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十六、解碼西遊記04

八十六、解碼西遊記04

◆唐僧一逐孫悟空

悟空雖然同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是否就已不再認同自己是「妖」的身份了呢?我們說剛上路時還沒有。在第十七回,孫悟空見到黑熊精,做自我介紹時,還說「你去乾坤四海問一問,我是歷代馳名第一妖!」認為自己不但是妖,還是「第一妖」,覺得光榮極了。如果他總是以這樣一種身份自居,而不做出改變,就會與他在西行路上一路降妖伏魔的做法自相矛盾了。

其實,悟空此時還以妖怪身份自居,涉及他對取經是怎麼一回事的考慮。按照普通的想法,保唐僧取經,不過是一路負責唐僧的安全與起居而已,要對付的是一些上門找事的妖邪與強盜。他只需做好保衛和護送工作就行了,並沒有很多其他考慮。如果這樣,自己是不是妖就不那麼重要了。這顯然是低估了取經這件事的難度,更脫離了如來、觀音安排這次活動的目的。

取經的路途中,醞釀著唐僧與悟空的矛盾。到三打白骨精一回,二人關係出現了危機。危機的根源在於,唐僧是肉眼凡胎,識不出妖怪的變化。如果孫悟空也識不出妖怪的變化也就罷了。偏偏悟空有火眼金睛,能識破妖怪的真面目。此時,孫悟空對妖怪的做法是舉棒就打,明知道唐僧會不高興,他卻覺得可以先打死妖怪,然後再向師父做解釋。

就這件事本身而論,悟空的做法並沒什麼錯,但唐僧還是很堅決地要趕他走。悟空想留下來的態度也很誠懇,他不願走有兩個基本的理由:一是唐僧救過他的命,他還沒有報恩;二是頭上戴著個緊箍,回去了心裡不舒服。你讓我走也可以,得先把那箍兒給除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點不是十分光明正大的想法,他說:

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第二十七回)

說唐僧是過河拆橋,用得著的時候就好說話,現在有了八戒、沙僧保護,覺得我不太用得著了,就看著我不舒服,要趕我走。悟空這樣的說法除了惹唐僧不高興外,沒有別的效果。

唐僧看他還在磨磨唧唧,很不高興,於是給他寫了一紙貶書,斷絕了師徒關係。或許唐僧真覺得手下有了八戒、沙僧,他們應該足以保自己上西天了吧,因此,說話的底氣很足,甚至說出「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的話來。看來,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話說得太滿,這總是不會錯的。

要說這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性情真是與以前不同了。走就走吧,還非要拜師父一拜,當初離開菩提祖師都沒有這樣。唐僧還不願受他的拜,說出來的話也氣死人,說什麼「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孫悟空是你不讓我拜,我還偏要拜,於是使了個身外法,從腦後拔了三根毫毛,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唐僧左右躲不脫,只好受了一拜。

按禮數這已經很夠意思了吧,孫悟空還不走,又對沙僧叮囑了一番:師弟啊,你是個好人,對八戒的話要留心提防,路上有什麼事情也要仔細。如果有妖精捉住了師父,就說我老孫是他的大徒弟,西天路上的這些小妖怪,聽了我的名字就不敢傷害師父了。沙僧沒有說話,唐僧又來了,「我是個好和尚,不提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這麼著把孫悟空給趕走了。

其實,唐僧是不了解孫悟空,如果他熟悉以前的孫悟空,一定會對孫悟空的行為感到驚訝,因為這與以前的悟空反差太大了,他會對孫悟空說,夠了,這哪裡還是以前那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這麼婆婆媽媽的不爽快,像個什麼樣子。孫悟空這一走,還很傷心。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第二十七回)

好一副多愁善感的樣子。這次悟空也不找東海龍王了,直接回花果山,我們也可以順便盤點一下花果山此時的局勢。

◆悟空身份認同的劇烈轉變

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的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花果山是否還是「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群猴其樂融融,一副世外桃源、海外仙山的美好景象呢?我們只能說不是。

此時花果山的局面,只能用凄慘二字來形容。山上「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岩倒塌,林樹焦枯」,草也死了、樹也燒焦了、岩石也坍塌了,完全是不適合人獸居住的景象。原來當時二郎神捉拿齊天大聖時,率領梅山七弟兄,把整個花果山放火燒壞了。看到這種情形,悟空「回顧仙山兩淚垂,對山凄慘更傷悲」。他剛從師父那裡受氣回來,再看到這種局面,心情之不爽是顯而易見的。

這時,從花果山中跳出七八個小猴迎接大聖回山,把他們度日如年的情況做了彙報。悟空看到猴子這麼少,就問「我當時共有四萬七千群妖,如今都往哪裡去了?」值得注意的是,悟空不是說有四萬七千隻猴,而是把猴子也都說成「妖」了。他這個說法上的變化是有原因的。經過了天上走一遭,再加上給唐僧做徒弟的這一段經歷,從概念上他弄清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年自己實際上是妖,下面帶領的也是一群小妖。與他在西行路上要降伏的對象屬於一個性質。這點既然已經明白了,就索性說開了,也不用藏著掖著不好意思。

