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象徵著高潔離垢,出污泥而不染,垢凈雙非;不與繁華麗蕊爭妍艷,隱微潛德;華葉開敷,果在其中,因果同時,妙德難思。在凈土宗中,蓮華尤是標誌性表法。蓮華乃凈業行人往生凈土時安立法身慧命之神宅。極樂世界

東林蓮社的凈土徵信

蓮華,象徵著高潔離垢,出污泥而不染,垢凈雙非;不與繁華麗蕊爭妍艷,隱微潛德;華葉開敷,果在其中,因果同時,妙德難思。在凈土宗中,蓮華尤是標誌性表法。蓮華乃凈業行人往生凈土時安立法身慧命之神宅。極樂世界是蓮華遍布的剎土,故稱蓮邦;同修凈業之友稱為蓮友;約念佛坐禪之期,號曰蓮漏;定趨向之極,號曰蓮宗。而白蓮華(梵語芬陀利)正處開敷中,彌顯稀有雅凈。東晉之時,廬山之陰,東林寺般若雲台精舍內,以慧遠大師為首的一百二十三位貞信之士,於阿彌陀佛像前,虔潔敬薦香華,以《西方發願文》為文本,結白蓮社,誓願專修念佛三昧,矢志安養。這一寂靜山林寺院的法事,揭開凈宗念佛法門全面實質性弘傳於震旦國的序幕。歷史的定格,意味深廣。

一、 時代提出的挑戰:凈土徵信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我國,即以傳譯佛經為嚆矢,第一批大譯經師,便已翻譯凈土典籍。如支婁迦讖所譯的《佛說清凈平等覺經》、西晉竺法護譯的《般舟三昧經》等。《無量壽經》自後漢迄至東晉,據載亦有六種譯本(現只有兩種譯本傳下來)。隨著凈土經典的傳布,讀誦受持、願求往生西方者,亦不乏其人,如闕公則、支道林、僧顯、竺法曠等,另有西方覺明妙行菩薩者,即是於晉明帝時(公元321-325年),受貧子身,發奮晝夜捨命念佛,得念佛三昧而往生的(參見《西方確指》)。然這些大德的凈業修持,大多還屬個人化的行持,雖有往生之瑞相,然在大眾層面影響力不大。而凈土念佛往生法門,乃釋迦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令彼無力斷惑之常沒凡夫,信願持名,乘佛願力,往生安養,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把手同行。至圓至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素稱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乃至聲聞緣覺、權位菩薩,猶或疑之;法身大士,雖能諦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一般世智辯聰者所能了知。

正是由於念佛法門這種超情離見的特點,中國人接納這種宗教文化,自然會經過一個了解、碰撞、磨合的過程。大凡普通人悉有著眼見為實求驗證的心理。雖聞說經典所云:距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有一世界,名曰極樂,彼土有佛,號阿彌陀佛。然此事能否驗證呢?會不會是神話烏托邦呢?這正是凈土法門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經過二百餘年的磨合,至東晉時所提出的挑戰。能否成功地應對這種挑戰,給出凈土徵信,直接關涉到凈土宗能否在中國傳布。

二、 徵信四要素——時、主、處、眾

凈宗之事理因果性相,全體是大不可思議境界,九法界眾生不能以自力而信解。是故,釋尊無問自說念佛法門時,十方諸佛悉皆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誠釋尊所說真實不虛。護念念佛行人,信願持名,得遂往生。可見,至圓至頓的念佛法門,究暢諸佛度生出世之本懷。十方諸佛殷重之徵信表證凈土念佛往生乃法界眾生離苦得樂之大事因緣。

凈土念佛法門在釋尊滅度後一千年傳入中國,亦是震旦國人得儒道文化的滋培,出世善根得度因緣漸熟之表證。然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方可推動,亦必待豐沃之地才可生根、開花、結果,所謂人傑地靈。換言之,時、主、處、眾四要素的和諧整合,方能圓成震旦凈土徵信之大事。茲略述如下:

