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陽九華山民俗風情

安徽青陽九華山民俗風情

民俗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來歷和典故,飽含民族文化價值,代表著喜慶和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嚮往.老田吳咯地處安徽青陽九華山,深受佛教文化影響,在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中,也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傳統節日

【春節】從臘八節起到元宵節止,這期間要辦年貨、大掃除、做新衣、貼春聯、祭祖宗、吃年飯、看春晚、除夕守歲、走親訪友、遊玩看戲、鬧元宵等,舞龍舞獅,掛紅披綠,喜慶歡樂祥和,對新的一年充滿了美好願望.老田龍燈會興板龍,每板一米,有30多板相連接,竹篾紙糊龍體,中燃蠟燭.⑴臘月初八為佛成道日,僧尼山民同食臘八粥共進「聖餐」,可帶回家分享給親朋好友男女老幼.臘八粥又稱八寶粥,是以大米、糯米、芝麻、苡米、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合煮的甜稀飯,很有營養,鬆軟可口.⑵民以食為天,臘月二十四上供茶點,拜送灶神上天奏好事;除夕之夜拜接灶神下界保平安.⑶臘月二十四俗稱小年,要擺香案供品,懸掛祖宗遺像或牌位,祭拜先祖;正月初一吳氏族人在老田大宗祠舉行隆重的祭祖大典;正月十五同樣祭拜先祖,收起祖先圖譜.⑷佛教聖地要過素齋年,臘月二十八合家葷食,除夕至正月初三要吃素食過年.⑸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吃「長壽麵」,親鄰之間相互拜年祝福.到九華行祠石壁廟、五猖廟請菩薩、許願還願、求籤、禱告子等,祈求新年好運氣好收成.「告子」是用粗竹根鋸開做成,分順告、陽告和陰告,陽告和陰告提醒人辦事小心應對.⑹地藏酬惠節:因老田唐代吳祖用之公供養過金地藏成就萬古佛道,九華山佛協每年正月初一或十五都派執事僧,到九華行祠石壁廟象徵性地領取月米燈油,以示對老田吳家的感恩.⑺正月十五品元宵湯元,取意全家團圓.元宵燈會,八面玲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春節期間為保平安,一般不用蠟燭火了,堂心通宵就點電燈.老田吳家重視清明、冬至上墳祭祖,端午節插艾蒿、配香袋、喝雄黃酒、吃粽子紀念屈原,中秋節吃月餅慶團圓等,比較有特色的是解放前【三元節】祭祖賑孤,每年有3天(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擺香案祭先祖,請和尚或道士做法事放焰口,施錢施食於十方餓鬼孤魂,請孤寡殘疾人集中會餐還能分得錢糧衣物.

婚姻喜慶

  當今婚俗雖然不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但仍然提倡雙方父母同意、配月老(男女方各一).本地流行灶神廟壓庚貼(寫有生辰八字的紅貼),女方有意願就將屬肖和出生年月日時按天干地支組成的八個字交給男方,男方先將庚貼放在灶廟灶頭壓上半月,這期間家中平安無事,男女屬相互不犯沖,八字基本相配,合六字為上婚,合4字為中婚,月老一般認好說辭以示天合地合人合,顯示這門親事是天作之合討個好兆頭,通過月老【回書】送還庚貼表示婚約開始.男女兩家商定成親,請先生擇取良辰吉日,男方要送彩禮,女方要辦嫁妝.婚禮喜日迎娶時,月老要忙著分送「開門禮」「廚房禮」「跑堂禮」和「梳頭禮」等事務,不辦好就不準新娘上轎.酒過三巡,新娘上轎時,母女二人放聲大哭,既表達離別難捨之情,又有「哭發」之深長意味.新娘披上蓋頭,由其兄背上轎車.到婆家用麻袋鋪地逐步傳送至堂屋,取「代代相傳」之意.拜堂後進洞房,新郎挑起新娘蓋頭,就開始「鬧洞房」了.婚期第三天【三朝】招待長輩親屬行「拜見禮」,婚期滿一周月【滿月】款待岳父岳母后,新娘就可到左右隔壁人家串門.翌年正月初二新姑爺攜妻【回門】到婦方親友長輩家拜年,至此婚慶算是功德圓滿了.

農事習俗

  【社公會】分春社和秋社.立春後第三戊日為社神生日,老農們社日祭祀掌管農事的社神,俗稱社公、社母,上供三素(一般用粉絲、生富、凍米圓子),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田郎節】又稱切田角,農曆六月初六,老鄉們田埂上廣插小彩旗,土地廟裡祭拜土地菩薩,俗稱土地公、土地婆,上供三牲盤子(即麵粉做的豬頭、公雞、鯉魚),祈求五穀豐登收成高運氣好.

  【祭蠶神】每年四月蠶繭豐收時,用墨旱蓮、女貞子、桑葉果伴以糯米粉和糖餡做成蠶繭狀,「蠶繭果」蒸熟後上供堂前香案祭祀蠶神.後送「蠶繭果」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請求幫忙收摘蠶繭共慶豐收.

  【唱茶歌】九華茶歌,仙山韻調,茶姑歌聲,悠揚悅耳,猶如九華雲霧茶讓人陶醉,彷彿感受到「碧芽」「靈芽」之「茶禪一味」.老田茶場坐落在九華鄉西側八都崗上,東至老田樣山組,西至廟前一星村,南至石山排,北至四清塘,大約240畝,海拔350餘米,屬丘陵地帶,是由前村長吳金根帶領村民創建於70年代初期,所產天然有機茶暢銷省內外,優美環境很適合農業生態旅遊觀光休閑度假,但目前封山育林、交通條件差制約了其發展.崗頂制茶房舍五六間因無人看管維修已全部倒塌.

