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傳統文化(下)
氣功與傳統文化(下)
黃健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庸致和
「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鑒到氣功領域後,就成為其追求的目標之一。氣功中的和主要體現在它的操作與實際應用中,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動靜結合和形神。形與神是人體生命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形與神的協調統一,是人體健康的先決條件,只有「形與神俱」,方可「度百歲」。氣功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人體身心的全面調節,故專家將氣功定義為身心鍛煉的方法。但形與神的保養要求並不相同,養形宜動,養神宜靜,「人之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一般認為,氣功中的靜功側重於養神,即對人體心理的調節;動功則重在養形,即對人體生理的調節。代表性的靜功,如顏回的坐忘、陶弘景總結的六字訣;動功如八段錦、易筋經等。儘管如此,但無論是靜功還是動功,鍛煉時必須堅持動靜結合,即「動中求靜,靜中有為,動靜有作」,因為「能動能靜,所以長壽」。而真正的動靜結合類功法則是綜合了養形與養神長處的一大類功法,其特受研究者與鍛煉者的歡迎,流行至今。現代功法中的三圓式站樁功、五行掌等即為這方面的代表。
二是辨證施功和陰陽。主要體現在選功與練功兩個方面。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應用在氣功療法上就是辯證選功,一般先辨虛實,「虛病宜存想收斂,固秘心志,內收之功以補之;實病宜導引按蹺,吸努掐攝,散發之功以解之」;然後分辨寒熱,對其中虛寒與虛熱證,分別採用服日光(日氣)法或服月芒(月精)法。這是一類以調心煉意為主、結合調吸吐納的靜功。鍛煉時,意想體內有日(月)的光(芒)。其中意想日光並將它隨吸氣而「服入」體內的稱為服日光(日氣)法,常在上午、中午鍛煉,功能補益陽氣;意想月芒並將它「服入」的稱為服月芒(月精)法,常在農曆初一至十五的晚上練,有滋養陰液的作用。對有陰陽失調的患者,可辨證選用,以平衡陰陽。氣功療法與藥物療法不同,在臨床不可能、也不可以頻繁地改變所練的功法。這就需要依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特別重要,對同一種功法採取不同的練法。如在呼吸方面「熱病宜吐故納新,口吐鼻納以涼之;冷病宜存氣閉息,用意生火以溫之」。又因為「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故微者不能呼,陰微者不能吸」,但健康之人可以平衡用之,「能出入陰陽,合其真也」。在意念方面,可用意想之寒熱來平衡人體之陰陽,如「用陰氣冷如冰鐵,用陽氣如火燒身……陽時用陽氣,存想在陰冷病灶部位,陰時用陰氣,存想火熱病灶部位」。由此形成的想冰天雪地以滋陰瀉火、想周身發火以溫陽散寒的方法,至盡仍在氣功中被應用。在形體動作方面,「有火者,開目;無火者,閉目……欲氣上行以治耳目口鼻之病,則屈身為之;欲氣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脛,則偃身為之;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足病者,視腳」。在動靜結合方面,陰不足者,宜靜多動少;陽不足者,宜動多靜少。凡此等等。
三是調暢氣機和內氣。傳統氣功認為,三調結合,「動靜適宜,氣血和暢,百病不生,得盡天年」。調身鍊形,以「導引……宣暢氣血……」如五禽戲、八段錦等功法,「通過「引體令柔」的形體運動,達到「導氣令和」的氣血宣暢,是一種以「外動」帶動「內動」、以「動」促進「和」的作用過程。調息鍊氣,既可補內氣,如內養功等納氣派功法,通過強調吸氣,將「天地之氣歸我」,以增強人體機能;又可「引氣攻病」,具體操作是,「每體不安處,則微閉氣,以意引氣到疾所而攻之」;還可泄病氣,如六字氣訣等吐氣派功法,以強調呼氣為主,操作時通過長呼短吸、呼-停-呼-吸等形式,將「我之氣還天地」,起到祛邪瀉實的作用,最終維持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和。調心煉意,以「心」主導,保證氣的出入有度、升降有常、運行有序。正如《雞鳴普濟方》所曰:「意者氣之始,意有所到則氣到。」
四是相反相成和臟腑。這種和在八段錦、六字訣中體現的非常明顯。
八段錦中的第二節、三、五節等是氣功療法中和的典範。第二節「左右開弓似射鵰」,主要作用於肝肺兩臟,古舊稱為「左肝右肺似射鵰」。東方生肝位於左,西方生肺位於右,肝肺之間的相剋關係,以及它們在氣機升降調節方面的作用,決定了它們對五臟調和,乃至人體和諧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鍛煉時在意念與呼吸的配合下,通過「拉弓射鵰」樣操作,促進肝肺之間維持正常的相剋關係,並由此對氣的升降起到調節作用。第三節「調理脾胃須單舉」。鍛煉時,一手上舉、一手下按至極。如此通過在意念指導下的舉按和與此相配合的呼吸,維持氣機升降,調整脾胃功能。第五節「搖頭擺尾去心火。」鍛煉時,以腰為軸心使上體旋轉。其意義是,通過轉腰間接地按摩兩腎,以滋養腎水,並上濟至心以祛心火,達到交通心腎、平衡水火的作用。這是氣功調和臟腑關係的一個縮影。
六字訣在臨床應用時,常按辨證論治的原則,同時選擇兩個字來調整所對應臟腑之間的關係。就是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所說的:「仙經以息為六字之氣,應於三陰三陽,臟腑之六氣。實則行其本化之字瀉之;衰則行其勝己之字瀉之,是為殺其鬼賊。」即對於屬實的病證,宜「行其本化之字」(肝噓、心呵、脾呼、肺呬、腎吹、三焦嘻)以瀉之,從而維持五臟之間正常的生克關係;對於屬虛的病證,宜「行其勝己之字」,即五行中克它那一臟之氣,如肝之虛證選用呬字,因為呬為肺字,肺金克木,以防止某一臟太過而導致的生克關係紊亂。《脈望》還將「實則瀉其子」的治療原則引入其中,認為:「肝有餘則用噓,若噓也不能引肝氣,則引其子,用呵字瀉心之氣,心氣既行,肝氣自傳。」由此,肝氣得瀉,五臟自和。
此外,作為氣功鍛煉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律——練功要領中,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庸致和」的烙印。如要領之一的「準確活潑」強調的是姿勢、動作的準確性與活潑性之間的和諧平衡,反對因過度追求準確性而使動作僵硬、死板;「循序漸進」強調的是學功練功的進度(「速度」)與對功法內涵的掌握程度(「質量」)之間的和諧平衡,反對只求速度、忽視質量的做法。
推薦閱讀:
※外語中有哪些數字組合有特殊的意義?類似於520,1314,38在漢語中有特殊意義?
※死囚日記,每個生命都值得被銘記
※石家河玉文化對新石器末期文化的影響
※人們對不同的姓會有特定的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