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那些事兒】孩子的暴脾氣家長該怎麼「治療」?
家庭教育是奠基性的教育,肩負著培養孩子一生基本素質的使命
——本期專家 劉廷榮
生活中,有個別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在與別人產生矛盾時,不冷靜,容易發脾氣。輕則大吵大鬧,重則砸東西,甚至打人。孩子容易動怒、動粗的心理,對於部分家長來說,有些束手無策。因此,本期劉廷榮老師,就和各位家長聊一聊「孩子的暴脾氣」。
原因
心理有缺陷並且情感十分脆弱劉廷榮老師指出,個別孩子有容易動怒、動粗的心理障礙,表明孩子的自製心理有缺陷。同時也說明,孩子曾有被打罵過的經歷,並且這樣的經歷給孩子的身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而在認知上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在情感上產生了強烈的怨恨。如果這種負面的心理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疏解,就會形成容易動怒、動粗的心理障礙。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早期,他的內心非常簡單和單純,也很脆弱。也就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有一點不如意,或者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流淚,甚至情緒失控。
孩子終歸是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情緒。當他在街頭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當眾哭鬧甚至躺在地上耍賴時;當自己考試成績有所下降時;當自己做了一件錯事時……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很多父母也許都會忍不住厲聲喝斥,但這對控制場面毫無用處,對安撫孩子的情緒也是沒有幫助的。孩子會很長時間憤憤不平,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覺得是父母對他不好。
糾正
家長要找出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根據導致粗暴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劉廷榮老師給家長提供了三個糾正的方法,以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要教會孩子懂得粗暴行為會給他人造成身體以及心靈的傷害,會導致一個人犯錯誤乃至犯罪的嚴重後果。要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以自己的感受去體驗粗暴行為給別人造成的痛苦,提高對粗暴行為危害的認識。第二,注意培養孩子和人交往的能力,引導孩子多與人交流,支持孩子參加同學聚會,鼓勵孩子參與班集體活動,多為他人和集體做好事。讓孩子在與人交流中,獲得珍惜友情的機會,體驗和感受為他人付出的快樂,培養他寬容處事的積極心理。第三,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對孩子的教導方式。父親、母親或爺爺、奶奶過分疼愛孩子,總怕孩子受委屈,為了博取孩子的歡心,有求必應,而不考慮這種要求是不是適當。這樣就逐漸使兒童滋生了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切記家庭教育缺乏一慣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勵去做,父親認為是好事,母親說壞,爺爺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攔。這樣就會增加孩子的受挫感,從而導致煩躁和暴躁。
推薦閱讀:
※姑娘,你為什麼要生孩子?
※4大生肖女旺夫聚財,老公賺錢孩子出息!
※為什麼父母心情不好時老想拿孩子撒氣?
※情緒化的愛讓孩子無所適從
※沒有人可以倖免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