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拍訊|中貿聖佳最新拍賣成交結果新鮮出爐(全)(上)

中貿聖佳2016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藏珍——瓷器專場

拍賣時間:5月16日

預展時間:5月14-15日

地點:北京諾金酒店

※801

清雍正粉彩采芝高士圖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此碗造型優美,色彩淡雅,所繪人物、動物皆神態生動,為雍正粉彩精細之作。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相同紋飾的粉彩梅瓶,可資比較。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琅彩·粉彩》,60頁,圖50。

A FAMILLE ROSE PORCELAIN BOWL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9.6cm/H:5.5cm

RMB:無底價

附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粉彩人物圖梅瓶」

落槌價:CNY170,000

※802

清道光粉彩嬰戲圖碗

款識:「嶰竹主人造」

碗深腹,弧壁,圈足。內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繪嬰戲圖。圖中五個小童,有的放鞭炮,放風箏,有的吹喇叭,拙稚可愛。周圍襯以山石、樹木等。足內白釉有紅彩篆書款「嶰竹主人造」。

清代皇帝每逢盛夏就到圓明園避暑,並在圓明園處理軍政事務。「嶰竹居」是道光皇帝即位後在圓明園內修建的一處江南園林風格的書齋。因四周翠竹環抱,取名為「嶰竹居」,所以道光皇帝也自號「嶰竹主人」。期間,道光皇帝也命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許多精美的御用瓷器,供其在嶰竹居內使用,這些瓷器的款識便為「嶰竹主人造」。

A FAMILLE ROSE 『CHILDREN AT PLAY』 BOWL

Qing Dynasty Daoguang Period

D:11.2cm/H:6.4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60,000

※803

清雍正粉彩仕女嬰戲圖小罐

小罐造型玲瓏秀麗,直口,短頸,溜肩,圓腹,卧圈足。外壁通體粉彩繪仕女嬰戲圖紋飾,畫工精細工整,生動傳神,色彩滋潤淡雅,時代特徵明顯。

A FAMILLE ROSE 『WOMAN AND CHILD』 MINI POT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11.2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90,000

※804

清乾隆黃哥釉筒式爐

拍品筒式爐身,線條簡雅,毫無贅感。爐壁厚薄適中,口沿略薄,微內斂,氣韻內含。下承三小足,內收,使人見之便覺優雅,通體施黃哥釉,開片自然交錯,置於案頭,可伴清心。

A YELLOW GE-KILN INCENSE BURN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6.4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95,000

※805

清乾隆藍哥釉筒式爐

筒式香爐,口沿微向內收,線條簡練,下承三足。通體施藍哥釉,釉面瑩潤,開片自然交錯,置於案頭,相伴清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有相似作品,可資比較。

A BLUE GE-KILN INCENSE BURN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0.2cm/H:6.8cm

RMB:8,000-15,000

落槌價:CNY85,000

※806

清雍正/乾隆仿官釉荷葉洗

清代雍、乾兩帝好古,製瓷方面推崇宋代素雅之釉色和簡練的器形,其時御窯廠燒造技術高超,以宮廷舊藏宋瓷為藍本,生產仿汝、仿官、仿哥等瓷器品種,蔚為一時之風尚。拍品取荷葉為形,葉邊上卷化作洗堂。通體施仿官釉,釉色溫潤靜穆,置於文案之上,足以引發思古幽情。

A GUAN-TYPE KILN LOTUS LEAF SHAPED WASH

Qing Dynasty 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L:26.5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160,000

※807

清乾隆礬紅描金雲蝠開光如意瓷板

備註:帶紫檀外框。

AN IRON RED GOLD OUTLINED 『CLOUD AND BAT』RUYI PORCELAIN PLAQ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54cm(連框)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140,000

※808

清乾隆胭脂紅料蒼龍教子圖撇口瓶

尊撇口,溜肩,腹下漸收,高圈足。胎、釉俱佳。瓶身以胭脂紅為裝飾繪經典圖案蒼龍教子,彩料發色優良,均勻明快。龍紋矯健有力,富有立體感。構圖疏密有致,上下呼應,畫工精湛卓絕,富麗堂皇,可見當年御窯廠為之竭盡華麗之功。

胭脂紅是清代極具劃時代意義和技術含量的彩釉之一,又稱「洋紅」、「金紅」。唐英在《陶成記事碑》中稱之為「西洋紫色」。此釉彩品種是通過將黃金加入紅釉中以低溫燒成,《陶雅》謂之「華貴中之佚麗者也釉質勻凈明艷,殆亡倫比。紫晶遜其鮮妍,玫瑰無其嬌麗」。此瓶為御窯所制,胭脂彩繪極為瑰麗工整,彌足珍貴。

A SHINY RED GLAZED DRAGON PATTERNED ZU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9.7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720,000

※809

清晚期清宮瓷器畫樣一組三張

清代宮廷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畫樣的形式交由御窯廠燒造,「同治大婚用瓷」「萬壽瓷」「大雅齋瓷」的燒制皆由此步驟為先,畫樣由宮廷畫師設計繪製而成。故宮現存瓷器畫樣的內容是以線描的形式勾繪器型,在其上繪出紋飾的平面圖,並且還注有釉色、數量和尺寸上的要求,使制瓷者能夠依此準確地進行製作。這種近乎於實物的瓷器畫樣,帶有帝王個人的興趣愛好、審美情趣,是溝通皇帝、畫師和御窯廠諸環節的一個重要介質,也是御窯廠能生產出合乎皇室標準瓷器的前提和基礎。

A SET OF THREE IMPERIAL EMBROIDERIES DRAFTON PORCELAIN PLAQUES

Late Qing Dynasty

1、L:66cm/W:45cm

2、L:67.5cm/W:46.5cm

3、L:66cm/W:47.5cm

RMB:10,000-20,000

809(題籤圖)

落槌價:CNY300,000

※810

清乾隆窯變釉荸薺瓶

此瓶造型端莊,線條起伏多變,形似荸薺,瓶口外撇,為其造型增添秀美之姿;除底足外,通體施窯變釉,紅、藍二彩斑斕交融,寶光內斂。此器的燒造既是人工,又系天然,俗語有「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獨一無二。

