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極拳論釋義太極拳譜一大抄

《太極拳譜一大抄之一》所有太極拳譜,最早出自武禹襄。李亦畬抄本之王岳四篇,應該是武禹襄研究過的那麼,武禹襄的幾篇,如何寫作來的?一、如果我是武禹襄,如何解太極拳論呢?二、又如果我是王岳,如何創寫太極拳論呢?答案只有一個:承傳。換句話說,即是「抄」「作」。武禹襄會參考甚麼拳譜呢?以下為武禹襄的簡介:()永年人,出身官紳人家。當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武氏兄弟愛其術,從楊學習十三勢大架,得其梗概。後武禹襄兄長於年中進士,任河南舞陽知縣。武禹襄赴兄長任所,順道過溫縣陳家溝,擬求益於陳長興。經長興老介紹,遂從趙堡鎮陳青萍學小架,學拳月余,備悉理法要義。又於舞陽鹽店得王岳得乾隆(-)年間人《太極拳論》更有,以練拳著有《要言》;又衍為《十三勢行工心解》。並歸納鍛煉要領為《身法八要》。其著作簡單精要,無一虛浮。後人稱其拳術為武氏太極拳。武禹襄傳其甥李亦畬。李亦畲傳郝。這樣說,太極拳應出自武禹襄,而不是楊露禪。我們練武禹襄的心法,而打楊、陳、吳家的拳。《太極拳譜一大抄之二》武禹襄可能參考過的拳譜,我逐一翻查。也發現些道理。這些古拳譜多有系統,前文後理,解說拳義。我把似曾相識的,如後。一、《武編選》明代唐順之()作。據說唐順之為戚繼光過槍法。如何分?「拳有勢者,所以變化也。橫斜側面,起立走伏,皆有牆戶,可以守,可以攻,謂之勢。」太極拳論沒有說攻守,指說「走」、「黏」。沒有指出「牆戶」重點,所以太極拳,便沒有勢可言。如何知虛實「驚法者虛,取法者實。似驚而實取,似取而實驚虛實之用,妙在存乎人。」虛實,是指兩下。太極沒有練「驚」。如何著熟「欲精、欲多用、欲熟、欲騪(搜,索也)、欲狼。兩精則多者勝,兩多則熟者勝,兩熟者騪與狼者勝。」騪,指找新徑。狼,指真實、狠。太極只練著熟,還差很遠。雷同之拳勢名稱「高探馬、指襠勢、一條鞭勢、七星勢、騎虎勢、地龍勢、拗步勢、玉女穿針等。」太極勢其實並沒有甚麼特色。何謂長拳「長拳變勢,短打不變勢。逼近用短打,遠開用長拳。拳家不可執泥里外圈、長短打之說,要須完略透曉,乃為作手技。」太極拳開,是平準、車輪。沒有了短打。但又說「捨近求遠」,是否漏抄?《太極拳譜一大抄之三》二、《內家拳法》清代黃百家(康熙年間)作。「拳亦由博而歸約,由七十二跌,二十五拿,以至十八,由十八而十二,由十二而總歸之存心之五字。」這五字,就是「敬緊徑勁切」。即是內家拳對敵的心法,每字都與用法有關。寫意理解,內容包括審勢、緊湊、動靜、虛實。李亦畬的《五字訣》,是「、身靈、氣斂、勁整、神聚」,共十字。其實,與內家拳都是說同一樣事。只是釋義方式有別。換言之,李亦畬有否抄內家拳譜呢?

