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發展史 (轉)

蒙古發展史 ------------------------------------------------------------- 蒙古的先祖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即後來構成蒙古民族主體部分的古代居民,是很早即生活在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河以東的原始氏族部落。他們在唐代的漢文史書上被稱為「蒙兀室韋」,也就是源出東胡的室韋各部的一支。「蒙兀室韋」時期,蒙古人在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山林、草原上過著狩獵、採集兼營原始的耕種和養畜的經濟生活。大約在公元九世紀,他們渡過額爾古納河逐步遷徙到漠北的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今肯特山)一帶,並逐漸過渡到以畜牧為主的游牧經濟生活。 十一世紀,蒙古部開始強盛起來。隨著游牧經濟的不斷發展,蒙古社會的私有制和貧富分化日益明顯,進入了早期階級社會。大約在十二世紀,蒙古形成了一個大的部落聯盟,合不勒罕被推舉為最高首領。合不勒罕及其繼任者俺巴孩罕(合不勒罕的堂弟)、忽圖剌罕(合不勒罕的兒子),經常同東面的塔塔爾部、北面的篾兒奇部以及金朝進行戰爭。俺巴孩罕就是被塔塔爾人抓住以後押送到金朝被殺害的。忽圖剌罕為了復仇,曾多次與塔塔爾部交戰,並且曾攻入金朝壕大掠而還。在當時的游牧各部中,蒙古和塔塔爾、篾兒奇還不是很強盛的。最強盛的、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團,是漠北中部的克烈和西部的乃蠻。乃蠻和克烈各有十幾萬以至幾十萬部眾,並且已經確立了世襲的汗(汗)權。在乃蠻的汗庭,還有了文書、印信和禮樂。十二世紀末的北方草原,戰亂頻繁、紛爭紛擾的情景到處可見。 ---DREAMS!

回復(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 忽圖剌汗死後,蒙古部落聯盟漸漸瓦解,分裂為泰赤烏和乞顏兩大部落。公元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乞顏部的孛兒只斤氏貴族也速該把阿圖爾(合不勒汗孫、忽圖剌汗侄)在部落戰爭中俘虜了塔塔爾部的一個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巧這時,他的妻子在鄂嫩河畔的營地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兒子,也速該就給這個新生兒起名為鐵木真——這就是後來名震世界的成吉思汗。 鐵木真九歲的時候,也速該把阿圖爾被塔塔爾人用毒酒害死了。篾兒奇部及同族的泰赤烏人乘機經常襲擊和欺凌他的家族,掠走屬民和財產、牲畜。鐵木真長大以後,在克烈部首領王罕和札只剌氏貴族札木合的援助下,打敗了前來襲擊的篾兒奇人,奪回許多部眾,逐漸恢復了原來的實力。大約在1189年,鐵木真被一些近親貴族推舉為罕,成為乞顏部的首領。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鐵木真叢屬民以至奴僕中選拔自己的親信組成護衛軍。護衛軍不僅是驃悍的常備武裝,平時還為鐵木真掌管貴族家庭的生產和生活等各種事務,已經是一個雛形的暴力統治工具。 鐵木真經常與克烈等強盛部落聯合起來,不斷取得部落戰爭的勝利,勢力日益壯大。1196年,鐵木真聯合王罕在斡理札河(今蒙古國東北部烏勒吉河)上游擊潰了塔塔爾部。1200年,鐵木真與王罕的聯軍在鄂嫩河以北大敗泰赤烏與篾兒奇部聯軍。1201年,鐵木真又在呼倫貝爾的海拉爾河流域擊敗了以札木河為首的塔塔爾、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聯軍。1202年,鐵木真、王罕聯軍又在闕亦壇(今呼倫貝爾盟哈拉哈河上源一帶)攻破了乃蠻、泰赤烏、塔塔爾、篾兒奇等許多部落的聯軍,後來又招降了呼倫貝爾一帶的弘吉剌等部。從此,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東部,都被鐵木真控制了。 1203年,克列部首領王罕感到日益強大的鐵木真已經威脅到他的利益,就帥大軍與鐵木真大戰於合蘭真沙陀(今錫林郭勒東北部),鐵木震終因寡不敵眾而敗潰了。但是,鐵木真敗而不餒,又重整軍馬,乘敵不備突襲包圍了王罕的營地,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終於攻滅了強大的克烈部。 克烈部的覆亡,是乃蠻部的太陽罕極為震驚,急忙糾集被鐵木真擊潰的扎木合及泰赤烏、篾兒奇等部殘餘勢力,共同進攻鐵木真。1204年,兩軍大戰於漠北中部的納忽混山,太陽罕受傷被擒,乃蠻部聯軍遭到慘敗。這次大戰以後,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都被鐵木真佔領,漠北高原上的絕大部分游牧部落,都成為鐵木真的臣屬、部眾。 ---DREAMS!

回復(3):大蒙古國的建立 1206年春,鐵木真在鄂嫩河源頭召集屬下貴族首領舉行了隆重的忽里泰(大聚會),宣布登上大汗的寶座,稱為成吉思汗(合罕),創建了一個新的游牧民族政權——蒙古。成吉思汗建立的國家,正式名稱叫「也客忙豁勒兀魯思」,漢語意為「大蒙古國」。對元朝以前的大蒙古國,人們也稱他為蒙古汗國,蒙古帝國或成吉思汗帝國,國外學者稱他為草原帝國。 ---DREAMS!

回復(4):征服西遼及統一新疆地區 從1207年起,漠北北部和西北部的斡亦剌、吉利吉思、豁里禿麻等部,有的主動歸附,有的被武力征服,都併入了大蒙古國。 乃蠻部滅亡以後,太陽罕的兒子屈出律帥殘部西逃到額爾齊斯河流域負隅頑抗。1208年,成吉思汗派大將速不台和哲別前往征討,屈出律又逃到西遼。1209年,原來臣屬於西遼、居住在今新疆北部一帶的畏兀兒和哈剌魯部,乘機殺死西遼官員歸附了蒙古。屈出律投奔西遼不久,用陰謀手段奪取王位,殘酷壓迫那裡的人民。1218年,哲別率二萬蒙古軍出征西遼,屈出律逃竄到今阿富汗境內被擒,西遼正式滅亡。蒙古軍沒用多少武力就統一了整個新疆地區。 ---DREAMS!

回復(5):大軍的南下 金朝和西夏也是蒙古軍征服的目標。1205年,蒙古軍攻破西夏北部兩個城堡,擄掠了大批人口和駱駝等牲畜。1207年,成吉思汗再次侵入西夏,攻破了兀剌海城(今阿拉善右旗附近)。1209年,成吉思汗又親率大軍攻入西夏,現在兀剌海城一帶擊敗西夏皇子率領的五萬軍隊,又在賀蘭山要隘克夷門(今阿拉善左旗以東)再次攻破五萬西夏軍,進而圍困了西夏都城中興府。1210年初,西夏國王被迫納女請和,向蒙古稱臣,並供奉大批貴重物品,成吉思汗才解圍北返。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了鄂嫩河源故地。1226年,他又以不出兵協助西征為理由,再次率十萬大軍南下侵入西夏。層層圍困中興府。西夏國王李晛走投無路,只好獻城投降。西夏滅亡。 以前,漠北各部都曾是金朝的臣屬。成吉思汗建國之前,還親身到金朝邊境納過歲貢。金朝對北方部落實行歧視和苛斂政策,並多次出兵進行殺戮、擄掠,甚至蓄意挑動各部之間的戰爭。所以,已經強盛自立的蒙古,早就想為俺巴孩罕等祖先復仇。 還在1203年,為金朝守護界壕的汪古部首領,就已歸附了蒙古。成吉思汗迫使西夏稱臣納攻解除了後顧之憂,便在汪古軍隊的引領下大舉侵入金境。1211年秋,蒙古軍在野狐嶺(今河北張家口以北)大敗金朝的三十萬精兵。第二年,蒙古軍攻略了金朝西北部(今內蒙古西部)各州縣以後,又包圍了西京大同,因久攻不克,撤兵北返。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大舉伐金,金朝的幾十萬精兵在河北懷來附近又被徹底擊潰,幾乎全軍覆沒。接著,蒙古軍避開堅固設防的居庸關,繞道紫荊關從南面包圍了中部,同時還分兵三路南下,攻破了黃河以北山西、河北、山東境內的數十座州縣,大掠而還。1214年,金朝皇帝被迫獻公主,納金銀絹帛求和,成吉思汗才率軍退駐魚兒濼(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 昏庸腐敗的金朝統治者,為了避開蒙古的兵鋒,在中都解圍以後把都城遷到了南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不久,不堪壓榨的由契丹等族人組成的軍隊,在中都以南叛金降附了蒙古,蒙古軍再次南下包圍了中都。1215年,蒙古軍攻佔中都。同年,金朝的北京也被攻克,大部分漠南併入了大蒙古國版圖。 ---DREAMS!

