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慧律法師《三》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三》慈舟法師著慧律法師講1991年7月20日文殊講堂【賢首大師有十門料揀】料揀就是中藥店抓藥的,料揀就是分別的意思,選擇的意思,像在抓藥,要抓什麼葯?要揀擇什麼葯?好的葯抓幾兩叫做料揀,【聞教利益。】賢首大師有十門料揀聞教利益。【一、「舍教師心、巧偽誑惑」:】舍教師心,巧偽誑惑,背舍佛之教化,以自己的心迷了妄想的心,當做自己的教師,這個叫做舍教,舍佛陀的教化,師當做動詞,專門尊重自己的決定,妄想的決定,師心就是以妄想為自己的老師,所以說,【背舍佛教、以自心為師、自誑】就是欺騙自己,【誑他、自惑惑他。】自己迷還令眾生迷。【二、「背教質直、】這個質就是本性,第二個直就是剛強,違背了佛的教化,而且他的本質剛強難化,本性不是我們那個本性,是性質、個性,直就是剛強,你怎麼教他,他就是要依照他的方法去修行,簡單講就是不聽師父教化的徒弟,不聽教化的徒弟,你跟他講:你這樣修沒有用的。他認為精進就有用,錯誤的苦修是一點幫忙都沒有,師父再三地勸告他,他不聽,所以說【苦修無益」:】修苦行,結果修那個沒有用的苦行,吃苦沒有目的叫做苦修無益,吃苦又沒有目的,達不到成道的目的,叫做苦修無益,【雖無誑惑、】雖然沒有猖誑的迷惑,【本色直爽。】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子,【以背教故、盲修瞎煉。】再來,【三、「習教不解、以求名利」:學】習到佛的【教】化【不】了【解】經典,【教義宗趣、】都不了解,怎麼樣呢?【故】就是所以,【傍】就是靠。傍【佛】就是靠著佛【以求名利。】美其名(曰):我出家當法師,我出家當法師,我受菩薩戒,我受五戒,我懂得因果的人,你跟我的會,我一定不會倒你的,我一定不會倒你的。結果惡性倒閉,倒會有兩種:一種是真的沒有辦法,一種是惡性倒閉,故意倒閉的,沒有能力,倒,情有可原,沒有辦法,他被括走了沒有辦法。他惡性倒閉,你看,傍就是靠,靠著佛以求名利,尤其是發心不正的出家人,發心不正的假出家,所以那一天國防部為了十月的慶典,十月的慶典,為了要播放錄影帶給國外的僑胞,要讓他們了解今日的宗教,佛教的情形,他們特別來訪問慧律法師,就是我本人,來訪問。他問:請問法師,什麼是假的出家人?假的出家人,他的定義是什麼?我說:問到我這個妥當了,這個如果問到別人,不曉得要怎麼回答。我說:這個很簡單,第一、發心不正,不算真正的出家人,譬如說他是外道,我要破壞佛教,沒有辦法,我要先現出家相,我要先現出家相!出家以後結果不弘法不修行,不普度眾生,結果整天都在毀謗出家人,穿出家衣服講的不是正法,貪名奪利,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就算他去受三壇大戒,受出來有燃三點或是十二點,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因為他發心不是正確的,他外表看起來是出家人,所講的是邪法,整天就求名求利,貪求供養,他也不想拿出來印經,或是利益眾生,他不辦利益眾生的事情,他所作所為都是違背因果,你說他怎麼算是出家人?再來,就是自己剃度的,沒有受過三壇大戒的,這個從初發心來論斷,他不是真的出家人,現在從外型來論斷,他沒有中國佛教會受戒的證書,或者他沒有三壇大戒受戒的證書,他沒有經過受戒的儀式,自己剃度自己買一件衣服來穿,假扮出家人是最簡單的,這一套一、二千元而已,不是很簡單,理個光頭才幾元?理個頭一百元而已,又幫你洗三次頭。又問:這樣會不會痛?幫你洗得很乾凈,對不對?算一算全身穿的一千一百元就能夠假裝出家人了,實在很簡單,對不對?所以說那個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此傍佛以求名利,藉著佛來求名利,我們如果是講堂的法師,我們內心要注意,出家的功德無量,所負的因果也很大、很大,你只要吃不修行也不度眾生,自私自利,整天都在名利裡面打轉、攀緣,你麻煩大了。【四、「逐文讀誦、直心無益」:】逐文,跟著文章,跟著文章念,直心無益,迷迷糊糊,迷迷糊糊。【讀而不解其義、】雖然這樣讀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聽人家講經,【故不得益、】什麼意思他都不知道,問:師父,《楞嚴咒》說有那種橫摔直撞的。我說:你讀得對不對?(咒文)橫摔直撞,聽眾生在講會昏倒的,聽說那個咒很靈驗,我們如果橫摔直撞很靈驗,他不懂。【而得種福、然不可不求解。】所以,他有結經典的緣,所以稍微有福,但是我們應該要了解佛經,因此聽經要列為最重要的一個課程,聽經聞法,不論你懂得你還是要來聽,增加印象。【前四全不可依。】不能依照那樣來修,【次五從淺至深、】次五就是後面,五、六、七、八、九,前四,一、二、三、四,前面四個不可依靠,次五就是說接下來的,五、六、七、八、九這五種,從淺至深,【隨根悟入皆革凡】革就是改,改掉凡夫的心,【成聖】成為聖人,【之方便。】法。【第十一門,】那個不是第十一門,是第十這一門,【方為究竟。】這才是究竟。你不要讀成第十一門,那個是錯誤的。【五、「讀而分解、】讀但是了解一些,了解,【多讀少修」:隨力隨分、少修非完全不修。故不致落過、有少許功德。六、「博文約義、】博文就是看得很多,約義,約就是簡單化,把它的道理簡單化,【取義專修」:】取這個最簡單的義理專修,【博覽三藏十二部經典、而收義甚約。】收義就是集中這個道理很少、很少。為什麼?【知惟一心法、】說來說去都是心的問題而已,所以,【取意而專修之。】就是納歸一心。【七、「得意唯修、】得到這個意而尊,唯修,不必再藉著語言,【不復尋言」:得意即修、不復討論文字。古時宗門大匠、必有得意之善根、不須聞教。如六祖大師不識字、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不必藉著文字,【以上六七二門皆判入頓教之機。】頓就是不經時間的長短,立刻覺悟叫做頓。【八、「得旨稱性、依教修行」:旨即義也。】意思是說得到了佛陀的精髓而合乎這個本性,依照本性所起的教而修行,全修在性,全性起修,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所以說所有一切法都是本性,旨就是說它的道理,【義是教中之義。全法即性、】所有一切法,就是會歸到空性的本性,【不同棄教。】不同於頓教的教育語言跟文字,教就是語言跟文字,棄教就是放棄語言、文字,這個不必,所有文字、語言不壞實相,所以說不同棄教,不同於頓教的放棄,這些文字、語言【學教即修行、即行解不二也。】行跟解不二。【九、「持教觀理、不滯不著」:】持佛的教化,秘密地觀照這個道理,也不滯,不會被影響,滯就是停,也不著,不執著,【理即真空理。持教不礙觀理、】教和理是無礙,所以,【觀理不礙持教。】有的人說只有聽經聞法。師父,你都只重視講經,怎麼不教人家修行?他把聽經聞法當做不是在修行,這是很悲哀的,所以那一天有一個女人,老女人寫信給我,說我只是講經弘法,這樣叫做誤導眾生,她說像外面都在打佛七,打佛七一直打一直打。我說:那個才叫做誤導眾生,你只有念佛你怎麼知道是什麼?什麼叫理一念?什麼叫事一念,什麼叫放下?什麼叫做真正的精進?精進佛七是什麼?精就是純,沒有妄想,進就是不退,你沒有妄想而精進不退,叫做精進佛七,你搞清楚。不是一天到晚碎碎念,念佛,念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念什麼東西,可憐、悲哀,還寫信來罵我,老女人,寫信來罵我,說我誤導眾生,可憐,悲哀到極點,她的觀念就是念佛叫做修行,講經不叫做修行,所以說持教觀理,不滯不著,一念覺馬上就得本心,沒有教理你要怎麼修行呢?對不對?你沒有眼睛要怎麼走路呢?像瞎子要走往哪裡?【十、「理教俱融、合為一觀」:】道理和佛的教化統統圓融,合為一觀就是沒有所謂的理,也沒有所謂的教,意思是說教即是理,理即是教,道理就是教,教當下就是理,沒有分開來。【此門方為究竟、即教即理。三藏經教、是標月之指、】指就是手指,說月亮在那裡,標月就是我這隻手指月亮在那裡,是要你看月亮,不是要你看這隻手,我說月亮在那裡,你在這隻手上找:在哪裡,在哪裡?這裡沒有月亮,真是傻死了,我叫你看月亮,真理在那個地方,佛法用文字要叫你悟,悟到那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你只在教義、教理裡面執著,對不對?所以說月亮在那邊,我的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手指頭,講經說法的目的是叫你悟,不是叫你在文字裡面打轉,你弄清楚,所以說標月之指就是說標示這個月亮的位置這個指頭,【不可執指為月。】不可以說這個就是月亮,我如果說月亮在那個地方,你說月亮就是在這個指頭,完了。不可執指為月。【此語為執教者說、】這句話就是執著教來說,【若定要教外得旨、則聞經證果者、皆誑語耶?】這個怎麼說,如果教外還有一個什麼?還有另外一個宗旨,則聞經證果皆誑語,為什麼?聞經證果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教外如果還有法的話,意思是說教當體就是法,有的人聽經聞法馬上證果,這個不是誑語的,事實就是這樣子的,意思是說教外還有道理的話,聞經證果就變成騙人的,意思是說不可能,教本身就是理,當下就可以證果,不必要教外還有一個道理,教的以外沒有道理。底下:【依前四門而行、是自害害他。依次五門修行、從淺至深、隨根性悟入。革除凡夫之心、轉為聖人之心。末後一門、方為究竟。如是修之、即等同普賢菩薩。學佛法人之病甚多。或棄教師心、】放棄佛的教化,師心就是按照自己的妄心,當做老師叫做師心。只有尊重你的妄心的話,【而以法門誑入。】來欺騙眾生,【或背教苦修、不得實益。】實在不能得到利益。【或習教不解、】習教不解,只有常常教自己去看,卻不了解,不了解。我有一個徒弟出去,徒弟出去,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卻出去,出去,他說:在這裡沒有時間看書,出去外面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現在卻整天閑著,整天閑著。我問:你整天可以看書。他說:看不懂。想要用功卻看不懂,徒弟就是這樣子,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很厲害,他出去繞一繞,繞一繞,他不知道他很可憐,不知道,人真的很奇怪,師父一直慈悲地勸告他,說:你不要出去。跟他說你要親近師父,我雖然不是佛或者是菩薩,至少我經典看得懂,我懂得的告訴你,你在這裡五年、十年,你把師父肚子里的東西先學會,這樣百勸不聽,不要就是不要,對不對?硬要出去,現在去繞一繞說要回來了,對不起,我這裡不是hotel,我這裡不是旅館,說回來就回來,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不行,不能讓你這樣子。所以我常常說:我們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你要跨出去文殊講堂,你要想七天七夜,想妥當了再出去,你考慮清楚,要考慮清楚你才出去。所以我常說人為什麼這麼悲哀,我在佛門已經十七年的經驗了,為什麼這麼慈悲的師父教導你,告訴你不要輕舉妄動還不聽,那有什麼辦法呢?他以為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結果外面掛單三百元,肚子一痛不夠打一針,也不知道跟誰拿錢,結果出家以後還要回家拿錢,要不然沒錢,連坐車也沒錢,外面掛單三百元,三百元。因此我們要了解,學佛人的毛病很多,他就按照自己的妄想心,以法門誑人,所以背教苦修,自己要修不得實益,不得實益。我常常跟徒弟說:你們今天聽師父講課的,一句話是十七年的經驗,是看完《大藏經》的人,他內在的經驗談,你可以用很短的時間聽經聞教,你就可以得到很實在的利益,你又為什麼要東奔西跑,很奇怪,或習教不解,【依傍佛法、而求名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只徒捏著鼻子哄眼睛、】捏著鼻子哄眼睛就是,鼻子捏著哄哄眼睛,騙騙你的眼睛而已,【生死如何能了。有深信心者、決不自騙騙人、而得進步。既得進步、自能除障。五無間業者:】什麼叫做地獄的五無間業呢?【「一、受生無間」犯五逆罪舍此報身、不間隔時分、即受地獄果報。】即受地獄果報,不間隔時分,所以我們人你注意看,在世作惡多端的人死得很痛苦,死得很痛苦。要死時牛頭馬面這樣拖,這樣摔這樣搞,當然有一種是前世的業,臨命終不好死有兩種:一種是前世的業,像玄奘大師他痛苦而死,玄奘大師痛苦而死,但是那是無量劫的報應,一剎那之間就沒有了,玄奘大師一斷氣之後,面相完全非常、非常地安詳,跟一般的死法不一樣,一般要死時一直摔,摔到要死的時候臉變黑,口吐白沬痛苦,大師是因為當國王就魚肉人民,所以他無量劫的惡業,因為他做大法師翻譯經典功德無量,所以他剎那間的果報,地獄之報去除,地獄的果報去除了,不然他要下地獄,這是一種。所以一種是聖人的痛苦的臨命終的果報,一種是凡夫痛苦的臨命終的果報,戒賢大師也是很痛苦,戒賢論師,玄奘大師的師父也是很痛苦,腰部都長蛆,長蛆,他痛苦得一直要自殺,菩薩示現叫他不要自殺,所以說我們地獄的果報,是說凡夫沒有修行的人,造五逆罪的人不是大修行的,大修行人,有時候臨命終會受果報,像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他今生會死得那麼慘是為什麼?就是好色,就是好色。迦留陀夷從來不破戒的,迦留陀夷就是因為他很喜歡女眾,他如果看到很喜歡的女眾,他都常跟在女眾後面,就是因為他這種不好的習氣,迦留陀夷怎麼死的呢?我現在講給你聽,這個說起來是很有趣的一個因緣果報,不要說很有趣,迦留陀夷很好色,不過他絕對不會破戒,他雖然在女眾的旁邊,但是他不會去碰到她,但是他很喜歡看女眾,他無始劫以來,有一次佛勸告他,說:你要遠離女眾,遠離女眾。結果他不要,勸告他,他不聽,常常看女眾,常常接近她,最後他的果報很不好死。有一次他出去,走、走……,走到半路撞到一個女眾,這個女眾剛好去搞外遇,你知道嗎?並不是迦留陀夷,那個女眾去討客兄(找情夫),去討客兄,這個客兄剛好跑、跑……,跑到哪裡?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這個女眾剛好也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人家要打這個客兄,因為要打這個客兄的時候,看不清楚到底是誰,到底是誰,這個女眾,以前是迦留陀夷所追求的,現在偷討客兄,意思這樣你聽懂嗎?迦留陀夷很欣賞這個女眾,這個女眾去討客兄,這個客兄跟這個女眾剛好跑到迦留陀夷面前,結果人家拿木棍要打他,拿鋤頭要揍他,結果那個男的躲到外面去沒有被抓到,沒有抓到的時候,這個女眾站在迦留陀夷的旁邊,因為他喜歡看女眾,結果他(抓外遇者)說:你偷到哪一個?偷到哪一個?她就指迦留陀夷,迦留陀夷硬被打死,活活被打死,他的果報就是離不開女眾,死得很凄慘,死得很凄慘!其實不是偷到他,如果說偷到他被打死,那就沒辦法,偷到的是他,其實並不是,這個女眾無法推卸責任,就說:是他(迦留陀夷)。就這樣活活地被打死。經典就是這樣寫的。看得頭昏眼花的,最毒婦人心,連出家人她都這樣害他,這樣害他,她如果不要說是他(迦留陀夷)。他就不會被打死,說真的是他。她想:我已經沒有人可推卸了,得隨便說一個,就說是他。實在有夠倒霉的,我看到那個經典看得很生氣,我說都已經證到了阿羅漢果了,也不會飛,飛,那個時候飛不起來,業報現前飛不起來,都喪失了。神通抵不過業力,你們這些我在跟你們講,你們要稍微注意聽,聽懂嗎?不要靠近,我跟你講不要靠近,那個不是好東西,你要注意!要不然會被打死。人家討客兄你也被打死,這下就糟糕了。所以說這個果報就是一種警惕,一種警惕,警惕!所以為什麼我們這裡堅持不要男女眾共修,這裡純粹是住男眾的,這人我們有很大的原因,很深的原因。再來,所以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說受生無間。再來,再來:【「二、受命無間」】受命無間就是【地獄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地獄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就是說一個身體死,另外再變一個身體,就是不斷。【「三、身遍無間」身稱地獄之量、】稱就是和。