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青城第一峰》
黃賓虹 青城第一峰 嘉德2017秋拍成交價345萬元作品鑒賞【陰山工作室】此作自2004年出現以來,歷經多次拍賣,推介文字甚眾,今羅列於後。寫似青城天下幽黃賓虹是一位早學晚熟的大畫家。六歲開始學畫,八十餘年如一日,他作此畫時年已八十九歲。他晚年的山水具有黑、密、厚、重的特點。此時黃賓虹更以自然為師,將宋元畫家的創作精神融入胸次,取精用宏,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搜妙創真,達到了化境。黃賓虹曾經說過:「文徵明到八十多歲,欲寫峨嵋之勝,畫來畫去不滿意,自謂不峨嵋方知落筆難。」黃賓虹賞玩四川天府之美,便有峨嵋、青城諸峰,攬勝入畫。正是因為他對山川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筆墨所要創造的技法,尤其顯得獨特。在這幅小品中,呈現活潑又蒼鬱的情趣。山中的人家,是畫境中活潑的情趣,山巒迭嶂,墨色濃的濃黑中襯以清淡,把這種複雜的光線,勾畫烘染出來,不但令人一目了然,而且有著無窮的審美情趣。黃賓虹晚年作品,有極濃黑的,也有較清淡的,但以前者為其主要特色,此幅不濃不淡,不疏不密,在他晚年的作品中並不常見,這可能同此畫為「記游」題材有關。(中茂聖佳2004秋拍)本幅雖謂寫青城山,從畫面上很難對照出某些景點或地貌的特徵。這種情況在賓虹作品中甚為普遍,其實,「紀游」只是激發其記憶中某種經驗或印象,然後移之入畫,並非單純地將實景樣貌重植畫上。故此,在他筆下的青城山無疑是對大自然山水輕精鍊化的再現,配合他在創作發展歷程中筆墨物征的演繹效果。一九五二年,賓虹年屆八九耆齡,眼疾益劇,惟作畫不輟,密不通風,勢若急風疾雨,純憑感覺或經驗下筆落墨,但寫來卻見亂中有序,結構緊密又不淪呆板,層次感極強,將具象描寫發揮至具半抽象的效果,正是這段特殊時期的特色。本幅即這段期間的典型之作,全幅用墨色調較淡,惟濃墨重點積于山沿,以及幾道急疾線條勾出岩石輪廓,加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層次效果在這種簡單的處理下更形凸顯。同年紀游作品中,畫家屢曰「重題」,但按風格特徵所示,應屬同年所作,可能差距只有數月而已!(香港佳士得2006春拍)在黃賓虹豐富精深的筆墨語言系統里,焦墨是為一宗。明末新安先賢程邃以渴筆焦墨營造的「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的畫境,應是黃賓虹內心所一向神往的。黃賓虹走向這一境界的路徑是由潤而枯,及至晚年熟諳此中三昧。其出筆的焦墨法,尤見厚而潤,行筆執拗、沉著而急速,所遺筆痕,剛與柔、枯與潤、質實與虛靈之間,反差直接而鮮明,致使畫面氣氛鬱勃而響亮。更有超出古人的是,將勾山勒水的筆線,抽象為更純粹的點線,這是不同於米芾濕筆點的干筆點,且表現出一種莫名的韻律感,同樣可獲得實中求虛,虛中求氣的境界。而正是這種抽象方式和韻律感,使黃賓虹的作品與古典傳統拉開了距離,具有了近代畫史的特徵和意義。(匡時2006)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由此黃賓虹的畫作也成為藏家們炙手可熱的珍寶。黃賓虹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家,他以宋人筆墨為取法落足點,曾評述說:「四王」「乏於生氣」,「明人枯硬,清人軟弱」,而當時的中國畫壇也是漸趨甜俗;風骨柔靡的畫風。這個時候,著手於宋人「大山水」境界和「沉雄渾厚」的筆墨結構的重讀,正是既適應了時代的潮流,又繼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之精髓。所謂「筆墨當隨時代」就是黃賓虹是、對舊文人畫「蕭條淡泊」現狀的一種反叛,也是對康有為等人鼓吹中國畫「窮途末路」的一種身體力行的反證。