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

目錄

目錄... 1

多元文化理念... 3

對美國凈宗學會講話-多元文化理念... 5

《佛陀教育季刊》創刊詞... 9

大乘佛法就是多元文化... 13

依教奉行才能證果... 19

多元文化... 24

大乘佛法對現時代的重要性... 30

落實華嚴境界... 35

對越南同修開示——平等能解決一切問題... 39

談述而不作及多元文化的理論... 43

過佛菩薩的生活... 48

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53

溝 通 重 要... 58

認識伊斯蘭教... 60

王道治世 武裝護法... 62

多元文化論壇... 65

在世界宗教和平組織會議致辭... 66

多元文化之落實... 70

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 71

訪伊斯蘭教後感... 75

凈空法師對四十三位天主教修女講演... 80

千禧年溫馨晚宴獻辭... 85

萬善同歸... 89

新加坡九大宗教訪問中國之行... 94

禮敬諸佛... 99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101

佛菩薩與神的關係... 102

宗教就是愛... 104

如何講《玫瑰經》... 106

入境隨俗... 108

徹法底源... 109

多元文化理念

對美國凈宗學會講話-多元文化理念 (1998年12月5日講於新加坡)

佛陀教育二十一世紀的使命 (1998年12月13日講於新加坡)

大乘佛法就是多元文化 (1999年1月23日講於新加坡)

依教奉行才能證果 (1999年2月22日講於澳洲)

多元文化 (1999年2月24日講於澳洲)

大乘佛法對現時代的重要性 (1999年1月24日講於新加坡)

落實華嚴境界 (1999年4月12日講於新加坡)

對越南同修開示-平等能解決一切問題 (1999年5月16日講於澳洲)

多元文化的理論 (1999年5月20日講於澳洲)

過佛菩薩的生活 (1999年8月28日講於澳洲)

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1999年8月31日講於澳洲)

溝通重要 (2000年6月12日講於新加坡)

認識伊斯蘭教 (2000年7月31日講於新加坡)

王道治世 武裝護法(2000年8月24日講於新加坡)

對美國凈宗學會講話-多元文化理念

美國凈宗學會楊會長,要我透過網路直播,為大家講幾句話。利用網路科技,我在新加坡講話,全世界同時都能收看,這個方法彷佛經中所說的「不動道場,周遍十方」。現在交通便捷,信息發達,特別是網路科技,即使在旅行中,任何時間、處所,都能與全世界聯絡,所以世界變小了。

以佛法來說,本來就沒有大小,因為無有一法不稱性,性德不是相對的,所以經上常講「不可思議」,這確實是不思議的境界。這個境界就在我們眼前,是自己愚昧而未能發現。諸佛菩薩發現了,而且清楚、明白,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與十法界是圓融的,並不是離開十法界另有一真法界,也不是一真法界之外有十法界,這個道理與事實,經上說得很清楚。

現前科技進步,已不再是封閉的社會。由此,我們聯想到,《法華經》上說:「末法時期,大乘法契機」,這確實是世尊真實無量的智能。所以現今任何人思考問題,眼光都要朝向整個世界的眾生,決不能想個人、團體,我們要顧到整個世界一切眾生的整體利益,這種考量是正確的。若每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必定破壞團體的利益。

「美國凈宗學會」,近幾年來做得很有成就。特別是利用電視台播送講經的節目,收視範圍遍及北美洲,這是無量的功德。你們將會務擴展到北美洲,所以每位同修的心量也要擴大,包含北美洲還不夠,希望能擴大到至少包含整個地球,念念當中要想到整個地球的安定、繁榮。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能彼此尊重、彼此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維繫社會安定,創造全人類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理念與願望,是任何宗教家及學派領導人共同的目標。澳洲政府對於多元文化非常重視,在昆士蘭有一個「少數民族宗教局」,局長尤里先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每個月都舉辦一次「多元文化論壇」,請這些宗教領袖及社會名流一起研究討論。而且在格麗菲斯大學,計劃興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每個宗教都能分配到一個修道的場所;而活動中心的大廳,是公共集會的場所。我建議學校當局,能設立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研是研究,習是實習,實習就是要去做。佛家講「解行相應」,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就是不但要知,還要做到。「多元文化研習所」是培養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將來的使命,就是化解族群中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誤會與隔閡,使一切眾生都能互助合作,和睦相處,這是一樁非常有意義的好事。

佛教導我們要普度眾生,四弘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不能有分別、執著、成見、偏心。佛法講「善利」,利是福利,福利如何達到善的標準?能與多元文化的理念、事實相應,這個福利就是善的,不僅能消除人為災害,也能免除自然災害。

經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人心平和,居住的環境也會隨著轉變。這些年來,地球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帶來許多自然災害。其原因是人心變了,變得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天天增長。人心與人性都不正常,所以居住的環境也隨之不正常。真正明白此理,就要恢復正常的心,正常的心就是「寂靜」,《無量壽經》經題講的「清凈平等覺」;與這五個字相違背,我們的心就不正常,心就病了。

《無量壽經》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華嚴經》也講到華藏世界完美至極。為何他們的生活環境那麼好?因為華藏世界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要想地球也變成極樂世界,也變成華藏世界,只要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肯轉變,人人能修上善,就能做到。這樁事情,不是靠一個人、二個人,而是要大家一起來做。所以就要有人真正發心,將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向全世界廣泛的介紹宣揚。只要大家都明白,都肯做,世界上所有的災難就能避免、消除。

今天我利用早會的時間,貢獻給諸位這些話,希望我們共同發心,認真努力學習、弘揚,希望達到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眾生幸福的目標。

《佛陀教育季刊》創刊詞

--佛陀教育二十一世紀的使命

當今世界已經走進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信息發達,交通便捷,地球彷佛變成了一個村莊——「地球村」,這說明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了。這樣密切的關係,隨之而來的是與各各族群,以往不同的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衝突與矛盾,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要以合理的方式消除,才能達到不同的族群,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全人類多元文明的社會福祉,這是全世界各階層領導人,以及志士仁人共同嚮往的目標。

佛法的教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建立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西方極樂世界,那是阿彌陀佛建立的新興社區,也是提倡民主、自由、開放,歡迎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族類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移民到這個地區共同生活,他們也是異中有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多采多姿,美不勝收,互贊互敬,互助合作,共同開發極樂世界,所以那個地區所集聚的族群,比地球要複雜得多。他們是通過高等智能的教育,而達此目的。《華嚴經》里,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這個情形!天堂又何嘗不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共同體呢!我們細心去觀察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毗盧遮那如來、上帝,如何面對現實,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能從中得到啟示,智能開了,就知道應該怎樣解決我們現前所面對的問題。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真覺悟者眾生即是自己,故佛菩薩皆以法界為家園,故其教化能現樂土。

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佛所行處」,就是佛陀教育推行的地區,能達到怎樣的效果呢?「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國家、地區、城市、村莊,所居住的一切不同族類眾生接受佛陀的教導,就能改變他們狹窄的胸襟,拓開心量,包容一切,銷熔一切,又能不壞一切,進而得到「天下和順」的效果,也就是一切族類大眾皆能和睦相處,互相隨順,就是現在講的「隨順多元自然生態的生活」。

佛家常講「環境是隨眾生心轉的」。如果人人都能知足,只取自己所需,絕不過份,絕不侵害別人,天下就和順了。地球上居住的不同族群人類皆能夠和平共存,隨順大自然的法則,人心變得善良,人與人相處,真誠、坦率,絕沒有欺詐,人人心地清凈、平等、慈悲,充滿了智能、愛心,我們居住的環境,自然就變成「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縱然不能將一切災害斷絕,也必定能緩和、減少。

中國人講究風水,風水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確實是隨人心思想而轉變的,所謂境隨心轉。古人講「福地福人居」,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懂得修福、積福,然後國泰民安,人為的災害可以永遠消除。我們遵從道德,提倡仁義,希望能達到人人明理,都能互相禮讓,避免競爭。

競爭不是好事情,最後必定產生利害的衝突,互不相讓,人為的災難就不能避免了。我們從媒體信息中得知,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頻繁,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並且沒有緩和的跡象,這是讓人類憂慮的一件大事。大家要想消除天災人禍,就要知道禮讓、忍讓的重要。佛告訴我們,這不僅是利益自己,也是利益社會、利益世間一切眾生。如果只知道為利益自己,必定傷害別人,傷害別人就會與眾生結冤讎。生命不是一世的,是永恆的,這種冤讎不能化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縱然這一生中沒有形成大災難,往後因緣會遇時,還是有空前的劫難現前,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要明識其理、了解事實真相。

我希望這份刊物能本著佛法現代化、本土化的宗旨,勸導世人和睦相處,宣揚大乘教義,達到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正如經中所說:「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們能切實實踐這個理念,並且把它發揚光大,這個刊物就成功了。我相信它能對這個時代做出真實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以此共勉!

大乘佛法就是多元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古聖先王治理國家,領導人民,皆以教學為中心理念,這樣社會才能安定、繁榮、興旺,國家長治久安。歷史就是最好的佐證,太平盛世決定是文化教育辦得很好;凡是亂世,一定是朝廷與地方人士,疏忽了教學與教化(社會教育)的工作,才招致社會動亂。近百年來,整個世界可以說是亂世。一些領導人士非常希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人人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因此都在追求如何能達到此目的的方法。

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說:「唯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學說』,才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這位外國學者很了不起,有這樣的遠見、認知,非常難得。他的這句話,引起天主教發起向佛教對話。當時天主教的于斌主教開始在台灣提倡祭祖,這是史無前例的。我也由此因緣與他們接觸較多,當時亞洲主教團辦了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邀請我去講「佛教精神生活」。從此,大家開始著重多元文化的融合,這才是解決世界紛爭唯一的方法。

澳洲政府、學校與知識分子,幾乎都有「多元文化」的共識,他們不但討論,而且付諸實行,有不少人士在推動,其目的是希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永久和平。他們問我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告訴他們,佛法中的《華嚴經》和孔孟學說的《四書》,就是最理想、最好的多元文化教材。

多元文化是一個自然現象,文化的根本就是多元性、複雜性,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一個新發現。人的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頭與手不一樣,手與足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多元文化。眼與耳不同,耳與鼻不同,各有各的功能,能融洽的結合,才組成一個完整的身體。一個家庭,夫婦來自不同家庭,經道義的結合,就有父母、兄弟、兒女,成為一個家族。一個家族是由許多個體組合的,由家族再延伸到社會、國家與世界,才曉得人類本來就是多元文化的綜合體。所以,人類必須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才能創造安定繁榮興旺的社會,和平安樂的世界。

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釋迦牟尼佛與中國的古聖先賢是用教學的方法,效果顯著。唯有讓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認識「我們是多元的共同體」,才能消除異見,化解一切隔閡,融合成一體,才能看到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慧」。《華嚴經》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是說整體,多是講局部,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可以並存的。《華嚴經》又雲:「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不相妨礙。清涼大師解釋《華嚴經》的「四無礙法界」,四無礙法界最小的範圍,就說到我們自己本身,眼耳鼻舌互不妨礙,頭足身手互不妨礙,所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從我們身體就能看到。然後延伸出去,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事事無礙,這是多美好!

現在世間有種種歧視、誤會、隔閡、猜疑,到最後變成鬥爭,處處都是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由不了解事實真相而產生的。因為不了解事實真相,每個人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當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時,一定會發生衝突,這是病根。儒家講「大同」,佛法講「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我們細細去思惟,佛的話有道理。《華嚴經》講,虛空法界森羅萬象、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佛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自己的整體。如果有這樣的認知,不僅世界大同,更是盡虛空、遍法界成一體。在中國古代修行開悟的聖者說:「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才是真正的覺悟。還有是非人我,彼此對立,這是沒有開悟;沒有開悟就沒有見性,沒有見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虛空法界決定是一體。

佛法講法身,哲學講「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一切眾生也有三身,只是不能證得;你要是證得了,就是成佛。什麼是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法身。你何時肯定、認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就證得法身,你就成佛了。又說:「一切眾生即是法身」,一切眾生是廣義的,眾生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一切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虛空法界,無一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眾生就是虛空法界,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能清楚認知這一點,對一切眾生自然生起大慈悲心,知道幫助一切眾生就是幫助自己,傷害一切眾生是傷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諸佛菩薩為什麼無條件的慈悲?他看清楚了事實真相,所以他對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衝突。看芸芸眾生,就像看自己身上的每根汗毛、每個細胞一樣,是自己不是別人。這是究竟圓滿的教學,唯有這種教學,才能達到多元文化融合一體的目標,才能真正達到人人相敬相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真正是愛人如己。把「愛國如家」的範圍,擴大到虛空法界。佛法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自己的家園,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多開闊,人多自在!多幸福!