原來的那些猴子到哪兒去了呢?原來這四萬七千隻猴子,大鬧天宮時死了一大半;後來這裡生存環境實在太惡劣,吃的東西也不夠,又跑了一半;剩下的又被獵人抓走了一半,只剩下一千出頭了。而且獵人抓走猴子後,對它們十分殘忍,「拿了去剝皮剔骨,醬煮醋蒸,油煎鹽炒」等等。悟空心裡本來就撮火,聽到這種情況更是大怒。這時,來了大隊獵戶。悟空吹起一陣狂風,用山上碎石把這千餘人馬不加分別地全部給打死了。

此時孫悟空皈依佛門,跟隨唐僧往西天取經,在路上已走了兩三年了,但殺起人來還是一點不含糊。殺完獵戶後:

大聖按落雲頭,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話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真有此話!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許多獵戶。」(第二十八回)

從他鼓掌大笑看,心情似乎很好。然後他又做了一面彩旗,寫上「重修花果山復整水簾洞齊天大聖」,掛在洞外。「逐日招魔聚獸,積草屯糧,不題和尚二字」。又去找四海龍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栽上花草樹木,使花果山恢復原來的樣子。看他的架勢,似乎有重走老路的想法。悟空這麼做,是因為在唐僧那邊暫時看不到前途了,按悟空的說法是「他說我行兇作惡,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趕回來,寫立貶書為照,永不聽用了。」那我還能怎麼著啊。

此時花果山的革命形勢已遠不如以前,一方面沒有了獨角鬼王和七十二洞妖王;另一方面,由於在取經路上與妖魔為敵,以前的一幫結拜兄弟也不見了蹤影。加上頭上戴了個緊箍,被別人拿住了罩門,悟空這次也沒有了繼續革命的想法,不過是過一陣逍遙自在的日子吧。也是,反正造反也不可能成功(有了緊箍咒,您說能成功嗎),何必再讓人抓住把柄,說他有反心?

與悟空相比,唐僧的情況就很糟糕了。雖然唐僧的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妖魔不會因為他是「好人」而放過他。更可悲的是,黃袍怪竟然把他變成了老虎,還被寶象國朝中武將「一擁上前,使各項兵器亂砍」一通,如果不是丁甲、揭諦、功曹、護教諸神暗中保護,「就是二十個僧人,也打為肉醬」。之後,老虎被用鐵繩鎖了,關在鐵籠子里。被妖怪打了倒是正常,唐僧竟被滿朝文武當成妖怪,痛打一番。唐僧由此也得到一個教訓:原來人與妖的分別並不簡單,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光是苦口婆心地說自己是好人也是不管用的。

在取經隊伍面臨瓦解之際,白龍馬說服八戒,讓他請悟空回來。在八戒面前,悟空一開始表現得對回去不感興趣。他領著八戒欣賞花果山的風景,品嘗土特產,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他真不想回去了嗎?當然不是。八戒一來,他就已料到唐僧有難,而且是八戒、沙僧無法解決的困難,這一次是非他不可了。但人是講臉面的呀,當初被唐僧趕回來的時候,做死做活地不要我,八戒、沙僧在旁邊一聲未吭,現在哪能說回去就回去了,這也太不把自己當人了吧。回去自然是要回去的,但也不能說去就去。

八戒還有點急智,使一個激將法,把猴王氣的大怒,說出如下一段話來:

行者道:「賢弟,你起來。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罵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普天的神將看見我,一個個控背躬身,口口稱呼大聖。這妖怪無禮,他敢背前面後罵我!我這去,把他拿住,碎屍萬段,以報罵我之仇!報畢,我即回來。」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報了你仇,那時來與不來,任從尊意。」(第三十一回)

這段話很值得分析,我們一般人的理解是,豬八戒使出激將法後,悟空就決定前去降服妖怪、保唐僧取經。但看這段話,悟空的意思很清楚,他之所以要去降服妖怪,不是因為妖怪捉了唐僧,而是因為妖怪罵了他,這是對他不尊敬。他還說,捉住妖怪以後,還是要回花果山來的。捉妖是捉妖,保唐僧是保唐僧,這是兩碼事,不要混為一談。他這話真真假假,可以做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他這麼說純粹是為了找回面子,說漂亮話而已;另一種理解是:他這話里也有部分真實的意思,也就是說降服妖怪後,是不是要留下來,還要看唐僧的反應,看唐僧跟以前相比有沒有變化。後一種理解聽起來似乎更有道理,不過,我倒更傾向於前一種理解,這主要是因為後面接著發生的兩件事。

