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評重磅專訪:劉兆佳論遏阻港獨

劉兆佳深度剖析各類問題(攝影:范穎微)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記者 蘭忠偉)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目前香港社會政治矛盾相對嚴重,主要來源於港人對政治和管治情況的不滿、貧富差距的擴大與年輕人上流機會不足;社會的政治分化,未來一兩年會到達巔峰,巔峰以後,最好的情況是出現「物極必反」的狀態;香港經濟增長乏力,貧富差距進一步惡化,未來由經濟因素引發的政治和社會不穩定因素無可避免;現在香港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香港的未來並不是依靠西方,而是依靠中國內地和亞洲,但是香港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心態,仍然是「重西方,輕東方」;「港獨」沒有主客觀生存條件,但是「港獨」成為各種不滿的載體值得重視,社會上存在不滿會透過「港獨」釋放出來,借「港獨」進而表達。日前,中評社記者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度專訪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兆佳,就時下香港政經「熱話」展開訪問。經濟因素可引發政治與社會不穩定因素自從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體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幾年前,部分人士認為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維持著良好的增長,可以對全世界的經濟增長有所幫助。然而,連同中國在內的「金磚四國」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在所有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依然存有經濟增長,情況較為樂觀。

中評社記者專訪劉兆佳(攝影:范穎微)劉兆佳表示,香港目前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危機「四伏」和全球化過程倒退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經濟未來幾年很難會有重大起色。加上香港自身的競爭力在下滑,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過於單一。同時,面對的經濟增長乏力,貧富差距進一步惡化,未來由經濟因素引發的政治和社會不穩定因素,是無可避免的。劉兆佳指出,目前香港社會政治矛盾相對嚴重,主要來源於港人對政治和管治情況不滿、貧富差距擴大與年輕人上流機會不足等。政治上,政治分化,對抗程度日趨嚴重,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返過來將激化政治分化和對抗。香港政改本身導致社會分裂惡化,而政改失敗,令政治矛盾問題更無法處理。行政立法對抗,不同的政治派系對抗,各政治派系內部矛盾突出。社會上,支持不同社會陣營的市民對抗,反對派和中央的對抗,反對派和特區政府的對抗,最終演變成難以推動任何有利於香港發展的新政策推出。即使推出,也未必能得到社會的普遍共識;即使得到共識,也未必能在立法會通過。種種「拉布」行為已經阻礙了施政,未來的日子裡,社會政治經濟矛盾互相交織,而臨近的立法會選舉也將矛盾進一步激化各種矛盾。「政治矛盾催生出了新現象——『本土主義』的興起。此前『本土主義』只表明維護香港利益和香港原有價值,時下演化成了『分離主義』、『港獨』等。」劉兆佳認為,各式各樣的問題加速了社會的分化程度,加深了各種力量之間的矛盾,有的政治勢力甚至試圖將香港問題「國際化」。劉兆佳表示,如果社會和政治環境惡化,很難想像政治環境會有改善,尤其是面對臨近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的成績不會特別理想,甚至有可能丟失席位。加上建制派本身面對新舊交替,新的一批立法會候選人知名度和民望都偏低。唯一可以扭轉的局面只有反對派的人士「大混戰」或所謂「攬炒」,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抵消建制派失力的可能性。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兆佳(攝影:范穎微)未來一兩年政治鬥爭仍然激烈  政治分化達到巔峰後或可重歸理性劉兆佳表示,「港獨」成為議題的機會很小,不認為屆時會有多數候選人打著「港獨」旗號。但部分激進反對派候選人,會不同程度的用「自主」、「自決」、「更高度自治」等作為政治口號。然而,很多時候這些口號,凝聚了部分香港人對於現狀的不滿,因此藉機投選票給這一類候選人,以此更清晰和強烈地表達不滿,並要求中央和特區政府做出改革,甚至人事變動。「打著『港獨』旗號的人士得到支持,不是因為有成功的可能性,而是給部分存在不滿的人士提供了表達渠道。」劉兆佳認為,社會的政治分化,未來會到達巔峰,巔峰以後,最好的情況是出現「物極必反」的狀態。「社會極度分化後,會出現某種反彈,理性與務實回歸。香港民眾會認為不能再這樣亂下去,但此情況一兩年之內不會出現。香港始終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務實,而穩定就顯得相當重要。香港作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商業社會,始終存在著相當的理性成分,不然香港的商業社會無法運作。這此情況下,只是等待一個時間,當各種各樣的鬥爭到達某種地步,已經不單對香港不利,更對市民不利之時,人們的危機感才會大幅上升,社會才會重歸理性務實。屆時,鬥爭的程度會減低,市民不會去支持過激的政治行動,但未來一兩年,政治鬥爭仍然激烈。」劉兆佳說。