我們修學何以不能契入這個境界?就是被自私自利的念頭障礙了。因此,要想證得自己的清凈法身,一定要將自私自利捨棄。佛說:「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證得法身;證得法身,三身就圓現。現前這個身是圓滿報身,報身是智能之身;然後和光同塵,將這個身體留在世間為一切眾生服務,那是應身。應身是他受用身,報身是自受用身,法身是本體。多元文化必須要達到這個境界才究竟圓滿,世界才稱為一真法界,一切紛爭、天災人禍全都消失了。

我非常期望澳洲能有一個多元文化大學,來傳播多元文化的思想,這個思想就是佛法。我們今天講佛法,大家會認為這是宗教之一,與其他宗教就產生隔閡,而不能接受;如果我們換個名詞講「多元文化」,大家都能接受。其實,大乘文化就是多元文化,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我們從事這個文化工作就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佛法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尤其在技術上講「善巧方便」,接觸廣大的群眾,一定要懂得觀機,才能真正利益一切眾生。

希望同修們都有這個認知與共識,大家發心,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將這個工作做圓滿,帶給世界和平幸福,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決定得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這麼興旺,就是我們誠心誠意地做,沒有絲毫私心,感動諸佛菩薩得的感應,才有如此氣象。如果稍有一點私心,這個感應就沒有了,所謂「誠則靈」,一定要用真誠心才行。

依教奉行才能證果

世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說我們有幸得人身,而且有機會聽到佛的正法,應當要珍惜此殊勝之因緣。這些年,我們認真學習佛的教誨,在現實生活上得到了證明。最淺的常識,佛講的「因緣果報」,我們很冷靜、細心去觀察,確實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能的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能明白此理,了解事實真相,生活在世間,心情自然就穩定,所謂「心安理得」;道理明了之後,心就安了。

在《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與雲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起一個妄念,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妄念紛飛,分別執著太多,這就是經上講的「凡夫」、「可憐憫者」。禪師說:「你的功夫不錯!」他說:「我沒有功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的休咎、吉凶、禍福,都是命里安排好的,打妄念也沒用處,所以就不打了。」了凡先生雖然明白事實真相,但沒有透徹明了,也就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禪師為他開示,將所以然之理告訴他。他依照禪師的教導,認真努力去做,真的改變了命運。所以,明了道理與事實真相,才能改變命運,創造命運。

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每個階級所了解的道理與事實真相都不同。最低的是圓教初信位菩薩,所明了的比了凡先生高出太多了,但在佛法里是屬於階層最低的菩薩,到如來果地才是究竟圓滿透徹的明了。所以,佛家的教學,無非是教導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真正明了真相,就是法身大士,是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初住以下,雖明了而沒有透徹,只是解悟,沒有達到證悟。譬如,佛說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法身,我們深信不疑,這是解悟,但沒有證實,還不能將一切眾生真的看作自己,眾生與自己之間仍有差別。若是對待一切眾生,真的與對待自己一樣,就是證悟,這是法身大士。

我們現在雖然懂得這些道理,但還做不到,這就是解悟,不是證悟。李老師常說,解悟不管用,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無法脫離輪迴,證悟才能脫離輪迴;不但脫離輪迴,而且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真正得大自在,得幸福美滿。十法界里的美滿、幸福不是真的,「真善美慧」是有名無實;一真法界才是真實的,「真善美慧」都是事實。佛陀對我們的期望及勉勵,是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證得。佛所說的是我們一定能做到的,問題是「你肯不肯做」。佛教我們將心量拓開,愛一切眾生像愛自己一樣,這就是行,解行要相應才能證得。

世間有些野心家,想做世界的主宰,能否做到?能。佛在經上講,此世間最大的國王是金輪王,統治一四天下,就是統治太陽系。為何稱為輪王?他以輪寶作為交通工具及武器。這使我們聯想到,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傳聞的飛碟,大概就是輪王的輪寶。可能是輪王派遣部屬,到此地來巡視。他們乘著輪寶,一天一夜可以走遍一四天下,也就是一個太陽系,這是一般的講法。

若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換句話說,金輪王統治的範圍是一個銀河系。他的輪寶在二十四小時內,能周遍遊歷整個銀河系。輪王何以能統治如此大的國家?經上說,他以「十善業道」和「四無量心」,得此大福報。摩醯首羅天王是天王福報最大的,金輪聖王是人間福報最大的,都是修積功德而成就的,決不是以武力、霸道成就的。

在中國,秦始皇用霸道,三十幾年就亡國;在近代,希特勒用霸道,亦復如是;日本人用霸道對中國發動戰爭,八年就幾乎滅亡,最後無條件投降;這是在史實上證實霸道不能成就。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王朝時間最久的是周朝,享國八百年,就是實行仁政,以「五倫」、「八德」來治理天下。而周朝末代的子孫,不遵守祖宗的教誨,不仁不義,最後招致亡國。倘若他們仍遵循祖宗的成規,周朝就不會亡國。

所以,仁慈、真誠、愛人,無條件的幫助別人、成就別人,這是世出世間真實的福報。真正的福報不是自己享受,是一切眾生享受,因為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如同一位真正愛護子孫的老人,自己辛勤的耕耘、工作,就是希望兒孫過得幸福、美滿。他將兒孫看作自己,兒孫享受就是自己享受,這是世間人。諸佛菩薩是將一切眾生看作自己,實際上一切眾生真正是自己。這是說明生命是一個整體,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生命的共同體,亦即是一體。

若將虛空法界比作是一個人身,一切眾生就是身體的每個細胞。每個細胞都是自己,每個細胞都是平等的。雖然各個功能不相等,眼能見,耳能聽,但無論是眼、耳、鼻,或是內臟、四肢、皮膚、指甲,分析後皆變成分子、原子、電子,所有的組織完全是相等的,這是平等。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佛知佛見。

華嚴宗常講「作法界觀」。過去有些老法師,如隆泉法師、智光法師和南亭法師都是學《華嚴》的,他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祖師大德講的「作華嚴觀」。何謂「華嚴觀」?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去做,認真去學,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就是華嚴觀。所有一切眾生,就像身體每個部位的細胞;不同族群就像不同的器官,少一個族群,人就會生病。所以才曉得,各種不同的族群,組織起來是一個圓滿、美好、完整的生命共同體,這樣你就會愛一切不同族群的眾生。所以,我們對於各種不同的文化、族群、宗教,以真誠心去愛護,全心全力去幫助,這就是《華嚴經》的落實。所謂落實,就是《華嚴經》的證果。「信、解、行、證」,證就是落實,完全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現實的生活就是「佛華嚴」,我們才得真正的受用。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的榜樣,我們要細心體會,認真學習,在一生中,就能過佛菩薩的生活。這樣,你就成佛、成菩薩,前途無限光明。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在這一生中決定可以證得,只要真正依教奉行。佛教我們做的,認真去做;佛教我們不許做的,決定不做,就能證實經上所講的事實真相,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多元文化

【依報隨著正報轉】

在澳洲、紐西蘭,找風景優美、山靈水秀的處所作為道場並不難,問題在於是否有真正修行之人。所謂「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必定有應;不但有情眾生有應,無情的山河大地也供應你。這就是經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指自己的心,除自己之外都是依報。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都屬於依報,乃至於諸佛菩薩,也是我們的依報。佛家講的「依正」,此概念必須要清楚、明白。

我們的心正,感應就正;心邪,感應就邪,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現」。外面環境不好、惡劣,是自己的心邪、心惡劣,決不能怪外境。如何改進我們的生活環境?要從心上去改;心正,一切法都正。所以,諸佛菩薩的生活是那麼莊嚴,我們在《華嚴經》看到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在往生經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由此可知,心行與阿彌陀佛不相應,念佛也不能往生,心行是往生的第一要件。

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講到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對此我感到非常驚訝,就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說:「這是一個大問題,我不對你一個人講,我在講經時提出來。」為何念佛會墮阿鼻地獄?一天到晚口念彌陀,心裡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言語行為是在破壞道場、破壞佛法,造的是毀滅三寶之業,所以果報在阿鼻地獄。特別是末法時期「斗諍堅固」,出家人同住一個道場,彼此不和,互相鬥爭,雖念阿彌陀佛,將來還是一起墮阿鼻地獄,道理在此地。

念佛如何才能上品上生?心是佛心,行為是佛行,決定得生凈土。所以我常講,六十歲以上的人,什麼事情都不要過問,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萬緣放下。你行善好、護法好,殺人、放火也好,什麼都好,與我都不相干。你造你的業,你受你的報;我造我的業,我有我的果報。自己要找一條出路,他往阿鼻地獄走,我也跟他去,這是愚痴。別人罵我,我尊敬他;別人毀謗我,我讚歎他。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缺點,若能專看別人的長處,天下人都是善人;若專看別人的缺點,連佛菩薩都不是好人。由此可知,是非、善惡沒有標準,端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心善,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不善,你一生就過得很幸福、很美滿。

所以,不可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想研究一套標準的早晚課誦、佛七、三時繫念儀規,讓全世界的凈宗學會都依此模式,這是錯誤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不能要求全世界都跟我一樣。孔老夫子教給我們要「入境隨俗」,這個多自在!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教我們要順從別人,不要要求別人順從我,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佛菩薩能尊重、順從別人,凡夫是叫別人遵從我、服從我,所以凡聖就是一念之差。

【多元文化】

何謂「多元文化」?恆順眾生就是多元文化。要聽命於一個,那就是統一文化,是一元的。譬如一個大型的聚會場面,全世界的國旗都掛在一起就很美;若全世界的國旗是一種顏色,就不美了。花園裡,百花盛開很美;若只種植一種花,就沒有欣賞價值。所以,文化根本上就是多元的。以一個身體來說,眼能見,耳能聽,這種組合就是多元的。若要統一成一元的,只要眼睛就好了,耳朵、鼻子、嘴巴都捨棄,人就不能生存了。所以,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是多元文化的組合,世界也是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怎能強迫成為一元化?佛家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一元,多是多元。一元是講自性,多元是講現相、作用。《華嚴經》講:「體、相、用」,體是一元,相、用是多元。這是真理、事實真相,若違背了就不吉祥,必定有凶災;你能順從,就會非常幸福美滿。

【控制與佔有】

如何能在一生中脫離三界、六道、十法界,往生極樂世界,成就圓滿佛道?必須將自己的障礙去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第一個障礙就是有控制別人的意念,這是大障礙。希望別人都聽自己的,此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一定要捨棄。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想佔有一切人事物。《般若經》上,佛講現相、作用的事實真相,《金剛經》云:「三心不可得」,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果真懂得,你就成佛了,因為你的用心與諸佛相同。若你對一切人事物還會起心動念,《金剛經》你沒懂。三心不可得,所以沒有能得、能控制的心。所想控制的、想得到的,是外面的人事物,這屬於境界,所有的境界都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外面一切人事物也不可得。《金剛經》在末後做了總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看法就是諸佛如來的看法,就是「佛知佛見」。《法華經》上教我們「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在一切法里沒有得失的念頭,沒有佔有、控制的念頭,就得大自在。佛家講的真解脫、大自在,就是從這裡得來的。還有患得患失,還有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這是煩惱、束縛,你就不自在。不自在不是別人給你的,是自己造成的。一切法是緣生的,緣聚緣散,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才與一切眾生、諸佛如來,結好緣,結善緣。

【建道場】

真正發心修行,真正需要一個風景優美殊勝之處做為道場,賴居士會發心供養,成就你們修道,將來作佛、作菩薩。懂得這個道理,需不需要是你們的事,我今天是交棒,我已經沒事了,什麼都不需要,我在這個世間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你們害怕世界有大災難,我不害怕,我看原子彈爆發,就像放煙火一樣。這是我們的觀念、看法、想法不同。

我們在澳洲建道場,是為了此地的眾生,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個道場的建立就有意義。我們到此地,不是來避難、享福的,而是為了弘法利生,這是報佛恩、報父母恩,這是建道場的原因。有人問我:「法師,你的道場在哪裡?」我說:「我沒有道場,一生都是住別人的道場。」所以,我們將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心安理得,就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自性的般若智能就現前。智能不需要學習,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你怎麼會不自在?

