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皮膚病辨治瑣談

I 導讀:皮損辨證必須審外查內,或取或舍或合,真正抓住疾病本質。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三個病案說明了這個道理。皮損在外,而本質在內,宜治從內;皮損在外,查內無顯病,宜治從外;外有皮疹,內有所病,宜內外兼治。

皮膚病辨治瑣談

皮膚病的中醫辨證論治,與內科病相較,有其特別之處,相當一部分的皮損辨證與整體辨證並非完全符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審外查內,或取或舍或合,真正抓住疾病本質。茲就幾則病案加以說明。

皮損在外,而本質在內,宜治從內

樊某,男,20歲,河南財經學院學生。1991年3月30日就診。患者於半月前右腹部先出一直徑2.5cm大小之紅斑,邊緣隆起,上附糠秕樣鱗屑,無明顯瘙癢。五天後胸背及四肢近端出現較多同樣皮疹,但較之為小,多數大致呈橢圓形,長軸與皮紋一致,大便帶血,唇紅,舌質紅,苔薄,口臭,脈弱。曾在校醫院治療未效。

診斷:玫瑰糠疹。辨證:胃熱熾盛,復受外風。治法:瀉胃清熱,涼血祛風。方葯:生石膏30g(另包先煎),知母9g,山梔10g,黃芩10g,生地20g,赤芍15g,丹皮15g,紫草15g,浮萍12g,白蘚皮15g,木通6g,生甘草4g。五付,水煎服。

一周後患者笑顏來告:上藥服三付皮疹即明顯消退,五付盡退。

按:玫瑰糠疹類似於《外科正宗》之「風癬」和《醫宗金鑒》之「血疳」。該患者正值弱冠之年,血氣方剛,皮損為紅斑、脫薄屑,僅就皮損來辨,當屬血熱挾風,然其血熱何故?查其唇紅,舌紅,口臭,胃熱已盛,血熱顯系胃熱所致。皮損僅為現象,胃熱乃是本質。故立法瀉胃為主,佐以涼血祛風,收效甚速。

皮損在外,查內無顯病,宜治從外

黃某,女,24歲,鄭州煤田地質學院教師。1992年3月10日就診。該患者罹痤瘡三年,癥狀較輕,刻下僅面部少數幾個痤瘡愈後留下之褐紅色斑點,曾在其它醫院治療未效。愛美之心甚切,再三要求予以治療。查其舌脈無異常,飲食、睡眠俱佳。唯面部之褐紅斑點而已。四診合參,辨證為餘熱未盡,熱瘀留滯,宜清熱化瘀,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杷葉12g,桑白皮12g,黃芩10g,黃連5g,生石膏30g,知母10g,赤芍12g,紅花10g,連翹15g,川芎9g,生甘草6g。考慮其為瘀熱留滯,不宜大力蕩滌,故以上方十倍量抓取,交製劑室製成水丸,每服6g,日三次。服藥不足一月,面部之斑點盡退無遺。

按:該患者為痤瘡愈後之色素沉著斑點,其皮損色褐紅,瘀熱留滯顯而易見。查其舌脈如常,食眠俱佳,並無熱象可見。若拘於舌脈,已無證可辨,故舍舌脈而從皮損,採用清解餘熱,化瘀消斑之劑。再以水丸緩圖,既無湯劑苦寒傷胃之虞,又奏熱瘀漸消之功,療效滿意。

外有皮疹,內有所病,宜內外兼治

童某,女,56歲,鄭州市肉聯退休工人。1992年4月21日初診。患者十餘年來全身出紅斑,脫白屑,伴瘙癢。始發為少數幾塊,後逐漸增多,曾多次多處治療,無明顯療效,近三年皮疹未消退過。刻下臀部皮疹較多,呈點片狀,小如黃豆,大如指甲,小腿部皮疹紅褐色,大片如樹葉,刮之可見薄膜及出血點,納差,口時干苦,大便數日一行,腰膝酸軟,舌暗紅,前中部無苔,根部薄黃,舌面有縱橫裂紋,脈沉弱。診斷:白疕(尋常型銀屑病)。辨證:肝腎陰虧,血熱挾風。治法:滋陰降火,涼血祛風。方葯:生地30g,玄參15g,沙參10g,白芍18g,地骨皮12g,紫草18g,丹皮15g,炒黃柏10g,當歸12g,浮萍10g,烏梢蛇9g,甘草4g,水煎服。

服上方六付,皮疹部分消退,瘙癢明顯減輕,皮疹變薄,脫屑減少,大便轉日一行,病情好轉。又以上方加補腎和胃之品連服35劑,皮疹全部消退,僅小腿留淺褐色斑片,無任何自覺癥狀,臨床治癒。

按:該患者年過半百,且患銀屑病十餘年,皮疹為紅斑、鱗屑,乃不可按常規論為單純之血熱風燥、血虛風燥,否則必致病程遷延或生它變。查其舌苔剝脫,有裂紋,大便數日一行,腰膝酸軟,肝腎陰虧之徵著明,內外合參,當屬肝腎陰虧,血熱挾風,宜滋陰降火,涼血祛風。因辨證正確,方葯得當,奏效較為理想。

皮損辨證與整體辨證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揭示疾病的本質,這實際是一種辨證技巧,但這種技巧是建立在一定的臨床經驗與紮實的中醫基礎之上的。

筆者臨床還遇到一位女性慢性蕁麻疹患者,其患病已六年,六年來每日傍晚至夜裡即出皮疹,瘙癢難忍,痛苦異常,省內各大醫院專家均悉心診療過,終無效驗。其皮疹較特殊,為米粒至豆大紅斑、周圍繞一白圈,每個皮疹均如此,且每次出疹前均感覺發冷、寒顏,舌紅,苔薄黃。四診合參,筆者以為其特殊的皮疹即形象地反映了疾病本質,即寒束熱郁。必須寒熱並用,以溫通辛散與苦寒淸熱並舉,以期寒去熱解,疾病向愈。結果用藥數劑即明顯好轉。

推薦閱讀:

一周練3次,保你皮膚紅潤氣色好!
被皮膚問題困擾?這 10 位皮膚科醫生你不應該錯過
靜功之聽皮膚法
臍針治療過敏性皮膚病一例
「張建療法」治療魚鱗病的三大治療特色

TAG: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