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柬埔寨專題

柬埔寨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20多個民族和部族,其中有講南亞語系語言的高棉族、漢藏語系語言的華族、緬族、泰族和南島語系語言的占族、馬來族。此外還有越南民族。1998年,在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協助下,柬埔寨進行了全國人口普查。女性人口超過男性。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的戰爭。在柬埔寨全國24個省市中,人口最多的是魚米之鄉的磅湛省,佔全國人口的14%左右。人口最少的省份是蒙多基里省,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0.3%。柬埔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是蒙多基里省,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柬埔寨人的結婚年齡,男性平均為24.2歲,女性平均為22.5歲。高棉族是柬埔寨人口最多的民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96%,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流域和洞里薩湖周圍的平原及沿海一帶。高棉民族早在公元二世紀就已出現,比本地區的泰民族和越南民族早出現了幾個世紀。其文化和宗教信仰受印度和爪哇影響很大。高棉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稻穀和棉花,也有一些從事漁業和手工業。在城市中,高棉人大多當工人,做生意。受過高等教育的大都在政府部門裡任職,在學校中任教。高棉人信仰的宗教是小乘佛教。成年男子幾乎都要到寺院象徵性出家一段時間,凈化靈魂。在家庭中,丈夫擁有很大的權利,妻子地位較低。但隨著現代家庭觀念的發展,妻子的家庭地位有了明顯變化。特別在掌管錢財方面多數是妻子的權利和職責。高棉人沒有計劃生育的概念,特別在農村,有4-5個孩子的家庭相當普遍。高棉人一般身材比較矮小,皮膚棕色,鼻子扁平,頭髮捲曲烏黑,體格強壯有力。

柬埔寨人在地理上也有上北下南之說。

柬埔寨東北部高原和山林地區,居住著一些山地民族,柬埔寨人習慣上將他們統稱為上高棉人。這些山地民族多集中在臘塔納基里、蒙多基里和上丁三省。上高棉人由部落組成。主要有庫伊人、普農人、斯丁人、布勞人、比爾人、嘉萊人和拉德人等。他們的語言也屬於孟--高棉語系。上高棉人一詞出現於60年代,當時這樣稱呼,是由於政府從政治上要拉近山地民族和高棉民族的關係。實際上他們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上高棉人農業落後,一直沿用刀耕火種的方法。主要作物是旱稻和高地水稻。他們擅長打獵。上高棉人勇敢彪悍,是柬埔寨軍隊的重要兵源之一。庫伊人主要分布在磅同省、柏威夏省和上丁省,多信奉佛教,主要種植水稻。布勞人主要分布在柬埔寨東北地區,主要種植旱稻。普農人主要分布在蒙多基里省、桔井省和磅湛省的農村地區,種植旱稻、果樹和蔬菜。斯丁人分布在柬埔寨越南邊界地區。比爾人分布在柬埔寨西北部地區,種植旱稻。嘉萊人和拉德人屬於澳亞語系,至今仍保留著母權制殘餘,主要種植水稻和玉米。由於上高棉人仍保留著自己的生活傳統,而且和內地平原高棉人的文化、藝術等很不相同,加上那裡山高林密,空氣清新,風光秀麗,早在50,60年代,政府就將這些地方開闢為特色旅遊區,曾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柬埔寨的旅遊部門正在加緊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重新開發上高棉旅遊創造條件。

占族人口20萬左右,非官方的估計數字在50萬左右。占族是中印半島古國占婆的遺民。占婆公元2世紀建國,17世紀被越南吞併。占族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流域和洞里薩湖周圍地區,其中磅湛和磅清楊兩省最為集中。占族的另一支生活在柬埔寨東部和越南交界的山林地帶,後被稱為埃德人和嘉萊人。占族人體形較小,皮膚棕色,頭髮黑色或褐色,臉毛和體毛較長。占族和高棉族自古關係友好,但宗教信仰不同,仍完整地保持著本民族的特性。居住在江河邊上的占族人主要從事漁業,水稻和蔬菜種植,內地的則主要從事水稻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城市裡的也有從事商業和工業的。柬埔寨占族人原來信奉婆羅門教,後來與從馬來半島移入的穆斯林混居,漸漸改信穆斯林教。占族人幾乎都是穆斯林,所在村寨建大都建有清真寺。占族是一個英勇善戰的民族,歷史上國家曾經組建過占族人部隊。占族有自己的文字,是從婆羅迷文字演變來的,現在只有少數上了年紀的人還懂得這種文字。占族人的主要服裝是蠟染布衫,形狀像長袍,在腰部打結。女子頭戴穆斯林頭巾或圍巾。