回復(6):大舉西征 1217年,成吉思汗封大將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領部分蒙古軍和降附蒙古的漢族地主武裝在華北繼續攻略金朝,自己開始為大舉西征花剌子模做準備。花剌子模是西遼以西中亞地區一個相當繁盛和強大的國家。在這以前,蒙古已經同他建立了和平的互使通商關係。可是,成吉思汗派出的兩批使節和商隊都被驕橫的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劫掠和殺害了,只有少數人逃回來報信。這就激怒了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貴族。 1219年,成吉思汗率二十萬大軍開始西征。花剌子模的兵力本來遠遠多於蒙古軍,昏庸的摩訶末卻採取消極防禦的戰略戰術政策,分兵駐守幾座孤城。結果,成吉思汗集中優勢兵力,分別包圍、各個擊破攻陷了重鎮訛答剌(在錫爾河右岸)、不花剌(今名布哈拉)和新舊都城撒馬爾罕、玉龍傑赤(今名烏耳根奇)。 在撒馬爾罕被攻破之前,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就棄城西逃,最後死在裏海的一個島上。奉命追趕摩訶末的大將哲別和速不台,繼續沿裏海南岸西進,又翻越高加索山脈進入了歐洲大陸。1223年,這支蒙古軍隊在阿里吉河(今烏克蘭境內)與斡羅斯(今譯俄羅斯)幾個公國及欽察人的聯軍展開激戰,一舉擊潰了優勢的聯軍。然後,他們擄掠了斡羅斯南部和伏爾加河流域一帶,采東返與成吉思汗回合。 ---DREAMS!

回復(7):攻滅金朝 窩闊台繼位以後,繼承成吉思汗的遺業,又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和擴張戰爭。1231年,他在官山(今烏蘭察布盟卓資縣以北)召集忽里台決定兵分三路大舉伐金。成吉思汗的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統東路軍從濟南進兵;拖雷和大將速不台率右翼軍借道南宋的漢中地區,繞過金重兵把守的潼關沿漢水進入河南;窩闊台自領中軍由陝西渡黃河直搗金朝腹地。1232年初,拖雷和速不台在三峰山(今河南禹縣境內)與數倍於己的金軍精銳主力發生激戰,一舉擊潰金軍後北上與中路軍會合。後來,窩闊台和拖雷返回蒙古草原,留下速不台統兵圍攻金都汴京。1233年,金哀宗離開汴京逃到蔡州(金河南省汝南),留守的將領獻城投降了蒙古。1234年初,南宋出兵與蒙古軍聯合攻破了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DREAMS!

回復(8):統一東北和西藏 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軍已逐步攻佔了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後來還一再入侵過高麗(今朝鮮)。1233年,由金朝殘餘勢力建立的女真國也被蒙古軍攻滅,整個東北地區併入了蒙古的版圖。 1235年,窩闊台又出兵大舉南下,南征軍由窩闊台的次子闊端和三子闊出率領,分路進攻宋朝的山西、四川和河南、湖北一帶。闊出軍陸續攻陷光化、襄陽等城以後,在長江北岸的黃州(金黃岡)被宋軍擊敗,退回了河南。闊端軍在陽平關大敗宋軍,長驅直入四川,擄掠了成都等地以後返回陝西。在這次戰爭中,闊端招降了一些藏族的部落首領。後來,吐蕃的一位宗教首領薩迦.班底達晉見闊端,代表青藏地區的各派政教勢力向闊端稱臣納貢,吐蕃正式歸屬蒙古。 ---DREAMS!

回復(9):第二次西征 還在1229年,窩闊台就派大將撅里蠻出征波斯(今西亞伊朗)一帶,先後共滅了花剌子模的殘餘勢力和今伊朗西北、土耳其及蘇聯喬治亞一帶的不少部落和國家。1235年,蒙古又開始第二次大規模西征。這次西征由貴由、蒙哥等許多宗王以及貴族千戶的子弟參加,由朮赤的兒子拔都擔任統帥,名將速不台為先鋒。1236至1241年間,蒙古軍先後征服了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中游的不里阿耳,攻佔了斡羅斯各公國的莫斯科、乞瓦(今基輔)等城,還進入歐洲中部攻陷、擄掠了波蘭、馬扎兒(今匈牙利一帶)等國的許多城鎮和地區。貴由、蒙哥等率軍東返,拔都留駐在欽察草原,對莫斯科等斡羅斯公國確立了統治權。至此,大蒙古國的統治區域已向西擴展了到今蘇聯歐洲部分,成為地跨歐亞的龐大帝國。 ---DREAMS!

回復(10):忽必烈南下及元朝的建立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次子,元憲宗蒙哥的弟弟。蒙哥於1251年登上汗位以後,委派忽必烈行使在漠南漢地的統治權,忽必烈就在開平(今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設立了自己的斡耳朵。 1253年忽必烈奉命出征元南,由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擔任軍事指揮。他率軍繞道四川西部的藏族地區,越大雪山,過大渡河、金沙江,於第二年攻克大理城,滅亡了統治雲南已有三百年大理政權。兀良合台留下來繼續攻略西南其他地區,忽必烈返回了蒙古。 1258年,蒙哥委派幼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命忽必烈統領東路軍進攻鄂州(今武昌),他親率西路軍攻下四川,準備同由南方北上的兀良合台三路會師後攻滅南宋。1259年,蒙哥大軍攻佔、招降了四川大部分地區,但是在合州(今名合川)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這年夏天,蒙哥受傷後死在合州城外釣魚山,西路蒙古軍北撤。忽必烈聞訊,與兀良合台在鄂州一帶會師後,同南宋議和罷兵北返。 1260年5月初,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宗王貴族舉行忽里台,被擁戴為大汗,蒙語號為薛禪汗。忽必烈登上汗位,標誌著蒙古國從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權向全國性封建王朝的轉變。忽必烈繼位以後,仿照中原王朝舊制,設立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等中央機構,逐步健全了各種統治制度。他還頒行漢語年號中統(後改為至元),把政治中心由漠北移到內地,修建大都(今北京)作為都城;把開平升為上都,作為夏季陪都。1271年,忽必烈又正式改國號為漢語「大元」,表示他所統治的國家是我國多民族封建王朝的繼續。 ---DREAMS!

回復(11):攻滅南宋 忽必烈剛繼位時,統治還不很穩。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也糾集一些宗王貴族及大批軍隊,在和林附近自稱大汗。內地也有些漢族軍閥割據一方,不聽號令。1260年秋,忽必烈的大軍在河西走廊刪丹(今山丹)一帶擊敗了阿里不哥的軍隊。同年冬,忽必烈又親自北征進佔了和林。1261年秋,阿里不哥重整旗鼓,多會和林後直驅漠南。這年冬天,忽必烈親率大軍元與阿里不哥決戰於開平以北的昔木圖腦兒。雙方損失慘重,阿里不哥退回漠北後一蹶不振。1262年春,山東割據勢力李壇乘北方大戰之際據兵反叛,忽必烈急調大軍南下,擒殺李壇平定了叛亂。然後,忽必烈又取消了漢地軍閥勢力的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1264年,在內部紛爭中窮途末路的阿里不哥,也率手下宗王貴族前來歸降。 蒙古高原和中原漢地安定之後,忽必烈開始集中兵力進攻南宋,而這時的南宋王朝已十分腐朽衰落。1273年,元軍攻佔軍事重鎮襄(陽)樊(城),突破了南宋的防禦體系,1274年,忽必烈委派大將伯顏率二十王萬大軍全面南下,依次攻克郢州(今湖北鍾祥)、鄂州、安慶、蕪湖、建康(今南京)、揚州等城。1276年,元軍進攻宋都臨安(今杭州),南宋太后和幼帝趙顯獻城投降,南宋滅亡。到1279年,逃到廣東沿海的宋朝殘餘勢力也被消滅,忽必烈最後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DREAMS!