地獄有多大身體就有多大,【一人亦滿、多人亦滿、各不相礙。】各不相礙不是神通,受苦都有你的份不能取代的,一個人去地獄也是這樣,就算一百萬去地獄也是這樣,業力使之然也,業力不可思議,你說神通不可思議,業力也是更不可思議,業。【「四、受苦無間」忽焉銅床鐵柱、忽焉鑊湯爐炭、無時間斷。】鑊湯就是下油鍋,爐炭就是下去烤,像烤番薯一樣,像烤番薯。以前我們小時候人家烤番薯,用一個甕裡面吊鐵線勾著番薯,都烤竹山的紅番薯,他都喊:紅紅的番薯好吃,好吃,好吃。像爐炭那樣烤,小時候都常常如此,常常如此。從前小時候常常喜歡吃什麼,喜歡吃豬血糕,豬血糕,因為不懂,喜歡吃豬血糕,豬血,滴鮮血,豬血跟米一起炊,炊一炊沾花生粉、香菜,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以前拿銅罐去換麥芽糖,咚、咚……麥芽糖,銅罐、破銅爛鐵拿來換,紙張。我學得像不像(師父笑),這是真的,拿來換。咚、咚……麥芽糖。拿到的時候不堪等待就咬下去,拉出來很長一條(師父學用手從嘴巴向外拉得很長),沒有辦法。【「五、受報無間」受地獄果報。當受一中劫(即廿增滅劫。)有此五無間業、聞此普賢十大行願功德、速能除滅。】你看,你造五無間罪的業速能除滅,【有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能消除。惡鬼遠離、則得善鬼之守護。修行之事、同是一事、而功德不等。總要有深信心。稍有虛假、即不得益、莫謂佛法不靈。○巳二偏舉一行廣顯眾德二、庚初舉一行【經】是故若人誦此願者。】寫也好,誦也好。【記】此讚歎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功德之大。以功德大故、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偈、即有無量功德。偏舉一行者。偏舉誦之一行也。背本能誦即兼受持也。○庚二廣顯眾德三、辛初通明五果五、一增上果【經】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雲翳就是烏雲遮蔽,月亮離開烏雲的遮蔽,這樣月亮就看得很清楚,【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記】增上果者。謂誦此行願為因、果上遇一切善惡境、皆使此行願功德增上。此果有二:一惡法不能障此行願故。行願得增曰增上。】行願得增叫做增上。【二善法能與行願之力曰增上。又誦普賢行願功德、即善法加增、是與力之增上果也。行於世間、無有障礙者。若誦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在世間修行、不為惑業苦三障所障、】但是這個要實在地去做,【是不障之增上果也。】底下更不得了,底下更不得了!○二等流果【經】【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不得了,誦十大願王就能像普賢菩薩具足三十二相。【記】等即同類也。謂因果相等。因誦普賢行願品、故圓滿普賢菩薩所有功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之相。即普賢因、得普賢果也。】【○三異熟果【經】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這個就是談到異熟果。【記】異熟果者。】異熟果就是我們八識田中經過一段時間會成熟,叫做異熟果。【從因感果、異時成熟、異處成熟、異性成熟也。】異時成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異處就是另外一個地方,異性就是會變化,因跟果不一樣。底下,前生就是前世,【如前生誦行願之善因。今生受報曰時異。他處誦行願之善因、此處受報曰處異。】就是地方不同,【誦行願是善性、所得果是無記性、】果報無記性,果報不能論善惡,因是善惡,果為無記,因論善因、惡因,果就是受的果報無記,你說現在人是善是惡呢?人已經受果報了,不能論是善是惡,我們前世是受到善果,沒有錯現在是果報,你現在做人,殺人那是惡,救人那是善,所以在因地上來講他有善惡,在果報來講我已經還了,所以我今生今世做人,我已經在還這個業了,這個不能論善惡,所以說所得果是無記性。【曰性異。勝族即貴族也。依佛法說。以生佛家、常為佛子、勝他種族曰勝族。○四士用果【經】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這是士用果。【記】士即是人。用者力用。如農人耕種工作、所得糧食果報也。約修行說。人以修行功用、所得果報、曰士用果。】士就是修行人,修行人所得到的作用,叫做士用果,【破壞惡趣、遠離惡友、制伏外道、皆誦普賢行願品之力用所得果報。○五離系果【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這個叫做離系果。離第果顧名思義就是離開束縛。【記】離系果者、煩惱能系縛法身慧命。】所以,離系,離開束縛叫做離系果,【今能脫離煩惱、即離系縛也。亦誦普賢行願品之善果。】底下這一段我讀一下,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下次再來做解釋。這一段為什麼這麼重要呢?你注意看,誦普賢行願品十大願有什麼多了不起的地方。○辛二別明凈土果二、壬初顯法功能【經】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威勢,你當什麼大官,【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因為這是根據以前的富人、大臣所乘坐的,現在是賓士轎車,所以,【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人要死什麼都沒有了,【唯此願王不相舍離、】唯此願王就是十大願王,【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看這個十大願的力量有多大。「又復是人臨命終時、」就是說我們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壞,」人死後身體會爛會壞,剎那間六根都沒有作用,「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你那些好朋友、父母、太太、先生都得分離,所以我常常說,我們眾生愚痴就是這樣子,今天我們沒有聽到佛法沒話講,今天我們為什麼這麼愚痴,愚痴到父母死了在旁邊一直哭,人死後,才在旁邊一直哭一直傷心,活著的時候,怎麼不走修行這條路,怎麼不會想到有一天我也要躺在那個地方。今天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紛爭、鬥爭、相罵,名、利、一切的執著,為什麼我們都不會觀照死的那一天那一剎那之間,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迷迷茫茫,所以我們如果有學佛的人,就知道諸根悉皆散壞,眷屬都要離開,再怎麼愛的人都要離開,「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你當國王躺在那個地方,你照樣爬不起來,國王歸國王,那個時候國王、皇帝包括總統都用不著,所以說我們人死要留德,德要怎麼留呢?我們人剛好相反,你如果在世一直施捨,百年後人家對我們,你的德就存在,就是說施捨培養德,貪著就損德,你今生今世只為了我們好,一直只為我們自己一個人好,如此到我們百年後,這口氣要斷的時候,別人對我們就不一樣了,所以說一切威勢都會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就是你的左右手叫做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象馬車乘就是說佛當時在說法,是以最富有的人來做解釋,因為那個時候印度有象有馬的人算最富有,出去騎象騎馬的人,坐車,車就是馬車或者是象車(騎象),這個算是很富有的人,如果現在的人坐象出來,會被笑死,那頭象怎麼會跑得比人(坐車)快,對不對?倒是力量比較大,是因為佛當時在世的時候,沒有車子所以他就這麼說,佛當時在世如果有車子,他一定說:宮城內外,賓士、jaguar、好馬七四七,一切無復相隨,佛一定會這樣講。象馬車乘就是說,他很富有不是象要不然就是馬,那個時候沒有賓士車,一定會說勞斯萊斯。那一天我看閉路電視增加見聞的時候,我才知道勞斯萊斯一輛多少錢,日本人買的,一輛定價五千萬日幣,以前我不會讀,讀作五千萬丹,他們元的簡寫讀成丹,五千萬除以五剛好一千萬,一千萬元台幣,勞斯萊斯,會煩死的那一種叫做勞斯萊斯,我看到裡面的說明,我覺得眾生可憐,就是悲哀到極點,節目拍攝的是一個有錢人沒有結婚,去買一件和服多貴,你知道嗎?和服,你們聽過嗎?後面一顆饅頭那一種叫做和服,那一顆不是饅頭是什麼?裡面包那一包不曉得做什麼,怎麼那麼麻煩包那一包,來就好了常背一包背在後面,一件和服多少呢?一千五百萬的日幣,除以五剛好三百萬台幣,那一件衣服剛好三百萬,一件和服剛好三百萬,結果影片里的那個有錢人,總共有十億,和服,十億,台幣現在算台幣,十億剛好可以開一間百貨公司,那個人五十多歲了實在很醜,丑得到現在還嫁不出去,她是暴發戶,她在東京蓋十棟樓房出租,蓋十棟樓房出租就收房租,因為很醜嫁不出去卻很有錢,這部片子叫做《大富豪》。她多可憐,多可憐,有錢人,整天就是不曉得要做什麼?勞斯萊斯,買和服,整天,實在很悲哀,然後記者去訪問她,她說:我忘記戴我的戒指。手一伸去拉開抽屜拿戒指戴上,記者問她:這隻多少?這隻多少?只是一顆藍藍的這樣而已,鑲起來這樣子,只是這樣一顆,好像足足要三千多萬日幣。我說:戴那個也不怕手被剁掉。所以說我們眾生今生今世如果沒有聽到佛法就慘了,就慘了,他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一件和服幾百萬也買,對不對?勞斯萊斯,煩死的那一種也買,出去就聲望很高。「珍寶伏藏、」結果拿出來整箱都是鑽石,「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就是都帶不走。聰明的人一定把財產布施光光,聰明的人留下的就是一個清高、慈悲跟德。我再重複跟你講一遍,沒有一樣財產是慧律法師的名字,統統財團法人的,所以說我們早就了解。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死了什麼也帶不走。「唯此願王不相舍離、」只有這個十大願王不相舍離,所以,「於一切時引導其前。」在任何一個時間,「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一切時間,因為你有願,你讀誦這十大願王,你一直要求生極樂世界,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因此,我跟諸位講一句很貼切的話,這四行哪一句最重要呢,你看倒數第二行,「唯此願王不相舍離」,這個願王就是十大願同時你發願要求生極樂世界,因此我兩三地勸告徒弟,你如果要念佛內心一定要兼具我一定要往生,一句佛號念到死,莫換題目,如此說來你到臨命終就真的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不相舍離。但是我看這個很難,為什麼很難呢?還是我很相信的學生,還是徒弟,他才離開善知識沒多久,對凈土法門沒有深信沒有也解,一下子就退轉了。【記】謂誦普賢十大願王功德、得生凈土之果。不同偈頌、屬凈土願。十大行願是最大行願、故曰願王。人當舍壽之際、世間一切悉皆舍離。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一切時引導其前。】只有這個願王不會離開你而已,一切的時間都引導我們向前,【臨命終時、引至極樂世界。約華藏世界言之、極樂世界、不唯在一華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種中。學《華嚴經》人、】意思是說極樂世界就是在華藏世界之一,華藏世界的大,就更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大,無量無邊的大,也就是說華藏世界有多大,我告訴諸位,兩百一十個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個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分之一,其中一個而已,意思就是無量無邊的世界,就是華藏世界,不唯在一華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種中,世界種。學《華嚴經》人,有的人【有不善游】就是不了解,【華藏莊嚴世界海者、不願生極樂世界、願生華藏世界。豈不知】就是你並不知道【極樂世界、仍在華藏世界正中之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中第十三層耶。】我現在講,你們把筆放下注意聽我說。我現在講什麼你要注意聽,我現在要開始做比喻,你要注意聽,我們這個地球,這個地球,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如果以喜馬拉雅山為主,以前是說日月繞須彌山轉,其實,也有公轉,也有自轉,現在我們以太陽為主,以太陽為主,太陽有九大行星圍繞,說太陽不動其實不對,以每秒鐘二十七公里在移動,只是它的移動是帶著九大行星在移動,它的移動不像地球這樣繞著太陽這樣轉,是太陽為中心像碟形的,九個行星整片這樣移動,這樣你知道吧,像整個盤子在移動,太陽在中心地球一直轉一直轉,月亮也一直轉整個這樣繞,太陽畫一個中心點,在一個宇宙的中心點,整個九大行星繞著太陽,整個九大行星都在移動,都在移動,簡單講太陽講恆星是方便講,就九大行星來講太陽它是恆星,但是就宇宙的某一個中心點來講太陽也是行星,知道吧。好,這個觀念先建立以後,以這個太陽係為一個世界,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一千個太陽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後面三個零乘以一千倍,就是十的六次方個太陽系,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就是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中千世界,再加起來,一千乘以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簡單講就是十的九次方個太陽系的星球,這樣知道吧,一後面九個零,九大行星加太陽是十個行星,九大行星這樣子,以太陽來講加下來,有的人是發現到十一個行星,就以十個行星來講,以十個行星來講,就是說太陽系的一千倍叫做小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就是大千世界,這樣就是說一後面九個零乘以十個星球,就是總共有十的十次方個星球,做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是方便講,方便講,因為佛當時在世講這個世間,和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宇宙觀不太一樣,但是因為以現在的觀念就比較好了解,也就是說十的十次方個星球這麼多的星球,叫做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你注意聽,十的十次方個星球當做華藏世界底下的一個範圍,十的十次方個星球,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顆粒微塵,像麥粉那樣,就是把它磨成粉末狀,算說一後面十個零所有的星球把它磨成麥粉,一粒麥粉當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華藏世界的最下面一層,華藏世界最下面的這層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星球的顆粒微塵三千大千世界,你們到底聽懂沒有?聽懂。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有沒有聽懂,我一直講一直講一直接下去,這樣只是一粒而已,第 一層世界,第一層。