【學講經】

道場最重要的是講經說法,一天都不能缺少。若沒有講經說法的法師,就要自己發心,求人不如求己。講不好怎麼辦?求佛菩薩加持。我常講,我不會講經,我希望佛菩薩借我的身體來講經,我的身體免費、無條件的借給佛菩薩使用。要真正發這個心,決不為自己,一切為眾生、為佛法。

所以,一定要讀經,要聽佛法,還要自己發心學講。像美國洛杉磯的趙立本居士,聽我講經很歡喜,就發心學講。他學兩部經,《六祖壇經》和《金剛經》。他問我:「我這一生專門聽這兩部經,行不行?」「行!」他這兩部經聽了二十幾遍時,來告訴我,我說:「你再繼續聽,聽滿一百遍之後,再聽一百遍。」現在這兩部經他講得很好,併到美國各處去講,他成了專家。所以,講經方法不需要學習,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以講經說法幫助別人,有這種熱誠,自然得佛菩薩加持。

所謂「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只要真正有心、真正肯干,哪有不能成就之理!所以不要輕視自己,天下沒有不能成就之事。天下第一等難事是作佛,都能辦得到,其餘的都是小事,不足以為道,講經又有何難處?只怕自己不肯干。所以,自己真干,真正發心,就能成就,就能續佛慧命,自利利他。

大乘佛法對現時代的重要性

當今天災人禍頻繁,而且災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很多人所擔心的社會問題,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希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些具有菩薩心腸,深慈大悲之人,想解決這個問題。可是,他們卻始終想不出一套為每個國家、民族,都願意接受的有效辦法。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提出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矛盾、衝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的孔孟學說」。這是很有見地,很有智能的言語,給世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當時,台灣的于斌樞機主教參加這個會議,回台後提倡祭祖。而且當時天主教教廷也發出文告,鼓勵神父與修女跟佛教對話。這都是非常開明的作法,真正是在做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的工作。

一九九六年,我在澳洲認識了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我們一見如故,有共同的理念,而且很認真積極的在落實。當時他辦了一個「論壇」,參與的人都是當地各個宗教的領袖,他們每個月進行一次討論,研究如何幫助社會消除一切歧視、誤會與隔閡,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

澳洲政府計劃在格麗菲斯大學,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將來所有的宗教有一個固定的活動中心,這是宗教界的大團結,可以說他們已經普遍建立了共識,實在值得讚歎。我向校長建議:有了硬體設備之後,要真正將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落實,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最好能開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不但要研究,還要認真學習、落實。當然,最理想的是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上課的教材就依照湯恩比先生的提議,選用大乘佛法與孔孟學術。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孔孟學說最重要的是《四書》,不必搞得太多。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普,他向大家說,他以半部《論語》,幫助趙匡胤建立政權。他當宰相時,又用半部《論語》,輔助太宗趙光義治理天下。我想這樁事,湯恩比先生一定很清楚。一部《論語》能夠賓士一個朝代,也就能賓士整個世界,這是孔孟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如果要達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協調融合,《大方廣佛華嚴經》最有效果。展開《華嚴經》,自始至終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不同族類的大集合。這個問題在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解決了,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也解決了,在一切諸佛如來的世界,這個問題都解決了。諸佛用什麼方法解決的?教學,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人覺悟,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不同族群有這麼多的誤會、衝突,都是因為迷而不覺。

諸佛菩薩不是將多元文化變成一種文化,更不是強迫你要放棄你的文化,而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不礙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這才顯示出文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榮,美不勝收。在經論中,我從來沒有看到「同化」這個名詞,都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發揮各個文化的特色,讓大家共同欣賞,共同享受。佛法講的宇宙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有許多部份組成的,每個部份有每個部份的美,所謂「真、善、美、慧」。我曾以人身做比喻,人身是多元文化,頭有頭的美,手有手的美,各個部份的美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所以「同化」,是錯誤的觀念,錯在把另一種文化消失,這樣使得整體美就有了缺陷。儒、佛講完整的真善美慧,就是集合每個族群各自的真善美慧,成為盡虛空、遍法界總體的真善美慧。佛家有這個理念,儒家也有這個理念;佛法對這個理念的落實在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有這個認知,就會對任何一個眾生起恭敬心,知道每個眾生都有他的優點,都有值得我們尊敬讚歎的地方。人人能夠養成尊敬別人,讚歎別人,社會就和諧,許多不愉快的事自然就消失,哪裡還會有天災人禍!

新加坡伊斯蘭教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齋戒節後的盛大宴會,我會去參加。我們對任何一個族群、任何一個社團,沒有分別、執著。一些不了解的人,對其他宗教有界限、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很喜歡與其他宗教交流往來,決定沒有要你放棄你的宗教,要信我的宗教的念頭,這個念頭是迷、是錯誤。當年釋迦牟尼佛接觸印度許多宗教團體,世尊給他們的是智能,決定沒有要他們捨棄自己的宗教,來信佛教。

《華嚴經》記載,佛的學生有婆羅門、有外道,《四十華嚴》上有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他們都是宗教家,也是宗教領袖。佛門當中,都把他們當作菩薩。何以說他們是菩薩?菩薩不一定是佛教里才有,各行各業、任何宗教都有。對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清楚明白,真正覺悟的人,就稱作菩薩。譬如他是天主教的神父,他明白了,就是神父菩薩;基督教的牧師,他通達明了,就是牧師菩薩;不需要改變身份,不需要改變工作,不需要改變行業。我們在《四十華嚴》里看到,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個都是菩薩,是多麼圓滿、融洽!我們今天講「異中求同」,實在講還是隔靴搔癢,真正的大圓滿是「同異不二」,這才達到真正的大圓滿。

佛法教學是以智能為中心,佛所說的一切經論,字字句句無一不是充滿了圓滿的智能。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單單「諸法實相」就講了二十二年,這是真實智能。如果能對「諸法實相」有相當的認知,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過去從哪裡來,將來到哪裡去,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清楚明白,再將這個事實介紹給別人,讓大家都了解明白,這個世界就變成多采多姿的華藏世界,和樂融融的極樂世界。迷悟在一念之間,禍福也在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這是福不是禍;念頭轉不過來,這個世間的劫難如何能夠避免?這是現前非常迫切嚴重的一個問題,有待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

落實華嚴境界

新加坡居士林從上到下,一團和氣,諺語講「家和萬事興」,這是此地最大的特色。人與人相處的時間很短暫,緣份很深。上個月,我到香港講經,回程時在機場餐廳吃午飯,告訴大家,餐廳里有很多人,這些人跟我們只有一面之緣,一生就見一次面。這一面之緣是多生多世結的緣份,否則一生都遇不到。一生只見一次面,只有一、兩分鐘的時間,為何不珍惜?為何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高興,還要結這些怨仇?沒有必要。我們與任何人相處,都要和睦、真誠、有愛心,這是佛菩薩。如何培養這種心態?必須對事實真相多加理解。我們的家親眷屬、朋友,聚會、見面的時間比較多;佛講這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若沒有這四種關係,一生當中遇不到。這四種緣都是情執,情執就帶來煩惱,就搞六道生死輪迴。

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教誨,就是將這些事實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恍然大悟,真正徹底覺悟,宇宙虛空一切眾生與我們是一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華嚴經》上說的。現在許多科學家、哲學家,都在探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經上有很好的答案,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千變萬化,變現出十法界;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變成一法界,稱作一真法界。

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就是佛法講的法身。你何時肯定、承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就證得清凈法身。佛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千經萬論,就說明這樁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愛心自然就生出來,你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跟愛自己一樣,知道一切眾生就是自己。

現在災難頻繁,而且愈來愈嚴重,這對於有智能、有學問、有德行之人,是很大的啟示,他能從這些地方認真反省,就會覺悟。要想生活過得幸福、美滿,第一個條件就是社會要安定,世界要和平。若有這種理念的人愈來愈多,災難就可以消除;縱然不能消除,也可以減輕,災難的時間也能縮短。許多宗教領袖都有此覺悟,這是好事情。我在澳洲參加過「多元文化論壇」,他們有一個「世界宗教和平組織」,共有三十多個宗教參加。

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提出來,他希望每個宗教在傳教、講道時,不要攻擊別的宗教。這個理念很好,這是真正有自覺。我聽了之後說,我們不但不能攻擊別人、批評別人,還要禮敬、讚歎別人。希望全世界所有宗教領導人都能覺悟,把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落實到信徒上,這個世間才有真正的和平安定。他們討論了好多年,都沒能落實,所以我將我們在新加坡的作法,提供給他們做參考,並邀請他們來參觀。

我們最近訪問了伊斯蘭教、回教、印度教(即婆羅門教)和天主教。新加坡有九大宗教,我們往來很親切。他們有需要幫忙的,我們全心全力主動的幫助,這是前所未有之事。我們也希望能落實到群眾生活上,所以想要辦一個「新加坡宗教和平嘉年華會」,預訂舉辦十天,這十天是所有宗教徒在一起聚會。這是不同族群的團結,不同宗教的團結。希望這個嘉年華會能辦得很成功,有助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們會邀請其他國家的宗教領袖來參觀指導,希望這個活動能推廣到世界各地。我們籌備將培訓班擴充到佛學院,佛學院將來的課程,是每個宗教的課程都有。我們請各個宗教的傳教師,來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宗教教義,他們的生活習慣、禮儀。我們先學習他們,讀他們的經典,以後,他就會讀我們的佛經。彼此互相了解,誤會、摩擦、隔閡就消除了,這才能做到大同,才能真正落實到共存共榮,互助合作。

新加坡政府對我們的這些活動很重視,他認為這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所以非常歡迎。有人問我:「為何要這樣作法?」我說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落實。《華嚴經》一展開,列出兩百七十多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族群都在華嚴海會。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許多不同的族群生活在一起。我們要向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學習,我們這個世界才會美滿,大家才能幸福。讀經非常重要,世尊不但教我們要讀經,還教我們要「深解義趣」。對於經典講的道理,要深深去理解,解得愈深、愈廣,運用就愈自在。一定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佛法學了才有真正好處。

對越南同修開示——平等能解決一切問題

【中越關係】

在唐朝與元朝時代,越南屬於中國版圖,關係十分密切,所以都是一家人。越南的佛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韓國的佛法,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皆屬大乘佛教。

【護法的重要】

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是在漢朝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在當時,佛法向四面八方傳播,唯有在中國發揚光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護持。所以,有很好的法師,沒有很好的護法,法師也不能發揮作用。

在中國,以前都是由帝王、大臣等知識分子,來護持佛法,所以中國的佛法最具特色。而在近兩百年間,國家衰弱,受列強欺負,於是對於佛法的護持就疏忽了。因此,佛陀教育逐漸變質為宗教。

【多元文化理念】

澳洲政府有智能,懂得多元文化的合作。對於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何共同生活,十分重視。所以,由政府官員來領導,邀請各個族群的宗教領袖,常在一起研究討論,我也曾參加過多次,這是解決社會問題最好的方法。要做好這個工作,最重要的理念都在佛法中,佛家的大乘經典,實際上就是解決社會問題最高智能的方法。

其真實之理,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在大乘經典里看到,佛與眾生平等,一切萬事萬物都第一,沒有第二。唯有平等才能解決問題;不平等、有高下、有大小,社會就會動亂。

佛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就是法身。因為是一體,所以決定沒有第二、沒有高下。譬如,人的身體也是多元文化的組合,各有各的族群,但是共同一個生命。眼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個個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懂得這個道理,就能明了,十法界一切眾生,從佛菩薩到地獄、餓鬼、畜生,統統平等,個個第一。唯有「統統平等,個個第一」,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

知道生命是一個共同體,我們就會愛一切眾生,佛家講的大慈大悲,就是從這裡說的。佛菩薩與凡夫差別何在?懂得這個道理與事實,就是佛菩薩。凡夫因為完全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才會有自私自利、貢高我慢、自大驕傲,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別人都不如自己,所以生煩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有意見、有鬥爭,一切眾生災難的起源。

解決世界上這些災難,唯有靠佛法教育。佛教導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佛菩薩大慈大悲,以真誠的愛心,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這樣社會才能祥和,人與人之間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看一切眾生都是一家人,看一切眾生跟看自己一樣,這是大乘佛法的教義。所以,學佛不是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佛是教導我們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導我們做人處事。佛法是智能的教育,圓滿的教育,是能夠化解一切眾生災難的教育。

【生死是轉變】

生命是永恆的,生死不是真的,死是轉換境界。身體死了,會轉換一個更好的身體,會轉換比現在更好的環境,生死只是轉變而已。很多人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貪生怕死。佛家講「了生死」,了是明了,明了生死,知道真正沒有死,只是身體的轉變、生活環境的轉變。真正懂得了,你就不會貪生怕死,你會愈轉愈好。反之,隨著自己的意思、煩惱行事,就會愈轉愈壞,生活環境就一生不如一生。這種轉變不是外在的力量,不是上帝的力量,也不是閻羅王的力量,佛菩薩也無法幫忙,完全要靠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行為。

所以,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是「四好」。大家都能修四好,都能修十善,這才是真正學佛。這樣學佛,我們就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現在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滿,將來會轉變得愈殊勝。所以,佛法是真實的教育,不是宗教。自己要好好修行,自求多福。