柬埔寨華僑、華人沒有準確數字。他們大多經營小本生意,種植蔬菜。在首都金邊,一些華人在商業、工業、金融和服務業等領域獲得成功。華人在柬埔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華僑華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宋代。清代以後移民數量增多。到1890年,在柬埔寨的華僑華人已達13萬。到20世紀60年代,柬埔寨華僑華人50%以上是土生華人。柬埔寨華人保持著本民族的風俗和傳統。柬埔寨華僑華人和當地人民的關係融洽,柬埔寨人和華人通婚很普遍,不少柬埔寨高官娶華人女子為妻。1914年,潮洲幫華人在柬埔寨首都創建了第一所華文學校-端華學校。到30年代初,華人的5大幫會都建立了自己的華文學校。其中有福建幫的民生學校、廣肇幫的廣肇學校和南華學校、海南幫的集成學校、客家幫的崇正學校等。據史料記載,1938年柬埔寨華文學校有95所,學生4,000人。60年代,華文學校發展到200所,中小學生達到5萬人,僅首都金邊的華校就多達50所,規模最大的端華學校在校學生3,000多人,教職員100多人。廣肇學校學生1,200人,民生1,000人,集成450人,崇正500人。1970年之後,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受到嚴重挫折,主要原因是國內戰亂和政府華人政策的改變。直到1990年,柬埔寨政府重新同意建立華文學校後,華文教育才獲得新生。1990年10月,磅湛省棉末縣的啟華學校首先復科,從此柬埔寨的華校像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起來。1890 年柬埔寨的華僑華人達到13萬,60年代末,估計有42萬。後來由於柬埔寨國內政治局勢多次劇烈演變,華僑華人的數量明顯減少。到了90年代,隨著全面和平的實現,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柬埔寨和中國的關係改善和加強,都使柬埔寨華人華僑的數量回升,但絕大多數的華僑已經加入柬埔寨國籍,成為柬埔寨民族的一部分。柬埔寨政府不再頒發華僑身份證,華人已經完全融入柬埔寨社會。柬埔寨官方沒有關於柬埔寨華人華僑的準確數字。1991年柬埔寨政府開始放寬華人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柬埔寨華人理事會宣告成立。柬埔寨的華人很早就建立了5大宗鄉會館。1871年,當時在柬埔寨的法國殖民者就採取幫長制統治華僑和華人,並且規定,所有各方言柬埔寨華人都必須加入所屬的幫會。按照不同的方言群劃分為5大幫會。各幫會領導人由選舉產生,法國副總督任命。這種幫會管理制度一直到1958年才被廢止。現在柬埔寨共有5個宗鄉會館:潮洲會館、福建會館、廣肇會館、客屬會館、海南會館。這些會館的主席是柬華總會的當然副會長或者常務理事。這種做法有利於柬埔寨華社的團結和發展。隨著柬埔寨和中國友好關係的恢復和發展,柬埔寨華人理事會會務活躍,在柬埔寨經濟文化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除了宗鄉會館,柬埔寨華人還按照姓氏成立不少宗親會。這些宗親會擔負著照顧宗親的責任,特別是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他們都會出面幫助料理。宗親會也參加柬埔寨華人理事會發起的慈善事業。一些成立較早的宗親會還組團到祖籍國中國尋根。宗親會的活動經費主要是來自負責人和成員樂捐。宗親會都有自己的公墓,每年清明多組織鄉親掃墓。一些宗親會計劃購置新的墓地。柬埔寨華人的社團還有寺廟和舞獅團等。除了5大華人會館都有自己的寺廟外,全國還有40多個華人寺廟。舞獅團和舞龍團達到了30個。柬埔寨政府在經濟上和文化對華人和柬埔寨人實行一視同仁的政策,不歧視華人。

越南人在柬埔寨非高棉民族中是人數最多的民族。實際數字多少,現在尚無法確定。他們大多居住在城鎮,從事建築、汽車和電器修理,經商的不多。在湄公河和洞里薩湖地區,越南人多以打魚為生,住在船上,成為水上人家。越僑和越南人有自己活動的圈子,較少和柬埔寨人接觸。由於歷史和其他方面原因,柬埔寨人對越南人沒有好感,一般不與越南人通婚。