(一)時

東晉時玄學盛行,造就士大夫階層崇尚超逸的文化風氣。加之神州板蕩,戰亂頻仍,加劇了國人對苦難的敏銳意識與出離心。如劉程之舍官入山,依遠公修習佛法,遠公問:「官祿巍巍,欲何不為?」劉答:「晉室有累卵之危,吾何為之?」崇尚隱逸超越的意向與當時苦難現實所催化的厭離心,便為蓮社的啟建提供契機,法爾自然地成就凈土徵信之「時」。

(二)主

佛教團體須有一道盛德隆者作為核心,用以凝聚人心,形成眾星拱北萬水朝東之局格。慧遠大師應劫而生,大哀感物,精通儒道釋,及經術等世間學問,持戒精嚴,慧光灑落,凈宗情懷深廣。當時緇白二眾精英人士,不期然雲集廬山東林寺,乃由遠公德業所感召。慧遠大師德學廣被遐邇,天竺僧眾每向廬岳稽首,稱有菩薩大士應化。鳩摩羅什大師直接譽之為東方護法菩薩,足證遠公大師從本垂跡,不可思議,堪為蓮社之主。

(三)處

在中國歷史上,廬山即以隱逸文化名山著稱。溯其得名,乃由周代匡續(相傳乃老聃的弟子),於虎溪結廬,修道七百餘年,後白日升天,留下一間茅廬,故將此山稱為匡廬。可見,廬山的得名直接與修道相關。自古迄今,儒道釋三家的隱逸之士不下一千餘人,其中不乏孤標千古的賢哲,諸如:慧遠、歸宗、常總、憨山、劉遺民、雷次宗、陶淵明、謝靈運、陸修靜、白居易、周敦頤、朱熹等。名山滋養著智慧超越的心靈,隱逸高賢亦提升了廬山的文化品位,二者良性互動,遂令廬山內蘊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凈土宗這一極具超越性的宗教,在震旦隱逸名山生根開花結果,亦是妙合天然。

(四)眾

遠公大師肇立東林寺後,緇白二眾精英之士望風而歸。大師昭告:「 諸君之來,豈宜忘凈土之游乎?」大眾踴躍響應,啟建白蓮社。入社者凡有一百二十三位,其中十八卓犖高賢是:彭城劉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南陽宗炳、張詮、張野諸居士,皆名重一時,棄官舍緣,來依慧公修學佛法。復有沙門慧永、慧持、道昞、曇恆、僧叡、曇詵、道敬、道生、曇順,諸法師凡九人;後又有梵僧佛陀跋陀羅、佛馱耶舍二尊者,相結為社,號廬山十八賢。

綜上所述:時、主、處、眾四種要素的因緣和合,圓成了震旦凈土徵信之一大事因緣。

三、徵信的依據——靈瑞

以慧遠大師為首,蓮社同仁自行化他,精勤修習念佛三昧。深感自力超拔為難,是故夕惕宵勤,仰惟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往生極樂凈土。慧遠大師居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唯以凈土克勤於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聖相,沉厚不言。後十九年七月晦夕,於般若台之東龕,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註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佛告之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佛馱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在佛之側,前揖師曰:「師志在先,何來之晚?」至期,安祥往生。

又劉程之居士,居山精修念佛法門,始涉半載,即於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於正念佛中,見阿彌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來為我摩頂,覆我以衣?」俄而佛為摩頂,引袈裟以披之。它日念佛,又見入七寶池,蓮華青白,其水湛湛,有人項有圓光,胸出「卐」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程之飲水甘美。及寤,猶覺異香發於毛孔,乃自慰曰:「吾凈土之緣至矣。」臨終,程之對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先當供養釋迦牟尼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複次供養《法華經》,所以得生凈土,由此經功德,願令一切有情俱生凈土。」即與眾別,卧床上,面西合手,氣絕往生。