由於這一部分在《西遊記》全書中特別重要,所以我們慢慢道來。

孫悟空決意要去降妖,花果山的猴子慌忙攔住,希望他留在花果山,孫悟空說那可不行,為什麼不行,他講了兩條理由:

小的們,你說哪裡話!我保唐僧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第三十一回)

第一條理由是,我與唐僧有師徒的名分,盡人皆知,師父有難,我怎能不去。第二條理由則純屬騙人,說師父當時就沒有趕他回來,只是讓他回去看看,散散心。他這麼說,有那麼一點為長者諱、為尊者諱的意思,是在幫師父隱瞞情況,言語中並沒有怪師父的地方。此外,他一直自認是一個響噹噹的英雄,決非草澤間的普通人物,可以任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說師父並沒有趕他回來,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

他對猴子們說,「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這就與他剛才對八戒說的降妖是降妖、取經是取經,一碼歸一碼,捉住妖怪後我還要回來的話,完全對不上了。畢竟,他在取經隊伍內的境況又不同了。現在情況很清楚,取經隊伍少不了他,加上八戒又專程來請他,為他找回了面子,師父經過這次劫難,對他的看法也會有所變化,因此,再回頭去保唐僧,未嘗不是明智的選擇。由此也可看出,他對八戒說的話,面子上的考慮居多。

最奇怪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那大聖才和八戒攜手駕雲,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雲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什麼身子?」行者道:「你哪裡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第三十一回)

你看,師父命懸妖手,情況十分緊急,連八戒都急得不行,悟空卻不忙,在經過東海時,非要下去洗個澡。不過他這次沒有拿八戒開涮的意思,而是說出了一番大道理:原來他回來這幾天,竟然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他身上有什麼妖精氣?他不還是以前那個孫悟空嗎。回來後過的日子,與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在花果山過得日子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啊。那時手下還有兩個獨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並結拜了六個弟兄,每天雲來霧去地不亦樂乎,怎麼不覺得身上有妖精氣?如果說有妖精氣的話,其實到現在為止,孫悟空身上一直都有,不過他以前一直沒有意識到,沒有把它當回事罷了。現在則有了很強烈的與妖精劃清界限的意識,因此想去洗個澡,洗掉身上的妖精氣。

「妖精氣」在海里洗不洗得掉呢?當然洗不掉了。畢竟氣是個很玄妙的東西,是一種關於精神氣質的東西,不是衣服髒了,洗洗就乾淨了那麼簡單。孫悟空說師父是個「愛乾淨的」,這意思難道是說師父的觀念很超前,像現代人一樣很講衛生,在荒郊野外也不放鬆要求;而且不僅自己講衛生,還要求身邊的人講衛生?當然不是。這裡的「愛乾淨」,對應的是唐僧趕走悟空時說的話,「我是個好和尚,不提你這歹人的名字」。原來唐僧覺得悟空不是個好人,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竟恥於與悟空這樣的壞人為伍,這可就與你的本事大小無關了。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悟空也了解了唐僧的價值觀,這次到東洋大海中洗澡,其實更多的是做給自己看的,表達了要徹底改變自己,跟以前的自己決裂的決心。他也希望師父以後不要再嫌棄他了。這次洗澡,明確地傳達出悟空不想再回花果山為王的意思。看來他殺完獵戶時的「鼓掌大笑」,不過是強顏歡笑罷了。他這一弄,倒把八戒看得很感動,覺得自己以前真是錯看了猴哥了。

自此,在孫悟空身上發生了一個最重大的變化,此後幾十回中的經歷,是孫悟空的轉變最終得以完成的過程。

這一回,唐僧吃了虧,被變成老虎,好人當成了歹人,教訓極其深刻,對悟空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他從老虎變回人時,認出孫悟空,一把攙住,表達了這段時間的想念之情,說:「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師徒之間的心理差距明顯縮小了。

有不少研究西遊記的論者說,孫悟空本人體現了一種反叛的、伸展個性的精神,他沒有絲毫崇拜權威的意識,放言無忌,嘲弄一切,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子是他曾詛咒觀音「該她一世無夫」。還舉孫悟空回花果山後打死許多獵戶為例,說孫悟空皈依佛教之後,並無改悔之意。這些說法中所包括的證據就事實本身都是真實的,不過要用它們來支持其觀點,卻不大行得通。這個說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忽視了孫悟空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悟空對觀音菩薩的態度,前後發生了巨大變化,說是有強烈的反差也不為過。我們不能用孫悟空某一時某一地對觀音如何,就斷定孫悟空如何如何,而需要具體考察這話是孫悟空在其心理變化的哪個階段說的。

孫悟空與觀音的第一次接觸,是在觀音尋訪取經人的時候,當時,悟空對觀音很有禮貌,前面已經說過,這裡討論其後悟空與觀音關係的變遷。

◆起初並不太尊重觀音

雖然當初為了從五行山下脫身出來,悟空對菩薩說話非常客氣,很有禮數。不過,他對觀音並無多少敬意,悟空表面上的尊敬,更多地是為了爭取一個出山的機會。不久,悟空被騙戴上緊箍,了解到背後的主使人是觀音後,悟空對觀音的看法就頗為不好了。他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對觀音十分不滿,只是怕觀音也給他念緊箍咒,所以沒敢打上南海去。(第十四回)

在蛇盤山鷹愁澗,悟空與觀音就取經問題進行了一番辯論和討價還價:行者(對觀音大叫):你怎麼生著法兒害我!

