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因比預言:中國文明將統一全球

導讀:

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方,而中國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湯因比也直言不諱地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 .

來源 | 唯識學

阿諾德.湯因比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試圖以其皇皇巨著《歷史研究》,揭開文明興衰的謎題,啟發人類對未來道路的探索。

直到1973年,時已暮年的湯因比依舊沒有停止為21世紀人類社會的探索。在不斷出版新作的同時,湯因比與當時日本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斷斷續續進行了近兩年的漫談式對話,主題是人類在21世紀的未來。湯因比和池田,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東方人,互相拋開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間的狹隘和隔閡,在精神自由的海洋里進行高屋建瓴式的未來學式的全景探索。在這場漫談中,湯因比透露了對21世紀中華文明的無限期望。(阿諾德.湯因比) 

1、西方無法引領人類未來文明

可能讓池田略微感到失望的是,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亞,而中國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湯因比心儀的東方文明,不是在那個時代經濟上升和物質繁榮、技術高度發達的日本,而是依然在「文革」中徘徊、物質生活依然相當貧乏的中國。儘管面對一位日本文化界的頂級名人,湯因比也直言不諱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路的是中國,而不是日本等國。

湯因比堅信未來的人類只有走向一個「世界國家」,才能避免民族國家的狹隘,才能避免民族國家因為狹隘國家利益追求而帶來的人類社會的滅亡。而人類社會要過渡到一個「世界國家」,西方社會是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的。西方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有形成一個天下主義的國家來統一西方世界,而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恰恰是西方在羅馬帝國分裂和滅亡之後西方歷史發展的主線。而西方文明在過去幾百年對世界的武力征伐將世界帶入到一個統一的經濟市場,西方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促進了全世界各個文明學習西方文明而自強。因此西方世界在經濟和科技上影響了世界,在政治上卻完全無法為世界建立一個整合和統一的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世界國家」。西方不僅無法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而西方本身內部都無法統一。

而在未來人類的利益整合和利益協調的過程中,湯因比也非常不看好西方的民主模式。池田作為一個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很深的東方學者,堅信未來世界的統合的方式應該是根據一種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則和人民自願的原則,因此世界民主是統一世界的關鍵。而湯因比作為文明學家和人類文化學家則以穿透五千年歷史的深邃眼光指出,如果僅僅依靠國家和國家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社會和社會之間的民主協調,那麼人類社會很可能在無盡的爭吵和爭端中走向衰落,而這樣的漫無邊際和漫天要價的民主進程很可能在人類社會還沒有邁出任何一步之前,人類就在工業化的無止境擴張中滅亡了。湯因比非常睿智地指出,人類歷史上長時間的和平和「世界主義」國家從來都不是出現在民主協商之中,而民主的雅典恰恰在民主內部爭端中而走向衰亡。

湯因比的觀點特別值得我們在後美國時代和後西方時代深思,西方式的民主已經不能適應21世紀的變遷,曾經是人類制度文明象徵的西方民主制度現在已經逐漸僵化和腐化,成為西方前進的障礙,以至於西方的一些學者已經開始意識到「後民主時代」不可避免地到來。如果再把西方的日漸勢衰的多黨競爭民主移植到「世界國家」的建立過程中來,那就真的要貽笑大方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已經讓人們看到100多個民族國家一旦利益發生分歧,任何一個微小的協調都是多麼困難,更遑論要建立一個世界政體和世界國家了。

的確,20世紀後半期的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無數生靈塗炭的教訓,人類無論如何也是在向進步文明的方向上發展,湯因比當然知道現在的人類不能再像過去的帝國那樣依靠武力來統一,因為在核武器時代武力統一就意味著人類同歸於盡;而人類也絕對不可能依靠西方的民主制度來實現統一,那樣人類恐怕還沒有完成世界整合過程的百分之一,就面臨著過度工業化和環境的空前災難了。而西方文明在湯因比眼裡看來是無法主導人類未來方向的文明,美國更是以羅馬帝國「暴力征伐」的特徵而演化成為一個軍事主義的帝國,而這在湯因比——這個對人類古代的軍事化文明多有研究的智者眼中,絕對是一個衰朽的文明的先兆。那麼世界出路在哪裡?(阿諾德.湯因比巨著《歷史研究》)

2、世界的未來在中國

在和池田的對話里,湯因比給出了完整的答案: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人類的出路在於中國文明。為什麼湯因比會有這樣的看法?湯因比在與池田的對話中自我總結了八點原因:  

一、中國在漫長的21個世紀裡,儘管也多次經歷過混亂和解體,但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完整地守護了一個超級文明,長時間生活在一個文明帝國的穩定秩序中,中國模式作為一種區域的世界主義模式可以為今天的人類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中國人在其漫長的歷史中都保持著人類社會中可貴的天下主義的精神,恰恰中國文化是距離狹隘的民族主義最遠的。 

