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中國「根文化」的脊樑之治國理政篇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於個體而言是這樣,對於一個群體,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更是如此。「根文化」是作為個體的人的精神歸屬,更是國家、民族的思想和靈魂,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指導思想,作用不可估量。
西方沒能汲取華夏文明精髓使其沒落
從近年來的國際風雲變幻,我們可以越來越清晰地看出,西方的所謂發達國家、第一世界國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最直觀的是經濟開始下滑,尤其是美國,已經在昔日橫行霸道、出盡風頭的老大位子上坐不住,經濟下滑、政治地位下滑、軍事優勢下滑、綜合國力下滑,惶惶不可終日,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無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狀呢?在歷史發展的道路上一度遙遙領先、過得寬裕悠閑的歐洲諸國,曾經長時間一國獨大、為所欲為的美國,為什麼就此墮落衰敗下去了呢,它們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嗎?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請參見《美國氣數將盡 中國必將雄起》。在此文中,思地只是從「天時、地利、人和」層面分析了「美國必將下行、中國必將崛起」的內在規律。實際上,產生這種反差的最關鍵的內因,是不同的「根文化」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
西方宣揚自由民主,然而這是發自其內心的本意嗎,非也!這種所謂的「普世價值」,是其披在侵害他國利益、干涉他國內政骯髒齷齪勾當外面的一件華麗外衣,也是使敵對國渙散民心、摧毀意志、引發內訌、最終不戰而敗的有力武器。
美國曆來奉行的對外意識形態領域戰爭,大剪羊毛年代的全球化戰略,以及特朗普當政的「美國優先」戰略緊縮,是對其所宣揚的自由民主的最重打臉,也就是說:自由民主是對其他國家的要求,是騙人的,對內則是怎麼有利怎麼來。
因此,宣揚自由民主的往往最不自由民主,否則大財閥大資本家組成的「精英階層」怎麼奴役盤剝底層大眾?只可嘆還有那麼多同胞受其蒙蔽、蒙在鼓裡叫不醒!日夜嚮往著並不存在的美好。
因此西方所謂的「價值觀」並非其文化內核,也可以說他們並沒有文化內核。以往我們認為西方的危機都是經濟危機,是生產方式引起的,是經濟制度造成的,實際上西方危機並非單純的經濟危機,而是根源於西方文化的單薄和粗鄙!
西方並沒有如中國般博大精深的「根文化」,其所謂的文明承自中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王朝,蒙古人憑藉其擅長馬背作戰在冷兵器時代凸顯的優勢,奪取了華夏民族的政權,並縱貫橫掃歐亞大陸。戰爭帶來破壞,同時也帶來了文明的融合。在野蠻征服的戰爭中,蒙古人無意間把華夏文明的種子也帶到了歐洲這片未開化的處女地上。
歐洲藉助這些文明種子,孕育產生了現代文明,使自身從蒙昧野蠻的原始狀態,逐漸走向繁榮發展的文明進程。這期間,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即: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為歐洲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直至今日,這三大發明對我們的生產生活仍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而17世紀出生在英國的牛頓,和19世紀出生在德國的愛因斯坦,得到上天的啟示,引領科技革命在歐洲率先發起,這就使得西方的發展在近現代遙遙領先。
西方國家雖然因種種契機超越了中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然而,華夏文明畢竟是中國的「根文化」,西方國家並沒能汲取其中的精髓為其所用。西方因了華夏文明的種子和科技革命的天時地利,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們卻因此誤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貴的物種,走向了追求享受,靠殖民奴役盤剝其他國家、過著悠閑安逸生活的萬劫不復的境地。
為什麼說是萬劫不復呢,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被殖民的國家終究會覺醒,逐步反抗並擺脫被殖民的地位。此時,過慣了高福利的、寄生蟲般醉生夢死的生活,西方國家自身已喪失了創造價值的能力,一旦失去殖民地的「進貢」,其他國家日益強大又使其無處可以掠奪,那麼高福利所需的巨額財富哪裡來?又要高福利又沒財源怎能不發生經濟危機?怎能不欠下巨額債務?怎能不墮入衰退的惡循環?這般境地,是不是萬惡的帝國主義萬劫不復的噩夢?
直至今日,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其總統就職儀式里,仍有當選總統手按《聖經》宣誓,並口中念念有詞「May god help me」的程序。聖經是什麼?是裝神弄鬼糊弄人的荒唐故事會,god更是別有用心的人捏造來蒙蔽老百姓的虛無鬼怪。貴為一國總統,卻按著裝神弄鬼的故事書宣什麼誓?向並不存在的虛無鬼怪求什麼助?