觀音:你這個愚昧的傢伙,我救了你,你不感謝我,還好意思跟我鬧。

行者:我怎麼謝你?你把我放出來就行了,為什麼哄我戴上緊箍,讓那老和尚念咒?

觀音(笑著說):這都是因為你不聽話啊,戴上它,你才能真正入佛門呢。

行者:這件事就算了,這條孽龍被你放在這裡成精,是怎麼回事?

觀音收伏白龍後。

觀音:我回海上去也。

悟空(扯住菩薩不放):西天我不去了。路這麼難走,要保這個肉眼凡胎,什麼時候能到啊。說不定在路上把小命都丟了,還成什麼功果。(這是悟空在討價還價)。

觀音(看來不下點本錢,這猴子要撂挑子還真不好辦啊):你沒信心怎能成正果,你可不要偷懶。這樣吧,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實在有應付不了的局面,我親自來幫你。另外,我再給你三根救命毫毛,關鍵時刻用得著。悟空得了這些許諾和好處,才謝了菩薩。說不定菩薩回去的路上還在想:這個猴頭並不是那麼難以應付嘛,稍微給點好處,思想工作還是做得通的。看來做思想工作,不是光講大道理,有時還得有點具體措施才行。

這件事並不能使悟空對觀音服氣,想想也是,稍微要挾了兩句,菩薩就許下了這些好處,說不定觀音自己沒有什麼真本事,只不過是能調動的權力資源較多罷了。

離開蛇盤山,下一站是觀音院。在這裡,悟空想出一個對付黑熊精的主意,就是讓觀音變成黑熊的道友凌虛子,自己變成凌虛子獻給黑熊的一粒仙丹。這主意本來不錯,菩薩也採納了。不過,悟空出主意時說的話讓人不愛聽,他說:「菩薩若要依得我時,我好替你作個計較,……菩薩要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佛衣只當相送,唐三藏只當落空。」(第十七回)也就是說,如果您採納我這個主意,那麼一切都好說,可以輕而易舉捉住妖怪。如果您不採納我的主意,那麼就對不起,拜拜了您哪。袈裟就只當是送給妖精了,唐僧取不取經也不關我的事了,大夥一拍兩散。

你看他這話,對菩薩哪裡有絲毫的敬意,領導您必須按我的辦法來,如果是這樣就算了,要不然我就不幹了。有這麼跟領導說話的嗎?這到底誰是領導啊。如果擱在唐僧,肯定不吃他這一套,就等著念緊箍咒吧。觀音倒沒說什麼,只是笑道:「這猴熟嘴!」真箇就照悟空的辦法做了。其實,這顯示出的正是觀音的自信,這個自信是建立在自身實力基礎上的。悟空會慢慢認識到觀音的神通。觀音並不急於現在就顯給他看,否則那不成了與悟空較勁,賣弄本事了,觀音才不會做這麼沒檔次的事情。

◆對觀音的認識發生變化

在降伏黑熊精的過程中,觀音有意無意地向悟空顯露出一項本事。悟空奈何不了黑熊精,找觀音幫忙時,觀音說,這事說起來是你不對。你先賣弄寶貝,把袈裟拿給小人看了;觀音院的和尚放火燒你們時,你又故意弄風,使火勢加大,還把我的留雲下院給燒了;你現在「反來我處放刁」。菩薩講了這麼多,悟空從中發現了一點新信息,就是觀音「曉得過去未來之事」,看來想騙菩薩是不行了,他慌忙向菩薩禮拜,說:「菩薩,乞恕弟子之罪,果是這般這等。」實際情況跟您說得一點不差,是我剛才沒有說實話。觀音在出發前,順便又敲打了悟空幾句,說:「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菩薩這不是在長他人的志氣嗎,她不過是說,你沒什麼了不起,一個不起眼的黑熊精跟你的本事都差不多,一會你看我怎麼收拾他。

悟空一開始對觀音的心態,還是以感謝為主,畢竟觀音把取經隊伍內這少數幾個正式編製給了他一個,也沒有找他要任何好處,這個知遇之恩是逃不掉的。但要說他對觀音的尊敬之心,應該沒有多少,因為悟空敬的是真本事,他並沒覺著觀音有多大的本事。慢慢地,情況發生了變化,他對觀音的神通有了新的認識。