A FLAMBE GLAZED WATERNUT SHAP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6.5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80,000

※811

清道光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缸

大缸唇口,深腹,平底。外壁通體以青花為飾,自口沿起分層飾纏回紋、如意雲頭、纏枝花卉紋、蓮瓣紋。主題紋飾構圖飽滿,枝蔓翻卷,婀娜多姿,裝飾性極強。全器釉質溫潤肥厚,青花鮮艷翠亮,發色明快。此缸器型亦稱卷缸,多為書房存藏書畫捲軸之物。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OTUS PATTERNEDWATER TANK

Qing Dynasty Daoguang Period

H:46.5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CNY150,000

※812

清乾隆粉紅地洋彩雲蝠八吉祥紋花盆

拍品花口,折沿,弧壁,平底,下承四如意足。花盆裡施松石綠釉,口沿處以綠為地飾祥雲紅蝠紋。外壁繪雲蝠八寶紋,漫天祥雲之中,紅蝠飛翔,佛家八寶在雲中浮現,一片吉祥莊嚴之景。彩料發色鮮艷,布局嚴整,濃淡得宜,清麗典雅。整器形制規整,比例協調,線條流暢,紋飾清雅,展現了清乾隆時期御窯洋彩的神韻,為不可多得之佳品。

A PINK GROUNDED FOREIGN COLOR 『CLOUD ANDBAT』 PATTERNED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L:23.5cm

RMB:80,000-150,000

落槌價:CNY80,000

※813

清乾隆黃地洋彩福壽花卉紋花盆

花盆葵口,折沿,腹漸收,下承五個如意雲頭足。器內壁及底部施松石綠釉,底心開孔。口沿藍料彩繪回紋一周。器外腹部施以黃釉為地,以紅、綠、藍等色繪蝙蝠、壽桃、纏枝蓮紋,寓意福壽吉祥。此件花盆色彩絢麗,製作精巧,形制與裝飾相配得宜,為乾隆官窯佳品。

A YELLOW GROUNDED FOREIGN COLOR 『CLOUD ANDBAT』 PATTERNED FLOWERPOT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22cm/H:7.3cm

RMB:80,000-150,000

落槌價:CNY80,000

※814

清乾隆青花花卉六方如意足花盆

清宮花盆式樣豐富,材質多樣,以康雍乾三朝作品為最精。除用於承托瓊樹玉花等人工盆景的金銀、玉石、銅胎琺琅等花盆外,另有瓷質者。此件水仙盆長六方形,平口外撇,腹壁微內斂。底承方如意雲頭六矮足。外壁以青花繪纏枝西番蓮紋,青花色澤妍美,取意於西洋洛可可式樣,氣息富貴華麗。底繪連珠及卷草紋一周。此器成型工藝複雜,更兼畫面生動繪製精細,為乾隆早期宮廷用器。

A FLOWER PATTERNED HEXAGON RUYI FOOTEDFLOWER POT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8.2cm

RMB:220,000-280,000

落槌價:CNY220,000

815

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描金萬福花卉紋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敞口,弧壁,深腹,圈足。紋飾、用彩仿銅胎掐絲琺琅器:外壁通施松石綠地,口沿及紋飾輪廓均描金,碗身主體繪纏枝蓮紋,近足處飾變形蕉葉紋,底心礬紅彩書:「大清光緒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繪工精細,富麗堂煌。

A TURQUOISE GREEN GROUNDED FAMILLE ROSEFLOWER PATTERNED BOWL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1.1cm/H:5cm

RMB:無底價

815(款)

落槌價:CNY160,000

※816

清嘉慶胭脂紅地粉彩九秋同慶圖小碗

款識:「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雋秀嬌巧,胎體細薄堅緻,內壁施白釉,外壁敷設胭脂紅彩為地,以諸色彩料繪就九秋同慶圖,繪畫技巧高超,藉以彩料之濃淡的變化來表現花葉的陰陽向背,突出花卉的立體質感。布局繁密而有致,不減清疏之氣,益見設計構圖之佳妙。底署「大清嘉慶年製」六字青花篆款。

胭脂紅地九秋同慶圖為清代官窯瓷器經典裝飾題材,根據《清檔》,此式碗應時稱「丹桂飄香洋彩粉紅地琺琅磁盌」。畫面繪桂花、菊花、秋葵、雞冠、芙蓉、秋海棠等各式秋季花草九種,含意秋天是同慶豐年的季節,故稱「九秋同慶」,又稱「九秋圖」。

胭脂紅不同於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又因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由國外傳入,故亦被稱為「洋紅」。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御廠制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被近乎奢侈的運用到色地、刻花、軋道等裝飾手法上。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1年10月29日,Lot.285.

A CARMINE RED GROUNDED FAMILLE ROSE BOWL

Qing Dynasty Jiaqing Period

D:9.1cm/H:3.8cm

RMB:600,000-800,000

落槌價:CNY580,000

817

清早期段泥桃形水盂

水盂段泥質地,胎骨緊實,質地細膩純凈,發色靜雅幽寧。本品尤以造型最為驚艷,作者構思奇巧,作枝生兩桃,枝葉從小桃綿延至大桃表面。實則小桃為飾,大桃為盂,妙趣橫生,古雅奇美。此器造型別緻,意蘊悠長,寓意吉祥,如此創意非大師不能為。

水盂是文房用具,《藏盂小志》中寫道:「試叩問之,若無盂盛以水,豈能染墨濡筆,揮毫於縑素耶」。硯為石,石可煉金銀,故硯為「金」;紙以草木為原料,可屬「木」;墨乃松煙熏制,屬於「火」;筆之毫來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屬「土」。「四寶」唯缺水,若以盂為水,則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水盂其主要作用是為了給硯池添水,最早出現於三國東吳時期,一直沿用到宋代,它的形制多種多樣,千變萬化。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紫砂器》第164、165頁,圖133、134。

