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五首:望見天涯不見家

示三子

朝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作者:佚名

1084年(元豐七年),陳師道的岳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因為師道家貧,妻子與三個兒子及一個女兒只得隨郭概西行,而陳師道因母親年老不得同去,於是忍受了與妻子兒女離別的悲痛。將近四年以後,即1087年(元祐二年),陳師道因蘇軾、孫覺等人之薦,充任徐州州學教授,才將妻兒接回到徐州。紀錄這一場生離死別,他寫下了不少情意誠篤、感人至深的佳作。

首二句說妻兒們去遠了,相見無期,也就不那麼惦記了;而當歸期將近,會面有望,則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遠」句固然是記錄了詩人的實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現了他無可奈何的失望和悲傷,詩人決非真的忘情於妻兒,而是陷於一種極度的絕望之中。「歸近」一句正說明了他對親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兒女」二句寫初見面的情形。因離別四年,兒女面目已不可辨認。陳師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說:「何者最可憐,兒生未知父。」可見別時兒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說法,表明了離別時間的長久,並寓有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感喟。

「喜極」二句是見面之後複雜心情的表現。久別重逢,驚喜之餘,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是相顧無言,淚灑千行,然後破涕為笑,慶幸終於見面。此十字中,將久別相逢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抓住了悲喜苦樂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間的變幻,將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

「了知」二句更深一層作結,說雖然明知不是在夢中相見,但猶恐眼前的會面只是夢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這種心理的描繪,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與親人分離的四年中,詩人多少次夢見親人,然而卻是一場空歡喜,反增添了無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為失望太多,幻滅太多,所以當真的會面時,反而產生了懷疑,唯恐仍是夢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現了出來。

鄉思

朝代:宋代

作者:李覯

原文: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獨自在外,自然充滿了對家人的懷念。古詩中表現鄉思,除了聽風聽雨外,最多的是通過登臨送目,寄託悲傷。如唐韋應物的《西樓》云:「高閣一悵望,故園何日歸?」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云:「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李覯這首絕句,也是通過遠望,抒發自己思歸的牢愁。

詩前兩句寫望,但從望的感受上落筆,不具體寫望見些什麼。詩人遠望時正當黃昏,夕陽西墜,他遙望故鄉,故鄉不見,遠在天涯。這時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處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見落日,卻仍然望不到故鄉。這兩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現得很深刻。詩先以落日處即天涯作襯,使後句望不見故鄉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現時卻不直說,而是通過兩個「天涯」的反覆吟詠比較,讓人從中體會出來。以落日喻天涯,是從《世說新語·夙惠》中得到啟發。《世說新語》載:晉元帝曾問明帝:「長安與太陽誰遠。」明帝起先回答太陽遠,因為沒見過有人從太陽那兒來。後來又改口說太陽近,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後來人們常用這典故,以天涯太陽比喻遠。如唐岑參《憶長安曲》云:「東望望長安,正值日初出。長安不可見,喜見長安日。」就是在所憶之處與太陽上做文章。

落日終於西沉了,暮色從天際酒來,把詩人的視野壓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即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已恨」句轉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度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個「恨」字來。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領起,無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遞進一層,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詩用「還被」二字喚起,障礙重重,恨重重。再說,山本可用青、綠形容,用青更符合詩的平仄要求,可是詩人卻用碧字,大約是因為青、綠較為輕、明,碧較為重、暗,不僅更符合等色蒼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喚起凝童情緒。而當蒼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壓抑感也就更加強烈。詩至結尾,隨著時間的冉冉推移,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縮,色調的由明而暗的變化,結構上的層層遞進,那鄉思也就愈來愈濃郁,以致濃得化不開。

蜀道難

朝代:南北朝

作者:蕭綱

原文: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

譯文

巫山之長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彎曲,曲折頗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斷有陣陣悠揚的笛聲傳來,聲調時高時低,兩岸的猿啼不斷,斷了還續。

自漢魏以來,歷代文人就在有關蜀道的作品中對其加以描寫渲染。蕭綱的《蜀道難》寫了巫山一帶的險峻地勢,詩歌短小而凝練。

過零丁洋

注釋譯文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賞析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與元軍作戰,被俘,途經零汀洋時,元軍逼迫他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他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以詩明志,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詩人回顧自己的仕途和征戰的經歷:因科舉而蒙朝廷重用,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中已經度過了四個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幾近滅亡。「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猶如風中飄絮,動蕩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國家的災難、個人的坎坷濃縮在這兩個比喻句中,意思是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在曾經兵敗的惶恐灘頭,詩人也曾為自己的命運惶恐憂慮,而今途經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嘆自己的孤苦伶仃,無力挽救國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於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鬥志,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推薦閱讀:

蝶舞繾綣,天涯歸夢 文 / 魚兒
淺著一笠煙雨,天涯靜候君還
念在天涯,心在咫尺
執筆天涯,落筆殘花
天涯花色美,5《木芙蓉花》

TAG:詩詞 | 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