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梅花的各種畫法

梅花枝條的幾個自然規律:  畫梅,從何下手,是初學者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了解生長規律,理解形態結構,掌握基本造型規律,是首要的一環。畫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書法筆順一樣,哪筆先哪筆後,都有講究,同時要了解,梅花枝條的基本單位組合,即從一筆到五筆、六筆,構成枝條的基本造型。 

  

   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代畫家辛勤探索、概括總結,逐步形成了梅枝的造型規律,借鑒文字的形態,如「女」「之」「丫」「叢」「S」 形等,作為梅枝的基本造型單位,從而方便了初學者入門和掌握技法的進程。 

   梅枝在大自然中生髮,無拘無束,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圓渾挺勁,不僅賞心悅目,更有充沛的力量之感,故稱梅枝為「鐵骨」。因此,畫梅時著力體現空間感、力度感,是一幅上乘之作的必備要素。 

   作為筆墨技巧訓練的梅花,枝幹畫好了,有了主心骨,也就奠定了畫面的大局。出枝要伸向四方,不僅有上下左右,更要區分前後遠近。初學出枝,枝條向上下和左右伸展比較容易,而體現前後遠近則較難,其方當如左圖,2、3兩筆為縱橫交叉關係,2在前,3在後,3筆中間斷開,形成了視覺空間感,便產生了前後遠近的效果。也可以2筆中間斷開,3筆貫連,則成3在前,2在後的效果。 

   梅枝有粗細、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細枝。主枝幹多曲折,旁枝較細,一般在主枝幹彎曲處發旁枝。主枝幹的彎曲不要一般長,要在彎曲的長短和伸展姿態上求變化。 

   主枝幹較粗,旁枝較細。旁枝上再發小枝,要比旁枝更細些,其細枝數量中適當多些,以形成畫面疏密效果。梅花的出枝方法: 

  

  

   梅枝起手式,是練習梅枝造型的開始。作畫前必須心中有數,要「胸有成竹」。可用木炭條、鉛筆或手指打一下稿,然後下筆。也可用舊報紙,以深墨線條安排好大體布局,然後將宣紙蒙在上面揮寫。開始畫梅枝要筆筆都有交代,如同寫楷書一樣,熟練後要畫得松一些,象寫行書或草書那樣,用筆要靈活,中鋒、側鋒都用,貴在生動、自然.。

   畫梅枝,一般都用較深的墨色,以顯其鐵骨精神,初練習時,筆頭 含水量不宜過多。在畫較粗的枝條時,以側鋒入筆,漸轉中鋒,也可中鋒起筆,漸轉側鋒,主要視其出枝的方向變化,靈活運用。線條用筆 根據枝條的彎曲,採用快慢、頓挫、轉折等不同的手法。其枝條形狀上不宜畫得過於直,應作適度的弓形為好,使其柔中帶剛,垂如釣竿,仰若盤弓。 

梅花枝形解析:       古有「無女不成梅」之說。這是歷代畫家畫梅的經驗之談,也是畫家深入觀察的結果,在不斷的實踐中,排除了平行、對稱等繪畫上不美的東西,如「十、井」字形造型,而找到了在線條排列上有長短、縱橫變化的「女」字形,既符合梅枝生長規律,也合乎線條排列的形式美。所以這是非常科學的,後來不斷發展、充實,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於文字歸納,直至外國文字,如「S、Y」形等。這對初學者入門,是十分有益的。但要切實領會,靈活運用並非易事。因此,理解枝形造型規律,掌握好具體運用時的分寸,是十分重要的。 枝形規律,實際上是梅枝生長結構特徵和線條組合形式美的一種完美統一。線條本身有長短、粗細、曲直、剛柔、光毛、疏密、濃淡、乾濕等變化,再結合梅枝形態的變化,就能使畫面產生很有節奏感的總體效果。    在具體著筆時,並非一張畫上都要同時出現所有的形態,或只出現某種形態。而要看具體需要,如大構圖和小構圖,畫全樹和畫折枝,在枝幹的造型要求,數量多少和疏密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作畫時要靈活運用規律,切忌機械生硬。一般是「女」、「丫」字形較多,不論是主枝、旁枝、細枝,都以上下左右不同角度的「女」形出枝為多見。在枝梢則以「丫」形為多。畫嫩枝時,分叉還不太長,未形成穿插交錯的透視效果,也以「丫」字形為多。「S」、「之」字形,在一幅畫上的不宜過多。「叢」形枝實際上是兩個「丫」形的並列,畫時不要過於平行等長,應一長一短才有變化。「之」字形一般多在枝幹的右側出現,這是筆順之緣故,向左則成「S」形。

