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說文解字》漢-許慎

經部 小學類 字書之屬

說文解字 三十卷

漢 許慎 撰

提要

《說文解字》三十卷。漢許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閣祭酒。是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十四篇,合《目錄》一篇為十五篇。分五百四十部,為文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注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字。推究六書之義,分部類從,至為精密。而訓詁簡質,猝不易通。又音韻改移,古今異讀,諧聲諸字,亦每難明。故傳本往往訛異。宋雍熙三年,詔徐鉉、葛湍、王惟恭、句中正等重加刊定。凡字為《說文》注義、序例所載,而諸部不見者,悉為補錄。又有經典相承,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亦皆增加,別題之曰「新附字」。其本有正體,而俗書訛變者,則辨於注中。其違戾六書者,則別列卷末。或注義末備,更為補釋,亦題「臣鉉等案」以別之。音切則一以孫愐《唐韻》為定。以篇帙繁重,每卷各分上、下,即今所行毛晉刊本是也。明萬曆中,宮氏刻李燾《說文五音韻譜》,陳大科序之,誤以為即鉉校本。陳啟源作《毛詩稽古編》,顧炎武作《日知錄》,並沿其謬。豈毛氏所刊,國初猶未盛行歟?書中古文、籀文,李燾據唐林罕之說,以為晉《巾弦》令呂忱所增。考慎《自序》雲「今序篆文,合以古、籀」,其語甚明。所記重文之數,亦複相應。

又《法書要錄》載後魏江式《論書表》曰:「晉世義陽王典祠令任城呂忱,表上《字林》六卷。尋其況趣,附托許慎《說文》,而按偶章句,隱別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隸,不差篆意。」則忱書並不用古籀,亦有顯證,如罕之所云「呂忱《字林》,多補許慎遺闕者,特廣《說文》未收字耳」。其書今雖不傳,然如《廣韻·一東部》「炯」字、「谾字,《四江部》「《口農》」字之類,雲出《字林》者,皆《說文》所無,亦大略可見。燾以《說文》古籀為忱所增,誤之甚矣。自魏晉以來言小學者,皆祖慎。至李陽冰始曲相排斥,未協至公。然慎書以小篆為宗,至於隸書、行書、草書則各為一體,孳生轉變,時有異同,不悉以小篆相律。故顏元孫《幹祿字書》曰:「自改篆行隸,漸失其真。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重各宜。」徐鉉《進說文表》亦曰:「高文大冊,則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於常行簡牘,則草隸足矣。」二人皆精通小學,而持論如是。明黃諫作《從古正文》,一切以篆改隸,豈識六書之旨哉?至其所引《五經》文字,與今本多不相同,或往往自相違異。顧炎武《日知錄》嘗摭其「汜」下作「江有汜」、「氵臣」下又作「江有氵臣」,「巹」下作「赤舄己己」,「掔」下又作「赤舄掔掔」。是所云《詩》用毛氏者,亦與今本不同。蓋雖一家之學,而宗派既別,亦各不相合。好奇者或據之以改經,則謬戾殊甚。能通其意而又能不泥其跡,庶乎為善讀《說文》矣。

案:慎《序》自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傳、《論語》、《孝經》,皆古文。」考劉知幾《史通》,稱:「《古文尚書》得之壁中,博士孔安國以校伏生所誦,增多二十五篇(案此亦據梅賾古文而言,實則孔氏原本僅增多十六篇)。更以隸古字寫之,編為四十六卷。司馬遷屢採其事,故遷多有古說。至於後漢,孔氏之本遂絕。其有見於經典者,諸儒皆謂之逸書。」是孔氏壁中之書,慎不得見。《說文》末載慎子沖上書,稱慎古學受之賈逵。而《後漢書·儒林傳》又稱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林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註解。由是《古文尚書》遂顯於世。是慎所謂孔氏書者,即杜林之本。顧《隋志》稱杜林《古文尚書》所傳僅二十九篇,又雜以今文,非孔舊本(案古文除去無師說者六篇,正得伏生二十九篇之數,非雜以今文。《隋志》此文,亦據梅賾古文,未及與《漢書》互校)。自餘絕無師說。陸德明《經典釋文》採馬融《注》甚多,皆今文《尚書》,無古文一語。即《說文》注中所引,亦皆在今文二十八篇之中。朱彝尊《經義考》辨之甚明(案彝尊又謂惟「若藥不瞑眩」一句,出古文《說命》,殆因《孟子》所引而及之。然此句乃徐鍇《說文系傳》之語,非許慎之原注,彝尊偶爾誤記,移甲為乙,故今不取其說)。則慎所謂孔氏本者,非今五十八篇本矣。以意推求,《漢書·藝文志》稱「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灑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云云,所謂「中古文」,即孔氏所上之古文存於中秘者。是三家之本立在博士者,皆經劉向以古文勘定,改其訛脫,其書已皆與古文同。儒者據其訓詁言之,則曰大小夏侯、歐陽尚書。據其《經》文言之,則亦可曰孔氏《古文尚書》。第三家解說,只有伏生二十八篇遞相授受,餘所增十六篇不能詮釋,遂置不言。故馬融《書序》稱逸十六篇絕無師說也(案《融序》今不傳,此語見孔穎達《尚書正義》中)。使賈逵所傳杜林之本即今五十八篇之本,則融嘗因之作傳矣。安有是語哉?又《後漢書·杜林傳》,稱「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嘗寶愛之,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身」云云,是林所傳者乃古文字體,故謂之「漆書」。是必劉向校正三家之時,隨二十八篇傳出。以字非隸古,世不行用。林偶得之以授逵,逵得之以授慎,故慎稱為孔氏本,而亦止二十八篇,非真見安國舊本也。論《尚書》者,惟《說文》此句,最為疑竇。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牽於此句,遂誤以馬鄭所注為孔氏原本,亦千慮之一失,故附考其源流於此。

四庫全書 經部 小學類
說文解字(景印本)
說文解字 提要 標目
說文解字 卷一上
說文解字 卷一下
說文解字 卷二上
說文解字 卷二下
說文解字 卷三上
說文解字 卷三下
說文解字 卷四上
說文解字 卷四下
說文解字 卷五上
說文解字 卷五下
說文解字 卷六上
說文解字 卷六下
說文解字 卷七上
說文解字 卷七下
說文解字 卷八上
說文解字 卷八下
說文解字 卷九上
說文解字 卷九下
說文解字 卷十上
說文解字 卷十下
說文解字 卷十一上
說文解字 卷十一下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上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下
說文解字 卷十三上
說文解字 卷十三下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上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下
說文解字 卷十五上
說文解字 卷十五下
全書636 頁

說文解字(標點本)
推薦閱讀:

【推薦】偉哉漢字—許慎與《說文解字》

TAG:說文解字 | 許慎 | 小學 | 四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