談述而不作及多元文化的理論

【自性的流露】

《了凡四訓》里,講到吉凶禍福的預兆,過去讀書人深信不疑,但現代人相信的不多,其原因是古代所受的教育,與現代人完全不同。

古聖先賢教化眾生,完全出於自性的流露,明了此理之人不多。經上,釋迦牟尼佛常說,自己一生沒有說一句法,沒有說一個字,如果有人說佛講經說法,就是謗佛。我們仔細去研究,明了佛說自己沒有說法,是指佛說法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意思,他所說的全是自性的流露。這個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我們細想確有道理。這是從理性上來說。

若從事相上來說,亦復如是。佛說他所說的法,是諸佛相傳,也就是他說的是從前佛所說的,他沒有加一句;這正是孔老夫子所謂的「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就是他所教的、所說的,都是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自己的意思。

【分別亦非意】

唐朝永嘉大師徹悟之後,到曹溪請六祖惠能大師印證。六祖問他:「你還有分別嗎?」永嘉大師答:「分別亦非意。」六祖說:「你如是,我也如是,希望你好好保任。」保任就是保持,不要失去。得到六祖的印證之後,他立刻要走,六祖留他住一晚,這是禪宗很有名的一段公案,稱作「一宿覺」。

「分別亦非意」,就是分別不是自己的分別,執著也不是自己的執著,是隨著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沒有意思。所以,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都說,自己天天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沒有說一個字,沒有自己的意思,道理在此地。因此,意思是自己的,智能是自性的,自性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要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是自己的,本性的般若智能、萬德萬能是性德。這是一種說法。

另外一種說法,自性的般若智能、無量德能是自己的,那是指的「真我」,真我是虛空法界都是我。我們現在講的自己是假我,不是真的。若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假我。執著假我,才有六道輪迴。真我是清凈法身,你要是找到真我,你就成究竟圓滿佛。所以,大乘經教里常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我,「多元文化」也是從這個理論與事實的基礎而說的。

【多元文化的理論】

「多元文化」是自性的性德;換句話說,是自性本具的,本來如是。譬如,我們這個身體是由細胞組成,細胞是分子、原子組成,原子是電子、核子組成,分析到最後,是由基本粒子組成。我們把這些粒子比作每個人,把器官比作族群。眼睛是一個族群,這個族群由許多細胞、粒子組成。耳朵也是一個族群,身體上的每個器官就是一個族群。不同的族群不能離開一身,這個身是所有族群的生命共同體。而且每個器官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舌嘗第一,個個都第一,所以身體健康沒有毛病。若說眼第一,耳鼻舌都次之,身體就不平了,就會生病。

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是證得清凈法身。何謂「清凈法身佛」?就是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就像身體的一個細胞明白了,原來全身的各個器官都是自己,這是真正覺悟了。覺悟之後,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迷而不覺。我們身體的器官生病了,能動手術割除,但清凈法身出了毛病,無法開刀割除,而是要幫助他恢復正常。明白此理,就曉得有病開刀是最不健康的治療方法,中國自古以來,不主張用這種方式。

幾個月前,有位老居士長了一個水瘤,她的家人都勸她動手術,但瘤與神經系統非常接近,開刀一定會受影響。正好台北的黃醫生來到新加坡,黃醫生勸她不要開刀,開刀雖可以拿掉,但是會複發。複發時想再開刀,範圍會愈來愈大,年歲大的人決定無法負荷。所以她接受中醫的治療,兩個多月已經恢復百分之九十。以中醫的理論,水瘤是因管道阻塞而集成水泡,治療方法是以藥物加強循環系統,慢慢帶動水瘤里的水,使之自然排泄。所以中醫治療是有效果的,不用開刀而能恢復正常。

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寬恕包容,這就是恢復正常。決不能敵對,不能因我強你弱,就要把你消滅、同化,那是錯誤。佛法里沒有統一,也沒有同化,而是圓融。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個人生活,或和一切群體相處,都不能違背此原則。「融合」是圓融和合,這是最健康的。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能圓融和合,身體就健康。世界上的每個族群、宗教,都能圓融和合,社會就繁榮興旺,世界就安定和平,這個世界是健康的。所以,多元文化的工作,就是這樁事情。

我們常聽說地球病了,地球怎麼會病了?地球上的人病了。各個族群不能和合,不能圓融,地球就病了,人就要遭受苦難。如何消災免難?必須要明了「所有族群、所有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發揮自性本具的大慈悲心,無條件的愛一切眾生。因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己,自己愛自己,自己幫助自己,還講什麼條件?不明白之人,做好事是有條件的;覺悟之人,沒有條件。沒有條件是真善、真好事,有條件是假好事。所以,有為而為不是真善,無為而為才是真善。

因為有世出世間聖賢人的教誨,我們才逐漸明白這些道理,體會到事實真相,才能契入境界,獲得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里講得大自在,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得到真自在、真快樂、真幸福。社會縱然不安定,世界縱然不太平,我們自己的處境,與諸佛如來沒有差別。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你的心能轉境界,你生活在智能、自在之中;轉不了境界,就生活在煩惱、憂患之中。轉過來之後,無量煩惱轉變成無量智能,無量災難轉變成無量自在,這是佛法殊勝之處。所以,佛法對自己有大利益,不能不認真學習。

過佛菩薩的生活

【多元文化】

現在全世界,只有新加坡與澳洲在推行「多元文化」的理念,而且很認真努力在落實。此次天主教召開的宗教會議,共有五個宗教參加,會中聽取每個宗教報告其理念、修學方法,及希望提升的境界。在討論之後,大家發現許多宗教的修學與理想非常接近。天主教主教做結論時,很坦白的說,以前因彼此不相往來,所以產生許多誤會與隔閡。希望在新的世紀,將這些缺失改正,並與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多交流、多接觸、多了解,這樣才真正落實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維護社會的安定和平。

現在大家逐漸有一個共識,即所謂的「地球村」。就是住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家人,像父子兄弟、親戚朋友。若這個理念落實了,戰爭就會消除。世間沒有戰爭,我們深信天災也會化解。這是很難得的一個共識。

世尊告訴我們,不僅地球上的眾生是一家人,而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在佛法里稱作「清凈法身」。要真正達此究竟圓滿的目的,端賴大乘佛法的《華嚴》教學。所以我將《華嚴》介紹給大家,希望將來能有個機構、場所,共同來學習。

【過佛菩薩生活】

我在晚年唯一的事情,就是將《華嚴》介紹給大家,將凈土法門介紹給大家。《華嚴》是屬於解分,也就是建立共識,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但要契入華嚴境界,一定要靠凈土法門。

所謂入華嚴境界,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能過佛菩薩的生活,就是真正完成佛法的教學目標-超凡入聖。這不是做不到,怕的是不肯做,沒有機會做。現在這個機緣逐漸成熟,只要自己肯做,都能做得到。中國民間都羨慕神仙,而佛菩薩的生活超過神仙太多了。我們這一生有緣份遇此機會,一定要掌握住,決定不能空過。

《華嚴》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古人稱為根本法輪,一切經教都是《華嚴》的眷屬,只有《華嚴》才是完整的教學。過去方東美先生將之比作「佛學概論」,這個說法,現代人都能理解,所以他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華嚴哲學」。我們現在藉著他的足跡,更向前邁進一步,我們突破哲學、宗教,落實到實際生活,這樣我們才得受用,也就是將《華嚴》變成我們實際生活。我在新加坡開講《華嚴》,就是用這個理念,所以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是我們現實生活,這才真正認識世尊以及諸佛圓滿的教學。

我有此想法、看法,是受方東美先生的啟蒙,另外也受歐陽竟無大師的啟示。他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必需的是什麼?是如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日子。於是我們在《華嚴經》上找到了,它確實帶給我們真實美滿。從這裡,我們體會到、也觀察到,佛陀真實的智能,無盡的慈悲。

近幾年來,我提出修學的綱領:「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大乘經教里所講的「大菩提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就是「大普賢行」。這二十個字,都是學習《華嚴》得來的,這是全經的綱領,教我們如何存心,如何生活。普賢行就是菩提心的落實,行門最後一定要結歸到念佛,就是《華嚴》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樣才得到真正的圓滿。

【業力】

學佛的同修都肯定有前世、有來生,但是從這一生轉到來生,也就是輪迴到哪一道,自己做不了主。誰作主?業力作主,業力就是我們的習氣、習慣。這個說法,與中國古老傳統《易經》的講法是相同的。孔老夫子做《繫辭大傳》,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這就是業力。我們仔細觀察,同一類的樹木會生長在一起,這就是「物以群分」;而人也會找與自己嗜好相同的,這就是「人以類聚」。譬如,學佛的同修,聚集在佛堂;喜歡打高爾夫球的,聚會在高爾夫球場。於是我們懂得了,佛講的六道輪迴,就是這種力量在牽引著我們到哪一道去。

明明有六道,為何很多人說,人死了都作鬼?這也不無道理。鬼是什麼愛好?貪愛心重,這個業力是餓鬼道的業因。不管貪愛什麼,名聞利養或是財色名食睡,只要有貪心,就是鬼心。瞋恚墮地獄,愚痴變畜生。這些習氣中,哪個力量最強大,就先到那一道去受生,六道是這麼回事情。

所以,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不在六道,在西方極樂世界。佛教我們培養這個習氣、業力,這個業力稱作凈業。讓我們對於阿彌陀佛,生起強烈的信心、願心,希望生到極樂世界;用現在話說,就是移民到極樂世界,到那裡才得到永恆的幸福。怎麼知道是永恆?那裡的人無量壽;換句話說,再也沒有生死輪迴。所以古大德說,「無量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第一德。那裡的人從來不生病,也不會衰老,這是真的。《金剛經》上說,佛是「真語者」,真語就不說假話;「實語者」,實語就不會落空;「如語者」,如語就是事實是什麼,佛就說什麼,不會增加一點,也不會減少一點,完全照著事實來介紹。

【菩提心】

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若存享福的心,就不能往生,因為享福還是貪心,貪圖那裡福報大、壽命長。所以,一定要將貪瞋痴的念頭斷除。貪心不能往生,唯有菩提心才能去得了。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希望自己得到圓滿的成就,然後幫助許多尚未覺悟的眾生成就,這種心就是菩提心。《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其往生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發心幫助別人,捨己為人,老實念佛,這種人就決定得生凈土。

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佛所行處 靡不蒙化】

如何真正推動佛法?《無量壽經》云:「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這是說佛教普遍推行的處所,一切眾生都得到佛陀的教化。這個「行」是指佛陀教育的推行,而不是佛走到那個地方。

【凈業三福】

無論大乘、小乘,任何宗派、法門,修行的根基都是「凈業三福」。佛菩薩的願望是「四弘誓願」,這是佛家修學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我們一生努力的方向,希求的目標。凈業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也不離此八字。

一般人的觀念,父母就是這一生生育我們的。而學佛人知道,人有過去世,還有未來世。從時間上講,佛講的「父母」不是指現前的,而是從現前去推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從空間上講,《菩薩戒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若將時間、空間合起來,才曉得佛所講的「父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開經偈云:「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要懂得如來的真實義,否則這一生的修學,只能跟佛結個法緣,得不到結果。

【善根】

無量劫來,我們曾經與佛結的緣非常深厚。《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求願往生的念頭依舊生不起來。《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聽到凈土法門,都想求往生,都想親近阿彌陀佛,證明我們的善根福德相當深厚,絕不亞於阿闍王子等人。

【緣】

我們這一生能否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若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緣殊勝,能將事實真相的道理搞清楚,又能發廣大心,做到《無量壽經》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成功了,就能永脫輪迴,作佛去了。

【多元文化】

我聽說有些同修對我的修學生起疑惑,認為我現在不是專修凈土,而是在搞多元文化。其實這件事,就是俗話常講的「文字障」。

何謂多元文化?這個名詞,我從前沒聽說過,我是到澳洲參加尤里先生舉辦的「多元文化論壇」,才知道有個多元文化。我一聽這個名詞,再看看他們的作法,原來這就是佛家講的「發菩提心」,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凈業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也是《無量壽經》說的「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佛在每個場合用的名詞雖然不同,但是意思都一樣。

我們要問,「眾生無邊誓願度」,過去父母要不要度?佛說:「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未來諸佛要不要度?一切眾生,包括許多不同的族類。你們很慈悲,常常放生,連畜生都有慈悲心度它,難道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就不度了嗎?這豈不是矛盾?天天讀經,天天聽經,聽到迷惑顛倒,疑慮重重,這不能怪我,我說得相當清楚,要怪自己不會聽。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里告訴我們,聽經、讀經的三個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果然能遵守馬鳴菩薩這三個原則,你讀經、聽經會開悟。若不會運用這個原則,聽經著音聲相,讀經著文字相、著名詞術語相,聽了又胡思亂想,著心緣相。以這種方法聽經,愈聽愈糊塗,愈聽愈迷惑,怎能懂得如來真實義?