廟會佛俗

  【地藏廟會】老田人親切稱新羅僧金喬覺為「九華老爺」,每年農曆七月三十地藏圓寂成道日,九華山僧侶都要舉行隆重「地藏法會」,誦《地藏王菩薩本原經》,寺院傳戒四眾弟子可領戒牒,開展方丈升座、佛像開光等佛事活動,各地信眾、各種會團(如百子會、香山勝會等)朝山敬香、拜塔守塔、朝拜天台,歷時七天,盛況空前.屆時國內外成千上萬人來朝聖,求蓋「地藏利生寶印」和「南無地藏王菩薩寶印」,傳說這是冥府通行證,能超度亡靈消災延壽.作為九華山佛教道場的山主老田吳,每年都精心組織族人舉行隆重的龍獅燈會,以助九華山廟會盛況.

  【陰騭大會】亦稱「大騭法會」,每年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僧民共辦,是超度亡靈、祈求眾生安樂的大型群眾性活動.歷來都在祗園寺和化城寺舉行,用紅綠綢緞扎焦面菩薩和三十六鬼王,懸掛幡旗,陳設陰騭文和水陸畫像,唱「目蓮救母」「九更天」等戲文,幾日幾夜,熱鬧非凡.叢林寺廟配合開展多種活動,如引廟、拜懺、放生、打水陸、放焰口等.九華行祠是金喬覺卓錫九華地藏聖跡第一處,九華山主「柯、吳、劉、羅、姜、錢」六大姓組成「九華山陰騭公」,建陰騭堂,輪流任香首主辦十年一屆的陰騭大會.首屆大會始於1927年,1987年演出貴池儺戲《范喜良》《劉文龍》,至今舉辦過四次.

  【觀音會】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聖誕日、成道日、出家日,民間婦女做觀音會,敬香上供祈求母子平安.會日民女穿戴整齊組成「八姊妹」「十姊妹」集體上觀音峰、觀音廟拜佛求籤,共進素餐.佛教居士吃「觀音齋」(又名花齋),每年二、六、九三個月,自初一至十九日在家素食敬香念佛.過去衛生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孩子災病難養,鄉民村婦請菩薩保佑,常將孩子皈依於佛、法、僧,以期延壽消災.現代醫學證明長期飽食會讓大腦早衰,老人、小孩、病弱者素食少食能最大限度減輕腸胃負擔.建國前天花麻疹經常流行,婦女們用麵粉自製成「娘娘粑果」煮熟作上供品,去娘娘廟燒化紙紮車馬、花轎、花傘,恭送「麻花娘娘」.

  【五猖廟會】又稱五福神會.五猖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神主,面孔分別為青赤黃白黑.魯迅曾在《朝花夕拾》中提到過「東關五猖會」,那裡五猖又稱五通,是指馬、猴、狗、雞、蛇五種動物精靈.南京高淳「跳五猖」已選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並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錄.五猖廟會起源於明初,朱元璋下令江南關要處建立五猖廟,供奉祭祀陣亡將士,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四方百姓雲集,燒香拜佛,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避災祈福.五猖廟會繼承古代神靈出巡祭祀,抬著五尊「五猖菩薩」神像巡視當地,前面錦旗開路,後面跟有萬民傘、紙紮的豬馬牛羊等,接下來是社戲雜耍隊伍,敲鑼打鼓,舞龍舞獅,場面很是壯觀.

㈤京劇鼻祖「青陽腔」

  筆者家鄉老田吳所在安徽青陽縣,愛唱戲的氛圍比較濃,甚至有人說話就跟唱戲一樣,此中因緣原來是這裡誕生過古老劇種「青陽腔」,又因古時青陽縣屬於池州府,還稱「池州調」.青陽腔與徽州腔馳名於明清兩代,譽為「徽池雅調」,成為「天下時尚」的新調.「青陽腔」、「九華山廟會」、「池州儺戲」和「東至花燈」已成為池州市四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專家研究得出結論:青陽腔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發源於安徽青陽縣,與當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的崑曲並列為明代「時尚雅調」,贛劇、清戲、徽劇、黃梅戲與青陽腔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徽劇由青陽腔演變而來,是青陽腔的一個支流,四大徽班晉京產生了京劇.青陽腔發展了弋陽腔的滾唱,形成滾調,通俗易懂,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實現了戲曲聲腔上的重大革新,在中國戲曲聲腔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青陽腔劇本選集有《青陽時調》《時調青陽》《時調青昆》《昆池新調》《滾調樂府》等,並廣為流傳,遠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由於青陽縣為太平天國戰爭的主戰場之一,藝人紛紛棄家外流謀生,戰亂使青陽腔一度銷聲匿跡.在縣委縣政府關心搶救下,「青陽腔」戲曲藝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推薦閱讀:

姥爺的姥姥叫什麼?
秦叔寶和尉遲恭這對門神,誰的地位更高?真相
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傳統民俗的冷知識?
有哪些好玩的鬧洞房點子?
民俗文化:黃道吉日風水行事術語

TAG:民俗 | 安徽 | 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