A PEACH SHAPED WATER BASIN

Early Qing Dynasty

L:8cm

RMB:500,000-700,000

落槌價:CNY500,000

※818

清初宜興窯仿鈞天青釉板沿洗

此件洗整器為橢圓形,口微斂,弧腹,平底。口沿一側帶沿,呈如意雲紋狀,向外平折,而稱之為板沿匜式洗。洗內深腹,弧壁斜收,壁內釉層光滑。器內外施天青釉,及至底部;釉汁肥厚,具乳濁質感,釉色宜人潔凈,開片極為細密,玲瓏雅緻。下配有圓形紫檀鏤雕木座,質地細膩。

宜鈞是江蘇宜興窯於明代中期創燒的一種掛釉紫砂器,最初是為了彌補紫砂胎體表面粗澀的缺陷,因其釉色特點與鈞窯窯變釉有某些相似之處,故而被稱為「宜鈞」。宜鈞器在創燒之初即因其似鈞瓷一般雅緻的釉色而受到皇家喜愛,上供於內廷,現北京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多件明代宜鈞釉器物,多做文房用具及陳設器。

來源:M.C.Wang收藏至40年代;

仇焱之舊藏。

記錄:紐約佳士得2007年9月19日,Lot.394.

出版:《H.D.Ling and E.T.Chow,Collec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Hallof Leisurely Pastime,vol.Ⅱ》Hong Kong, privately printed,1950,no.79。

A JUN-KILN CELESTE BLUE GLAZED VESSEL

Qing Dynasty

L:18.3cm/H:5.6cm

RMB:220,000-280,000

落槌價:CNY600,000

※819

鈞窯貼花雙耳三足爐

鈞窯為五大名窯之一,以色澤瑰麗、變化萬千著稱。此爐為金代鈞窯作品,平口折沿,雙立耳,直頸,圓腹,下承三足。頸及腹部採用貼塑技法飾作葉形裝飾,通體施天青釉,釉面肥厚瑩潤。整器造型古樸大方,頗有雅趣,較為難得。類似風格的鈞窯貼花雙耳三足爐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及故宮博物院皆有收藏。

A JUN-KILN THREE FOOTED INCENSE BURNER

H:18.5cm

RMB:150,000-180,000

落槌價:流拍

※820

鈞窯天青釉匜匜

此匜仿青銅器型,圓口,弧腹,小平底。口沿一側置一圓系,另一側置流。內外施天青釉,其色澤雅美,別緻清新;口沿及流等處因釉薄而呈淡淡的褐黃色,使得器物輪廓鮮明。

匜最早原為中國先秦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漢代以後出現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匜。《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漢族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東漢以後瓷器出現並取代金屬器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瓷質匜也應運而生,至宋元時已相當流行。

出版:《北京光華路五號藝術館館藏陶瓷》,2009年。

Early A YIXING-KILN CELESTE BLUE GLAZEDWASH

L:22.5cm/H:6.6cm

RMB:1,100,000-1,500,000

落槌價:CNY1,350,000

※821

明/清仿哥釉四方小洗

哥釉一色古雅,備受明清兩代帝王喜愛,御窯廠多有仿製。此件仿哥釉小洗,四方形,通體滿施仿哥釉,釉層肥厚,釉色青灰,開片自然,錯落有致,淡雅雋永,厚潤古樸,頗得宋器遺韻,為一件難得的文房雅器。

A GE-TYPE KILN SQUARE WASH

Ming Dynasty / Qing Dynasty

L:6.2cm/W:6.1cm/H:2.8cm

RMB:18,000-25,000

821(俯視圖)

落槌價:CNY42,000

※822

明崇禎青花丙吉問牛故事圖筆筒

晚明瓷器上出現大量取材於版畫、小說插圖和戲劇故事的題材,適合當時文人雅士自身實用和書齋居室裝飾需要,因此廣受歡迎。

此筆筒器身通景所繪題材為「丙吉問牛」典故,源自《漢書·魏相丙吉傳》:「丙吉為相,出郊,遇途人有毆死者,不問。遇有逐牛而喘者,問曰:牛行幾里矣。或曰前後失問。吉曰:方今少陽用事,猶未太熱,牛喘出舌,恐陰陽失序。三公調理陰陽,職當憂,故問之。毆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當問也。」成語則首現於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後世因此借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表示關心民事,一心為國的高尚品質。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RUSH CONTAINER

Ming Dynasty Chongzhen Period

D:18.8cm/H:21.9cm

RMB:150,000-180,000

落槌價:CNY180,000

823

明嘉靖青花八卦雲鶴紋罐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拍品胎質細潤潔白,釉面勻厚,玉質感強。罐身自上而下描繪雲鶴八卦紋,仙鶴展翅,姿態舒展。青花發色濃艷明麗,畫法流暢自然,是嘉靖皇帝推崇道教文化的體現,具有典型的時代風格。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EIGHT-DIAGRAM『CLOUD AND CRANE』 POT

Ming Dynasty Jiajing Period

D:7cm/H:13.2cm

RMB:88,000-150,000

823(款)

落槌價:CNY95,000

※824

明成化御窯鬥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

來源:日本家族珍藏。

A CHENGHUA IMPERIAL KILN OVER-GLAZE COLORED『MANDARIN DUCKS IN THE LILY POND』 PORCELAIN BOWL

Ming Dynasty Chenghua Period

D:13.5cm/H:7.2cm

RMB:500,000-800,000

成窯鬥彩乃曠世奇珍,是為瓷史上的一段不朽傳奇,數百年來一直為世所重。其典雅宜人,筆觸秀麗,予人以清新悅目之感,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之風格,獨步一時,引得後世敬慕無限。無論嘉萬二帝,還是胤禛父子皆為之醉心痴迷。《竹園陶說》評曰:「成窯畫筆古今獨步,蓋丹青妙手寄其心力於瓷片之上,故能筆細如髮,用青如用墨,點染描畫,各臻其妙也。」然而古今又有多少人可以親睹成窯鬥彩之真容,收穫終生難忘之驚艷。