在五庄觀,悟空毀了鎮元大仙的人蔘果樹。他奈何鎮元子不得,鎮元大仙也不想為這事與悟空糾纏不休,只要悟空救活果樹了事。孫悟空一開始不覺得這是多大的事。結果轉了一通,見了蓬萊仙境的福、祿、壽三星,方丈山東華帝君,以及瀛洲島九老,這些神仙按說身份也不低了,聽了這事都直皺眉頭,覺得太難辦,他們對悟空闖禍的能力也驚嘆不已。三星一開始還驚訝道:「你莫不是把他人蔘果偷吃了」覺得偷吃人蔘果就已是天大的禍事了,不成想,他竟把別人的靈根都斷了。

悟空無法,只好轉到南海求觀音菩薩。悟空說:「……弟子因此志心朝禮,特拜告菩薩,伏望慈憫,俯賜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現在有求於人,對觀音非常客氣。菩薩的回答頓時讓他生出希望:「你怎麼不早來見我,卻往島上去尋找?」

悟空不直接去找觀音,而是繞了一個大圈,可能是覺得這事犯不著勞動觀音;更可能是對觀音的神通還有所懷疑。因此,當觀音說她凈瓶里的甘露水就能救活人蔘果樹時,悟空怕不保險,還要問一句「可曾經驗過么?」菩薩說,已經試驗過了,沒有問題,悟空這才放心。觀音答應為他救活人蔘果樹,悟空心情大好,對觀音的尊敬程度進一步提高,到五庄觀時:

卻說那觀里大仙與三老正然清話,忽見孫大聖按落雲頭,叫道:「菩薩來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與鎮元子共三藏師徒,一齊迎出寶殿。(第二十六回)觀音菩薩到了,悟空還先下來,讓其他神仙出來迎接,禮數明顯比以前周詳了。

◆對觀音死心塌地

(1)叮囑八戒在菩薩面前要講禮貌

悟空心中暗罵觀音「一世無夫」,是在第三十五回,聽說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觀音安排下來的時候。沒有多久,悟空就對觀音徹底服氣了。

這天,唐僧師徒來到「六百里鑽頭號山」,唐僧被盤踞在這裡的紅孩兒捉去了。孫悟空想用自己當年與牛魔王結拜兄弟之情打動紅孩兒,讓他放了唐僧。可紅孩兒根本不買賬,還說他滿口胡說八道。這也難怪,五百年沒有來往不算,關鍵是現在孫悟空都不覺得自己是妖怪了。何況唐僧已經到手,眼看就要吃到唐僧肉了,哪能說放就放了。

不放師父就罷了,看老孫收了你。可紅孩兒本事十分了得。悟空差點在他手上送了性命,他對八戒、沙僧說:「這妖精神通不小,須是比老孫手段大些的,才降得他哩。天神不濟,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須是去請觀音菩薩才好。」看這話,已明確承認自己不如觀音的本領大了。但他現在的情形很慘,竟至於「皮肉酸麻,腰膝疼痛,駕不起筋斗雲」,無法親自去請菩薩了。八戒自告奮勇,悟空笑著說,你去也行,我要叮囑你幾句話:

行者笑道:「也罷,你是去得。若見了菩薩,切休仰視,只可低頭禮拜。等他問時,你卻將地名、妖名說與他,再請救師父之事。他若肯來,定取擒了怪物。」(第四十一回)

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要如此鄭重其事呢?原來是叮囑八戒注意禮貌,見了菩薩,千萬不要抬頭看,低頭拜見就行了。也不要亂說話,有什麼事,菩薩問起來再說。這可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現在孫悟空不僅自己講禮貌,還要求身邊的人見到菩薩也要講禮貌。不看上下文的內容,光把叮囑八戒的話拿出來看,我覺得就算唐僧本人也不過如此了。悟空對觀音的本事也十分有信心,認為只要觀音肯來,一定能降服紅孩兒。

(2)親自請觀音:執弟子之禮

沒想到紅孩兒變做觀音的模樣,把八戒給騙了。沒辦法,悟空只好親自出馬。

悟空來到菩薩所在的南海普陀落伽山後,「端肅正行」,一臉嚴肅。觀音手下的二十四路諸天迎上來說:「大聖,哪裡去?」孫悟空先向這二十四路諸天行禮(還給守門的行禮,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說要見菩薩。諸天說,你先在這等一等,我們去通報。雖然事情緊急,孫悟空還是耐心地等待。孫悟空以前想去什麼地方,好像都是直接往裡闖的,現在怎麼這麼好說話?

