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 (精英班資料)
【火硬穴】穴位:在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在跖關節與趾關節五分。解剖:心臟神經、肝之副神經。取穴:當第一、二跖骨之前緣,跖關節與趾關節五分之中間骨縫中是穴。歸經:入心、肝兩經。穴性:通利水道,強心定悸。主治:心悸、頭暈、胎衣不下、骨骼脹大、下額痛(張口不靈)、強心(昏迷狀態時使用)、子宮炎、子宮瘤。能墮胎。針刺法:直刺三分—五分。斜刺三分—五分。針感:酸脹疼痛感。注意:孕婦禁針、禁灸。下火硬穴時,能造成強刺激。辨別:火硬穴距十四經肝經行間穴上五分,切勿混淆,董公書為距跖骨與趾骨關節五分亦起誤解今修訂,火硬穴主治與行間內容範圍亦不相同,其所屬之經與穴性亦有所異,當細分辨,即知董氏奇穴除胸背部穴位外,無一穴與十四經同,它是另成一體系的。經驗:膝蓋腫痛、眼睛腫痛,如本穴上有青筋者,放血佳。火主、火硬可倒馬治腰痛、坐骨痛,並配導引行氣。
【五花穴】穴位: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是五花一穴。五花一穴向前一寸是五花二穴。五花一穴向後一寸是五花三穴。五花一穴向外橫開一寸是五花四穴。五花一穴向內橫開一寸是五花五穴。
解剖: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取穴:平卧取穴,余同穴位。歸經:入心、腎兩經。穴性:清心腎之熱。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針刺法:直刺三分—五分。經驗:(一)本穴為治療足跟痛之特效穴,另加配手骨關、木關、中關(骨、木關之間)。(二)治療失眠本穴配心靈穴及鎮靜有效。說明:五花穴亦為董公常用穴位,但其書未列,由胡師在其書中公布。
【三聖穴】穴位:在腳底正中央點處,即十四經湧泉學後二寸(往足跟方向)。是三聖二穴。三聖二穴往前上一寸是三聖一穴。即十四經湧泉穴後一寸。三聖二穴往後一寸是三聖三穴。即十四經湧泉學往足跟方向後三寸。解剖:腳底神經分枝、心之神經、腎之副神經、腦神經。歸經:入肝腎兩經。穴性:平肝益腎。取穴:同穴位。主治: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腦溢血、腦腦血栓症。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經驗:本穴為治療高低血壓過高之特效穴。胡師曾以三聖二穴治高血壓二百六十五度患者,在五分鐘內降為一百三十五度,堪稱神效。說明:本穴為董氏奇穴之要穴,對血壓的調整,有很大的療效,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董公書中未將三聖穴公開,胡師依平日董公所傳,將其補上,另治療血壓如能配合相關部位放血,效果更好。辨別:三聖一穴位湧泉穴後一寸,不要混淆。
【上瘤穴】穴位:在足底後前緣正中央。解剖:後腦(小腦)總神經。取穴:平卧,當足底後跟硬皮之前緣正中央處是穴。歸經:入心經。穴性:清熱開竅、健腦靈神。主治:腦瘤、腦積水、小腦痛、腦神經痛、腦神經衰弱、腦癌。針刺法:直刺三分到五分。針感:酸脹疼痛感。經驗:(一)胡師以此穴配外三關穴、三重穴、米一穴、二穴、三穴治癒患者劉樹意(譯者、美籍、先生為美國人),患腦癌症,在美國夏威夷一家醫院連續治療三年余無效,經胡師施針二十九次竟告痊癒。(二)治療腦震蕩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穴,並在內踝下附近放血,有效。注意:本穴不宜深刺(超過五分),易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別注意。配穴:(一)治腦積水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有效。(二)治腦瘤、本穴配土頂、木頂、外三關有效。
【安脊穴】穴位:臀下橫紋正中央之左右兩側紋下。解剖:下臀安神經、脊椎神經、腎之神經。取穴:安脊一穴:臀下橫紋正中央(即「十四經」之承扶穴向內橫開五分處)。安脊二穴:安脊一穴內側一寸處。安脊三穴:安脊二穴內側一寸處。安脊四穴:安脊一穴外側一寸處。安脊五穴:安脊四穴外側一寸處。安脊六穴:安脊五穴外側一寸處。歸經:入肝、腎二經。穴性:強筋健骨、疏經活絡。主治:坐骨神經痛、脊椎骨骨刺、骨關節骨刺、背痛、腰痛、瘰癧。針刺法:直刺二寸—二寸五分。針尖緊貼骨之邊緣。用三棱針點刺二寸深,刺出黑血。應用:安脊穴在臨床上多任取三穴下針,成董氏倒馬針法,增強療效。此為橫三針倒馬針法,同時,此穴董公書中未明言,由胡師在其書中公開。配穴:治坐骨神經除本穴,可加配二角明透穴,腕順一穴、三河穴,效佳。
【失音穴】穴位:膝蓋內側之中央點為失音一穴及其二寸為失音二穴。解剖:內側大腿神經、腎神經、喉之主神經。取穴:膝蓋內側之中央一穴。其下二寸處一穴,計二穴。歸經:入肺經。穴性:清熱利咽、行氣散瘀。主治:嗓子啞、失音、喉炎。針刺法:直刺三分—五分。斜刺五分—八分。針感:酸痛感。經驗:(一)治療扁桃腺炎及咽喉腫痛,扎失音穴有效。(二)感冒引起之喉嚨沙啞,可先在背部放血,再扎本穴與靈骨、感冒穴等配合。(三)失音、嗓子啞、扎本穴,另其後頭頸項區,少商、商陽放血,效佳。(四)甲狀腺腫需長期本穴配三重穴,駟馬穴及相關穴區放血。(五)本穴可配地宗穴,心靈一穴對舌根大而言語不便者有效,但需耐心久治。(六)治喉嚨等病可選配喉中穴、喉靈穴、火聖上穴(曲澤下三寸)。
解穴】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一寸,向內橫開三分。解剖:心之敏感神經,大腿神經前皮枝。取穴:當膝蓋骨外側上緣直上一寸向內橫開三分。歸經:入心經。穴性:寧心安神、活血化滯。主治:針灸後氣血錯亂、血不歸經、下針處起包、疼痛、或西醫注射後引起之疼痛、跌打損傷、腳扭傷、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勞過度之疼痛、藥物過敏、食物中毒。針刺法:直刺三分—五分。運用:下針後緩緩轉動,疼痛立即解除。如患者暈針不省人事,即將其口張開,以扁針、筷子、湯匙或手指按其舌根稍用力重壓三下,見其欲嘔吐時,以涼水洗其頭,並以濕毛巾覆其頭部,令飲涼開水半杯即甦。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節錄自董公所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經驗:(一)針後氣血錯亂或下針處起包者,輕微者,可用手大指重掐本穴,或拍壓,重者則用針刺之。(二)筆者曾針一神經過敏者,扎針後全身酸痛、混身不舒服、曾扎過解穴,也毫無作用,後來針正會、鎮靜,才相安無事。(三)董公曾以本穴治療西藥中毒面呈黑色。(四)長期使用西藥而葯毒內聚可分枝穴放血下本穴及骨關、木關,可解毒。
【下九里穴】【上九里穴】【中九里穴】穴位:下九里穴在大腿外側中央線中央,即風市穴外開五分。上九里穴,在大腿上通天穴外開一寸半,距膝橫紋九寸。中九里穴,在上九里與下九里之中央點,即是。解剖:外側大腿皮神經、肺之神經。歸經:入心、肺經。穴性:益氣治血、通關利節、疏筋化瘀。主治:背痛、腰痛、脊椎骨膜炎(骨刺)、半身不遂、半身麻痹、頸項痛、手臂酸麻、腿痛、頭痛、頭暈、眼酸、神經痛。肺炎、肺病、腹脹、腹痛。針刺法:直刺二寸—三寸。說明:上、中、下里穴胡師取法與董公、賴著等不同,讀者當自行比較上、中、下九里穴可橫三針倒馬,為重要之止痛穴,又本穴位董公治療高棉龍諾總統半身不遂要穴之一。配穴:(一)中九里穴配八關、三叉穴、治半身不遂。配天皇穴治肩臂不舉酸痛。(二)中九里可配駟馬穴,上三黃治遊走性疼痛,遊走性疼痛的治療要有耐心。(三)下九里穴可再上取二寸,下取二寸(七里穴)形成直倒馬可治上臂前側痛、肩後側痛、偏頭痛,及半身不遂,後項痛。以上為直倒馬,而本穴全取為橫倒馬。(四)下九里穴配三重穴、駟馬穴可治耳鳴。配肩中、建中可治偏頭痛。
【七里穴】穴位:在中九里穴下二寸。解剖:大腿外側皮神經、肺之神經、心之神經。取穴:當大腿外側,中九里穴直二寸處是穴。歸經:入心、肺經。主治:皮膚病、半身麻痹、腿痛、胸痛、背、神經痛、肺病、腹脹痛。針刺法:直刺二寸—三寸。針感:酸脹感。配穴:(一)配上營穴治療各種神經痛。(二)本穴配中九里穴成倒馬可治偏頭痛、後項痛、亦治上臂前側痛、肩後痛有效。說明:(一)董氏奇穴上解剖中如有心肺神經,大都有止痛效果,此心應是指腦而言,論與十四正經循經說七里穴一線應屬膽經,膽經循行入腦,而董氏解剖並非一般解剖學解剖,而是指其功能為主,董公著書即是如此寫法,而後輩各書亦如是運行,特此寫出告之讀者。(二)七里穴很少單獨取用,一般都結合中九里形成倒馬針法。(三)治療皮膚病可本穴配靈骨穴及駟馬穴。(四)胸背痛可本穴配手重子、重仙,一手一足,上下呼應佳。
【金前下穴】【金前上穴】穴位:下穴在膝蓋骨外上角直上一寸。上穴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半。解剖:外側大腿皮神經、肺之機動神經、肝之神經。取穴:金前下穴在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一寸處。金前上穴在金前下穴再直上一寸五分。歸經:入肝、肺二經。穴性:寬胸理氣、養肝活血。主治:胸骨外鼓、肺弱、羊狗瘋、頭痛、肝弱、皮膚過敏。針刺法:直刺三分—五分。針感:脹感。經驗:(一)治療雞胸、駟馬穴、耳穴皮膚穴可治皮膚過敏。(二)本穴配靈骨、駟馬穴、耳穴皮膚穴可治皮膚過敏。(三)金前穴治療胸部挫傷效果亦佳,若先在相關部位予以點刺放血,後再配合扎靈骨、大白、駟馬、效果更快。(四)本穴配天皇穴可治肩關節痛。
【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下泉穴位於膝關節外側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中泉穴位於下泉穴直上二寸是穴。上泉穴位於中泉穴直上二寸是穴。解剖:外側大腿皮神經,肺部與面部之機動神經。取穴:下泉在膝關節外側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處,其上二寸為中泉,中泉上二寸為上泉。歸經:入肺、肝二經。穴性:活血通絡、調氣化瘀、通關禮節。主治:顏面神經麻痹、面神經跳、口歪眼斜、半身麻痹、腦血栓。中風後遺症。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三針可成倒馬針法。針感:酸脹感。配穴:(一)三泉穴配三重穴可治三叉神經痛,病位可放血。(二)顏面神經麻痹,可先在局部放血及小腿足外側肺區放血再針三泉穴,效果更好。(三)五十肩可於病位放血後,以本穴、配腎關董氏肩凝穴,佳。說明:(一)足三泉穴取穴時,大都取上下左右平衡針法,治左病痛,取右,治右邊病痛,取左側。(二)三泉穴配三重穴、三叉三穴,再配耳上穴位,可治重聽,有的有效果。(三)三泉穴亦可治療婦科經痛,也可配靈骨、門金穴。
