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胡適當年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 小橋流水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偉人名人 2011-05-18 15:17:48 閱讀8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本文引用自翹楚《胡適當年對五四運動的反思》胡適(1891~1962)徽州績溪縣上庄村人
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
胡適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把五四運動當成一個空洞的口號,他以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北宋末年的陳東上書、清朝末年的戊戌政變、1848年的歐洲革命為例,證明了一個最正確的歷史公式。
天下最不經濟的事
「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生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時候,胡適正陪同杜威先生在上海訪問,同行的還有杜威的學生、北京大學教務長蔣夢麟先生。當時他們對北京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兩天後才通過報紙了解到事情的經過。
1920年五四運動一周年的時候,胡適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文章——《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這篇文章由胡適起草,從中可以看出他對五四運動的初步反思。
文章說,五四運動之前,他們只是想通過杜威的訪問,在思想上提倡科學精神,在教育上輸入新鮮理論,「不料事勢的變化大出我們的意料」,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對於這個運動,胡適認為至少有五大成效:一是加強了學生主動負責的精神,二是激發了學生對國家命運的關注,三是豐富了學生團體生活的經驗,四是培養了學生作文演說的能力,五是提高了學生追求知識的慾望。文章指出:「這都是舊日的課堂生活所不能產生的」效應。
與此同時,該文對五四運動也提出批評。文章認為,以罷課為武器進行鬥爭,對敵人毫無損害,對學生卻有三大危害:第一,在學生運動中,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卻躲在人群中吶喊,從而助長了依賴群眾的懦夫心理。第二,罷課時間一長,有些人就會養成逃課的習慣。第三,經過這場運動,有些人可能養成盲目從眾的行為模式。
儘管如此,作者仍然對學生運動予以充分肯定。文章強調,五四運動「是青年一種活動力的表現,是一種好現象」。正因為如此,文章對辦教育的人提出如下忠告:「不要夢想壓制學生運動,學潮的救濟只有一個法子,就是引導學生向著有益的路上去……」
作為學生的師長,胡適和蔣夢麟還告訴大家:學生運動不是常態社會的行為模式,而是變態社會的必然產物。所謂常態社會,是一個比較清明、由成年人管理政治的社會。如果成年人不能盡責儘力,不能治理政府的腐敗,那就是一個變態的社會了。在這種情況下,「干涉糾正的責任,遂落在一般未成年的男女學生的肩膀上」。於是,本來應該安心讀書的學生只好放下書本,走出校園,冒著生命危險去遊行請願,從而釀成大規模學生運動。因此他們在文章中說:「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生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
一個最正確的公式
「凡在變態的社會與國家內,政治太腐敗了,而無代表民意機關存在著;那末,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了。」
五四運動以後,傅斯年、羅家倫、段錫朋等學生領袖先後出國留學。這些人學成回國後,又投入如火如荼的國民革命運動。1928年5月4日,正當國民革命軍節節勝利、北洋政府即將垮台的時候,胡適應邀去上海光華大學發表演說。當時胡適已經離開北大,擔任了中國公學的校長。中國公學位於上海吳淞口,是胡適的母校,因此他對這所學校感情很深。胡適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把五四運動當成一個空洞的口號,再加上台下的大學生在五四運動時年齡尚小,因此他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五四運動的背景和經過,然後再分析它的影響和意義。胡適認為,五四運動除直接導致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並最終解決了「山東問題」外,其間接影響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過去的學生只顧讀書,不管閑事。五四運動使他們對社會政治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二,為了參加運動,學生都組織了自己的社團,並創辦了各自的出版物。這對新文學運動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關心政治,讀書看報,許多學校都創辦了平民學堂,使平民教育得到很大進步。
四,中國勞工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工會,並與學生運動遙相呼應。
五,婦女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從而形成了婦女解放的洪流。
六,各個政黨都非常注意吸收青年為自己的骨幹。為了給他們開闢言論陣地,報紙副刊也由過去的「捧捧戲子,抬抬妓女」,改變為談論「馬克思、蕭伯納、克魯泡特金等名詞」了。
在此基礎上,胡適再次強調學生運動是變態社會產物。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把這個觀點總結成一個歷史公式,並且用這樣一句話來表述:
凡在變態的社會與國家內,政治太腐敗了,而無代表民意機關存在著;那末,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了。
為了證明這個歷史公式,胡適以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北宋末年的陳東上書、清朝末年的戊戌政變、1848年的歐洲革命為例,得出如下結論:「政治腐化,至於極點,創議改革者,即為少年學生;亦唯此種熱烈青年運動,革命事業,都有成功之一日。」相反,如果政治清明,而且有各種民意機構存在,那麼政治就自然是成年人的事了。在這種情況下,青年學生就可以安心讀書;他們的興趣,就可以是體育比賽、跳舞看戲、談情說愛了。胡適認為,無論從正面還是反面,都可以證明上述公式正確無誤。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講結束的時候,胡適還充滿感情地說:自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青年,對於社會和政治,總是不曾放棄自己的責任,總是不斷與惡勢力作鬥爭。為此,「他們非獨犧牲學業,犧牲精神,犧牲少年的幸福,連到他們的自己的生命,一併犧牲在內了」。他還說:「例如前幾天報上揭載武漢地方,有二百餘共產黨員,同時受戮,查其年齡,幾皆在二十五歲以下,且大多數為青年女子。照人道來講,他們應該處處受社會的保障,他們的意志,尚未成熟,他們的行動,自己不負責任,故在外國,偶遇少年犯罪,法官另外優待,減刑一等,以示寬惠。中國的青年,如此犧牲,實在太大了!」