  

   

   梅花枝幹姿態各異,有上發、下垂、橫倚和回折等。出枝用筆走勢和書法筆順一樣,一般以順手為原則,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可以自左至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應隨枝幹走勢而定。行筆有順有逆,用筆有中、側鋒之別。畫小枝以中鋒為主,畫較粗枝條,則中側鋒互相轉換,應勢而定,不可拘泥。   

出枝應避免的缺點:

  

  

   

  初學者畫梅,對出枝造型的基本規律掌握不熟練,容易產生姿式和筆墨上的許多毛病,如枝條只向上下延伸,而無前後交錯;兩枝齊頭等長、平行等距、對稱;三枝交集一點;「干」、「井」字相交;小枝粗而老枝細;枝幹分離。在用筆上,起筆不藏鋒,梢頭收筆露虛實等,上述各種畫法,看上去不美,也不符合梅樹的生長規律,都應避免。

畫梅枝的筆墨要求:  

   筆墨技巧的發揮運用,是產生畫面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畫梅要表現梅枝的鐵骨氣質,用筆應列首位。對線條總的要求是雄渾蒼老,遒勁有力。切忌光潔平實和軟弱無力。運筆時不宜握得太緊,筆在手中輾轉反側,抑揚頓挫,極盡其變化,這是用筆的基本要求。初學時,可選用硬毫(狼毫、石獾描筆或斗筆)、兼毫(白雲筆)這幾種筆彈性較好,易於掌握。待技法熟練些,也可用羊毫。畫枝時,以中鋒為主,無論上左右行筆方向怎樣變化,起筆都要藏鋒,畫枝條粗的一頭,要釘頭挫出,使其著根有力。收筆時要回鋒,不可輕輕漂出,露出虛尖。行筆要穩健,著力於氣勢,既不拘泥,又不潦草從事,行筆要按梅枝結構,做到有快慢、頓挫、轉折之變化。   

   「彎曲如龍、挺拔似箭、仰似盤弓、垂如釣竿」,這十六個字,形象而科學的概括了梅枝曲直上下等形態特徵和圓渾堅挺的筆墨要求。 運筆的軌跡,只有通過墨色才能體現出來,好像一個人,有骨有肉有血才有生命。作畫乃以用筆為「骨法」,用墨猶如血和肉。善用筆者,有「骨力」;善用墨者足「氣韻」。作畫力求筆墨俱佳,以出感人之佳作。初學時,畫梅枝幹容易臃腫癱軟,缺乏骨力,或光潔流滑,皆因其水份過多,行筆過快所致。   

   開始畫枝幹,蘸墨時筆頭水分不宜過多。筆頭分筆尖,筆腹,筆根三部分。用墨時,先將整個筆頭調蘸淡墨,然後在調色碟子邊上括上去一些水分,再蘸少量較深的墨,使筆腹含少量較深的墨,最後以筆鋒端少量深墨(或焦墨)。這樣整個筆頭已是焦、濃、淡或是濃、淡、清三種墨色,然後落筆,畫出的梅枝就能產生乾濕濃淡的變化,比較生動。梅花枝幹的組合方法:  

   在理解梅枝單位造型(「女」、「丫」等)的基礎上,可以作兩至三個或更多的單位組合,以形成梅枝態勢。梅枝的組合,是構圖創作的基礎,梅枝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為便於掌握,以下幾種組合方式,可作參考。即兩組並列式;前後重疊式;兩組交錯式。可以靈活地自由組合,產生更多的組合方式。圖12為兩組並列組合式,畫時要有主輔之分,梅枝不能一般高矮。       

