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聊聊畫符吧
好了言歸正傳,說到畫符,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林正英的電影,進而想到道教。而事實上畫符的歷史,要遠遠早於道教創立的歷史。只是張道陵天師在蜀中鶴鳴山創教伊始,就非常注重符籙的功用。直到宋哲宗紹聖四年,正一道的龍虎山,上清派的茅山,靈寶派的閣皂山為「經籙三山」。後人俗稱符籙三宗,除此之外,神霄派,清微派等等,也屬於符籙三宗的旁支。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全真派不畫符,在整理符籙的過程中,全真道也是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我們常說符籙,或者符咒。其實符、咒、籙三者,是有區別的:符,是原指瑞應、驗證。比如兵符,兩邊對得上,可以驗證,就能發兵。我們現在說的符是用硃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以屈曲筆劃為主,點線合用,字畫相兼。功用則是與神明驗證溝通,所以叫做符。咒,是口中誦念的用以除災或降禍的口訣。雖然從人口中念出,但內容是鬼神之言。籙,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籙有兩類:一是記錄道士道號、姓名、道階、師承,類似於道士的「戶口」;二是記錄諸天地神明的名諱和職能,通曉此籙,才能正確地召喚神明,降妖除魔。因而我們說到符咒,則是符與咒單獨或配合運用,咒一般不會出現在符上。而符與第二種籙往往聯合運用,發揮神效。
下面我們就說說畫符的一些問題。不同流派,不同符咒,關於畫符有不同的科儀,不能一概而論。大抵畫符不能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要先造壇或設總壇式請神下降。而後凈心、凈身、凈面、凈手、凈口,並要預備好水果、米酒、香燭等祭物,還有法印、筆墨、硃砂、黃表紙等等畫符工具須得齊備。畫符所用之顏料,根據流派的不同,也有區別。有些流派用硃砂,有些流派則請神用硃砂,鎮鬼用黑墨。而上古的方式則有所不同,陶弘景纂輯的《真誥·協昌期》里記載的方式是:先用研缽將硃砂細細研磨成粉,再投入雄黃研磨,再投入雌黃,最後投入鉛黃,充分研磨後用膠清調好貯藏。專做畫符之用。至於符的載體,其實在很多介質上都可以畫符,比如紙、木頭、石頭、絲絹等等,但是最常見的則是黃表紙和桃木。畫符之時,則需步罡踏斗,口中念咒。這一節最為關要,有效力的符咒區別於普通的書法甚至塗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此。但我們這裡不打算說這個,原因有二:一是,各個流派在這一點區別非常大,如果說完,大約可以寫本書;二是,這一類一般在道法傳承中屬於口傳心授的秘術,不落文字,以免為心術不正之人所學。
那麼一個普通的符咒,大約包括哪些內容呢?
如圖所示,可以分為:
符頭—主事神—符腹內—符膽—符腳符頭,又名符首、符座。不同流派,不同類型的符所用的符頭皆有所區別,基本上取決於其所拜祖師為何,或者行何種法術,即用符頭表現出來。譬如上面這一道符,符頭是最常見的「三勾」,即代表三清道祖: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下筆書此「三勾」時應暗念此咒語:「一筆天下動;二筆祖師劍;三筆凶神惡煞速去千里外。」一筆一句須恰到好處,稱之為「踏符頭」。當然也有以「雷令」或者「敕令」作為符頭的,比如:敕令:一般請神、驅鬼好用敕令符,有的符咒裡面,三勾畫在敕令的下方,此時意思就不代表三清,而是代表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師)。想想,誰能敕令三清是不是?在一道符中,如果出現多種神明,一般來說神的位階是由從上到下或者從左到右遞降的。
再比如:
這個符號稱之為起水一宗,更著名的一個說法叫雲頭鬼腳,或者叫「雲君鬼臣」。上面的雨,代表雲,所謂「雲騰致雨」。下面這個字「聻」讀jiàn,意思是鬼死後的樣子。所以說,鬼也是會死的。韓道昭在《五音集韻》里說:人死做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里。
符頭下面,則是主事神和符腹內所構成的符文。符腹內一般則由辦事神和辦事結果構成,有時也會有特定求符者或者具體對象的名諱。
比如這道不掛科符,主事神是太上老君,辦事神是文昌帝君,辦事的結果是逢考必過。道家講求具體事情交由具體神明辦理。故而往往舊時學堂供文昌,商鋪供關聖人,各行各業供各自的祖師。甚至有時候不排斥外教的神明,比如:
這是茅山派的一種解中邪符,裡面的用神是阿彌陀佛。茅山符咒時常以圖畫入符,一會兒我們還要說到。再之後就是符膽,符膽也稱符竅,一道符最關要的地方就在這裡。《清微道法樞紐》里說:「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者知竅,驚得鬼神叫」。道教認為:人天一體,符法同源,一道符的功用靈驗與否,關健在於有無「玄竅」「靈竅」。所考驗的是內修證得的元神與神氣,所謂「符無正形,以氣為靈也,靈者祖氣也。祖氣不明,安待靈乎」。畫符者道行功力,盡在其中。符竅可以分為有形與無形兩種:
一類是有形符竅,就像上文舉例中這種,以筆墨在書符介質上寫就:
罡字十筆,稱之為:罡十書,表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
再比如這種:
稱之為「二十八宿膽」,書時念咒:「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冑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即二十八星宿名號。當然符膽的種類十分多樣,這裡也就不一一贅述。另一類是無形符竅:是指用手,目光,舌頭,意念等在符上,紙上虛空畫,存想加入所需內容,因其無筆無墨。無跡無形,肉眼無法看到,故而稱為無形符竅。紙固然有神性,不過還是如前面所說,一個符的靈驗與否並不在於是否書於字紙上,而主要在於書寫的人的修鍊程度如何,也就是說符的靈驗與否在於符竅,符竅是否能起作用在於畫這個符的人的精神力量如何。因而當你看到一道符,上面沒有符膽或符竅,也不能貿然斷定其為偽符。符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稱之為符腳,書符的最後一道程序也在於此,因此必須聚精會神,一氣呵成。例子中的符腳,屬於最為常見的一種,內請五雷、日月、十二星君。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符文千奇百怪,是因為在具體的操作中,不同的地域、流派有不同的師承道法,最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譬如下面兩道驅霧霾符:
一種是全部用「文字」和紋樣的方式書寫,一種則是有圖畫內容。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所以不是所有的符都是以文字和紋樣的形式來表達的,有的符會有圖畫的形式,尤以茅山派居多。
而當我們掌握了這些之後,就可以試著去畫一些「符」,儘管這些「符」因為書符者的原因,沒有效力,但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娛樂,是完全可以的。比如野外露營,懼怕蛇蠍叮咬,就可以畫一道驅趕蛇蠍符:
當然,如果真要去,還是建議帶上藥,同時做好防護準備,不要指望金剛葫蘆娃。
符的書寫,有沒有一些固定的形式呢?從整體來說,一道符的書寫,是有明確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有固定形式的。但是具體的細節,則因書符者而異。比如「敕令」的寫法:
以上兩種都是「敕令」的寫法,前者採取的是復文,而後者則是一筆書。這樣的現象在符的書寫中非常常見,因為與一般的日常書寫區別較大,對於未經過訓練的人來說往往難於辨識。故而才會有「鬼畫符」的說法。而究其變化,大約有下述幾種形式:神明符號化有時候神明的名字出於各種原因,不便直書名諱,而如果畫像又不能像上面畫老虎那樣草率為之。故而以特定的符號代替。比如之前講符頭時的「三清」。
再或者這位三頭六臂的,簡筆畫畫出來搞不好以為是哪吒,其實這是哪位呢?
天蓬元帥。
不要笑,天蓬在道教里屬於降魔指數頂級的大神,據說天蓬所到處:「邪鬼魔精,兇惡妖怪,聞名即去。萬病千殃,傳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湧泉,破五鬼疫癘,降六天故氣,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隨咒絕其影響矣。」故而在書符請神時,也是一個時常被請來的神仙,用符號表示則為:
再比如天帝,可以表達為:
神物符號化神物,神獸往往無形,即便有形,依樣描摹也很費時間,故而也會出現符號化的表示。比如湖南地區的符:
地母用這個符號表示,和半坡人面漁網紋彩陶盆如出一轍。
而下圖這種符中常見的,如中國結一樣的紋飾,其實是龍紋:
號令符號化這種比較好理解,就是將號令用符號的方式表達出:比如前面提到的「敕令」:
再比如「天帝敕令」一種寫法:
儀式符號化有些符,不僅僅在書寫的時候進行儀式,還把儀式寫進符文:比如「拜斗」:
這個符號不僅僅表達北斗,也表示拜斗,歷史上最著名的拜斗,就是諸葛亮在五丈原設壇,點七星燈延命,可惜,多用火攻,殺孽太重,被魏延給攪黃了。
再比如這個:
是旗和雞的合體,代表殺雞祭旗。這是一個湖南地區祈雨的符的一部分全符如下:
左上:敕令;中間:震卦,震為雷;右上:雲龍;下方:殺雞祭旗。活脫脫一幅祈雨圖。