然後再上來,兩個,兩個,兩個就是二乘以十的十次方個星球,就是這麼多顆,兩個三千大千世界,二乘以十的十次方個星球,這麼多的星球,把這麼多的星球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構成華藏世界的第二層,你知道嗎?然後再來三個就是三個三千大千世界,第四層就是四個三千大千世界,到第十三層就是十三個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華藏世界剛好一二三,最高是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最底下是一個,所以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剛好二百一十,上底是二十,下底就是一,梯形就是上底加下底,二十加一,乘以高,高就是二十,乘以高除以二,除以二,對不對?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是不是這樣子?梯形也不會,這個這麼簡單,小學幾年級就會算了你不會算,所以一二三,一加二加三加四加五加六加七加八加九加十,一直加,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心算得到二百一十,二百一十華藏世界這樣有多大,華藏世界就是二百一十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個星球,二百一十個三千大千世界乘以十的十次方個星球,粉碎成顆粒微塵,如是等顆粒微塵的數目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個華藏世界,十個華藏世界構成一個世界海,那個沒有辦法算的,根本就不是叫做天文數字,根本沒有辦法算,不像一貫道所講的一個天堂一個地獄,或者隨隨便便講講,如果講到華嚴的世界,你聽了都會昏倒,這個你要怎麼樣用電腦來打,我問你,你要怎麼樣用電腦來打,你不要說多少,單單我們旁邊這個公園你用一根鏟子把它鏟起來,就 樣抓一把就好,嚇死了,看有多少?我為了這個觀念翻過多少書,我去問一些老法師,老法師說:不知道它在講什麼?我去問法師,法師說:我也看不懂它在說什麼?乾脆我自己……我勤學、好學,就開始一直翻,翻資料,到現在才有辦法講出這個觀念,看多久的時間,不然不曉得在講什麼?第幾層,第幾層,懵懵懂懂不知道它在說什麼,問老法師,老法師說: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樣學樣,沒樣自己想,看它看不懂,他不知道,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一代不行,下一代一定要了解的,所以你只是聽師父這樣簡單地說明這個華藏世界,我就要花四個月的時間去找資料,去找資料,為什麼叫你們要聽經聞法,不要請假就是這樣子,現在再講你們就輕鬆了,再下去就很看活了(輕鬆),輕鬆,說了你就知道意思了,以後看華藏世界就知道了。第十三層就是十三個三千大千世界的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這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並排在第十三層。再來,再來,如此一來看起來就輕鬆了,所以說願生華藏世界,不願生極樂世界,願生華藏世界,豈不知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乃是在華藏世界正中間,華藏世界正中間的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第十三層,世界種,世界種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再擴大,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種、世界海,然後華藏世界這樣子,一直推論一直推論這樣子。這就說到世界種的第十三層,第十三層,【娑婆在十三層。此層有十三主剎。】就是十一個主剎,十三個圓圈圈,每一個圓圈圈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狀,那麼多的數目,【即有十三佛剎塵數伴剎。】這樣你就知道十三個佛剎塵數伴剎,伴剎就是互相圍繞叫做伴剎,【極樂去娑婆只十萬億佛土、】就是十萬億的沙,十萬億的沙,一粒沙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樣十萬億而已,如果要十萬億,我們公園旁邊鏟起來,就超過十萬億了,真的,旁邊鏟起來超過十萬億的沙,一粒一粒這樣算,所以你說佛的那一種智慧,那一種胸量,那一種最究竟的覺悟,你看佛的境界大到什麼程度,我們現在光是一個地球發射這個人造衛星,發射,阿姆斯壯說:我的一小步就是人類的一大步。只是去月球而已。兩千五百多年,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已經講這個天文數目,遠到你無法去測量,我們人類的科學怎麼有辦法跟佛的智慧相比?根本沒有辦法比。底下,所以極樂世界離開娑婆世界只是十萬億佛土而已,【娑婆一個主剎、】娑婆世界一個主剎,【有一剎塵數伴剎。】娑婆世界有一剎塵數伴剎,一個娑婆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個星球,【十萬億又豈在剎塵數外耶?】所以十萬億說起來也是很近。【所以要生極樂世界者有四義:】有四種道理:【一者、極樂世界即在華藏內故。】這樣就看得懂了,極樂世界就是二十層華藏世界裡面。【二者、為令修行眾生專心一處故。漫說一華藏、】漫說就是廣說,廣說一個華藏世界,【即一城猶有】東南西北這樣分,【東西等分。三者、西方阿彌陀佛、與此土】娑婆世界【眾生有緣故。四者彌陀即本師故。】本師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本性相同。【又者生極樂世界有四句料揀。】有四句我們應該了解的,料揀就分辨清楚。你要分清楚四句,【所謂:一、「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就是講方便,【如觀音菩薩之方便生、而不言何處去生。】去則實不去,因為法界本來就是我們的本性,生則決定生就事相來講有生,就事相來講我們人死後往生極樂世界如此確實有生。去則實不去,其實沒有去,為什麼?法界等同一體哪裡有來去?法界等同一體哪裡有來去?根本就沒有去。所以如觀音菩薩之方便生,而不言何處去生。【二、「去則決定去、】說要去,真的去極樂世界,【生則實不生。」】哪有什麼極樂世界生不生的,一切法本來就無生,【如普賢菩薩之方便引、普賢願為一切佛法王子故、】王子就是繼承佛陀的志向叫做佛法的王子,【亦迴向極樂。】迴向極樂。【三、「生亦決定生、去亦決定去。」】往生亦決定往生,去亦決定去,這個是說著相念佛的人,【如著相念佛之愚夫愚婦、執著去生極樂、】執著去往生極樂世界,【與執著生娑婆、】當然他要執著往生極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差不多都可以說是愚夫愚婦的修行,因為都認為這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是很好的,所以這樣也是非常好,寧願像愚夫愚婦那樣,像阿公阿婆那樣什麼都不懂,人家跟他講的時候,他就多少聽些經懂一些,聽久了多少也會跟人家開示,什麼叫做正知正見?有些老人家聽一些聽一些,聽到後來聽他跟人家開示,還真准,還會真厲害,雖然說六、七十歲多少聽一些,也不會搞錯真厲害,真厲害。我曾聽師媽跟人家開示,還開示得很對,真厲害,不簡單。聽久了也會開智慧,我真怕她跟人家說錯了,還真會講,還說得正知正見,真不簡單,不簡單,不簡單!所以說多聽經聞法就知道。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沒有開悟,雖然我們執著有一個極樂世界,但是寧願如此,寧願執著有一個極樂世界,不願執一切法都是空,所以說「寧著有如須彌山,莫著空如芥子許。」寧可著有,寧可你執著有如須彌山,執有就是有因有緣有果,有因緣果報,就是說執著有的人,他還知道因果他會怕因果,怕因果,他會怕,他會怕因果,他要做之前,要傷害人家之前,他會怕,有一天我會受報應;如果著空的人,譬如說無因無果,我就隨便亂做,無因無果,統統沒有,一切法皆空,他就誤解了,誤解空的意思,空是建立在有的因果連鎖,空是超越這個因果,不是離開因果。你要注意聽:空是當體就有而超越這個有,而不能離開這個有才講超越,這樣空跟有就變成沒有關係了,空是不能離開有而講空,空是建立在所有的無常因果法裡面才講空,如果離開,脫離這個有,就不能談空,不能談空,叫做斷滅。所以佛再三地勸告我們,寧可著有如須彌山沒有關係,你什麼都執著有那還有救,莫著空如芥子許,芥子就是我們所說的芝麻那麼小顆,你如果著空就否認因果,就變成斷見,斷滅見,就完蛋了,所以說對空的道理,如果還沒有徹底,我們執著一個因果,我們總是不敢亂做,總是不敢做得太離譜。你執著極樂世界,和執著娑婆世界當然差很多,當然差很多,【其優劣何啻天壤。】何止天壤之別,極樂世界當然比較好。【四、「生亦決不生、去亦決不去。」】這就是就無生來講,這兩句是就無生來講,無生就是理,就我們的理體來講,就我們的理體來講,【此有二類:一者不信佛法之人;】他就跟你說:往生極樂世界誰看見了?誰看見了?其實問這一句話的人就是沒有信心,其實以我今天來看很多,被師父助念過的算百人以上了,算百人。上一次我去助念一個十七歲的,十七歲的就是白血球過多,白血球過多。白血球過多,他自己知道沒有辦法,空上十七歲的孩子後來才碰到師父,碰到師父!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都在阮外科來來去去,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建立這個講堂,我曾經去看過他,我教他念佛,念佛,拿錄音帶給他聽,給他聽,這個孩子很有善根很認真地聽,後來我跟他說怎麼樣怎麼樣,要有心理準備。空上孩子很有善根,讀高中,自己知道沒有希望了,就休學沒讀了,已經病得很嚴重,結果經過一年以後,我見到他媽媽。他媽媽跟我說:很感謝師父,很感謝,我兒子要往生的時候,他跟我講:我今晚上十一點有人要來接引我。說:長得怎麼樣?他說跟我們畫的一樣,就是西方三聖,跟畫的一模一樣。我就叫他觀想,拿西方三聖給他看,那個時候還沒有畫這個,那個時候有小張的,不張的,不是很大張,那個時候拿給他看,我叫他這個來在跟他接引。他就說晚上十一點,剛好十一點,剛好是子時,剛好是子時,清凈。他媽媽再三地感謝,感謝師父慈悲跟他開示,你看他學佛才多久,所以這種生則決定生,是決定往生,就是說你有沒有堅持到底,所以我們常常有誤會,常常有誤會,我信佛信愈久愈會往生,不一定,有的愈信愈退步,愈接近師父,然後他就看師父的缺點,他不看優點,然後就產生距離產生毀謗,產生輕視三寶,愈糟糕,愈糟糕!所以說,今天他如果能夠深信不疑,誰講的都一樣,依法不依人,這個保證百分之百。所以到最後他多厲害,白血球過多很厲害,整個口腔都潰爛,爛掉,都爛掉,都爛掉!不能喝茶用棉花,用棉花,用棉花這樣沾這樣沾,爛,膿爛。所以說,生亦決定生,去亦決不去。去亦決不去,這是指無生來講的,如果就事相來講確確實實是有,因此你如果沒信心,我常常說我們不會比廣欽老和尚更行,不會比澫益大師、永明延壽大師(更行),他們每一個都叫我們念佛,我們人很奇怪,他自己喜歡這樣撞這樣撞,就喜歡去碰到好談神通的,好談神通的。人家對他說,他就跟去了。那個怎麼樣,他在夢中見到佛,或是空中見到佛,或者佛如何來跟他說法。我說:那是自尋死路,那是自尋死路。我們人要堅持……以祖師大德所說的,堅持凈土至死不渝,我說這個百分之一百萬往生。我現在跟你說一句話,非常良心的,今天你聽到佛法,你中要聽我的話,你堅持早課、晚課,你簡單做一下,如果很忙要不就騎著摩托車:阿彌陀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路念過來,你從家裡來聽經一路念過來,今天你聽我的勸告,要堅持到底,直到你死如果沒有往生,我願下拔舌地獄,真的,這樣算的發的願夠毒了,也很敢對你負這個因果,你堅持到底,正知正見,你到死都不要改變你的方針,保證隨便也有中品的,不然也有下品,要不然隨便抓也有一品,不會那麼倒霉抓沒半品,他就怕……沒信心,沒信心,念到一半就去持咒,念到一半就去禪坐,多少念一些,那邊跑,那間道場跑,這裡也跑,跑來跑去跑到最後什麼都沒有,直到要死的時候發現咒語用不上,什麼金剛上師用不上,或者其他的禪師用不上,才發現到,我沒有聽慧律法師的話,錯了,來不及了!青面獠牙已經站在旁邊等了,來不及了,你平常沒有念佛願力不會配合,佛來你也不去,不配合,每天在打電報,這樣臨命終就沒問題,所以不是時間的長久,決定,三個月就往生。【二者已悟無生忍之人、】已經覺悟到無生法忍的人,【法身遍滿法界故。生即無生、去即無去。】當然這是法界。【普賢菩薩勸善財及眾生、誦《普賢行願品》、求生極樂、方便引人離苦得樂耳。若就至極而論。】就是究竟而論,【法界之樂、是極樂也。一塵一毛亦法界。】一塵就是一個顆粒微塵,一根毛,一根毫端也是法界,【況一極樂世界、非法界乎?願舍我法二執不違聖教量者、其善思之乎?○壬二別明勝果二、初亦異熟果【經】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還是佛跟你授記,看印經典功德這麼大,你看誦十大願王功德多大。「到已、」到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呢?「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記】別明勝果、】說明這個殊勝的果報,【即修普賢行願勝因之勝果報也。報有現報、即現世果報。有生報、即來世果報。有後報、即久遠果報。此生報也、】生報。當來之世,生報,【又名異熟果、】異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成熟,今天你認真念佛,念佛在你的八識田中,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我已經告訴過諸位很多次了,我說:你們如果回去,自己一個人修行就不要,你用什麼?你放錄音帶,你放錄音帶。你要聽師父的勸告,因為你自己一個人念佛會累,放錄音帶,整天都放,有空就放錄音帶,念佛,一直念佛,這個念佛就是培養那個習慣性,臨命終一剎那就到極樂世界了,整天都念,整天整夜,被人說是瘋子也甘願,沒有關係瘋子就瘋子,瘋子結果能夠到極樂世界,你沒瘋才沒去極樂世界,對不對?所以說如果能夠往生,瘋子也沒關係,看你要怎麼說都沒關係,【如前已釋。到極樂世界、不但見阿彌陀佛、並見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諸大菩薩。梵語文殊師利、此雲妙吉祥。普賢菩薩行遍法界曰普。】就是說他普度眾生的十大願是遍法界,【位鄰極聖曰賢。】他的位接近極聖,就是佛,接近佛這個叫做賢,【觀自在菩薩證耳門圓通、解六結、越三空、】這個就要在《楞嚴經》講了,解六結就是動、靜、根、覺、空、滅,是動、靜、根就是六根,覺,覺悟的覺,空、滅,滅掉的滅,動、靜、根、覺、空、滅,越三空就是破除我空、法空、空空叫做三空,【獲二殊勝。】上啟佛陀之諸法,下化眾生的慈悲,得到兩種殊勝,這個在《楞嚴經》有講,這個地方要講沒有那麼多時間。【梵語彌勒此雲慈氏。】慈氏,非常地慈,仁慈。【內中有疑難處、所言疑難者、普賢菩薩引導眾生求生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為阿彌陀佛上首弟子、到極樂世界固應見也。若此土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何亦得見?以菩薩已證法身、體普遍故、相用亦遍。】他的相作用也遍法界,【法身大士、】把筆拿起來,法身大士就是證悟本性的稱呼,證悟到平等性智的稱呼,叫做法身大士,簡單講就是明心見性,見什麼?見無相法,無相叫做法身,所以法身就是【無處不現身、】為什麼?因為他法界無身,無身,應眾生心為身,【故無處不得見。有大福報故。色相端正威嚴。性具修顯功德、悉皆得見。「其人」即誦《普賢行願品》之人。