柬埔寨語言文字的發展

柬埔寨主要民族是高棉族,所以柬埔寨語實際上是指絕大多數柬埔寨人講的高棉語。柬埔寨語屬於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支。其文字十分古老,它是根據南印度婆羅迷文創造的。在後來的漫長歲月里,柬埔寨文字先後經過10次大的變化,演變成今天的文字。柬埔寨語言文字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公元7-12世紀是古柬埔寨文階段;公元12-17世紀是中世紀柬埔寨文階段;17世紀以後是現代柬埔寨文階段。柬埔寨文字大約在公元7世紀形成,這個結論來自迄今發現最早的柬埔寨文字碑銘是公元611年,地點在茶膠省。最近50多年,柬埔寨政治、經濟發生多次變動,柬埔寨文字和語言也相應發生了一些變化。由於早期柬埔寨在宗教和文化方面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深刻影響,所以柬埔寨語中大量使用了巴利文,政治、經濟辭彙中使用的尤其多。因為巴利文辭彙像英語那樣有詞根、前綴、後綴,具有極強的構詞功能,可以從一個詞根派生出大量新辭彙。精通巴利文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受過很好的教育才行,所以在1970年之前,它一直是屬於知識分子和達官貴人的語言,當時一個掌握了比較多的巴利文辭彙的人,被看作肚子里有墨水。到底柬埔寨語應當向什麼方向發展,早在60年就在學術界展開了爭論。一派主張柬埔寨語言繼續向平民化方向發展,但問題是,純柬埔寨語辭彙相對貧乏,且辭彙派生性差,在科技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柬埔寨語只能採取解釋性的構詞方法,文字臃長,詞義不確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不得不將大量法語辭彙直接搬用,攙雜使用。

另一派則主張利用巴利文和梵文的強大構詞和派生能力,按照其固有的構詞法則,構築新辭彙。一些著名學者提出了系統的構詞理論,政府也支持更多地使用巴利文,為此專門成立了新辭彙委員會,定期公布各門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辭彙,以替代法文辭彙。到70年這種新思潮成為主流,大大豐富了柬埔寨語的辭彙,但它沒有能得到推廣,基本上還是在校園的小圈子裡,不能為廣大群眾所使用。1975年民主柬埔寨時期,柬埔寨語言也被紅色革命的浪潮所摧殘,語言必須為工農兵服務,除了極左的政治辭彙有發展外,柬埔寨語彙遭空前扼殺,辭彙單調貧乏。巴利文辭彙被塗上貴族階級色彩而遭到禁止。一直到1979年之後,特別是在1991年之後,柬埔寨語言才獲得了空前發展,展現出勃勃生機。現在大量巴利文專業辭彙已經成為人們熟悉的語言,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銀行、保險、司法等行業,都在文件中大量使用巴利文辭彙。但是,科技的發展有時也讓柬埔寨語跟不上步伐,柬埔寨語中還在使用外來語,並且已經成為柬埔寨語言的一個部分。一些學者在繼續創造新的巴利文辭彙,報刊、電台等大眾媒體,則大膽地將這些新出現的辭彙加以利用,推動著柬埔寨語的發展。

柬埔寨語的特點

柬埔寨文字是拼音文字,有33個輔音和24個母音。拼音規則相當複雜。學習者一旦掌握了其規則,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拼音這一點上,要比英語、法語來的困難。但是在語法上,則相對比較簡單,它與漢語一樣,動詞沒有詞形變化,無須隨發生動作時間的不同而進行變化。它的另外一個有趣特點是形容詞放在名詞後面,而不是前面。這一點和法語一樣。比如紅蘋果,在柬埔寨語中是"蘋果紅"等等。柬埔寨文在書寫的時候,基本沒有標點符號,通常只使用句號、問號和驚嘆號,沒有逗號、頓號等,有些像中國的古漢語,閱讀要有斷句的功夫才行。柬埔寨語十分強調辭彙使用的選擇要看講話對象。不同年齡和地位的人,需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用詞。在宮廷甚至還形成了所謂"王族語言",對國王和僧侶都要使用這種語言。實際上,所謂王族語言只不過是巴利文和梵文而已。僅一個吃飯的"吃"字,就可以有6、7種說法,以表示禮貌。現在柬埔寨人還是注意看人講話,只是沒有像從前那樣嚴格。柬埔寨儘管不大,但是在語音上並不統一。金邊口音被確認是柬埔寨的"普通話",電台電視廣播以金邊口音為準。它與馬德望為中心的西部方言區,以及臨近越南的東部方言區,構成了柬埔寨語的主要語音板塊。

柬埔寨其他語言

柬埔寨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使用高棉語,還使用其他語言。從語繫上看,華人、緬甸人、泰人講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占族人、馬來人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越南語大致可以歸入南亞語系。華人在金邊旅行不會感到十分困難,因為在大街兩旁的商店、旅館、飯店、學校的招牌大都有華文,辨認十分方便,和當地華人交談一般可以使用普通話,如果會潮洲話、廣東話、福建話,就更為方便。現在柬埔寨使用英語比較廣泛,各種英語學校很多。政府官員不少也能講英語,普通百姓則較生疏。在上了年紀的官員和教師中,會講法語的不少。1970年之前,法語是政府工作語言。1970年政變之後,隨著美國的捲入和長期戰爭,英語逐步取代法語。1991年之後,這種趨勢繼續得到加強。為了恢復和保持法語在柬埔寨的地位,法國在提供文化援助的時候,往往將使用法語教學作為先決條件之一。