這也是黃賓虹自身的時代審美要求和精神氣質的集中體現。這好比是黃賓虹掀起的一場「文藝復興」。黃賓虹無論於繪畫還是養生都是深得「道法之然」之理的,他自己曾說:「藝術是最高的養生法」「寄情於畫,筆墨之際,無非生機。」也正如盧輔聖先生所言:「畫畫對他不僅是一種藝術創造,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且是一種生活需求,一種自我生命的砥礪」。從此畫中我們看到,晚年的黃賓虹確已進入一種「從容無為」的境界。(浙江長樂2012秋拍)趙公山,海拔2434米,為青城山第一峰,因財神爺趙公明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按題跋黃賓虹所繪應指此峰。然而本幅雖謂寫青城山,從畫面上很難對照出某些景點或地貌的特徵。這種情況在賓虹作品中甚為普遍,其實,「紀游」只是激發其記憶中某種經驗或印象,然後移之入畫,並非單純地將實景樣貌重植畫上。故此,在他筆下的青城山無疑是對大自然山水輕精鍊化的再現,配合他在創作發展歷程中筆墨物征的演繹效果。1933年癸酉春夏之交,黃老70歲,在鄧之誠與東方美專學生陪同下,往游青城山,信宿常道觀。此次遊歷賓虹有「青城坐雨」之佳話,成畫風丕變之緣起。這次經歷是黃老不能忘懷的,從真山水中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故而在一九五二年,賓虹年屆八九耆齡,仍重憶往昔,信筆揮灑紀游。同年紀游作品中,畫家屢曰「重題」,但按風格特徵所示,應屬同年所作,本幅實乃黃老晚年畫風,非當年畫就,晚年重題之作。1952年壬辰,賓虹雙目患白內障,眼疾益劇,惟作畫不輟,密不通風,勢若急風疾雨,純憑感覺或經驗下筆落墨,但寫來卻見亂中有序,結構緊密又不淪呆板,層次感極強,將具象描寫發揮至具半抽象的效果,正是這段特殊時期的特色。這次變法又稱「壬辰之變」,「壬辰之變」使黃賓虹在最後兩年達到藝術的極致。豐富而自然的水墨效果表達了自然生命自身的無限魅力,內心真正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本幅即這段期間的典型之作,全幅用墨色調較淡,惟濃墨重點積于山沿,以及幾道急疾線條勾出岩石輪廓,加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層次效果在這種簡單的處理下更形凸顯。清華美院教授王魯湘先生評此一時期賓虹作品「無法不法,亂中不亂,不齊之齊,不似之似,這些中國畫家終生追求而不可得的境界,竟然在一個瞎眼的老畫師筆下出現了!」其論略有過譽之嫌,卻正可當黃賓虹晚年作品的品鑒。另,本幅鈐印「冰上鴻飛館」,乃是黃老於1945年日寇投降後自刻之印,寓「賓虹獲自由得以南返」之意,用在此時此處,豈非黃老目盲而不礙畫,入隨心所欲不逾矩境界,君子自況者也!(上海明軒2013)作品資料作者 黃賓虹尺寸 89×32.3cm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繪畫估價 RMB 3,000,000-5,000,000成交價 RMB 3,450,000專場 中國近現代書畫(下)拍賣時間 2017-12-19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7秋季拍賣會出版:《近代中國水墨畫精選》,第79頁,台北文物藝術品收藏協會,1993年版。鈐印:冰上鴻飛館題識:青城第一峰。賓虹紀游。壬辰(1952年)年八十九重題。━━━━━━━━━━━━━━━━━━━━━━━━━━━━━陰山箴言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推薦閱讀:
※榆中縣青城古鎮
※青城派武術白虎鞭桿三十六到四十式快馬三鞭等
※青城綠林派拗樁十八手
※風雅古樸 青城古鎮 (旅遊覽勝)
※峨嵋青城二十四式易筋經
TAG:青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