中國的皇帝登基,要祭拜天地、祭告宗廟、頒布詔書、昭示天下,也就是說,當這個皇帝要對天地負責、對祖宗負責、對先帝負責、對百姓負責,要順應天道,上對得起天地祖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才能堪當九五至尊的重任。
僅從這點來看,西方不但沒能汲取中國「根文化」的養分,反而將華夏文明種子用偏了,至今仍然處於愚昧不開化的狀態。其愚昧不開化,以一時的僥倖得以發展發達為必然,沒能順應天道,註定要走向衰亡。除非其能躬身反省、痛改前非、從頭再來,否則,一條道走到黑,便是走上一條不可逆的死路。
很多同胞看不清這一點,所以觀念仍然停留在西方強大、發達、文明的思維定勢,甚至妄自菲薄,失卻了華夏天朝應有的強大自信。素不知,華夏文明才是西方文明的祖宗,西方精英階層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否則,拿破崙當年也不會告誡道: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他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它在沉睡著,謝謝god,讓它睡下去吧!
然而,西方是絕對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孫子地位的,對中國、對其他國家,甚至對其國內的低層民眾都不會承認這個事實,而是要拚命粉飾自己的強大、自己的偉大、自己的先進。
美國近年來的一意孤行、胡作蠻幹,正說明了其沒文化,無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出路在何方。反而自以為是,有恃無恐,看似很得志,怎能不丟臉?丟了臉若能知恥而後勇也還好,怕就怕丟了臉還硬想橫著蠻著掙回來。一心一意撞南牆,恐怕就不僅丟臉還得丟命了,沒文化的黑社會老大一般都這下場。其在東北亞的鬧騰,尤其是薩德的鬧劇,大家就看著川普怎麼收場吧。
中國「根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浮
相形之下,中國在其漫漫歷史長河中,「根文化」的孕育形成,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深厚底蘊和不竭動力。
中國最初是以遵循天道為治國理政基本準則的。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並非推卸責任、偷懶懈怠、無所作為,而是要「道法自然」,順應天道而不妄為。意即要遵循宇宙運行的根本規律和事物發展的內在法則,結合實際情況順勢而動、有所作為。
在中國古代,尤其在三皇五帝期間,都有天師輔佐帝王治國理政。天師是指悟道得道的高人,是指導帝王按照合乎天然之道的方法治理國家的老師。
治國理政合乎蘊藏於宇宙天地、世間萬物和人類社會的「道」,則國運昌盛、人民富足。因此,帝王都十分敬重和聽從天師的諫言,順勢而動,從「無為」達至「無不為」,也就是水到渠成地做成事,推進天下的發展。
「無為」注重順勢而動達到大有為,同時更要杜絕亂作為,即不妄為。秦亡漢興,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便是老子「我無事,而民自富」理念的最好實踐。
治國理政講求「無為而治」,就是要求在施政中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順勢而動的「無為」引導和激發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並採取制度機制管控和監督,限制當政者權力膨脹,防止胡亂作為,保持治國理政的健康運行。
「無為而治」這麼好,為什麼後來不推行了呢?那是因為東周時期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到春秋中後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在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領域出現了與周禮要求不相融的局面。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諸侯紛爭、生靈塗炭,勢力日益強大的諸侯開始變王田為私田,分封制和宗法制遭致嚴重破壞,卿大夫僭用禮樂的現象十分普遍。
而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至此,華夏天朝大國已分崩離析。這就是令人悲嘆和心痛不已的「禮崩樂壞」。
時值群雄爭霸、天下大亂、禮崩樂壞之際,橫空出世了以扶社稷於將傾為己任的孔聖人。他的一生都在為維護、恢復「周禮」而奔波呼號。
孔子是得道悟道的聖賢,深知順應天道的極端重要性。然而,中國已然到了「禮崩樂壞」的地步,順應天道的「無為而治」已經難以為繼。萬般無奈的孔聖人,只得從人倫入手,創立了以「仁」「禮」為精髓的儒家學說。
什麼是仁?春秋前期人們把尊親敬長、愛及民眾,忠於君主和儀文美德都稱為仁,這是孔子以前就有的。
孔子繼承前人的觀念,並且把它發展成為系統的仁說,涵義十分廣泛。其基本涵義有二:一是愛人。即人與人的關係要友善相親,相互幫助,由己及人,再推廣到物。二是克己復禮。「克己」是自覺地約束自己。「復禮」是一切言行要納於禮。這裡強調的是人的道德自覺,人們通過克制自己,達到自覺守禮的境界。
什麼是禮?「禮」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周公就制定周禮。孔子則是從多方面進行論述。禮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屬於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規定,就是說,禮是治理和安定國家,鞏固國家的制度和維護社會所需要的秩序。孔子認為禮是「王之大經也」,是進行統治的根本法規、治國之綱,也即指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二是禮儀上的規定,就是有關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喪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細節,按不同等級、身分,有不同的禮儀規定,這叫「儀」,儀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克已復禮是主張建立如周朝一樣的禮儀社會,意即秩序和制度社會。
孔子倡導「仁」「禮」,就是在治國方略上主張「為政以德」,把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作為最高的治國之道。這種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其重教化,輕刑罰,強調要在滿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礎上加強教化;主張「使民也義」,強調役使老百姓不要過分;針對社會兩極分化、貧富懸殊過大的現實,提出「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平均主義經濟主張;還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為政需正己」主張,以及舉賢任能,發現和提拔「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優秀人才等主張。