柬埔寨簡史扶南王國 柬埔寨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有人開始在湄公河流域和洞里薩湖周圍地區生活。大約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一個名叫混填的印度人率領軍隊,乘船攻入,擊敗女王柳葉,建立起柬埔寨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扶南,並成為扶南國王。"扶南"一詞在柬埔寨語中是山的意思。公元3世紀初到4世紀中葉,是扶南王國鼎盛時期,其疆域東到現在越南南部、北至寮國南部、西部和西北部抵泰國東南部和馬來半島。公元6世紀下半葉,扶南王國消亡。扶南王國時期創造了古高棉文字。婆羅門教、佛教同時流行,而婆羅門教則是主要宗教。真臘王國 公元7世紀初,扶南屬國真臘經過長期戰爭兼并,建立起柬埔寨歷史上統一的國家--真臘王國。她保留了扶南王國的政治、社會和宗教制度。真臘王國一直持續到公元16世紀,前後900年。公元8世紀,由於王位繼承問題,真臘王國分裂成陸真臘和水真臘兩個國家。直到公元849年國家才重新統一,進入吳哥王朝時期。 吳哥王朝 吳哥王朝不但是真臘王國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柬埔寨歷史上的一段極盛時期,前後歷時600餘年。當時柬埔寨疆界向西擴展到緬甸,向東抵達南海,向南至暹羅灣。世界聞名的吳哥寺(又稱小吳哥)和吳哥王城(又稱大吳哥)等著名建築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其精美的石雕藝術至今為世人所嘆服,成為人類寶貴文化遺產。小乘派佛教在幾經周折之後,終於在14世紀成為柬埔寨的國教。吳哥王朝由於暹羅多次舉兵入侵,於公元1432年被迫從吳哥遷都,吳哥王朝結束。金邊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柬埔寨首都。遷都金邊後,真臘王國陷入長期動亂,100年後被暹羅征服。暹羅和越南的爭奪 16世紀末葉,真臘改稱柬埔寨。這個國名沿用至今。這時,越南開始挑戰暹羅對柬埔寨的宗主地位,並一度獲得成功。在其後的三個世紀里,柬埔寨長期處在越南和暹羅的爭奪之中,戰爭不斷,國勢日衰,大片國土淪喪。1841年,暹羅軍隊與越南軍隊在柬埔寨決戰,獲得勝利,佔領金邊,立安東為國王,暹羅與越南簽訂和約,越南撤出柬埔寨。 法國殖民統治 19世紀中葉,法國在越南南方站穩腳跟後,策劃向柬埔寨擴張。法國主教米希在金邊建立傳教據點,不久他成為安東國王的顧問。安東病逝後,長子諾羅敦繼承王位。1863年,法國採取炮艦政策,強迫柬埔寨簽定條約,接受法國保護。暹羅也乘機強迫柬埔寨簽訂條約,承認暹羅宗主權。後來,法國軍隊佔領柬埔寨王宮,逼迫宣布《柬泰條約》無效。法國將柬埔寨馬德望、班迭棉吉和暹粒三省割讓泰國作為安撫。法國在柬埔寨初步得逞後,1884年,又用逼宮方式強迫諾羅敦國王簽署新條約,法國獲得柬埔寨的全部政治權力,柬埔寨淪為法國殖民地。1887年10月,法國政府宣布成立印度支那聯邦,成員國包括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法國對柬埔寨的殖民統治長達90年,直到1953年才結束。 日本佔領柬埔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在日本的支持下,迫使法國在東京簽訂條約。法國同意將柬埔寨的馬德望、暹粒、磅同和上丁四省割讓給泰國。柬埔寨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領土和150萬人口。1941年日本軍隊進駐柬埔寨,法國繼續對柬埔寨實行形式上的統治。大戰結束前夜,日軍解除法軍武裝,推翻法國殖民政府,建立對柬埔寨的直接統治。1945年8月5日本無條件投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地區。10 月,法國恢復對柬埔寨的殖民統治。 柬埔寨王國 為爭取柬埔寨獨立,高棉自由民族統一陣線1946年成立,領導反對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武裝鬥爭。1950年全國臨時抗戰政府成立。1953年底,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擺脫殖民統治。1953年,西哈努克國王為爭取民族獨立展開一系列外交行動,爭取美國、日本和泰國支持柬埔寨獨立。強大的國際壓力,加上法國軍隊在越南戰場的接連失利,迫使法國在1953年7月3日宣布給柬埔寨完全獨立。11月9日在金邊王宮,法國正式將權力移交給以西哈努克為首的柬埔寨政府。柬埔寨獲得獨立。法國對柬埔寨的90年殖民統治結束。11月9日成為柬埔寨獨立日。1954年7月,法國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成為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柬埔寨獨立後,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當時東南亞最富庶和美麗的國家,享有"和平綠洲"的美譽,首都金邊則成為"東方巴黎"。 高棉共和國 1970年3月18日,擔任柬埔寨總理的朗諾將軍,乘西哈努克出國治病之機,發動政變,推翻西哈努克,建立高棉共和國。朗諾上台後,加強與美國合作,越南戰火很快燃燒到柬埔寨,柬埔寨從此陷入長期戰亂之中。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發表聲明,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救國陣線,號召柬埔寨國內外一切愛國高棉人聯合起來,抗擊朗諾集團及其支持者。同年5月,柬埔寨民族救國陣線領導下的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成立。西哈努克任陣線主席,賓努任政府總理,喬森潘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1974年底,美國宣布從越南撤軍,印度支那戰場出現巨大變化。柬埔寨民族解放武裝力量,在全國各個戰場取得節節勝利,1975年1月1日發動金邊戰役,切斷金邊和外界的水、陸聯繫,金邊成為一座孤城。1975年4月初,朗諾逃離柬埔寨前往美國夏威夷。4月12日,美國駐金邊大使館關閉。4月17日紅色高棉攻佔金邊。施里瑪達等大批高級政府官員被捕,不久被處決。高棉共和國僅歷時5年垮台。 民主柬埔寨(紅色高棉時期) 1975年4月到1979年1月初,是柬埔寨共產黨,也就是人們稱之為紅色高棉領導的民主柬埔寨時期。