回復(12):金帳汗國 朮赤系宗王統治著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包斡羅斯各公國的廣大地區,歷史上稱為欽察汗國或金帳汗國。 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了四子的封地。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43年,拔都西征後回到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到俄羅斯,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 在汗國內,拔都的十三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蒙古軍事貴族統轄的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伯利亞、哈薩克,形成了白帳汗國。貴由汗去世後,拔都支持蒙哥奪取大汗位,打擊窩闊台、察合台兩系勢力,乘機佔有河中地區。1255年,拔都去世。 汗國內居民成份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佔少數,因此他們逐漸突厥化,到十四世紀前葉,蒙古人已使用突躍語。 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別兒哥因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於是河中地區被察合台之孫阿魯忽佔領,別兒哥便支持窩闊台之孫海都對阿魯忽作戰,幫助海都崛起。 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繼位(1266-1282),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後王篤哇、窩闊台後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歸順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 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1336年,月即伯遣使請求領取分地歲賜以賑給軍站。1337年,元廷專設一總管府掌管朮赤後王平陽等處分地歲賜,每年按額發給。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 十四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紀二十年代初,欽察汗國只剩下有限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 ---DREAMS!

回復(13):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系宗王統治著東起新疆哈密一帶,西到阿姆河、南包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東部的廣闊地區,歷史上稱為察合台汗國。 元朝西北宗藩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西征後,成吉思汗分授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了從畏兀兒境一直延伸至河中草原的廣大地區。察合台的大帳設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河中城郭地區由大汗直接派官管轄。察合台曾企圖排擠窩闊台汗在河中城郭地區的勢力,遭到窩闊台汗的制止。1241年,察合台卒,次子抹土干之子合剌旭烈繼位。 貴由繼汗位後,廢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為察合台汗國之汗。蒙哥時期,合剌旭烈妻殺也速蒙哥,自攝國政。 忽必烈即位後,遣抹土千之孫八剌持詔回國繼承汗位。1269年,八剌與海都在答剌速河畔舉行大聚會,劃分了各自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八剌之子篤哇在海都支持下即位,從此察合台汗國被海都所控制。 篤哇、海都經常侵擾元朝邊境,攻掠畏兀兒地區。1298年,篤哇又襲擊駐守於金山一線的元朝軍隊,俘殺守將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1301年,篤哇、海都率軍與元朝軍隊大戰於帖堅古山(阿爾泰山與札卜哈河之間),篤哇中箭受傷,海都亦受傷致死。篤哇與海都之子察八兒被迫向元成宗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篤哇與元朝聯兵擊敗察八兒,吞併了大部分窩闊台汗國領地。1306年,寬徹繼立為汗,繼續實行與元朝友好的政策。也先不花統治汗國時期,為擴大牧場,率軍入侵元朝,被元軍擊敗。為了彌補損失,他又入侵伊利汗國,元軍乘機再度深入中亞草原,他才被迫撤兵。 怯別統治時期,與元朝恢復友好關係,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汗國統治中心逐漸西移。1330年,怯別弟篤來帖木兒繼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頒布《經世大典》,其中附圖稱察合台汗國為篤來帖木兒位下,與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相併列。 敞失汗統治時期,阿力麻里是汗國東部最重要的城市,羅馬教廷派出許多傳教士到此傳教。不久,敞失被謀殺,其弟也孫帖木兒繼立。從也先不花到也孫帖木兒,察合台汗國東西部一直維持著統一。 合贊汗死後,察合台汗國陷於分裂,各部諸侯自立為可汗。順帝至正六年(1346),朵忽剌氏貴族擁立禿忽魯帖木兒為汗,統一汗國。二十二年(1362),禿忽魯帖木兒死,河中地區帖木兒勢力迅速發展,東部仍在禿忽魯帖木兒後裔統治之下,治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DREAMS!

回復(14):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系宗王統治著阿爾泰山以西到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地區,歷史上稱為窩闊台汗國或窩闊台後王封地。 由窩闊台後王海都所建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分封諸子,第三子窩闊台得到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附近)與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區。窩闊台在位時,葉密立地區為長子貴由的封地,次子闊端則封於河西一帶。 貴由死;蒙哥即位,大汗位便由窩闊台系轉入拖雷系後王手中。窩闊台系後王中,除闊端與蒙哥友好,仍以河西之地為其封地外,其他宗王多被遷謫,窩闊台的封國被分劃成幾處小的封地。 蒙哥死後,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大汗位,海都依附於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敵。阿里不哥失敗後.海都拒絕歸附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海都開始舉兵東犯元境。他與察合台汗國的八剌相結納,取得伊犁河谷與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地區,並糾集窩闊台、察合台、朮赤三系諸王,1269年在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畔召開忽里台。八剌死後,察合台汗國實際上成為海都所操持的附庸,它的統治者篤哇追隨海都,多次進擾元朝的西北邊境。海都統治下的窩闊台汗國所控制的地域,西至可失哈耳與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諸城,東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魯番),北有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之地,成為中亞的一大勢力。 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犯元境,在與元軍戰鬥中受傷,回師途中死去,子察八兒繼立。窩闊台後裔為爭奪汗位發生矛盾和分裂,汗國力量削弱。1304年,篤哇起而與察八兒爭戰,大掠其國西部諸城。元朝海山的軍隊也同時逾阿爾泰山,大破察八兒軍,察八兒投奔篤哇。窩闊台汗國所屬諸部,一部分歸附元朝,大部分降於篤哇。1309年(至大二年),察八兒因參與察合台汗國的一次內爭失敗,逃歸元朝,元封他為汝寧王。他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也先不花所有,窩闊台汗國亡。 ---DREAMS!

回復(15):閱 收藏 ---玻璃貓

回復(16):伊利汗國 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及其子孫統治著包括今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大部在內的西亞地區,歷史上稱為伊利(也寫作伊兒)汗國。 元朝西北宗藩國,十三世紀中葉至十四世紀中葉統治波斯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忽必烈即位後,命旭烈兀統領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兒(埃及)之境,建立汗國。其領土東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亞塞拜然馬臘格)為都城,設宰相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 1265年,旭烈兀子阿八哈繼立,元朝賜他"輔國安民之寶"方印。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桃里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土),以蔑剌哈為陪都。1284年,忽必烈遣孛羅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國,阿魯渾汗將他留在汗庭參議政事。 第七代伊利汗合贊統治時期,改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國勢頗盛。1298年,合贊遣使入元朝,貢珠寶等物。蒙哥時,曾以彰德路為旭烈兀分地,這時,成宗就將旭烈兀分地歷年應得歲賦賜合贊,並賜"王府定國理民之寶"方印。合贊大力進行社會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賦稅、驛站、貨幣等制度,限制蒙古貴族、將校和官吏對人民橫徵暴斂,使農業、工商業得到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他還鼓勵發展科學文化,在首都興建天文台,設立學校,命宰相拉施特編纂《史集》。 第九代伊利汗不賽因死後,統治集團內訌迭起,權臣、大將各自擁立可汗,紛爭不已。1355年,欽察汗國札尼別汗攻佔桃里寺,伊利汗國亡。 ---DREAMS!

回復(17):北元與明朝的對峙 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元惠帝(又叫元順帝)妥歡貼睦爾逃到上都。統治全國的元朝滅亡,但退到北方草原的元朝皇室仍然存在,還控制著許多諸王貴族的軍隊和廣大蒙古地區,繼續同明朝頻繁戰爭。已退居北方的元政權,歷史上稱為北元。 1369年,明軍攻佔上都,妥歡貼睦爾又逃到應昌。1370年,妥歡貼睦爾死,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在應昌也被攻佔後逃到了漠北和林。1372年,明朝三路大軍再次北征,中路主力在漠北中部遭到慘敗,已深入草原的東路和中路軍也不得不撤兵。1387年,稱雄東北、擁有二十萬軍隊的蒙古貴族納哈出(木華黎後裔)被明朝大敗、招降。1388年,明軍乘勝大舉出征北元,在哺育兒海子(今貝爾湖)一帶擊潰蒙古軍,擄掠了北元皇子、后妃以下軍民七萬七千多人,以及元朝的印璽、圖書、珍寶和大量牲畜。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爾(愛猷識理達臘子)死在西逃和林途中,北元皇室從此一蹶不振。 ---DREAMS!

回復(18):兀良哈三衛 明時,在長城以北、今內蒙古南部和東部,設立了東勝(元東勝州舊址)、開平(上都舊址)、全寧(元全寧路舊址)、大寧(元大寧路舊址、今赤峰市寧城縣以西)、泰寧(元泰寧路一帶)、福余(今齊齊哈爾一帶)、朵顏(今興安盟綽爾河流域一帶)等許多衛所。這些衛所多數是由降附明朝的蒙古封建主率被俘屬眾駐守,泰寧衛的指揮使就是元朝遼王的子孫。在毗連的泰寧、福余、朵顏三衛中,朵顏衛實力最強,並且主要是由蒙古兀良哈部人組成。所以,這三個衛也統稱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由於蒙古騎兵的不斷侵擾、南下,明朝設在長城以北的衛所維持的時間都較短。一直存在到明代後期的兀良哈三衛,對明朝也時叛時降,不受直接管轄。 ---DREAMS!

