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拉美文化的特點、歷史聯繫與相互影響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而拉美則創建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卡三大古文明。我國和拉美的古代文明都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譜寫了輝煌篇章。
一、中國和拉美文化特點比較
中國和拉丁美洲文化既有各自的特點,也有相似之處。中國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中國文化傳統自起源發展至今,從未被割斷。中國文化的發展延綿不絕,連續而未有中斷,與包括拉美文化在內的其他任何古老的文明相比都是不同的。第二,中國文化與中華民族起源,具有鮮明的多元起源、多區域不平衡發展的特點。中國文化的起源有多個中心,長江、黃河都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又是兼容並蓄的,是一種「和合」的文化,故其「內聚」和「外兼」是對立統一體。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性。第三,中國文化具有鮮明的本土特點。中國文化的這些特點使中華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結構,使中國文化豐富多彩並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拉美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與中國文化不同,美洲原有的土著文化的傳統被歐洲殖民者的入侵所割斷。由於中世紀末期歐洲殖民者對美洲的征服和殖民,打斷了拉美印第安土著文化的發展,使印第安土著文化沒能成為拉美文化的主體,而是以移植來的歐洲文化為主體,以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為次要成分。第二,多元化和多源性。拉美文化是「雜交」文化或「混合」文化。拉美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源性與中國文化的多元起源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其起源是多種的,不同之處是拉美文化是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等多種不同來源的文化的匯合和融合。第三,開放性和獨創性。拉美文化極少保守性和排他性,它善於引進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親和力,以及很強的融合力,從而創造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開放和創新並舉是拉美文化興盛發展之根本。
二、中拉文化的歷史聯繫和相互影響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與拉美古代文化之間有沒有聯繫的問題,在中外學者中歷來都有不同的意見和爭論,至今尚無定論。基本上有兩種意見,形成了「同源派」和「自我派」兩大派別。前者認為拉美古代文化起源於中國文化,後者認為拉美古代文化和中國古代文化是各自沿著自己獨特的道路發展的。「同源派」的主要代表學者和人物有:法國漢學家歧尼、墨西哥前總統埃切韋里亞、墨西哥教授基奇霍夫、哥倫比亞教授古斯塔沃·巴爾加斯,中國的章太炎、興公、陳漢章、陳志良、朱謙之、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等人;「自我派」的主要代表學者有:西方第一流漢學家克拉卜洛特(德國)、希勒格(荷蘭)、李約瑟(英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夏鼐、北京大學教授羅榮渠、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蔣祖棣等。
根據中外文獻記載,中拉文化的歷史聯繫起始於明朝萬曆年間(16世紀後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自16世紀後期至17世紀前半期,有一些中國的商人、工匠、水手、僕役等沿著當時開闢的中國-菲律賓-墨西哥之間的太平洋貿易航路,即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墨西哥、秘魯等拉美國家僑居,在那裡經商或做工。在這一時期移居拉美的「馬尼拉華人」約五六千人。這些華人將中國的絲綢、瓷器、手工藝品等產品和中國的文化習俗帶到了拉美國家。與此同時,被稱為「中國之船」的「馬尼拉大帆船」在返航時,也把墨西哥銀元「鷹洋」、拉美特有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花生、番薯、煙草等傳入中國,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中國人的食品結構多樣化起了推動作用,促進了中拉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
契約華工、華工、華僑和華人對促進中拉文化聯繫起著重要作用。19世紀初至19世紀70年代,數十萬契約華工和華工組成的勞動大軍,同拉美各國人民一起,共同進行農業、礦業開發和交通建設,對各僑居國的經濟發展、文明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拉美的繁榮。巴拿馬運河的開鑿,中美洲、加勒比地區的甘蔗、咖啡、棉花種植園的發展以及智利硝石和秘魯鳥糞的開採,巴拿馬、秘魯和墨西哥等國鐵路的修建,都凝聚著華工的血汗。
此外,早期華僑和華工,以及後來的華僑和華人還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習俗和文化(如服飾、烹調、過春節等)帶到拉美,把生產技能(如水稻的種植、茶葉的栽培、中醫中藥的使用等)傳授給拉美人民。在古巴等國的華僑還同當地人民並肩戰鬥,流血犧牲,為這些國家的獨立和解放起了重要作用。
1974年11月,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威廉斯訪華時,專門談到19世紀華工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所做的貢獻。他說,華工及其後裔「在法律、醫學、工商業、教育、體育、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積極地和具體地促進了我們的發展」。
三、文化交流促進中拉友好關係的發展
文化交流是心靈的對話、感情的溝通和友誼的紐帶。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發展與拉美國家的文化關係。文化交流與合作在鞏固中拉傳統友好合作關係和建立21世紀中拉友好合作關係中,與中拉政治、經貿關係並重,為不斷加深中拉政府和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以及增進彼此的團結和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同拉美許多國家都是先從文化交往開始,逐步增加和擴大其他方面的接觸,最終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文化交往架起了一座連接中拉人民友誼的橋樑,對推動中拉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起了功不可沒的開路先鋒作用。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同21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
改革開放以來的28年,中國與拉美國家的文化交流已經從民間到官方、再到官民結合,中國已同約20個拉美國家簽訂了數十項文化交流合作協定或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和合作協定。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和拉美之間的文化交往和聯繫更加頻繁和密切,文化交流為推動中拉關係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例如,2000年9月,在墨西哥舉辦了「帝王時期的中國:西安王朝文物展」;2001年,墨西哥文物展「神秘的瑪雅」先後在我國西安、廣州、北京和上海舉行。2006年5月,「相約北京」活動以墨西哥為主賓國展開;6月;「墨西哥繪畫:從壁畫三傑到當代」、「墨西哥現代建築展」和「墨西哥當代陶器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7月,「美洲豹崇拜-墨西哥古文明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2006年4月至9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和秘魯國家文化委員會在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失落的經典—印加人及其祖先珍寶展」。2004年5月25日,北京大學成立巴西文化中心,巴西總統盧拉出席了成立儀式。2005年7月,玻利維亞文化部舉辦了「中國文化周」。2006年2月,中國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了古巴和哥倫比亞等國;5月,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對巴西、古巴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2004年,中國社科院院長陳奎元率中國社科院代表團訪問了古巴,中古社會科學學者已舉辦了兩次雙邊研討會。此外,近年來,中國社科院代表團還出訪了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墨西哥等拉美國家。
中拉文化交流在中拉關係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如2004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中所說的,中拉在「文化上密切交流,成為不同文明積極對話的典範。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使雙方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從中得到更多的心靈溝通和思想理解,共同為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增光添彩」。
推薦閱讀:
※中國印譜總匯 -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61)
※數字吉凶演算法-梅花易數-八卦-中國周易 ChineseZhouyi.com
※中國式情愛中的男人法則(2)
※中國平均每4天產生一個億萬富豪,但他們能逃過這個魔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