紅色高棉領導人在對內對外事務上均執行一系列錯誤路線、政策。他們強行搞合作社,取消貨幣,廢除商品交換,從城市撤民,無償佔有國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為了實現他們"沒有窮人,也沒有富人"的純潔公有制社會,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大肆迫害知識分子、工商人士,後來發展到對黨和政府內持不同政見人士進行清洗,大批人被處決。國際機構調查報告稱,在此期間,大約有170萬柬埔寨人死於政治迫害和其他非正常原因。這個時期成為柬埔寨近代史上黑暗和慘痛的一頁。美國人拍攝的電影《殺人場》,描寫了那個時期的情況,在該片中擔任角色的美籍柬埔寨人獲得奧斯卡最佳配角獎。紅色高棉的上述做法,遭到柬埔寨人民的反抗,失去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1978 年底,紅色高棉中的起義部隊在越南軍隊的幫助下,發起聖誕戰役,很快攻佔金邊。紅色高棉部隊被迫退到柬埔寨泰國邊境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民主柬埔寨政權被推翻,執政時間不到四年。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民主柬埔寨政權被推翻後,由柬埔寨人民革命黨領導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越南和前蘇聯等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下,國家經歷了一段極其困難和艱苦的時期後,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逐漸得到鞏固和加強,控制了70%的國土和80%的人口。農業、工業和商業得到恢復,糧食基本自給。柬埔寨經濟在戰爭與和平並存條件下逐步恢復正常。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一支6萬人的軍隊,1990年初發展到10萬人,包括陸海空三軍。她在外交上得到了包括越南、前蘇聯以及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柬埔寨境內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僵持局面。世界局勢的重大演變,冷戰格局的初步打破,美國、蘇聯和中國三角關係出現的積極變化,都對柬埔寨政治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並最終導致柬埔寨敵對各方坐到談判桌前,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柬埔寨問題。為實現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越南分階段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人民革命黨也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採取重大改革措施,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政治解決。第二柬埔寨王國 在經過長達10多年的軍事、外交較量之後,關於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和平會議於1991年10月23 日在法國巴黎召開,柬埔寨最高委員會的12名代表和19個國家的外長共同簽署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巴黎和平協定",就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作出安排。11月初,根據巴黎協定,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和維和部隊進駐柬埔寨。解除各派武裝的工作由於紅色高棉的抵制沒有實現。 1993年5月23日,在聯柬機構主持和監督下,柬埔寨舉行全國大選,組成以奉辛比克主席拉那列為第一總理、人民黨副主席洪森為第二總理的柬埔寨王國政府。柬埔寨實行君主立憲制,建立了民主多黨政治制度和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對外奉行和平、中立外交政策。1998年柬埔寨自己組織了第二次全國大選。人民黨的洪森出任總理,人民黨和奉辛比克建立兩黨聯合政府,桑蘭西黨成為國會中的反對黨。參議院作為98年大選妥協的產物在柬埔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2002年2月舉行了鄉(農村)和分區(城市)基層選舉。柬埔寨在民主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政府提出的"雙贏政策",解決了曠日持久的紅色高棉問題,柬埔寨獲得全面和平,進入經濟重建新階段。實現全面和平的柬埔寨王國,政治穩定,外交活躍,外國援助和投資出現前所未有的局面。寬鬆的經濟和投資政策,使柬埔寨成為有投資吸引力的國家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名勝古迹,特別是吳哥古迹,強烈吸引著大量國際遊客。發現吳哥來柬埔寨旅遊的人,主要是為了看世界聞名的吳哥古迹。到柬埔寨訪問的外國元首,大都也到吳哥參觀。前中國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現在的江澤民、李鵬都參觀過這個世界奇蹟。公元9世紀到15世紀,吳哥是柬埔寨的首都,一個曾經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大城市。1431年吳哥被暹羅攻陷,受到嚴重破壞。1434年吳哥被迫放棄。之後就逐漸淹沒在茫茫林海之中,被人們所遺忘。一直到公元1815年,才被法國的博物學家發現。在吳哥地區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後發現了大大小小600多座古代建築,宏偉的巨石建築和精美的浮雕使吳哥不但成為柬埔寨的藝術瑰寶,也使吳哥成為可以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尼的婆羅浮屠並列的古代東方四大奇蹟。美國著名的《國家地理》雜誌,將吳哥列為世界上最值得參觀的50個地方之一。