觀音傳話讓進去,悟空於是「斂衣皈命,捉定步,徑入裡邊」走之前先還整整衣服,見到菩薩「倒身下拜」。說話也是以下對上的口吻,是「上告菩薩」。悟空說了紅孩兒假扮觀音之事,觀音聽了,心頭大怒道:「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凈瓶往海心裡撲的一摜。嚇得悟空「毛骨悚然,即起身侍立下面。」好像他犯了什麼錯似的。他以為菩薩是在發脾氣,其實菩薩另有他意。

一會,一隻烏龜從海里把凈瓶馱了上來。觀音讓悟空把凈瓶拿上來,可悟空「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竟然拿不動,於是上前跪下說,這瓶子弟子拿不動。按悟空的想法,現在之所以拿不動是因為自己受傷了。其實,觀音是有意賣弄本事,挫一挫悟空的驕氣。觀音說:「常時是個空瓶,如今是凈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你哪裡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動也。」以前是個空瓶子,你自然拿得動了,現在裡面裝了一海的水,你什麼時候能拿動這麼重的東西?看我就不同了。只見觀音「走上前,將右手輕輕的提起凈瓶,托在左手掌上」,這是多麼巨大的實力差距,孫悟空看了,心裡只有佩服的份①。

①其實,觀音也不一定就有那麼大的力氣。駕馭法寶,可能有個什麼口訣之類的。要不然,山神的本領也不大,怎麼能把山也移動了呢?看來觀音的表演中也有水分。

出了觀音的洞口,前面就是南海。觀音說,悟空過海去吧,悟空說,還是請菩薩先走。觀音說,還是你先走吧。兩人這麼讓來讓去是什麼意思呢,悟空怎麼不聽菩薩的話了呢?只見悟空磕頭說:「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原來是這麼回事,覺得架筋斗雲的姿勢不雅,撅著屁股不好看,生怕對菩薩不禮貌。唉,學本領的時候,光顧了實用,忽略了武功的風度問題,當時哪能想到這麼多啊。在這種情況下,菩薩用一葉蓮花瓣,一口氣把悟空吹過了南海。悟空笑道:

「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第四十二回)

從這一段悟空的表現看,通報、下拜、上告、侍立、跪下說話、合掌說話、口稱弟子、不敢在觀音前面施展筋斗雲等等,對觀音是恭敬得不能再恭敬了,完全是學生對老師的態度,他當年對菩提祖師也沒這樣。悟空的態度顯然不是裝出來的,他並不是在拍菩薩的馬屁,而是真實想法的流露,所以整個過程都很自然,並不做作。這一次,悟空對觀音是徹底服氣了,不過,菩薩顯出的手段也確實非同一般啊。

收伏紅孩兒後,悟空對觀音十分尊敬,沒有因為降服妖怪後的喜悅而亂了分寸。當菩薩對悟空說「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師父去來!」時:

行者轉身叩頭道:「有勞菩薩遠涉,弟子當送一程。」菩薩道:「你不消送,恐怕誤了你師父性命。」行者聞言,歡喜叩別。(第四十三回)

悟空要送菩薩一程,菩薩說不用送了,他們就此分別。告別時,悟空竟然是「叩別」,對觀音尊敬得無以復加,這與電視劇中孫悟空給我們的印象實在是相去太遠了。

(3)魚籃觀音

第四十九回,唐僧師徒在通天河受阻,悟空請觀音前來捉拿妖怪靈感大王。靈感大王本是觀音養在蓮花池中的一條金魚,因為每日「浮頭聽經」,修成了手段,後來隨著海潮泛漲,走入通天河,在此成精。觀音親自出面把它收伏,收伏此怪後發生了一件事:

行者道:「菩薩,既然如此,且待片時,我等叫陳家莊眾信人等,看看菩薩的金面。一則留恩,二來說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養。」菩薩道:「也罷,你快去叫來。」那八戒與沙僧,一齊飛跑至庄前,高呼道:「都來看活觀音菩薩,都來看活觀音菩薩。」 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內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這才是魚籃觀音現身。(第四十九回)。

這段話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悟空等人的做法似乎很正常。實際上,正因為悟空在這裡的表現太正常了,所以就不正常了,因為悟空可不是普通人。按照悟空以前的性格,不作勢要舉棒打死妖怪就不錯了,至少也該上去問一個管束不嚴、失察的罪名。可他倒好,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問任何人的責任,惦記的卻是傳揚觀音菩薩的名聲。這觀音真是做了一筆好買賣,本來是管理鬆懈、工作疏忽放走了金魚,現在卻在此留下了魚籃觀音的光輝形象。我們只能感嘆陳家莊眾人的好脾氣,這些年被靈感大王吃去了不少童男童女,竟然轉眼就全忘了,只知道對觀音頂禮膜拜。

