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第二十三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第二十三集)
凈空法師主講
1990/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
(第二十三集)
請看一百七十二面,最後一行,「七觀觀正報」,這是「華座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這段經文裡面,『諦聽』是聞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聞、思、修三慧。經上明白的給我們說出來,『除苦惱法』,我們大家都感覺到很苦惱,「苦惱法」怎麼樣把它除掉?佛在這一章裡面就教給我們除苦惱法。如果我們學會了,我們的苦惱也能夠像韋提希一樣的可以能夠除掉。看經文: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世尊在《無量壽經》教阿難及大眾,要想見阿彌陀佛,應當一心頂禮、稱讚,阿彌陀佛就現前。在這個地方,前面是佛以神力將諸佛剎土示現給韋提希夫人看。經講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西方三聖在此地現身,這都是給我們證明這個法門的真實性。當時見到的,在《無量壽經》上,菩薩眾不算,單單算與會的大眾,天眾都不算,只算人間眾的時候,二萬人參與這個法會。出家的比丘是一萬二千人,包括居士、國王、大臣,二萬多人。這個地方是在皇宮,是韋提希夫人被幽禁的時候,宮中只有五百宮女侍候侯皇后的,這個地方見到西方三聖,是阿難、目連、韋提希夫人及五百宮女。所以都不是一個人見的,大眾見的,我們應當要相信。不要認為,經上這樣寫的,我沒有看見,我們自己沒看見的太多了。這麼多人看見的,我們應當深信不疑,西方世界彌陀三聖決定不是假的。我們看經文: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韋提希夫人見到西方三聖,立刻就頂禮,『接足作禮』是最恭敬的頂禮。註解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這不是禮拜西方三聖,是禮拜釋迦牟尼佛,下面的話是對釋迦牟尼佛講的。她見到西方三聖了,未來眾生怎樣才能夠像我一樣有這個機緣得佛力加持,見到西方三聖?可見得夫人心量是不一樣,自己才得利益,馬上就想到一切眾生。不但想到當時,還想到以後未來世的眾生,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值得我們效法的。這叫做大乘心,這叫做菩提心。我們看經文: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這是教給我們觀想佛菩薩的方法。看經文:
【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
前面說的是觀佛,現在是先從蓮花想起,先觀佛座下的寶蓮,從這邊觀起。再看經文,一百七十六面。
【一一葉間。】
這是蓮花葉與葉之間。
【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這是花體的莊嚴。花與葉兩間交處,還有許多珍寶裝飾,而且樣樣都放光。『一一摩尼珠』都放光,實在講花也放光,是葉也放光。
【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台。】
這個前面我們看過,就是如意寶。
【此蓮華台。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珍珠網。以為校飾。】
『校飾』就是蓮台上的裝飾,『甄叔迦』,後面有個註解,是赤色的寶。再看經文。
【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
從經文段落上來看,先給我們說明蓮花的顏色、數量,然後再講花間的寶珠光明,再觀花台寶網,再看到台上面的裝飾。蓮台上面的裝飾,有寶幢、有寶珠,都放光明。底下一段是講它的作用,在一百七十八面。
【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珍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這個地方有一句要特別注意。我前面講的種種莊嚴,這還沒有講到佛像,只是看佛的蓮花、蓮座、蓮台而已。『施作佛事』這一句很重要,佛事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叫做佛事。這是佛的蓮座,這樣的莊嚴,蓮座也能夠叫眾生見色聞聲、睹其光明都能夠滅罪增福,都能夠破迷開悟,這才顯示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可思議。下面經文,告訴我們這種種莊嚴的來由,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本是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所以結歸到最後,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成就的。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看到佛發願,五劫修行,成就莊嚴的世界。在這部經上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都是四十八願的成就。看一百七十九面。
【若慾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
這個『念』就是觀想念佛,在沒有觀佛像之前,先觀華座。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一段註解裡面有幾句話,我們讀了之後就明了,而且曉得修學專一的重要。「首句念,作觀看」,就是觀想念佛,「觀想須專,一不可夾雜,少一不慎,觀即不成」。經中所講的境界實在太微細,想想古人講的話,我們閻浮提眾生心太粗,境界太細,觀想很難成就。觀想愈往後是愈精細,花台我們已經無法觀想了,底下再講到聖像,那就更不容易,就更難了!在這個地方我們知道一個原則,就是要專,決定不能夾雜。說實在話,我們今天修學犯了最大的過失就是夾雜,所以修學經歷長時而不能成就。讀經、讀古大德的開示,雖然時時這樣提示我們,我們都是很含糊籠統就看過,不曉得這句話的重要性關係我們一生修學的成敗。