  王宗岳太極拳論釋義太極拳譜一大抄,王宗岳太極拳論釋義補充:《內家拳法》提及數人,都在康熙年間。一、陳介眉為康熙十七年,清廷詔舉博學鴻儒科之際。二、張心友與黃羲(黃百家之父)是詩友。康熙二十八年,有關城池記錄,知縣設立印簿,令諸賃公地者自書批賃於上,納租入祀文昌祠。張心友叔侄賃壕塘二口。三、黃百家()四、《寫意五字訣》五字訣,有多說。《大學》,定、靜、安、慮、得。張松溪,勤、緊、徑、敬、切。王征南,勁、緊、徑、敬、切。李亦畬,靜、靈、斂、整、聚。心、身、氣、勁、神峨眉,吞、吐、封、化、貼。山西六合心意拳,踩、撲、裹、舒、絕。意拳,恭、慎、意、切、和。我說,寫意的功夫,試歸納為:「勢、容、通、質、趣」。勢,指審度能力,包括太極、時空、節奏。容,指學習態度,無法不容。通,指得竅,融會大道。質,指「真」,如本質、本性、內涵、、個性。趣,指追求、天然之趣。哲學,即,,。寫意五字訣,為法。《太極拳譜一大抄之四》三、《陰符槍譜》王氏作《陰符槍譜》是唐豪在到年間,得於琉璃廠大街。譜有乾隆乙卯()佚名氏敘一篇。敘文曰:「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勢而不言理,是徒之有力。而不知有巧也,非精於技者矣。」「理無大小,道有深淺,隨人所用,皆可會於一源。」「楊氏梨花槍,自雲天下無敵手。夫以婦人只明槍法,不過知其勢,未必能達其理意。」「兵法云:用眾者務易,用寡者務險。一人與二人扎槍,其數巳倍,況多者乎。」內文曰:「靜歲為陰動則符」「在緊處操演精熟,變化無窮而已。」「紮上則下虛,紮下則上虛,扎左則右虛,扎右則左虛。」「高扎高迎,低扎低迎。緊緊相隨。」「凡與人對槍,必去。徒時而動,一擊便中。」「粘」「步」「立身,平槍臍上。」《太極拳論》與《陰符槍》有關因為只有槍,才會有一個觸點。而拳有手腳,多個觸點,且有力,用力者勝才是正常。故此,《太極拳論》並不是拳譜,而是指兵器。

  武禹襄把《陰符槍》槍法內容刪去,抄作《太極拳論》武禹襄《太極拳解》,所謂「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指知己、依人、知人、粘人。其實是指槍法,用兩下。先擊槍,或粘槍,後扎槍。所以才會反先。

  王先生不可能是王岳唐豪認為《陰符槍》的王先生,就是王岳。如果我是王岳,寫槍法時,同時寫拳法,拳論就不會沒有對敵的招式,不提手腳之用。

  拳法何來聽消息《陰符槍》曰:「功夫只是有沉謀,若還靜里無消息,動似風雲也算浮」。只有兵器,擊中而自保,才算勝。所以第一下的消息,很重要。若是埋身肉搏,搏拳是正常。