丙申初春,余有幸獲遇東洋家族典藏的【明成化御窯鬥彩滿池嬌墩式碗】,其為成窯早期摹古宣窯鬥彩之佳器,品相完好,彩料一如庫出,諸色綺麗,相映交輝,妙不可言。其胎骨之堅,彩釉之靚、勾勒之精,極度展現成化鬥彩之風華。與之相同畫片的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紋的碗類,尚見於兩岸故宮之收藏(台北故宮三例、北京故宮一例,皆無款),但所見均是撇口造型,而不見墩式,故就目前而言此成化御窯鬥彩蓮池鴛鴦墩式碗堪稱孤品。成化朝墩式碗造型承襲永宣,見珠山御窯遺址所出有二,分別是成化鬥彩折枝瑞果墩式碗及成化青花海馬墩式碗,但尚未見鬥彩蓮池鴛鴦者。故此作品可稱奇珍,撫之品之,頗為感嘆,歷經數百年之滄桑,竟完好如初,難能可貴。

【明成化御窯鬥彩滿池嬌墩式碗】承襲宣窯之工藝,燒造時間上限為成化四年,是成窯燒造的第一批御瓷,其功用與宣德鬥彩蓮池鴛鴦碗一樣,乃滿足當朝皇帝敬奉藏地密宗尚師之需,雖是無款,卻難掩此位佛心天子的一片至誠。

【明成化御窯鬥彩滿池嬌墩式碗】當屬國內拍賣逾二十年之久首次出現的成窯鬥彩珍品,可謂空前,展望日後,難言何時方可出現超越者。如此機緣,百載不遇,如今寶物重返藝壇,是為鑒藏界之幸事,今春與眾人共賞。

劉典新

明成化·御窯鬥彩滿池嬌紋墩式碗

成窯遺珍

憲宗一朝,窯器多佳美,堪稱景德鎮制瓷至臻典範,展現工匠巧思創新與卓越技藝,其質精秀雅,世無倫匹,造型婉約,氣韻柔美。早期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為范,尤尚宣德高風,故宣窯諸項名品,在沉寂三十餘年之後,皆獲一一重現。其中宣德鬥彩滿池嬌之新創佳品,亦有摹制,並於此基礎之上,演繹出以雞缸杯為代表的成窯鬥彩之曠世傳奇,誠如明沈德符(1578-1642)《敝帚齋剩語》所言:「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

成窯早期鬥彩佳器,體現了志在全面恢復與摹仿宣德故物的特點,是次拍品【成窯鬥彩滿池嬌墩式碗】正是此段特殊歷史之見證。其以墩式碗為造型,內外紋飾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成化無款鬥彩蓮塘鴛鴦大碗】一致。其型端莊,其釉溫潤,其彩絢麗,且保存狀況極佳,一如初出。圈足上部所繪仰蓮瓣紋一周,個性特徵鮮明,其青花色澤深沉蒼雅,與宣窯無異,展現出由宣窯過渡而來的成窯早期特點。

本拍品所裝飾的荷塘鴛鴦題材在宋元之際有專門之名稱—滿池嬌,始見於南宋織物上,入元之後風行於刺繡衣物中,因此頗見於時人題詠。著名的一例是柯九思《宮詞》:「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綉作滿池嬌。」柯氏自注云:「天曆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張昱《宮中詞》:「鴛鴦鸂鶒滿池嬌,彩綉金茸日幾條。早晚君王天壽節,要將著御大明朝。」元青花瓷器上亦多流行滿池嬌題材之裝飾。

滿池嬌與有明一代御瓷結合始於宣德時期,從一開始就註定命運不凡,因為它們的結合開創了中國陶瓷新品類—鬥彩。鬥彩,萌於宣德,臻於成化。斗者,湊也,鬥彩即色之湊合,既是以紅、綠、黃原色為主之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裝釉上諸色。宣德彩瓷雛本,乃梵文祭器,用於西藏,為有明一代景德鎮御窯彩瓷之始,意義非凡,然實物僅見於西藏薩迦寺所藏與御窯出土標本數例(圖7、8、10)。

1984年文物出版社王露女士在西藏薩迦寺發現了兩件有宣德年款的青花鬥彩鴛鴦蓮池紋大碗與高足碗(圖7、8),器內口沿有一圈藏文,其內容為吉祥經。此後1988年以後景德鎮珠山又發現了紋飾與文字大致相同的鬥彩盤以及鬥彩半成品大碗和靶盞等。再聯繫1982年出土的青花僧帽壺以及壺上的藏文經文可知,出土鬥彩瓷以及青花僧帽壺或其他帶藏文或梵文的靶盞等,必是宣德皇帝為了贈送給西藏活佛而命令御廠燒造的賞賜寶物。

圖1?(無款)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華若雲錦絢麗悅目

—成窯御製鬥彩滿池嬌墩式碗心賞

黃清華(英國東方陶瓷學會會員)

圖2?

(無款)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高足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宣德皇帝對於藏傳佛教極為尊崇,在位短短十年間多有崇佛之舉。例如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辛酉,「遣太監侯顯齎敕往烏斯藏等處諭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化王吉剌思八監藏巴里藏卜、必里工瓦闡教王領真巴吉監藏、靈藏贊善王喃葛監藏、尼八剌國王沙地新葛,地涌塔王子可般、輔教王喃葛列思巴羅葛啰監藏巴藏卜等,各賜之絨錦、紵絲有差。」

明朝共封藏地「三大法王」,其中大寶法王、大乘法王都是明成祖朱棣在南京所封,而大慈法王釋迦也失則封於宣德九年。

以上事例說明,宣德皇帝崇信密宗,極大推進藏地與大明皇朝的互動。其中西藏日喀則薩迦寺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款鬥彩鴛鴦蓮荷紋碗與高足碗應該是當年宣德皇帝賞賜給薩迦派尚師(大乘法王)的寶物,是昔年漢藏交流之珍貴見證。

據劉新園先生著文考證,宣德御瓷開始出現滿池嬌圖案,是宣德皇帝審美主導的結果,該畫稿可能出自宣德皇帝非常鍾愛的明代浙派畫家的手筆,它的出現與「宣德皇帝的繪畫修養和對色彩的敏感力不無關係」。盤心繪一池塘,以三朵獨立的蓮花並排,各以綠葉托紅花,皆無青花輪廓線,宛如沒骨畫,色彩濃艷堆垛,鴛鴦成雙,雌性在水中戲游,雄性作由上俯降而下的展翅姿態,雄鴛鴦的雙翅及身部的扇形飛羽是用青花勾輪廓線填以紅彩的畫法繪製。盤心還有以青花水波及紅、綠彩作點綴的雜草為襯,頗有情趣。西藏薩迦寺藏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蓮池龍紋碗,外部紋飾中雄鴛鴦雙翅及扇形飛羽也是運用填彩的方法裝飾。