回復(19):蒙古分為東西二部 在明朝連年大舉北征的打擊下,北元政權逐漸瓦解。代之而起的是非黃金家族出身的異姓封建主,蒙古高原陷於分裂割據、群雄征戰的狀態。名義上的大汗雖然一直存在,只不過是眾多的封建領主之一,或者成為異姓封建主挾持下的傀儡。明代初期,位於蒙古高原西北、較少戰亂影響的蒙古衛拉特(即元代的斡亦剌)部很快強盛起來,控制了漠北西部。蒙古族開始分為東蒙古(大漠南北)和西蒙古(又叫漠西蒙古,即衛拉特)兩大部分。明代的漢文書把衛拉特寫城「瓦剌」,把東蒙古稱為「韃靼」。 十五世紀初,東蒙古封建主阿魯台太師擁立、挾持大汗,勢力復振,南與明朝為敵,西與衛拉特爭雄。明成祖朱棣採取分化挑撥、各個擊破政策,先是封衛拉特三大封建主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於1410年親率五十萬大軍在興安嶺一帶擊敗阿魯台;然後又封阿魯台為和寧王,聯合東蒙古進攻順寧王馬哈木;後來又在1422年、1423年、1424年三次親征阿魯台,使東、西蒙古都受到很大削弱。 ---DREAMS!

回復(20):衛拉特的興起 馬哈木死後,其子脫歡襲順寧王,擊敗賢義王太平統一了衛拉特各部。1434年,脫歡在河套烏拉山一帶襲殺阿魯台,然後也自立丞相擁立、挾持新的蒙古大汗,控制了整個漠北。脫歡於1439年死後,其子也先繼為太師丞相,繼續向四周擴張,控制整個蒙古高原,征服兀良哈三衛,勢力達到了東北的女真箇部和西面的新疆、中亞地區。1449年,也先分路大舉進攻明朝,親率輕騎二萬在土木堡(今和北懷來縣以東)襲破明英宗親率的大軍。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土木堡之變」。也先想乘勝攻滅明朝恢復蒙古在全國的統治,又攻破紫荊關、兵圍北京,結果遇到守城明軍的堅決抵抗,只好撤圍北返。 1450年,也先與明朝正式議和,送回明英宗,建立了通貢互市關係。1453年,也先殺掉徒有虛名的大汗,自稱「大元田盛(天聖)大可汗」,並以「添(天)元」為年號,達到了權勢的頂峰。1454年,被視為「忤逆」的自立為汗的也先在內訌中兵敗被殺,蒙古高原再度陷入分裂割據局面。 ---DREAMS!

回復(21):達延汗對蒙古的短期統一 也先死後,衛拉特蒙古逐漸衰落。東蒙古先後有元朝皇室後裔滿都吉勒等人被立為大汗,蒙古各部仍然控制在異姓「賽特」(本意善人、大官,這裡指貴族權臣)們手裡。滿都吉勒在位時,他的侄孫巴延蒙克是濟農(福汗、親王),稱為博勒忽濟農。1479年滿都吉勒汗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只剩下已故博勒忽濟農的兒子巴圖蒙克。滿都古勒汗的遺孀滿都海哈敦是位很有才幹和報復的女子。他毅然嫁給巴圖蒙克,並於1480年把年僅七歲的丈夫擁上了汗位。巴圖蒙克(1474年——1517年)就是蒙古族歷史上有名的「中興之主」達延(大元)汗。 達延汗繼位時,經過一百多年的爭戰變遷和興衰分合,蒙古高原上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元朝時期的諸王領地和千戶組織早已潰散、瓦解,出現了一批新的各有名稱的貴族封建主的領戶集團——領地,即大小不等的部。較大的部稱為兀魯思或圖們(本以為萬,來源於萬戶),較小的部稱為鄂托克。貴族領主出自同一家族的幾個部(鄂托克),也合稱為愛瑪克。大漠南北即東蒙古各部,又依其大致地域分為左右兩翼。例如左翼有察哈爾、喀爾喀等部,右翼有鄂爾多斯、土默特等部。 達延汗即位以後,在滿都海哈敦的扶持和輔佐下,多次率大軍征討衛拉特,迫使衛拉特退據阿爾泰及其以西。1483年,達延汗又擊敗了實力很大的「賽特」亦思馬因太師。1486年,亦思馬因太師聯合衛拉特前來反撲,被達延汗的軍隊擊敗。亦思馬因被殺,衛拉特也失去了與東蒙古爭雄的實力。1488年,達延汗又以「大元大可汗」的身份同明朝建立了通貢互市關係。在以後的十幾年裡,東蒙古與明朝沒有發生大的衝突,使達延汗免除了南顧之憂。 為了完成統一、確立汗權,長大成人的達延汗繼續東征西討。1495年至1505年,達延汗幾次擊敗兀良哈三衛,把兀良哈三衛也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1509年,他又封次子烏魯斯博羅特為統治右翼各部的濟農,遭到了右翼封建主的公開反抗。烏魯斯博羅特前往鄂爾多斯部上任時,被割據傾向很強的永謝布領主亦不剌和鄂爾多斯領主滿都賚阿固勒呼殺害了。1510年,達延汗率左翼各部的軍隊興師問罪,與右翼各部聯軍在今呼和浩特一帶進行了決戰。亦不剌和滿都賚阿固勒呼遭到慘敗,率殘部逃到了青海湖一帶。至此,重新控制了右翼各部,完成了大漠南北的統一。 達延汗統一了大漠南北以後,把原有大小部落歸併、整頓為六個萬戶,左右兩翼各三個萬戶(左翼:察哈爾萬戶在今錫林郭勒一帶,兀良哈萬戶在漠北地區,喀爾喀萬戶在以哈拉哈河為中心的地區。右翼:鄂爾多斯萬戶在今伊克昭盟和河套地區,土默特萬戶在今呼和浩特平原及其周圍地區;永謝布萬戶在今兀蘭察部盟東部至河北省張家口一帶),另外,還有兀良哈三衛(長城以北,今赤峰南部、遼西、河北北部一帶)、科爾沁(大興安嶺至鄂嫩河流域)及漠西的衛拉特等部。 ---DREAMS!

回復(22):俺答汗與右翼蒙古的強盛 俺答汗(又譯阿勒坦汗,1507年-1582年)是達延汗的孫子、巴爾斯博羅特濟農的次子。達延汗去世時,有資格繼承汗位的長孫博迪年幼,最高統治權落到了巴爾斯博羅特手中。1520年巴爾斯博羅特死後,長子袞必里克襲位,號默爾根濟農,統治著鄂爾多斯萬戶;次子俺答統治著土默特萬戶;四子巴雅思哈勒統治著永謝布萬戶的主要部分。默爾根濟農和俺答率右翼蒙古的軍隊經常與明朝發生戰爭,還多次西征青海一帶、北討兀良哈萬戶。博迪當上大汗以後,已控制不了強盛的右翼蒙古了。1536年,俺答以出征兀良哈的戰功,被博迪汗封為索都汗,從此有了汗號。兀良哈萬戶在俺答汗和其他部的打擊下逐漸瓦解,部眾被併入別的萬戶,東蒙古實際剩下了五大萬戶。 1542年,默爾根濟農去世,俺答汗以兄長和叔伯的省份控制了整個右翼蒙古,勢力更加強盛。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多次征討衛拉特,迫使衛拉特各部又西遷到新疆北部及中亞一帶;還一再進兵甘肅、青海地區,征服兵統治了當地的撒里畏吾兒等部,勢力和影響一直達到了藏族地區。 俺答汗的強大,使身在察哈爾的大汗達賴孫(博迪之子,1547年-1557年在位)也受到很大威脅,被迫率部東遷到西拉木倫河流域。右翼蒙古不僅佔據了察哈爾萬戶的故地,還進入並逐漸吞併了朵顏衛地區。俺答汗在極盛時期,控制著東起薊州以北、西至嘉峪關以北的塞北高原,以及青海、甘肅的部分地區,東與察哈爾對峙,南沿長城與明朝相鄰。 ---DREAMS!