小吳哥建築群

公元12-13世紀,柬埔寨的吳哥文化發展到了頂峰。其代表是小吳哥和大吳哥建築群。

小吳哥建築群位於暹粒市以北7公里處。其中的吳哥寺,(也有稱小哥寺、吳哥窟)建築高65米,長1,500米,寬1,300米,佔地200公頃。牆外有長達近6,000米的壕溝,據說當時裡面還養有鱷魚,保護吳哥寺的安全。

西牆正中有一道門,門樓成三塔型,十分壯美。進入西門,是開闊的廣場,正中央是一條巨石鋪成的大道長500米,直抵寺門。大道兩側有赭紅色的石刻欄杆。欄杆外面有兩座石屋,據考證是存放法器和收藏典籍的地方。廣場中有座石砌的水池,池邊雕刻有水獸圖案,還有石頭台階供人上下。相傳這個水池是專供教徒朝聖前潔身之用。現在廣場蕭蕭然,空曠曠,只留下殘垣斷壁。可是當年周達觀來這裡訪問的時候,卻是石屋數百間,轎傘雲集,鼓樂齊鳴的繁華盛況。小吳哥建於公元12世紀的蘇利亞跋摩二世,最初是為了供奉婆羅門教的毖濕努主神的。蘇利亞二世去世後,被封為毖濕努化身,吳哥寺成為他的陵墓。吳哥寺是吳哥地區最傑出、保護修葺最完好的歷史遺迹。吳哥寺位於通向大吳哥大道的東邊,暹粒河從吳哥寺的東牆下流過,因此,如果吳哥寺按照婆羅門教的教規坐西面東,布局勢必背向王城,面臨河流。這樣,當國王率領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到寺中舉行儀式時會產生諸多不便。古代高棉民族沒有墨守成規,吳哥寺被建設成唯一一座坐東面西的建築。吳哥寺的主殿全部建在一個長215米,寬187米的石頭台基上。台基共3層,中央5座聖塔拔地而起,正中一座最高,其他4座分布在第2層台基的4個角頭。這些寶塔象徵著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宇宙中心和諸神之家。吳哥寺對世界文化藝術作出的傑出貢獻,不但表現在建築本身,更體現在它的浮雕藝術。每一層台基的四周迴廊,都用巨石砌成,壁上是精美絕倫的浮雕。其中第一層迴廊的浮雕最為精彩,有浮雕畫廊美譽。這幅浮雕畫廊高2米,長800米,畫卷不但雕刻手法工整細膩,層次分明,造型精美生動,而且內涵豐富,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由於迴廊有屋頂覆蓋,所以儘管被遺棄數百年,其浮雕依然保存良好。浮雕的題材大多取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話故事。也有不少浮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在第2、第3層迴廊尚能發現一些佛像,考古學家認為這是柬埔寨人在由婆羅門教轉信佛教之後增建的,並非原有。每一層迴廊的四角各有一座蓮花蓓蕾型小石塔,上面刻有玲瓏細巧的裝飾。層層迴廊四面雖都建有券門石階,但一般是從正西門進入。古代的時候,平民只能進入第一層迴廊,只有帝王將相和僧侶才能進入神廟。迴廊盡,五塔現,朝西正中有條35級近似垂直的石梯直通最高的聖塔。這裡曾經供奉過一座騎著神鳥的毖濕努神貼金雕像。前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在1963年5月訪問柬埔寨的時候,曾經登上聖塔,成為第一位登上此塔的外國國家元首。五塔上還鐫刻有許多神採風韻妙不可言的仙女像,雖歷盡滄桑,卻依舊令人傾倒。吳哥寺的外部宏觀建築更是出類拔萃。正面基座的長度與聖塔高度比例和諧,布局獨具匠心。寬闊的廣場更襯托出吳哥的神奇。尤其當朝霞夕陽把萬道金光灑滿五塔時,遊人會有進入仙境般的美妙感覺。浮雕是雕刻在質地非常好的砂岩上。這種石頭產自吳哥北面的扁擔山脈。即使是石塔、石門和石樓,也都用精美的浮雕裝飾,有人物,有鳥獸,有花卉,線條流暢,圖案別緻,刀法玲瓏纖細。整個建築恢弘中充滿著娟秀和靈氣。在吳哥寺西大門外兩側,各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樹,傳說是在吳哥寺興建時種下,已有千年歷史。但後來經專家考證,實際樹齡應當在200年左右,是當時的一位僧人種下。本來有許多棵,但是都先後死掉,惟獨這兩棵位置極佳的菩提樹活到今天,依然生機勃勃。茂密的枝葉宛如一個張開的巨傘,為過往的遊客慷慨地提供陰涼場所。在這個建築群中比較著名的古迹還有普農巴坎寺,該寺建在65米高的小山上,寺本身高45米,是呼吸新鮮空氣和觀看吳哥日落和攝影藝術家們尋找創作靈感的好地方。