雖然孔子已經從天道退而求其次,降到了人道(即人倫)的層次。但時值春秋,天下早已禮崩樂壞,各諸侯國都在追求富國強兵,四處征戰,擴大勢力,群雄爭霸,哪還顧得上恢復周禮、教化子民這些周期長、不能立竿見影的事。
因此,雖然孔子的思想最適合當時的治國需求,也受到尊重,但因其主張跟當時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無法被一一採納。但孔子的人道精神、禮制精神,在中國幾千年漫漫歷史長河中,起到了一個核心思想的作用,時至今日,仍非常有借鑒意義。
所謂「亂世用重典」,在天道不行、教化難施、禮崩樂壞的特定歷史時期,法家應運而生。法家提出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是戰國時期提倡以法製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
春秋管仲、子產等時期已初具雛形,戰國時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法家學說加以總結、綜合,終集法家之大成。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為後來秦朝建立中央集權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是我國古代政治與法制主體。這其中尤其韓非的法,推動秦國完成了一統中國的千秋偉業。
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蕩的主要統治手段。秦能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舉足輕重。
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力很強,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促進了當代「依法治國」理念和戰略布局的形成。實際上,近年來的國家治理很大程度上秉承了法家的理念。
時代呼喚中國「根文化」的回歸
然而,法家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依法治國,「以刑去刑」,不重視道德的作用,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事。
這種特性,用於治理亂世,確實可以起到震懾作用,立竿見影。可是,從長遠來看,不注重道德建設,一味依賴法律,則未免舍本求末,將國家帶往偏離正軌的方向,只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駕齊驅,方能長治久安、民富國強。
因為一旦高層失德,甚至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官員和百姓利益之上,法律就可能成為他們規避自己、役使他人的最有效工具。
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上層失德,就容易挾失德之風將百姓的道德品行之草吹歪吹倒。當整個社會道德不再、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奸妄當道,則國家危矣,民族危矣。
中國為什麼從民富國強、世界朝貢中心墮落到近代經受百年恥辱、人人得而欺之的衰敗地步,正是因為五胡亂華、外族當政等歷史時期,斷了中國「根文化」的傳承。
尤其清朝,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為防漢,無恥地廢除了漢人幾千年的衣冠禮、修改漢人的史書、阻斷中國科技發展的進程,比如將《天工開物》等先進著作列為禁書,還實施海禁,禁止國際貿易,以期能保住「大清江山」。
然而,「大清江山」沒保住,卻拖累了中國,阻礙了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並引來了原本只是兒孫輩的西方列強侵略,帶來了百年恥辱和民族之痛,這是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並沒有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兩手抓」來抓發展,卻只是「一心一意」地謀經濟發展!這不但使中國「根文化」再一次斷了傳承,更使各種雜草在中華大地上肆意叢生,使社會道德淪陷到了觸底的低谷,實在是令人痛心而擔憂!
中國的歷史發展和西方的日益衰落已經給了我們太多教訓和警醒,因此,中國「根文化」的回歸是民族復興最緊迫的任務,重拾中國「根文化」如箭在弦、勢在必行!
然而,我們也不要過於悲觀,要相信隨著「根文化」意識的不斷增強,隨著「根文化」的日益回歸,國家的發展會逐漸朝著正確的軌道向前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重拳強力反腐,就是有效運用了法家的治國理念,以期重典治亂,是最直接有效的無奈之舉,因為再不下重手,國家不知將亂到什麼地步。
接下來的「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雖是防患於未然,仍然運用的是法家思想。直到中央提出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等,國家的治理理念已然回到了孔子時期,注重教化、注重道德重建的「人道」階段。
然而,這遠遠不夠,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根文化」必須大力傳承和弘揚。最終我們還要回歸「無為而治」的至高境界,回歸「天道」返樸歸真的境地。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國家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實現了從唯GDP到注重青山綠水的保護的重大轉變,這就是回歸天道自然的具體體現。
當下,只要依法治國、德育教化、順應天道三駕齊驅、逐層遞進,就可以啟發民智、凝聚人心,逐步秉承和實現「民為貴君為輕」「藏富於民」等古老而先進的健康理念,使有著十三億多巨大人口基數的中華民族迸發出驚人的前進力量,勢不可當地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
擔當大任、捨我其誰?中國日益強大後,還要繼續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和為貴」思想,帶領世界各國共同建設地球美好家園,達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的至高美好境界。這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落腳點。
推薦閱讀:
※太極華藏|開創功夫文化傳承新紀元
※琴為何物|文王操與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每日小情書如果思念有影子那我這份足以夠你整個夏天乘涼
※旅行版汽車是否會成為一種逼格的象徵?
※文化 | 扇子,袖中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