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胎」能治中國六大病?
《大西洋》月刊網站文章指出,中國約9.3億人組成的勞動人口2012年在幾十年的增長後首次下降,並將隨著更多人開始步入退休年齡而進一步收縮。(如果出現)嬰兒潮將幫助彌補這種收縮,並在日後供養老齡化的人口。這種說法是否能成立?其實,在中國的農村,甚或二三線城市的家庭生育第二胎,甚至第三胎並不罕見。但在一線城市,或較發達城市,則普遍是一胎。這裡主要有政策原因,但社會、經濟和觀念原因也抑制了人們的生育意願。2012年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全國每個家庭平均想要生1.86個孩子。因此,此次生育新政似乎很難帶來嬰兒潮和擴充勞動力。該網站文章也提到,鑒於2025年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將結束,這也可能太遲了。人口反彈或許要花很多年才能實現;隨著家庭變得更富裕和城市化使生育率降至兩個孩子以下,這樣的反彈也可能被抵消。二、家庭消費開支增長?
這至少體現在嬰兒奶粉和嬰兒用品上,以及體現在隨後的子女教育上。但這必須建立在人口有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從社會層面來看,這會促進內需增長;但在家庭層面來看,也就是增加經濟負擔。在物價快速上漲的當下,經濟原因已經嚴重製約人們的生育意願。消費開支也許增加,只要人口有所增加,但是關鍵的問題更在於增加多少。三、人民更快樂?
月刊文章稱,改變獨生子女政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能終止強迫流產等侵犯人權現象,標誌中國領導層當真要進行改革。美國美林的經濟學家陸挺和治曉佳撰文稱:「我們認為,有改革思想的習主席和李總理將利用這個機會廢除獨生子女政策,建立他們的威信,顯示他們決心做出改變,讓中國人民相信他們的確有一張改革路線圖。」部分想多生孩子的夫婦當然會因為單獨二胎,而不用擔心被強迫流產,不用走後門,或被罰款。省卻這些煩惱,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政策面惠及的也只是夫婦一方是獨生子女,而非全部人。誠如上文所言,社會和觀念的轉變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認同「多子多福」。四、性別差距縮小?
中國重男輕女的文化意味著多年來家長們使用各種辦法避免生女兒,包括墮掉女性胎兒甚至殺嬰。這意味著男孩數量遠遠多於女孩。2004年是有紀錄以來男嬰和女嬰數量相差最高的一年:新生男嬰和女嬰比例為121.2:100。因此,到2020年,處於適婚年齡的中國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3000萬至3500萬。月刊文章認為,取消獨生子女政策不會改變這種文化,但或許能減輕父母的壓力,如果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這種推測有一定依據,但是關鍵還是量的問題。五、房地產市場更為健康
文章稱,因為缺少後代,很多34歲或34歲以下的中國夫婦是雙方共四位父母的唯一繼承人。四位父母去世後,他們至少會多出兩套房子(鑒於當前的投資趨勢,很可能還要多更多)。雖然中國當前的房價尤其是城市房價極高,這些多出的供給終將導致房地產市場暴跌。終止獨生子女政策最終將阻止這樣的趨勢,但幾十年內都不會充分發揮作用。但這也只是一種美好設想。我們可以這樣假設:人口影響是房價唯一因素,並以2012年社科院的生育意願(平均願意生1.86個孩子)為基準,而每對家庭都多出兩套房子。如果每個孩子繼承一套的話,則仍有1.14(則3-1.86)套房子空出來。不過這種假設還沒有把夫妻雙方都非獨生子女計算在內,因此這個理想化的數值還是偏低,即使開放單獨二胎,空出來的房子應該仍比這個數值更多。六、對自然資源壓力加大?
文章引用美國銀行的估計稱,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二胎的改革將使中國新增950萬嬰兒。每年多生出來的950萬人口將需要食物、水和住宅。這已經構成問題:中國的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還有40%被認為已經「退化」,也就是說耕種的經濟效益很低甚至沒有效益。政府已經警告說,到2030年,對水的需求可能超過供給。不過,人口學家易富賢則持樂觀態度。他在《大國空巢》一書中說,中國的所有資源總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而按人均資源來算,中國也並不差。中國如果存在資源短缺的問題,其原因在於粗放的發展模式,而不是人口過多,影響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農業政策和人口結構而不是耕地。他認為,新技術的開發才是保持糧食供應的重要手段。這就是說,中國自然資源壓力主要不在於人口,而在於環境惡化。
推薦閱讀:
※謝楠為什麼不想給吳京生二胎?
※從抑鬱少女到二胎辣媽,31歲的她活出了所有女生想要的模樣!
※准生二胎,要個什麼屬相的寶寶最好,本文告訴你答案!
※沒想明白這4點,別急著跟風生二胎
※不願生二胎是個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