我到澳洲一接觸多元文化,就知道那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廣度各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這件事情是誰開始的?諸佛如來。我們接觸多元文化、推廣多元文化,就是落實《無量壽經》,落實《大方廣佛華嚴經》。經不是聽過就好了,而是要將經教變成生活、工作與處事待人接物的指導方針,這才是真學佛。

諸佛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應以基督教身得度者,佛菩薩就示現牧師而為說法;應以伊斯蘭教得度者,佛菩薩就示現阿訇而為說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宗教、各種族群都有,你若還嫌棄這個宗教,厭惡那個族群,就是還有分別、執著,這就不是菩提心。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縱使做到一向專念,但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

過去無量劫來,我們生生世世都做到了「一向專念」,卻不能往生凈土,原因就是沒發菩提心。菩提心真正發了,就是儒家所說的「仁者無敵」。「仁」是仁慈的人,心地仁慈的人沒有敵對,對於冤親債主都像家親眷屬一樣愛護。他只有愛心,沒有怨恨心,無論對人、對動物,乃至於對植物、礦物,都是以真誠的愛心來看待,這稱作菩提心。若看到這個歡喜,看到那個討厭,這是輪迴心,輪迴心一向專念,還是搞輪迴;唯有菩提心一向專念,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對於事實真相,我不厭其煩的多說幾遍,目的何在?就是希望大家早一天成佛,成佛之後廣度眾生,這也是佛的願望。要想成佛,一定要像佛一樣的發心,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慈大悲,沒有界限。六道眾生是對喜歡的人慈悲,不喜歡的人不慈悲,這不是大慈大悲,這是「愛緣慈悲」。愛緣慈悲還是輪迴心。

一定要知道,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將這句話看得最重要。你要是反對,就是捨棄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縱使你念佛日夜不間斷,還是搞輪迴,永遠成不了佛。

今天展開經卷,我們讀的是中文經典。可見將佛經翻譯成各種語言,是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廣度眾生,這是菩提心,這是真正覺悟。這種心行,澳洲人稱之為「多元文化」。你反對多元文化,就是反對「發菩提心」,反對「眾生無邊誓願度」。要趕緊懺悔,趕緊回頭,回頭是岸。再不回頭,你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這是經上常說的「可憐憫者」。

溝 通 重 要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時代,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必須要互相溝通。這個「通」非常重要,譬如我們身體,穴脈如果都能暢通無阻,這個人就身體健康。如果血氣不通,毛病就出來了。地球就像一個身體一樣,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與人要溝通,要常常往來,彼此了解,然後才能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於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真正對於各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學說、不同的宗教,都能通達,通達就平等。因此,真正通達決定是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如果說我的高,你不如我,這還沒有通。

這個事情就像一棵大樹,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像這棵大樹上的枝條一樣。枝條很多,你深入去觀察,幾個枝條生在一個樹榦上,再往下觀察,幾個樹榦生在一個主幹上,我們稱之為「本」,再往下,這幾個本原來是一個根生的,找到根本就貫通了,才曉得是平等的。佛法常講「徹法底源」,就是找到根了。然後才曉得整棵樹是一體,每一片葉子都是整體的一部份,決定是平等的。這就好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由此可知,一切的不平,是由於你所學習的深度、廣度不夠。

節錄自《華嚴經》第314卷

認識伊斯蘭教

回教(伊斯蘭教)的簡介中,開宗明義說得很清楚,其精神何在?教義是什麼?就是「隨順真主,和睦待人」八個字。「隨順真主」,就是我們常講的隨順佛陀教誨。他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隨順真主的教誨,真主教誨都在《古蘭經》里,就是要和平待人。「伊斯蘭」,這是阿拉伯文的音譯,意思就是和平。

今天我們看到伊斯蘭里,好像有很多人發動戰爭、聖戰,他們的傳教師跟我們講,這不是《古蘭經》的教義,《古蘭經》里沒有教人要發動聖戰。《古蘭經》里的聖戰是抵抗侵略,別的國家發動戰爭來侵略我們,我們應當要奮起抵抗,決不是去侵略別人,他們的精神是和平。現在由於一些好戰分子,把伊斯蘭的形象破壞了,全世界人一聽說伊斯蘭教,就覺得很可怕,好像他們都喜歡打仗,造成這種錯誤的觀念。他們也不斷呼籲世人,要真正認識伊斯蘭,不要對他們產生誤會。這些誤會的產生都是謠言,而且傳播愈傳愈訛。他們的經典並不普遍,一般人很少能夠接觸到,所以聽信外面的傳說就當真了,造成對他們的誤會、錯解。世出世間像這一類的事情很多,我們都要懂得。

節錄自《華嚴經》第336卷

王道治世 武裝護法

西方的文化是希臘文化、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猶太教文化、伊斯蘭文化,這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即《華嚴經》講的「眾生差別智」,差別智再多,就像一棵樹的樹榦再多,樹枝再多,樹葉再多,根本是一個。所以,多元幾時能融歸到一元,天下就太平,所有一切鬥爭都沒有了。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一定要歸到一元才辦得到。一元的認知理念,多元的善美,善跟美是多元的,這個世界才美好。

《大方廣佛華嚴經》展現的就是這個境界。《華嚴經》上,有那麼多團體、族群,彼此都能夠融洽,原因是他們知道都是同一個根,所謂「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理是真理。《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同一個根。但是十法界依正莊嚴,色相千差萬別,無量無邊,沒有一個不善的,沒有一個不美的。從真善美里生出來的是真實智能,這樣生活就圓滿、美好,這是法身大士、諸佛如來的境界。

西方多元文化至今還不能統一,原因為何?他們的認知深度不夠。像一棵大樹一樣,他們沒有看到根本,只看到枝葉,所以不曉得許多的枝是同一個干。因此,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每個宗教深入自己的經藏,才會發現原來是同一個根。所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深入探討,也會找到同一個根源。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道並行而不相悖」。這就是真善美慧,一切眾生才能真正過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文化終極的目標。

然而,大智大覺的聖人找到了根本,但還有多數人沒有找到根本,執著在枝幹,於是發生嚴重的衝突。譬如釋迦牟尼佛這一族,在中世紀就被消滅了,釋迦族消滅了,對釋迦佛毫無損傷,可是對世間人損失太大了。這麼好的教化斷滅了,沒有聖賢來教誨,世間人又不知要迷惑多久,要受多少苦難。為什麼別人要把他消滅?就是因為不了解,執著這個枝幹,所以產生敵對。這些事情,在歷史上發生的次數太多了,將來還會不會發生?不能說不可能。這個世界上有些野心分子主張霸道,總是想用武力來統治世界,而他確實能達到目的,但是人類就要遭受不幸。王道統治世界是用教育、教學,用仁慈、道義,讓一切眾生覺悟,決定不用武力。

於是我們就想到,佛家講護法很有道理。我們一進寺廟大門,第一個是天王殿護法,四大天王都是武裝。這就說明了必須用武裝來護法,武裝不是侵略、佔有別人的,目的是護法。如果沒有這些武力來護法,恐怕彌勒菩薩早就被打倒了,仁慈博愛也行不通。所以王道也不能不講求軍備,而這個軍備是護法的,決定不是侵略別人的。這是我們從歷史、文化、佛法里,得出來的結論。其實佛早就教導我們,是我們疏忽沒有留意。

眾生由於生活環境不相同,特別是在過去,交通不發達,信息尚未發明,人與人之間往來受到山川的阻隔,生活的空間很小,許多人生活在一個地區,一生連鄰近的地區都沒有去過,所謂是「老死不相往來」,於是每個地區語言不相同、生活習慣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這才造成多元文化。中國文化雖然是多元,但被融化成為一元,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文字的統一。在中國,語言雖然不統一,各地的方言都不同,但是文字大家都懂。而現在西方許多國家,文字還沒有統一,所以要達到多元融會成一元,還有相當的距離。

節錄自《華嚴經》第347卷

多元文化論壇

在世界宗教和平組織會議致辭 (1999年3月3日)

在世界宗教和平組織會議致辭

1999年3月3日

--如何建立共存共榮的多元文化

一九九六年,我在澳洲結識了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他告訴我澳洲政府近年來採取開放政策,歡迎各個地區的人民移民澳洲。但是這些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宗教信仰,乃至於不同生活習慣的人民。現在大家居住在一起,如何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創造澳洲美好的生活環境和安定繁榮的社會。尤里先生的想法非常合理、非常難得,佛法里所說的真實智能,無過於此。

去年年初,我訪問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保羅院長接待我們,他說這個學校有兩千多名學生,卻來自三十多個不同的國家地區,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他們也在尋找,用什麼方法融合一切多元文化,使全校師生能夠融洽的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學習,將來把這個融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帶向全世界。

保羅院長的談話,使我即刻就想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此經開端,我們看到參與佛陀說法的聽眾,就有一百七十五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團,此是一會,若通說十方,則有無數無盡之族群。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大彙集。佛經上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指這些無量無數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集合在一起,大家皆享有各種和合圓融的真善美慧生活。世尊和諸佛菩薩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採取了教學的方法,就是要讓一切眾生認清宇宙人生的根源、真相。所以佛跟大家講真話,真話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原本就是一個妙好完美的整體。這種思想、見解,在中國古聖先賢也曾說過。周易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老子說得更清楚,「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此皆與佛說相近。

我們要達到多元文化的和合,多元文化的圓融,首先必須要有這個認知,問題就解決了。凡人沒有這個認知,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總是顧到小小的身家,生起了自私自利的觀念。自私自利心行的發展,必定做出損人利己之事,這樣與別人就產生衝突、矛盾,互相侵犯、加害對方,這就造成天災人禍的根本原因。我們冷靜觀察世間,許許多多的災難從哪裡來的?就從自私心行中來的。所以佛講得非常正確,一切災難、一切不好的果報都是從痴迷而生的。

譬如一顆大樹,這顆大樹是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大樹比作宇宙,比作法界,自己比作樹上的一片樹葉。葉葉相看就產生對立、對抗,彼此猜疑。如果深入觀察,原來好幾片樹葉是從同一個枝條生出來的,是屬於同一族群,這就不會和其他的葉產生衝突了。如果再往下尋找,條條同生一枝,枝枝同生一干,乾乾同生一本,本本同生於一根,找到根本,才曉得整個大樹是一個整體,一個大我,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才真正把自己的生命根源找到了。於是一切對立、矛盾、衝突煙消雲散,大慈大悲的心油然而生,愛護一切眾生跟愛護自己一樣,真正契入自他不二。

真正體認到整個大宇世界是一家,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與人的紛爭就沒有了,所以任何族群團體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個體,這是我們必須認知的。徹悟虛空法界里所有的星球是一個整體,一切問題才能圓滿解決。此一事實真相,《華嚴經》講得最詳細、最明白,所以多元文化最理想的教材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即是表虛空法界無量不同的族群,「嚴」即彼此無礙,共存共榮,和睦相得的莊嚴美好圓滿的境界。凡是具有如此認知的人,佛法中稱為「佛知佛見」,此人即稱為菩薩、佛陀。

今年我訪問昆士蘭州立格里菲斯大學,尤里先生髮起在這個學校里建立一所「多元文化活動中心」。我看了非常歡喜,全力贊助。並且向校長建議,希望學校能開辦一所「多元文化研習所」,專門培養從事促進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工作的專業人才。最理想的是國家有一所「多元文化大學」,或者每所大學裡,都有「多元文化學院」、「多元文化學系」,共同努力落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多元文化的理念,才不至於變成一個口號。這是澳洲政府、澳洲學術界人士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佩服的地方,我們會全心全力贊助他們,完成這一偉大至善理想的實現。

佛法有理論、有方法,決定可以落實,我們應當要學習,佛教的經典是人類各種不同文化的共同寶藏。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的看法、想法、做法完全是與大宇宙完美的整體相應,與整體相應就是佛經常說的與自性相應,這才能真正把宇宙人生一切問題圓圓滿滿的解決。我今天有緣參加如此盛會,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志士仁人,謹在此表示熱忱的擁護支持讚歎,做出自己本份微薄的貢獻,敬請指教,謝謝大家!