成窯早期因崇尚宣窯,故制式承襲前朝,再度風行滿池嬌之裝飾,體現了成化皇帝對祖父宣德皇帝的無限敬慕。

【成窯鬥彩滿池嬌墩式碗】當屬成窯早期之佳作,具體燒造時間究竟是否可以明確?考《明實錄·憲宗實錄》天順八年英宗病死之後,成化帝入繼大統,其即位詔書中便有停止在景德鎮燒造瓷器的命令。成化元年至三年,實錄與其他官書都未提到燒造活動,但《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陶器」條,始有「成化四年光祿寺瓷器仍依四分例減造」的記載。所謂四分例者,應該是以天順朝的燒造量為參數的,可證其燒造時間最早不得早於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

成窯早期燒造活動亦為景德鎮御窯廠考古發現所印證,西元1987年在珠山87H1出土與本拍品題材一樣的有成化款殘盤(圖9),比較兩者工藝、彩料之特徵,皆高度吻合,應為同一批器皿。

成窯始燒於成化四年,依據成化一朝歷史分析,其主要動因來源於憲宗皇帝對瓷質賞賜寶物的需求。為了適應宮廷禮佛活動的開展與賞賜藏地密宗領袖之用,內府承命製作相應的御用法器與寶物就理所當然。

憲宗皇帝登基之初即對密宗頗為痴迷,經常詔西藏僧侶入宮授經和賞賜錢財給寺廟。《明實錄·憲宗實錄》

圖3

(無款)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4

(無款)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卷三記載成化三年有「番僧入內頌經晚乃出(宮)者」之事。但由於登基不久,不敢靡費民力,加之即位詔書中曾有停止在景德鎮燒造瓷器的命令,所以憲宗皇帝在位前三年一直不曾興窯事。其結果可以從成化三年賞賜藏地贊善王寶物事例當中一窺大致。成化三年(1467)七月二十四日,憲宗詔封靈藏僧塔兒巴堅贊襲封為贊善王。舊例藩僧封王者賜誥並錦綺衣帽等物,再遣官護送至靈藏給授。禮部以今邊事未寧,事宜從省,乞惟賜袈裟禪衣僧帽各一,順付來朝番僧帶回靈藏給授。憲宗准行。

當時內府對賞賜寶物的態度頗為節儉,贊善王僅得「袈裟禪衣僧帽各一」,這應該與當時內庫庫存不足有關。而一年之後的成化四年(西元1468)卻是一個重要轉折,該年四月番僧得幸於憲宗,遂封答巴堅贊為「萬行莊嚴功德最勝智慧圓明能仁感應顯國光教弘妙大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剛普濟大智慧佛」,紮實巴為「清修正覺妙慈普濟護國衍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鎖南堅參為「靜修弘善國師」,端竹也夫為「凈慈普濟國師」,俱敕誥命,「其服食器用可與王比,出入乘棕輿,衛卒執金吾仗為前導,達官貴人皆為避路,每召入宮誦經咒,贈予駢番。日給大官酒饌牲餼至再,錦衣玉食者幾千人。中貴人見輒跪拜,坐而受之」。

留京藏僧既得皇帝恩寵,身價驟升,其名位之尊貴堪比皇親國戚,「其服食器用可與王比」說明成化皇帝非常重視密宗高僧大德,對其賞賜豐厚,賞賜品本身級別一定非常高。

因此,前後不到一年巨大的反差,根本原因是內庫大量增加賞賜寶物的儲藏。其中瓷器一項必不可少,更應該參照宣德朝舊例賞賜瓷器,因此包括瓷器造型、紋飾,以宣德為樣,照樣燒造就是最佳。

正是因為如此才推動了成化官窯的重啟燒造,故前引《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陶器」條,始有「成化四年光祿寺瓷器仍依四分例減造」的記載。二者絕非巧合,而是前因後果之關係。

目前所見的成窯早期鬥彩滿池嬌器皿,筆者認為全是摹仿宣德故物的結果,而非成窯之創新。只是目前梵文者獲傳世與出土的宣德款器物印證,其餘暫沒出現,但相信隨著珠山窯遺址以後考古的全面深入,應該會有對應之發現。

綜上所述,表明該批早期成窯鬥彩的出現,主要目的就是滿足成化皇帝對藏地高僧的賞賜之需,所以,本拍品的性質屬於成化皇帝御制賞賜瓷器,也屬於成化官窯正式開燒的第一批御瓷,故意義非凡。

成窯早期滿池嬌題材鬥彩器與宣窯滿池嬌鬥彩器一樣,同屬皇帝本人踐行修行的結果,是敬獻藏地高僧大德的寶物,充分彰顯自己對佛教敬仰的無限虔誠,因此,本拍品的出現正是成化皇帝無比崇佛的見證,是虔誠之心凝聚於御制瓷器之珍貴反映。

圖5

明成化鬥彩折枝瑞果墩式碗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圖6

明成化青花海馬紋墩式碗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成窯於四年恢復燒造,距離宣德一朝已經愈三十多年,中間經歷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官窯活動少,所見器物皆無年號款,因此,宣德朝開始大規模寫款的習慣,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貫徹,基於前面三十多年的空白,再度確立寫款習慣,並使之成為制度,必定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成窯其實是明清兩朝御瓷寫款標準化制度的確立者,所以,在成窯早期器皿里,不寫款者不在少數。

成窯目前所見,有款者與無款者,僅僅在於寫款之有無,絕無品質之差異,其為官窯御器之性質更是不容置疑。成窯滿池嬌題材鬥彩器皿,目前所見碗類皆無款,惟見盤類寫款,此現象頗為獨特。

傳世成窯鬥彩滿池嬌碗尚見於兩岸故宮收藏,共有四例(皆無款,圖1、2、3、4),分別為無款高足碗,無款大碗(口徑19厘米和21厘米),但沒有墩式碗造型,故於當今公私典藏而言,本品堪稱孤品。而在珠山御窯遺址所出成化墩式碗中,目前發現有鬥彩折枝瑞果及青花海馬紋等(圖5、6),但尚未見蓮池鴛鴦。墩式碗,為洪武永宣時期宮裡經典造型,口徑大小各異,本拍品應為成化朝最小口徑的墩式碗。