念佛是十六觀之一,此地講不可夾雜,念佛一樣的也不可以夾雜。所以我教給同修們的方法,你要真正肯做,說老實話功夫成就也不過是三年、五年就可以辦到,辦不到那是你自己錯了。那就是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夠間斷,不能夾雜,三、五年是決定會成就。不夾雜這是真正功夫,起一個念頭就是夾雜,夾雜必然中斷,中斷就夾雜,不是夾雜妄想,就是夾雜無明。這是心不能專一,就是此地所講,『少一不慎,觀即不成』,稍稍不謹慎,功夫就失掉。所以先勸諸位念經,把經念熟,念到能背誦,背誦得很熟,然後再開始修行。修行,那就是這部經從頭念到尾,不能有一個妄想。這個經不長,我們選的是《無量壽經》,不長!念到能夠背誦的時候,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也不過是半個小時。半小時裡面不起一個妄念,這功夫就算不錯了。起一個妄念就不算,這個經就不算,從頭再念起,看看一天能念幾部。
如果一天能念個五部、十部都不起妄念,在五忍菩薩裡面,你第一個伏忍就得到了,我們凈土宗講功夫成片。然後你不念經,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那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功夫才得力!我們念佛號功夫不得力,就是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夾雜了,所以「觀即不成」,念佛也是觀,也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如果念成功,就滅罪了,諸位曉得罪是什麼?罪就是妄想,妄想沒有了,罪當然就滅了。罪滅了心就清凈,清凈心是福,清凈心起作用是慧,福慧都現前,哪有不生西方的道理?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底下一段重要,這是第八觀「聖像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
『見此事已』是講蓮花花台。
【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觀無量壽經》裡面,這一段經文最好是要把它念背,前面的三福要念背,這一段要念背。三福,說實在話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從凡夫修學成佛之道這個路要怎麼走,你不記得還行嗎?這一段是講成佛的理論,為什麼念佛會成佛?不管你是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理論都在這一段,就是這三行經文,這個三行經文一定要把它念背過。你看古來祖師大德,注經、講經常常引用這一段的經文,原文在此地我們看到了。底下『所以者何』,這要給我們說它的原理了。『諸佛如來是法界身』,諸佛如來有沒有相?沒有相;有沒有身?沒有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諸佛如來的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講佛的法身,「法界身」就是法身。法身,梵語稱為毗盧遮那,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因為他遍一切處,所以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個是原理。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想佛,你心就作佛。想佛如此,想菩薩就作菩薩,想天就生天,想人就人道,想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就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心想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講修德,「是心是佛」是講性德。本性裡面就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樣樣都不缺,你想什麼變什麼。『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是十法界舉一個,佛法界是從心想生,菩薩法界也從心想生,六道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是從心想生。這個原理我們要知道。知道這個原理才曉得佛法裡頭沒有迷信,佛法講的句句是真實話,確實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這段註解裡面有些重要的東西,我要跟諸位提示一下。我們看注。「鈔雲,欲想佛身須知觀體」,觀是修行的方法,體是依據,你這個觀想你所依據、根據的是什麼?「體是本覺,起成能觀。」這個不假,本覺在哪裡?本覺是自己,就是自己的本性。佛教給我們是順著性成極善的果報,我們凡夫是違背了本性;換句話說,將你的本覺錯用了,所以才有六道輪迴,才有煩惱、惡報。底下給我們說明,「須知本覺,是諸佛法身」,我剛才提到的法界身就是法身,諸佛法身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由此可知,我跟諸佛同一個法身。這經上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不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凡夫跟他同不同?也同。不但一切凡夫跟佛同一個法身,所有一切萬物也同一個法身,「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一個東西變現出來的,這個東西在佛法,這是不得已才給它起名字,實際上哪有名?叫做本性、叫做真如、叫做法性、叫做第一義,佛經這個名詞有好幾十個!