離開小吳哥再往北3公里就到了大吳哥(也有稱吳哥通)大吳哥是柬埔寨古代的首都,始建於公元9世紀,後來多次被破壞。保存到今天的大吳哥,是在公元1181年到1215年之間由歷史上著名的國王傑耶跋摩七世所建。

昔日的王宮由於是木結構,現在地面建築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高低不平的柱基。然而中央大道、中央廣場和斗象場,卻依然清晰可見。斗象場邊上一人多高的牆壁上,騎著大象作戰的石雕,儘管披上了歲月的風塵,但是其生動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技藝卻依然綻放著藝術的光芒,其強烈的動感,彷彿只要輕輕撣去上面的塵土,雄壯的象群和武士就會從石頭上一躍而下。為抵抗外敵入侵,大吳哥的城牆高大,它高7米,厚3.5米。呈正方形,周長12公里。王城城牆4面各開有一個門,東門偏北500米的地方還多設有一個門,叫做凱旋門,有大道直抵王宮。凱旋門的兩側各有一尊石象,石象有3個頭,巨大的象牙抵地。當年國王征戰時,威武地騎著大象率領大軍通過凱旋門上戰場,其恢弘之氣勢不難想像。其他4個拱起的城門,高約20米。每個門洞上方中央各有一尊四面佛像,又被4尊比較小的四面佛像簇擁,帶著神秘的微笑。盛極年代,佛像都貼有金箔,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城門外面大道兩側各有27尊高達2.5米的巨大石雕,手持一條7頭巨蛇。蛇身就是欄杆。抓蛇頭一端代表神,抓蛇尾一端代表魔。神像儀態端莊,圓臉杏眼;魔像猙獰兇狠,齜牙咧嘴。這裡還有一段故事:一天神和魔比誰的力氣大,就用蛇身為繩拔河比賽,雙方力量相差無幾,最後神巧妙利用蛇向前運動的慣性終於戰勝了魔。遺憾的是南門外很多神和魔的頭像被人砍掉,偷運到國外。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裡就有一個柬埔寨面積不小的陳列室,不少展品就是來自吳哥。大吳哥中最著名的是巴戎廟。是一座佛教寺院。它的台基高3米半,分為兩層。在離地面45米處有一個圓形寶塔,裡面有一尊4米高的佛像。寶塔被49尊巨型石雕四面佛頭像簇擁,代表著當時柬埔寨的49個省份和城市。四面佛寬厚的嘴唇,善良的微笑,莊重的鼻樑,微閉的雙目,成為柬埔寨民族友好善良的生動寫照。有學者研究認為,四面佛的造型實際就是傑耶跋摩七世的面孔。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顯示他的武功高強,威懾四方,統治整個真臘王國。清晨和傍晚太陽的金色光芒照在上面,四面佛越發顯得神聖和莊嚴。巴戎寺不論是遠看還是近瞧,都可以感受到它難以琢磨的神秘力量。巴戎廟的浮雕同樣精彩,內層迴廊牆壁上的浮雕是印度教傳說和佛祖釋加牟尼的生活畫面。但是在外層迴廊的浮雕卻充滿著生活氣息,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和勞動情景,以及和外敵作戰的慘烈場面。由於吳哥時代是從印度婆羅門教向佛教過渡時期,所以這個時期的寺院也就出現了兩種宗教的寺院並存的現象。吳哥地區寺院多是為歷代國王所修建。當時國王駕崩後,都被當做神一樣供奉。

