您相信我。」

  高橋先生不僅原諒了這個孩子,而且喜歡上了他。他在家款待孩子吃了早飯,而且還送給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發展到這裡,本來可以就此划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孩子拿著那袋糖回家之後,那對美國教授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未開封的糖果客氣地還給高橋先生,並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闖了禍的孩子是不能夠得到獎勵的。

  如果說高橋先生在接受小男孩道歉的時候會有疑問:這樣小的一個孩子怎麼會如此通情達理呢?那麼看到孩子的父母后想必他一定會知道答案了:當然,這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如果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學會道歉的語言,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道歉的重要性會越加深刻地領悟和理解。因此,我們的家長應該向這對美國教授夫妻學習,讓男孩從小就學會以道歉的方式來承擔責任。當他們真誠地向別人道歉之後,通常都會得到對方的諒解,這不僅有助於團結,更會讓孩子體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男孩學會道歉呢?

  方法1:家長首先要勇於向孩子道歉

  很多家長為了維護作為大人的面子,即使做錯了事也不願向孩子認錯。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不能以身作則,那麼教育孩子的時候自然也不可能理直氣壯。反之,如果能向孩子認錯,就可以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還可以現身說法地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錯的時候,認錯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從而讓他們養成為自己的錯誤向人道歉的好習慣。

  方法2:教男孩明辨是非,大膽承認錯誤

  孩子年齡還小,有時候會因為分辨不清是非概念而不能及時道歉,這在生活中是常見的。所以,家長必須有意識地教會他們分辨是非,而不是動輒責備。另外,有時候孩子不敢認錯,是害怕被責罵。所以面對做錯事的孩子,家長要盡量少一些責罵,多一些理解。

  方法3:警惕男孩脫口而出的道歉

  有時候,孩子犯錯後,為了儘快結束麻煩,可能「對不起」就會脫口而出。但這種道歉的「質量」多數不過關,因為過不了多久,同樣的錯誤他們還會再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則要偏重關注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而不是事後的道歉。同時,還要告訴他:「只有爭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道歉才是有意義的。」

  男孩通常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明白道歉的含義。一旦能夠發自肺腑地說出「對不起」時,表明他不僅掌握了一項社會交往技能,也學會了如何去補救自己的過失,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此,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他們的這種品質,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懂得這些,他們在長大以後才能夠勇於承擔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而富有責任感的人。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做錯事,說錯話,尤其是孩子,父母要讓孩子擁有好人緣,就要教會孩子認錯和道歉。當孩子用真誠的態度和寬容的心對待他人時,他才能得到他人的原諒和寬恕,也會切身體會自己的責任,並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讓責罰來得理智些:恐懼是孩子逃避責任的誘因1

  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羅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年幼、頑皮的男孩,他們經常是大錯不犯,但小錯卻不斷。當發現男孩做錯事時,很多家長會著急、生氣,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開始訓斥。他們希望通過嚴厲的懲罰能夠讓男孩吸取教訓,遏制他們的錯誤行為,然而卻忽略了這種方式帶來的不良後果。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男孩做錯了事,向家長老老實實講明情況後,非但沒得到原諒,反而被狠狠地訓斥甚至是痛打了一頓,那麼以後他還敢承認錯誤嗎?當然不敢,因為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讓他們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感,強迫他們產生了防衛心理,以至於在下一次做錯事後,會想盡辦法編造謊言以躲避嚴厲的懲罰。這樣的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對男孩的身心發展都是極為有害的。

  《羊城晚報》曾發表過一篇題為《小孩說謊引起的屠殺》的文章:

  1946年7月4日,距離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已經過去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然而有一天,在離華沙170公里的凱爾采市卻發生了一起十分惡劣的集體襲擊猶太人的事件。當天,幾百名群情激憤的市民沖向街頭,對猶太人進行猛烈的攻擊。許多猶太人被抓到帕蘭蒂大街7號的一幢房子里被活活打死。這場肆無忌憚的屠殺從早上10點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最後有42人被殘忍殺害,其中還有2人是被誤當成猶太人打死的。