我們要問,既然是一個東西,起一個名字就好了,為什麼起這麼多名字?起一個名字怕你執著,執著就錯了。佛說種種名,意思就是不要執著,只要是一樁事情,你怎麼說都可以;一執著就錯了,就迷了。這是佛說種種名的意思,破執著,不要執著名字相。底下說,「以諸佛無所證,證於眾生本性故」,這也是大經常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楞嚴》上說的。到最後成佛了,成佛得到什麼?《心經》上講得好,成佛是「無智亦無得」,智是能證,得是所證,到那個境界上,能證的智跟所得的菩提涅盤都沒有,那就真正證得了。只要是有智有得,還沒離開能所,成了佛,那是什麼佛?叫藏教佛、別教佛、通教佛。藏、通、別佛都是有修有證,圓佛沒有。因為前面這三種佛,別教佛最高,別教佛在圓教裡面相當於第二行位的菩薩。二行位的菩薩,上面還有三行、四行到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那還遠之遠矣。所以他是有修有證,他真的是證得成佛。到圓教的佛是無修無證。
底下這個話很重要。「若始覺有功,本覺乃顯。」由此可知,要想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要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在始覺有功,本覺就顯,本覺是自性。本覺乃顯這一句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性就是本覺,顯就是見性了。「故云法身從心想生」,我們現在是用妄心、是用妄想,就用妄想行,你就想一樁事情,永遠一直想下去,到想盡還源就見性了。所以想不能亂想,不能多想,多想不行,還不了源,愈想愈遠。要專想,想一樁事情,專想,「思盡還源」,這就成功了。所以,從心想生。
「又彌陀與諸佛,一心一智,應用亦然,彌陀身顯,即諸佛身,諸佛相明,即彌陀體,是故泛明諸佛身,以為觀察彌陀觀體。」在這一段裡面,佛還沒教我們,沒有明著說想阿彌陀佛、想無量壽佛,只講諸佛如來,任何一尊佛都可以。你要能夠依照這個原理原則修,沒有不成就的,念佛成佛,理、事都在這一段經文上。專想,心就清凈,我們心怎麼不清凈?心是亂想。亂到什麼程度?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連晚上睡覺都不老實,胡亂作夢。夢從哪兒來?夢也是從想生的。所以從晚上作夢,能夠勘驗到自己心裏面的凈穢的程度。心稍為清凈一點,就不會作惡夢,作夢不會很亂,有一點頭緒,這也是念佛進步的現象。如果再進步,晚上作夢常常夢到念佛、夢到見佛、夢到聽經,這是什麼原因?阿賴耶裡面薰習種子它起作用,自然現行,這個力量強大了。業習種子哪一個強大哪一個就會現行,控制不住的時候自然會現行。心如果真正清凈,夢就少了,夢少是好現象。
這一段文非常重要,所以祖師註解得也特別詳細,這段我想同修們自己去看好了。請翻開一百八十六面第二行,這一行經文是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這是修法的總綱,非常重要。這個原理可以說三經一致,《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不例外。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
凈宗修學的方法就是在『一心繫念』。
【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後面三號完全是梵文音譯的。『多陀阿伽度』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如來。『阿羅訶』翻做中國的意思是應供。『三藐三佛陀』翻成中國意思是正遍知,或者翻做等正覺。這是如來十號裡面的三號,是梵語音譯的。因此我們曉得,一切諸佛他是一體,是一體隨一切眾生心念,所現各種不同的現象,於是佛就有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是本性的德用,性德的作用,那是本性起用。在我們眾生分上,我們沒有見性,縱然見性,沒有圓滿,都屬於修德。圓滿見性之後是性德,經典上凡是用佛的名號是顯性德,凡是用菩薩的名號都是顯修德。性修不二,性就是本覺,修就是始覺,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這是究竟覺。所以彌陀與諸佛不增不減,《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
既然是這個事實,我念釋迦牟尼佛不行嗎?我念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何必要念阿彌陀佛?理上講得通,事上不如法。怎麼不如法?不聽老師的話。老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本師,他老人家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偏偏不聽!你想想前面三福,奉事師長這一條就做不到,奉事師長就是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本師釋迦牟尼佛,順,順性。如果反過來,我念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逆著性,理上講沒錯,不順師教,所以就難成就。你要找他真正原因之所在?不順師教就是不順性,不順性就是順煩惱、順邪見、順妄想執著,那怎麼能見性?像水一樣,水它能隨順,你給它裝入圓筒,它的形狀是圓的,裝在方的盒子裡面,水的形狀是方的。它如果一定執著,我是方的,我決定不能圓,裝到圓的裡頭我還是方的,這就不順性。所以為什麼不肯聽老師的話?為什麼不能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個很重要。
『一心繫念』就是天台家講的一心三觀,在注子裡面有,在一百八十六面倒數第四行,最後兩個字看起。「一心繫念彼佛,即一心三觀也。」我們不懂天台家的觀法不要緊,只要一心,一心的確很不容易,一心就是沒有夾雜,決無散亂。繫念就是我們世俗人講的挂念,心裏面常常有,常常想著。這一句佛號叫你時時刻刻念,就是培養一心繫念。古大德說,念佛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生處換作熟處,熟處換作生處,就成功了。眾生最熟的是什麼?妄想、胡思亂想,你看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最生的是什麼?這一句佛號,念念就忘掉了,很生疏!如何把那個佛號就像妄想那麼熟,你一天到晚都不會忘記;把妄想就像佛號那麼生疏,常常忘掉,就成功了。把生熟換一換就行了,那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教你天天念佛,天天聽佛號不中斷,天天看佛像不要離開,無非就是把生處換成熟處,就這麼個道理。
你知道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一切無有障礙。佛像哪個地方不可以供?不供,我忘掉了,我生熟換不過來。所以,除了你家洗手間不要供佛像之外,哪裡都可以供佛像。而這一句阿彌陀佛的音聲,實在講洗手間里也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在念佛機很好,愈做愈進步,這個功德很大。好,下課了。
推薦閱讀:
※大虛法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2)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
※佛經背誦
※地藏經是在中國杜撰的偽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佛經之王)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