達婆羅寺

在大吳哥的周圍地區也有不少古迹和景點值得一看。有兩條路線把這些主要景點串聯起來,比較短的線路稱為"小圈線路",長的稱為"大圈線路",兩條線路上的景點並不重疊。達婆羅寺是小圈線路上必看景點。達婆羅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建於公元12世紀中葉,歷時20年,是傑耶跋摩七世為母后建造的陵墓,佔地面積很大。它外面一層圍牆長1,000米,寬600米。裡面一層圍牆成正方型,各長100米,坐落在參天大樹的密林中。除了尚存的石建築群和倒塌的石樑石柱,最吸引人的是參天熱帶樹木龐大的根系,竟然能把石牆和石建築包起,成為"長"在石頭上的大樹。這是千百年偉大自然力量所造就,鬼斧神工傑作。觀光者無不在此拍照留念。後來發掘出的刻在石頭上的碑文記載了當年達婆羅寺的輝煌。當時在達婆羅寺有12,640人居住,其中高僧18人,高官1,240人,軍隊2,232人,舞女615人。寺院大門處路中央有一棵紫檀老樹,多少樹齡不大清楚,露在地面的樹根,已經被無數行人的腳,踩磨得油黑髮亮。在這個線路上著名的景點還有茶膠寺,是吳哥地區唯一一座沒有使用砂岩為建築材料的古迹。女王宮建於公元967年,歷時兩代國王建成。它距離暹粒市32公里。現在有公路從暹粒市到女王宮,乘汽車約半小時可達。女王宮是用來供奉婆羅門教主神濕婆的。女王宮被森林環抱,一條小河從旁邊經過,環境幽靜,空氣清晰。整座建築全部用紅沙石建成,質地堅硬,是吳哥地區唯一一座用這種石料建成的古迹。整個建築雕梁畫柱,精美絕倫。她的美不像大吳哥、巴戎寺和小吳哥那樣以氣勢宏偉奪人,而是以小巧精緻著稱。女王宮不僅被視為吳哥時代,甚至堪稱是世界建築雕刻藝術之最高成就。距離暹粒市48公里。步行或者開車都可以到達山頂。在半山腰有一平台,清涼的泉水從石縫中流出,登山者可以在此休息,洗臉,喝水,然後繼續前進。這裡還生長著一棵罕見的玉蘭花樹,直徑70公分,高15米。那裡還有一尊大佛像和很多小佛像,都是公元16世紀建成的。位於半山腰的暹粒河床上,分布著數不清的男性、女性生殖器石雕,無論是旱季和雨季,這裡流水潺潺,浮動著若隱若現的浮雕,充滿神秘色彩。崇拜男性生殖器是婆羅門教的傳統之一,但是為什麼這裡還同時有數量眾多的女性生殖器浮雕摻雜其中,至今還是一個待解之謎。荔枝山風景區另外一個值得看的地方是瀑布。瀑布分兩級,上面一級落差為4-6米,瀑布寬度為20-25米。下面一級落差為15-20米,寬度10-15米,旱季水量較少,雨季時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這裡空氣濕潤清涼,是避暑休閑的好地方。吳哥地區又一處別具特色的景點,位於距離暹粒市15公里的洞里薩湖上。村民打魚為生,住屋建在船上,隨湖水漲落浮動。雨季時湖水直逼暹粒市,旱季湖水後退5-6公里。漂浮村莊的住房隨波逐流到一理想處後,用木樁固定下來。這裡的村民有柬埔寨人,更多的是越南人。越南人喜歡把浮屋聚集在一起,相互照應。浮動的村莊,除了住房,還有水上學校,商店,甚至還有一座浮動的天主教堂。浮村有了名氣,一些人家就放棄打魚,改做旅遊,把自己的家擴大,賣小食品、紀念品,並擺放花草、飛禽和小動物,供遊客參觀,很有一番情趣。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柬埔寨漁民最傳統的捕魚方式,還可以看到洞里薩湖的浩瀚煙渺遼闊水面,領略"天高任鳥飛,水闊憑魚躍"的壯觀景色。為了發展這個旅遊項目,暹粒省地方政府正在修建一條由市區通往浮村的公路,方便遊客前往。


推薦閱讀:

專題閱讀:男子漢,如何塑造你自己 (日)鈴木健二  譯者:何厚平
[專題討論]激素依賴性皮炎的治療
精進專題神經篇——肩胛背、胸長神經
【盛世·大家】系列專題之——吳悅石
【專題筆記】太極拳的三個不分家

TAG:柬埔寨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