【駟馬下穴】【駟馬上穴】【駟馬中穴】穴位:下穴在膝髕骨外上緣直上七寸五分。即通山穴上五分向外橫開一寸,下穴直上二寸為中穴,中穴直上二寸為上穴。解剖:外側大腿皮神經、肺之總神經、肝之分支神經。取穴:膝髕骨外上緣直上七寸五分,即通山穴上五分向外橫開一寸處。歸經:入肺、肝二經。穴性:通調水道、疏風解表。主治:肋骨痛、胸背痛、肋膜炎、坐骨神經痛、肺機能不足所引起的腰痛、肺病、肺弱、肺結核、肺癌、鼻炎、耳鳴、耳炎、耳聾、顏面神經麻痹、眼角膜炎、哮喘、乳腺炎、甲狀腺腫、半身不遂、牛皮癬、各種皮膚病、青春痘、下肢扭傷、胸部挫傷。針刺法:直刺一寸—三寸。針感:酸脹感。配穴:(一)治療鼻炎,以駟馬穴加配靈骨、大白、分金、合金效佳。本穴為肺相關疾病之要穴。(二)治療青春痘可配三重穴,皮膚過敏、濕疹可加配耳穴皮膚穴。本穴為治療皮膚要穴。(三)胸部挫傷、撞傷、打傷之久年內傷可本穴配病位放血。氣滯血瘀,本穴為「氣」病為主穴。(四)肺氣腫本穴配靈骨、大白、四花穴有效。本穴及靈骨皆屬氣穴,故對肺氣腫有效。(五)甲狀腺腫大,可本穴,配三重穴、四花上穴、心靈一穴,再十八星穴及病位放血,有效。
【木枝穴】【木全穴】穴位:其黃穴上一寸五分,為木枝穴。其黃穴下一寸五分,為木全穴。解剖:大腿神經、膽肝神經、心之分支神經。取穴:木枝穴在其黃穴直上一寸五分處取穴之。木全穴在其黃穴直下一寸五分是。歸經:入心肝、膽經。穴性:疏肝利膽、降逆止嘔。主治:頭暈、眼花、背痛、黃膽病、急性膽炎、足跟痛、脊椎骨痛。針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二寸。應用:明黃、木枝、其黃、木黃四穴為常用來治療急慢性膽炎,木枝、其黃、木全三針可形成倒馬。說明:木枝穴及木全穴在董公原著中名為「火枝」及「火全」,此二穴之主治多與肝膽相關,肝、膽在五行上屬木,故應名為「木枝」、「木全」,董公匆匆出書,原著未及校訂,乃由胡師就董公平日所傳而特予更正之。配穴:(一)治療黃膽,可加針火菊、明黃、肝門配合。(二)本穴配合明黃、其黃、肩中、地宗可治舌強難言。(三)脊椎骨壓迫神經病位放血,亦可取本穴配正筋、正宗穴。(四)膽囊炎針木黃、木枝、木全療效不錯。
天黃穴】穴位:明黃穴上三寸。解剖:同明黃穴。取穴:明黃穴直上三寸處。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穴性:疏肝清心、益腎補虛。主治:同明黃穴另可治黃膽病。針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三寸。針感:酸脹麻電感。配穴:(一)天黃、明黃、其黃三針為上三黃三針倒馬齊下,專治一切肝疾。(二)治療椎間盤突出、骨刺可先在病位點刺放血,再扎天黃、明黃、其黃。長期治療可愈。(三)治帕金森氏病可於正會放血,紮上三黃鎮靜穴,州水、州靈有效。(四)上三黃配正會,聽宮及對側三重穴治梅尼耶氏症候群,及耳鳴(百分之五十可愈)。(五)糖尿病上三黃、下三皇長期下針,配合灸療中脘、關元、脾俞、腎俞、足三里,長期醫療有效。(六)白血球症,可取上三黃中二穴,並取旁土昌穴成三角形倒馬之指揮針法,對白血球症有幫助。 (七)由肝腎機能失調所引起高血壓可取上三黃配足三聖穴。【明黃穴】穴位:明黃穴直下三寸。解剖:大腿神經前皮枝、肝之總神經、心之總神經、表層心之神經、中層肝之神經、深層腎之神經。取穴:大腿內側之正中央處。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穴性:寧心安神、疏肝利膽。主治:肝癌、肝痛、肝硬化、肝機能不足引起之疲勞、骨骼脹大、脊椎骨膜炎、中風半身不遂、血癌症、腰酸、眼昏花、眼痛、兩脅痛、膽汁分泌不足引起之消化不良、脹氣、心臟擴大、心悶、癲瘰。針刺法:直刺一寸—三寸。針感:酸脹麻電感。說明:(一)肝主疏泄、又肝經橈陰器、抵小腹、流於腋下、上巔頂、可應用於神經官能症、婦科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頭頂痛。(二)上三黃屬肝經,董氏之肝經皆可用為治療婦科因此上三黃可配婦科穴可調婦女月經。(三)肝火引起失眠,可上三黃配鎮靜,靈骨、大白、心靈穴、效果不錯。(四)天黃、明黃、其黃合為上三黃,為董氏針灸中有名的常用穴位,董氏針灸中是不論補瀉的,董公以為穴位具有雙向性,可自行調節,因此上三黃就具有可自己調節補洩性能,凡一切肝疾,不論虛實,皆可用上三黃取用。(五)上三黃配通關,通山治遊走性酸痛有效。【其黃穴】穴位:明黃穴直下三寸。解剖:大腿神經前皮枝、膽總神經、肝之分支神經。神經、心之分支神經。取穴:明黃穴直下三寸處。歸經:入心、肝、膽三經。穴性:疏肝利膽、祛風通絡。主治:同明黃穴及黃膽病、膽囊炎。針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三寸。針感:酸脹麻電感。經驗:(一)上三黃配腎關可治療眼球歪斜。(二)治療視力障礙、眼花等眼科諸疾,上三黃均有卓效,加配通腎、珠圓、光明穴、五形穴、下三皇等穴效果更佳。(三)上三黃穴配土靈穴(在通胃穴直後橫開一寸)可治白血球過多之血癌症,如能配合背面各相關區域下董氏天應穴針法,效果顯著,針血癌時出針要慢,避免出血。(四)治黑斑可在臉上黑斑用三分針再配婦科穴,上三黃、長期下針,三個月可改善。(五)舞蹈病,正會穴配上三黃扎有效。(六)上三黃配婦科穴長期扎針,可調月經不順。【木黃穴】穴位:其黃穴直下三寸。解剖:大腿神經前皮枝、膽總神經、肝神經、脾之神經。取穴:大腿內側,其黃穴直下三寸處。歸經:入脾、肝、膽三經。穴性:健脾化滯、活血祛瘀。主治:膽囊炎、黃膽病、脾臟炎、脾腫大、白血球減少症及明黃穴主治各症另可治骨刺。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針感:酸麻脹痛感。應用:其黃、明黃、天黃三穴合稱為上三黃穴。上三黃穴加上木黃穴,四穴為常用來治療肝膽及脾臟病變。治療急性肝炎時再配肝門穴下針。配穴:治療輸卵管堵塞可以木黃穴加配本全穴,其黃穴、婦科穴。說明:(一)木黃穴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在董公原著之「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中未明列,而由胡師在其書中公布。(二)上三黃位大腿內側與對側手上臂外側相對應,因此兩相對應區位可相互取用專治對應部位疼痛有效。(三)上三黃對椎間板突出,及脊椎骨長軟骨壓迫神經有效,但需長期治療,如果能配合病灶放血,效果更快。(四)血糖過低可取神耳上穴、腎關及上三黃治療。
【通腎穴】穴位:膝髕骨內側上緣。解剖:大腿神經、腎之神經。取穴:當膝髕骨內側上緣之陷處。歸經:入脾腎二經。穴性:宣通下焦、調經止帶。主治:腎盂腎炎、慢性腎臟炎、淋病、陽痿、早泄、膀胱炎、子宮炎、赤白帶下、腎虧引起之頭暈、腰痛、腎臟性之風濕病、高血壓、胃腸炎、尿蛋白、喉干水腫。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針感:酸麻脹感。經驗:通腎、通胃、通背三穴對腎虧引起之頭暈、眼花、腰背酸痛效果佳。說明:(一)通腎、通胃、通背、神耳、水金、水通,為董氏針灸中少數特效之補針,治病時,病虛型患者,可擇穴配合。(二)腳背面紅腫俗稱草鞋風,可就病位放血外,配通腎、通胃、通關、雲白、李白下針。(三)通腎、通胃配下三皇治腎虧引起陽痿、早泄有效。應用:董公在其書中說通腎、通胃、通背可任取一穴為治療婦女流產之補針,連續治療半月即無流產之慮。只能取一穴,不可多取。【通胃穴】穴位:通腎穴上二寸。解剖:大腿神經、腎之神經。取穴:通腎穴直上二寸處是穴。歸經:入脾、腎二經。穴性:健脾和胃、滋陰潛陽。主治:同通腎穴。又治背痛、胃痛、前手臂痛。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治口乾直刺三分。針感:酸脹感。應用:通腎、通胃、通背三穴,一般都任取二或三穴下針,形成董氏特有之「倒馬針法」,可補腎、健脾、通調水道、利水消腫,能治腎臟炎、腸炎腹瀉嘔吐、四肢水腫小便濁臭等症,效果良好。說明:(一)通腎、通胃、通背三穴的主治內容,胡師較董公原著中增列了不少,如膀胱炎、子宮炎、胃腸炎、高血壓等,將董氏奇穴的要義不變的公開了不少資料。(二)胃陰與腎陰、一為後天,一為先天,胃陰以腎陰為本,並不斷地充養腎陰,因為胃陰大虛或久虛後,也可導致腎陰涸竭,本證多采通胃、通腎、土靈三針形指揮針法加配下三皇,先後天一齊調整,療效更佳。【通背穴】穴位:通腎穴上四寸。解剖:大腿神經、腎之神經。取穴:通腎穴直上四寸。即通胃穴上二寸處。歸經:入脾、腎二經。穴性:固腎培元、溫經散寒。主治:同通腎穴。又治頭痛、頭暈、背痛、疲勞。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直刺三分治口乾立解。針感:酸脹感。應用:通腎、通胃、通背三穴三針同時下針,形成董氏獨有之「倒馬針法」,可治療腎臟炎、膀胱炎等疾病。董公書中說禁三針同下,在臨床上筆者經驗三針倒馬並無不可,效果不錯。經驗:(一)治療膏盲痛,通胃、通背配重子、重仙。(二)通腎、通胃、通背加配靈骨、四花、門金可治療久年胃病,十二指腸潰瘍,另臉上水金、水通有異色時,加取水金、水通,效果特加。配穴:(一)通腎、通胃、通背配下三皇治腎虧、陽萎、早泄有效。(二)手背紅腫有俗稱草鞋風,可取本穴倒馬再加通關、李白、靈白穴
【感冒一穴】【感冒二穴】穴位:姐妹二穴向內橫開一寸。為感冒一穴。姐妹三穴向內橫開一寸為感冒二穴。解剖:大腿神經、六腑神經、肺分支神經。取穴:一穴為姐妹二穴向內橫開一寸。二穴為三穴向內橫開一寸是穴。歸經:入肺脾二經。穴性:清熱除逆、宣肺祛風。主治:重感冒、發高燒、流行性感冒、發冷、感冒頭痛。針刺法:針深一寸—二寸。或斜刺。配穴:(一)淋病、陽莖病可以感冒穴加分枝上、下穴治療有效。(二)感冒引起腸胃不適可以本穴組搭配四花穴,門金穴治療。(三)感冒頭痛除本穴外加靈骨穴配合。(四)感冒發燒可於十八星穴放血(後頭頸項區),小商放血,及本穴配三叉穴。(五)感冒穴配下三皇治遺精、早泄、陽痿,男科等病。(六)通腎、通胃及本穴,再加神闕治五更泄。說明:感冒穴除入肺經,專治感冒相關疾病外,因近腹股溝,又穴位近脾、肝二經,如配下三皇,對男科疾病亦有相當助益。
【姐妹一穴】【姐妹二穴】
穴位:通山穴向內橫開一寸、上一寸為姐妹一穴。姐妹一穴直上二寸五分為姐妹二穴。解剖:大腿神經、六腑神經、腎分支神經。取穴:當通山穴向內側橫開一寸,再直上一寸處為姐妹一穴,其上二寸五分取二穴。歸經:入肝、腎、胃經。穴性:疏經調氣、舒肝解郁。主治:子宮瘤、子宮炎、子宮癢、輸卵管不通、卵巢炎、月經不調、無月經症、腸痛、胃出血。針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三寸。針感:酸麻脹感。經驗:(一)姐妹穴因可治療婦科諸疾,故名。而臨床上姐妹穴固然對婦女病有極佳療效,在男性的下焦疾病的治療上,也有很好的效果,並不亞於下三皇。在臨床上可以姊妹穴配下三皇使用。(二)姐妹穴可配婦科穴,分枝穴治赤白帶。應用:下針姐妹穴,因在大腿近內側上,不方便下針,現大都以手上婦科穴取代較多。說明:依人體全息臟腑投影來看,膝蓋為頭,腹股溝為腹股溝,而姊妹穴即位於下腹部位區,因此本穴可治下腹部上相關之疾病如腸痛,及婦科病等,此為董氏針灸上的一大奧義,讀者當可深思體悟。【姐妹三穴】穴位:姐妹三穴直上二寸五分。解剖:同姐妹一穴。取穴:當姐妹二穴直上二寸五分處是穴。歸經:入肝、腎、胃經。穴性:舒肝健脾,和中化滯。主治:同姐妹一穴。針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二寸五分。針感:酸脹感。經驗:姐妹穴三針齊下,調整其深度,角度除可治療婦科病外,亦可治療胃腸慢性出血,六針齊下。可治療膀胱炎、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等症。配穴:(一)本穴組加配婦科穴可治子宮肌瘤。(二)本穴組加配感冒穴婦科穴及小腹下用三寸針橫刺(子宮穴附近)亦治輸卵管閉塞。(三)治療花柳病,可以分枝上、下穴配合,嚴重者加配駟馬穴及上三黃。(四)遺精、陽痿亦可以本穴組與感冒、下三皇、通腎、水金等穴搭配治療。說明:姐妹穴與感冒穴近腹股溝,又近脾、肝兩經,因此它們對生殖系統上疾病能起積極的治療作用,一來接近病灶,二來循經所治,因而療效不錯。