多元文化之落實

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1998年12月15日講於新加坡)

訪伊斯蘭教後感 (1998年12月16日講於新加坡)

對43位天主教修女講演 (1999年講於新加坡)

千禧年溫馨晚宴獻辭 (2000年1月1日講於新加坡)

萬善同歸-訪問澳洲圖文巴多元文化組織 (2000年2月17日講於澳洲)

新加坡九大宗教訪問中國之行 (2000年5月19日講於新加坡)

禮敬諸佛 (2000年6月26日講於新加坡)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2000年6月27日講於新加坡)

佛菩薩與神的關係 (2000年7月22日講於新加坡)

宗教就是愛 (2000年8月16日講於新加坡)

如何講《玫瑰經》 (2000年8月28日講於新加坡)

入境隨俗 (2000年10月2日講於新加坡)

徹法底源 (2000年10月2日講於新加坡)

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

對於《無量壽經》和《華嚴經》,若能細心體會,認真奉行,就能契入菩薩道,做一個真正重大的轉變。不但為自己這一生帶來真實的福報,開拓光明的前途,往後菩提道上必然也是一帆風順。

最近,同學們節錄了一篇「人生甘露」,要是能確實做到,以世法來講是聖賢君子,以佛法而言是真菩薩。在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上,決定受到一切眾生的歡迎與愛戴。即使做到其中幾條,這一生也受用不盡。不但自己要做,還要勸導一切眾生,盡我們的責任,做好義務社教的一分子。

在平常生活上,盡量避免雜心閑話,與人談話時論道,沒人談話時讀經,這就是積功累德。人生最幸福的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天在一起說經論道,這是無比殊勝的生活。這種生活環境,就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來自十方、三際,他們放下舊習氣,來親近阿彌陀佛與諸佛如來。每天與同參道友,或在地上、或在空中、或是經行,都在說經論道。在修學環境上,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完美,這是我們真正嚮往、羨慕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樹立一個典型、模範,表演給世間人看,他們要是懂得了,也會發心認真來學習。

我們在新加坡訪問了伊斯蘭教,這是我們第一次的接觸,希望彼此能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消除誤會、隔閡。將多元文化工作做圓滿,對社會是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好事。我過去曾親近過中國邊疆佛教與伊斯蘭教的領袖,他們相處得非常和諧,互助合作,互相尊重禮敬。希望這個理念與精神,能推廣到全世界,使全世界的人,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創幸福美滿的一生。這是做為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之事。換句話說,我們一生就為這樁事,佛法稱為「佛事」,就是覺悟眾生之事。

這樁事我們要認真推廣,發揚光大。特別是與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社團與人物交流,以佛法來講,這些都是具有善根福德之人。所以,在世間具有影響力,或居領導地位者,都是過去生中修福積善所獲得的果報。若我們能以佛法與之交流,必定對他們產生影響,增長他們的善根福德,這就能為世界帶來安定和平、繁榮興旺,消除一切人為、自然的災害。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不斷的拓開心量,佛陀教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認真努力去實現。心量圓滿的拓開,即使做微小的善事,隨著心量也遍虛空法界,這就是種大福、行大善,境隨心轉的道理。寺院中,施食都念「七粒遍十方」,若你的心量周遍十方法界,布施一粒米,就能遍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得受用;若心量很小,念咒也沒用處,境不隨咒轉。咒是增上緣,心是親因緣,沒有親因緣,增上緣用不上力。果然「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咒的增上緣就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根本在於心地,心地要善良,心地要真誠。「心誠」,行為自然端正,真正的功夫在此。

我們一定要說到做到,而且逢人就說。但是說法要契機,《華嚴經》有十種機,細細觀察一切眾生,無一不在這十種之內。倘若眾生現前不得利益,我們可以為他種遠因,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從這一點觀察,人人都是佛法的當機者。

經上講,人在一生中,最幸運的就是能見佛像,能聞佛菩薩名號。無論他有知、無知,對佛菩薩恭敬或是毀謗,都有大福。即使是毀謗,惡果報盡了,金剛種子遇緣會起作用,還是因此而得度,得度就是了生死、超三界。所以,我們決定不能因為他毀謗就不幫助,這是我們的過失。他毀謗,我們就念一句佛菩薩名號給他聽,為他做來生得度的因緣。

所以,要懂得廣結法緣,對人和藹親切,平常身上帶點小禮物,可以與人結緣,然後再將佛陀教育的概念傳達給他,這非常重要!我們不說結善緣,因為善緣與惡緣是相對的,而法緣是超越善惡,這個緣才真正殊勝。惡緣招來惡報,善緣雖有善報,但也不好。所以,諸佛如來在生活上,示現三衣一缽,就是善惡兩邊都不沾。諸位細心體會,才知道那是大圓滿、大自在的生活方式,值得學習,希望我們共同努力。

訪伊斯蘭教後感

我們去訪問伊斯蘭教的老人院及孤兒院,他們的管理方法,辦事精神,態度誠懇,令人敬佩。在高科技方面,利用計算機教學,最小的學生僅四歲。由此可知,他們對於教義的傳播,比我們做得更完善,許多地方值得學習。尤其是團結精神,力量之凝固,是其他團體所不能相比的。三皈依第三句「皈依僧,眾中尊」。眾是團體,僧團是世出世間所有團體中,最值得人尊敬的,因為它做到「六和敬」。我們看到伊斯蘭教,他們雖然沒有六和敬的條文,但是他們的團結、作法符合六和敬,這值得我們深省。

對於一切事理、業因果報,看得最清楚、最透徹的是諸佛菩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佛菩薩是旁觀者,非當局者,所以他們能看得清楚。當局者有分別、執著,旁觀者沒有分別、執著,一切與他都不相干。由此可知,要想獲得如佛菩薩一樣的智能,就一定要作旁觀者,也就是要放下分別、執著;對於一切理事境緣、業因果報方能清楚透徹,就曉得如何處理事情。

究竟的事實真相就是「萬法皆空」,天人告訴洪老居士「來也空空,去也空空」,這是究竟的事實真相。「來」、「去」二字的意思,是指念頭的生、滅,念頭生是「來」,滅就是「去」,來去在剎那之間。明白這個意思,當下就是「空空」。佛法講三空-人我空、法我空、空亦空,最後連這個「空」也空了,就是連空的念頭都不能分別、執著。分別空,執著空,還是不空,因為還有空的這個念頭,所以才說「空」也要空。把妄想、分別、執著斷乾凈,清凈心、平等心現前了,就能獲得如佛菩薩一樣的智能。

大乘教說,相有,可以受用。但是要明了,「有」是幻有,「用」也不是真實的,因為體性是空。體是寂靜,寂靜就是真空。森羅萬象、依正莊嚴是依他而起,唯識三性講「依他起性」,真空、寂靜是「圓成實性」。必須要懂得圓成實,才曉得依他起。然後才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是「遍計執」,遍是普遍,計是分別,執是執著。捨棄遍計執,依他起就不礙事,故「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落在分別、執著,而不知道放下,這就是迷,障礙了自性本具的智能德能,使之不能現前,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無不勸我們放下。放下是福;看破是慧。佛的福慧圓滿,所以稱為「二足尊」。徹底放下,慧才圓滿。

西方有一本書說,人從生下來,就觀察父母及周邊的人,不知不覺養成喜歡控制別人與控制環境的習慣,因而產生了掠奪的慾望。這個慾望將自己的靈性蓋覆住,使自己一生中,生活非常痛苦,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本書的作者沒有學佛,也沒讀過佛經,可是這幾句話講得很有道理。這是南美洲幾千年前留下的短篇。

所以,喜歡控制別人、奪取別人,利益自己,這是妄想、分別、執著。迷得愈深,煩惱習氣愈重,造作的罪業愈廣,豈有不受果報之理?業因果報,是十法界轉變的樞紐。佛說:「佛法也是因緣所生。」凡夫要想成佛需要轉變,往至善的方面轉,使自性圓圓滿滿恢復,稱為成佛。佛度眾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眾生何時覺悟,何時遇到緣份,每個人都不相同。諸佛菩薩有智能觀機,觀機是用根本智,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教化眾生,善巧方便是屬於後得智;知道時節因緣是否成熟,知道應如何接觸、如何說法。

我們不僅對其他宗教以禮相待,對學佛的同修也要有禮貌。大家修學的法門不同,一定要互相尊重,不可以互相破壞。若互相破壞,修學功夫再好,還是要墮三途受果報。所謂「寧斷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破壞別人的道心,不知不覺造作「破和合僧」的罪,果報在阿鼻地獄。譬如到禪宗道場,勸他們念阿彌陀佛,自以為有功,其實犯了很大的錯誤。人家參禪幾十年快成就了,你去破壞,這是造罪業,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一般道場不敢隨便請法師、大德去講經說法,就是怕他不懂規矩,反而造罪業。無論哪個宗派,只要是真正懂規矩的法師,請他來講經說法,對大眾決定有利益。真正懂得規矩的法師,曉得讚歎別人的道場,讚歎別人所修的法門,讚歎指導他們的善知識。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大嶼山的聖一法師天天來聽經,聽得很歡喜,於是邀請我到寶蓮寺去參訪。這是禪宗道場,每天有四十多人坐香,還有幾位外國出家人,非常難得!我在禪堂里講開示,自始至終沒提到一句「阿彌陀佛」。我讚歎道場清凈莊嚴,讚歎聖一法師是真善知識,讚歎大眾是和合僧團。所以,聖一法師敢請我去講,他知道我懂規矩,不會破壞道場,會增進信眾對法門與老師的信心。

一九八七年,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請我到他的道場為信眾講開示。演培法師是修彌勒凈土,所以我讚歎彌勒凈土,讚歎他們的道場,讚歎法師。我沒有提到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說彌勒凈土不如彌陀凈土。

倘若信眾沒有一定修行的方法與目標,我們可以勸他念佛。若已經有修學的法門,就不要去轉變他,轉變他只能在私下,在道場里就是破壞人家修學,這是很大的罪過。所以,學講經的法師,一定要懂得禮節。

我們到伊斯蘭教的道場,一定要讚歎他們的上帝「阿拉」,不能讚歎阿彌陀佛。如同到人家家裡,要懂得尊重主人,這是作客之道,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決定不能破壞,因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世尊對待其他宗教,絕對不勸他們捨棄原先信奉的宗教,來跟他修學佛法。那種行為等於是叫他不要父母,來跟我學,這是錯誤的。佛法是建立在孝親的基礎上,學佛之後,更要孝敬父母,更愛你的上帝,更愛護你的兄弟姊妹,這才是佛法。所以,佛法受到一切人天的尊重,佛被稱為「世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作為世尊的弟子,不可到處去破壞別人。這些處事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識,一定要懂,要認真學習。

凈空法師對四十三位天主教修女講演

首先我們熱烈歡迎來自十四個國家地區,尊敬的天主教的諸位修女,蒞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訪問。

這兩年我們在新加坡全力推動多元文化,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個答案是來自佛陀的教導。佛教本身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他的教學是不分國家界限、不分種族及宗教。我們在他教學紀錄(經典)中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各地區講學時,有十多位國王以及許多宗教領袖傳教師都來參與聽講。

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他是人。以現代話來說,他是一位社會教育學家,且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多元社會教育工作者。他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又教導我們人與大自然環境應當如何相處;最後他教我們人與天地鬼神如何相處,也就是要如何與各個不同的宗教相處。

往深處講,如現在科學家所發現的時空概念,有許多不同的維次,生存於四維以上時空的眾生,我們見不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時空是多維次,多維次的時空已被現代科學家所證實。高維次時空的眾生比我們所知道、所接觸到的多。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目的是要我們完全了解之後,心胸開拓,超情離見,包容萬物,慈愛眾生;社會才能和諧、安定、繁榮、興旺。

現在大家都知道,公元一九九九年及兩千年,世界上會有很多災難。這些災難都是人為的,因為人們的思想錯誤、見解錯誤、言語行為錯誤了,才造成天災人禍。這種災難不僅現在有,同樣也曾經發生在兩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那個時代,所以他非常了解,知道這樁事不是用政治、武力能解決的,他本身是王子,所以他放棄了王位。現代的經濟與科學技術造成社會許多負面的影響,所以經濟與科學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我們明了,唯有宗教家們拿出真誠的智能,平等的愛心來幫助這個社會,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佛教里的「佛陀」、「菩薩」、「阿羅漢」都是學位名稱。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對於宇宙人生明了、不迷惑的人,我們稱他為「佛」,這是「佛」的定義,佛是一個充滿真實慈悲、圓滿智能的人。

我曾接觸許多宗教的領袖們,稱他們為菩薩。諸位今天來此訪問,你們每一位也是菩薩。菩薩就是有智能、有愛心的人,能夠犧牲、奉獻,為社會大眾工作者的稱呼。現在我們要真正解決世間種種苦難,就要以真誠的愛心愛一切眾生。我們接觸許多的宗教,儘管大家的儀軌、教義不一樣,但是真誠的愛心卻完全相同,這個真誠的愛心就能救度眾生的一切災難。

我們要將心量拓開。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心量原本是與虛空一樣大,如果我們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心量確實是如同虛空,這是可信的。所以我們要以智能及愛心,來幫助廣大的社會,就必須從拓開心量做起。

我們在此地建立一個小道場,這個道場不是為我們教會建立的,也不是為新加坡這個地方建立的,而是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建立的。我們付出智能、愛心、勞力,是要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所以佛家的教學宗旨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因此我們身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先想想自己的念頭及行為,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如果不能做社會的好榜樣,就不可想、不可說、不可做。

我們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接受他的教誨,就要像他一樣的犧牲奉獻。我們深深知道,如果只愛自己,只愛自己的家庭,就會與別人、別的家庭起衝突;如果只愛自己的宗教,而排斥別人的宗教,就會引起宗教戰爭;只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國與國會發生對抗;只愛我們這個地球,不愛別的星球,就會有星際戰爭。所以我們必須拓開心量,要愛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

有人問我,怎樣念佛?我告訴他,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阿彌陀佛。所以用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這就是念佛。

我們深深的期望每個宗教都能著重真智仁愛的教育。宣講上帝仁愛的教學、神仁愛的教學,與宣講佛陀教學完全相同。我在未學佛之前,對於許多宗教典籍都喜歡閱讀,都十分尊重。深以為唯有宗教的傳教師與宗教的信徒聯手起來,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世界才會安定和樂。

現前的社會,有好的境界,也有不好的;有善人也有惡人。對於不好的人,我們要體諒他的一時迷惑顛倒,他的本心、本性都是好的,我們要幫助他回頭,佛家講「回頭是岸」。所以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是真誠愛心的教育,能夠普遍地愛一切眾生。

今天我們非常歡迎諸位光臨居士林參觀,我更深深期望諸位,都能以真誠的愛心救護這個苦難的世間。諸位如果需要我們的協助,我們會全心全力的幫助大家。我們把世間每個人做的好事,都看成是我們自己應當做的事一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祝福大家健康快樂,福慧增長,謝謝大家!