回復(23):蒙古三大部的形成 明代後期,外喀爾喀蒙古在衛拉特西遷、兀良哈萬戶被吞併以後,勢力逐漸向西擴展,佔據了整個漠北高原。蒙古族又按大致地域分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分布在今蒙古國一帶的蒙古族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其中,喀爾喀蒙古又逐漸形成東部的車臣汗、中部的土謝圖汗、西部的扎薩克圖汗等三大封建領屬集團(部)。衛拉特蒙古也分為和碩特、土爾扈特、準噶爾和杜爾伯特四部,又稱為四衛拉特聯盟。 察哈爾答汗在避開俺答汗的鋒芒東遷進入西拉木倫河流域以後,成為漠南蒙古左翼各部的統治者,內喀爾喀五部和科爾沁等部都服屬於他。這個時期,由於故地被侵佔而南下的內喀爾喀各部,佔據、吞併了泰寧衛和福余衛,開始與明朝接壤。 ---DREAMS!

回復(24):圖們汗、林丹汗及其統一事業 圖們汗(1558年——1592年在位)時期,察哈爾逐漸強盛,勢力和影響到到東北的女真各部,並多次聯合女真攻入明朝遼東邊疆(即長城)。圖們汗還以全蒙古宗主的名義封授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的五大封建主為執政(扎薩克),自己稱為扎薩克圖汗,企圖用和平方法統一漠南。他雖然未能實際控制右翼各部,達到統一,但是加強了漠南各部的聯繫,緩和了相互對立。 林丹汗(1604年——1634年在位)統治時期,察哈爾再度強盛。林丹汗即位時只有十三歲。他長大成人的時候,俺答汗以後的右翼蒙古已走向衰落,東北以努爾哈赤為首的滿州(即女真)貴族正在興起,並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林丹汗力圖恢復達延汗的統一事業,並且接受明朝每年數萬兩銀子的歲賜,想聯合明朝對付後金勢力的擴展。 1625年,林丹汗率兵征討背叛他而同後金結盟通好的科爾沁部。努爾哈赤親自率兵來援,林丹汗不戰而走。1626年,他又前去攻打內喀爾喀五部。結果,不僅內喀爾喀的巴林等部,甚至原屬察哈爾的敖漢等部貴族也不滿於它的窮兵黷武,投靠了後金。左翼蒙古許多部的歸附後金,迫使林丹汗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轉而向西擴張。1628年,林丹汗接連擊敗永謝布、喀拉沁(原屬永謝布萬戶)、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進佔庫庫河屯和河套,控制了右翼蒙古。 林丹汗企圖用單純的武力達到蒙古的統一,對屬下各部又往往欺凌壓迫。後進統治者卻採用聯姻、結盟等各種手段拉攏招徠蒙古封建主。於是,又有更多的蒙古貴族率部眾擺脫林丹汗的統治,投靠後金。1631年,林丹汗回師攻打臣服後金的阿魯科爾沁部,進軍到西拉木倫河北岸。1632年,後進的皇太極汗(努爾哈赤之子)親率大軍來援,林丹汗再次不戰而走。後金一直尾追林丹汗,佔據庫庫和屯,征服了土默特等部。林丹汗輾轉逃到青海一帶,又想在那裡擴展勢力,最後於1634年患天花去世。1635年,後金大軍再次西征,在河套以西招降、擄獲了林丹汗的妻、子和察哈爾余部。至此,漠南蒙古左右翼各部都被併入了後金版圖。 ---DREAMS!

回復(25):今天看不完了,先收藏 ---lgly2k

回復(26):明末清初的喀爾喀與衛拉特 在清朝日益隆盛的聲威之下,喀爾喀和衛拉特(清代又稱為額魯特或厄魯特)蒙古各部也陸續向他遣使通貢,表示稱臣。不過,當時的喀爾喀和衛拉特都很強盛,同清朝的通貢關係也時斷時續,不受控制和約束,還沒有被征服和統一。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四衛拉特中的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今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下游;和碩特部進據青海,不久控制了整個西藏。1640年,在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的倡導下,喀爾喀三部和衛拉特四部的四十四名僧俗封建主在今新疆北部塔城一帶舉行盛大會盟,調節了相互矛盾和糾紛,制定了整頓封建秩序、共同對付外敵的《蒙古衛拉特法典》(也叫《喀爾喀額魯特法典》)。 ---DREAMS!

回復(27):噶爾丹與清朝的戰爭及清朝征服漠北 準噶爾部在噶爾丹統治時期(1671年——1697年)再度強盛起來。噶爾丹號稱博碩克圖汗,不僅控制了整個新疆地區,還於1688年擊潰喀爾喀三部進佔了漠北高原。1690年,噶爾丹又沿哈拉哈河南下攻入漠南,先在烏爾會河(今錫林郭勒烏拉根郭勒)一帶擊潰清軍,後來在烏蘭布通(今赤峰克什克騰旗南部)遭到慘敗,退回漠北。1691年,康熙皇帝親赴多倫諾爾(今錫林郭勒多倫縣)召集退入漠南的喀爾喀三部封建主會盟,編設盟旗扎薩克,確立了統治和管轄。清軍在漠北昭莫多徹底擊潰噶爾丹之後,喀爾喀三部於1697年返回故地,漠北地區正式併入了清版圖。 ---DREAMS!

回復(28):漠西蒙古與清 準噶爾部在噶爾丹死後仍很強盛,曾同清朝爭奪在西藏的統治權,還擊敗過經喀爾喀進入新疆以北的清朝大軍。1724年,清軍進入青海,打敗起兵反清的蒙古封建主羅卜藏丹津,征服了和碩特部。1953年,依附於準噶爾的杜爾伯特封建主車凌台吉等人率部東遷到漠北科布多一帶,接受了清朝的統治。1755年,清朝大軍在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的引領下攻入新疆。1755年,1757年,降而復叛的阿睦爾撒納被清軍鎮壓。準噶爾部滅亡,清朝完成了對新疆的統一。1771年,從伏爾加河下遊歷盡千辛萬苦返回故土的土爾扈特部,被清超編設盟旗、安置在天山以北游牧。 由於蒙古各部不屈的反抗和鬥爭,清朝統治者前後花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完全征服了他們。 ---DREAMS!

回復(29):清對蒙古的封王聯姻政策 滿洲貴族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蒙古族騎兵起過很大作用,立下不少功勞。全國統一以後,為了有一個穩固的北部邊疆,維持對多民族國家的牢固同志,還需要蒙古貴族充當助手和工具。所以,清朝對蒙古貴族統治者既要優待、籠絡,又要加以嚴格控制。 清朝對陸續歸附的蒙古封建主,按其原有地位和效忠清廷的程度,分別封給與滿洲貴族相同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世襲爵位,統稱為蒙古王公。外蒙古和衛拉特的個別大封建主還保留了汗號,但是實際地位與親王一樣。王公以下的蒙古貴族,還有一至四等台吉或塔布囊。所有王公貴族都享有種種特權。王公和有官職的台吉、塔布囊,每年還按等級從清朝得到很多俸銀。有的王公還可以到北京擔任御遷大臣和八旗都統等高官。 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滿蒙貴族之間就有了相互嫁娶的聯姻關係。後來,這種聯姻關係被清朝制度化,並一直延續到清末。娶清朝公主或皇族女子為妻的,稱為額附(駙馬),也享有同王公一樣的地位和待遇。清初科爾沁等部的幾個主要封建主都曾被招為額附。清太宗皇太極和順治帝福臨的正宮皇后,都是蒙古貴族女子。到清代後期,內蒙古許多旗的王公扎薩克都成了皇族額附或其後裔。 ---DREAMS!

回復(30):優待喇嘛教 清朝還大力扶持和優待蒙古喇嘛教,使其成為在精神上羈糜、撫綏蒙古的工具。上層活佛、喇嘛被授予各種封號、治安,也有年班、貢輸,享有與王公相似或更高的特權和待遇。大建寺廟,安置活佛和上層喇嘛居住講經,以示對喇嘛教的尊崇。為了控制喇嘛教實力在蒙古的膨脹,防止異己力量,清朝還規定各地大活佛的轉時必須由清政府官員主持抽籤,並且不準從蒙古王公子弟中遴選轉世候選人,同時,再有影響的活佛、喇嘛也不準干預各盟旗事務。 ---DREAMS!