  事件發生後,許多人都很迷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呢?最後當事實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置信。原來,這次屠殺竟是由於一個小孩的謊言引起的。赫里安——一個波蘭鞋匠的兒子,當時他和父母剛從20公里外的鄉村搬到凱爾采市,由於對城裡的生活很不習慣,所以他總想偷偷溜回鄉下去。7月1日,他偷偷搭車回到鄉下,瘋玩了3天才回到城裡。他不知道,自從他失蹤之後,父親便開始焦急地尋找他,可是一直沒找到。看見他回來,歷經了許多心理折磨的父親不禁惱恨交加,拿起鞭子就開始揍他,並大聲責問:「你這頑皮鬼,這幾天跑到哪兒去了?是不是給猶太人拐去了?」其實父親只是隨口一說,但赫里安卻由此想到了一個逃脫責罰的辦法。於是他順水推舟地「承認」,這幾天確實是被猶太人拐去了,還謊稱猶太人把他拐到帕蘭蒂大街7號的一個地窖里虐待他。

  第二天上午,憤怒的父親帶著赫里安到警察局去報案,並向周圍的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赫里安如何被猶太人拐去,又如何受盡折磨的情景。當時,雖然二戰已經結束了,但德國法西斯的排猶思潮仍然陰雲未散。幾個路人聽信了他們的話,憤怒異常,聲言要對猶太人進行報復,於是這個捏造出來的「事實」在幾小時內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離譜,傳到最後竟然說赫里安被猶太人殘忍殺害了。於是,便發生了開始的那一幕屠殺慘劇。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帕蘭蒂大街7號這幢房子早已重新修葺,改為紀念館,讓世人不忘過去,珍惜今天。但是,每當赫里安回想起這段歷史,心中都充滿了深深的負罪感。

  一個孩子的謊言竟然致使42人被屠殺,這是怎樣的一出人間悲劇?然而,當人們在譴責赫里安的時候是否想過,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謊言?如果離家出走三天後他面對的不是凶神惡煞般的父親和一頓痛打,那麼他是有可能說出真話的。所以,雖然赫里安是謊言的製造者,但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父親對他的態度。

  可見,對待做錯事的男孩,父母不能武斷地否定或責備,而是要積極鼓勵他們說實話。當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在讓男孩明是非,辨善惡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正面教育。另外,家長尤其不能在男孩承認過錯後對他們加重責罰,而是要對這種行為給予表揚,藉以鞏固他們誠實的美德,讓他們養成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好品質。

  那麼為了避免男孩的誠實被責罵嚇跑,在生活中,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方法1:家長以身作則,不「教」男孩說謊

  在男孩心目中父母有很高的威信,他們一般都認為父母說的或是做的都是對的。如果家長自己「說謊」,男孩會自然而然地模仿。

  方法2:不要懲罰做錯事後說實話的男孩

  當男孩第一次告訴父母他在外面闖了禍,或學習成績不好時,家長應首先表揚他的誠實和承認錯誤的勇氣,然後再對他的錯誤進行批評,最後幫助他分析原因,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久而久之,就能夠讓他養成誠實的習慣,而且願意承擔責任。

  方法3:家長要尊重、信任男孩

  受到家人尊重,能夠發泄牢騷的男孩一般都比較誠實。而過分嚴格的管教,卻讓男孩對父母有較多的恐懼感,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因此,當發現男孩犯錯時,家長要給他們一次改正的機會,切忌不要當眾揭發批評他。同時,要向男孩闡明說謊和欺騙的危害性,警告他下不為例。

  孩子犯錯必然出現懼怕情緒,此時家長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他,以免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負扭,因害怕處罰而推諉責任,變成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家長發現男孩有過失行為時,要本著關心愛護的原則,採取細緻、耐心的方法,冷靜地聽聽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找出錯誤的根源,再改正錯誤。而急躁、粗暴地對待孩子,甚至進行打罵、體罰等,只會適得其反,讓男孩的誠實和責任心毀於責罵。