「港獨」沒有主客觀生存條件劉兆佳強調,「港獨」根本沒有主客觀的生存條件。主觀上,有一批年輕人,排斥與內地聯繫,反對普通話、簡體字,反對國民教育,甚至不喜歡內地資金和人才進入香港;不僅是因為怕競爭,而且是怕香港的經濟被內地進一步控制,「甚至認為內地財團和香港的財團會雙雙勾結」,對中下階層進行「壓迫」。在此情況下,認為解決這些威脅的方法就是搞「獨立」,「自決」,或尋求「更高度自治」,但是這樣的想法,是不存在主客觀條件。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兆佳(攝影:范穎微)客觀上,香港的經濟和政治越來越依靠內地和東方國家。香港未來的發展只能依靠與中國乃至亞洲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任何幻想香港能得到西方大力支持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對西方而言,香港的戰略價值相當小,西方不會花大的力量在香港問題上。但是,香港不少的反對派人士和年輕人,還認為西方會願意為了香港付出重大代價,並以此對抗中國,或借「攪亂」香港來遏制中國的崛起。劉兆佳表示,香港市民大多不贊成甚至反對「港獨」,鼓吹「港獨」的也只是部分年輕人,而年輕人在香港人口裡占的比例很小,不足以成為重大政治勢力。絕大多數香港成年人和老年人,都抱有不同程度的家國情懷,這些人覺得「港獨」是「大逆不道」的分裂國家的行為,所以「港獨」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存在。「港獨」成為載體 值得重視劉兆佳表示,雖然「港獨」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存在,但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得到重視。「『港獨』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載體,令一些不滿情緒得以凝聚,並以政治或社會運動方式表現出來,甚至影響立法會的選舉議題和選舉結果和日後的行政立法關係,進一步惡化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矛盾和關係,惡化港人和特區政府的關係,並且某種程度上有意將香港問題 『國際化』,爭取一些境外勢力對『港獨』和『自決』的關注和支持」。劉兆佳說。劉兆佳強調,香港回歸近20年,沒有人希望香港「再次」成為「國際問題」,這是中央政府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會更加激化了中央政府同「港獨」人士的摩擦。作為一股勢力,港獨不可能成事,但是「港獨」會觸發其它事態的演變,只要社會上存在不滿,就會透過「港獨」釋放出來,借「港獨」進而表達。「港獨」言論是否違法?劉兆佳認為,發表言論、表達自由的界線難以界定,法律界在「港獨」主張和行為是否違法上,意見不一。有些法律界人士認為不違法,還表示香港目前沒有法律可以約束,另外一些法律界人士則認為屬違法。「現在問題在於,未來發生政治或社會運動時,香港是否有足夠的法律手段去處理。」劉兆佳表示,現時基本法「二十三條」未立法,如果僅用過去延續下來的法律,是否可以通過檢控和法院的裁決來制約到這一批政治運動人士?如果不行,反而造成了香港沒能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形象。劉兆佳表示,如果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香港變成威脅國家安全的地方,而香港的法律制度本身又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處理,包括香港自身無法讓「二十三條」立法,且內地的法律又不能用於香港,最終將會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實施造成極大的困難,這是沒有人想見到的。通過輿論和民意阻壓「港獨」劉兆佳認為,未來「港獨」的發展可能會呈現兩種趨勢。第一,將「港獨」與階級矛盾掛鉤,主張通過「港獨」來減少階級矛盾。第二,將「港獨」和「民主化」掛鉤。「港獨」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被其他懷抱其他政治目標的內外勢力加以利用;在目前不穩定的環境下,會引發其它效應,或是因為與其他政治勢力聯繫而引致重大衝突出現。「如果將言論自由提升到高於一切,而將所有罪行都視之為表達自由的範疇內,問題則會嚴重。」劉兆佳認為,立法,或是通過其他法律手段解決「港獨」問題,可能是較長遠的事。短期內,最重要是在輿論和民意上阻遏「港獨」主張的蔓延,而對象是全體香港人,而並非單是鼓吹「港獨」的這一批人。  劉兆佳強調,要駁斥「港獨」言論,闡述對香港的危害,並希望絕大部分香港人反對「港獨」,將這些「港獨」的主張推向邊緣化、孤立化,這是現時較為可用的手段。到法庭上做「測試」「如若到了行動層面,不用理會是否有合適和足夠的法律,而是直接做出檢控,待到法庭上在做『測試』。」劉兆佳認為,如果屆時在法庭上發現並未有法律手段可以使用,就不會有藉口不讓「二十三條」立法。如果真的出現政治和社會運動,始終是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在此情況下,中央政府可能會出手,而內地的民意必定也將支持。改變「重西方,輕東方」思想劉兆佳表示,香港經濟問題有兩方面。其一,香港經濟受外圍經濟影響較大,外圍經濟好,特別是內地經濟好,香港一定受惠。無論香港發生什麼,內地都會支援香港的經濟發展,從開放「自由行」到「一帶一路」,實際上,中央希望將香港的發展和內地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國際經濟環境轉變。」劉兆佳認為,香港不能夠過度依賴西方的市場和西方的資金,隨著全球化降溫,區域性的自貿區出現,種種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對於國際性的城市往往不利,所以現在香港越來越需要加強依靠內地和亞洲的發展,特別是東南亞,當然維持香港與西方的聯繫仍然非常重要。