因誦《普賢行願品》功德、】剎那間【報終】就是臨命終,【彈指之頃、】一剎那,【即於西方蓮花化生。自見從蓮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記、】蒙佛授記,佛就跟我們摩頂,我們現在給誰摩頂呢?給誰摩頂呢?給剃髮女郎摩頂,去就幫你理頭髮,有一陣子我的手扭到了,手扭到了不能彎,不然我的頭髮都自己理,自己理,後面都看不到,會留幾根下來像在拜天公,看不到。師父,你後面沒理乾淨。沒有辦法都理不幹凈,所以我現在理髮都自己理,那個時候扭到手沒有辦法,去拜託人家理,我理髮一定盡量選男眾,如果沒有男眾都選五十幾歲的,五十幾歲的。我沒有給小姐理髮的,絕對沒有給小姐理,都選最丑的,最丑的那種,很醜的,五十多歲當祖母的,當祖母的。那是不得已的,那個時候沒有收這些徒弟。再來,蒙佛授記就是摩頂授記,【當來於某世界成佛。《觀無量壽佛經》說:西方蓮台有九品。今略說之。上品上生生因、發三種心:一者至誠心。】至誠懇切的心,這個至誠懇切的心非常不簡單,至誠懇切的心就是理智、感情,達到了非常的平衡點,這個說我對佛非常地恭敬,但是同時具足無生,我們如果對佛恭敬,恭敬得念到佛就哭,那是感性,那個太感性了,太過感性了,至誠懇切的心,至誠心,所以至誠懇切的心就是感性跟理性達到非常balance,就是平衡點,他對佛非常地恭敬,而且他通達到自己也有佛性,一切法無生,自佛、他佛統統平等,你如果簡單就事相來講就是對佛恭恭敬敬,對經典恭恭敬敬,至誠懇切,每天都跪在佛陀面前拜佛、念佛、用功,求生極樂世界,佛你要來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頭,佛你要來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頭這樣子。像平因法師,平因法師,他是讀師大附中的,那個時候我是讀建國中學,兩個人晚上在圖書館都碰到面,所以平因師算是在高中大家在圖書館認識的,平因師讀書很厲害,他考上交通大學,他考上交通大學的時候,我就度他,我就度他,度他的時候他就信佛,他很偉大,這個孩子他就……平因師,他在大學就持八關齋戒了,就等於放棄課業,所以課業都隨便讀,讀交通大學他就隨便讀了,他是出家命就是出家命,很厲害,他一聽到佛法知道世間的學問都是糟糠,發個願他要出家,他親近懺公,我先剃度,我說:我先去,我先剃度,我先剃度你跟在後面,所以他差不多慢我四、五年,他慢我四、五年,學佛的時間比我慢,他在拜佛……,一開始他的個性很剛強,非常剛強,他以前的個性不是這樣子,所以他最近來那個一百八十度,不一樣,現在很謙虛人又很好,那個時候初學佛跟我一樣年輕氣盛,他很狂、我慢、驕傲,會讀書的孩子差不多都是這樣,會讀書,這個不是在讚歎,差不多都是這樣,驕傲、狂妄、自負都是這樣,他考上交通大學是第一志願考進去的,他的分數能上台灣大學,不簡單的,他很厲害。他在懺公那裡拜佛,他拜佛拜下去都一定有聲音,(師父拿醒木擊桌面發出「咚、咚」聲)這樣子,懺公就跟他開示,那個時候就:見章,他叫做楊見章。他現在不在,我泄他底沒有關係。見章,要用功心地要下功夫。意思是說不必磕得這麼用力,平因如果來你注意看,那裡黑黑的那個就是拜佛的,他一天六百拜,很不簡單,我看得很感動,那個時候我跟他都在蓮因寺,看他在修行看得很敬佩,他耍狠招的硬拼,硬拼要求往生。那個時候心地法門不夠,拜得讓懺公很不高興。有蒲團他偏不拜,他一定要磕得很大聲,有一次拜得使懺公很生氣,他拜,拜得很大聲,懺公走過去,說:見章,來,這裡是水泥地比較大聲。比較硬,因為裡面是木板,裡面是木板。大殿鋪木板磕下去比較不會痛,你知道嗎?磕下去很大聲但是不會很痛,拜得師父很生氣,叫他不要這樣拜。見章,來,後面比較硬,後面是水泥地(師父笑)。意思是說修行不要耍狠招,只是一直要拼,一直要拼,拼要有方法,你知道嗎?要慢慢的,要柔和。所以後來才發現人家高僧大德說一句話:修行是點滴功夫,慢慢地煎,慢慢地熬、慢慢地來這樣、這樣,真的,所以懺公如果在拜佛:南……無……阿……彌……陀……佛……。如果睡眠不足的話,拜下去會睡著的,都不知道要爬起來,睡著了,拜到最後,怎麼都沒有爬起來,睡著了。慢、很慢,他就慢慢來,慢慢來,就是這樣子。所以高僧大德的話我們要聽,我們現在的人發至誠心都是很感性,聽到佛法,生死重要,我一定要拼生死,我一定要向前走,要用功,他就這樣拼這樣拼,拼到最後沒力氣,沒力氣。一個比丘尼,她聽到師父的佛法一下子就跑去出家,一下子就跑去出家,就說要閉關修行就跑到山上,跑到山上,她很感恩師父,後來有一天下山沒力氣了,修得臉色發白。我說:你怎麼修的?她說:我聽到師父的錄音帶以後發心出家,耍狠招一下子就剃度,就剃度,剃度,剃度以後就躲到山上去說不管生死都要拼,拜佛念佛,一直拼一直拼,她不知道修行是長久的事情,生病都不吃藥,就這樣一直拜,一直拜,她說要拜到死,結果死不了,死不了,結果搞得全身都是病,搞得婦女病都出來,赤白帶,赤白帶,赤白帶一直出來,月經不順,經期不調開始一直痛苦,跟人家說又不好意思,不說又很痛苦,要拼,都快死了,如果不拼,是這樣哀哀叫。這個就是錯誤的修行,身體都不管它。她的意思是說死也要念佛,沒錯,但是你現在是人,你要生活,這個就像我以前的觀念,以前的觀念。持午,就算會死我也要持午,持午,結果吐了很久,吐五年吐不死,也是沒有辦法,要吃,不然要怎麼辦?我們人在修行,久了就會改變觀念,所以要聽兩種人的話,要聽大智慧人的話,第二要聽有經驗人的話,師父如果跟你講的那個就是十幾、二十年累積的經驗,你要聽師父的好言相勸,你才不會步上錯誤的後塵,這樣你知道嗎?就是要聽,那個善知識兩三的跟你勸告,修行不是耍狠招硬要搞死自己,結果死不了在那裡,佛也念不出來很痛苦,不要這樣子。再來,所以說至誠心我們要善用之。【二者深心。】深心就是堅固不壞,永遠不改變,這個不是那麼簡單,深心如果用現在的比喻就是鋼釘釘入牆壁你拔不出來,那個叫做深心,用這種比喻印象最深,鋼釘釘入牆壁,再用榔頭釘進去,釘進去任你怎麼拔都拔不出來,深心就是到死你不要想改變我的觀念,我就是要一句佛號念到死,看你有沒有我的辦法,對不對?我常說單單發這個心就往生了,你只要發一個深心就往生,要不然《凈土聖賢錄》,他是怎麼往生的?他是怎麼往生的?你去看《凈土聖賢錄》,千千萬萬個人往生,那不就編一套騙我們的,對不對?釋迦牟尼佛不就大妄語,對不對?所以說要深心堅固不壞。【三者迴向發願心。】迴向發願把你所修行迴向極樂世界,迴向極樂世界。底下:【至誠心即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真即是不假,悟到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動,【即念法身佛、此一念即念遍十方三世佛矣。此即智慧心培慧、深心樂集諸善行、】樂集諸善行,歡喜的只要是善他就去做,就是大、小善事都做,【即培福也。】有一間道場我們來培福,這樣就很好了,講堂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所以我常常告訴諸位:講堂是我們出家人、在家人,把它當做自己家,一個是十方的道場,沒有一樣是屬於我的,大家都可以來,所以回家的感覺真好,這個地方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常常回來,常常回來。【迴向發願心、即大悲心。以大悲心化度眾生、即福即慧。具三心者、必生上品。復有三種眾生。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叫你要戒殺、持戒。【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一切法。遍十方雙是平等一切法就是大乘的別名,所以方等就是大乘的別名。【三者修行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的意思就是隨時注意、恭敬的意思。六念就是說內心念佛,這個念佛跟我們那個念佛不一樣,就是思惟佛的恩德、慈悲,修六念就是說心中有佛,常常念佛的願力、慈悲心,佛的智慧,念法是心中具足真理。念僧呢?就是出家人的外相清凈福田僧。念天呢?天就是光明,行十善的人。念戒:戒是佛之正念應該要持。念施呢?所有一切成就必從布施開始。所以六念法,這個念就是心中存有的意思,而不是跟我們那個念佛的念,不相同,含意不同。所以,【亦得往生上品。上品中生者、能解大乘義理、深信因果。】就能夠了解大乘法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法。所以我常常跟諸位在家人、出家人都是這麼講:誰造因誰就必須負果,誰都取代不了誰,造的惡因都是自己的惡果,誰也同情不了,所以今天我們看到一個人,他一出生就嚴重的殘障,譬如說:他頭歪一邊流口水,這樣甩、甩,衛生紙,他賣衛生紙,你說他可憐,你看他這樣真的很可憐,但是你說那個沒有因嗎?對不對?那個沒有因嗎?他這個報應不在別人身上,就是在他身上,他一出生就這樣子,對不對?這種難道沒有因果?對不對?都有因果,所以這種事情,你眼睛所見的是很值得同情,事實上這個沒有那種沒有因而有果報的,一定有因果的連鎖。【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也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不毀謗大乘法,【發菩提心、求願往生。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一日一夜,【持戒迴向、生中上品。不能盡形壽持戒,而能持清凈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親仁物者。】就是慈悲動物,慈悲一切眾生,【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國土功德、求願往生、得生中下品。】就是世間的善人孝順父母,(禮愛)兄弟姐妹,尊師重道,你只要靠這個善因緣就往生了。【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惡業、臨命終時生大慚悔、遇善知識、教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生下上品。次有毀犯所受之戒、命欲終時、地獄相現、遇善知識提拔、求生極樂世界、生下中品。又次有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歷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你看我們有做得這麼壞嗎?五逆十惡罪,嚇死人了,我們哪有做得那麼壞,對不對?所以講真的要不要往生生,在於我們的決定心而已,你今生統統沒有改變,堅持凈土法門至死絕對往生。【此人類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鸚鵡八哥、】他們都會學我們講話,【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門攝及畜生。其圓融普及、非其他法門所能及。】他現在講一個故事:【福建鼓山放生園。有一放生鵝、】有一放生鵝,【見念佛堂中人繞佛、彼亦於門外隨人東西繞之、口中喃喃亦念。】阿彌陀佛,它可能念一字:嘎、嘎……,佛、佛……如此,阿彌陀佛它都念一字。【一日鵝無病而死、】你看看僅僅每天在那裡繞,無病而死,你想想看,嚇死人了,我們要修到無病而死也不簡單,【置首於門限。】就是放在門邊,【時當酷暑、置之數日不臭、無一蠅集、】平常死的時候就會發臭,【人皆奇之、】人覺得奇怪,哪有什麼好奇怪的?它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變一隻鵝來接引它,用人接引它不去,阿彌陀佛人看是阿彌陀佛,對不對?跟我們人一樣,如果鵝看了就是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我來帶你,我來接引你,嘎、嘎……就跟去了,鵝也能往生,佛慈悲度鵝,對不對?【施主塔而葬之。】用塔來埋葬它。【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誦《普賢行願品》為助行。正助合行、決定得生極樂世界。】連一隻鵝它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怎麼說我們不能往生呢?真的實在是……如此說來我們就信心百倍。○二亦士用果【經】得授記已、】來到極樂世界得授記成佛,授記就是成佛的註冊,等於我們現在的註冊,等於我們現在先註冊起來,在後面pray,授記就是準備成佛,【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於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經過很長遠、很長久的時間,於十方經過很久、很久,而且很大、很大不可說的世界,以智慧力隨順眾生心而為利益,隨順這是行菩薩道,隨順眾生。【記】士用果名、已如前釋。凡菩薩得佛授記。還願經不可說長】長就是久,很長久,【大之劫、於十方世界、行菩薩道。利益眾生、要須智慧、方能應機設化。眾生為所隨、智慧是能隨。故云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或有人云:生西方不好行菩薩道,】不好行菩薩道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太快樂,有人這麼問:西方極樂世界太快樂不好行菩薩道,【在娑婆世界則易行。此語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眾生皆貪、故能成就施波離密。娑婆世界眾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則功德大。娑婆世界眾生皆剛強、故在此土行忍辱、則能成就忍波羅蜜。】在極樂世界沒有人會跟你漏氣,也沒人會傷害你,都是在幫助你的,所以變成沒有逆境,【六度萬行皆好行之、】但是,【然生極樂世界、縱不蒙佛授記、為一凡夫、亦具報得神通、】他的果報也有神通,【勝過娑婆羅漢。】你看看,【如經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清晨,【各以衣襟、】裓就是衣巾,【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經行就是繞佛,【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薩道乎?】到極樂世界更厲害,神通自在,看要怎麼行菩薩道更加厲害。○辛三究竟成佛果【經】不久當坐菩提道場、】菩提道場就是菩提樹下成道,【降伏魔軍、】這個不是念jiàng,這個念xiáng,就是降伏,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就是成佛,【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髮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記】誦《普賢行願品》速得成佛。但說久、不可執著定長、說不久、不可執著定短。說不久是攝受語。】攝受語,攝受就是說無須多久你就能夠成道,就比較有信心,攝受,不然他會退道心,【說久】很久很久,沒有那麼輕易,【是折伏語。】就是你不要那麼我慢,認為成佛這麼簡單,行菩薩道這麼簡單,這個就是折伏語,【普賢菩薩行願廣大。願久行菩薩行。若有眾生應見佛時】應見佛時,【未嘗不現佛身、然皆幻化、無眾生相、不妨度幻化眾生。無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轉妙*輪」、即宏法利生、隨眾生根器而利益之。未來劫海無窮盡、而廣行利益眾生亦無窮盡。○丁三結勸受持三、一結前勝德【經】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如果有聽到,【若信】只要你有相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就是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就是說你受持,讀誦《普賢行願品》,認真來跟人家解釋,講經給人聽,所有的功德除了佛知道,其餘的沒有人知道。所以你如果要造大功德,要做法師,要做法師,做法師要具備很多條件,很多條件,不要講到最後剩下關門的、看守的這樣子,這個要宿世有修因緣,所以不要常常結惡緣,要結善緣,用慈悲心感化。