在宣窯鬥彩瓷中斷三十餘年之後,成窯再度恢復明代宮廷鬥彩瓷生產,重續瓷壇絕唱,從此以後鬥彩發展成為景德鎮瓷器的一個重要品類,影響深遠。故成窯在景德鎮彩瓷發展史的地位非常重要,起到承前啟後之作用,因此,成窯早期以滿池嬌為題材的鬥彩器皿,無論學術意義與存世數量,皆可與宣德鬥彩滿池嬌器皿相提並論。晚明文物鑒賞家高濂曾盛讚宣德鬥彩「華若雲錦,絢麗悅目」,今日細賞此成窯遺珍,深覺前賢所言非虛。

當今留存於私人收藏的傳世成窯御瓷不過數十件,鬥彩者寥寥無幾,而本拍品於其中更是特色顯著,既豐富成窯鬥彩器的品類,更讓成窯早期鬥彩增添重要的一例,從而推動學術界對景德鎮早期御窯彩瓷的探索研究。

圖9

圖7

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盤1987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明宣德青花鬥彩蓮池鴛鴦紋大碗西藏薩迦寺藏

圖10

圖8

明宣德青花鬥彩蓮池鴛鴦紋高足碗西藏薩迦寺藏

明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盤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落槌價:CNY15,100,000

※825

十五世紀龍泉窯青釉刻花卧足碗

弧壁深腹,撇口圈足。整器端莊規整,紋飾線條流暢,刻花繁茂,富貴大氣。內外滿施青釉,釉層肥厚,刻劃處隱現白筋,工藝繁複,釉色、技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為一件難得的十五世紀龍泉窯佳品。

A LONGQUAN-KILN CELADON GLAZED BOWL

15th Century

D:13cm/H:4.5cm

RMB:220,000-250,000

825(俯視圖)

落槌價:CNY220,000

※826

清康熙青花月桂詩文花神杯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花神杯為康熙年間御窯廠燒制的成套時令酒具,只以五彩和青花兩類工藝燒造,素雅脫俗。每套共有十二隻,代表著不同的月份,每月均配以一種月令花卉,分別繪:正月水仙,二月玉蘭,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其旁各題五言、七言詩句,末鈐「賞」字篆文印,素來被譽為康熙朝瓷器珍品,《陶雅》有贊:「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本品即屬青花十二花神杯之一,為八月桂花,所用題詞為「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選自《全唐詩》卷60李嶠之《桂》。後落「賞」字方形印章款。其圖案裝飾體現出詩畫並茂的意境,不愧為康熙時期青花瓷器中頗具代表性的玲瓏小品。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AUREL PATTERNEDFLORA CUP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

D:6.5cm/H:4.9cm

RMB:200,000-500,000

826(款)

826(另面圖)

落槌價:CNY2,000,000

※827

明宣德青花輪花綬帶如意耳扁壺

來源:英國倫敦私人珍藏。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RUYI EARED FLATPOT

Ming Dynasty Xuande Period

H:30.2cm

RMB:2,800,000-3,500,000

827(側面圖)

融匯中西入古出新

——明宣德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式扁瓶賞析

英國東方陶瓷學會會員黃清華

永宣二朝堪稱有明一代青花瓷器之巔峰時期,彼時成祖、宣宗二帝皆重視窯業,設有司於珠山專備窯事以供御用和賞賚,較之前朝規制更宏,技術精進,所出之品,為世所珍。永樂三年始,成祖皇帝為弘化天朝聖德,諭遣中官鄭和六下西洋,前後二十年所歷三十餘國,成為空前絕後之盛事,從此「海外諸番,益服天子威德」。鄭和下西洋之舉,促使中外往來日益密切,此前中斷數十年的海外經貿重開,與伊斯蘭地區文化交流得以恢復。蒙元以降,中國與西域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對象是阿拉伯—伊斯蘭地區,漢唐時期的曾為諸國仰慕的絲綢已不再是對外交往中的主流物品,交流主題往往通過青花瓷來完成的。由鄭和下西洋開創的明初海陸朝貢貿易體系,更是將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成極致,作為朝貢外交,賞賚中國瓷器乃是順理成章之事。

正因為順應鄭和下西洋之要求,永樂官窯瓷器一改中國傳統的審美格調,無論在造型上還是紋飾上皆多模仿伊斯蘭風格的器物。其造型的來源主要摹自於波斯王朝和馬姆魯克王朝的金屬加工品甚至玻璃器皿,例如八方燭台、大扁壺、天球瓶等十餘種。早在蒙元時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大量輸出伊斯蘭地區,得到那裡上至君王貴胄,下到平民百姓之喜愛,因此明代早期景德鎮青花瓷器的主流裝飾風格正是為適應這一市場而設計的。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歷年的多次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伊斯蘭風格造型的器物。考古發掘資料證明,此類仿伊斯蘭器物造型的瓷器最早體現在永樂白瓷上,後來在宣德時期更被大量製成青花瓷器。另一方面就瓷器的裝飾而言,自漢唐以來在與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體,完全模仿的裝飾多是局部或點綴,惟獨永宣青花瓷器由於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諸多方面的原因,在與伊斯蘭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出現了短暫的以外來文化為主體的傾向。正如近人吳仁敬在其《中國陶瓷史》中所述:「明人對於瓷業,無論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術均漸臻至完成之頂點。而永樂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藝術之東漸,與我國原有之藝術相融合,對瓷業上更發生一種異樣之精彩。」

同樣,永宣青花瓷器紋飾的伊斯蘭色彩體現鮮明,充滿阿拉伯花紋,所繪的花卉、瓜果,一反傳統的寫實技法,多採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圖形,使枝葉延伸、無窮無盡布滿整個空間,花葉枝條交織纏繞,有機地婉延迂迴,比例完美、節奏起伏,充滿了無限生機。伊斯蘭文化表現在圖案方面其主要的藝術形式是植物花卉。穆斯林渴望藍天碧水和綠色的生命,他們對於植物有著特殊的感情,甚至在伊斯蘭的理想天國里也有植物的一席之地,綠洲上的植物象徵著永恆的生命。