【通關穴】穴位: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距膝蓋橫紋上五寸。解剖:大腿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當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距膝蓋橫紋上五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清心安神、寬胸和胃。主治:膝蓋痛、四肢痛、頭暈、眼花、腦貧血、胃病、心臟性風濕病、心兩側痛、心悸、心臟病、心口痛。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經驗:(一)治療心臟病擴大,先在小腿陽明區,膝後太陽區,後背心肺區放血,再針通關穴,通天穴,療效佳。(二)通心、通關、通山、通天、通靈可治療,腸胃不適、嘔吐(神經性妊娠)。配穴:(一)本穴加配通天穴,駟馬穴治療心口痛心下脹。(二)治療心律不整可加配通心穴、地宗穴。說明:大腿董氏針灸學上心經即通心、通關、通山一線,專治心臟本身臟器的疾病,在臨床上要有耐心長期治療。【通山穴】穴位:通關穴直上二寸。解剖:大腿神經、心之神經。取穴: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通關穴直上二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活血理氣、安心安神。主治:同通關穴。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經驗:(一)本穴配通靈穴,上三黃及駟馬穴可治療黑斑,方義本穴促進血液循環,上三黃強化肝臟可解毒,駟馬穴通氣及可調整膚質,如能配病位放一點血佳。(二)治療四肢痛,膝蓋痛可任取通心、通靈、通天、通關其中二穴加配四肢穴。亦同治肩關節痛及上肢疼痛。(三)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任取二至三穴配上三黃亦可治癲癇。說明:董氏奇穴大腿上心經穴位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一線,一般都採取三穴倒馬使用,很少單獨取穴。因而董氏這妞中每一區段其穴位都是以三到五穴成一組的情況出現,這是董氏針灸一大特色。【通心穴】【通靈穴】穴位:通心位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膝蓋橫紋上一寸。通靈穴位通心穴,在直上二寸,距膝蓋橫紋三寸。解剖:大腿骨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通心穴在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膝蓋橫紋上一寸。通心直上二寸取通靈穴。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安心寧神、疏通心絡。主治:前額頭痛、(心臟擴大所引起者)、頭暈、心臟積水、心神不安、胸痛、手腳發抖、血管硬化、半身不遂。針刺法:直刺五分—八分。斜刺五分—一寸由下往上刺。說明:本穴及通靈穴由胡師依董公平日所傳而首次公開,對於循環系統、心臟、腦血管病變的治療者卓效。配穴:(一)本穴配配手心靈穴,可治心律不整,心悸本穴配地宗穴亦同。(二)本穴配下三皇治元氣方損,心腎不交所引起疾病。(三)狹心症可先於膝後太陽區,及脊背心肺區放血,然後取本穴。說明:大腿正面正中線屬董氏針灸中為心經,而根據傳統十四正經中,應歸入胃經,因此筆者將它歸入心、胃二經,又此線上五穴由上而下,亦依人體臟器全息排列,它是由膝蓋屬頭,腹股溝屬腹股溝,一個反的全息律排列。【通天穴】穴位:通關穴直上四寸。解剖:大腿骨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通關穴直上四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疏通心絡、溫經散寒。主治:同通關穴。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說明: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五穴為治療心臟疾病之最重要的穴道,另可用在平時保健及循環功能之加強。經驗:(一)治療心血管諸疾,可先在全身反應區放血,可提高療效。(二)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取倒馬或兩穴使用時,可配合心靈穴、火星穴、靈骨穴等應用。配穴:(一)本穴配駟馬、腑腸及其門、其正、其角治便秘。(二)通關、通山、通天配四花穴,可調胃腸機能,促進消化能力。說明:通天已接近腹股溝,已屬下腹部位,因此本穴對胃腸消化與排泄機能,較能起治療的作用。
【通關穴】穴位: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距膝蓋橫紋上五寸。解剖:大腿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當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距膝蓋橫紋上五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清心安神、寬胸和胃。主治:膝蓋痛、四肢痛、頭暈、眼花、腦貧血、胃病、心臟性風濕病、心兩側痛、心悸、心臟病、心口痛。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經驗:(一)治療心臟病擴大,先在小腿陽明區,膝後太陽區,後背心肺區放血,再針通關穴,通天穴,療效佳。(二)通心、通關、通山、通天、通靈可治療,腸胃不適、嘔吐(神經性妊娠)。配穴:(一)本穴加配通天穴,駟馬穴治療心口痛心下脹。(二)治療心律不整可加配通心穴、地宗穴。說明:大腿董氏針灸學上心經即通心、通關、通山一線,專治心臟本身臟器的疾病,在臨床上要有耐心長期治療。【通山穴】穴位:通關穴直上二寸。解剖:大腿神經、心之神經。取穴: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通關穴直上二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活血理氣、安心安神。主治:同通關穴。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經驗:(一)本穴配通靈穴,上三黃及駟馬穴可治療黑斑,方義本穴促進血液循環,上三黃強化肝臟可解毒,駟馬穴通氣及可調整膚質,如能配病位放一點血佳。(二)治療四肢痛,膝蓋痛可任取通心、通靈、通天、通關其中二穴加配四肢穴。亦同治肩關節痛及上肢疼痛。(三)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任取二至三穴配上三黃亦可治癲癇。說明:董氏奇穴大腿上心經穴位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一線,一般都採取三穴倒馬使用,很少單獨取穴。因而董氏這妞中每一區段其穴位都是以三到五穴成一組的情況出現,這是董氏針灸一大特色。【通心穴】【通靈穴】穴位:通心位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膝蓋橫紋上一寸。通靈穴位通心穴,在直上二寸,距膝蓋橫紋三寸。解剖:大腿骨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通心穴在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膝蓋橫紋上一寸。通心直上二寸取通靈穴。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安心寧神、疏通心絡。主治:前額頭痛、(心臟擴大所引起者)、頭暈、心臟積水、心神不安、胸痛、手腳發抖、血管硬化、半身不遂。針刺法:直刺五分—八分。斜刺五分—一寸由下往上刺。說明:本穴及通靈穴由胡師依董公平日所傳而首次公開,對於循環系統、心臟、腦血管病變的治療者卓效。配穴:(一)本穴配配手心靈穴,可治心律不整,心悸本穴配地宗穴亦同。(二)本穴配下三皇治元氣方損,心腎不交所引起疾病。(三)狹心症可先於膝後太陽區,及脊背心肺區放血,然後取本穴。說明:大腿正面正中線屬董氏針灸中為心經,而根據傳統十四正經中,應歸入胃經,因此筆者將它歸入心、胃二經,又此線上五穴由上而下,亦依人體臟器全息排列,它是由膝蓋屬頭,腹股溝屬腹股溝,一個反的全息律排列。【通天穴】穴位:通關穴直上四寸。解剖:大腿骨神經、心之總神經。取穴: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通關穴直上四寸處。歸經:入心、胃二經。穴性:疏通心絡、溫經散寒。主治:同通關穴。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痛感。說明: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五穴為治療心臟疾病之最重要的穴道,另可用在平時保健及循環功能之加強。經驗:(一)治療心血管諸疾,可先在全身反應區放血,可提高療效。(二)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取倒馬或兩穴使用時,可配合心靈穴、火星穴、靈骨穴等應用。配穴:(一)本穴配駟馬、腑腸及其門、其正、其角治便秘。(二)通關、通山、通天配四花穴,可調胃腸機能,促進消化能力。說明:通天已接近腹股溝,已屬下腹部位,因此本穴對胃腸消化與排泄機能,較能起治療的作用。