另有慧永法師臨終云:「佛來了」,言終而化。曇順法師別眾坐逝,異香滿室。僧叡法師面西合掌而亡,眾人見卧室內一金蓮華倏爾而隱。曇恆法師端坐合掌厲聲念佛而化。道敬法師端坐唱佛而化,大眾見光明滿室,彌時方滅。佛陀跋陀羅尊者念佛而化,塔於廬山北嶺。僧濟秉燭觀念,覺自秉一燭浮空而行,見阿彌陀佛接至於掌,遍事諸佛。臨終復於空中見佛菩薩,說言:「佛來也。」即舉首西顧,一息而終。身體三日不變,異香郁然。張詮臨終無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如是等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之瑞相。凈宗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感應道交難思議乃凈宗念佛法門之奧秘。慧遠大師及蓮社同仁的往生瑞相,向我國佛界弟子與社會人士昭示:釋尊無問自說的念佛法門,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不虛。這種驗證有力地推動了凈宗念佛法門在中土的弘揚。東林蓮社的凈土徵信於焉圓成,慧遠大師遂爾被推尊為中國凈土宗第一代祖師。

四、《西方發願文》之意趣

《西方發願文》是東林蓮社綱領性文本,由劉程之秉承慧遠大師的意旨而撰。《發願文》從三世善惡因果、人世無常、輪迴路險的理念契入,深刻領悟到業力凡夫懈怠放逸的習氣深厚,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若有若無。是故啟建蓮社,同志諸賢,互勵互諫共督,凈念相繼,是乃關涉到凈業修行之成敗,其目的正在於當生往生凈剎,圓成佛果。誠如《發願文》所詠贊:「藉芙蓉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體忘安而彌穆,心超樂以自怡。臨三途而緬謝,傲天宮而長辭。紹眾靈以繼軌,指大覺以為期。」意謂:於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藉蓮華誕育法身慧命,瓊樹綠蔭下暢詠劫外的梵音。飄雲衣逍遙於八方迥遠之域,窮年竟日薰沐於蓮香德風。苦樂雙亡而身體彌顯莊敬盛美,心超越對待之樂而自怡禪悅。念佛往生橫截三途(畜生餓鬼地獄)的苦報,安住凈剎長辭天堂宮闕的幻樂。紹集眾賢的志趣以承繼佛聖之芳軌,圓成佛果乃蓮友矢志的高標。

《發願文》字裡行間洋溢著深沉的宗教情懷,千載之下誦之,亦迴腸盪氣,催人善根。流風遺韻,至今不替。《發願文》代表著震旦國人對古印凈土教的接納與詮釋。按凈宗聖言量來考量,《發願文》的綱宗意趣與凈宗精髓心要是若合符節。其對往生凈土後修行情態的描述與《無量壽經》的開示,無二無別。慧遠大師依據凈宗主要經典意趣啟建蓮社的綱領與行持,遂令凈宗念佛法門在弘傳的初始便納入如理正法的軌道。非常之人方可行非常之事。遠公大師此舉之功德利益,贊莫能窮。

結語

由慧遠大師倡導的東林蓮社的凈土徵信,對華夏民族來說,乃驚天動地的大事。華夏文明中超越性意向受惠於凈宗文化至深且廣,並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哲學、藝術、建築與生活方式中。後世凈宗祖師大德亦仰慕效法蓮社之風,結社念佛。諸如,省常大師啟建凈業社、宗賾禪師立蓮華勝會、截流大師起三年結七念佛等,繼踵接軌,紹隆蓮風。在當代,結社念佛亦在世界各地風起雲湧、蓮風普扇。由此而生信發願,成就往生者,亦不啻河沙。遠公大師的德業,與法界同在。伏冀凈業行人仰繼遠公之悲願,信願持名,矢志安養,與遠公大師同為蓮池海會之勝友。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佛教凈土法門:我究竟要念多少遍佛號,才能往生西方極樂?
凈土法門: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232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八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二一集)

TAG:世界 | 立法 | 因果 | 標誌 | 凈土宗 | 象徵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