【記】結持經勝德、勸受持也。前已偏舉諷誦一行、通明五果、今略舉眾行。即書寫、】你寫也好,其實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印、印經典,所以那些要出錢印經典的人,也是要有福報因緣的人,聰明的人才可以,現在有的人不是這樣,印了一大堆隨便亂丟,這樣也不好,要用得著再說,【供養、轉施、】輾轉布施,【聽聞、披讀、】就是讀,【受持、】如法依行,【演說、】就是講經,【諷誦、】就是這樣讀,背誦,【思惟、】就是這樣想,【修習。】就是實踐、實踐。【十中舉四略六。】就是舉四個就省去了六個,四加六就是十,【曰受持、讀誦、廣為演說。如此種種功德、隨有其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知也。眾生不知、三乘知不究竟、故曰余無知者。○二正明勸持【經】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不要懷疑,【應當諦受。】諦受就是誠心地接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能夠寫、能夠讀、能夠誦、也能持、也能為人解答。【記】此勸善財及在會大眾。聞此願王、勿生疑心、誠心而受。聞之於耳、領納於心、受持讀誦。為化他故、又復書寫廣為人說。○三重舉勝德【經】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記】謂讀誦演說普賢行願品之人、仗普賢願王之力、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報、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有事有理。約事。如常說、距此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佛。約理。】就理性來講,不是道理,這個理就是理性,【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云無量光。無量光即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如如不動的智慧,【無量壽即如如理。】合於道理,合於理性。道理需要智慧觀照,所有的智慧觀照要依照正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因為無相,法身無相,【豈僅寂光涅槃四德】常、樂、我、凈,涅槃的四德就是常、樂、我、凈,【中一樂德而已哉。】樂德,常樂我凈裡面的一個樂而已,【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動。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與無情都會完成這個佛道,【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涅槃四德。【舉一具四。凡夫有四倒:】四倒就是顛倒無常。【無常計常、】這個世間明明是無常的,他把它當成永恆的,這樣他就不想精進了,世間的眾生知道這個世間是無常法,他就不會執著這種東西,他就是不知道,當做不會死,所以如果別人死,他就認為我還沒有,我還早,我還早。我勸告諸位,要趁早準備糧食,饑荒時才不會餓到。趁早準備糧食就是要趁早修行,趁早修行不要感性,像師父剛才講的這樣莽撞,一下就跑去剃度,一下就跑去出家,也沒找道場也沒找師父。說真的你如果只現一個出家相,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沒有道場,這樣我勸你在家修。我們現在有一個錯誤的見解,就是到死我都要現出家相,出家一日一夜有多大多大的功德, 有的不是這樣,出家以後吃的是施主的,修行卻不夠來抵,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夠抵償,你不曾聽過這句話嗎?你這樣要怎麼辦?你苦惱無量。苦惱無量,對不對?我們何須如此,那麼衝動做什麼?那麼感性!師父鼓勵人出家是真的,但是你要看情形,不是隨隨便便就剃度,找不到師父,到那邊住得很煩惱,跟那個也吵架,跟那個也吵架,你一個人恨全寺,全寺恨你一個人,對不對?我跟你講:剃度不是剃心,出家人不是每一個都是聖人,對不對?碰到狀況了也會大聲的。我告訴你,大家都不是聖人,哪有可能剃度就是聖人,這樣的話,什麼叫做修行?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的時候,也一樣是這樣子,哪有說剃度就是聖人的,要慢慢修,所以我們人很輕浮,輕浮,他要走這條路,他沒有很審慎的考慮,他猛然地下注,不騙你,穩輸的。要小心!你如果找不到好師父、好道場,不如在家慢慢地想辦法。無常計常,【不樂計樂、】這個世間明明沒有快樂,他就計快樂。我前世一定是出家人,我從小至今就不愛享受,不愛享受。我唯一的嗜好就是對電影有興趣而已,如果是風塵俗事,什麼酒吧、歌廳,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稀奇古怪的娛樂場所,我從來不曾去過那種地方,說真的也沒錢,沒錢。因為以前窮得連鬼都退避三舍,怎麼會去那種地方,對不對?去喝豆漿還要女朋友付錢,可憐。我都說:我來付,我來付。他說:不行。我說:好,由你付。我是說假的,她真的去付錢,所以如果去喝豆漿都由她付錢,她付錢。她都叫我:林老師、林老師!所以這個世間來說是沒有快樂,我一定是修行人再來的,因為很早我就感覺到了,很早我就感覺到了,這個世間哪有什麼是快樂的?我都搞不清,我們人喜歡湊熱鬧,鹽水,鹽水鎮放煙火咻咻叫,那一晚不知道足足點了幾百萬的煙火,結果怎麼樣?有兩、三個人眼睛被射出來,眼睛被射出來,失明的有四、五個,接著還有受傷的。我們人很奇怪他就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事這樣叫快樂,咻、咻、咻……這樣看,我們不會看,錄影帶比較清楚,還不會被射中,錄影帶也不會,也不必戴安全帽,不必戴安全帽。日本人來拍攝,來拍攝,日本人來拍攝問這個問題,日本的電視台來拍攝做問答題。問題說:這個鹽水鎮……。他打中文字幕我看到:鹽水鎮放煙火需要準備什麼東西?要準備什麼東西?就開始:1…….日本人:……不知道(日語)。底下、底下,猜、猜、猜到一個,都猜錯,沒有人猜對,沒有人猜對。再猜第二遍也沒有人猜對。因為他們不曾見過人家放煙火,需要帶什麼?結果要準備安全帽(師父笑)。日本電視台在播台灣的這個,結果是要戴安全帽。你看,看到要戴安全帽。那個日本的小姐來拍攝的時候躲在……他們釘一個籠子,人就像猴子似的關在裡面,炮射得這樣哀哀叫,這樣哀哀叫,為了要拍攝哀哀叫,一射剛好射到籠子里,鐵絲有也射進去一直叫,她在裡面沒有戴安全帽。所以我說不樂計樂,所以我如果看到電視上或是眾生他一切的行為,就覺得很可笑很愚痴,不曉得怎麼要搞這些,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麼辦,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麼辦。說的也是沒聽到佛法也不知道。再來,【非我計我、】把這個假的色身,會死的、會生老病死的,每天細胞都在變化的,當做是真正的自己,【不凈計凈。】不清凈當做清凈。【聲聞雖翻凡夫四倒:】但是聲聞對本性不了解,【而常計無常、】現在再把筆拿起來。凡夫是四倒是無常常、不樂計樂、非我計我、不凈計凈,但是聲聞是小乘,小乘,他對本性不知道,本性有常、樂、我、凈,所以說他常計無常,因為他還有法執,本性的【樂】他【計非樂、】本性的【我】真我,他就【計非我、】本性的【凈】他【計非凈之四倒。】但是聲聞小乘已經了解,了解這個世間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是他現在的常樂我凈的大般涅槃不了解,究竟寂滅,究竟寂滅不了解。【大乘菩薩始翻聲聞四倒。成涅槃真常、真樂、真我、真凈】常樂我凈是涅槃【之四德。】就是說我們的本性就具足永恆,具足永遠的快樂,具足一個真我、具足一個真正的凈,真正的凈。我學佛第一個讓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知道嗎?因為我這個人也算早熟,高三就有女朋友,算早熟,人個子矮小,不過……,不過我學佛以後,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今天還好我有學佛,要不然這個世間上宇宙內,看哪一個有辦法看開感情這一關,我學佛最大的感觸就是這句話,第一個念頭,因為我徹底了解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不然,我們怎麼有辦法突破這個感情,那個實在是很痛苦,你明明知道這是陷阱,但是你很快樂地跳下去,真的是這樣,所以我宿世也是有一點善根,我跟你講,世間最難斷的不是金錢,我們人都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利,可以簡單生活,但是,我們這個世間要說看開感情,要了解涅槃的常樂我凈,他根本不知道,那個感情,我現在對感情的描述就是怎麼樣,你知道嗎?它是盲目的,它沒有理性的,也沒有道理可談。你為什麼愛她?不知道。見面就吵架,不見面很辛苦,感情沒有頭緒、沒有原則、也沒有所謂的法律、沒有階級。感情是什麼?要說盲目也對,要說很理性也對,因為她是你所愛的,你認為對方是好你才會愛她,你要是說愛她,為什麼兩個人見面又常吵架?也是很盲目。盲目也對,要說很理性也對,因為那是自己的選擇,縱然錯誤也必須要直下承擔,像禪宗。要不然碰到了,你要怎麼辦?碰到了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所以我如果接到信或者是年輕人來向師父請教:師父,感情這事很難。我說:對,對,對,確實很難,確實,確確實實。以前我們教授常這樣說:確確實實。這個真的很難,所以我今天悟到了,覺悟到這個世間無常,苦空無我,這樣我們就慢慢地了解了,就了解了,就沒有問題,要不然臨命終你什麼都看不破,母女之情、夫妻之情沒有辦法,尤其男女的執著,很難、很難。【故云生西方極樂世界。】【約理即得涅槃四德之樂德。縱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離生死、見佛聞法、悟無生已、不久必得圓滿涅槃四德也。】所以你再怎麼講就是要先往生極樂世界,至死斷了最後一口氣就是都不能改變,不能改變。○丙二偈頌二、丁初標舉【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前面叫做長行文,長行文叫做直述,直接的敘述。直接去描寫,描寫一件事情的存在。印度為了使人們好記,所以他就一句、一句、一句,要使你產生印象,有的是重頌,有的是孤起頌,重頌就是前面的長行文和後面的偈頌意思相同,因為前面的長行文所說的道理很好,為了使後代的人或者是研究經典的人比較好讀,比較好讀,比較好讀他就比較好記,所以他就做偈頌,一句一句,一句一句,這個叫做重頌。前面長行文跟後面的偈頌有關係叫做重頌。如果說,如果說前面的長行文跟後面的偈頌不一樣,叫做孤起頌,單獨起來不跟前面有任何關係的偈頌,這個叫做孤起頌,單獨而起來的。所以說:「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這位大菩薩為了要重新宣說普賢十大願,所以他就「普觀十方而說偈言」:【記】標舉說偈儀也。】說偈,【「重宣」即重頌也。重頌有四義:一為後來之人得聞故。】就是聽了比較好念,就是七字、七字,七字配合得很好,有時候五字、五字、五字。【二雖聞未解、】雖然聽了但不了解,【說偈令悟故。】使他比較好悟,比較容易記,比較好悟。【三長行文略、以偈廣之、】就是說這個偈頌是把長行文把它濃縮,長行文略,就是把長行文把它濃縮,道理是一樣的,以偈廣之,【令了解故。】就是說長行文所說的道理和偈頌所說的道理皆相通,但是長行文有時欠缺的,偈頌就補上,意思一樣,但是偈頌包含的範圍就比較廣,為了增進了解。【四為結句易受持故。】就是說用一句一句的比較好念,比較好念。【觀十方之機、即是加被有緣眾生令增智慧也。】在這個地方要更加一層地解釋,就是這個偈頌跟我們中國的詩、詞、賦完全不一樣,中國的詩、詞、賦是非常嚴謹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國的詩或是詞或是賦排列是非常的嚴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後面就押ang韻,發ang的聲音出來,所以說偈頌不沒有這樣,偈頌就沒有這樣。因此我們中國的七言絕句都做得非常、非常地好,這個沒有相當的功力沒有辦法,沒有相當的功力沒有辦法。譬如說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單單這四句的音都排得很整齊,意思就是非常的恰到好處,所以中國人還是比較厲害,說來說去還是中國人比較厲害,但是中國人可憐沒有出現佛,佛跑到印度出世,不然我們中國人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中國出了一個孔子,西方出了一個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西方的孔子就不亞里斯多德,中國最偉大的就是孔子,孔子。偈頌和中國的詩詞賦不一樣,這個我已經解釋了。所以偈頌只要意思能通達就好了,不然你看下面都沒有押韻,因為那是印度文翻譯過來的,巴利文翻譯過來的。○丁二正頌三:戊初頌正示普因二:己初別頌前十門八:庚一頌禮敬諸佛【經】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凈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所以它的句尾沒有押韻,沒有押韻。就是說意思知道就順好念也就可以,也就可以,所以跟中國的東西完全不一樣,但是他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記】初二句,頌所禮敬之諸佛。豎窮橫遍也。】「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人師子,人師子就是為人的師表,簡單講就是佛,佛就是人師子,人中的師子,就是獅子吼,叫做獅子吼。這個不簡單,除了佛以外沒有那麼簡單。【「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盡法界遍虛空界,【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虛,大而無外,】因為虛空是不經過任何比較,所以沒有所謂的外,你說築一個城牆,因為你有界限,你有界限,所以你就有裡面、外面,像我們講堂有做門,這裡就是講堂裡面,那裡就是講堂外面,那是因為我們人把範圍築起來,所以劃分內外,我們一個人修行,如果一直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到無際限、無界限,就像太虛空那樣大而無外,有多大?沒有外面,沒有外面就沒有裡面,為什麼?你說外面在那裡?虛空,虛空,外面在哪裡?中間在哪裡?左邊在哪裡?右邊在哪裡?沒有辦法定位,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辦法定位,把那個坐標軸的zero,就是我執的啟發點除掉,任何的三度空間、時間的架構,完全停止,所謂的安住於如實相如如不動,所以我們人一切的煩惱就是定位在自己的感性,定位在自己的理性,但是因為感性跟理性沒有辦法達到畢竟空的智性,智慧的智,意思是說感性跟理性,要保持一個最高超的平衡點,就是必須藉重著智性,因為智慧才能破一切相,才能圓融一切空有的思想,所以說理性跟感性,因為是眾生自己定位的,因此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說沒有紛爭這是不可能的,娑婆世界你怎麼說沒有紛爭,你的感性的定位不一樣,你的理性的定位不一樣,所以說個人執持,因此在此娑婆世界父母親、兄弟姐妹、夫妻,如果說沒有紛爭的,那就不叫做家庭。家則不凈,在《大寶積經》講:家則鬥爭。有家,有一個範圍你就會鬥爭,出家則無諍,在家則鬥爭,家則不凈也,家則污垢也,家則鬥爭也,一切不凈名為在家。