悟空沒有上前問觀音一個失察的罪名,表明他與剛踏上取經路途的時候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區別。當發生了災害與危難時,悟空對於追究到底是誰的責任已經不那麼上心了。正是悟空藉機讓陳家莊眾人看一下菩薩金面的主意,馬上使壞事變成了好事,使整件事情落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這麼好的宣傳創意,八戒、沙僧就想不出來,看來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觀音的魚籃之像,後來在第五十五回又出現了一次。唐僧師徒碰到蠍子精。悟空正覺得妖怪難以對付,只見一個老媽媽兒,左手提一個青竹籃兒,自南山路上挑菜而來。悟空認出是觀音菩薩,叫道,「兄弟們,還不來叩頭!那媽媽是菩薩來也。」於是八戒、沙僧紛紛下拜。孫悟空則合掌跪下,叫了一聲「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觀音見他們認出自己,便踏祥雲,起在半空,現了真像,原來是魚籃之像。這次悟空又把觀音的全稱給叫出來了,他這麼稱呼時的心情,與在五行山下時有很大不同,因為此時,他並不太有求於觀音,這個稱呼是出於真正的敬意。

在真假美猴王一節,悟空再次被唐僧趕走。這一番,他沒有回花果山,也不去東海找龍王,而是架起筋斗雲,起在空中,不知往哪去才好,愣了一會,才忽然省悟道:「這和尚負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想找觀音評理。見了菩薩,悟空「倒身下拜,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有滿腔委屈要向人訴說,可見觀音此時在他心目中地位之高。他放眼世界,覺得觀音才是唯一可以依靠和傾訴的對象,也是可以為他做主的人。

從五行山脫困以後,悟空的主要工作是保唐僧取經。取經行動是一個怎樣的事業呢?從表面上看,這事非常簡單,就是佛祖為了幫助南贍部洲的人民,決定把佛教經書這一強大的精神武器交到他們手中。孫悟空的使命是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取經人的安全。

悟空一開始可能也是這麼想的,但在蓮花山降伏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這兩個妖怪的事,促使他對取經行動的目的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這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很難纏的兩個妖怪,本事不弱且不說,而且手中的法寶超多,每個法寶都很厲害。悟空與妖王鬥智斗勇,好不容易基本靠自己的本事拿住了妖怪,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得不令他深思的事情。原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不是一般的妖怪,而是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子,一個是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看銀爐的童子。悟空對太上老君很生氣,說:「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悟空說得理直氣壯,可老君一點也不覺得理虧。原來其中另有文章,這兩個童子下凡,與奎木郎、青毛獅子等人的下凡大不相同,這是一次組織上委託神仙化裝成妖怪對取經隊伍進行考察的行動。

老君把其中的底細向悟空做了更詳細的交代,說:「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他一句話就把觀音給「賣」了。而且,這事老君開始還不同意,觀音借了三次,他才肯給。老君這話,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哪。

悟空聽了,自然很不高興,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若不是老官兒親來,我決不與他。」(第三十五回)

觀音的做法也很有意思,一方面,當取經隊伍在西行路上遇到困難時,她不吝出手相助;另一方面,她又唯恐取經隊伍在路上的困難不夠,還人為地製造了很多困難。觀音的這兩種做法是否相互矛盾呢?並不矛盾。觀音幫助取經隊伍是真心的,給他們製造障礙也是有意的,不過是服從於不同的目的罷了。觀音的目的在於:一方面要確保取經隊伍到達西天;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取經隊伍到達西天的過程太順利,還有利用這個過程考驗他們的考慮。進一步說,如來與觀音的目標不僅在於考驗取經人,還試圖通過取經行動來改造這幾個人。要想同時實現這幾個方面的目的,做領導也不是一般的難啊。

反過來想,悟空一開始對取經行動目的的理解可能僅限於上面的第一層意思,即保護唐僧順利到達西天。悟空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老君的話肯定會促使他思考取經到底是怎麼回事。明明一個筋斗就可以到達西天,舉手之勞就能把經書送到東土,卻偏偏要保一個肉眼凡胎的和尚,還要一步步行來。如來他們到底想通過取經行動達到什麼目的?特別是,觀音他們要考察的到底是誰,是唐僧還是悟空。顯然,派再厲害的神仙下來做妖魔,也起不到考察唐僧的效果,反正他總是一開始就被妖怪捉住,然後關在那裡,嚇唬說要吃他的肉。如果說組織上有考察孫悟空的意思,那又要考察他什麼呢?是考較他的本事,還是看他的忠心,還是別的什麼?不管怎麼說,這一思考對於他此後的行為方式肯定會產生影響,他與妖怪的作戰模式,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如果悟空想明白了取經行動是怎麼回事,他對於神佛界的遊戲規則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我們在取經路上看到的一個重要現象是人情的泛濫。這與孫悟空以前接觸的東西區別很大。孫悟空並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當初也做過齊天大聖,在天上呆了差不多有半年,見了不少人物。但前期他只是東遊西盪,後期主要在看管蟠桃園。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專業技能的學習等方面,對於人情世故、官場規則的認識極為膚淺,以為光有本事就行了。早先他信奉的主要是強者為尊的邏輯,未能認識人情世故及關係網的巨大作用,認為那些東西都是虛的,只是「軟實力」,關鍵時刻還得靠「硬實力」說話。