  為錯誤負責,為成長負責:在孩子的錯誤中發現教育的契機

  家長應該學會把孩子的一些失誤轉變成教育資源。

  ——趙子墨

  沒有人會永遠不犯錯誤,犯了錯誤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錯誤,拒絕改正錯誤。作為男孩的第一任老師,幫助孩子認識並改正錯誤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激發男孩內心的責任感,讓他們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並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是教育孩子認識過錯的最好辦法。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每個人都是在犯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再犯相同錯誤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當兒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嚴厲批評,甚至斥罵或是拳腳相加,而是要多一點耐心和寬容,給孩子一個自省和補過的機會,讓孩子記住教訓,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慢慢成長。

  斯蒂文-格倫是一位成績卓著的醫學家,同時他在科學領域的創造力也令世人驚嘆。他曾講過發生在自己兩歲時的一件小事,他認為這件事對自己走向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天,格倫試著從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誰知瓶子太滑,他的手又太小沒抓住,就這樣瓶子掉在地上,牛奶灑了一地,頃刻間廚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牛奶的「海洋」。媽媽來到廚房看到這種情形,沒有責備,沒有教訓,也沒有懲罰。只是說:「兒子,你做了多麼棒的垃圾!我還從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攤牛奶呢!既然已經這樣了,親愛的,你願意在我們打掃前先在奶河裡玩一會兒嗎?」格倫當然非常樂意,玩了大概10分鐘之後,媽媽和藹地對他說:「要知道,不管怎樣,你弄了一團糟,得打掃乾淨。我們可以用海綿、拖把或者是墩布來收拾乾淨。你喜歡用哪一種方式呢?」格倫選擇了海綿,於是媽媽拿來兩大塊海綿,和格倫一起收拾起地板上的奶。收拾乾淨後,媽媽又對他說:「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失敗的嘗試,沒能讓你的小手抓住奶瓶。現在我們到院子里,給這個瓶子里裝滿水,看看你能不能抓得住。」格倫很快就發現,只要他兩隻手緊握住靠著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會掉了。

  談到母親當初的教育,格倫說,也就是在那時他意識到不用害怕犯錯誤,錯誤只不過是通向未知的大門,而那些未知又是通向科學新知的必經之路;即使真的不能從錯誤里發現什麼,我們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格倫有一位聰明的母親,她巧妙地把孩子的一次失誤變成了一種教育資源。原來只要引導得當,錯誤也可以有價值!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幾位母親能做得像格倫的母親一樣出色呢?

  既然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那麼家長該如何有效地使用錯誤這一教育資源呢?

  方法1:家長要讓男孩認識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

  雖然錯誤可以被巧妙地轉化成一種教育資源,但面對男孩的錯誤家長也不應該簡單地一帶而過。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後讓孩子從根本上認識錯誤,並且做到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方法2:家長可以藉助錯誤促進男孩的思維創新

  孩子的想像力是異常豐富的,而這種想像力往往是創造力的萌芽。因此,家長在和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時,如果孩子因此產生更加奇妙的想法,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犯過一次錯誤而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引導孩子。

  方法3:利用男孩的錯誤增進親子關係

  孩子犯了錯誤,指出錯誤是有必要的,但是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簡單粗暴的方式極不可取,因為這樣會破壞親子關係。相反平心靜氣的態度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快認識並改正錯誤,而且會讓他們和父母走得更近。

  犯了錯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不敢主動承認錯誤就是最大的悲哀,這就是因為男孩不明白自己能夠得到諒解。家長要讓男孩知道,只要敢於承認錯誤,並表示歉意,然後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那麼一定會贏得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家長應該引導男孩把錯誤當作學習的好機會,讓男孩學會在錯誤中不斷成長,成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因此,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把「出錯」的權利還給男孩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它是對人的價值和精神生活的關懷和尊重,並且還是一種超越。允許男孩出錯,實際是讓男孩永遠有「神聖的好奇心」,進而不斷地去創造。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人的一生中會犯下大大小小的許多錯誤,犯錯是一種經歷,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讓男孩能夠認識錯誤,從錯誤中接受教訓,總結經驗,以後不要再犯,那麼錯誤也會變成他們成長道路上的一筆可觀的財富。

