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80後」挺起中國脊樑
秋語呢喃/編輯
災難中「80後」挺起中國脊樑
近日,外國媒體紛紛高度評價中國的年輕一代: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登文章稱,四川地震固然是場悲劇,但它滌清了「中國新一代學生是自私物質主義者」的偏見,震災發出後,年輕學子爭先獻血,志願救援之舉都非常令人欽佩;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也載文說,四川地震讓中國人形成了一種強烈和自信的團結與互助的民族主義情緒,當生於70年代的人,看到那些自發到災區支援的年輕志願者,其對「80後」是「享樂主義者」的觀念開始轉變。與此同時,新加坡《聯合早報》亦發表題為《中國年輕一代的災難記憶》的文章評述,災難並沒有打倒中國的年輕一代,反而進一步讓他們成長、成熟。以前,很多人特別是出生於70年代的人,對「80後」這個稱謂是相當反感的。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中國的「80後」就是垮掉的一代(20世紀50年代末期出現於美國知識階層的一個頹廢流派),很自我,獨立生活能力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玩,是極為自私的物質主義者,缺少社會和道德上的價值觀。可如今,歷經了大地震災難後,從「80後」身上散發出來的那些很勇敢、有愛心,有責任感等寶貴特質,將會改變他們曾經對「80後」的種種不當的看法。至少,災難面前已經考驗出,「80後」並非國人所擔憂的「垮掉的一代」,而是一群有著很強愛國意識,充滿激情、富於責任心的年輕人。毋庸置疑,「80後」作為獨生子女第一代,出生在計劃經濟末,成長於市場經濟初步建立的社會轉型期,是在我們改革開放取得最大成就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幾近無憂無慮幸福的生活,自然而然成為了被批「問題青年」的導因。浮躁、叛逆、眼高手低,怕吃苦、難以融入團隊……就是他們身上一個個惡劣的標籤。但我們更應該想到,誰沒有少年輕狂的時候,誰沒有逐漸成熟的過程?偏見是不會影響「80後」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積極健康、蓬勃向上的主旋律。他們是能夠在歷練中克服問題,接受挑戰,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勇敢地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成長的事件。在國難面前,無論是90後、80後、70年代、60年代、50年代,每個人都是沒有根本的區別。「80後」年輕一代,通過今次與全國人民同舟共濟渡過難關,讓人感受到了愛心、團結、鼓舞……這是一次珍貴的洗禮,相信「80後」這一代年輕人一定會倍加努力,提升自我。少年富,則國家富;少年強,則國家強。「80後」在這次地震災難中的表現,足以讓國人把未來中國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我們有理由堅信,10年後,20年後,「80後」必是威震世界的中國脊樑!
推薦閱讀:
※中國印譜的歷史及收藏
※安倍怕了:中國讓日損失萬億
※【轉載】中國數字術預測學(四)
※蔡偉傑 | 從草原民族的歷史重新認識中國
※中國自己的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