除了符號化以外符中時常將文字組合、變形,表達意思。道教早期經籍《太乎經》第次有了關於符的記載,其中記錄了二千一百二十八個符字,書中稱為「復文」,就是一些篆書和隸書的祈福降魔之詞的複合字,這些複合字疊加組合在一起的含義就是「符」 的功效。這樣的寫法,可能流傳於蜀地和楚地,張道陵天師的神虎秘文,據稱就是古蜀開明氏的巫文。而現今所發現的楚簡中,有很多復文的寫法,與符咒文字非常類似。符文的變形,主要目的在於強化意思的表達:
比如:
兩個責寫在一起,表達急責。
又或者:
「急」變化成人和雲的形態。
此處「雷」被包裹起來,則表示元氣聚而不散。有時候,變形也表達複合的含義:比如:
甫玄,兩字合一,上面變化成三星狀,表示雷、火、風三將軍。再比如:
表示天和正炁。
說了這麼多,最終希望大家能夠明白。畫符的關鍵,終究在於畫符者的修為,而且畫符不能拘泥,比如治病的符,往往與十二地支相聯繫,同一種病,在不同的日子得,有十二種不同的畫法。再比如現在流行的桃花符,如果不由著具體的人來,佩戴之後往往爛桃花蜂擁而至,這種符趕緊燒掉了事。而傳統的桃花符,即所謂和合符,多半有指定對象進行和合。譬如這種:
道教正統和合術,創於被尊奉為上清派第一代宗師的南嶽夫人魏華存,火師汪真君求教於魏夫人,得授秘訣,再傳於神霄派初祖王文卿。書這種符,需要做請和合二仙的科儀,非常複雜,所會之人極少。即便請得來,往往也是大代價。還有些符,就是害人害己的,比如這種亂人心神的:
再比如這種「賭符」:
佩戴上逢賭必贏。但是一方面如果不是修為到一定程度,不能畫這種符,否則要麼無效,要麼害人害己。而修為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也不屑於為之。
最後再說一嘴,符的書寫,講究的是清凈凝神,存乎一心,一氣呵成。故而和日常寫字不太一樣:
比如這個「催符」,起筆就是自下而上,稱之為逆筆。但是在書寫裡面,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規矩,這種規矩在書符之時,要被嚴格遵守,葛洪天師就說:「又譬之於書字,則符誤者,不但無益,將能有害也。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寫錯了內容,有害無益。之所以有「書法」,並且書法的很多規矩口訣對行筆、運氣、結字、布局乃至氣韻無一不作出要求。似乎都已經遠遠超出了「美術字」的範疇。再看看上古天師道信徒,無論出家在家,往往善於書法。比如葛洪,陶弘景都是書名遠揚,而其中最著名的則是家族信教的「琅琊王氏」,其代表者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二里說: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運,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
王獻之—中秋帖
這種一筆書,非常符合《真誥》里論述書符時「但一筆就畫,勢力殆不異真」的要求。米芾在《畫史》里也說:李公麟云:海州劉先生收王獻之畫符及神咒一卷,小字,五斗米道也。
說明王獻之是能夠畫符的。並且在《世說新語》中,一向欣賞王獻之的謝安,曾與王獻之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謝公問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故當不同。」公曰:「世人論殊不爾。」王曰:「世人哪得知?」大意是:謝安問王獻之,你的字比你父親王羲之如何?王獻之說:完全不一樣。謝安就說:大家好像不是這麼看的。王獻之道:世上的人哪懂這些?
這一段向來被各種書論所玩味。一向溫和的王獻之,這裡面說話是很有倨傲的意味的。而如果從書符的角度來看,此時的王子敬應該已經掌握了「筆法」,從而不再拘泥於外在的形態,對此,世人,包括謝安都是不得而知的。
而由此可以似乎窺見,書法史上這一條密不外傳的王羲之—王獻之—羊欣—王僧虔—蕭子云—智永禪師—虞世南—歐陽詢—陸柬之—陸彥遠—張旭—顏真卿—懷素的師徒筆法傳承線路,似乎也應與畫符有直接的聯繫。因而唐太宗舉辦的兩期由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擔任導師的書法培訓班,一個人才都沒有教出來,由此似乎能看出端倪。而後世書者,不從道法與自然中參悟筆法,一味臨摹,就好比不學心法而空書符咒,越錯越離譜,其效用如何,大約也就不言自明了。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所以,即便你沒有機會學習道法,不能畫符,好好練字也是不錯的啊。就算成不了書家,能寫一筆好看的字,也是件很不錯的事。
推薦閱讀:
※別啊,我們最好的那檔節目砸了
※我們去了另一個世界
※誰敗壞了我們的心態?
※假若我們還年輕
※【園藝】我和老公和我們的花園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