《大寶積經》就講得很清楚了,因此我們說:我們要心包太虛,大而無外,所以三度空間我們如果把它破除,就是無我,無我。我們一個人心如果無我,當然無內也無外,無內、無外就沒有生和滅,也沒有來和去。為什麼?你從台北到台中,從台中到高雄,你還是離不開什麼?離不開台灣,你說從台北來到高雄,確實有來,還是在台灣,台灣還是在地球,地球還是在虛空,放大你的胸量,哪裡有什麼來跟去,來去是事相上來講的,當體即是空性,因此說大而無外,【三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皆在一心中。心無相,心充滿智慧,智慧之相,無相。【第三句】「我以清凈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能禮相也。我乃普賢】菩薩清凈本性的【真我,揀非眾生爭人我之虛妄我。真我大公無私】這個「真我」是大公無私,【愈用愈廣大,】在座諸位,這句是路要愈走愈寬廣的意思,我們學佛一定要學做人,做人的基本就是路一定要愈走愈寬廣,愈多朋友結愈多善緣,我們一個人如果常常不寬恕眾生,殘害眾生,攻擊、毀謗眾生,如此我們的路會愈走愈狹窄,我們如果大公無私,我們的路就會愈走愈寬廣,所謂大公無私簡單講就是無我,沒有我,無我就是真我,這才是真正的我,我們這個身體整天生病,為了這個身體鬥爭,為了這個身體煩煩惱惱的,煩煩惱惱的。我看新聞報導的時候,中間就插播廣告片,廣告片,你看廣告片,單單廣告女眾洗臉的東西就好,單單女眾洗臉的東西就好,他都找最漂亮的來打廣告,他就不會去找……。我們台北有一個麻臉的,我們台北有一個麻臉的,他一顆一顆好幾十年都沒消掉,整個臉一顆一顆的,整個臉。月球表面是凹進去的,我們台北那個麻臉的是凸出來,一顆一顆,一顆一顆的好像樹林似的,他就不去請那種來廣告,對不對?單單這個廣告,很奇怪,人都抓住眾生的弱點,廣告百分之九十都是女眾,都是女眾。你注意看:洗面皂、洗面霜,還要白天的還要晚上 的,還要……很多很多,她就不會去貼檸檬,貼檸檬。所以說,我們為了這個假體苦惱無量,苦惱無量,所以我們如果在心中放得下,當下你就能夠轉變一切煩惱的境界,【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轉變,】一切當下一心能夠轉變,你如果大公無私馬上就轉變,【心無私,即清凈意。】因為身口意統統清凈,【以率身口亦皆清凈矣。】就是說你的意識如果清凈,意識如果清凈,身跟口就清凈。【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禮盡無餘」者,】所有的十方佛統統禮敬,當然這個有分成好幾句。底下,【即一身遍禮多佛也。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禮一佛,即成一身禮多佛。】也就是你如果拜阿彌陀佛就代表一切佛,阿彌陀佛,他的法身和諸佛都平等。【第五句能遍因。普賢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禮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因此我們說「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能禮的我,所禮的佛,自性當下即是空性,所以說無能無所這就是法界。【後三句別顯禮相。謂多身禮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即自如理智,所起威神力,自如就是本性非常的清凈心,自由自在,以如如理,合如如智,如如智造如如理,所以叫做即自如理智,來自於如如理,如如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現多身。多身各各能禮多佛,】這個叫做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身能多身,多身禮多佛,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事事無礙,圓融無礙,【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如理智起如量智,你智慧通達本性的理性,你動一個念頭起多大量就有多大,心如果想虛空就如虛空這麼大,心如果想娑婆就如娑婆這麼大,所以說如理智,如量智,【能現剎塵身,】剎塵就表示數目很多,無量無邊叫做剎塵,剎塵。剎塵這個塵就是把一粒沙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剎塵身,所以剎塵身就是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塵就是無量無邊的數目,簡單講塵剎也對,剎塵也對,塵剎的意思是說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剎塵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多,你把它擺在前面也對,擺在後面也對,就像我們所說的熊貓也對,貓熊也對,貓的熊也對,熊的貓也對,看你要擺前面擺後面,都沒有關係,至於我的名字你可不要擺錯了,我叫慧律,你不要把我擺成律慧。【一一又禮剎塵佛。】一一又禮剎塵佛,每一個又禮剎塵佛,所以我剛才說塵剎,剎塵都可以解釋的,【故有四料揀。】四種情形叫做四料揀,【曰一身禮一佛,】普賢菩薩證得法身,所以就事相來講一身禮一佛,【多身禮一佛。】因為普賢菩薩有無量無邊的神通顯現出來禮一佛,因為同一法身,【一身禮多佛,】為什麼?因為他證得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他都能禮佛,【多身禮多佛。】事事無礙法界,你要多少他都有辦法,本體不離事相,事相不離本體。【由第一句隨觀智而成後三句妙境。○庚二頌稱讚如來【經】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我先解釋這些大字的。「於一塵中塵數佛,」微細,微細到像一粒沙,一塵中塵數佛,就是有無量無邊的佛,為什麼?同共一法身,法身沒有三度空間,所以這一塵的空,跟無量無邊的空都是平等的,高雄的虛空跟你跑到地球外看的虛空也都是一樣,用這種比喻是因為藉著,地球的事相顯現出空的存在,因為對立的存在,你現在要進入絕對,離這個分別的空性,我的手指(指)這個空,你去台北指這個空,這個空跟這個空性也都一樣,所以說一塵中為什麼有塵數佛,因為佛法平等,在空性裡面它沒有三度空間,譬如說如果有三度空間,就是說零,X軸、Y軸跟Z軸,如果有移動,迦固定的零是定點,所有的三度空間叫做動點,但是你如果把零移到這個地方來,這個零變成動點,另外一個變成定點,對不對?但是假設零都沒有,零都沒有,破除我執、法執,無相法,連零都沒有,當下化做無相,只有存在智慧,他沒有任何的對立,或坐標軸這種東西,那麼,你要哪裡定位呢?沒有辦法,所以你哪一點都相同,為什麼?他沒有定位,對不對?沒有定位哪一點都一樣,哪一點都沒有坐標軸,但是要在哪一點思想上,因為我們三度空間的觀念,已經非常強烈的建立了,所以你說哪一點都一樣,變成奇怪這一點跟這一點,怎麼會一樣呢?其實這是不了解空性,因為空性連點都沒有,連點都沒有,根本沒有所謂的挪動,但是因為我們長遠劫以來,因為都生存在事相的世界裡面,我們生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樣樣都離不開事相,所以他就發現空間這個大,空間那個小,但是你藉著空性、這個虛空來比喻緣起自性本空,又錯誤,因為緣起性空,它是事相當體即空,無生法的存在,但是你如果證得本體的空性,它含有智慧,無量的般若智慧又不一樣,所以虛空不可以比喻為本性,不可以比喻為本性,虛空是因為我們的般若智慧被迷了,經過生相無明產生見相二分,然後化為種種的宇宙的世間出來,那個是叫做無明,虛空是無明的產物,不是智慧的產物,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不了解沒有關係,慢慢、慢慢地了解,慢慢地,不能了解也沒有關係,你認真念佛就好了,你只要記得一粒沙裡面就能裝很多佛,這種觀念叫做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塵叫做小,塵數佛叫做大,小能容大,小能容大,當然就是不可思議的神通力,不可思議的本體力量。你如果讀過物理、化學,就比較好講了,這個數目用轉軸的問題來證悟到空性的東西就很好講,如果說你沒有數目的……,或是教育程度不夠就比較困難,比較難講,不好講。底下,「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記】初四句所贊,次四句能贊。初句「塵數佛」者。即無盡佛也。】再來,「各處菩薩眾會中」,為什麼說各處菩薩眾會中呢?因為每一尊佛旁邊就一定有菩薩,每一尊佛旁邊就有菩薩,「無盡法界塵亦然」,無量無邊的法界塵亦然,塵就是很多很多的,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是這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譬如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一尊釋迦牟尼佛來出世,他在印度講經說法,不只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而已,他方世界也有一尊佛示現成佛,旁邊也有菩薩圍繞,也有他的聲聞弟子,他照樣一直度眾生,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會入空性實無眾生可度,因為本來無一物,因此無盡法界塵亦然,這句話如果要講一句最明顯的,就是說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演同樣一部電影,都演一部同樣的電影,哪一部電影?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演同樣的電影,都同一個主角叫做釋迦牟尼佛,都一樣八相成道,成道以後度眾生,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叫做「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相信諸佛充滿著法界,如果要把以前成佛的數目和現在的眾生比起來,佛比較多,佛比較多,眾生比較少,如果要把以前成佛,佛比較多,眾生比較少,因為成佛的已經不計其數,成佛的用一個比喻來講,經過這麼久,當然還有這麼多眾生,如果要比較起來,佛如果要算起來,如果要就事相來講,佛比眾生還多,說:佛比眾生還多,怎麼沒見到半尊?這個不是我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心骯髒看不到佛,簡單講就是深山裡面的金礦被開採出的,眾生叫做被埋藏起來,諸佛就是被開採出來,所以成佛的眾生,無量無邊都是佛,無量無邊就是說不盡,就是說不盡。底下,再來就是「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一切音聲就是你是哪一國用什麼語言,剛強難化的用柔軟的,懦弱的用慈悲語,鼓勵的話,一切音聲就是包括音質、一切好聽的音聲,音聲,很好的聲音,海潮音、慈悲音、不女音,佛說話絕對不會像女人,佛說話絕對不會像女人聲,男聲就是男聲,女人如果講話像男聲叫做破格,男人如果講話像女聲,那個叫做下賤,這個人的命一生一世會很慘,男人的聲音就是男人的聲音,女人的聲音就是女人的聲音,佛叫做大丈夫的音聲,非常的優美。底下,「普出無盡妙言辭」,他能夠說出無量無邊,妙言就是不可思議,說道理非常有道理,說比喻也說得很好,佛如果說到比喻就說得很好,我說這個世間最會講話的人就是佛,就是佛,佛很會比喻,所做的比喻非常恰到好處,非常的恰到好處,所以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未來一切劫都讚歎佛的功德,所以我們平常如果回到家裡多讚歎三寶,讚歎佛,多讚歎僧團,說哪一個法師如何慈悲、僧團如何偉大,使父母親起信心,我們功德無量,所以說多讚歎佛的偉大,多讚歎三寶,能夠使佛法一直興盛起來。【次句無盡塵,一一塵中亦有無盡佛。「深信」即能贊因也。有深信之智,始信塵塵之中皆有塵數佛「充滿」,而為所贊。各各佛前,以無盡音聲稱讚之。無盡聲者,三世間所有聲也。如象聲,馬聲,車聲,風聲,雨聲,說法聲。皆以智,轉為稱讚如來之聲。一一聲又出無盡妙言辭。贊佛功德盡未來劫,贊猶不盡,故曰功德海。又善修觀行者,贊一佛即贊多佛也。○庚三頌廣修供養【經】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以諸最勝妙華鬘」,妙華鬘就是說……。鬘就是把花貫串起來,你如果到泰國看就知道了,花都用一條繩子貫串起來,妙華鬘,一串花叫做鬘。最殊勝的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伎樂,不是我們世間盪人心智的歌聲,伎樂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梵唄,那個念梵唄bài,就是莊嚴的唱腔,莊嚴的唱腔。譬如說我們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唱起來非常地莊嚴,伎樂有一種贊佛、供佛的音樂,簡單講就是能夠升華我們內在的心胸,都是清凈的音聲叫做伎樂。塗香,種種的香,塗香就是抹在身體的,及傘蓋,這個傘蓋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法性、理性這個叫做大白傘蓋,大白傘蓋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清清凈凈的,這個叫做大白傘蓋,傘就是覆蓋,蓋著佛,意思是說,願佛來保佑眾生的意思,所以,我們如果看佛的頭頂都有傘蓋,都有傘蓋,祥雲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所以我們供佛的,拜託能常常換,不要買幾顆橘子,就擺到發霉、爛掉,還不換下來,要每天拜、每天拜、每天拜,拜到……你如果到火葬場的旁邊看,有時候拜死人的這一攤拜完,又拿到另外一攤拜,同樣那些水果,因為沒有人換,因為殯儀館也沒人換,沒人換就一直拜,拜到芋頭糕已經發霉了,已經發霉了還繼續拜,那一個吃完再給另一個吃,實在很悲哀,那個是以賺錢為目的,也是缺乏管理,當然,也不是每一個火葬場都這樣子,那是我曾經看過,那個不知道足足拜過幾次了。這個花拜完又換那一個,那個花拜完又換那一個,所以沒人處理,我們供佛不要這樣子,我們供佛要拜完就收。在這裡我又跟他要解釋一下,請問師父:拜的水果幾點才可以收下來?幾點才可以拜?我怎麼搞不懂?照理說譬如……,因為他聽人家說拜水果,供品的東西,要點一枝香之後才能收起來,才能收起來。我說:沒有這樣子,如果依佛教來講午供,以午供來講唱個爐香贊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再來就結齋禪悅為食,那個才十五分鐘而已,拜完水果就可以請下來了,接著有人問:我白天沒有時間,要晚上才有時間,我晚上如果擺水果,聽說佛祖過午不食,拜水果這樣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說:放心,現在有冰箱,你把它擺著,佛祖就知道拿到冰箱裡面。他說:這樣子,這樣沒有關係,沒有關係,要不然怎麼辦?你晚上才有時間而已,第天中午你才供水果,沒時間,沒時間,你晚上供,佛祖過午不食,放到明天沒有關係。說:師父,還好你說了不然我很難過,也不知道幾點拜,幾點收。我說:你任何時候拜都沒有關係,過午不食也不會拿去吃,也是擺著而已,對不對?如果怕壞掉人家會擺在冰箱里,我們人間的人都知道要擺冰箱,佛那麼有智慧,他會不知道擺冰箱嗎?說:如此很有道理,所以他現在幾點拜都不擔心,他本來不自在,為了拜水果的事很煩惱,很煩惱。還有人間,請問師父:過午不食到底幾點為限,過午不食以十二點十五為界,十二點十五為界限,你如果持十二點也沒有關係。再來,師父,我吃早齋到幾點才能吃葷食。我說:這個沒有根據,這個沒有根據,這個沒有意義,沒有意義。你既然要吃早齋,不如初一、十五吃整天的,那個沒有意義。吃早齋,那個是完全不懂的人在吃的,佛教沒有吃早齋的。