【肺心穴】穴位:肺心一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肺心二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處。肺心三穴—肺心二穴上二分半處。解剖: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及肺分支神經。取穴:同穴位。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宜通氣血,通絡止痛。主治:頸項骨刺、脊椎骨骨刺、項緊痛、肋膜神經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後腦頭痛、小腿痛。針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針感:局部疼痛感。說明:肺心穴、二角明穴,都在一條直線上,中指背可視為人體背部,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的連線可視為人體的脊椎,和人體的督脈,所以肺心穴對項緊痛、頸項骨刺,脊椎骨刺有療效。經驗:肺心穴共有三穴,可采橫刺透穴,一針透三穴,效果佳,亦可用一寸針,由肺心穴透二角明穴。
【二角明穴】穴位:手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上。解剖:正中神經皮下枝、腎神經。取穴:手背,當中指第一節中央線,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處一穴,六分六處一穴,計有兩穴。歸經:入腎經。穴性:疏氣化瘀,止痛消脹。主治:腿壓太高之脹痛、眉棱骨酸痛、腰痛、閃腰岔氣、鼻骨酸痛。針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二分。或以三棱針點出血。針感:局部疼痛感。說明:由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穴,一直淺下來,代表人的脊椎骨,亦代表人的督脈,就中指來論二角明所在的部位,就是人腰椎的相應部位,所以二角明可治腰痛、閃腰岔氣等。經驗:二角明有兩穴,兩穴如采一針透穴法下針,療效較單獨取穴好。配穴:二角明對腰椎骨原因造成的腰痛,較有效,可加配腕順穴。
【止涎五穴】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解剖:橈骨神經淺枝、眼神經、胃神經。取穴:手背當大拇指中央線偏內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歸經:入肝胃二經。穴性:扶脾統血,通經活絡。主治:小孩流口水、中風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虛泄、角膜炎、結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針刺法:由內往外斜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說明:(一)董公所著之書中只列止涎共二穴,而其穴位取法為大拇指背第一之內側,中央線內開二分,而根據圖示,其穴位近黑白肉交接處,胡師乃將止涎穴位校訂為中央內側五分,並劃分為五穴。(二)董公曾言,每一手指亦同獨立成一系統,手背大拇指為一人體全息,根據頭部、胸腔、上腹、下腹,即可知道此涎所處之位置,又拇指與第一掌骨,亦成一人體全息,整個拇指代表為頭部,而止涎穴所處之位即唾腺分泌之位區。
【婦科五穴】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腑神經。取穴:手背,當大拇指第一節外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止,合計五穴。歸經:入任督二經。穴性:調經理帶,宜通下焦。主治:子癌瘤、子宮癌、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經痛、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閃風症)。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針淺刺出血。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婦科五穴為婦人百病之特效穴。臨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針,有立竿見影之效。說明:(一)婦科五穴為主治婦科百病的主穴,為婦科治病必取之要穴,可再配合其他如鳳巢、木婦等婦科穴,本穴配門金穴治經痛特效。(二)婦科穴,在董公書中有二穴,胡師增三穴,計五穴,筆者認為,在此區域取三穴倒馬即可
【五虎穴】穴位:手掌面拇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脾腎神經。取穴:手掌心向上,當大拇指第一節中缐外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止,計有五穴,故名五虎穴。歸經:入肺、肝二經。穴性: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主治: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分腫痛、肝腫大、肝硬化、全身骨腫。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針點刺出黃水效佳。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配穴: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更佳。經驗:五虎穴之位置為內外踝反應點,在臨床上可在內外踝扭傷的部位放血,然後再扎五虎穴捻針,對內外踝傷痛,常能扎後速愈。
【木炎一穴】穴位: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肝經。穴性:瀉肝膽熱,疏肝理氣。主治:氣喘、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腳抽筋、兩脅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說明:(一)在董氏所著書中,木炎穴位於掌面無名指第二節中央缐外開二分,二書後圖示都標於內側,而胡著將木炎穴訂正,改為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以符董公之所傳。(二)手指上治氣喘的穴位不少,有大間、小間、中間、雙喘二穴,定喘三穴,及本穴,筆者認為不拘以上穴位,只要以上穴位有出現烏異黑點時,就下針,效果一定有。配穴:治肝疾,一般都加上三黃穴。【木炎二穴】穴位: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歸經:入肝經。穴性:瀉肝膽熱,疏肝理氣。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脅痛、腳抽筋、氣喘。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說明:在手針穴位上,入肝經治療肝疾的穴位有木穴一、二、三,指三黃穴及木炎一、二、三穴,此三穴結可治肝有關疾病,當中指三黃主治範圍較木炎穴、木穴為廣可兼治婦科病,此三穴在臨床試驗上,因手針較痛,因而大都取體針上三黃穴較多,又在治療肝病上常另行加配耳穴肝點。配穴:(一)肝靈穴上如有青筋浮起時,可用本穴配干靈穴。(二)兩脅痛取本穴配木穴有效。【木炎三穴】穴位: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即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解剖:同木炎一穴。取穴:掌心向上,當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肝經。穴性:瀉肝膽熱,疏肝理氣。主治:同木炎一穴。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木炎一穴、二穴、三穴與八—八部位之上三黃穴,功效相同,但一般習慣以腿部上三黃穴為主,而少取用木炎穴。其實它在治療肝臟疾病上也有很好的療效。經驗:依經驗,木炎穴配合耳針肝區治療B型肝炎,在一三二病例中,有七十八例治癒,十八例效果不顯著。另以木炎穴配三黃穴,肝炎點治療傳染性肝炎,有二九一例在連續治療二個月內,CCF及HAA為陰性;上述穴用以治療肝硬化十一例,有九例治癒。其餘需配合藥物治療。
【復原一穴】說明:手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之神經、腎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肝腎二經。穴性:疏筋益骨,消腫止痛。主治:筋腫痛、骨骼腫大、骨膜炎、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特效。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本穴配復原二穴、三穴、五虎穴、上三黃穴治全身骨腫。說明:董公原著復原穴圖示在內側,而書中未明示在第一節內側,而寫無名指之中缐外開二分處,語未清楚,胡師將其校訂為第一節內側三分。配穴:(一)本穴配正脊穴,在於骨刺病灶上放血。(二)治腰痛用本穴配腕順穴。【復原二穴】穴位:手掌面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解剖:同復原一穴。取穴:掌心向上,當復原一穴上上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肝腎二經。穴性:疏筋益骨,消腫止痛。主治:同復原一穴。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特效。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同復原一穴。說明:復原穴在主治方面,董公書中只列了消骨頭脹大,而胡師根據其所知擴大了其主治範圍,公開了董氏不傳之秘。配穴:(一)復原穴加水源穴及腕順可治腰痛。(二)本穴配三河加腕順及瞻穴對坐骨神經痛有效。(三)治骨刺,應先於病點放血,再取本穴下針,效顯。(四)復原一、二、三可取倒馬三針同下在配上脊一、二、三穴可治脊椎骨痛。【復原三穴】穴位:手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即復原二穴上二分半處。解剖:同復原一穴。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三分半處是穴。即復原二穴上二分半處。歸經:入肝腎二經。主治:同復原一穴。穴性:疏筋益骨,消腫止痛。主治:同復原一穴。針刺法:同復原一穴。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同復原一穴。配穴:(一)復原穴可配五虎穴、土水穴治療骨腫。(二)復原穴配腕順穴治療腰痛。(三)復原穴可配骨關、木關、正脊一、二、三對脊椎骨痛有效。說明:一—一及二—二部位上有很多治療脊椎、腰及坐骨神經痛的要穴,當中可取二到三組搭配使用,都能見到效果。
