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國道路」,沒有「中國模式」

只有「中國道路」,沒有「中國模式」2013-12-07 09:35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我有話說有10人參與

  只有「中國道路」,沒有「中國模式」

——關於近年來中國道路問題研究綜述

  作者:詹真榮 周志萬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風暴,繼續實現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關注並熱議中國的發展道路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國的成就是「中國模式」帶來的效應;也有學者認為這不歸因於所謂的「中國模式」,而是我國堅持「中國道路」的結果。本文旨在對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就中國發展道路問題的觀點進行梳理,以求對正確認識我國的社會發展成就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就有國外學者關注中國的改革和經濟發展道路。「北京共識」、「中國道路」、「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之類的語言開始出現在中外學術文獻中。

  2004年5月,美國學者喬舒亞·庫珀·雷默發表題為《中國已經發現自己的經濟共識》的論文。雷默在比照「華盛頓共識」的基礎上,對中國經濟改革成就及其經驗作了全面分析,指出中國通過艱苦努力,大膽嘗試,摸索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他把這一模式稱之為「北京共識」(Beijing Consensus)或叫「中國模式」,他認為建立在「北京共識」基礎上的中國經驗具有「普世價值」。①雷默的文章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的經濟奇蹟及其背後的發展過程一時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由此拉開了世界對「中國模式」高度關注的序幕。正如吳敬璉指出的,以21世紀初的「北京共識」為開端、逐步發展成型的「中國模式論」提出了一個對於總結過去,規劃未來都是極具重要性的問題,對決定中國的前途和未來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認真地加以研究和討論。②

  那麼,究竟有沒有「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又怎麼走?限於篇幅,本文擬對中外學者的探討進行簡要概述。

  一、究竟有沒有「中國模式」

  (一)主張「中國模式」論

  何謂中國模式?俄共主席久加諾夫認為,中國成功的公式是:社會主義+中國民族傳統+國家調控的市場+現代化技術和管理。③

  英國馬丁·雅克認為,中國的成功表明,中國的國家模式註定要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揮強大的影響力,由此也將改變未來經濟分歧的相關條款。可以想像,次貸危機中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崩潰,將使中國模式適用於更多的國家。④

  BBC網站刊文認為,新的中國模式是一個集極強競爭力和龐大市場於一體,且擁有執行力強大、無處不在的政府的模式。儘管中國仍是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但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稱職的政府。中國過去30年來經濟騰飛,年增長率高達10%左右,這一切是在中國政府的策划下取得的。自英國工業革命在18世紀末開始後,這是世界見證過的最令人驚奇的經濟變革。⑤

  瑞銀全球新興市場研究部主管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指出,所謂「中國模式」的成功就是「華盛頓共識」的成功,同時也與「亞洲模式」非常接近,但也有其特別之處。⑥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充分肯定中國模式,認為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⑦

  張維為認為「中國模式」是中國重大的經濟改革和較小規模的政治改革相互的有機結合,以一種循序漸進,摸索和積累的方式吸取中外一切優秀成果和經驗,從易到難地進行改革和發展的模式。他認為,這個模式至少包含了8個特點:實事求是;民生為大;穩定優先;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有一個比較中性、開明、強勢的政府。⑧

  阿根廷安赫爾·比利亞里發表題為《「中國模式」作為西方模式的替代選擇贏得擁護者》稱,西方正因債務危機、無力創造就業和低經濟增長率而悲觀失望,與此同時,保持1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所賦予的地位增強了中國的自信心。中國政府到海外投資,借錢給其他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有人開始提議將中國模式作為西方模式的替代選擇也只是時間問題。⑨

  前西班牙駐華使館商務參贊、西中企業家委員會前主席恩里克·凡胡爾著文稱,當前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之一可能就是被稱為「北京共識」的「中國模式」的興起,發展中國家將這一模式看作「華盛頓共識」模式的替代選擇。他認為,中國模式有五大特徵:國家資本主義;改革政策的漸進性;對外開放;政治專制;面對各種形勢的靈活性與適應能力。⑩

  蕭功秦指出,所謂的「中國模式」,就是中國特色的「強國家—弱社會」結構,「中國模式」需要改良,而改良的關鍵是發展公民社會,讓強國家和強社會結合,而不是強國家和弱社會結合。(11)

  賀雪峰認為,「中國發展模式」的核心是城鄉二元結構。他在多篇論文中論述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合理性,二元結構長期為工業化提供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和其他資源,而且農民可以退回到以一畝三分地為生。認為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是讓「中國製造」長期處在優勢位置的制度安排,應長期堅持。(12)

  鄭永年指出,「中國模式」不僅屬於中國歷史,也屬於世界歷史。從總體上說,「中國模式」對於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不同的意義。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它是否能成為—個可替代的模式,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則更多的是一種價值問題。中國模式的崛起不僅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具有意義,對世界的發展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也具有參考意義。(13)

  吳敬璉對所謂的「中國模式」內涵作了這樣的概括:中國能夠創造如此優異成績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獨特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它有一個強勢政府和具有強大控制力的國有經濟,因此能夠正確地制定和成功地執行體現國家利益的戰略,「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創造了北京奧運、高鐵建設等種種「奇蹟」,並且能夠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狂潮中屹立不倒,繼續保持超過9%的GDP年增長率,為發達國家所爭羨,足以充當世界各國的楷模。同時,吳敬璉也提醒人們,中國為贏得這些成就而付出的成本也大得驚人;政府啟動巨額投資和海量貸款「保增長」所造成的消極後果正在顯現。短期收益和長期損失之間如何權衡,恐怕也非一眼就能看穿。(14)

[責任編輯:蔣正翔]
推薦閱讀:

「中國模式」是偽命題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轉貼]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系列:「中國模式」與思想解放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目錄緒論
法國模特
國模內衣秀【30】

TAG:中國 | 道路 | 沒有 | 模式 | 國道 | 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