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壯的傳統服飾

黑衣壯的傳統服飾以黑色為主調,褲子寬鬆肥大,很像現在流行的闊腿褲,但沒有鬆緊,一般都是用繩子栓起來的。男女生的衣服在扣子上也有講究,男士的扣子都在中間,女士的話則在右邊。以前老一輩的人為了不讓扣子掉,就設計得特別緊,以至於現在都扣不進去。小編也是花了很大一陣功夫才扣好的。

年輕人的花樣比較多

除了衣服之外還有一些飾品,有頭巾、圍腰,背袋等,不同性別不同年紀的穿著也不同,年輕人的花樣比較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穿戴則比較單一。

現在在農村還有一些人穿這種傳統服裝,以前看了覺得不是很時髦,但現在看的東西多了,越來越喜歡傳統的服裝了。

「唱山歌嘞, 這邊唱來那邊合……」

當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在耳邊響起時,大家可能都會隨口哼上幾句。廣西是山歌的海洋,這首那坡的「過山腔」山歌可謂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當聆聽那坡壯族山歌時,我們為其高亢、嘹亮的腔調所震撼,也為其立意深長的詞意所折服,那是從大山裡回蕩出來的心聲。

崇尚黑顏色的族群

提起廣西百色,許多人想到的是1929年的那場紅色起義,光輝已被刻在歷史紀念碑上。

百色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西與雲南相接,北與貴州毗鄰,南與越南接壤,為滇、黔、桂三省區中心,是中國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區出海通道的「黃金走廊」。獨特的溫潤氣候造就了無比秀麗的山水和旖旎的民風。

百色市那坡縣,在與雲南文山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落名叫「吞力屯」。「吞力」壯語意思是「堅硬如鐵的石頭」,吞力屯,距縣城以北15公里,大山環抱。據屯裡的老人介紹,約北宋年間,他們的祖先就遷居在此。這裡地處深山、遠離縣城,只有一條險峻的公路通往外界。除此以外,周圍全是巨大的石山。早先手機到了這裡,就收不到通訊信號了。

「黑衣壯」就生活在這裡,它是壯族裡崇尚黑色的一個支系,全身黑色的標誌性裝扮格外醒目。吞力屯總人口300來人,全都是黑衣壯族人。資料上顯示,黑衣壯有獨特於其他壯族人的習俗:除以「黑」為美之外,他們亦有獨特的喪葬、嫁娶風俗,以及獨特的民間音樂、服飾、飲食等。

當然,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黑衣黑帽的姑娘小伙都外出打工了,很多黑衣壯村落的老屋也都拆掉、蓋起了磚房。

由於吞力屯是眾多黑衣壯村落里最為偏遠的之一,因而依然還維持著過去的村貌和生活方式。地理上的封閉,使吞力屯青年人的外出時代到來得稍晚了一步。

走進屯裡,最讓初來乍到的人震驚的莫過於所有人都穿著深黑的衣服。這種集體的黑色,顯示出一種令人震驚的陌生與神秘。

從背影來看,黑衣壯的女人們大多數看起來是一樣的。她們戴著三角形的黑色帽子,穿著黑色的上衣、外面套一件黑色馬夾,黑色的褲子、外面的裙擺也是黑色的,以及黑色的鞋子。女人們的服飾還稍在黑色的底上做了一些其它顏色的點綴,男人的服飾則是徹徹底底的黑色了。

說起黑衣壯的傳統,在明清土司統治時期,那坡一帶土民只能穿黑、藍兩色衣褲,只有讀書人和土官才能穿其他顏色的衣服。也許,黑衣壯穿黑衣的傳統也與這樣的規定有關,這個「以黑為美」的民族以獨特的民風民俗被人類學家譽為壯族的「活化石」。學者指出,一個民族可以沒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可以沒有豐富的物產資料,可以沒有外界的幫助與關心,但是,一定要有自身的精神文化作支撐,這樣才能在惡劣而艱苦生活環境下生存下來,並且創造出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

相傳在中國最早掌握紡織技術的是壯族人,黑衣壯至今都沿用著最古老的紡織術。

婦女的頭巾也是用自己紡織染成的長條黑布折成,銀簪、銀鏈等物品的裝飾更使她們黑中閃艷。黑衣壯婦女佩戴的銀項圈,兩端都製成魚形狀,有如雙魚對吻。雙魚對吻銀項圈是黑衣壯婦女婚嫁時必備之物,說明黑衣壯有魚圖騰崇拜的信仰。

頭花

婦女在成年後要綰髻,插上班簪、頭籠、頭叉、頭花後用玉環珠纏繞成頭花;頭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婦女只戴頭叉。黑衣壯婦女的佩飾較多,耳環、耳墜、玉珠、項鏈、項圈、手鐲、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來自家傳或是出嫁時從娘家帶來的「浮財」。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數婦女喜歡將自己的門牙鑲成金色,以表示她們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黑衣壯男人穿的是前蓋大襟上衣,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這種裝束便於他們進行勞動和在山裡行走。傳統的男裝頭上還纏著圈成數圈的黑布頭巾,腰間系一條紅布或紅綢的帶子,以示驅鬼趕邪,兼有顯示男人威武神勇氣概之意。

在屯裡吸引我的還有他們的建築。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錯落有致。他們的居所用木材、石頭建成,分三層,屋頂為雙斜面。雖然這種干欄式民居在我國南方其它少數民族地區也能見到,但是象在黑衣壯居住的那坡這樣連成片,建築風格統一的卻很少見。屯裡道路很乾凈,石頭鋪就的路面,房屋都是新近裝修過的,黑衣壯人的民居建築下面為打磨過的堅固石柱支撐,上面用木頭搭建樓房,呈「凹」形。下面放養著牲口,上面住人。房屋的內部結構也都是大同小異,房子的後半部分是卧室,前半部分很寬敞,不做任何分隔,左邊是廚房,中間是飯廳,右邊是客廳。房屋旁邊都用石頭圍出一塊菜地,各種各樣的菜蔬長勢喜人,綠油油的,惹人喜愛。黑衣壯民的生活是自給自足的,自己種糧食、蔬菜,自己養家禽、家畜,自家織布做成衣褲和鞋子。

黑衣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族群。屯子的中央有一新建的歌舞場,每逢有外來遊客,黑衣壯人就穿著黑色的服裝,踏著召喚的鼓點,從各自的干欄木樓里走出來,奔向村頭簡易的操場。這情景,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蝴蝶從樹林里飛出,撲向燦爛綻開的花叢,整個村寨都變得美麗而又神奇。

現在,黑衣壯許多年輕人平時穿戴得比較隨便,從原來的「全黑」過渡到「上藍下黑白頭巾」的所謂第二代服飾了。

但每逢傳統節日慶典或有外人來做客時,他們的穿戴仍舊非常認真,服裝和佩飾一絲不苟,特別是女孩子們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

在歷史長河中,黑衣壯至今仍保存著古樸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間歌謠,並被譽為「廣西民族音樂富礦」和壯族民歌的「活化石」。


推薦閱讀:

這些八九十年代的服飾曾風靡一時,如今消失不見,你穿過幾件?
【時尚服飾】領帶主要打法!男人應該收藏,女人更應該收藏!!
壯族服飾
中國曆朝歷代的服飾欣賞,漢服優雅、唐裝華麗

TAG:服飾 | 傳統 | 傳統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