  第5章金質男孩品質課:男孩一生不可或缺的黃金品質

  所謂「品格」,即人品與性格。常言說:做事先做人。可見,人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做事的成敗與否,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格言更是早已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實踐證明,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能否過得幸福,性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好品格的形成絕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和鍛煉。由於年幼的男孩可塑性強,所以男孩自身存在的一些諸如驕傲、任性、浮躁、虛榮等不良品格更容易得到糾正,而誠信、正直、勤奮的好品格也更容易養成。因此,家長應該高度重視從小對男孩品格的培養,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像山一樣正直:男子漢就要有浩然正氣

  少年應以正直為做一切事物的基礎。

  ——勞倫斯

  美國成功學研究專家阿瑟-戈森說過:「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似乎對正直具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正直的人是對人對事開誠布公,有意見當面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正直的人是臨危不懼,能夠在聲名利益的誘惑面前坦然自若的人。社會需要這樣不畏強勢、維護正義、敢說敢為、能夠堅持、勇於承認錯誤的人。作為男孩的家長,把男孩培養成這樣的人不僅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

  曾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得到很多觀眾的肯定和喜愛。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入伍之後,在同一個環境下經歷不同的成長曆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許三多,他為人憨厚、耿直,甚至簡單得帶點傻氣,被戰友們戲稱為「許三獃子」。然而,就是這個長相土氣、思想單純的「傻子」式人物,最後卻成了整個集團軍里的強人。

  許三多這個角色多少帶有一點理想化的色彩,但他的奮鬥精神和正直的個性卻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從一無是處到出類拔萃,他的努力、堅持以及正直、執著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除許三多之外,故事中還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和許三多來自同一個村,一同應徵入伍,一同訓練命運卻截然相反的成才。

  按常理來說,成才各方面的能力,無論是專業技術、為人處事無疑都要高出許三多不知多少。成才可以說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一個縮影:爭強好勝,優秀出眾、八面玲瓏。但是他卻在「優秀」這個領域中太過禁錮住了自己,新兵連里最早冒出的黑馬、射擊技巧獲得連長的認可、老A訓練時被扣最少的分……他的表現簡直可以用無可挑剔來形容,但是,老A袁朗對他的否定卻是一針見血,觸目驚心的。這是因為他一切都做得很成功,卻唯獨做人很失敗:自私自利,永遠以個人為中心。

  成才後來的頓悟也帶給我們家長很多的啟發:生活絕不是重在結果,而是重在過程,生活要付出時間、生命、也必須付出感情的過程,更要保持一顆正直的心。

  這部電視劇中所傳達出來的這種正直的精神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

  男孩都喜歡競爭、富有攻擊性、喜歡冒險、帶著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結,這種英雄情結常常會讓他們不為利益所動,不懼怕威脅,做他們認為是正義的事情。因此,這時候小男孩成為正義的化身。如果教育得當,男孩會把這種英雄情結所表現出來的正義感發展成優秀的男性品質,那就是正直。

  然而,許多家長也有他們的擔心,面對今天這個越來越複雜的社會,正直的孩子由於這種秉性勢必會得罪人,或者吃虧。這種想法固然沒錯,但是這與讓男孩養成正直的習慣,讓男孩能夠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臨危不懼,敢於面對,讓男孩能夠在聲名利益的誘惑面前坦然自若相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如何培養男孩正直的品質,是家長必須要考慮的。以下是培養男孩正直品質的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

  方法1:重視對男孩進行品德教育

  物質上的關心只是愛孩子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品行方面的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正直的品質。

  方法2:對男孩的正義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

  在孩子能夠解決的範圍之內,家長可以鼓勵他主持一些公道,比如,幫助受欺負的夥伴討回公道,這對孩子養成誠實正直的品質很有意義。

  方法3:冷靜面對男孩的「不正直」行為

  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偶然表現出來的「不正直」的行為,比如撒謊,欺負弱小夥伴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分析原因,制定教育方案,使孩子的品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正直的品質是男孩做人的基礎,更是男孩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挑戰以及日後走上社會所必備的素質。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沒有正直品質的男孩很難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臨危不懼,勇往直前,也很難能在聲名利益的誘惑面前坦然自若。正直是出色男孩的優秀品質之一,社會需要這樣不畏強權,敢說敢為,能夠堅持正義的正直的男子漢。