三、儒家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使得中國文明符合了新時代人類社會整合的需求。  

四、在儒家和佛教思想中都存在合理主義思想,使得中國人在漫長的時代中有分寸地建立和堅守著自己的文明。  

五、道家思想對宇宙和人類之間奧義的認識,以及對人類社會試圖主宰宇宙的不以為然。恰恰是中國的道家為人類文明提供了節制性與合理性發展觀的哲學基礎。  

六、東方宗教和哲學思想中對於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以及反對針對自然和環境世界的統治和征伐慾望。  

七、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民族已經顯示了,亞洲人同樣可以在西方人領先的領域趕上和超越西方人,例如在經濟和技術領域日本人所顯示的卓越超越能力那樣(那時候在1970年代,中國崛起的序幕還遠遠沒有拉開)。  

八、日本人和越南人在西方人的優勢和霸權面前,展示了勇氣和信心,日本人在經濟領域,越南人在軍事領域都展示了巨大的勇氣(湯因比這裡指的是越南戰爭)。因此這再次證明了亞洲人未來是可以領導世界的,關鍵是要將這樣的勇氣和信心轉移到人類歷史和人類新文明和和平建設領域。(阿諾德.湯因比著作《人類與大地母親》)

3、中國應對人類文明盡更大責任

湯因比堅定地認為,西方世界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發展出的是工業主義、技術主義,在政治上則是民族主義,因此西方征服世界的後果是各個非西方國家都模仿西方的工業化模式和技術主義模式,因此全球越來越有政治統一的需求,因為通過工業和技術的全球擴散人類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地緊緊聯繫在一起。而下一步的關鍵就要看中國了。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已經證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將億萬人民根據文化情感紐帶的聯繫而組織在一個以天下主義和世界主義為文明基準的國家。因此在湯因比眼裡中國是真正的「文明國家」,這裡的文明既含有古代文明帝國的意思,也含有文化情感紐帶的深刻聯結的意思。湯因比的觀點的確再次證明了中國從本質上是文化的概念,是一個文明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概念。

湯因比告誡說,西方在經濟和技術上影響和征服了全球,但是卻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國家林立世界的超級難題,這個政治真空將由中華文明來補足。而只有中華文明,才能真正給予世界永久的和平。因此湯因比對未來人類社會開出的藥方不是武力和軍事,不是民主和選舉,不是西方的霸權,而是文化引領世界,這個文化就是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湯因比最終的論點是,一個歷史上一直是和平主義和世界主義為取向的天下文明也將在21世紀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湯因比在上世紀70年代的論點非常值得我們今天重新去閱讀發掘,站在中國崛起和中華文明復興的高度去認真審視,這是一項無比重要的工作。其重要性甚至不亞於中國在GDP總量上躍居世界第二。

在21世紀,中國經濟將創造奇蹟,「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也將擔當起在後西方時代提升人類文明的偉大責任。中國並不排斥學習西方,相反還要加大學習西方的力度,吸收人類一切先進文明的成果,努力革除弊政,修正本身文化中不符合現代化的因素,同時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不斷發掘、研究、建構、闡釋和再闡釋中華文明中能夠提升當代人類文明的重要因子。一個文明高階段的發展不是簡單的復古主義,更不是盲目崇拜古代的一切,而是在一種人類文明更高階段結合現代因素的文明復興運動。因此中華文明必定是要聯結現代性的因素才能在更高的階段更好地促進人類社會的世界大同。中華文明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改革精神,中華文明中「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論,中華文明的「天人合一」中的人與自然、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精神,以及中華文明和平世界主義的天下世界觀,中華文明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註定將照亮整個21世紀,促進人類世界向更高層次的價值理性方向發展。

公正地說,西方在崛起的階段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憲政體制、公民社會和福利國家等現代思想資源,西方的成就是巨大的,對世界影響是深遠的,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體現在善於根據時代而不斷吸取先進思想,而在學習和容納的過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終將外來的先進思想轉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而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和民主政治的無限擴張,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到「物壯則老,水滿則溢」的階段了,西方文明每往下走一步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文明的衰落在西方文明上得到充分體現。而積極吸收了西方個體思想、個體公民權、法治思想和功能分化的中國,可以在整體思維、多線思維、社會團結、社會整合等多方面運用中國文化的智慧創造出中西合璧的嶄新人類文明。


推薦閱讀:

中國影人 搖曳戛納    今日早報
(4)淺談《中國古代算命術》之文化精髓
中國人不是不愛笑,只是笑點變了
中國四大美女之外傾國傾城的美女[圖]
中國土話---內蒙古

TAG:中國 | 預言 | 文明 | 湯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