【還巢穴】穴位: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五分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腎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五分是穴。歸經:入肝腎二經。穴性:調經理帶,宣通下焦。主治:卵巢炎、卵巢囊腫、子宮癌、子宮瘤、月經不調、赤白帶、輸卵管不同、子宮不正、安胎、陰道、尿道炎。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說明:(一)還巢可配鳳巢穴,婦科五穴,效果更佳。(二)取婦科要穴再加通腎,通胃有安胎效果。(三)子宮瘤、子宮癌可本穴配足三重穴。(四)從正面下針較痛,亦可從後側下針。(五)治赤白帶下,可本穴配足木婦穴及李白、雲白穴。
【心常一穴】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節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調心安神,疏心氣,清包絡。主治:心臟性風濕病、心悸、狹心症、心肌梗塞、肺癌、肺結核。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寸,或以三棱針刺出血。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雙手取穴。說明:(一)心常穴子啊董公所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中,其部位位於中指第一節中線外開二分,但其書後穴點陣圖示中並未相符,如根據圖示應為內側才對,胡師受教董公所傳,乃將其訂正為掌面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董公所著之說,未能校訂,書中所言常與穴點陣圖示有所出入,坊間諸多著作,皆抄自董公原著未曾訂正,以訛傳訛,實感遺憾。(二)在治療心疾上最常用為手上心靈穴,足上通關、通山穴,要治心病,可取本穴配以上諸穴。【心常二穴】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肺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疏心氣,清包絡,調心寧神。主治:心臟性風濕病、心悸、狹心症、心肌梗塞、肺結核、胸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刺出血。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應用:雙手取穴。說明:心常穴在董公所著有二穴,胡師加了一穴成三穴,心常穴治療心悸及心跳過速有很好效果,另外對慢性心臟病擴大有特效,另依作者經驗董氏奇穴中三—三部位之心靈一、二、三穴在治療心疾上,依臨床上經驗驗證,效果較心常穴效果佳。配穴:(一)心肌梗塞可先於背部四、五椎之間放血,再取本穴。(二)心常穴有三穴,可三針齊下成倒馬。(三)胸痛,可取穴珠圓穴。【心常三穴】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肺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心常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疏心氣、清包絡、寧神調心。主治:同心常一、二穴。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刺出血。針感:局部脹痛感。經驗:依胡師經驗,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靈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氣腫特效。胡師本人曾用上述穴道治癒六位肺癌二—三期患者。且胡師本人親眼看見師公董
【海豹穴】穴位:在大趾之內側,本節正中央。解剖:有長大趾伸筋,淺腓骨神經、心之分支神經。取穴:當大趾之內側,大趾本節正中央點,腳指甲內側後方處是穴。歸經:入心、肝兩經。穴性:散瘀通絡。主治:角膜炎、疝氣、婦科陰道炎、手指痛。針刺法:直刺一分—三分。辨別:海豹穴非十四經隱白穴,其位於隱白穴後,大都之前。配穴:(一)治疝氣,在手食指上有大、中、小間及天、人、地指三陽,可選食指上有異色點的穴位配本穴。(二)治婦科陰道炎,可本穴配手雲白、李白、及婦科穴。(三)董氏奇穴可治角膜炎,除本穴外,有手大拇指珠圓穴手背上之上白、分白、小指水腰穴及足底花骨一穴,以上各穴可取三穴相配取用。(四)董氏針灸在針術上有所謂手足對應針法,手指對腳指,手掌對足掌,而海豹穴位足指上,取用當可治相對應之手指痛。
【木婦穴】穴位:在足第二趾中節正中央外開三分。解剖:心之副神經,六腑神經。取穴:當第二趾正中央,向外開三分處是穴。歸經:入肝經。穴性:調經理帶,調和沖任。主治:婦科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經痛、子宮炎、輸卵管不通。針刺法:直刺二分—四分,貼骨下針,以細毫針五分針下針較為不痛。說明:手指與腳指上的穴位下針時都很痛,一般人較不能忍受,不過手足上的穴位,感應力都很強,療效都不錯,因此坊間有人專下手針,取得相當好的療效,手足指上扎針固然痛,可要求患者在進針一剎那,用力作深呼吸的動作,吸足氣,用力吸、氣滿了,進針亦較不痛這點提出參考。配穴:(一)木婦為治白帶的特效穴,在臨床上可配手婦科穴及雲白、李白,效果不錯。(二)經痛本穴配門金、四花、靈骨、大白有效。
【分枝下穴】穴位:分枝上穴直下一寸五分。解剖:分泌神經、肺分支神經、乳神經。取穴:分枝上穴直下一寸五分處。穴性:清肝解毒。主治:同分枝上穴。兼治乳腺炎。針刺法:直刺一寸—一寸五分。針感:酸脹感。應用:本穴組採行點刺放血效果亦佳。經驗:(一)本穴組點刺放血可治膝蓋疼痛及輕微肩周炎。
(二)本穴配雲白、李白對狐臭的治療有效。(三)分枝上、中、下與雙龍、建中搭配下針治療乳腺癌。說明:分枝下穴,本劃入董氏針灸奇穴中之背部穴位,因董氏下針,都在手足上,胸、腹、背一般都不扎針,都用三棱針取用,而此穴近在上臂與背交接處,又為重要穴位。因本書專說十十穴位,其它非十十穴位不談,因此將此穴劃入四—四部位。【分枝上穴】穴位:肩胛骨與肱骨連接之叉口下。解剖:分泌神經、肝之神經。取穴:肩胛骨與肱骨叉口直下一寸處。歸經:入肝、肺、腎經。穴性:清肝解毒。主治:藥物中毒、蛇、蠍、蜈蚣等蟲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瘋狗咬傷、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梅毒、食物中毒、服毒自殺(輕者可治、重者難醫)、全身發癢、瓦斯中毒、原子塵中毒、胸痛。針刺法:直刺一寸—一寸五分。針感:酸脹感。說明:(一)分枝上、中、下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為重要解毒要穴。(二)分枝上、中、下穴本歸於董氏奇穴中為背面穴位,因背面大都為採用三棱針施治,而本書不擬將胸、腹、背、組穴編入,因此將此穴因近手上臂,因此將其劃入四—四部位。經驗:(一)治療糖尿病可以本穴加配下三皇,長期治療。(二)本穴為主並取駟馬穴為輔下針,可治療濕疹或皮膚長期濕癢。(三)分枝上、中、下穴配駟馬穴三重穴可治紅中性青春痘。【分枝中穴】穴位: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解剖:分泌神經、肺分枝神經、乳神經。取穴: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處。歸經:入肝、肺、腎經。穴性:清肝解毒。主治:同分枝上穴。兼治乳腺炎。針刺法:直刺一寸—一寸五。針感:酸脹感。應用:分枝上、中、下穴同取,三針全下形成董氏特有倒馬針法之三角針,可達到相乘的效果。說明:(一)分枝中穴在董公書中未予明列,由胡師在其書中特公開。分枝上、中、下三穴皆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其解毒功能甚強,兼且對花柳病的治療亦有效。(二)本穴本屬於背部位區,董氏背部穴位百分九十九都以放血為主,只有分枝穴以下針為主,放血亦可,又分枝穴又位於手臂與背交接處,本書不探討背部穴位放血,因此將分枝穴併入手臂討論。
UID
1
帖子
419
精華
2
積分
308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345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11-19
最後登錄
2011-10-22
查看詳細資料
三神穴】穴位:手臂肱骨之外側,肘尖直上一寸五分為三神一穴。三神一穴上一寸為三神二穴。去肘尖二寸五分。三神一穴上二寸為三神三穴。去肘尖三寸五分。解剖:腎之副神經、肝之副神經、肺分支神經。歸經:入腎、肺兩經。穴性:清理下焦滋腎培元。主治:蛋白尿、腎盂炎、陽痿、早泄、腰酸、腰痛、腎結石痛、口乾、喉炎、支氣管炎、老人咳嗽、腎之補穴。喉癌、肺癌。針刺法:斜刺五分治口乾立解。喉炎、支氣管炎。斜刺一寸治腎虧等疾病。針感:酸脹麻電感。說明:(一)淺刺入肺經,深刺入腎經,本穴與後椎,首英、育英穴性主治雷同,可相互取代。(二)三神穴為董氏針灸七十二絕針之一可采倒馬直線針法,效果更佳。配穴:治療肺氣腫取本穴配靈骨、大白。應用:老人咳大都為虛,而三神穴歸入腎經,有調補之功,在臨床上亦可加配董氏奇穴中相關之補穴。
【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穴位:手臂肱骨上正中央,肘橫紋直上二寸為正脊一穴。正脊一穴直上二寸為正脊二穴,二穴上二寸為正脊三穴。解剖:肝副神經、心之副神經、脊椎神經。取穴:一穴在手臂肱骨上中央線上,當肘橫紋上二寸處是穴。手臂自然下垂取之。一穴上二寸為二穴,二穴上二寸為三穴。歸經:入肝、腎神經。穴性:通經活絡、舒筋利骨。主治:脊椎骨膜炎(骨刺)、退化性脊椎骨增生症、僵直性脊椎不能彎曲症、坐骨神經痛、頸項骨刺。慢性腎盂炎。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斜刺一寸—一寸半。由下往上刺。說明:正脊穴,正者導之以正,脊即脊椎,正脊穴可調整人的脊椎,故取名,在董氏針灸上能直接影響脊椎的有肺心穴,二角明,腕順穴,正筋,正宗等穴。本穴配骨關、木關,能治腰椎骨疾。配穴:(一)骨刺或僵直性脊椎不能彎曲,除本穴外,當在病灶上放血,效果更佳。(二)頸椎骨刺可肺心穴,三河穴配本穴及在病位放血