千禧年溫馨晚宴獻辭

2000年1月1日

尊敬的納丹總統伉儷、尊敬的各國駐新加坡大使、尊敬的中國國家宗教局楊同祥副局長、尊敬的新加坡九大宗教的領袖們、尊敬的各國宗教化表們、尊敬的在座各位嘉賓朋友們:

大家皆是菩薩摩訶薩,眾神的使者,諸上善人,新年吉祥如意!

今晚,新加坡九大宗教聯合起來在這裡舉辦「千禧共祈禱,晚宴傳溫馨」的大型祈禱大會,慶祝我們人類歷史上又一個新的千禧年的來臨。在這裡,我們招待新加坡不同宗教和族群老人院和兒童院的五千多位老人與兒童,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落實和睦族群、團結宗教,祈願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近幾年來,整個世界災難頻繁,天災人禍一次比一次嚴重,有人認為災難是不能避免的,也有人說災難是可以化解的,但大家都憂心重重。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呢?

綜合一切宗教大聖與古今中外賢哲們所說宇宙生命的起源,佛說是心性,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印度教說是梵我,這個「我」不是小我,是真我,是真實永恆的存在;一般宗教則說世界與生命皆是上帝創造的,也有宗教把上帝看成智能的化身。這些都是從本體上講的,有這樣認知的人士就稱為大聖大賢。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世界可分為精神現象與物質現象兩個部份,這兩個部份皆是無量無邊,但都是所現、所生、所變;而能現、能生、能變的只是一個真理、真神、真性。我們怎樣認識呢?在佛法是通過高度戒定慧的學習,從甚深禪定生起智能,由智能而徹底明了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世出世間的大聖人無不在禪定上下功夫,然後親證現在人所謂的「靈界經驗」、「多維次空間」確實存在;肯定梵我、上帝、法身、神聖永恆存在,這就是能現、能生、能變。由此可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確實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我們常聽國家領導人說「全國同胞們」,如果從大聖人的認知來說,他會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胞們」,眾生族類不同、文化不同、形色不同、信仰不同,但總是同一個根生的,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能認知這個道理與事實的,我們就稱他為上帝、神聖、佛、菩薩、先知或天使。對他們我們也平等地虔誠禮敬。於此迷惑不解的人則稱之為凡夫。

聖賢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的方法,只在於念頭的轉變,總的綱領和步驟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我們常說種善因得善果,可是很多人好事做了不少,業報還是沒轉過來。什麼原因呢?只是因為他們口善、身善,而心不善、意不善。所以古大德教人從根本修,只要心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念善(念念為眾生造福,捨棄自己的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則沒有轉不過來的業報,沒有化解不開的災難。我常常拿樹木來作比喻,心是根、念是本、身是枝、口是業,如果只在枝葉上下功夫,而根本爛掉了,還是沒救;一旦從根本上覺悟過來,枝葉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我們今天祈禱希求的目標非常現實,只有「和平」兩個字。佛家《華嚴經》的境界,就是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在這部經中,我們看到無量無數的族類團體,他們皆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國土,而且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只有建樹,沒有破壞。他們的生活幸福美滿,充滿真善美慧,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嚮往和學習的!

我今天在世界各地提倡宗教教育,願一切從事多元文化教育的工作者以佛菩薩、上帝眾神的使者自居,發揚真誠清凈平等無私的大愛,教導一切眾生,喚醒一切眾生的正覺,讓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逐漸契入「虛空世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神聖認知。

我們的生命是永恆的,這一生的身命時間很短,未來的生命時間很長,要追求永恆的幸福,一定要斷惡修善,轉迷為悟,只要我們自己的心善、念善、行善,與各個族群、各個宗教、各個團體和睦相處。我們看到一切老人猶如自己的父母,一切兒童猶如自己的子弟,關懷他們、愛護教導他們,我們就能為他人作一個好樣子,這樣為全球同胞的福祉才能真正落實!

佛言: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最後,我在此千年一遇的諸上稀有法會上,恭祝大家千禧新年快樂!

萬善同歸

我們訪問澳洲圖文巴的一個多元文化組織,主席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在圖文巴,信奉基督教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也相當保守,但他們已經意識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澳洲政府近年來採取開放政策,移民、投資的人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地區,於是他們想到,這些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共同生活、互助合作,達到和睦相處、共存共榮的目標。這個理念非常之好,在這個時代,即使很保守的宗教徒,也逐漸覺悟到有拓開胸襟容納別人的意向。因此,我們談了之後,將我們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及新加坡的種種想法、作法,介紹給他們,他們也非常歡喜。真正有志之士,無不如是。

早年,北京「中央印經院」出版的《十善業道經》,前面沒有序文,而是以雍正皇帝的一段開示代替序文。這段序文,是雍正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寫的,其內容就是多元文化的理念。從雍正這段話中,我們認識到統治一個國家,賢明的領袖如何教化眾生。那時,中國是儒、釋、道三教,而一般人是以儒為正統,雍正說出他對於三教的看法,「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可以各行其道,但並不相違背;不但不相違背,而且能夠相輔相成。他說一般教徒不能貫通這個道理,於是每個人都以很深的成見,狹小的心量,即佛法講的「自贊毀他」,違背聖人的本意。仰慕道教的人,認為佛沒有玉皇大帝那麼尊貴;向佛的人,認為玉皇大帝雖然尊貴,沒有佛那麼偉大;而儒家學者,則說佛、道是異端,不是正法。於是,三教學者不能夠貫穿,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雍正說這都是私心,爭勝負,彼此不能相容,不但不能了解別人,對自己的本宗,對自己所信仰的經教,都沒能深入。

雍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對三教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看法是三教平等。就是今天講的「和平」,和平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如果覺得我比你高,我比你強,已經不平等了;不平等就決定不能和睦;不和睦就有爭論,有爭論就有流血,就有戰爭,就造種種惡業,受種種苦報。大乘佛法是平等法,《華嚴經》講「生佛平等」,眾生與佛平等,佛沒有說他高高在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得真平等。

真正得到了平等,再看芸芸眾生,外面的形跡雖然不一樣,如《華嚴經》講的「種種形色」,「形」是形狀,「色」是相貌,這個世界有各個不同族類的人,不同族類的畜生,都是平等的。我們在澳洲看到袋鼠,那是一個族群,無尾熊也是一個族群,都是眾生,佛眼睛裡看全是平等。除了畜生之外,還有植物,也屬於生物。這是說明形跡雖然不一樣,理是同的。理上說,有情眾生都有佛性,有情是指動物,這是同的,佛性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的形狀不一樣。植物的種類,更是不勝枚舉!種類不同,顏色也不一樣,可是性相同,一切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與佛性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個性才能同圓種智。

既是同圓種智,我們就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彼此照顧。不但人與人之間做好朋友,與動物也要做好朋友。聽說中國從澳洲進口了一批牛隻,飼養人員跟它們講話,它不理,因為它聽不懂中文,講英文它就聽得懂。所以,負責養育牛群的人,要到澳洲學英語。從這個小例子就能體會到,動物也是通人情的。

由於信息發達,交通便捷,人與人之間往來愈來愈密切,地球變成了一家,所以必須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共存共榮。目前一些宗教家、政治家都有這個認識,二十一世紀就是趨向於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轉變時期。這就講的「同」與「異」,異是形色不相同,同是體性相同,體就是哲學講的本體。所有宗教無非是教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善,就是同歸於善,佛門講「萬善同歸」,就是這個意思。佛家講的「五戒十善」,這是引導人向善;儒家講的「五常德行」,也是誘掖講勸,引人向善。

雍正在序文中舉宋文帝問侍中何尚之的一段話,宋文帝說:「六經本是濟俗」,六經是儒家的;「若性靈真要,則以佛經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則吾坐致太平矣」,如果儒與佛的教學,能夠普遍推行,人民信受奉行,社會安定,國家繁榮,人民幸福,沒有作姦犯科之事,我這個皇帝不是坐享太平嗎?何尚之回答說:「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有一百戶人家的小鄉鎮,有十個人學佛持戒,這十個人就是小鎮的模範,就能夠化民成俗。「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則百人和睦」,邑是小城,如果一千戶人家的小城市,有一百個人修十善,就有百人和睦。能以這種風氣教化這個地方,就是所謂「賢人國之寶」。這個比例是十分之一,一個人就能影響其他九個人。人能斷惡向善,國家的刑罰就不需要了。這個帝王,甚至地方官吏,可以垂拱坐致太平!

這段話說明幫助社會,去惡向善,是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方法。而佛教勸導眾生斷貪瞋痴慢,勸人希聖希賢,都是這個道理。如果能夠信受奉行,確實可以為社會的典型、模範。凡是執著成見,自贊毀他,決定是不了解別人,也不認識自己。雍正的這一段開示,實在是多元文化的理念,應當將之擴展到所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國土。佛家的教誨,經論雖然多,但是為了濟世,五戒十善比什麼都重要,首先勸人要懂得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才能勸導世人。

新加坡九大宗教訪問中國之行

新加坡九大宗教訪問團,應「中國國務院宗教局」葉小文局長之邀,於五月二日至十七日,作為期十六天的正式友好訪問,其中三天在香港。這次的訪問非常成功,許多宗教代表都是第一次訪問中國,在這次旅遊之中,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收穫甚多。同時,看到中國進步的快速,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實在令人驚訝!

二號,我們抵達北京,北京新機場格局類似香港大嶼山機場,相當不錯。三號,葉局長宴請我們。四號,坐飛機前往宜昌,由「宗教局外事司」司長和一位處長陪同。

到達宜昌,換乘輪船駛往重慶,逆流遊覽長江三峽。三峽水利工程,將水截流下來,這是外國水利專家都很不容易做到的。三峽風光依舊,人民的生活,國家的建設,卻有極大的變化。沿途所看到的村莊,十年前的茅草房子,現在已經沒有了,都是鋼筋水泥、磚瓦的現代建築,美輪美奐,真是今非昔比!這說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從重慶乘車到成都,行駛高速公路。中國的高速公路,比美國的高速公路造得好,真是「後來居上」,而且公路相當普遍。我們對於中國科學、造橋、造路的技術,充滿了信心。

四川物產非常豐富,自古有「天府之國」之稱。四川副省長接見我們,他說四川省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有一億一千萬人,現在將重慶劃成特別市,人口有三千多萬。古迹之多,也讓我們嘆為觀止。

在成都住了兩天,「宗教局」為我們安排遊覽峨嵋山,到「萬年殿」去禮拜普賢菩薩,這是多年的願望,我非常感激。中國有五大宗教,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訪問當地的宗教道場。在重慶、成都,訪問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十號從成都飛回北京,參觀道教的白雲觀、天主教的天主堂、伊斯蘭的清真寺。這些道場的建築都是百年以上,正在復建之中。我們從道場的碑記、匾額,看到這些道場都是皇帝下令敕建。過去只有佛教的寺廟是敕建的,由此肯定,帝王時代對宗教一視同仁,正是突出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學。