回復(31):盟旗制度與民族隔離政策 清朝統治蒙古的最基本制度是編設盟旗。蒙古原有的各個部,都被清朝分編為許多互不統屬的旗(和碩),又王公貴族擔任世襲扎薩克直接統治。即使是汗、親王,也不能支配和他同樣當扎薩克的一等台吉。旗之上設有盟(楚古勒干),由王公扎薩克兼任盟長、副盟長,主要起監督、調節和承上啟下的作用。各盟旗都有明確劃定的地域,旗民不得逾界游牧。各盟旗和各大地域(漠南、漠北、額魯特)之間,不準隨意進行通婚、交易等往來。各個盟旗還分別受到清朝派駐各地的將軍、都統、大臣監督、統轄,比較重大的事務都要報請將軍或清朝專管蒙古等少數民族事務的理藩院裁決、處理。王公扎薩克的世襲、從盟長到各旗主要官員的任命,都須經皇帝親自批准。 清朝還對蒙古實行民族隔離政策,嚴格限制同國內各民族的交流、往來。蒙古人不能隨意進入內地,不準時用漢語文,不準與漢族通婚等。 ---DREAMS!

回復(32):別忘記提蒙古人屠城殺過多少人 ---princepan

回復(33):漠南蒙古的盟旗分布及廳縣設置 清代漠南蒙古的扎薩克共有六個盟五十一個旗。哲里木盟有十個旗,即科爾沁六旗歸盛京將軍統轄,郭爾羅斯前旗歸吉林將軍統轄,郭爾羅斯後旗,扎賚特旗和杜爾伯特旗歸黑龍江將軍統轄。卓索圖盟五個旗,即喀拉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在今赤峰南、遼西一帶。昭烏達盟十一個旗,即敖漢、奈曼、巴林左、右、扎魯特左、右、翁牛特左、右、克什克騰、阿魯科爾沁及喀爾喀左翼旗,分布在今赤峰及哲里木部分地區。卓索圖、昭烏達二盟都歸駐承德的熱河都統統轄。錫林郭勒盟有十個旗,即烏珠穆沁、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納爾各左右二旗,分布在今錫林郭勒大部分地區,歸駐張家口的察哈爾都統統轄。烏蘭察布盟有六個旗,即四子部落、茂明安、喀爾喀右翼(達爾罕)和烏拉特左中右三旗,分布在今烏蘭察布、巴彥淖爾二盟的北部。伊克昭盟有鄂爾多斯七旗,分布在今伊克昭盟及巴彥淖爾盟河套地區。烏蘭察布、伊科昭二盟歸綏遠城將軍統轄。還有西部的阿拉善、額濟納二旗,不設盟,歸陝甘總督兼轄。 內蒙古地區的「內屬蒙古」有:分布在今呼倫貝爾盟一帶的巴爾虎、厄魯特、索倫、布特哈等旗,歸黑龍江將軍管轄。分布在今錫林郭勒盟南部、烏蘭察布盟西部的察哈爾八旗,歸察哈爾都統管轄。分布在呼和浩特平原一帶的規化城土默特二旗,歸歸化城副都統管轄。 此外,內蒙古地區還有一個喇嘛旗,即錫呼圖庫侖旗,又稱小庫侖。 清朝實行蒙漢分治政策,在漢族聚居區設立了一些與內地制度相同的地方行政機構,隸屬於內地行省。其中,設在西部的有豐鎮、寧遠(今涼城)、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薩拉齊、清水河、和林格爾、托克托等七個廳,隸屬山西省管轄。設在中部和東部的有多倫諾爾、赤峰等廳縣,隸屬直隸省管轄。 ---DREAMS!

回復(34):果然來發了 ---Sephiroth

回復(35):收藏!一直對蒙古很感興趣的說! ---nbe

回復(36):沒看完,但一定要收藏~~~~~~ ---夢丸

回復(37):看過一部片子,亞洲人種都是蒙古人發展來的,蒙古人是非洲遷徙來的。 ---no.91

回復(38):倒 上歷史克阿 ---leftsun

回復(39):二、成吉思汗   在突厥人成為穆斯林世界的統治者的同時,遙遠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領正在開始他的征服生涯;這一征服最終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形成。成吉思汗(也可拼成Chinggis,Chingis,Jenzhiz等),原名鐵木真,生於1167年,是一個較小部落首領的兒子。鐵木真12歲時父親中毒身亡,結果,這位未來大汗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慘。鐵木真精通部落政治這門複雜的藝術,它需要將忠誠、狡猾、無情的背叛及自身的勇猛等各種因素創造性地混合在一起。正是由於這一點,他能戰勝早年的地位低下,在轉而反對他的首領,並消滅所有對手之後,最後完成了蒙古各部落的統一。120s年,在「庫里爾台」,即蒙古各部落酋長會議上,他被推舉為全蒙古大汗,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   現在,他能滿足野蠻的游牧民族的征服和掠奪慾望。據說他曾說過:「人類最大的幸福在勝利之中:征服你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愛人流淚,騎他們的馬,擁抱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在這方面,成吉思汗與在他之前的草原征服者們沒任何區別。那麼,為什麼只有他註定成為歐亞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呢?這個問題頗為吸引人,因為,作為一個蒙古人,成吉思汗沒有其他游收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所擁有的人力資源。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過100萬人,這最多只能為他提供12500O名軍人。以如此有限的兵力,他怎能成為近乎名副其實的「世界的統治者」呢?   成吉思汗從各游牧武士所具有的內在優勢入手。其實,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戰演習的不斷訓練。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備新馬作為補充,能在極少休息、吃飯的情況下騎馬連續行軍幾天幾夜,他們將「閃電戰」引入13世紀的世界。據說,他們在匈牙利平原作戰時,三天走了270英里。他們用皮袋裝水;皮袋沒有水時,又能充氣在游泳渡河時使用。他們通常靠農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馬血、馬奶。從小學到的打獵技術,使他們能控制長距離飛奔的馬群。蒙古人最喜歡的戰術是假裝潰逃,這時,敵人很可能會一連好幾天追逐他們;結果只能是受騙中計,遭到伏擊、全軍覆沒。其他戰略戰術還有:將樹枝拴在馬尾巴上,揚起灰塵,以及讓假人騎在多餘的馬上,給人以大部隊在行軍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這種弓比英國人的長弓更具殺傷力,其穿甲箭能在60O尺內殺死敵人。這是蒙古騎兵使用的一種可怕的武器;他們能在騎馬飛奔時射出所配備的30支箭。其他裝備包括鋼盔、輕便獸皮盔甲、馬刀,有時還有一支帶掛釣的長予和一把釘頭錘。蒙古馬僅在空曠的牧區牧放,漫長的嚴冬里沒有避寒之地,沒有乾草或穀物作為補充飼科。這雖使得它們體格不很高大,但卻非常能吃苦,且適應性強。「即使今天」,一位權威人士說:「在牧區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馬,裝上馬鞍,不需要再餵食,能連續騎100多英里,這是常見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騎這麼遠了,得將它放牧好幾天才行。」這對蒙古人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戰時備有大批新馬,能按需要連續不斷地換著騎。   成吉思汗為游牧民族傳統的技術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裝備。這些技能和裝備,絕大多數是從中國人那裡學來的,其中包括強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將地道挖到城牆底下,然後用火藥把城牆炸掉。這樣,成吉思汗為無與倫比的騎兵射手增加了攻城武器;這種武器在攻佔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時,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還是從事間諜活動和心理戰的能手。戰前,他們盡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面的情報。他們還派間諜散布蒙古勢力強大,任何抵抗都無濟於事的謠言,使敵人士氣低落。戰鬥中,他們採用殘酷的恐怖戰術,以削弱敵人的土氣。戰俘被迫站在隊伍前列向自己人進攻;而攻城時稍遇抵抗,便將全城居民屠殺殆盡。   最後,成吉思汗的偉大戰略獨具一格:他在進攻強大的帝國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的游牧鄰邦.他非常熟悉中國傳統的分而治之的戰略,或如中國人所說的,「以夷制夷。」過去,許多游牧部落的酋長,因同時遭到帝國軍隊和敵對部落的進攻而被消滅。因此,成吉思汗的戰略是,首先聯合「所有住在氈制圍牆的帳蓬里的人們」。 ---xyzli