【肩峰穴】穴位:在肩骨縫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經肩髃穴下五分處。解剖:有三角筋、上膊動脈、頭靜脈枝、鎖骨神經枝、肺支神經、心副神經。取穴:舉臂時,肩骨與臂骨接縫之空陷處中央下五分處取之。歸經:入心肺兩經。穴性:活血祛瘀,通經活絡。主治:高血壓、多汗症、乳癌、乳瘤、乳腺癌、乳頭炎、上肢麻痹症、半身麻痹、半身不遂、腦血栓症。針刺法:直刺五分—八分。斜刺:由上往下斜刺八分。經驗:胡師以本穴及雙龍穴治癒患者李進煙等乳癌(經馬偕等醫院檢查確定者)卅一例,全部治癒。(需配合足部出血針治療)配穴:本穴為治療乳癌、乳腺炎、乳癰之特效穴加配足部之雙龍穴神效。說明:乳瘤除本穴配雙龍穴外,一定要加配專治腫瘤的外三關或三重穴。本穴可加地宗穴、木關穴、骨關穴治半身麻痹,痿症有效。
喉靈穴】穴位:少海穴下一寸五分再內側五分。解剖:內側前腕皮神經、肺支神經。取穴:當少海穴直下一寸五分、再內側五分處是穴。歸經:入肺經。穴性:清肺宣竅、化瘀散結。主治:鼻炎、鼻塞、喉炎、扁桃腺炎、甲狀腺腫大、喉癌、鼻癌。針刺法:直刺二分—三分。用三棱針點刺出惡血特效。針感:局部酸脹感。說明:(一)此穴董公原著未公開,本穴由胡師依董公平日所教,特為公開補上。(二)治療鼻炎、鼻塞在董氏針灸上大部分用建力、中力、分金、合金較多,但本穴上有烏黑異色浮現時,此穴就一定要下針,這樣效果才會明顯。(三)治療喉癌、鼻癌除本穴外一定要配外三關,並在側三里穴、側下三里穴一帶點刺放血。(四)治甲狀腺大,可本穴配三重穴、駟馬穴、心靈一穴。
【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穴位:手背腕橫紋上二寸五分,兩筋骨間陷中。火串上二寸為火陵,火陵上一寸五分為火山。解剖:淺層分布橈側皮靜脈的分枝,和後前腕皮神經的分枝,深層有骨間動、靜脈與後骨間神經,肺分支神經、心副神經。取穴:手背朝上平伸,從手腕橫紋中央上二寸五分處取之。亦即外關穴上五分處。其它見穴位。歸經:入三焦經。穴性:宣導氣血、通絡止痛。主治:胸痛、背痛、重聽、胸悶。手下臂痛,小腿前側痛。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感。有時會上下擴散至指、肩端。辨別:董公原書寫橫紋後三寸,因此被誤此穴為支溝穴,因此穴大都用來治胸背痛與支溝穴主治不同,其正確位置應為橫紋上二寸五分,特此說明。說明:火串、火陵、火山位於三焦經上,三焦經與心包經成表裡,因此三針同下,可治胸痛、胸悶、背痛。火山穴深度透刺側腰靈穴,因此火山與其它兩穴有相同主治外,又可治腎盂炎、腰酸、坐骨神經痛。配穴:(一)重聽,本穴配駟馬、三重、腕順。(二)胸悶、胸痛可本穴配四花、駟馬穴。
【人宗穴】穴位:在上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凹陷處,肘窩橫紋上三寸五分。解剖:二頭膊筋之旁,橈骨副動脈,頭靜脈及內膊皮神經,肺之副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肝之副神經。取穴:手捂胸取穴,肘窩橫紋直上三寸五分貼骨下取之,即十四經之五里穴上五分處是穴。歸經:入肺、胃、脾經。穴性: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宣肺利喉。主治:手臂痛、腳腫痛、肘腫痛難動、黃疸病、四肢浮腫、脾腫大、胃、十二指腸眼、氣喘喉炎、感冒。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深五分治感冒氣喘、針深八分治臂腫、針深一寸二分治肝、膽、脾病。針感:酸脹感。注意:下針時應準確、偏外傷肱骨、偏內側傷肱二頭肌、扎針部位應予特別注意。(董公所言)說明:(一)董氏奇穴穴位中,沒有和十四經經穴雷同的穴位,董公書中其穴位及取穴為橫紋上三寸,如為上三寸即為十四經上之五里穴,而人宗與五里穴主治常有不同,這真當特加註意,其要點如人宗穴針刺法上所言。(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天宗穴】穴位:在上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在地宗穴上三寸,距肘窩橫紋九寸五分。解剖:在頭靜脈後,有迴旋上膊動脈、腋窩神經、六腑神經、小腿神經。取穴:當後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地宗穴上三寸處是穴。歸經:入肝經。穴性:清熱利濕、通利下焦。主治: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腳扭傷、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針刺法:酸脹麻電感。注意:下針時,偏外傷肱骨、偏內傷二頭肌、取穴必須準確。(董公在其著之書中特別提醒)說明:天宗穴近肩中、建中穴,因此可治小腿痛、腳扭傷、小兒麻痹等症有效。配穴:(一)治療狐臭,得加配分枝上、下穴。(二)治療糖尿病可加配下三皇穴,長期治療。(三)三宗倒馬直線針刺可治肩胛崗以上疼痛。(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地宗穴】穴位:在人宗穴上三寸處。即肘窩橫紋直上六寸五分。解剖:在頭靜脈後,有迴旋上膊動脈、腋窩神經、心之支神經。取穴:當人宗穴上三寸處,以手捂胸取之。歸經:入心經。穴性:回陽救逆,開竅醒腦。主治:能使陽症起死回生。腦溢血之急救穴,針下立解。心臟麻痹、心絞痛之急救針。治半身不遂、心臟病、心臟性喘息、肝昏迷、手腳麻痹、動脈硬化、胸痛背痛、呼吸困難、腦血管阻塞等症。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針深一寸治輕病,針深二寸治重病,兩臂同時取穴。針感:酸脹麻電感。轉針時有酸麻感擴散胸背、上至頭頂。應用:本穴為急救要穴、效果不下於人中穴、百會穴、足三里。說明:(一)董公書中為橫紋上六寸,今依與人宗同樣理由修訂為六寸五分。
【肩中穴】【肩中穴】穴位:肩中穴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即十四經肩髃穴下二寸半處。肩中直下二寸為建中。解剖:此處為三角肌中央下緣、有上膊動脈、頭靜脈,心之分支神經。歸經:入心經。穴性:活血祛瘀,通經活絡。主治:膝蓋關節炎、膝蓋扭傷、皮膚病(頸項皮膚病及臂部皮膚病)、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進、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癧清血。取穴:肩中穴,手臂自然下垂,自肩骨正中央橫紋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其下二寸取建中穴。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肩中可配建中一齊下針。針感:酸脹感。配穴:(一)肩中配建中穴有清血作用,用以治療膽固醇過高效果甚佳。(二)肩中配建中穴治療膝蓋疾病特效。須配合動氣左右傳針法。(三)肩中配三重穴治療瘰癧特效。(四)肩中配通天穴、通關穴、建中穴、腎關穴治全身關節炎、尿酸性關節炎、遊走性風濕病。(五)本穴配中白、下白、靈骨、大白治坐骨神經痛。 (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分金穴】【合金穴】【內金穴】穴位:分金穴位在上臂肱骨之內側,肘窩橫紋上一寸五分。合金穴位在分金穴直下五分,而尺澤穴上一寸。內金穴位於肘窩橫紋上二寸,分金穴上五分處。解剖:有肱二頭肌、上臂皮下神經、正中神經之分布區、有肱動脈、頭靜脈、心之分支神經、肺之分支神經。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當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窩橫紋一寸五分處是穴。其它見穴位取穴。歸經:入肺經。穴性:清素肺氣。主治:感冒、喉炎、過敏性鼻炎、鼻蓄膿症、咳嗽之特效穴。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馬針法。針感:酸脹感。說明:董公書中無合金、內金、由胡師公開,三金與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擇一組使用即可。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三)本穴配駟馬穴、中力穴、通腎穴可治過敏性鼻炎。(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腰靈穴】穴位:腕橫紋中央直上四寸五分之正中央點及其兩則。解剖:前腕皮神經、腎之神經。取穴:腰靈一穴—橫紋中央直上四寸五分,再內側五分處是穴。腰靈二穴—在腕橫紋正中央直上四寸五分處是穴。腰靈三穴—在腰靈二穴外側五分處是穴。歸經:入腎經、大腸經。穴性:通經活絡,疏導腑氣。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腰酸痛、痔瘡、習慣性便秘。針刺法:直刺二分—三分。用三棱針點刺出血特效。針感:酸脹麻電感。應用:本穴與腎臟、直腸有關連,故用以治療腎臟炎、便秘、痔瘡有奇效。說明:(一)本穴董公著未列,由胡師提出補上。(二)腰靈在臨床上大都少用,腎盂炎、腎炎都用下三皇,但如果穴上有反應點時一定取用。(三)腰酸痛時,取本穴再配腕順,水源穴可。
【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穴位:曲陵穴位尺澤直下一寸五分處。建力穴位於曲陵旁外側五分。中力穴位於建力外側五分。解剖:外側前腕神經、深層有橈骨神經、心之神經、肺之分支神經。取穴:曲陵穴位掌心向上,當肘窩橫紋中央直下一寸五分處是穴。建力在曲陵外側五分,中力在建力外五分。歸經:入心、肺兩經。穴性:宣導肺氣、通暢心絡。主治:抽筋、氣喘、肘關節炎、心悸、甲狀腺腫、心臟擴大、心臟麻痹、胸痛、背痛、重感冒、鼻塞、咳嗽、氣喘、支氣管炎。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用三棱針點刺出血。說明:曲陵、建力、中力三穴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鼻蓄膿症之特效穴。應用:本穴淺刺治感冒,深刺治肺炎,另用三棱針針刺本穴刺出惡血,可治陽霍亂、乾霍亂、心臟麻痹、咽喉炎、解平喘。