專訪完成後,記者與劉兆佳教授合影留念(攝影:范穎微)長遠而言,香港經濟會與東亞乃至亞洲更緊密,但是香港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心態,仍然是「重西方,輕東方」。「客觀上越來越依靠內地和亞洲的情況下,主觀上還是對內地或者亞洲有抵觸情緒。」劉兆佳坦言,如果不儘快改變這種思維,連東方機遇都拿不到的話,未來對香港會有更大挑戰。「一帶一路」短期內對改變香港經濟效果不大劉兆佳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是順應國際形勢的發展和國內經濟需求而產生的重大國策,要中國持續經濟發展,只能開闢新的路徑。開放「一帶一路」中的海路要容易於陸路,而香港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剛好具有優勢。但是,「一帶一路」是長遠的大戰略,短期幾年內對改變香港經濟效果不大。而在「一帶一路」中香港應該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就考驗特區政策是否有能力籌備好各方工作,令香港可以更好利用「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劉兆佳表示,現時香港還有許多人對「一帶一路」不明白不了解,隨著香港國際地位的轉變,更加需要依靠亞洲時,「一帶一路」可以為香港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但這是長遠的考慮。現在香港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香港未來並不是依靠西方,而是依靠中國內地和亞洲,所以要調整這種想法。利用好國家「走出去」策略劉兆佳表示,長遠而言,「一帶一路」對香港非常重要,但是短期而言,用作提振香港人經濟信心的條件不足。香港目前還有部分人的思想心態和現實情況脫節,背道而馳。目前「一帶一路」還需要依靠工商界和民間團體更多的宣傳和講解。劉兆佳認為,香港要更好的利用國家「走出去」策略,讓更多亞洲和內地的資金、人才、企業來香港,推動香港發展,強化香港國際地位。「要讓香港人覺得,亞洲和內地提供了不少的發展空間給他們。」「同時,香港也可以在『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里,強化自己的競爭能力,改善經濟前景,在這裡之中會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我期望『走出去』的內地企業來香港要盡量多聘用香港人,更好的利用香港和國際的聯繫。」劉兆佳說。香港未來政經環境前景樂觀劉兆佳表示,香港未來政治經濟前景審慎樂觀,香港雖然部分人積累了一些怨氣和不滿,但是香港的發展始終需要依靠良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對香港非常重要。未來全球處於經濟低迷狀態,國際政經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香港人對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憂慮會隨之上升,到一定程度,非理性的情緒化,鬥爭心態就會減退,香港人求穩定、求真務實和理性平和的「基因」以至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內涵的基本元素,會救回香港。
推薦閱讀:

香港民建主席批「港獨黨」成立:政治白痴|港獨
「港獨」人少不入流 美英背地支持
「港獨」在駐港部隊軍營示威鬧事被市民喝罵
球場噓國歌,先別急著罵「港獨」
讓港獨分子嘗嘗獨立的滋味

TAG:港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