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孔、孟、荀)
06-12
【孔子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人,乃原初儒學之創始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究其根底,仁字唯一。故孔門之學,可稱之為仁學。仁有三義,一曰仁者愛人。無論老幼貴賤,凡屬人類,皆有可愛之處。愛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於人為之恕。二曰克己復禮為仁。禮為周禮,尊親為本。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會之秩序。尊卑貴賤親疏長幼乃愛人社會之規則。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世傳《論語》二十篇。 【孟子思想】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魯國鄒人。孔子傳曾子,再傳子思,三傳孟子。孟子以心釋仁,斷言心仁必性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惡之心,人皆有之,義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禮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四端出四德,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以義行仁。篤信,仁為人之安宅,義為人之正路。王道仁政之論,頗具民主精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人共性之說,亦為百代哲言。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著《孟子七篇》。 【荀子思想】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趙國人。性偽之分乃荀子理論之支柱。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故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化性起偽,積善不息,可以通於神明,參於天地。人皆可為堯舜。荀子以禮釋仁,隆禮重法。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矣。法者,治之端也。百吏畏法循繩,然後國不亂。與天人合一相違異,荀子主張天人相分,人可制天。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著《荀子三十二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慕殘為什麼不升華一下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是科技改變生活還是思想改變生活?
※盧梭的《懺悔錄》值得看嗎?
※【思想碎片】之二——堅持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