回復(40):二、成吉思汗   在突厥人成為穆斯林世界的統治者的同時,遙遠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領正在開始他的征服生涯;這一征服最終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形成。成吉思汗(也可拼成Chinggis,Chingis,Jenzhiz等),原名鐵木真,生於1167年,是一個較小部落首領的兒子。鐵木真12歲時父親中毒身亡,結果,這位未來大汗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慘。鐵木真精通部落政治這門複雜的藝術,它需要將忠誠、狡猾、無情的背叛及自身的勇猛等各種因素創造性地混合在一起。正是由於這一點,他能戰勝早年的地位低下,在轉而反對他的首領,並消滅所有對手之後,最後完成了蒙古各部落的統一。120s年,在「庫里爾台」,即蒙古各部落酋長會議上,他被推舉為全蒙古大汗,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   現在,他能滿足野蠻的游牧民族的征服和掠奪慾望。據說他曾說過:「人類最大的幸福在勝利之中:征服你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愛人流淚,騎他們的馬,擁抱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在這方面,成吉思汗與在他之前的草原征服者們沒任何區別。那麼,為什麼只有他註定成為歐亞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呢?這個問題頗為吸引人,因為,作為一個蒙古人,成吉思汗沒有其他游收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所擁有的人力資源。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過100萬人,這最多只能為他提供12500O名軍人。以如此有限的兵力,他怎能成為近乎名副其實的「世界的統治者」呢?   成吉思汗從各游牧武士所具有的內在優勢入手。其實,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戰演習的不斷訓練。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備新馬作為補充,能在極少休息、吃飯的情況下騎馬連續行軍幾天幾夜,他們將「閃電戰」引入13世紀的世界。據說,他們在匈牙利平原作戰時,三天走了270英里。他們用皮袋裝水;皮袋沒有水時,又能充氣在游泳渡河時使用。他們通常靠農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馬血、馬奶。從小學到的打獵技術,使他們能控制長距離飛奔的馬群。蒙古人最喜歡的戰術是假裝潰逃,這時,敵人很可能會一連好幾天追逐他們;結果只能是受騙中計,遭到伏擊、全軍覆沒。其他戰略戰術還有:將樹枝拴在馬尾巴上,揚起灰塵,以及讓假人騎在多餘的馬上,給人以大部隊在行軍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這種弓比英國人的長弓更具殺傷力,其穿甲箭能在60O尺內殺死敵人。這是蒙古騎兵使用的一種可怕的武器;他們能在騎馬飛奔時射出所配備的30支箭。其他裝備包括鋼盔、輕便獸皮盔甲、馬刀,有時還有一支帶掛釣的長予和一把釘頭錘。蒙古馬僅在空曠的牧區牧放,漫長的嚴冬里沒有避寒之地,沒有乾草或穀物作為補充飼科。這雖使得它們體格不很高大,但卻非常能吃苦,且適應性強。「即使今天」,一位權威人士說:「在牧區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馬,裝上馬鞍,不需要再餵食,能連續騎100多英里,這是常見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騎這麼遠了,得將它放牧好幾天才行。」這對蒙古人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戰時備有大批新馬,能按需要連續不斷地換著騎。   成吉思汗為游牧民族傳統的技術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裝備。這些技能和裝備,絕大多數是從中國人那裡學來的,其中包括強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將地道挖到城牆底下,然後用火藥把城牆炸掉。這樣,成吉思汗為無與倫比的騎兵射手增加了攻城武器;這種武器在攻佔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時,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還是從事間諜活動和心理戰的能手。戰前,他們盡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面的情報。他們還派間諜散布蒙古勢力強大,任何抵抗都無濟於事的謠言,使敵人士氣低落。戰鬥中,他們採用殘酷的恐怖戰術,以削弱敵人的土氣。戰俘被迫站在隊伍前列向自己人進攻;而攻城時稍遇抵抗,便將全城居民屠殺殆盡。   最後,成吉思汗的偉大戰略獨具一格:他在進攻強大的帝國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的游牧鄰邦.他非常熟悉中國傳統的分而治之的戰略,或如中國人所說的,「以夷制夷。」過去,許多游牧部落的酋長,因同時遭到帝國軍隊和敵對部落的進攻而被消滅。因此,成吉思汗的戰略是,首先聯合「所有住在氈制圍牆的帳蓬里的人們」。 ---xyzli

回復(41):三、早期征服   即使具有軍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現在適當的歷史關頭,成吉思汗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漢朝或唐朝,團結強大的中國能輕而易舉地制止他;最強盛時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他。然而13世紀初期,歐亞大陸的力量對比卻完全不同了。中國這時已分成三個小國:統治北方的金朝、控制南方的宋朝和西藏党項人建立在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國的西面,是建立在綠洲城市如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基礎上的喀拉開國;喀拉汗國西邊,奧克蘇斯河畔,是穆斯林王國花刺子模,再往西就是巴格達的阿投斯王朝。但是,花刺子模和阿披斯王朝這時均處於衰落時期。   1205至1209年,成吉思汗首先征服了西夏,迫使它成為附屬國。1211年進攻中國的北方,佔領了長城以北地區,然後於1213年,突破長城防線,進入黃河平原。到1215年,他已劫掠佔領了北京,而且得到了那些知道如何圍攻城市的中國人和知道怎樣開發和管理農業社會的外國人的幫助。按照他的總戰略,這時,成吉思汗轉而進攻周圍游牧部落的領土。1216年滿洲淪陷,1218年朝鮮失守,次年喀拉汗滅亡。   完成上述地區的征服後,他已接近花刺子模邊境,並於1219至1221年,佔領了這個國家。富饒且古老的城市如布哈拉、撒馬爾罕和巴爾赫均慘遭搶劫,居民們被大批屠殺,只有熟練工匠倖免於死,被送往蒙古。中國一位道士當時旅經此地,這樣記載道:「我們經過偉大的城市巴爾赫,這裡的居民前不久因反抗成吉思汗而慘遭屠殺,不過在街上,我們仍能聽到狗叫聲。」其實,巴爾赫已變成一座鬼城,而且是遭到如此厄運的許多的城市中的第一個。花刺子模的受侵害的統治者躲到裏海的一座小島上避難,並死於那裡,而他的兒子則向東逃到印度。但在印度河上游沿岸,他又被無情的蒙古軍打敗,於是逃亡德里;這裡的突厥人蘇丹因被殘殺嚇呆,准許他在此避難。   蒙古人並不滿足在中東和印度取得的這些驚人的勝利。他們轉而向北進攻高加索,在那裡打敗了喬治亞人。隨後,繼續向烏克蘭挺進,1223年,打垮了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80O00俄羅斯軍人。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因西夏反對他的統治而返回蒙古,再次指揮對西夏王朝的戰役,並獲得勝利。這是他的最後一次功績,不久以後,即1227年,他去世了。遵照遺囑,他被埋葬在家鄉,他生前選擇的一棵大樹下。為了確保墳墓的位置不被發現,護送屍體到現場的人全被殺害。   四、蒙古帝國   王位空缺兩年後,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繼位為大汗。在位期間(1229-1241年),他繼續對歐亞大陸兩端約相距5000英里的中國和歐洲征戰。在中國,1234年蒙古人殲滅了北方金朝的殘兵,隨即進攻南宋。宋兵頑強抵抗,戰爭持續了45年,最終被徹底消滅。與此同時,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兵15萬,被派往歐洲西部。1237年秋,他越過伏爾加河中游,進攻俄羅斯中部各公國,佔領了一個又一個城鎮,其中包括當時不太重要的城市莫斯科。到1238年3月,他已逼近波羅的海沿岸城市諾夫哥羅德,但他擔心春雪可能將騎兵困在泥濘中,因而突然撤兵南下。   兩年以後,1240年夏,蒙古人從高加索基地再次進攻俄羅斯南部,到12月,佔領了俄羅斯古都基輔。蒙古人對當地居民極為殘暴,當時一位僧侶記載說,倖存者寥寥無幾,他們「非常羨慕死者。」第二年,蒙古人繼續西侵,進入波蘭和匈牙利,在西里西亞的利格尼茲,大敗德意志軍3萬人。然後,穿過冰封的多瑙河,佔領薩格勒布,最後到達亞得里亞海岸。至此,蒙古軍隊控制了從亞得利亞海到日本海的歐亞大陸廣大地區。1242春,蒙古傳來窩闊台大污去世的消息,於是,拔都穿過巴爾幹地區,撤回伏爾加河下游,在此建立汗國;因其帳殿金色,故名為金帳汗國。   這些來自東方的陌生的騎手影響甚大,以致在遙遠的、倫敦附近的聖奧爾本斯,馬修.帕里斯修立在其編年史中這樣記敘道:   象成群的煌蟲撲向地面,他們徹底劫掠了歐洲東部;焚燒與屠殺使這裡變成一片廢墟。經過薩拉森人的國度後,他們剷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壘、拔掉蔓藤、搗毀公園、屠殺市民和農民。如果他們偶爾饒恕了某些哀求者,還要強迫這些淪為最低層的奴隸站在隊伍的前列,去同自己的鄰邦作戰。那些假裝打仗或幻想逃跑的人,被韃靼人追回後統統殺個掉;而〔為他們」勇敢征戰的人,卻也得不到任何酬謝。可見,他象對待牲口一樣虐待俘虜。他們野蠻殘忍,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鬼;他們酷愛喝血,撕吞狗肉人肉,身穿牛皮,手持鐵盾;他們身材矮胖,體格健壯,不屈不撓,戰無不勝;他們的背後毫無遮蓋,胸前披掛鎧甲;他們非常喜歡喝純羊血,騎高大健壯的馬;這些馬吃樹枝樹葉;他們由於腿短,只有藉助於三級階梯才能騎上這些馬。他們沒有人類的法律,不懂得任何安慰,比獅子熊羆還要兇猛;他們擁有牛皮船,一般10至12人一條;他們會游泳,又會駕船,因此,他們能無阻礙地渡過最寬、最急的河流;他們在沒有血〔作飲料」時,就喝濁水、泥水。他們配有單刃劍和匕首,是出色的弓箭手,當遇到敵人時,不論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饒恕。他們除本族語言外,不懂得其他任何語言,而他們的語言也無人知道。因為時至今日,沒有任何途徑可接近他們,他們也未曾離開過自己的國家,所以,無法通過人類的普通交往,了解他們的習俗或人們。他們同妻子一起,帶著羊群到處游牧;妻子們也象男人一樣學習打仗。因此,他們閃電般地攻入基督教世界,燒殺搶掠,使每個人膽戰心驚,無比恐懼。   這些令人懼怕、帶來災難的人是否會撤退是歐洲人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蒙古的政治發展過程回答了這個問題。窩闊台去世五年後,其子貴由才繼位為大汗。在這一動蕩時期不可能有較大的遠征,而在嗜酒如命的貴由統治的短短兩年間。遠征也不可能。貴由之後,王位又空缺了三年,最後,成吉思汗的有才能的孫子蒙哥(1251—1259年)繼位。魯伯魯克的威廉曾談到這位新大汗打算繼續入侵歐洲。他說蒙哥的大臣曾問過他「法蘭西王國的情況,那裡是否有許多羊、牛和馬,他們是否最好立即進攻那裡,並完全佔領它。」最後的決定是,完成對中國南部的征服和攻佔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蒙哥把這兩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交給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前者被派往中國,後者派往中東。   蒙古人迅猛地掃蕩了中亞、中東和東歐,可是,在中國則陷入困境:同中國人的大規模戰鬥打打停停地持續了數十年。按照中國人的標準,宋朝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王朝,但對蒙古人來說,征服宋朝卻比征服中東的穆斯林統治者要艱難得多,儘管後者離蒙古權力中心更遠。在對中國的征戰中,蒙古人再度顯示了他們從事大規模戰略包圍戰的完善戰術。除沿長江推進並攻取宋朝首府杭州外,忽必烈還從西、南兩翼包圍宋朝。經過大規模戰役,他侵佔了四川、雲南、安南和東京,從四面八方將來王朝團團圍住。1277年,佔領南方大港廣州,三年後,在海南島沿海消滅宋朝海軍,從而完成了對中國的征服。   1259年,在進攻四川期間蒙哥去世,忽必烈當選為繼承人。作為大汗,他將帝國首都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到華北的北京。他忠實於成吉思汗最初提出的征服世界的計劃,在戰勝宋朝後,又發動了新的戰爭,從陸路侵略印度支那和緬甸,經水路進攻爪哇和日本。難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馬可.波羅這樣寫道:忽必烈是「從我們的祖先亞當到現在,人世間前所未有的最強大的統治者,他擁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廣闊,財富最充裕。」   與此同時,旭烈兀已渡過奧克蘇斯河;橫掃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淪陷,據說除少數技藝高超的工匠外,該城的80萬居民被屠殺殆盡。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為了不讓皇族的血沾污戰刀,不幸的哈里發被裹在一張地毯里被馬活活踩死。在以同樣的方式攻克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以後,似乎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蒙古人繼續向埃及和北非進擊,從而完成對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征服。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魯特(政利亞發源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轉折。1260年,埃及馬木魯克軍隊在那裡大敗蒙古人。失敗的一個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污的去世使團結的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繼承空缺的王位,但卻遭到堂弟,俄羅斯金帳汗國大殲別爾克的反對。實際上,別爾克已皈依伊斯蘭教,對旭烈兀消滅哈里發政權極為憤慨,以致兩人漸漸開始公開對戰。作為防禦措施,旭烈兀再次渡過幼發拉底河,進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只留下一支精疲力盡的部隊,其中絕大多數是非蒙古人。這支軍隊的失敗挽救了伊斯蘭教世界,標誌著蒙古帝國衰亡的開端。 ---xyzli