她說:我早上吃素食。早上吃素食叫做素食,齋叫做過午不食,齋叫做過午不食。早上吃素不能說早上吃早齋,那個是不懂的人才會亂講,吃你吃齋、吃齋,吃一吃都不知道,對不對?你說吃早齋幾點才可以吃葷?我覺得這個沒有意義,沒有意義。因此我們修行是從心地下手,不是在事相上說幾點可吃葷,幾點不能吃葷。我認為你如果早上吃素就隨緣,九點、十點或是十一點,我認為這個沒有意義,這是我個人認為,這個沒有任何經典的根據,吃早齋哪有什麼經典根據,你根據什麼經典?完全沒有經典根據,是中國人自己訂的。佛教也講六齋日、十齋日,怎麼不曾聽過早齋,你聽說過吃早齋幾點幾點,你看過書上有寫嗎?也都是六齋日,要不然就寫十齋日,就是說今天你要吃素食就整天,整天。像我大姐就是這樣子,今天吃素她就吃一整天,那一天如果拜拜就開緣,八月十五拜拜就開緣,沒有辦法那一天雞肉太好吃了,她就開緣,所以持六齋也是持她自己的,也都不知道。再來,這是題外話。底下,「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香、香末、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因此我們如果要……。師父,佛祖面前要供什麼?很簡單,很簡單,你看香、燈、燭、花,香、燈、燭、花、水等等供品,一般我們所寫的這些,密宗就比較多他要十大供養,要珍寶要七寶,我們顯教的不必如此,顯教的比較簡單。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叫做須彌山,如須彌山那麼高,一一皆如妙高聚,因為須彌山翻譯成中文叫做妙高山,「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我發一個很廣大的、徹底地了解十大願王,「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都以普賢願力行菩薩道,「普遍供養諸如來」,所以這個供養非常重要,尤其是學密宗的,學密宗叫做富貴法。為什麼密宗叫做富貴法呢?密宗的法器比較貴,修密宗灌一個頂一定要供養,一定要供養。像我讀大學的時候,身上沒錢去修密宗,修密宗的時候實在很窮,很窮,一個月一千元而已,沒錢,修密宗去上師那裡灌頂、去開頂,開頂,因為我沒錢,不曉得包一百元或是兩百元,好像兩百元,包兩百元,然後就開頂開完頂,我開頂開得很好,成績最好,用吉祥草插得最深,最深。你有修沒有修,咒語有沒有念他馬上就知道,修這個頗瓦法、紅觀音法,頗瓦法、紅觀音法,嘿!嘎!嘿!嘎!紅觀音法,嗡阿吽啥,嗡嘛呢唄咪吽,修百字明咒,百字明咒,還修馬頭明王咒,那個是降魔護法。我這個人有一個好處,我這個人做事情,只要讓我學哪一樣,我絕對要學到懂才要停,持咒一定持超過十萬八千遍,所以開頂開得最好,沒錢包兩百元。有一個師姐她專門收錢的,師姐專門來收錢的,收錢,收錢,我拿那一包紅包給她,她打開一看,兩百元,她來我耳朵旁邊說:你包最少。這樣子。我說:我沒錢沒有辦法,我真的很窮沒錢,我剩下一百元要坐慢車回台中逢甲大學,坐慢車沒有錢,真的沒錢,窮得實在很可憐,三餐都……。密宗他很重視供養上師,非常地重視供養上師。你進入密宗的道場不可先拜佛,要拜上師,要先去拜上師,上師就代表三寶,所以你如果拜八十八佛,他們頭一個念南無金剛上師,什麼金剛上師。如果修顯教一進去就先拜佛,如果修密宗一進去先拜金剛上師,密宗我灌過好幾個頂,也開過好幾個頂,後來沒有辦法密宗不容易,還是回歸來念佛,老實念佛。這是說供養。【記】底下。看下面小字的,讀一下就知道,【最勝花鬘,勝過一切也。最妙華鬘,妙有華鬘也。華鬘分說,最勝妙之華,最勝妙之鬘。合說。以最勝妙華,貫穿成鬘,供養如來。佛固不用人供,但行菩薩道要成佛,必須供佛。表法,華者心華,】因地心,果地覺,【唯心所現。又智慧華也。鬘者鬘網,】把這個花連接起來,【智慧重重也。「香」表戒定慧香。「傘蓋」表法性理體,為大白傘蓋也。】大白傘蓋,人家常常在說:【以傘蓋供佛,願佛蔭覆眾生之意。前二偈皆三句供具,末一句正供養。第三一偈表勝解深信。長行】長行文就是前面所講的,【先信後解,此偈頌先解後信。眾生對於佛法,或先解後信,或先信後解,各有其義。先解後信,揀非迷信,先信後解。即是從信起解,解以成信。】簡單講就是完全為了培養信心,你如果了解,你就漸漸對佛教、佛深具信心,假使有研究經典、時間比較短的人,但是他一下子就深信佛法,他就是解比人家更清楚,等於解比人家更清楚,因為你所有的解都自這個信,你如果宿世的善根,聽到就深信不已,你就等於了解佛法一樣。我對凈土法門絕對不懷疑,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你都能,深信不疑。【如《華嚴經》中賢首品,即先信而後解,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大徹大悟的意思,【有深信勝解,即信得澈底。】信得很徹底。【三世佛者。過去佛久已涅槃,現在佛現座道場,未來佛九法界眾生皆是。乃至一跳蚤亦具佛性,皆未來佛,一一佛前,皆以普賢行願,普遍供養。普賢行願,彌遍法界,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無時無處不修供養。○庚四懺除業障【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昔所造諸惡業,」我以往所造的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從身體、語言、心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記】惡業極多,】我們的惡業很多又很重,【束廣為略,不出十惡業。無始即】就是沒有一個開始,【無頭,】有時候人家會曲解為沒有頭,因為基督教是說有始,天主教,有始,回教也有一個開始,譬如說基督教說七千多年前,上帝耶和華創造人類天地萬物,人家依照他的形象,肋骨拿起來吹一個風,他就會呼吸,會呼吸,是吧。土捏一捏叫做亞當,肋骨拿起來說叫做夏娃,當然這是他們說的,佛,他就不是這麼說,我們人是由無明的業而來,你不能說出時間性來,講出一個時間性,就落入了比較推論法,簡單講就是犯了一個logical,logical就是邏輯,犯了一個邏輯的嚴重的錯誤,就是第一因問題,所以基督教、天主教或是回教,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第一因,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第一因,沒有辦法,你說七千年前的上帝,那麼七萬年前是什麼?不要說七萬年前,七億年前是什麼?七億年,不要說七億年,七百億年前是什麼?你說從上帝開始,上帝的以前是什麼?所以這一直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有一個答案,所以佛講無始,無始的旁邊寫三個字:「方便說」。根本就不生不滅的,哪裡無始……。始是對終講的,終是對始講的,因為無明才講無始,因為沒有智慧,卡到意識的觀念,意識,因為從推論的意識狀態裡面去衍生出來,所以它是一種累積的數目,既然這個累積的數目就是有一個開始,這個開始就是一個假設,假設,正因為人類的思想、智慧有限,他有一個limit就是極限指數,先有一個limit,因為人類的智慧有限,所以,不假設,他沒有辦法來解釋宇宙天地萬物,因此,在人類的有限的思想界限之下,他必須有一個假設,所以必須講出一個什麼?開始,有始。佛教講無始,無始是因為破除外道的有始,講無始就是要破除外道的有始,但是方便說而已,釋迦牟尼佛講無始,那是因為無明的關係,法執不破所以有無始,法執主破一切法畢竟空,你講無始也是個觀念,連這個觀念都不可以有,因為無始它是對無終講的,無始無終它也是一種形容,有所形容,也是離開本性上的東西,所以無始無終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強以形容本性的無始無終,因為沒有辦法的辦法,只有用文字,但是無始無終是破外道,外道,破除外道的執著才說無始,其實無始也是錯誤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然沒有一樣東西,你又定位在哪裡,沒有可定位的地方,你講什麼無始呢?所以無始叫做方便說,為了破外道方便說,所以無始叫做無頭,無頭就是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有二義:一者一一眾生,過去還有過去。過去還有過去,】從前,從前,再過去的一個從前,再過去還有一個從前,這個沒有辦法,【無頭可尋,故曰無始。由無始貪嗔痴惑,使身語意生諸惡業。而此惑業又依無始不貪不嗔不痴之真如,不覺妄有。】不覺妄有就是你無法去查覺它,因為太微細了,譬如說你晚上要睡眠,晚上要睡眠,躺下去的時候就怎麼樣?不知不覺而睡著了。在座諸位,你晚上要睡著以前,你知道你要睡覺的舉手,你晚上幾點幾分睡著,你告訴我,什, 么時候開始睡覺。你如果說:師父,我知道,我九點半正睡著,那個就是還沒有睡著,因為你知道九點半,知道九點半你就是還沒有睡著,睡著就是不知不覺睡著了,睡著了,人家叫你去看守田園,已經睡三、四個小時,爬起來,說:我差點睡著了。都已經睡三個多鐘頭了,差點睡著了。所以說不貪、不嗔、不疾之真如,不覺妄有,這個就是眾生相,眾生就是這四個字,你根本就沒有去查覺,這個虛妄的有,虛妄的有,學佛的人他就是偉大,所以學佛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如果貧病交迫,他也甘之如飴,為什麼?因為他內心充滿著大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容忍、慈悲,他僅僅內在的智慧就不得了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了一句非常偉大的話:入我門中絕不貧窮,出我門外不見得富有。這一句太棒了,太棒了!佛說:入我門中絕不貧窮。釋迦牟尼佛真是講得太好了,我看了這一句真的是拍拍自己的胸部,這個算胸部,胸前,幸好,幸好今生學到佛,聽到佛法,這個佛不得了,實在太偉大了。「入我門中絕不貧窮」,所以每天都真的法喜、歡喜,歡歡喜喜地過日子,你說外面的那一些快樂,怎麼跟這個比較呢?有一次我去中原大學上課,中原大學旁邊有跳土風舞的,我那個時候去是現出家相,我那一天去講唯識學,同學就說這個土風舞社的,土風舞社的這樣跳這樣跳,這樣跳,沙漠情歌,在那邊跳那個,就這樣在那邊跳,我都這樣看、看、看。師父,你有什麼感想?我說:看他能跳多久。跳到最後死翹翹,老是跳最後死翹翹,他也是一樣要死的。所以學佛的人就是聰明,一眼就貫穿世間,透視,簡單講學佛的人一點都不迷糊,清清楚楚,高雄的國語就是這樣子,清清楚楚。因此不覺妄有就是最大的病根。底下那一句,【既稱妄有,】既然稱為妄有,【實無頭緒,】它本來就是假的沒有一個開始,【故曰無始。此言無始妄本空。】虛妄本來就是空的,簡單講無始破除有始,因為虛妄有而假設存在,所以【信妄本空,】相信虛妄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這個真實的本性,是確確實實有的,知真本有,【即是廣大勝解深信之心。】你如果聽到這一句,你就不會和世間人計較了,你既然知道這個世間是虛妄的。諸位,你就會歸到本性來,至今,我都常常勸告這些來參訪的,大老遠坐瀏覽車來的信徒:今天你們跋山涉水,包括有的從新加坡來,有的從馬來西亞來的,我都誠心誠意地:你們從國外來。一個從阿根廷來,坐三十幾個小時的飛機,轉機來見師父。你們從大老遠來,話說要參訪善知識,我說:善知識在哪裡?就在你的心中,今天你要把師父說的話放在心中細嚼慢咽讓它消化,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你今天來參訪師父才有用,今天不是來文殊講堂,我煮一餐很豐盛請你們,很豐盛請你們,請師父開示一下,開示,請歸講習氣照樣存在,師父講一講,講得不錯,回去忘記了,你無法把師父講的道理會歸到人鐵心中密密地觀照,今天你來這一趟白費的,所以我們今天參訪道場,簡單講就是湊熱鬧,湊熱鬧的。為什麼?他就來,來,來,比較看哪一間道場煮得較好吃,這樣子而已,你說參訪,參訪,要徹底地解決你內心的問題,才說是參訪善知識,今天來師父跟你講的你也當作 馬耳東風,風馬牛不相及,所講的你不能拾起來嚼爛把它消化,這樣你來參訪有用嗎?所以我現在常說拜山,要去一起去,去到那個地方,為什麼?不能密密觀照,毫不受益,毫不受益,因此我都勸告來參訪的人,一定要把師父的話,把它咬碎吞下去消化,變成自己的營養,所謂營養就是智慧,這才是行的人,這才是真正在參訪道場,要不然我在這裡講你在那裡講,我在這裡講她也在那裡講,對不對?沒有辦法,你跟她講一講叫她放下,等一下她就說:師父,我有事情跟你講,一講起就哭,我先生欺負我,如何打我,放不下,所以現在的參訪變成是湊熱鬧,湊熱鬧,也不能說沒有用,因為種善根,所以說無始妄本空,信妄本空,所以知真本有,要知道本性本來就有的,即是廣大勝解心。【佛之所以為佛者,空本空之妄故。】第一個空當做動詞,除掉,除掉那個自性本空的虛妄,叫做空本空之妄,第一個字這個空當做動詞用,空掉本來就空的虛妄之相,【眾生之所以為眾生者,迷本有之真故。】本有就是沒有增加東西,它本來就有的東西,你也不須增加,本來就有的東西。【又者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似說無明有始。】所以才假設,似說就是不得已、勉強,【執此而言,諸佛已成佛,還有一念不覺時,如是即為謗佛。眾生無始,本來是佛,蓋約理接流之談也。】就是說這樣比較好講,約理接流就是這樣接下來比較好講,【有其理而無其事。為接引眾生故作是說。】為了接引眾生所以一定要這樣說,【實因修行人初斷人我執】執著一個假我,【繼斷法我執,】就是執著一切法的存在性,法我執簡單講就是一切元素的存在性,元素,譬如說斷我執,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斷法執就是連地水火風都是空,連那些元素都是空,基本的東西也是空,【進而斷種子習氣。】種子的習氣,種子的習氣的意思就是先天性的東西,我們先天性就是這種東西,一個人的習氣都是由先天性來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很懶惰,懶惰得蒼蠅停在臉上他也懶得去趕它,他也懶得去趕它,有的人很勤快,勤快得有潔癖,潔癖,盤子、水桶、毛巾,整天都在洗廚房,整天都在洗廚房。拿錢給他不敢接,拿錢給他不敢接,因為錢有細菌,開門的時候蓋上手帕才開門,潔癖,所以種子習氣都是依照我們宿世累積,所造來的行為總合習氣,【斷至最後一分生相無明,】什麼叫做生相無明?生相無明這是根據《大乘起信論》所講的,生相無明的意思就是最初一念,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動一個念頭不覺無明,動一個念頭叫做生相無明,有動就變成見分跟相分,就分開來,【即說是最初起的一個頭。又者現前一念,即是無始。猶如翳眼見空華,】翳,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長眼屎蓋住了,蓋住了他看成空中有花,【又如夢中所見境,皆是無始。】都是沒有一個開始,【雖無始而念念中有也。】念念中有也,【貪嗔痴若本有實有者,】所以我們人沒有辦法破,意思是說:貪嗔痴本來就是虛妄的,我們人才有辦法破,貪嗔痴如果是實有的,你就沒有它的辦法,所以說因為是虛妄的,所以你只要觀照,你就知道本來就是不存在,就是因為貪嗔痴是虛妄的,所以本性才是真的,因此要去除貪嗔痴才有辦法,貪嗔痴,如果是我們本性本有的東西,你去除不掉,【即無人能破,亦即無人能成佛。克其本體,】就是說若論本體,克就是針對本體來討論,【諸佛於成佛證到時,即證到本來是佛。真本有者,】真本有就是因為無念,無凡夫之念,這個無念不是像死人那種無念頭,也不是坐著都不想那種無念,這種無念意思很深,無念就是放得下人生宇宙的一切執著,但是存在的是清凈的一顆菩提心,清凈的菩提心這個叫做無念,無念就是無世俗人生、宇宙的一切妄想叫做無念,而不是說連那個活動的妙有統統沒有,所以這個無念,很容易被人家誤解,簡單講,在智慧當中不要夾雜著傲慢,在你的思想當中不要夾雜執著,這個就是無念,但是你存在的就是有那個活用力的妙有,簡單講無念就是去渣,去掉思想的渣,這個渣就是無用的錯覺跟執著,去掉了這個渣,存在的就是清凈念,但是加一個清凈念也是一個觀念,所以講無念就是清凈念,講這個無念就是等於撥雲,你就知道要見日,雲在動月就動,就感覺到,所以無念就是等於存在的一顆清凈心,【以無念故,不貪嗔痴。