在取經途中,一方面他意識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發現,動用天庭力量可以發揮出巨大的潛力,也看到了各種各樣複雜的社會關係的作用。悟空作為唐僧的大徒弟和取經隊伍中本事最高的人物,許多複雜的關係都是他直接參与處理,特別是老君的點撥,使他逐漸開了竅。加上他本身天縱聰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西天路上人情泛濫的情況是很驚人的。取經隊伍出發不久,就在黃風嶺遇到黃風大王。這黃風大王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偷吃了琉璃盞內的清油,畏罪潛逃,被如來發現,交給靈吉菩薩關押。靈吉不負責任,未能嚴加看守,讓黃風大王逃出,在黃風嶺作怪。後來在靈吉菩薩的幫助下,收伏了黃風怪。悟空要舉棒打死他,卻被菩薩攔住道:「大聖,莫傷他命,我還要帶他去見如來。」原來黃風怪雖是罪犯,但好歹是個靈山戶口,不能隨便打死。菩薩又說:「我拿他去見如來,明正其罪,才算這場功績哩。」把他交給如來,才可以顯出孫悟空你的功績呀,不然,你可能還是有過無功。所以,悟空還要感謝靈吉菩薩的處置。後面的事情就更多了,我們試舉幾例:

◆與鎮元結拜

在萬壽山五庄觀,悟空受八戒慫恿,偷了鎮元大仙的人蔘果,後來這事越鬧越大,悟空索性把大仙的人蔘果樹給毀了。這事的起因不過是一件小事,本來悟空等人偷吃人蔘果不對在先,結果又由於悟空的脾氣,小事鬧成了大事。

鎮元大仙與悟空經過一番交鋒,最後與悟空達成協議。大仙主動提出:「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聞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縱有騰那,脫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講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蔘果樹。」悟空笑了:我還以為多大點事呢,不過是賠你一棵樹嘛,好說好說。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醫得樹活,我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這件事於情於理都是悟空、八戒不對。但鎮元子最後不過要他們把樹醫活。其實鎮元大仙也是沒有別的選擇。要說破壞取經大業,他可擔不起這個責任。大仙的這個選擇,也是以孫悟空的實力為基礎的,鎮元大仙雖然不懼孫悟空,可拿他也沒有好的辦法,緊箍咒可不是人人都會念的。另外,如果真要把樹醫活,以孫悟空的本事顯然是做不到的,因此,這考較的不是悟空個人的本事,而是他社會活動能量的大小。

最後的結果是皆大歡喜:觀音出面救活了人蔘果樹,悟空與鎮元結為兄弟。鎮元大仙敲下十個人蔘果做了個「人蔘果會」,招待眾仙(他心裡可能在說,我苦命的人蔘果啊),悟空又白吃了他一個人蔘果。

從對這件事的處理看,鎮元大仙的氣度是不錯的。但實際上,整個事情的處理,都是從人情出發的。沒有人搬出法律條文,說唐僧師徒偷竊大仙的私有財產,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清風、明月發現人蔘果被偷後,不過是跑來把唐僧師徒臭罵了一通,絲毫沒有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的意識。鎮元大仙回來後,也試圖依靠自己的暴力手段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時,也沒有想到要運用法律的、制度的手段,就像當初龍王、閻王那樣到天庭去告御狀。他雖然說,「我就和你講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蔘果樹」,但實際沒有一點要到西天告狀的意思,而是說,就算到了西天,理還是那麼個理,你必須還我人蔘果樹。

看來這神仙之間的秩序,主要不是靠法律、制度來維持的,碰到事情,該怎麼解決,主要靠大家各顯神通。悟空從這一事件中,也體會到了朋友多的好處。

我的更多文章:

  • (2013-11-14 19:38:34)
  • (2013-11-14 16:49:50)
  • (2013-11-09 12:46:15)
  • (2013-11-08 10:53:45)
  • (2013-11-08 08:29:34)
  • 分享:

    1

    喜歡

    0

    贈金筆閱讀(29) 評論 (0) 評論 (0) 收藏(0) 轉載轉載(1) 喜歡喜歡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八十五、解碼西遊記03後一篇:八十七、解碼西遊記05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發評論]

  • 做第一個評論者吧!

    搶沙發>>

  • 發評論 藍色的原野:

  • 分享到微博

    驗證碼: 請點擊後輸入驗證碼 收聽驗證碼 收聽驗證碼

    發評論

    以上網友發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前一篇八十五、解碼西遊記03 後一篇>八十七、解碼西遊記05

    新浪BLOG意見反饋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饋 電話:4006900000


    推薦閱讀:

    孫悟空唯一求過的妖王是誰?唐僧師徒害得他妻離子喪,他卻救了唐僧、八戒和沙僧
    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團圓的《西遊記》,其實是出悲劇
    問西遊24、西遊世界中,誰真愛孫悟空?
    西遊記:最美女兒國王近照,誰說聖僧不動情!
    《西遊記》的神話譜系:神魔世界的生存邏輯

    TAG: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