  圖13是兩組上發枝的重疊,一前一後,一高一矮,形成兩個層次,其枝梢大體上都是向左上方伸展,這是「相同方向重疊式」。   

   梅花主幹畫法:      梅花主幹是指老乾、粗干(梗)部分。古梅的老乾,龍蟠鳳舞,苔蘚滋蔓。有的樹樁疙疙瘩瘩,枝梗也是稀稀疏疏的。因此畫老乾時要雙勾偏鋒著筆,墨色以淡、枯、渴為宜,並畫出飛白的筆墨情味,再用淡墨皴染,最後用濃墨點苔蘚,以濃破淡,枯濕相間,求其梅樹蒼勁老辣的質感和遒勁的精神。 表現老乾的基本方法有勾勒法;沒骨法;勾皴結合法等。   

  

   勾勒法:   

       

      1、選用筆頭較瘦長的筆,先調淡墨,使筆尖、腹、根部均含淡墨,水分不宜過多,再以筆尖蘸濃墨,在調色盤上稍加整理,使筆尖上濃淡之間稍有過渡(不宜調過,調過頭,墨色平)。可以先畫出老乾的疤節,再用側鋒,沿疤節外圍勾勒出老乾第一條輪廓線,行筆時筆不宜握得太緊,手指要不斷捻動,變換角度,頓挫得宜,使線條蒼勁老辣。 也可先勾輪廓,後畫出老樹疤節,可視構圖需要和樹榦姿態而靈活掌握。  沒骨法:   

   1、用較大的筆,先用清水調墨,使筆尖、筆腹、筆根都含淡墨(宜稍干),再以筆尖蘸濃墨,然後在盤子里稍加調整,使濃淡墨渾然結合。落筆時以側鋒為主,要胸有成竹,大膽沉著,運筆要穩健,有快慢、頓挫、轉折。乾濕濃淡依結構隨之變化,一筆「寫出」老乾的雄健之氣。在主幹和梗枝結合部,用筆要由側鋒漸轉中鋒。反之,則由中鋒漸轉側鋒。交替轉換筆鋒,方能自然生動。   

   2、主幹畫出後,要在未乾時點苔,同時作適當的線面調整,某些部分過於流滑,可在將干未乾時稍加皴擦,以增加質感和層次。 調墨,是畫好沒骨畫的基礎。梅花主幹濃淡乾濕的變化,全憑筆頭蘸墨時濃度變化和含水量的多少來決定。整個筆頭只蘸淡墨畫出來自然是平淡無奇。筆尖、筆腹、筆根蘸墨濃度有別,含水量不同,才能畫出生動多變的效果。所以,在以沒骨法畫主幹前,必須懂得合理調墨,也要學會水份的掌握。   

  

  

   畫老乾注意點   

   

   畫老乾,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用墨比枝梗要淡些、幹些。二是老乾不宜全露,要有局部枝、梗、花掩蓋。三是有兩根以上老乾出現在一個畫面上,或者和許多枝梗穿插在一起時,應有深淺變化,以分出主輔、虛實,不可平均刻劃。第四,畫梅花並不強調光源和明暗關係,但十分強調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畫主幹時,不論行筆走向如何,所畫干體,一般都應上方輪廓線較細、墨色較淡,下方輪廓線條較粗,墨色較深。這樣,既符合視覺要求,畫出的枝幹也更富穩重感。

  

    圈點花朵前的枝幹留白 圈點梅花之前,必須在枝幹的某些部位斷開留白,以便填入下面花朵,使花有前後效果。     

   2、第一筆完成後,再以淡墨(筆尖部蘸少許較深的墨)依第一筆的走向,用側鋒(或中側鋒交替轉換使用)勾出第二條輪廓線。此線不可畫得太實,應有起伏、斷續、頓挫、粗細、依其結構力求變化。   

   3、用上述蘸墨法,使筆尖、筆腹、筆根含有濃淡不同的墨色,在兩條輪廓線之間,逐步皴擦出全部老乾。皴擦時,用側鋒橫掃,行筆略快,並轉動筆桿,使其產生乾濕濃淡的變化。明暗向背要根據不同形態靈活掌握,不可拘泥。   