  矢志不渝:讓男孩堅守自己的信念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

  ——馬丁-路德-金

  信念,是蘊藏在人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幫助你揚起前進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也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是人生成功的精神基礎。

  著名成功學家安東尼說過:「信念就像指南針和地圖,指引出我們要去的目標。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就好像缺少馬達和航舵的小汽艇,無法前進一步。」

  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那兒出生的孩子,從小就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面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卻不僅考上了大學,而且還成為了州長。

  在羅傑-羅爾斯就職紐約州州長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羅爾斯談到了他小學時期的校長——皮爾-保羅先生。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羅爾斯所在的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他發現這兒的窮孩子不與老師合作,經常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知道用常規的教育方法是很難感化他們的,所以他想出了一個奇特的點子,而羅爾斯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有一天,當羅爾斯又想偷偷翻過學校的牆頭逃學的時候,被皮爾逮了個正著。皮爾沒有教訓他,而是對他說:「讓我來看看你的手。」羅爾斯有些詫異,但還是把手伸了出來。「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皮爾莊重地說。聽了這話,讓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只有他奶奶說過,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從此,這句話像一顆希望的種子埋在了羅爾斯的心裡。

  從那天起,「成為紐約州州長」就像女巫手裡那支法力無邊的魔杖一樣,讓羅爾斯徹底改變了模樣。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污言穢語,走路時開始挺直腰桿,而且再也沒有逃過課。在以後的四十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歲那年,他終於成為了紐約州的州長。

  羅爾斯向人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是為了證明皮爾先生當初的預言多麼準確嗎?當然不是,正如他說的那樣:「信念值多少錢?信念不值錢。但是只要你堅守你的信念,它就會迅速升值。」羅爾斯真正要告訴人們的是,皮爾先生給予他的那份堅定的信念,讓他感覺到自己也可以成為有用的人才,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他才取得了成功。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用該採用哪些方法來幫助男孩堅守自己的信念呢?

  方法1:用鼓勵的方式告訴男孩堅守自己的信念

  家長平常在教育男孩時,應該經常運用鼓勵、表揚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堅守自己的信念。當然,鼓勵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個讚賞的眼神,可以是拍拍肩、握握手,也可以是一個擁抱……總之,無論採取哪一種,都會讓家長看到鼓勵所創造的奇蹟。

  方法2:利用男孩的天賦激勵他們堅守信念

  每個男孩都有獨特的創新思維,見人所不能見,想人所不能想。或許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並沒有任何優秀之處,可是就在這種平淡無奇的後面,或許就潛藏著某種獨特的天賦。而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激發出他們的這種天賦,然後讓他們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奇蹟就有可能會發生。

  前蘇聯心理學家克魯捷茨基曾指出:「行為的重要動機是信念,信念與理想有密切的聯繫。信念是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的某些原理、見解、意識、知識,人們不懷疑它們的真理性,認為它們有無可爭辯的確鑿性,力圖在生活中以它們為指針。信念不只是容易明白的、可理解的,而且還是能深刻感受到的、體驗到的」。

  然而信念並不是男孩天生具備的氣魄,完全需要家長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家長能時刻告誡男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那麼,他們就可以把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極限,所有的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一個人的出身不能決定他的將來,一個人的天賦不能決定他的最終的成功,一個人的起點不能決定他一生的發展。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信任,激發他們不斷追求、勇於進取的堅定信念。

  自尊:尊嚴是男孩人生的脊樑

  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屠格涅夫

  如今,許多家長都十分信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即十分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不可否認,自信心是男孩積極上進的原動力,但是,在此之前,家長們要先了解這樣一個道理:缺乏自尊心是無法建立起自信的。自尊和被人尊重是產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動力。所以,如果想讓你的男孩充滿自信,千萬不要忽略對他的自尊心的培養。

  自尊就是一種高度的自我認可,擁有自尊的人,不會因為地位的低微而自賤,也不因為職業的平凡而自卑。自尊並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完全得益於後天的培養。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責任重大。所以,從小就要告訴男孩,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必須要自己尊重自己。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黑人社會活動家,美國民權運動領袖,為了爭取黑人的平等地位他整整奮鬥了一生,直到被刺身亡。1964年,他「由於為和平進行的奮鬥,為全世界有色人種樹立了一個榜樣」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馬丁之所以走上了這條維護黑人民權的道路,緣於父親自小對他的教育和引導。

