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易經雜說》附 淺介《易經雜說》
南懷瑾全集 |
易經雜說目錄 |
南懷瑾 |
《易經雜說》 附 淺介《易經雜說》
淺介南著《易經雜說》
閻修篆
《易經》是一部十分難讀的書,很多人想讀《易經》而不知從何著手,大家都以為《易經》是一部很神秘很玄妙的書。
歷代賢哲有關《易經》的研究與著述,往往窮畢生之力,著作之富,亦屬汗牛充棟洋洋大觀,可惜的是歷代的《周易》名家,都沒有把他們的方法與心得,明白地告訴世人,因之史家多記其事而略其法,尋章摘句,望文探幽者,雖連篇累牘,然亦說多紛歧,使人如墜雲里霧中,乃士大夫之易,對於一般社會大眾,沒有多大的幫助。
丁卯夏,於老古文化公司,得睹國學大師南懷瑾教授的《易經》講稿,拜讀之下,簡直使我難以想像,我會以讀江湖奇快傳一樣的心情,一口氣將它讀完,使我深深體會到古人「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的情景。
這本書所給我的印象--</p>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
《易經》本來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但這必須要先能入乎其內才可,初學者能像讀武俠小說一樣,那麼傳神、那麼專註、那麼引人入勝,實在是曠古以來僅有的第一部易學著述,這證明了《易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的說法是不錯的,但也唯有真正懂得了《易經》的人,才能深入淺出,引喻舉譬,說得這麼清楚,這樣明白,毫不隱僻含混,勉強湊合。本書引人入勝處,即在透過作者淵博的學識,把握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將人事與自然法則、歷史規則結合為一。南先生以其極為嚴肅的治學態度,輕鬆的口吻,網羅逸聞,探玄尋秘,透露了《易》的消息與秘密。</p>
這是一部人人讀得懂的書
始所周知,《易經》的難識難懂,由於象數的失傳,本來艱澀的詞句,幽晦不明的含義,已經造成了後人學《易》極大的文字障礙,復加以後世治《易》者紛歧不一的說法,使《易》愈以難識難曉了。南先生以其真知灼見,透過時代思潮與他豐富的人生經驗,像寫小說一樣,極其平易地幫助我們解開了幽晦艱澀的苦結,使人人易知易曉,為青年學子、社會大眾,牖啟了一條嶄新的學《易》門徑。三聖心法,雖不敢說已由此可窺可見,但確已破解了千古以來學《易》的謎結。</p>
這是一部融義理象數為一的書
世人說《易》,有所謂「義理之學」者,有所謂「象數之學」者。義理之學是偏重人文的,這自晉朝的王弼開始,王弼主張掃彖,所謂「得意而忘彖,得彖而忘言」,宋儒附之,遂使象數之學,隱晦了好幾個世紀。象數之學,偏重心靈玄秘,是探睛索隱,尋求前識的學問,亦即近代所謂的心靈學、神秘學之類,在人們心理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兩種思想,極其涇渭,前者形成士大夫的獨家殿堂,後者流入江湖,往往成為江湖術士混飯吃的工具。不知古人象數之學,本為演繹自然、闡明《易》理而設,如所謂「懸彖著明」,使人們透過了「象」的啟示達到「明」的境地,明白事的悔吝,動的休咎。人們十。何才能見了這個彖而知所趨避?那必須要透過一種特殊的方法與程序,這個方法,各家不同,有管輅虞翻的、有焦贛京房的、有鄰康節的……但他們的基本原理卻是一樣的,也都是彖、理、數的綜合運用而已。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不就是和《易經·系傳》所說的「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的道理是一樣的么?《易經》的一切作為,都是在「明於憂患之故,以前民用」為目的,可知後人執象數而棄義理,失去了古人作《易》的本旨,必將流入「其蔽也賊」的後果,掃彖而得意,也明顯地違背了《易經》「潔靜精微」的精神。</p>
這是一部與人人有關的書
前面說過,《易經》是為人事而設,這點《易經·系傳》「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已說明了一切,所以儘管《易經》包羅了天地間的一切學問,但這些莫不與人事有關,古人「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話,雖然不錯,但將相畢竟是芸芸眾生中的極少數,「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見《易經》是與社會大眾人人有關的了,也可以說上至將相,下至幾庶,幾天地之間的莫不與《易經》有關。南教授在本書中說明了支為什麼止於六,人生的歷程,也是如此,一個卦的六支,往往就是一個人一生各個階段的指標,也可以說是人生經歷的寒暑表,這中間已包括了亨通的、困阻的、危殆的、復甦的種種事實與啟示。固然《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支,四千九十六卦之,無一不為人事而設,但這多是告訴占者佔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本書作者卻明白地指出了不待占而知的全部人生,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所應遵循的法則與規範。</p>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學《易》的捷徑與秘訣
近代科學,關於學習的方法有著很多研究,教育家們希望能透過這種研究,來訓練記憶,幫助學習,對於近代的教學活動,助益很多。但是生活在過去的人,在學習上便沒有這樣方便與幸福了,他們只有一個方法--老師教,學生學。聰明的人在吃足苦頭之後,也往往會悟出許多科學的方法與技巧,來幫助學習,便利記憶,但他們卻又不把這些方法告訴後人,使後來的人照著他們原來的路子去摸索,去碰撞。當他們吃足苦頭後,又悟出了許多新的方法與技巧,也不告訴他們的學生,仍舊讓他們自己去摸、去碰。我們的教育就是在這樣情形下,不知道使後世學子多走了多少冤枉路。邵康節學《易》於李挺之,就有過這種故事。當時邵康節向李挺之學《易》,邵康節請求李挺之給他一點提示,不必明白說出內容即可。李挺之告訴了他「一二三四」幾個數字,邵氏在易學上從此自成一家,在易學上的成就,可謂中世紀末的第一人。
在本書中一開始,南教授即將他個人過去學《易》所吃的苦頭,不厭其詳地告訴大家,他毫不保留地把他因而知之的方法與心得,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如果我們不學習《易經》則已,假如我們打算拿《易經》來玩玩,有關《易經》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卦名、卦序、八宮卦變、六十四卦方圓圖等,卻必須詳知熟記。本書中有很多學習《易經》的技巧與要領,使我們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經雜說
推薦閱讀:
※易經研究:《增刪卜易》(七)
※易經文萃7.12
※易經那點事——是誰將八卦推演成太極六十四卦
※《易經》基礎(一)
※《道德經》,學霸貓,青城山,六善酒店:一些不得不說的奇妙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