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心靈的迴響
【序跋】
這段時間,身邊許多朋友都在談論《朗讀者》。他們中有些是文學界的同行,但大多數從事的工作與文學並無直接關聯。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甚至罕有交集的身份,然而當談論《朗讀者》、談論節目里那些經典篇章的時候,他們的眼睛裡流露著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溫柔與感動。我願意相信,在這一刻,我與他們共享著同一個幸福的身份,那就是祖國文學的閱讀者、人類心靈的傾聽者。
我同時注意到,由《朗讀者》而興起的誦讀文學經典的熱潮,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媒體傳播和好友熱議的層面,它已經滲入到廣大的人群中,成為一種生活場景:許多城市都設置了「朗讀亭」,每一個經過的人都可以走入其中,朗讀自己喜愛的篇章並進行錄製,他們的聲音和形象將有可能出現在《朗讀者》節目的正片之中。聽說許多城市的「朗讀亭」外都排起了長隊,也有讀者為了錄製3分鐘的視頻,在亭外耐心地等待了足足9個小時。
《朗讀者》已經成為一道醒目的文化風景、一種引人深思的文化現象。它向我們證明,誠摯、深沉、優美、健康的內容,在今天依然能夠獲得普遍的關注,好的文學永遠擁有直指人心的偉大力量。常有人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匆忙浮躁的時代,當代人的精神世界平庸而匱乏。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只能部分地認同。當下的生活固然匆忙,很多時候,我們也的確面臨著浮躁的問題;但即使出於種種原因,我們同自己內心相處的時間相對有限,人們依然會本能地渴望著純粹、遼闊、有質量的精神生活。近年來,以《朗讀者》為代表的一批文學文化類節目廣受歡迎,正是因為它們引導人們放慢生活節奏,傾聽內心的聲音,順應和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渴望。
《朗讀者》中出現的文本,很多是經過漫長時間檢驗的名篇佳作;即使是出於今人之手的篇章,此前也多已在讀者間廣為流傳。它們中有相當一部分,都當得起「經典」二字。何為經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最直接的一條就是它們擁有溫暖而強勁的力量,能夠長久不衰地體貼靈魂、撥動心弦,觸碰到我們情感深處最柔軟最深刻的部位。這種力量,並不會因時間流逝和年代更迭而減弱。《朗讀者》里的許多篇章,都是我早年間的摯愛;那些熟悉的文字,關乎愛與恨、喜與悲、生與死、豪情與希望,曾經深刻地啟示、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很多年過去了,我發現,今天的年輕讀者依然會為之鼓舞、感動;其中有許多句子,我至今能夠脫口背誦,它們在新一代讀者心中同樣激起了深沉的迴響。好的文學就是這樣,它能夠跨越年齡和代際的鴻溝,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在情感體驗和文化記憶的代代傳承之中,把種種高貴和美好的品質傳遞給無盡的後來人。
朗讀,就是朗聲誦讀,是傾聽自己的聲音,也是傾聽他人的聲音。通過口的誦讀與耳的傾聽,漢語和它內在的氣質、精神,以煥然一新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心靈。古老而長新的漢語,具有抑揚頓挫的獨特韻律,這韻律不僅是美的,而且包含著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我們共同的情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朗讀者》使閱讀成為了認同的過程,一個人在朗讀中尋求更為廣大的聯繫——通過這美好的母語,我們不僅彼此看見,我們還得以彼此聽見,我們得以完成彼此身份的響亮確證,由此結成血脈相連、情感相通的共同體。
現在,《朗讀者》里的誦讀篇目已被整理成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將有更多的讀者閱讀和朗讀這些作品,從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感受文學的力量。同時,這一切也是對包括我在內的寫作者的提醒:一個人內心的聲音在廣大的人群中持久迴響,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這更是一份嚴肅莊重的責任。我們會更深刻地記住這份提醒,認真地寫下去,把心交給讀者,把更多的好作品獻給我們的人民。
(作者:鐵凝,此文系《朗讀者》一書序言,標題為編者所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