  馬丁1929年出生於美國南部,當時的美國社會,黑人奴隸制度雖然已經被廢除,但是黑人的地位仍然非常低微,白人欺壓黑人、無視黑人權利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

  馬丁的父親是一位黑人牧師,在當地很受人愛戴。一次,小馬丁隨著父親開車出門,途中看到一個白人警察遠遠地向他們示意把車開過去。由於小馬丁經常聽說白人警察無故毆打黑人的事,所以他有些害怕。他焦急地看著父親,父親只是皺了一下眉頭,並沒有說什麼,小心地把車開了過去。只見那個警察一臉兇相,盛氣凌人地瞪著他們:「小東西,拿出你的駕照來。」警察對馬丁的父親大聲呵斥道。

  小馬丁看見父親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方向盤,他知道父親被激怒了。但是這種憤怒父親並沒有表現在臉上,他用平和的聲音說:「警察先生,我是成年人,不是小東西!難道你看不出來嗎?你應該叫我先生才對。」

  白人警察看到這個黑人居然不亢不卑,毫不示弱,囂張的氣焰頓時降了不少,哼了一聲,悻悻地走了。

  小馬丁問父親:「爸爸,他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凶?」

  「雖然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但我們黑人卻得不到平等的對待。」父親沉重地說。

  「爸爸,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我們做錯了什麼嗎?」

  「孩子,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白人。但是,不管白人怎麼看待我們,我們首先不能小看自己,我們要為黑人贏得尊嚴。」

  小馬丁深深地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從那以後,儘管他經常看到黑人受欺負的現象,而且黑人們也大多逆來順受,但是他卻並沒有把這種強加在黑人頭上的不平等對待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他開始不斷地反思,開始憎惡這不平等的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加,他的思想也越來越成熟。當他長大以後,他決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黑人的民權事業,用實際行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權益。他不斷地發表演講,組織黑人舉行爭取就業、爭取自由的示威遊行,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美國心理學家和兒童、青年少年治療專家巴巴拉-伯傑說過:「自尊就是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要想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孩子必須感到自己既能討人喜歡又有足夠的能力。他必須深信自己的價值,能夠掌握自己和周圍的問題。」這種認為自己可愛和有能力的思想即所謂自尊意識,它將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現在和將來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是決定一個孩子的創造能力、進取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因此,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而讓男孩產生自尊心的關鍵就在於得到家長的尊重和愛。

  方法1:不輕易批評或拒絕男孩的意見和建議

  生活中,擁有高度自尊的男孩通常會這樣評價自己:我的意見有價值並且值得重視;我有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我和父母是平等的……他們之所以這樣想,家長肯定和贊同他們的意見是最直接的原因。

  方法2:站在男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享受家長的愛與尊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孩,能夠不斷增強自尊心,這一點已經被許多家長和教育學者所認可。所以,在家庭中,要爭取成為男孩的朋友,甚至是最好的夥伴、哥們兒。

  方法3:不要「窺探」屬於他們的秘密

  如果家長在男孩面前經常扮演「警察」或者「偵探」的角色,翻看他們的書包、信件,那麼不僅會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還會傷及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即使男孩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也不要去傷害他的自尊,家長及時的提醒和幫助才是正確的教育。

  如果家長不給男孩足夠的尊重,即使捧著一顆愛心全部奉獻給他們,也不會得到他們一絲一毫的理解,更不可能培養出他們的自尊心。因為這份「愛」不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男孩的自我意識以及自尊心的發展很容易受到教育方式的影響。因此,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家庭教育的方式,給他們充分的尊重,那麼就一定可以培養出自尊、自信的男子漢。


推薦閱讀:

預防皮膚病注意4方面:科學飲食 慎用化妝品
最讓我反感的偽科學是那群極端貓奴正在傳播的「弓形蟲無害論」
科學飲茶知識(wqhr編纂)
「科學打造好身材」系列|腿部訓練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 美國科學家表示: 2045年即將實現

TAG:科學 | 男孩 | 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