為個人主義正名
「一些人嘲笑這種個人主義,笑它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過時思想。這種人根本就不懂得維多利亞時代是多麼光華燦爛的一個偉大時代。」
1935年是五四運動16周年,胡適在《獨立評論》上發表《紀念五四》一文。在這篇文章中,胡適仍然像往常一樣首先回顧了五四運動的經過,並披露了五四運動的爆發與蔡元培有直接關係。
文章說,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第一天,就提出「研究學術」的宗旨。後來陳獨秀主辦《新青年》,最初也是以反對舊禮教、提倡白話文為主,並且有意不談政治,從而把思想革命限制在學術文化領域。但是,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消息傳來之後,北京各學校放假三天,慶祝協約國的偉大勝利。整個北京就像陳獨秀所說:「旌旗滿街,電彩照耀,鼓樂喧闐,好不熱鬧!」
由於蔡元培當時是主張中國參戰的,因此當勝利來到的時候,他的「興緻最高」。於是他約請教授們在天安門組織了演講大會,「第一次藉機會把北京大學的使命擴大到研究學術的範圍以外。」也就是「從這一天起,北京大學就走上了干涉政治的路」。這樣一來,就把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五四學生運動的關係,大體上梳理清楚了。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正是日寇向華北步步緊逼,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何應對這一嚴峻形勢,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面對的大問題。由於胡適在文章中沒有涉及這個問題,所以當他看到張奚若在《大公報》發表紀念五四的文章後,「很受感動」。
張奚若早年與胡適是中國公學的同學,當時是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張文的標題是《國民人格之培養》。當時是不能直接談論抗日問題的,因此張先生只能從培養國民人格的角度入手,剖析問題的要害之所在。
在張奚若影響下,胡適又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再談五四運動》。他說:「張先生所謂『個人主義』,其實就是『自由主義』」。五四新文化運動「無論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門,意義上只是思想的解放與個人的解放」。他指出:個人主義有兩種,一是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為我主義」,即假個人主義;二是有獨立思想、只認真理不計利害的「個性主義」,即真正的個人主義。胡適還說:「……一些人嘲笑這種個人主義,笑它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過時思想。這種人根本就不懂得維多利亞時代是多麼光華燦爛的一個偉大時代。馬克斯(馬克思)、恩格爾(恩格斯),都生死在這個時代里,都是這個時代的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產兒。他們都是終身為自由奮鬥的人。我們去維多利亞時代還老遠哩。我們如何配嘲笑維多利亞時代呢!」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
1947年五四運動28周年之際,胡適為《大公報》寫了紀念五四的「星期論文」。我注意到,胡適每當論及五四運動,都要提到孫中山的一段議論,這篇文章也不例外。這段議論是孫中山在1920年1月給海外同志寫信時提到的。當時距五四運動雖然只有八個月,但是在涉及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時,卻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這段文字不長,也容易理解,故照錄於下: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於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國內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界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按:接觸、觸怒的意思)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原其始,不過由於出版界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界放大異彩,學潮瀰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于思想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種新文化運動實為最有價值之事。
這裡所謂「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與思想解放、個性解放有密切關係。因此胡適指出:「孫中山先生的評判是很正確很公允的。五四運動在兩個月之中,轟動了全國的青年,解放了全國青年的思想,把白話文變成了全國青年達意表情的新工具,使多數青年感覺用文字來自由發表思想感情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不是極少數古文家專利的事,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這是五四運動的永久的歷史意義。」需要指出的是,許多人以為白話文淡如白水,不如文言文高雅古奧,耐人玩味。殊不知白話文運動的最大作用,就在於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而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又是現代化的先決條件。
在此期間,胡適還分別在北大學生「五四」籌備會舉行的晚會和北大校友聚餐會上發表講話。他說:陳獨秀在《新青年的罪案》中「提出兩點,即擁護科學與擁護民主。因擁護科學而反對孔教、反對舊思想;因擁護民主,而反對專制,反對獨裁。這就是《新青年》的兩大罪案,也就是新思潮運動的原因。」至於新思潮的意義,他認為是一種批評評判的態度與精神,是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理念。
評論這張轉發至微博
0人| 分享到: 閱讀(8)| 評論(1)| 引用 (0) |舉報
推薦閱讀:
※【第十一期】溫和的胡適說過些什麼?
※右邊的胡適和左邊的魯迅
※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胡適
※季蒙先生:胡適的思想(上)
※胡適:道家是中國哲學的集大成派
TAG:運動 | 網易 | 博客 | 胡適 | 反思 | 五四運動 | 引用 | 網易博客 | 當年 | 日誌 |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