因此,永宣青花賞賚瓷從形式到內容都流露出濃郁的伊斯蘭文化韻味,與中東伊斯蘭世界生產的各種質地的工藝美術品如出一轍,可以在西亞地區的金銀器、銅器、玻璃器、陶器、木器中窺尋到造型的淵源模板。永宣兩朝青花瓷器在與伊斯蘭藝術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以偉大傳統文化的包容精神,吸收了域外優秀文化中的精髓,並有機地結合,衝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跨越了種族和地區的區分,產生了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它是傳統文化相容吸納異域文化的光輝典範,經歷了數百年的滄桑歲月依然光采奪目,故而永宣二朝被譽為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本品正誕生於如此輝煌的時代,屬於宣德朝的重要賞賚瓷之一,為中外交流盛事之見證者。綬帶雙耳葫蘆扁瓶,原為伊斯蘭地區金屬製品,為朝聖者攜帶之水壺。永樂時期宮廷始制之以瓷,景德鎮珠山明代官窯遺址考古表明,永樂早期此式扁瓶為白釉素麵,平底無足澀胎,後期為白釉暗花,淺圈足出現,底部施釉,同時出現青花者,均無款;宣德時期僅有青花一種,有款,造型、紋樣與永樂者相近,差異甚小,故無款青花扁壺的年代判斷上,曲頸的大小和粗細並不能作為永宣兩朝區分的依據。

本品帶有宣德六字楷書款為明確之宣德官窯,氣質古雅,造型清秀,呈葫蘆形,頸肩兩側各置一綬帶耳,上繪折枝花卉一朵。上腹中間繪纏枝花卉一周,下腹前後裝飾皆為伊斯蘭地區傳統紋樣,一面中心繪類似太極圖案,環以八瓣長條形花瓣組成的寶相花,花瓣及其相間紋樣均以青花塗繪,僅其內部留白,邊際裝飾一周半錢形紋;另一面中心繪八瓣圓形花心,周邊以青花勾描八組交錯的卷草紋,格調疏朗,與前一面的繁密畫法形成鮮明對比,邊際環以卷草紋,繪畫流暢。青花一色蒼妍舒雅,濃處錫光迸發,釉汁厚潤泛淡青色,略帶疏散開片紋,下腹部可見橫向接痕,長方形淺圈足,底部釉層稀薄偏白。

與本品相同的帶有宣德六字銘款的綬帶葫蘆扁壺傳世品見於各大館藏,分別為:

(1)北京故宮博物院「故145575」號藏品,高29.9厘米

(2)台北故宮博物院「金二四八54/14741」號藏品,高29.1厘米

(3)台北故宮博物院「呂六一七6/12454」號藏品,高25.6厘米

(4)英國戴維德基金會「PDF600」號藏品,高25.6厘米

其造型與紋飾存在兩類:

第一類:上腹尖小,下腹碩大,比例懸殊,款字書寫在類似太極圖案的一面,款字與上腹纏枝花卉紋之間留白甚窄。(1)、(2)與本品均屬於第一類。

第二類:上腹增大,下腹收小,比例變大,款字書寫在任意的一面,款字與上腹纏枝花卉紋之間留白甚寬。(3)、(4)均屬於第二類。

珠山御器廠宣德層位曾出土一個青花扁壺應屬第一類產品,唯獨款字寫在類似太極圖案的反面。

這兩類風格顯然是來自不同的設計粉本,因為在明初管理森嚴的御器廠中不可能出現工匠隨意而為的情況。尺寸方面,第二類比較一致,第一類則彼此接近,

以本品為代表的宣窯青花瓷器,珍稀無比而品格頗高,處處彰顯非凡的工藝水平,故終明之世,精光不泯。嘉靖朝謝肇淛於《五雜俎》贊曰:「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皆精絕。」「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價幾與宋品矣!」正是如此,宣德御瓷備受好古者追捧,一直聲價不菲,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中驚嘆「宣德之貴,今與汝敵!」

宣德官窯非凡的品格處處得以體現,例如本品所書「大明宣德年制」楷體橫款,樸拙蒼健,古意盎然,絕非庸手所為。據考證,宣德朝御瓷款識的粉本應出自當時大書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書法深得聖意鍾愛,宣德皇帝常以之為師,故《萬曆野獲編》贊宣德皇帝的書法「學顏清臣,而微帶沈度姿態。」沈氏對明初宮廷文化生活影響頗大。明焦竑《玉堂叢話》卷七「巧藝」條記述:「度書獨為上所愛,凡玉冊、金簡,用之宗廟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貞石,必命度書之」。今審沈度著名墨跡《張桓墓碣銘》中的「宣德」、「年」三字與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無論其點之大小,劃之長短,運筆之輕重,間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見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書寫後,再交工匠臨摹上瓷的。

縱觀宣德一朝,御瓷燒造始於洪熙元年九月,終於宣德十年元月,期間宣德五年九月停燒,至八年再度恢復。它是由營繕所丞直接管理(營繕所為工部下屬機構之一),所丞正九品,官階雖低,然「以諸匠之精藝者為之」。同時又派出品秩較高的內官赴廠監造,昭示明宣宗在即位之初對官窯的燒造極其重視。