在北京,特別舉行一次新加坡九大宗教與中國五大宗教「宗教座談會」,大家非常歡喜,也很有受用。

十三號,國家領導人司馬義先生在「中南海」接見我們,這給我們很高的禮遇。

十四號離開北京,前往香港。香港有六大宗教,多了一個「孔教」,儒家也變成宗教,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我們訪問香港六大宗教,並傳播新加坡宗教團結、和睦的訊息。中國在政府倡導之下,宗教是以團結聯誼、互助合作的方式,在推動傳教的工作,這是其他社會地區很少看到。但是宗教之間的交流,沒有新加坡密集,香港宗教聯誼是數個月舉辦一次,新加坡九大宗教領導人交往是一星期一次。

十七號回到新加坡,正好是衛塞節,「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在每年衛塞節前一天傍晚,舉行傳燈大會,我們剛下飛機就參加了這次盛會。九大宗教的代表也都手持蓮花燈,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共慶佛誕,真正做到了不分彼此。

這次的參訪,我們有十六天的時間共同生活,彼此交換意見。我告訴他們,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其他每個宗教又何嘗不如是?隨著科技信息的發達,交通的便捷,人與人往來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這都與過去時代不同。今天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能與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使社會安定繁榮,人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所有人共同的願望。

這個願望如何落實?我們必須要知道,政治做不到,武力做不到,經濟、科技也無能為力,只有「宗教教育」能做到。所以,我勸導所有宗教的領導人、傳教師,要建立共識,就是祈求全世界的「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以這十二個字,作為我們宣教傳道的方向與目標。

宗教與宗教之間能否融合?絕對能!譬如,東方五個宗教,如我們右手的五指;西方五個宗教,如左手的五指,十指雖然長短不一,卻是同一個身體生出來的,還是一家。我們今天不能融洽相處,是我們入的淺;真正入到深處,曉得虛空法界是一家,自然會融洽無間。

西方人講上帝,東方人講心性,佛家講法身,就是哲學講的本體,即宇宙人生真相。大乘經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根本,是能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所生,所生差別再多,它是一個根,哪有不能融合之理!古德常講:「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法」並不限於佛法,所有不同的學說、不同的宗教,都包含在其中。宗門講:「徹法底源」,對一個真正徹底開悟、見到根源之人,法法皆圓。我們不能圓是沒有見到根本,才會格格不入;見到根本,就曉得法法圓融。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顯示十法界圓融無礙。

因此,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深入,入得愈深,對於法法圓融愈能肯定,歡喜接受。這是真正幫助一切眾生,也解決了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我們修學就有意義、有價值。

禮敬諸佛

我們聽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簡介,了解到這個宗教的一般理論與修學方法,其中許多都是佛法里說到的。但講得精微、透徹,無過於佛法。今日佛法之所以衰微,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們這些佛弟子沒有能夠依教奉行。普賢菩薩教我們要「禮敬諸佛」,我們就沒有做到。古人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你說的沒錯,但做的不是所說的,這就是夾雜不善。佛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從本身做起。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也要從本身做起。

試問問:我們走進基督教堂,見到耶穌的像會不會去拜它?走進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神像,有沒有去拜它?沒有,那你所講的話就不算。「禮敬諸佛」,諸佛是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有不同宗教里的神聖,全是未來佛,也可能是過去佛、或現在佛應化的,這是我們不懂,所以沒有做到。我們對它行禮,不是要用佛教的禮節,而是要入境隨俗,他們教徒用什麼禮節對教主致敬,我們也要學習。這是在形式上,而內心決定是平等的恭敬。世出世間教學第一課就是「敬」,《禮記菁華錄》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普賢十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從哪裡學起?人與人的交往,人與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這一條沒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話。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認真去學習,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是大善。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27卷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聽說天主教有一個醫療隊,要到非洲去幫助一些窮苦的病人。非洲那邊的苦難人非常之多,他們派一些義務的醫生、護士到那裡去義診。我通知他們說:「我們要幫助他們一點醫藥費。」其實,他們做跟我們做是一樣的,不能說「那是天主教、基督教做的,我們不應該幫助」,這種想法決定錯誤。不管哪個宗教、哪個團體,真正做好事,我們就要盡心儘力的幫助,沒有能力也要讚歎。我們只看他做的是不是善事,這樣我們的心行永遠是圓滿的,這是經上講的「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28卷

佛菩薩與神的關係

前不久有二十多位回教的朋友到新加坡居士林來參觀訪問,有來自中國、澳洲、日本、菲律賓和泰國,想多了解佛教。他們說,佛教道場供養的佛菩薩這麼多,他們只相信一個真神。我用簡短的時間做了一個介紹,我告訴他們: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裡面所供養的諸佛菩薩,都是含有高深教育的用意,表法的義趣。像我們供養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最初創立這個教學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因此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所以不是宗教。菩薩都是佛的學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早年佛的學生,我們是現在佛的學生,因此這些菩薩都是我們的學長。老師、同學都是平等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教學。

他們又問:「你們的佛、菩薩跟神的關係是什麼?你們敬不敬神?」我說:「我們敬神。」我就舉個比喻:世間有一些宗教,只承認有一個唯一的真神,也有許多宗教尊敬許多的神,有沒有衝突?沒有衝突。佛教導我們,這些眾神就像現前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這個國家地區唯一的真神,就是國家的總統,這是一神論。而多神論就是除了總統之外,還有部長、省長、縣長。佛菩薩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里的義工,他不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不是總統,也不是部長、縣市長,所以他不是神。但是我們尊敬神,我們為神服務,我們也接受佛的領導。所以,諸佛菩薩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唯有教育才能安定社會,幫助眾神,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這個工作很偉大,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只有真實智能、慈悲的人,才肯這樣做法。

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耶穌、默罕默德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都沒有做過政治行業的領導人。所以,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都勸人斷惡修善。可是對於這些事理講得最透徹、最詳細的是佛教,佛教經典之豐富,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任何一個宗教經典都比不上佛教。佛教就像一所完整的大學一樣,所有的科系都具足,一樣也不缺乏。佛教里有講到宗教,但是佛教非宗教;佛經也有講到哲學,但佛教非哲學。佛教是究竟圓滿的智能,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唯有真實智能,我們貪瞋痴的念頭才能斷除。

節錄自《無量壽經》細講第93卷

宗教就是愛

有一次我們參加伊斯蘭教的座談會,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伊斯蘭教講天園(天上的花園),基督教和天主教講天堂,而佛教講極樂世界,名稱上不一樣?其實都是一個地方。我們修凈土的講極樂世界,學華嚴的講華藏世界,伊斯蘭教講天園,基督教和天主教講天堂,這是一不是二。《華嚴經》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是方便說,一是真實說,一多不二。如果這些道理與事實都清楚明白,心就清凈了,妄想、分別才真正能放得下。否則,分別、執著永遠不能破,智能不能開,就不能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不二法門。

現在我們希望聯合全世界各個宗教,推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有一個共同點,「仁慈博愛」。許哲修女說,「宗教就是愛,愛就是宗教。」這句話說得不錯。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回教講:「阿拉確實是仁慈的」,因此「仁慈博愛」是宗教共同的根本。

宗教的目的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根本相同,目的相同,只是教學方法、手段不相同,所以宗教可以合作,攜手挽救社會,消除世間天災人禍的劫難。不僅是彌補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不足,還要全心全力去輔導恢復家庭教育,恢復學校與社會的倫理道德聖賢的教育。

現在國際上有宗教會議,希望這些會議最後都能夠落實到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但一定要將社會的病根找出來,從根本上下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根本是什麼?家庭。社會就好像一個人的身體,家庭是身上的細胞,細胞要是壞了,命就活不長。每個細胞都健全,身體就健康,社會就健康,世界就健康,所以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領導人不重視家庭教育的。

節錄自《華嚴經》第343卷

如何講《玫瑰經》

天主教的特麗莎修女正式邀請我到他們的教堂里去講《玫瑰經》,《玫瑰經》是天主教主修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份量不多。過去我們讀《四書》,《四書》是儒家典籍,蕅益大師有《四書》的備註,他老人家講的《四書》,全是佛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蕅益大師解釋「大」的意思,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個解釋。文字雖是儒家的《四書》,一個字沒有改動,但講解的字字句句全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跟儒家傳統的講解不一樣,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所以,天主教請我去講經,我講的是什麼?《玫瑰經》的學習報告。我們佛弟子學習《玫瑰經》的心得報告,提供給他們做參考,給他們做一個比較。

我們也讚美天主,禮敬天主。他們說天主是唯一的真神,是宇宙的創造者,我們接受。他們說這個神沒有形相,也可以說有形相,這在佛法里都講的通。沒有形相是法身、自性。虛空法界是誰造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是能造、能現、能變,宇宙萬物一切眾生是所造、所現、所變。從理上講,上帝、神在佛法里稱之為「心」、「性」,它能現相。神現相,你們稱他作上帝,我們稱他作毗盧遮那如來、盧舍那佛,名稱雖不一樣,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譬如這尊佛在此地,我們稱作佛;在你們那裡,稱作上帝,是同一個人。若能夠融通,世出世間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從這個地方才建立真正的平等觀,平等才能和睦,沒有高下。說佛大、眾生小,這是眾生錯誤的觀念,其實佛與眾生一樣大。

神在哪裡?無處不在。他們講神的賜予,我們講佛的加持,也是一個意思。我們這個身體如果沒有法性,這個身體就是死的;在他們講,如果身體里沒有神,這個身體是死的。所以,神無處而不在,即使動物、植物、礦物,都有神在其中;如果沒有神在其中,這個物質就不能現前。因此,小而微塵,都充滿了心性。宗門開悟之後,老師問學生:「你會嗎?」就是你有沒有體會到性在哪裡?隨拈一物就是。「性在相中,性相不二」,這個道理很難懂,所以祖師大德用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金器太多了,隨拈一個就是,並不是指定金磚是金,首飾就不是金,器器皆金。你見性了,虛空法界一切萬物無一不是自性變的,隨拈一物都是。

節錄自《華嚴經》第349卷

入境隨俗

我們聽印度教的講演,談到印度教的生活及修學狀況,從中得到了一些知識。世間法教我們與大眾相處,要遵守世間的風俗習慣禮節。譬如與印度人往來,不可用左手拿東西送人,一定要用右手,用左手是很不禮貌的,這都屬於威儀。你送紅包,一定要有個零頭,不能送一個整數。譬如你送人家一千塊錢,一千塊後頭是零,就是空了,要送一千零一塊才行。每個地區都有其風俗習慣,我們都要懂得、要遵守,不犯威儀,入境要隨俗。一定要隨順、遵守他們國家的法律,地方上的法令規章,及道德風俗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沒有分別、執著,才能出得了三界。我們就用這些去供養,勸他們「修諸善根」。所以,度眾生的首要條件,一定要讓眾生喜歡跟你親近,你說話他才會聽。

節錄自《華嚴經》第363卷

徹法底源

必須認識現代人的根性,尤其認識現代社會的危機。在所有宗教裡面,體現、認識時代危機的,巴哈伊教算第一。他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在全世界有如此規模的發展,就是因為契機。人一接觸,真的衷心歡迎。他講到整個世界和平,全人類的團結、互助合作。而佛教講的不是一個地球,而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星球、一切眾生,團結合作,比他的範圍更大。他們邀請我去講演,我會將《華嚴經》的思想介紹給他們,拓開他們的心量。一個地球太小了,既使全世界團結在一起,以後還有星際戰爭,還是不安全。如果我們拓展到整個星際都能夠和平合作,這才得到真正的安穩。

不但佛教內部的所有一切經論不分彼此,我看其他宗教的經典也都不分彼此,我都能夠講。現在有些宗教跟我接觸,希望我去講他們的經典,天主教請我去講《玫瑰經》,香港的巴哈伊教也請我去講經。這決定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為什麼?我知道根,根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根。你要是真正把這個根找到了,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就圓融了,所謂「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找到根就圓了,只找到枝葉還不圓,因為這個枝與那個枝對立,還有矛盾,一定要徹法底源。真正找到底源,世出世間法都通了;都是一體,哪有不通的道理?我去講基督教的《新舊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巴哈伊教請我去講經,也是《大方廣佛華嚴》,是一不是二。你們看不出來,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自私自利沒有放下,起心動念還有個「我」。「我」是頭一個障礙,只要有「我」在,就是有自私自利。還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還在佛門外,沒有進門,這是實話。

希望下一次我們再邀請印度教,來為我們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個說法非常古老,最初是婆羅門教(即印度教)說的,不是佛教說的。他們怎麼知道有六道輪迴?印度教的修行人都修禪定,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世間的四禪八定。他在定中,親眼見到六道輪迴的狀況,所以他明了,但他不知道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這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理,而世尊出現於世,就是說明六道輪迴的來源,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節錄自《華嚴經》第363卷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妹妹(7歲)不看小馬寶莉?但我喜歡?(?ω?)?
凈空法師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2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9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邊疆研究】論多元文化視野下「羌」在邊疆康區的文化主體性

TAG:文化 | 多元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