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金字塔原理》做思維強人

《金字塔原理》我認為每一位職場的人士都應該學習與借鑒的一本工具書;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掌握《金字塔原理》都是讓我們的思維模式、表達方式提升一本好書籍,大力推薦給大家;同時今天給大家分享我讀《金字塔原理》的學習到的2個觀點

第一,金字塔原理;

第二,用金字塔原理來組織思想的方法;

【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就是組織思想的工具;想像一下你是CEO,你的秘書過來告訴你說:營銷部的李總星期四沒有空,大客戶中心的楊總星期三要出差,周四才回來,人力資源的張總說了星期四下午才從上海回來,星期四的會議室被定了,您看我們的會議定在星期五可以嗎?你聽完彙報,你是不是很暈?為什麼?芭芭拉·明托解釋說這是因為秘書的思想沒有經過組織;我們用金字塔原組織思想後,彙報就會變成這樣了:老闆,原定星期四的會議改到星期五上午10:00開怎麼樣?因為營銷部的李總星期四沒辦法參加,其他領導周四沒辦法安排,大家表示周五參加沒有問題,且周五的會議室也可以預定到,所以會議改到周五上午10:00開可以嗎?為什麼前後2次的彙報差別這麼大呢?這就是金字塔思維的魅力;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3到7個論據進行支撐;每一個論據本身又可以成為一個論點,同樣,也可以被3到7個論據支撐……如此重複,就形成了金字塔一樣的結構。

這是不是很像我們中學寫議論文的結構?先提出論點,再進行論證,最後收尾呼應?

像也不像,金字塔在運用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第一:結論先行:表達觀點時應該優先說出結論,原因在於大腦的運作方式。如果大腦提前了解了一個結論,那麼它就會自動地把接下來獲得的相關信息歸納到這個結論下面來尋找聯繫。如果不介紹結論,先介紹依據,我們就會很混亂,例如第一次秘書介紹的場景;

第二:每個論點下面的論據不要超過7條,一般4-5條就可以了,這是因為大腦沒辦法同時記住超過7個以上的事情。任何一個論點的論據如果超過了4、5條,就要把它們歸類到不同的類別裡面,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記憶。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要出門,你問你的室友,要不要幫你帶什麼東西啊?你的室友說,那幫我帶點葡萄和橘子吧,你剛跨出一步,她又說,酸奶也幫我帶一排吧,你說的,好的,還有吧?她說,對了明天誰要來吃飯,土豆、牛奶也買一些吧。你說,好的,還有嗎?她又說,蘋果、雞蛋、胡蘿蔔、鹹蛋都買一些吧;好了,現在你去了超市,你還記得你帶什麼嗎?不記得了吧?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記憶記不住7條,一般超過4-5條的時候,我們就要進行歸類,這樣才幫助我們記憶;例如,要買3類產品,水果(葡萄、蘋果、橘子)蔬菜(土豆、胡蘿蔔),蛋奶類(鹹蛋、酸奶、牛奶、雞蛋)

總之:金字塔原理的結構就是分類和關聯的過程,論據不要超過7條;

第三:每一個論點一定要言之有物

論點要清晰並有明確的思想,要讓別人一看就立刻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內容。

【用金字塔原理來組織思想的方法】

案例:唐僧被抓走了,豬八戒和孫悟空說,猴哥,師傅被妖怪抓走了,我們來分行李吧?如果你是孫悟空,你要怎麼分行李呢?書中介紹了4種分行李的方法

四個邏輯順序

(1)按時間順序:按照發生事情的先後進行問題的分析。悟空說:按我們加入取經的時間選擇分行李的順利,孫悟空第一,豬八戒第二,沙和尚第三,白龍馬第四吧;

(2)按空間順序:也就是結構順序,比如按照地域分是北京、上海、南京等,或者按照部門分是市場部、研發部、技術部等。

(3)重要性順序:比如按老弱病殘孕優先落座,就是一個重要性順序,女士優先也是重要性順序。

(4)邏輯演繹順序:即「三大段」,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比如,大前提是所有的人都會死,小前提是蘇格拉底是人,所以結論就是蘇格拉底會死。

總而言之:邏輯能力幾乎是一切思考能力的基礎;金字塔結構實際上是分類、關聯的過程,而金字塔原理的論據不要超過7條同時金字塔原理是諮詢分析方法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工具,不過,它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層層構架其實是建立在一個因果關係的基礎之上的,但世界上其實有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構成的,而是更複雜的一個系統的關係。

推薦閱讀:

思維優化|吃掉還是丟掉
從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管窺直覺思維方式
領袖心理學筆記-第2課:多面兼容思維(上)
高智能機器人是否有思維?
學會談判,要先學會做人的思維方式

TAG:思維 | 金字塔 | 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