   4、用濃墨點苔,苔點大小、聚散應有變化,不可大小一般,間距相等。   

   以上四步一氣呵成,都在前墨未乾時畫下一步,使其渾然一體。   

  

   勾皴結合法:   

  

    作為勾勒法的延伸,可以邊勾邊皴,產生線面結合的效果。其畫法主要依據老乾的姿態,陽面以線為主,暗面以面為主,切忌不加思索隨意塗刷,暗面上的筆墨不可過實過死,要適當留些飛白,和陽面的線條能自然涵接過渡。也可在墨將干未乾時,加染淡墨,以充實完善。 以上兩種方法畫出的老乾,一般可以不著色。如果要著色,可用花青、赭石、或花青加少許赭石,在墨色干後著以非常淡的色。   

         

  

梅花花朵畫法:  梅花有正、側、偃、仰、背等朝向,有盛開的、初放的、含蕊的、花蕾、開殘的,並有單瓣、復瓣兩種花式。寫意畫,一般畫單瓣為多。梅花為五瓣,花瓣呈圓形。開殘的可畫四瓣、三瓣、二瓣。花的色彩有紅、粉紅、白、黃等。也有白色略帶粉綠的,但不多見。花朵的表現方法,常用的有三種:圈花法(又稱勾勒法);點花法(又稱沒骨法);圈點結合法。   

   畫圈梅順序:先勾瓣、後花心,再剔花須、點蕊頭,最後點花蒂。   

   正面花畫法:正面花為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構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畫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兩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初學時,要畫得認真規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馬虎潦草,熟練之後,筆墨自如,圈勾自然圓轉,生動靈活。五個瓣組成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矩的圓形。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毛(中鋒運筆時略帶偏鋒)。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中心等。 

   花心的處理,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後,再統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適當誇張,正面花心,可在五個花瓣中間畫一小圓圈,花心須成輻射狀,用硬毫中鋒剔須,線條要挺勁粗實,「健似虎鬚」,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剔使用彎曲無力,過於纖細。   

   點蕊頭,最好用禿鋒舊筆,中鋒垂直點下,圓渾厚實,點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點時要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才有風致,切忌機械規則。    花心、剔須、點蕊頭,無論是勾勒法還是沒骨法,皆需用濃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強烈鮮明,富有神彩。    半側的花:五個花瓣的形態有區別。前面兩瓣呈扁圓,後面的兩三個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畫全。具體著筆時,先畫前面兩個扁圓瓣,再添加另外的三個瓣,這三個瓣十分機動,富於變化,可表現半側花的透視程度。花心部分必須隨透視變化而變化。即半側時,花心小圓圈也應該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須只呈半圓輻射。半側花見其花托,花托呈「丁」點,一般「丁」加二點,但要視花形而定。花托點在瓣與瓣中間。    全側的花:一般畫三瓣即可,中間較大,兩側較小,露出一部分花須、蕊頭。因透視角度不同,有些全側花可不點須蕊。 花蕾:呈圓形,比花朵小,有的緊包未開,畫成圓圈即可。初綻的,兩三個圓弧交疊便成。先畫枝,後畫蕾,蕾多生在枝梢。畫蕾,用濃墨點托,顯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長在枝幹後邊,只見花萼,不見花心和須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狀,稱為花萼,共五片,有紅、暗紅和綠色之分,在花與枝的聯接處,以濃墨點垛而成,點一點或五點。側面多見兩三片萼,用筆隨意一些,墨點要稍濃重,不宜太細,也不必拘泥於嚴格的組織結構,力求總體視覺舒服即可。 

  

  

梅花花朵的分布:          花朵除正側偃仰背等朝向的不同外,在入畫時分布的位置很重要,應有疏密聚散的變化,切忌圖案似的散點式分布。一般在畫三朵花時,兩朵緊靠,一朵稍離,形成疏密有變之不等邊三角形排列。當畫許多花時,最密集的部分是畫面的主要位置,是一幅畫的重心所在。花的總體布局要和枝幹的疏密協調,做到「密不通風,疏可走馬」。即畫面重心部分的花朵要茂密紛繁,其他部分則要稀疏透氣。畫面主要部分應以正面盛開的花為主,其他部分,側、背、蕾等可略多畫些。枝梢尖端不開花,一根枝條中,下部宜密。上部宜疏,以蕾或半開的花為多。   

