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只是成才的途徑之一
當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並努力獲得優異的成績。當我們被問及:「為什麼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呢?」我們可能會一愣,然後回答:「當然是希望他成才了。」原來,希望孩子成才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學習只是成才的一種途徑。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今天學習不好,以後就很難成才。那麼,孩子學到什麼程度才能夠說明他學習好呢?如果孩子能夠完全掌握每天所學的知識,就無疑會在期中、期末的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績,自然也就是一名「好學生」了。由此看來,對於孩子當天的學習,掌握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而聽課和完成作業都是手段和途徑。
4年級的小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一次放學前,她對英語老師說:「老師,今天所有的作業加起來,恐怕得寫到晚上11:00。真不想寫作業。」老師一聽,說:「這樣,你只要把今天學得英語單詞都掌握了,並背會那一小段課文,英語作業寫多少都行。」小維一聽非常高興。第二天,她的單詞聽寫得了滿分,課文也很流利地背了下來。
從此,老師給小維一個特權,只要掌握了當天所學的知識,作業寫多少都行。小維的成績並沒有因此而下滑,反而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只要孩子在每天的學習過程中,達到了「掌握知識」目的,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既然這樣,我們和孩子都不應該過於在乎學習的結果,而是應該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孩子享受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走上成才之路。
1、幫孩子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
有時,我們會認為不愛學習的孩子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然而,愛學習的孩子學習態度也不一定科學。
孟凡的學習主動性很強,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媽媽也因此很欣慰。但是,孟凡自己似乎特別看重考試結果,無論小考還是大考,他只要考不到全班第一,情緒就異常低落。
當媽媽發現孟凡的這個問題後,就安慰他說:「我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要知道,你不是為了獲得第一名而學習的。就目前而言,掌握知識是目的,長遠看來,成才是目的。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查漏補缺就好,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我們希望你重視學習的過程,而非名次。」
媽媽對孟凡的引導非常到位。也許我們的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也很在乎名次和成績。那麼,我們就要幫他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引導他享受學習的過程,讓他明白學習只是途徑,而非最終目的。
2、不要對孩子的學習定「硬性指標」
有時,我們擔心孩子沒有掌握知識,就額外地給他布置很多課外作業,希望他能夠通過完成這些作業進一步掌握所學的內容。或者,我們總是會給孩子定學習時間,比如,一天必須學幾個小時,或者學不到10點不許睡覺,等等。我們的這些做法不但不夠科學,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我們要知道,只要孩子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他學習時間的長短,以及所做的作業量都是次要的。因此,我們不要給孩子的學習時間和作業數量定「硬性指標」,而是應該引導他利用有效的時間鞏固學習內容,鼓勵他在學習之餘,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3、對孩子的學習成效進行監管
如果老師給孩子布置了靈活機動的作業,比如掌握生詞、背會課文、記住公式等,我們就一定要協助老師做好對孩子的監管工作。因為,孩子很可能會對我們說「都掌握」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掌握。
那麼,我們就要檢查一下他是否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內容,比如:給他聽寫生詞,聽他背課文,出幾道簡單的題目,看看他是否學會了公式的用法等等。這樣,我們就會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也能因此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家庭教育易犯的錯誤
家長常常言行不一
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無信。例如,孩子哭鬧時,父母常用許諾來哄孩子:「別哭了,回頭媽媽給你買支衝鋒槍。」儘管這樣說了,家長並沒想到兌現。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僅逐漸失去了對家長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學會了說謊。
我國古代有個「曾參殺豬」的故事。一天曾參的妻子去趕集,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糾纏得無奈,便對孩子說:「你要聽話,留在家裡,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參妻子從集上回來時,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就上前阻止說:「不過是哄孩子玩的,怎麼真的要殺豬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欺騙孩子,就是教孩子說假話。」於是,曾參殺掉了本來還要養著的豬,兌現了妻子隨口許下的諾言。
家長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信任家長,有什麼事、有什麼想法都願意告訴家長。因此,家長和孩子形成真誠和互相信任的關係,是培養孩子誠實品質的一個重要條件。
編輯:家庭生活節節高(文進 shijinsem)
推薦閱讀: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5集】
※小姐姐你日子過得像風乾的閑魚
※向法國女人學習22件優雅事
※會提問的孩子學習興趣才高漲
※學習銷售員的銷售技巧,積累自己的銷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