  附錄:陰符槍總訣身則高下,手則,步則左右,眼則八方;陽進陰退,陰出陽回,粘隨不脫,疾若風雲;以靜觀動,以退敵前,審機識勢,不為物先;下則高之,高則下之,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剛則柔之,柔則剛之,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槍不離手,步不離拳,守中御外,必對三尖。《廣本拳經》《太極拳譜一大抄之五》四、《少林拳譜雜俎》雜俎,年代、作者巳不可考。「用勁之法,則逢柔剛進,逢剛柔化,外剛內柔,方懂其拳之。」「力之發必自於心,合於氣神而後達於外,否則徒用四肢浮力,終不免欠速,或滯之疵也。」「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力從氣出,氣穩力顯,氣無力失。」「心為元帥,氣為先行,且為旌旗。」「凡與人交手,要後人發,先人至,至極眼快,防不及防。此兵法所謂兵貴神速,迅雷不及掩耳也。」「綿勁者,彼進我退,彼退我進,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專用伸縮,不事遮欄。」「軟勁者,練拳之際,不逞強,不架架,兩膀軟如綿,若不著人則舒散,一著人則力從內發。」「先要定心,蓋心定則能靜。」「以心靈為上,蓋心靈則手敏。」「務要練氣,蓋氣者身之主也。」「身體要靈」、「要識」、「猶宜縝密」據此,與武禹襄、李亦畬太極拳譜,有多處雷同。換言之,太極拳獨有特色,不在此中。究竟,武禹襄那一句才算太極拳?《太極拳譜一大抄之六》五、《大道論》明代張三丰作「大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無極為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為有名,有名者,之母。」「至於旁門邪徑,御女采閱,服煉三黃,燒餌八石,是旁門無功也。又有以按摩導引,吐納阿隨,修服藥草,為養生之方者,雖能暫去其疾,難逃老衰命盡,而被達人也。」「伯端翁雲,閉息一法,若能忘機絕念,亦可出神。奈何精氣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有遷徙之苦。更有進氣補血。名為抽添接命之本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體。」「其它旁門邪徑,乃實為苦道之也。」「此金丹靈藥,非之所無有,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於同類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簡而且易,至近非遙。」《太極拳論》與《大道論》有些相似,而且語法雷同。奈何,練法相反。據此,太極拳並不是源自張三丰。大道,指長生,不只養生。更與太極拳的武事不乎。旁門,指按摩導引,吐納阿隨。所以,太極拳譜里的內容,大部份是邪門。例如,膜脈筋穴、節拿抓閉、六字訣、哼哈發聲、、走架、運氣、雙重、等。張三丰認同忘機絕念,出神。太極拳無這內容。張三丰認為服氣補血,亦可健身。並不是運動、拳術。捨近求遠,張三丰指身上固有之物。張三丰不會同時,創造邪門、旁門。承傳來說,王岳與張三丰,沒有可能有關係。據此,是否武禹襄,較楊露禪更清楚張三丰?《太極拳譜一大抄之七》六、《渾元劍經》明代華坤作「夫行走之間,更有三字訣。乃定也。清,存神泥丸。凈,一氣到臍。定,一氣到海底。再合而為一。自泥丸一想湧泉,無礙無停。久則神光聚。」「氣貫法」「氣血解」「渾元小解」「劍有分力、毫力、厘力,無尺寸力。纏綿,厘也。拖貼,毫也。鉤點問獻,分也。」王岳《十三勢歌》,李亦畬版本「腹內松凈氣騰然」。後來被改為「松靜」。武禹襄解「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都是沒有解,氣騰然是如何運作。《太極尺寸分毫解》,解「先練開展,後緊湊」。能尺住、寸住、分住、毫住。住,即是進。《尺寸分毫懂勁之後論》,指尺寸在節、拿、抓、閉。閉,指之穴。《太極拳論》曰:「差之毫厘」。以劍來說,毫釐,相對指「走」、「黏」。尺寸毫釐,指「力」而已,不在長闊、。據此,《太極拳論》是談兵器之觸點,以之勢走化。以此推論,後人「尺、寸、分」,皆不能解「厘」。

  c.至於有數篇太極拳譜,解貫氣、大小、氣血、人身等,與一般運動有關。與太極之勢,無甚關連。《太極拳譜一大抄之八》七、《萇氏武技書》清代萇乃周作萇乃周,乾隆年間人。「練拳不外」「俯勢出者,落點疾還之以仰勢。」「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推而至於曲者還之以伸,伸者還之以屈。高者還之以低,低者還之以高。」「直身正勢」「忽前忽後,忽仰忽俯,忽進忽退」「骨節者,空隙也。彼處填實,則如鐵如綱。」「捨近求遠,勞而不逸」「用法有四正四隅,合之中宮九法。」「始不著力,方能引出自然之力。」「心先,命門為次,頭又次之,手足則次之而又次之。」「借人之氣方行而打之。」「內示,外示安逸。」「彼不動兮我不動,彼欲動兮我先動。」根據萇氏,太極拳諸論可解。例如,武禹襄說「彼微動,己先動」。就不是意在人先。王岳、武禹襄、李亦畬,有否抄萇氏太極拳諸論,左抄右抄,有否?勿論是否抄襲。太極拳的特色何在?

推薦閱讀:

雷慕尼 陳式太極拳大師
太極拳十三字決
太極拳的三種基本虛實
太極拳的步法
論太極拳盤架

TAG:太極拳 | 太極 | 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