  

梅花畫法點苔要領: 畫完枝幹、花朵後,要以點苔作最後的充實調整,使畫面更臻完善。點有大小濃淡以及墨點、色點之分,其作用效果名不相同。

     粗大的濃墨點:一般點在枝幹邊緣,表示樹皮上的苔蘚之類附生物。也可點在樹榦的敗筆之處,以掩飾、彌補不足之處,如運筆轉折頓挫不當或墨色缺少變化等。有時一筆揮出難免產生枝幹過於流滑,而顯得淺薄單調,則可用濃墨點垛,使之增加厚重感和豐富變化。 

   細小的濃墨點:點在花叢之中和細小枝條上,以表示一部分花萼和細枝上的枝節及附生物等,以增加花叢的整體氣氛和枝條的筆墨效果。

    淡墨、點:一是點在花與花之間的稀落處,使花叢之間起聯綴作用,更為湊。另一方法是用較大的筆,連點帶灑,散佈於畫面背景空白處,使梅花與白紙之間有色調過渡,不僅增加了畫面層次,也增強了畫面的整體感和總體氣氛。

       著筆點垛時,以中鋒垂直點下,如高山墜石。灑點時則握筆略側,水份要足些,使灑落點子有滲化效果。無論點垛、灑落,都要疏密錯落、大小相間、濃淡得宜,水份飽和。切忌排列整齊,大小一樣,左右對稱,枯澀無味。畫圈梅的步驟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要根據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幹的穿插交錯、疏密關係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花朵與枝幹需反覆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   

  

    

  

       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後,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乾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 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   

    點梅的畫法:       

    

   點梅,就是用筆蘸墨或色,直接點出花瓣的結構、形態。故稱沒骨畫法。 點墨梅,是用淡墨點梅花。方法是用禿筆先蘸淡墨,再蘸適量較深的墨,然後按花的正側偃仰背,以中鋒垂直點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點要圓,不露鋒,花瓣墨色有濃淡,使之有立體感。花心、花須、蕊頭、花蒂,要用濃墨在花瓣將干未乾時勾點。最後,在枝條上加苔點。 

    

  

  點綠梅,畫法和點墨梅大致相同。 用濕筆蘸白粉,筆尖蘸綠,即可點出嬌嫩的綠梅。心、須、蕊,蒂等用濃墨勾點。   

    

   點紅梅,可用硃砂、朱磦、曙紅、胭脂等色。用禿筆先調蘸硃砂或朱磦,(含色稍飽和些)再用筆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態和疏密點出,即成紅梅。硃砂顏色熱烈而沉著,點出的紅梅雅緻含蓄。朱磦則火紅明快,點出的紅梅生機盎然,色調熱烈。作畫時可依不同需求和懸掛場合,採用不同色調     

   畫紅梅,花心部分可用黃粉勾點,但效果不及濃墨勾點理想。 點粉紅梅花,禿筆先蘸白粉和曙紅或牡丹紅,加適量清水調成淺紅,然後筆尖蘸較深的曙紅或牡丹紅,逐瓣點即成。最後以濃墨勾點花心、加苔點,即成色調鮮艷明快,賞心悅目的畫面。圈點結合畫梅法步驟           

   第一步,以較深的墨色,畫出第一層次的乾和枝。先用側鋒入筆畫出曲折的主枝幹,留出空白,以便前後枝交錯。再以中鋒起筆,用藏鋒自上而下發旁枝,留出空白填花。注意畫面重心和枝條疏密穿插。     

   第二步,用較淡的墨色,以側鋒入筆,畫出第二層次。行筆至上端時,筆鋒由側鋒轉成中鋒發旁枝和細枝。注意斷開留白和構圖,不宜將上發枝畫在畫面正中。同時要控制好題款加印章的位置。     