妄本空者,】虛妄本來就空,因為你無明你不知道貪嗔痴本來就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就隨著習氣,所以人習慣於自我的批判,常常無意當中傷害中國人,譬如說講話習慣於講那個尖酸刻薄的話,無意當中他就要揶揄人家,不跟人家泄氣幾句他不快活,他很痛苦,揶揄、揶揄。我們人很奇怪,所以我們人的習氣很難斷,很難斷,他如果不說幾句顯示他的存在,好像不能顯示他的偉大,所以我們偉大,是每一個人都偉大,不是傷害中國人叫做偉大,把別人壓得很低,把自己抬得很高,有一天反過來,人家把你壓得很低,別人會站得很高,所以我們如果無相,把中國人抬得很高,我自己覺得很平凡,那是很偉大,要偉大 ,大家都很偉大,因為我們不了解、不認識這個意識狀態,也沒有觀照我們這顆錯誤的心,因此我們不知道虛妄的貪嗔痴可以當下就是空掉它,空掉它,所以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貪嗔痴。學佛法人,歇下妄念,】歇即是菩提,歇即是菩提,歇下妄念,簡單講就是放下就是佛。學佛有什麼秘訣?沒有,放下,我們現在的眾生就都不是如此,譬如說四十幾歲的來請教師父,師父,要如何修行?放下。我跟她說:放下。她就說:我也知道要放下,不過……她就開始藉著一大堆理由來表示她的立場是非常正確的,不過我的兒子,我的先生怎麼樣,我經濟怎麼樣……我叫她放下當體即空,因為放下本身不需要透過語言的描述,放下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功夫,它不是透過任何的語言,叫你放下,放下是境界,是悟道的功夫,放下就是什麼都沒有,因為我們又會藉著很多理由來搪塞聖賢對我們的規勸,我的立場是怎麼樣,我如果像師父這樣出家的話,我的孩子要怎麼辦?我說:那不叫放下。她說:那叫什麼?那叫放棄,你要弄清楚,拋下你的兒女、丈夫來出家,那個叫做放棄,你要歇即是菩提,真正的放下就是不管你有什麼家庭沒有家庭,他是不管任何的時間、空間,我就是要修行,這才是真正放下,既然你會藉著一些理由來說你有家庭種種的,你就放不下,你就放不下。【即是正念。大家聽法要善聽。】要善聽,要好好地能夠運用這個心的功夫。【上次倓老法師講心造諸如來,即是心造諸佛。又云:及種種五蘊。即心造九法界眾生。】都是唯心所造。【並云:若說是真心造固然好。若說是妄心造則更好。】更好。【若不善聽,必落儱侗之病。】儱侗就是迷迷糊糊搞不清楚。為什麼說真心造固然好,就是說你如果悟到真心的話,那就最好,若說是妄心造則更好,為什麼?菩提不離煩惱,悟道妄心當下就是菩提,所以若說妄心造則更好,當下就是,這句話意思是這樣。若不善聽,必落儱侗,就是迷迷糊糊,儱侗就是沒有一定的界限、原則。【《華嚴經》云: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這句話非常重要,也是講經說法,也是講經的人常常再三講的道理,因地不真就是你發心如果不正,你所得到的果報一定彎曲的。今天你為什麼要來學佛?今天你為什麼要來學佛?問你自己,我今天不是來學佛的,我是來看師父的,看師父身體好不好,臉有沒有白一點;問他幾公斤。這樣因地不真。今天來聽經聞法做什麼?我要了生死,正確,這個因地正確。今天你為什麼來聽經聞法?我學師父講笑話。你學佛是為了學說笑話,所以說因要正確,或是我混在佛教徒裡面,這樣我要騙錢比較好騙,那完了,那完蛋了。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妄心修行,欲成菩提,猶如蒸沙欲作佳饌,】煮沙不能當飯。佳饌就是好的飯菜,蒸沙怎麼做出好菜來呢?【縱經塵劫,終成熱沙,非飯本故。】你如果要煮飯一定要用米,【是故欲以妄心成佛,無有是處。然則妄心究竟能造如來否耶?須知真妄原無二心。】真心和妄心本來就無二心,【以妄心修行,妄即變為真。以真心造業,真即變為妄。修行即修心也。】但是你們每天都在聽,每天都在聽可是沒有什麼作用,習氣一來也是這樣子,要凶也是很兇,說起話來也是常常跟人家泄氣,一樣的,沒什麼差別,他也沒什麼差別,都沒什麼差別,所以說我們人的習氣實在應該下一番功夫,所以我常常講真正下功夫的都是在心裡,因此我曾跟徒弟講過,真正大修行人坐在沙發也是在定,站著他也是在定,沒有一樣是他放不下的,他的肚量實在大,大得像虛空,沒有一件事情會去礙到他的,礙到他的,礙到他。大修行人就是坐著也定,為什麼?他心中沒有半樣東西,你叫他想什麼?是不是?能度的佛,所度的眾生,本來就沒有,所以佛說:成佛尚不可得,何況修行菩薩,成佛尚不可得,連佛,諸佛,諸佛為什麼無?他就是修無,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所以大修行人就是不是在那裡一直搞一直拼,一直磕,磕破了頭,不是這樣子,大修行人就是他的行住坐卧,在他身旁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統統安詳自在、不增不減。你一定會說一句:師父,這樣很難。難才是佛,簡單,哪有那麼簡單,對不對?不然人家買水果拜佛不拜你,奇怪,是不是?人家要跟佛頂禮不跟你頂禮,他偉大他辦得到,其實你要做也辦得到,要做也辦得到,因為心即是佛,【心本無念,如大地本不貪而能行施。萬物土中生故。雖行施而無念。】而無念。【對貪說布施。又如大地被人挖幾下。或打幾下,亦無嗔。又如水之無念,湛寂澄清,】湛寂澄清,【印現萬物。人有念時,如水有波。】起心動念,【然起正念修行,對治妄念,亦是起念。所謂正念者,唯念無面目之本來面目,】正念者,唯念無面目的本來面目,無面目,我們這個叫做面目,有形相叫做面目,念無面目的本來面目,無相、無形充滿著智慧,那種無形的東西,無相、無住、無念,這個就是無面目的本來面目,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東西,你的身體不過是業力、業識卡住了,業力、業識卡住了,是因為這一念意識還支持著,所以一念不生等同死人,有一天你斷氣跟死人一樣,一念不生等同死人,且把今日當死屍看,你把今天當做是屍體看,百不見,百不聞,百不聽,什麼也沒有你的辦法,百不見,百不聞,百不聽,這個叫做禪宗裡面:心如銅牆鐵壁,必能入道。銅牆鐵壁,他也不感性也不過分的理性,也不過分執著,銅牆鐵壁你就拼不過他了,什麼都不動,你要怎麼樣?心如銅牆鐵壁,始有修道分。這樣對修道才稍微有消息,不是幾句話起波濤洶湧,動不動就報復,或是傷害別人,或是到處抱怨不滿,大修行沒有這樣子,但是我看學佛的人,沒有幾個這樣子,學佛的人,沒有幾個有辦法像這樣子,因此會抓不到本來的面目。我告訴諸位:放大肚皮做人,容天下難容之事,把你的肚皮放得很大,容天下間很難容忍的事情,這樣你才會找到本來的面目,如果要在過敏,在意識的分別執著當中,我看你多能修行,煩就煩死你了,你要搞清楚這是娑婆世界,不是極樂世界,如果斤斤計較你計較不完的,人生真的太短促了,對不對?失去一個男朋友算什麼?我失去十個都不講第二句話,對不對?你嫁一個丈夫算什麼?瑪麗蓮?夢露嫁幾個。比較,比較就能夠解脫了,解脫了。因此說入我門中絕不貧窮,內心充滿了智慧,每天都在過年,每天都在快樂,何須一定要農曆大年初一才過年,每天都過年,每天都快樂,像師父整天關在五樓看書,我都快快樂樂,我也不必去跳舞、唱歌,也不必身上要有多少錢,統統不必,就坐在那裡每天都解脫,對不對?【其餘一切皆不分別,即成無分別智。貪嗔痴為造惡業之親因緣。身語意為造業之具,是增上緣。舊惡已改,新善從生,是為真懺悔也。】要懺悔。附:儱侗lǒng tǒng:同「籠統」(1).未成器。《廣韻?上董》:「儱侗,未成器也。」(2).直貌。《五燈會元?烏巨行禪師法嗣?薦福休禪師》:「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3).渾然無分別;模糊而不具體。《朱子全書》卷三七:「然這天理本是儱侗一直下來,聖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段子。」 清?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南山詩》但儱侗摹寫山景,用數十「或」字,極力刻畫,而以之移寫他山,亦可通用。」 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祼》:「求神獻屍,非一時事,未可儱侗言之也。【漢典網】○庚五頌隨喜功德【經】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有學就是還有得學,無學位就是學完畢了,聲聞的有學就是三果羅漢以前初果、二果、三果叫做有學,無學就是四果羅漢,緣覺,緣覺是已經證羅漢果了,但是習氣斷盡了叫做無學,習氣沒有斷盡叫做有學,不一樣。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大家皆隨喜。【記】當隨喜功德,不可隨喜罪過。四聖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應隨喜。如地獄眾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絕無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應隨喜也。地獄如是,況九界乎。有學是二乘因,無學是二乘果。初三句是能有功德之人,末一句是所有之功德。而普賢隨喜之也。○庚六頌請轉*輪【經】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輪。【記】「十方所有世間燈,」【世間燈乃佛之代名詞。佛出現於世,】能夠照到黑暗,佛的智慧能夠照黑暗,【如大明燈,照破眾生無明黑闇。】所以要請佛住世。【初二句是所請之佛。初句通已成之佛,二句是始成之佛。我普賢普遍十方一切處。悉皆勸請,轉妙*輪,即是請佛說法。佛法喻車輪,轉之則摧碎一切煩惱,】摧碎一切煩惱,【運載一切眾生,出生死此岸,】我們這個地方叫做生死此岸,涅槃叫做清凈的彼岸,【至涅槃彼岸也。妙法者,心法也。】所說的法不能違背心法,一切心法必須要以第一義諦中道為實相印印證才是正法,才是正法。【心能造四聖,又能造六凡。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曰妙。○庚七頌請佛住世【經】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有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等等,「諸佛若欲示涅槃」,諸佛如果要入涅槃, 「我」我就「至誠而勸請」,至誠而勸請,如此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希望你能夠住世,「利樂一切諸眾生」,這個有時候很不可思議。有一次老和尚——廣化老和尚,他病得很嚴重,病得很嚴重的時候,大家都很難過、很難過。有一次他快要往生了,他就跟我說:慧律,我也差不多了。意思要我準備就對了,要我準備就對了,我就敲鐘、敲鐘:鏘、鏘……,所有雷音寺的法師就集合、集合起來,有的法師去看受不了,老和尚很慈悲、很慈悲,我也可以說不曾看過那麼慈悲的法師,老和尚那種慈悲那種肚量,我們這個世間人……,我常常稱呼廣化老和尚,他非聖即賢,不是聖人就是賢人,他那種慈悲跟那種持戒都是值得我們很讚歎的,他病苦病得這樣,他也就是這樣子坐,坐,他說:差不多了。一直坐在那裡,他就說:念佛。有一個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哭,哭泣,哭得太大聲,老和尚很生氣,本來要走了爬起來很生氣,眼睛瞪得很大,說:哭什麼平常我怎麼教你的。就停止哭泣,罵他:哭什麼!平常我怎麼教你的!就是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的,一定要回去的,要回去的。我不會這樣子,我如果要死的時候,我徒弟如果在哭,我就說:你到外面去,不要太大聲,不要讓我聽到。搞不好他很氣我,出去:我師父要死了,我師父要死了(師父學人很高興手舞足蹈的樣子)。出了這種不孝徒弟沒有辦法。我師父要死了,真好,講堂由我來接了(師父笑)。真凄慘、凄慘,出去還會手舞足蹈:我師父要死了。當然這個不太可能。就念,念……。我們就跟他做梁皇,開始跟他助念、做梁皇,那種情形照理講會往生的,又活過來。我悉至誠而勸請,我們一直拜佛,說老和尚的命不能……,他不能走他還要栽培這些比丘,他還要栽培,他座下的弟子都還沒有成就,還須老和尚的慈悲,他只要住世示現給我們看就好了,他不必講話也可以度眾生,大家都一直求一直求,他到現在還沒走(師父笑),我不是喜歡他死,是說到現在還……,所以誠心地求就是有很不可思議的感應,很奇怪,他那個時候,我們專程為老和尚拜梁皇,他很嚴重,非常地嚴重,躺在那裡打算要回去了,那一晚我真的嚇到了,你知道嗎?真的嚇到了,那個時候我跟老和尚說,我慈悲嘛,我跟老和尚說:老和尚,老和尚,你如果真的命該絕的時候,就是要回去的時候,你放下,全力以赴地念佛。我說:以師父今天的功德力,那是不得了的,你全部放下,對不對?你全部放下,能夠住世是最好,不能住世放下,沒有辦法。他說:好,好!讚歎我的看法。所以說,我們在共修當中要佛教興盛,就是要迴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就是這樣子,希望哪一個長年住世,能夠普度眾生,他是善知識。有的人說:師父,你還沒有說以前,我已經切二十年的壽命給你了。我說:這樣要怎麼辦?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加起來好幾千年,笑死人了,切二十年的壽命給我。我說:我不必這麼長壽,你自己照顧好就好了。【記】請六即佛住世如長行已明。六即佛約事通十界。約理皆自心之佛。若心外取法,非善學佛法者。第三句請住世之時,第四句請住世之意。○庚八合頌後三,一辛初合頌三門三,壬一總標迴向【經】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記】合頌後三門,皆是迴向故。常隨佛學,即迴向菩提。恆順眾生,即迴向眾生。普皆迴向,即迴向真如實際。】迴向菩提,恆順眾生;迴向眾生,普皆迴向;迴向真如實際。三種迴向。真如實際就是法界,我們的本性,【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以無貪才是大福之人,【故將所有功德善根迴向三處。雖雲三處,一而三,三而一也。禮讚供養之福,及請佛住世,請轉*輪,隨喜懺悔之善根,迴向眾生,純是利他。迴向佛道,通二利,】自利和利他叫做二利,【願自他皆成佛也。經文未說迴向真如實際者,因眾生及佛,皆不離真如實際故。】當下即是,【又者迴向眾生,迴向佛道,屬隨相迴向。】隨相就是隨著事相,【有眾生之相佛道之相而迴向故。迴向真如,】到最後也是要無相,所以無相的修行法才是根本的修行法,【屬離相迴向。觀經文是隨相迴向,以無隨相不顯離相故。】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隨相,就無法顯示離相,就是說沒有事相,就無法顯示本體的意思,如果沒有這個隨相迴向,就無法顯出離相迴向的東西,【真如實際,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你看整日普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整日無眾生可度,所以說佛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你看佛那種胸量那種解脫,既然有眾生可度就不是佛了,【故隨相不離離相。雖無生佛之相,】生佛就是,生就是眾生,佛就是諸佛之相,【不妨成幻化佛,】成幻化佛,這是這個世間是幻化的世間,但是也是做幻化的佛事,【度幻化眾生,故離相不離隨相。○壬二別顯三門三,癸先頌常隨佛學【經】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隨喜恭請本文轉載佛經網音圖框引用網路
推薦閱讀:

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三十四)
《華嚴講堂》妙華法師:何謂不二法門
《珠壁風水》所傳風水理論批評22個(本原法師 呂文藝)
凈空法師:有人說佛教會復興,是從凈土宗復興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