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項羽:慶幸我們不是西楚霸王 | 帝王

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這句曹操第一謀士郭嘉的話,很好的概括了項羽的一生,當然僅僅是概括,要完完整整的呈現西楚霸王項羽,不是一兩部電視劇可以說盡的。

字數:322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生平

項羽,楚國下相人,名籍,生於公元前232年,死於公元前202年,時年30歲。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後,後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項梁為秦將章邯所殺後扛起了反秦的大旗,戰無不克時人無人能敵,建立西楚分封帝國。然有勇寡謀,終為劉邦所敗。

以上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項梁不止項羽一個侄兒,還有項莊、項他等,為什麼項梁著重培養項羽的,這一點史書上沒有交代,一個靠譜些的推測就是項羽的父親項渠是項燕的長子,那麼項羽作為項燕的嫡長孫,項梁著重培養他是相當合理的事情。

學生時代

項羽小時候很聰明,但不好學。

按照《史記》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啥意思?項梁讓項羽學習文化,項羽不幹,又讓他去習武,項羽還是不好好乾。項梁也沒時間慢慢教導他,就發怒說,你小子到底想干點啥?項羽說:「學習文化,無非是記個姓名;學習武術,無非是幹掉一兩個人,都沒啥意思。要學就學幹掉秦國的大本事。」於是項梁就教他兵法,但項羽只了解個大概意思,自認為已掌握領會,就又不學了。

被鼎砸死的秦武王贏盪

應該說,項羽還是很聰明的,悟性很高,否則不會有後來的百戰百勝。但同時也可以看出,其自小就剛愎自用,不肯用功學習研究他人之長。而作為叔叔的項梁也沒時間去調教他。

項羽的好底子,又給了他進一步剛愎自用的資本。據記載,項羽十七八歲的時候,已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打起架來毫不含糊,同齡人無不懼怕他——扛鼎可是力氣活,一般人玩不了的,在其之前,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哥哥秦武王嬴盪也是個力能扛鼎,且經常扛鼎的傢伙,不過,玩火者自焚,最後年輕輕就給鼎砸死了,沒留下後代,從而使秦始皇這一支撿了個便宜,成為了秦國的國君。

輝煌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

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余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破釜沉舟小人書封面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巨鹿之戰

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

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

巨鹿之戰形勢圖

這時,陳餘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闢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於陽周。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並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現在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支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面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

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裡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分封諸侯

公元前206年年末,秦王子嬰投降,秦帝國正式滅亡。

十八路諸侯

公元前207年初,項羽尊楚懷王雄心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

閑談

干過的壞事

項羽一生輝煌燦爛而又短暫,恰如流星划過天空一般。那麼項羽又干過哪些壞事?

當然有,最為著名的就是巨鹿之戰後坑殺20萬秦軍,是為殘暴。

分封諸侯之後,又將義帝楚懷王殺死,要知道,後來的曹操一生也未感將實為傀儡的漢獻帝怎樣,到了曹丕那也只是禪讓。

項羽呢?直接殺了吧。

派誰呢?英布。

也就是光明正大的派自己的手下殺了前主,不是暗殺,不是毒殺。看似光明磊落,實為不忠不孝,亦為自己樹敵。

實際上《史記·項羽本紀》全文11000餘字,提到項羽攻城略地後對已經繳械投降的士兵、手無寸鐵的百姓的殘暴行為,有2處用「屠」,3處用「烹」,6處用「坑」,8處用「斬」,「殺」則滿篇皆是。

皇帝和霸王

秦始皇截取「三皇五帝」生造了「皇帝」的稱謂,我也造一個!

古之有天下者為王,諸侯中最強大者為霸,那麼,我就稱「霸王」!

知道為什麼司馬遷將項羽列入「帝王本紀」了吧,因為「霸王」是和「皇帝」平級的稱謂——只不過,歷史上的「霸王」僅項羽一人而已。

可惜,項羽只知道秦始皇生造了「皇帝」稱謂,卻沒細細考量秦始皇還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天下的措施。

他只知道自己打架很牛,誰不聽話就滅誰。

他可不想管天下,只想衣錦還鄉,將秦國的財帛美女統統運回彭城。

至於地盤,分之!於是,和他關係好的,就分點好地盤,不好但還算臣服的,就分點差的,兄弟們都去過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吧。至於那些不聽話的,不分,敢鬧事就滅了他!

死了老子也是英雄

垓下兵敗後,他只有自我安慰般地將敗因歸咎於上天:「老子從起兵到現在已八年,大大小小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不是被我幹掉,就是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作者評價

項羽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文學上的價值都是巨大的。

論歷史,所謂歷史上的大人物,就是改變歷史某一時段的格局,讓隨後的歷史進入另一個方向。滅秦帝國算一次,兵敗劉邦算第二次,否則也不會有後面的漢武帝什麼事,匈奴人也不會被趕到歐洲,羅馬帝國也不會被野蠻人佔領。

論文學,霸王別姬、錦衣夜行、破釜沉舟、作壁上觀等等成語都是因項羽而來,外加那些戲曲、段子、小說、電視劇、電影,或許關二爺可以和他比劃比劃。

當然讀歷史,我們得從中有所得,並在生活中得以警醒完善自我。

我得出的警醒有兩條:

第一、成功太早,很可能是壞事。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會想著我們哪裡做錯了,然後得以更正,不斷完善自我。可是當你一下子就成功了,而且是連續的成功,你是根本不想自己有什麼過錯的,別人的話也很難聽進去,久而久之剛愎自用是必然。

第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馬上打天下容易,馬上坐天下難。所以項羽分封諸侯之後,不重用治國能臣,自己不從將軍到君主角色的轉變,不學習治國之道,當然他是不配當君主的,天下也為他人所有。

慶幸我們不是西楚霸王,可以去創造一個更好的人生!

作者語:我是文鄉,勵志做一個來自鄉村的文化人!

西楚霸王的五虎上將(上)| 帝王

西楚霸王的五虎上將(下)| 帝王

秦二世:富二代「孩子」當家的後果

始皇帝:第一真的好嗎?| 帝王


推薦閱讀:

如果項梁沒在定陶戰死,劉邦還能於定陶稱帝嗎?
楚漢爭霸中的劉邦、項羽和韓信
第十三張面孔 項羽
項羽率3萬軍隊能打贏彭城之戰,為何10萬大軍卻打不贏垓下之戰?

TAG:項羽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