第三步,用硃砂或朱磦點花朵。疏密聚散要和枝幹協調,畫面重心部分花點密些,其他部分稀疏些。密集處以正面花朵為主,枝梢上端以蕾、半開為主。形成第一層次。        

   第四步,用淡墨勾圈第二層次的花朵。特別要處理好紅梅間隙的圈花,不要怕重疊,而要將圈花擠進紅梅的某些間隙,從而形成層次和「密不通風」的效果。但要注意整幅畫的疏密關係,切不可平均對待。     

   第五步,勾點花心、花須、蕊、蒂等。紅梅用濃墨,圈梅可用胭脂勾點花心。然後在圈花輪廓線周圍或下側,用曙紅或牡丹紅加水調和成淺紅圈染或點染。再以更淡的水紅色在花與背景空白處灑布一些色點,使畫面花叢與花叢渾為一體,增加層次和氣氛。但不宜平均灑布仍須注意整個畫面的疏密和虛實關係。至此,已基本完成,可將畫面懸掛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再以點垛調整彌補。最後在適當位置落款蓋章,畫就完成了。 梅花的構圖 :         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寫或創作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麼有素養的畫家入畫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分別簡述之。 

    

    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後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 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 

      虛實: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係。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虛」能給人以「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佔據一切空白,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餘地。    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平鋪直敘,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幹、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係。上圖,前面主體枝幹濃而密,後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係。畫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繫,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  藏露、隱現:根據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如表現古梅老乾為主的畫面「老乾新姿」,構圖時儘管老乾佔據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的關係。才能使畫面產生大小粗細、濃淡前後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 

    

   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      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係,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

       圖47,主體梅,主幹上發,旁發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枝條全都上發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鳥畫構圖中創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一,「變化統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形體、色彩等諸方面太統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必須造成表現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生起伏、滌盪和節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為使初學者易於掌握,現介紹幾種主要的梅花構圖方法,以供參考。 

    

   長短參差法:即運用梅枝的長勢,以長線和短線的不同安排,形成對比。當畫兩枝梅花時,不論枝條向背如何,左右並列還是前後重疊,均應一長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輔、一疏一密、一濃一淡。「長」者為畫面主體,「短」者輔佐。「長」者,使畫面富有變化。只長無短單調孤立,只短無長則無主心骨。有長有短,則主次分明,是畫梅構圖基本一法。 粗細相間法:粗和細是又一對矛盾對立的統一體。梅花有老乾、新枝,有粗干、細枝,組合到一個畫面上,能產生強烈的形體對比效果,特別在創作大幅面構圖時,(如中堂、橫披)採用粗細相間的多層次構圖,能使畫面充實飽滿,氣勢雄渾。        

    縱橫交錯法:梅花紛繁多姿,有上發、下垂、橫倚和回折等,在構圖時可將兩種發枝式組合到一個畫面上,形成縱橫交錯。其變化很多,可以前橫後縱,也可前縱後橫。可以用左橫枝交錯,也可用右橫枝交錯。至於「S」、「之」等形式的梅圖,實質上都屬縱橫交錯式範圍之內,只是交叉時角度有大小運用不同而已。     

   三線組合法:一幅畫,梅花枝幹態勢,可以用幾條線作為基本單位來概括成構圖骨架。構圖時一條線太孤立,兩條線仍然單調,三條線四條線足可以了。這三條線中有一條是主線,在全畫中起主導作用,在畫面中占的份量較重,位置比較明顯,勢也比較清楚。第二條是輔線,輔線和主線的走勢基本一致,略有角度,以輔助主線的勢,但比主線要弱(或短、或細、或淡)。第三條是破線,用它把主線和輔線穿插交織起來。三條線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千變萬化,全在於靈活運用。        

  四邊出枝法:畫梅花,枝幹總得從畫面的四邊進入。四邊即上下左右,每一邊可在兩端出枝,一張畫面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

       以上介紹的幾種構圖方法,只是入門的初步,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和深入生活中,通過觀察寫生,融匯貫通,舉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創造更多的構圖方法。 


推薦閱讀:

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崔道融?、齊己的「梅花觀」
歷代詠梅花詩詞選
梅花易數·預測心法十八訣!
。王成喜梅花20圖:依舊傲雪凌空卻又不孤芳自賞
梅花風骨:不爭春,不歸隱,不媚俗(附三十幅高清大片)

TAG: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