【人士穴】穴位:在前臂橈骨上緣,距腕橫紋三寸。解剖:外膊皮下神經、橈骨神經皮下枝、肺之神經、心之分支神經。取穴:手平伸、掌心向上、當腕橫紋上三寸、前臂橈骨外側上緣處是穴。歸經:入心、肺、腎三經。穴性:疏心理氣,清宣肺氣。主治:氣喘、手掌痛、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心悸、蛋白尿。針刺法:斜刺—沿橈骨外側上緣、從外向內,以十五度角斜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局部酸脹感。應用:針深五分治氣喘、手掌痛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患右用左穴,患左用右穴)。針深一寸治心臟病、心悸(董公在其書上記載)。說明:(一)人士穴董公書中為橫紋上四寸,胡師書中為橫紋上三寸,子啊臨床經驗驗證,董公書未校訂,今從胡書。(二)此穴深度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淺刺通肺經,中層入心經,深層入腎經。(三)人士、地士、天士合稱手前三士,三針可齊下成倒馬針法。(四)人士穴針五—八分治氣喘,一寸—一寸二左右治心悸,心臟病,入一寸五分治腎虧,蛋白尿。董氏針灸隨針的深度的不同而其所入之經亦有所不同,其所治之病亦不同,這點為董氏針灸的一大特點。【地士穴】穴位:在前臂橈骨外緣、人士穴上三寸。解剖:陣中神經之分枝、肺支神經、心分支神經。歸經:入肺、腎。穴性:清宣肺氣,疏心理氣。取穴:掌心向上、腕橫紋上六寸。即人士穴上三寸處是穴。主治:氣喘、感冒、頭痛、腎虧、腰痛、心臟病、疝氣、便秘。針刺法:斜刺—從外向內以十五度斜刺五分—一寸。針感:局部有酸脹感,有時擴散至前腕。經驗:人士、地士、天士三穴可采倒馬直線下針法,效果顯著為治療氣喘之要穴。說明:地士穴與人士穴一樣,其穴位之深、中、淺三位,其所入經皆有不同,其主治當配合深度下針,針五分到八分治氣喘感冒一寸—一寸二分治心臟病,入一寸五分治腎虧、腰痛。辨別:本穴腕窩橫紋上六寸與孔最位置不同,兩者相差一寸,其主治內容差異很大,讀者當可比較。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穴治咳嗽,效佳。(二)治療胸背痛,人士、地士、天士可採用深刺。【天士穴】穴位:在前臂橈骨之外緣,地士穴直上三寸。解剖:有橈骨神經、後臂神經及正中神經、肺支神經、腎之副神經。取穴:在前臂橈骨之外緣,地士穴上三寸處是穴。從肘橫紋下三寸處取之。解經:入肺經。穴性:清宣肺氣。主治:氣喘、鼻炎、臂痛、感冒、胸痛、胸脹、支氣管炎。針刺法:斜刺一寸五分。手法同上。針感:局部酸脹感。說明:天、地、人士三穴為治療氣喘之特效穴。配穴:(一)氣喘取天士、地士、人士三穴並配靈骨、大白穴。(二)鼻炎取天士、地士、人士、駟馬穴、鎮定穴、鼻翼穴。(三)感冒、天士穴配曲陵、建力、中力穴。(四)心跳過速可用天士、地士、人士配神耳穴。(五)心臟無力用天士、地士、人士配靈骨。地宗。(六)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本穴加配靈骨,大白穴、火腑海穴。(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心門穴】穴位:在尺骨鶯嘴突起之上端、去一寸五分陷中。解剖:在二頭膊筋間、下尺骨副動脈、橈骨神經枝、心臟支神經。取穴:手捂胸取穴,在下尺骨內側陷處,肘尖下一寸五分處是穴。歸經:入心經。穴性:通暢心絡。主治:心臟病、心悸亢進、胸悶、嘔吐、乾霍亂。針刺法:直刺五—八分。針感:酸脹微麻。注意:本穴不可下針太深,扎太深會傷筋。經驗:(一)腹股溝痛取對側本穴配上曲、下曲有效。(二)本穴配腕順上穴(腕順一穴上一寸)治尾骶骨痛,有效。(三)丹毒病灶上放血,用本穴配分枝穴。(四)心門、肝門、腸門倒馬治療腿內側痛,並配合導引行氣針法,速效。(五)本穴配心靈穴長期下針治心臟病,地宗穴配本穴治心悸,再配合背四五椎間放血可治心肌梗塞。
【手五金穴】【手千金穴】穴位:手五金穴在尺骨外側,腕橫紋上六寸五分。手五金穴上一寸為手千金穴。解剖:肝分支神經,肺分支神經。取穴:手五金手捂胸取穴,當腕紋上六寸五分。即火山穴外五分上五分處是穴。手千金,腕橫紋上八寸,肘橫紋下四寸,即手五金上一寸五分。歸經:入肝肺二經。穴性:疏筋活絡,清血解毒。主治:坐骨神經痛、手腳麻木、小腿發脹、腳痛、解膽固醇過多、解針口痛、項痛、頭痛、腹痛、藥物中毒、食物中毒、瘡癌毒。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針感:酸脹微麻電感。說明:(一)手五金、手千金為董氏三十二解針之要穴,對麻、脹、毒等有解除之效。(二)手五金、手千金兩穴倒馬並用,效果更佳,取穴時,甚少單獨使用。說明:(一)手五金、手千金為董氏奇穴之重要解毒穴,本穴可配分枝穴,另就膝後太陽區,小腿陽明區一帶放血,效果更佳。(二)治坐骨神經痛可本穴配三河穴。(三)手五金、手千金甚少單獨使用,大都兩針齊下形成倒馬,療效更能發揮。(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心靈穴】(計三穴)穴位:手掌朝上,手腕橫紋上一寸五分為心靈一穴;手腕橫紋上二寸五分為心靈二穴;手腕橫紋上三寸五分為心靈三穴。解剖:橈側手腕曲肌腱和長掌肌腱中,淺層分布前腕內、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正中及心臟支神經。取穴:掌面朝上,手腕橫紋上一寸五分為心靈一穴。一穴上一寸為二穴,二穴上一寸為三穴。於橈側手腕曲肌腱和長掌肌腱之間取之。歸經:入心經,心包經。穴性:通暢心絡,寬胸散滯。主治:心律不整、心臟內膜炎、狹心症、心臟擴大、心肌梗塞、胸悶、胸痛、胃脘痛、腿痛、前額頭痛、頭暈、手腳麻痹、咽喉痛。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半。亦可透刺手背。斜度四十五度由下往上刺,治心臟病。斜刺三十度由下往上刺一寸五分,治胸部頭部疾病。斜刺四十五度由上往下刺治手腳疾病。針感:酸脹微麻感。說明:此為董氏奇穴中的要穴之一,董公著作中遺漏了,胡師在其書中補上,心靈穴下針的深度及其方向,對主治效果不一樣,應特別注意。配穴:(一)使用本穴治療心律不正,可加配地宗穴。(二)本穴配地宗穴、通關穴、通天穴、心門穴、治療冠心症,效果顯著。(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穴位:其門在手背,在橈骨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靠內側一寸處。其角位於其門直上二寸,其正位直上四寸,即其角上二寸。解剖:橈骨神經、正中神經、肺支神經、六腑神經。取穴:其門在手背虎口朝上,當橈骨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二寸偏內側一寸處是穴。其它見穴位。歸經:入大腸、膀胱經。穴性:行氣導滯、清瀉下焦。主治:子宮炎、卵巢炎、婦科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大便脫肛、便秘、下痢、子宮瘤、子宮頸癌、尿道炎、膀胱炎。痔瘡痛、下腹痛。針刺法:直刺無效。針向外斜刺與皮下平行約十五度刺一寸半。針感:酸脹微麻感。區別:董公所著書只出一版,很多問題未及校訂,其原書是手背橫紋上二寸,其說易予人誤為是外關穴,此穴位於外關內側一寸處,外關為三焦經,本穴入大腸經,其穴位,主治不一樣,又本穴少單獨使用,都取倒馬針法取用。經驗:(一)本穴配花骨四穴可治便秘。(二)小幅氣脹本穴配四花上穴、靈骨穴、火菊穴有效。(三)董公病例個案,用本穴治療性冷感,針刺本穴,十餘次癒。(四)子宮卵巢瘤:癌、炎等皆取本穴,三重、門金、婦科穴配合取用。(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腕順一穴】穴位:手背小指掌骨外側下緣,手腕橫紋下一寸五分處。解剖:此處為小指外轉筋、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尺骨神經、腎分支神經。取穴:手背側面,當小指掌骨外側,距手腕橫一寸五分處是穴。歸經:入腎經。穴性:滋腎利尿,通腎鎮痛。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腎盂炎、腎臟炎、膀胱炎、腰痛四肢骨腫、背痛、骨刺、兩腿痛、耳鳴、耳聾、頸項骨刺。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針感:局部酸脹感。經驗:腕順穴入腎經,五行屬水、腎主耳,因此腕順穴可治耳疾,如耳鳴,在配穴上除病位取穴,耳朵上有關穴位外,可加腕順一、二穴,效果不錯,又治腰痛,取腕順一穴,捻針配合動氣療法,能令腰痛很快減輕痛苦,腕順穴屬腎穴,能滋肝明目,因此能治腎虧之眼花。【腕順二穴】穴位:手背側面,當小指掌骨外側下緣,手腕橫紋下二寸五分處。解剖:小指外轉筋、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尺骨神經、腎分支神經。取穴:腕順一穴上一寸處是穴。歸經:入腎經。穴性:滋腎利尿,通腎鎮痛。主治:同腕順一穴、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針感:局部酸脹感。應用:腕順一穴、二穴為治骨疾、腎臟疾病之特效。可雙手取穴,效果更佳。二穴下五分近後溪可為腕順下穴,治頸椎痛有效。經驗:腕順二穴位於董氏掌診中屬脊椎中胸椎部位,而腕順一穴屬腰椎部位,因此腕順一穴對腰痛坐骨神經痛較有特效,而腕順二穴則對胸椎及頸椎骨刺背痛等較有效,胡師曾以腕順一、二穴治骨刺,效果顯著,另腕順入腎經因此對腎之所主如腎臟炎、腎【骨關穴】穴位: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外側五分,腕豆骨下是穴。即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解剖:正中神經、腎之神經、肺支神經。取穴:手掌朝上,同穴位。歸經:入肝、腎兩經。穴性:瀉肝解毒,疏經鎮痛。主治: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脊椎骨增生壓迫神經痛、十二指腸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針刺法:直刺三—五分。針感:酸脹痛感。說明:骨關、木關二穴常一齊配伍,此兩穴時董氏針灸中的大穴,要穴,而在董公之著作里未編入,胡師乃將董公所傳,將其公開收入胡師醫著「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董公有傳所謂七十二絕針,三十二解針,而骨關、木關兩穴皆是,可見其重要。經驗:骨關、木關配合正脊一、二、三穴脊椎骨不正及酸痛,在臨床上效果不錯。【木關穴】穴位:手掌於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是穴。解剖:正中神經、腎之神經、肝膽神經。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歸經:入肝、腎兩經。穴性:瀉肝解毒,疏經鎮痛。主治:腰痛心悶、兩脅痛、黃疸病、坐骨神經痛、腿痛、腹膜炎、全身關節痛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針刺法:直刺二—五分。針感:酸脹感。應用:本穴配靈骨穴、下白穴、骨關穴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骨刺。尤對尿酸過高引起之骨骼、筋肉疼痛有特效。經驗:(一)胡師曾用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一二一一例,全部痊癒。(二)骨關、木關在手掌全息律上位下腹部亦可治子宮炎、痛及子宮內熱。(三)木關、骨關與足底後跟相對,可取一寸半,由上往下刺,可治足後底跟痛。盂炎、骨瘤、骨腫,都有其效果。