那麼,在宣德一朝短短的十年里,這些造型獨特的重要賞賚瓷又是生產於何時呢?是否有據可依?對此,著名的古陶瓷學者劉新園先生曾作詳細考證,略說如下:這些瓷器的燒制與鄭和下西洋活動密切相關,因為它們皆是給穆斯林地區使用的賞賚瓷,只有在出洋的時候才需要。永樂皇帝病逝後,洪熙皇帝接受戶部尚書夏原戶的請求,「罷西洋寶船」,將永樂朝最後一次準備出洋的賞賚瓷器封存,致使洪熙元年至宣德五年間明朝政府沒有海事活動,因此宣德前期御窯廠自然沒有燒制賞賚瓷的需要。直至宣德五年元月夏氏病逝後,反對下西洋的領袖大臣不復存在,宣德皇帝便於同年六月發布「遣太監鄭和等往諭番國」的命令,於是開啟了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序幕。但是鄭和這次下西洋寶船攜帶的卻是永樂末年封存的賞賚瓷,也即是說,宣德朝御窯廠並沒有為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燒造賞賚瓷。在宣德五年至八年間,御窯廠奉旨停燒,唯有在宣德八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歸來之後,御窯廠重開並立即接受四十四萬七千件瓷器的燒造命令,顯然,宣德朝賞賚瓷只能最早燒造開始於宣德八年,一直至宣德十年元月結束。宣德皇帝宏大的遠航西洋的計劃卻因自己病逝而終止,這些書寫宣德年號款、準備運往西洋的賞賚瓷最終沒法輸出而留在國內,因此,形成當今西洋諸國遺留明初瓷器之中皆缺宣德一朝器物的狀況。

依據以上考證,本品燒造是為了宣德皇帝遠航西洋之需,燒造時間是在宣德八年至十年元月之間,其寄託了宣德皇帝重現祖父朱棣的遠航西洋、威加四海的雄偉理想,亦默默為後世敘說著宣宗皇帝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的絲絲悲滄。

參閱:

《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96 圖21,頁98圖22

落槌價:CNY3,150,000

※828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小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青花之美,古今皆知,尤以宣德青花為最。晚明著名文人王世性《廣志繹》卷四中稱:「本朝以宣、成兩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最。宣窯之青,真蘇渤泥青也。」可知宣德青花備受推崇的程度,也知青花成色之美,實得于波斯進口鈷料「蘇麻離青」之故。

本品為宣窯青花之卓越代表,其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為宣德一朝新出樣式,造型纖巧俊美,肩部與脛部皆是如意形花瓣紋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花卉紋。其構圖疏朗自然,虛實相濟,無纏枝紋飾常見繁密局促之虞,與之相襯的繪畫水平更令人嘆止,細膩的筆觸下展現纏枝花舒展之妍美,青花之濃淡深淺各具意態,筆墨意趣盡在眼前,氣韻隨筆而生,頗見飄逸之感。胎釉溫潤,寶光內蘊,曆數百年而風采依舊,與穠美蒼妍之青花相得益彰。底部為台階式圈足,內書「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款,其風骨雋秀,筆意清新,端莊內蘊稚拙,莫不合乎晉唐小楷渾厚樸拙之法度。

本品為宣窯珍稀之品,清宮舊藏現存與之相同者,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頁112、圖106。尚見無款者,高12.9厘米,亦來自清宮舊藏,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圖113。另見相同造型、尺寸而主體紋飾為葡萄紋的實例,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一書之圖114。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OTUS PATTERNEDPOT

Ming Dynasty Xuande Period

H:13.2cm

RMB:800,000-1,200,000

828(款)

落槌價:流拍

※829

明永樂甜白釉模印雲鳳紋碗

永樂時期的白瓷,潔白素凈,稱為「甜白」,極負盛名,此名稱之來源尚待考證,或是因為古人觀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觀感稱之。甜白釉為明永樂朝景德鎮御窯所創製,胎質精白,釉水瑩潤,光照見影,視如冰雪,溫其如玉,感覺甜凈,故稱「甜白」。《明太宗實錄》永樂四年十月丁未條記:「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見,永樂皇帝對白瓷情有獨鍾。一代帝王的品味對於瓷器的影響極大,此時期景德鎮窯工在瓷胎中用較多的高嶺土,胎質變得潔白緻密,又在瓷釉中減少了傳統助溶劑的量,從而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況,使瓷器更加潔白純凈,故永樂甜白有「一代絕品」之稱。其釉色晶瑩潔白,溫潤如玉,肥厚如脂,比後來宣德時期的更為光凈。此碗撇口線條流暢,弧腹微垂,圈足,修胎工整。比例協調,造型秀美,釉質潔白,溫潤似玉,肥厚如脂。輔以印花鳳紋裝飾,鳳凰展翅飛舞,身姿優美輕盈,極富動感。此甜白釉印花鳳紋大碗,雋雅凝練,雍容典雅,一派皇室華貴之氣,為明代永樂御窯白釉中的經典之作。

A WHITE GLAZED『CLOUD ANDPHOENIX』BOWL

Ming Dynsty Yongle Period

D:20.8cm/H:9.4cm

RMB:1,800,000-2,200,000

落槌價:流拍

※830

明嘉靖青花外高士內鳳穿蓮紋盤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器器形周正,撇口弧壁,矮圈足,底落「大明嘉靖年製」款。外壁繪青花高士;盤心及內壁各繪鳳穿花紋,紋飾布局疏朗有致,畫面繁而不亂。此器釉汁肥腴溫潤,回青料濃妍泛紫,如青金石藍一般鮮亮,使得紋飾更有勃勃生機,時代特徵顯著,為嘉靖官窯佳品。

A LOTUS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PLATE

Ming Dynasty Jiajing Period

D:14.4cm/H:2.5cm

RMB:150,000-180,000

830(包裝圖)

落槌價:CNY200,000

※831

明隆慶青花嬰戲圖盤

款識:「大明隆慶年造」六字雙行楷書款

盤心與外壁繪嬰戲圖,盤心繪四兒對弈,外壁繪十六子嬉戲。繪畫生動,青花發色鮮艷。盤底於青花雙圈內,書六字雙行「大明隆慶年造」楷書款,於明代官窯款識中較為特殊。

明隆慶一朝(1567-1572),僅有六年,耿寶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鑒定》有述:「當時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不安,經濟蕭條,生產凋敝,景德鎮又屢遭水患,因而瓷器生產的規模極度收縮,其品種和數量均大量減少」,故明隆慶官窯瓷器,為明代瓷器中的稀缺品種,不易多見。

來源: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推薦閱讀:

藏品資訊|孤品 宋汝窯長頸膽瓶
青銅器的拍賣市場迷局
蘇富比中國藝術品春拍 總成交額逾10億8,000萬港元
2016寶石拍賣Top15,100000000元的寶石長什麼樣?
帶你重溫2017年的拍賣之「最」

TAG:拍賣 | 結果 | 成交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