回復(42):五、蒙古帝國的衰落   儘管在巴勒斯坦吃了敗仗,但這時的蒙古帝國仍是一座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龐大建築,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區外,它還佔有俄羅斯、中東和中國南方。蒙古陸軍在從波羅的海沿岸到緬甸一帶活動,而海軍則在進攻日本和爪哇。不過,這個龐大的帝國這時確已開始崩潰,實際上僅幾十年後,它便不復存在。   當然,其原因並不僅在於敗給了馬木魯克軍隊。捲入那場戰鬥的蒙古軍隊很少,蒙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報復;這種報復,是以往少數贏得個別戰鬥勝利的對手所逃脫不了的。然而,這種情況這次卻未再發生,其原因是帝國的崩潰過程已經開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崩潰與過分的擴張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擴張到歐亞大陸兩端之後,即使是具有高度機動性的蒙古人,這時也發現他們正陷入困境。除在歌利亞發源地的失敗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對印度的進攻也被德里的突厥人蘇丹所擊退。在緬甸和越南,蒙古人還發現森林作戰完全不同於平原上的騎兵襲擊。蒙古海軍的海外征服也未能奏效。1291年,派去進攻琉球群島的艦隊甚至連這些島嶼都沒有找到;一支派往爪哇的遠征部隊,兩年後,損失慘重地撤了回來。最大的海外征服是進攻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遠征軍。日本人頑強抵抗,最後被一股西南颱風所營救;這股颱風吹毀了敵人的船隻,日本人感激地稱它為「神風」。這樣,在海上如同在森林裡一樣,蒙古人的擴張受到了限制。   然而,不僅僅是歐亞大陸兩端和海上諸島難以征服,對蒙古人來說,更嚴重的是他們發現無法保住已經征服的地區。首要的問題是:同屬國人民相比,他們人數太少,太不開化。正如普希金所說的那樣,蒙古人是「沒有亞里士多德和代數學的阿拉伯人。」因此,他們一旦從馬上下來,在征服的地區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在這方面,蒙古人與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擁有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信仰,這一語言和信你為屬國人民所樂於採用,並成為帝國統一的強有力的紐帶。蒙古人沒有阿拉伯人先進,絲毫不具備這種優勢。恰恰相反,蒙古人採用了比他們更先進的屬國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從而喪失了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其帝國創立後不久即崩潰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將首都從哈拉和林遷至北京的決定,恰好表示了這一同化過程。他在中國人設計的宮殿里進行統治,舉行複雜的儒教儀式,建立新的孔廟,因此必將成為中國式的皇帝。作為大汗,忽必烈只是蒙古各汗國名義上的君主,其實地的權力僅限於中國。最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曾與他爭奪大汗王位,經過四年的鬥爭,忽必烈才取得勝利。後來,他的堂弟,控制著突厥斯坦的海都也與他爭位,於是,爆發了長達40年的內戰,最後以雙方相持不下而告終。因此,蒙古帝國的毀滅,不僅是由於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還由於王朝內部的爭鬥。   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的同時,旭烈兀也變成了波斯的統治者。他以大不里士為都,建立了所謂的伊兒汗國(伊兒汗一詞意為「附屬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統治者從屬於大汗)。1295年,旭烈兀的繼承者著伊斯蘭教為國教,這反映並促進了伊朗-伊斯蘭教環境對蒙古人的同化。同樣,高加索山另一邊的金帳汗國也自行其事,接受了當地東正教文化和正式的伊斯蘭教教義的影響。不久以後,只有蒙古本上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著純蒙古血統;在那裡,他們受到佛教的影響,從此變得湮沒無聞。

 在汩汩流淌的血河之源。   獰笑的邪靈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他就是windtalker   地獄的魔王 

推薦閱讀:

胃炎到胃癌到底要多久?
越想錢越破財,只有平穩發展,才能大富大貴的人
利用八字預測兩人婚姻發展結果!
父母的完美主義焦慮和強迫性人格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葛曉音:論初盛唐絕句的發展——兼論絕句的起源和形成

TAG:發展 | 蒙古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