【三齒穴】穴位: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二分半為三齒一穴;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五分為三齒二穴;中指與無名指上七分半為三齒三穴。解剖:正中神經淺枝、脾胃神經。取穴:同穴位。歸經:入腎胃神經。穴性:調理脾胃,清瀉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腺炎、牙齒痛、齒齦炎、胃脹、胃痛。針刺法: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針感:酸脹感。說明:一般手指上的穴位,大都是以扎針為主,而手掌上的穴位,不但可扎針,而且可以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如三風穴、三齒穴、三河穴、三毛穴、三火穴、三星穴等皆可點刺放血,效果較下針佳,一般點刺放血,大都治療急性病,痛病為多。配穴:(一)本穴可配四花治胃脹、胃痛。(二)咽喉炎可先於商陽放血,再取本穴。
【重魁穴】穴位:手背於食指內側,第二中手骨頭正後方上二分半處。即大白穴下二分半處。(亦即三間穴上二分半處)。解剖:橈骨神經淺枝、正中神經淺枝、心肺神經分支。取穴:握拳取穴。同穴位。歸經:入肺經。穴性:清熱退燒,宣肺止咳。主治:咳嗽、氣喘、三叉神經痛、眼紅腫痛、高血壓、拔牙麻醉用、感冒退燒、偏頭痛。針刺法:貼骨下直刺二—五分。或以三棱針刺出血。針感:酸脹感。本穴亦為手術麻醉要穴。應用:本為感冒發高燒之要穴,對眼疾、麥粒腫也有效果,對高血壓症,每針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透大白穴使用。經驗:(一)感冒發燒可在董氏十八星穴上放血,再配合重魁、大白下針,效果顯著。(二)重魁、大白、及靈骨位於第二掌骨全息律頭部上,在臨床上可三針同下,形成倒馬,可通三焦調理全身。
【大間穴】穴位:手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外側三分。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六腑分支神經,肝分支神經。取穴:掌面向上,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外側三分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清瀉心火、瀉肺熱、利咽喉。主治:心內膜炎、心悸、心臟性喘息、疝氣、扁桃體腺炎、腹脹氣、三叉神經痛、小兒氣喘、疳積、腸炎。針刺法:五分針、直刺、入針一—四分。直刺一分為心臟分支神經,直刺二—四分為肝及大小腸神經。或以三棱針放血。針感:局部脹痛麻電感。應用:取對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說明:大間、小間、外間等都是肺氣管在掌診上的反應點,如穴上有反應點時,針之必效,此穴入心經穴位較淺。因此,淺刺即得,又此穴亦可治氣喘,但效果較定喘穴及雙喘穴為差,又董公說明只可單手取穴但臨床經驗,雙手取穴不忌。配穴:(一)氣喘本穴可配人士、地士、人士穴,有效。 (二)扁桃體腺炎可先於少商、商陽放血,再取本穴。【側肩穴】穴位:手掌麵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間穴下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腑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下二分半處,即大間穴下二分半。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宣肺化痰、通經活絡,清熱鎮痛。主治:吐黃痰、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角膜炎、麥粒腫、疝氣特效、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扎出血,治氣喘、支氣管炎、小兒肺炎特效。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說明:側間穴在董公之書上未列,乃胡醫師著上所公開的,側間之主治,大致與大間同,在董氏所傳之針法,常有取齊刺、旁刺之針法,這都是為加強針效之故,故在臨床上,董氏門人取獨穴,因此在臨床上大間、小間、中間、下間可取其中三穴下針。
【小間穴】穴位:手掌麵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之二分半處。大間穴上二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腑神經。取穴:掌面向上,取食指第一節外上方,大間穴直上二分半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宣肺止咳、清腫止痛。主治:吐黃痰、支氣管喘息、胸悶、心悸、膝蓋痛、疝氣特效、小腸脹氣、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扎出血,效果與上間穴同。針感:局部酸痛微脹感。應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雙手取穴不忌。經驗:依據胡師臨床經驗,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為治療疝氣之特效穴。在疝氣一二○名患者治列中,完全痊癒九十八人,減輕者十七人,無效五人。治療急慢性腸炎亦有特效。說明:有疝氣之病人如在董氏獨特掌診上氣管及男性生殖器之診斷部分上,如有出現青筋之色時,這時取用上列部分上有關穴位時,對治療疝氣之效果非常顯著。【中間穴】穴位:手掌麵食指第一節正中央。解剖:固有掌面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腑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調心氣、寬胸利膈。主治:心悸、疝氣、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睛酸痛、眼花、背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針深二—三分。針感:局部有酸痛感及微脹感。應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經驗:有位學生的母親,年齡六十餘歲,常年氣喘,而其食指第二節處,即中間、大間、側間、小間之穴位,每出現深沈之黑點時,扎之氣喘即止,效果不錯,然不得根治。如要徹底治療,當配合其他穴位,如雙喘穴、耳穴中氣管點、定喘、神門,另如能再配合中藥及食療,效果當更好。配穴:(一)治療心悸可本穴配心靈穴。(二)取用時,可上下同取三針倒馬。【下間穴】穴位:手掌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分支神經、心臟及六腑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歸經:入心肺二經。穴性:清瀉心火、通絡止痛。主治:疝氣、心悸、背痛、頭暈、兩眼發酸、膝蓋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針感:局部痛酸麻電感。說明:(一)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此五間止穴位在董公所著之書說只能單手取穴,但在臨床多年便用驗證,雙手取穴,並無不良副作用,而且效果較取單手好,特此說明,雙手取穴不忌。以上五穴亦可治疝氣,以上穴位如有烏黑點或青色反應點時針之必有效果,如無反應點,則無效果。(二)食指上第一節與第二節外側,皆與疝氣病有所關連,如有疝氣病時,只要有異色反應點時,不居一節與二節上,皆可就穴位上下針。【浮間穴】穴位:手掌麵食指第二節中央外開三分上一分半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六腑神經,肝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中央偏外側三分上一分半處是穴。歸經:入胃、腎二經。穴性:理胃和腸,清理下焦。主治:尿道炎、疝氣、胃脘痛、小腸寒脹、牙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如刺出黃水神效。說明:在董公原著中小間、浮間、外間為中央外開二分,而其在原著上之圖示,則浮間、外間、小間、大間皆在同一條直線上,以上有關之穴位在賴著、楊著皆是,而大間穴位正中央外開三分,在臨床上多年研究,董公所著恐有書中有誤而未校正,因而在胡師所著中,將其穴位校正為外開三分而非二分,特此說明。配穴:(一)尿道炎,可配水源穴、下三皇穴。(二)胃脘痛,可加配四花穴。(三)牙痛可本穴配三齒穴有效。【外間穴】穴位:手掌麵食指第二節中央偏外側三分下一分半處,即浮間穴下三分處。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六腑神經、肝分支神經。取穴:掌心向上,當浮間穴下三分處是穴。歸經:入胃、腎二經。穴性:理胃和腸,清理下焦。主治:膀胱炎、疝氣、尿道炎、胃脘痛、小腸脹氣、牙痛。針刺法:五分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如刺出黃水神效。應用:浮間、外間通常兩穴一起取用效果佳。雙手取穴不忌。配穴:(一)治療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其它部位穴位如李白、雲白穴,效果更佳。(二)牙痛,可本穴再加配三齒穴。(三)小腸脹氣加本穴加配足腑腸穴。(四)胃脘痛,可用本穴加四花穴、心靈一穴。(五)疝氣治療很多,不可單獨取穴,應取附近穴位成倒馬。台灣特種針法研究叢書系列九李國政講授 編著台灣董氏針灸經穴學
推薦閱讀:
※理財者說丨一位精英理財師送給新人的兩大法寶
※如何成為一個帥才?
※無問西東里的清華精神離現實有多遠? | 病克疾去
※美國EB-1A傑出人才移民,成功的秘訣在這裡!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 冰川話題
TAG: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