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三十六:浙江金華胡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讀書至樂教子至要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客戶端推出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帶您走近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被譽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則一生為官清廉、勤政務實,為百姓所銘記,被尊稱為「胡公」。不僅如此,他以國為重的為官準則和剛正不阿的道德風範,還逐漸積澱為胡氏家族的家規家訓,規範、激勵著一代代胡氏後人的言行。浙江金華胡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讀書至樂教子至要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時間:2016-03-15 09:00

胡則

  胡則(963-1039),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永康)人,為宋朝婺州第一個進士,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名臣,一生為官清廉,心繫百姓,被尊稱為「胡公」。毛澤東同志曾評價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則為官四十餘年,先後出任知潯州、桐廬、睦州、溫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陳州等十個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廣西、陝西等六路使節,並曾擔任戶部郎中、禮部郎中、吏部郎中、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有「十握州符,六持使節,選曹計省,歷踐要途」之稱,宋仁宗寶祐元年(1034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則在政治上力主寬刑薄賦,興革弊政,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愛戴,尤其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直言勸諫,奏請免除衢、婺兩州百姓身丁錢,為百姓所銘記,青史留名。

胡公紀念館

  胡公紀念館建於2006年,位於浙江省永康市方岩山頂,場館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紀念館外圍有一照壁,鐫刻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個大字。紀念館內,以繪壁、石刻、圖板、書籍、照片、書畫、視頻等方式系統展示宋代名臣胡則為官經歷和勤廉事迹。

胡則史跡館

  胡則史跡館位於胡則出生地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鎮胡庫村,史跡館整合該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祠塾、若唐公祠及胡公文化廣場等設施建成,系統展示胡則生平史跡。

  史跡館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內容為前言、中國古代清官、貪官簡介,以「廉與貪」「善與惡」作對比;第二單元為胡則年鑒,再現胡則整治錢荒、寬刑薄賦、平反冤獄、奏免丁錢等勤政廉政故事,充分展現了胡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官風;第三單元為胡氏後代名人雕像、簡介,展示了在胡則精神的感召下,胡氏後代人才輩出,政績斐然,官身留名;第四單元為宋朝歷代皇帝及范仲淹對胡則的評價文字史料;第五單元為胡氏宗譜、胡氏家訓集錦,通過追根溯源,展示胡氏一門清白繼世、耕讀傳家的家風傳承。

胡氏家訓

  胡氏家訓由胡則及其弟胡賑創始,歷經宋元兩代傳承後,明崇禎9年(1636年),胡氏子孫根據胡則遺留的祖訓,制訂了《胡氏家訓》十三條,此後又不斷傳承完善,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氏子孫整理形成了較為系統完整的《胡氏家訓》。

  《胡氏家訓》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及當時吳越文化的影響,內容涵蓋了修身齊家治國的方方面面。《胡氏家訓》的主要特點:一是突出強調如何修身。《胡氏家訓》把個人修養擺在重要位置,提出「家道盛衰,皆繫於積善與積惡而已」、「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僥倖心」,教導子孫後代做到善惡分明、積善行德。同時倡導「以清白相承」、以「和睦」成「遜順家風」,為子孫後代樹立行為規範。二是突出強調如何為官。《胡氏家訓》把個人、家庭、家族與社會、與國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家訓中提到「為官心存君國」、「為官當以家國為重,以忠孝仁義為上」、「先憂後樂,鞠躬盡瘁」等,充分展現了胡氏子孫強烈的家國情懷,也為胡則「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及胡氏後代人才輩出、官身留名作了最好的詮釋。三是突出強調如何崇學。在《胡氏家訓》中,崇學重教思想得到高度體現,一再申明教導子孫「為人者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即使冥頑,縱有開悟之時」。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傳遞和觀念的引導,胡氏後人寒窗苦讀的傳統和對未知世界的嚮往探索從未改變,成就了一個個書香之家。

  ●視頻腳本

北宋名臣胡則: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位於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山川秀美、人傑地靈,養育了南宋思想家陳亮、清代畫家吳絳雪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也造就了仁政太守朱仲智、一代廉吏朱方等一批勤政為民的典範。這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被毛澤東推崇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則。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胡則出生於永康一個叫胡庫村的小村莊。當時永康隸屬吳越國管轄,那時候吳越國「士用補蔭,不設貢舉,儒風幾息」,讀書人很少。不過胡氏家族卻秉承「為人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訓,歷代耕讀傳家。胡則幼年就已熟讀經史,崇尚「以德正心、以義濟世」的儒家文化。

  公元989年,27歲的胡則成為了吳越納土歸宋後的婺州第一個進士。之後,胡則輾轉河南、山西、廣西、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陝西等地為官。

  公元1011年,胡則任屯田員外郎,主管江南路銀銅場鑄錢監。胡則在視察池州永豐監時發現,銅礦管理十分混亂,礦難頻發,永豐監監吏存在大肆貪匿官銅的行為。監吏聽到風聲,抬重金賄賂胡則,並使出渾身解數向胡則施壓,結果被胡則嚴詞拒絕。

  經過艱難的取證,胡則一邊追查惡首,一邊革除陋習、完善法度。胡則之舉,讓以各種手段謀取私利的官員們收斂了許多。胡則也因其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升任戶部員外郎,兼三司度支副使。此後,胡則輾轉中樞與地方任職,有「十握州符,六持使節,選曹計省,歷踐要途」之稱。

  福州瀕臨東海,五代時期隸屬閩國,有大片無主灘涂。納土歸宋後,官府將粗略改造後的灘涂作為「官莊田」租給當地的佃戶耕種,後來宋太宗施仁政,下旨「授券予民耕」,讓佃戶直接成了田主。

  公元1025年,胡則出任福州知州。因為內憂外患,朝廷財力不支,於是打起了這些官莊田的主意,試圖收走這些已經被改造成良田的「官莊田」。為此,胡則先後三次犯顏直諫,直到朝廷詔免此事。他在奏章上寫道「百姓疾苦,刺史當言之。而弗從,刺史可廢矣。」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敏珍:

  (胡則認為)我作為刺史,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為老百姓做事情。如果我做不了,那刺史就可「廢矣」,說的其實就是「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鐵馬秋風塞北,杏花煙雨江南。」說起江南,離不開水的主題。地處錢塘江邊的杭州,更因舉世聞名的錢塘江大潮而水患嚴重。

  公元1026年,胡則出任杭州知州。到任第三天,胡則就帶上了熟悉水務的幕僚,沿錢塘江兩岸,對江堤海塘進行勘查。

  不久,胡則發布主政杭州的第一道知州令——修築錢塘江海塘。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盧敦基:

  實幹家的精神,實幹家的技巧,在胡則身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

  胡則此舉,為幾十年後的北宋另一位杭州知州——蘇東坡,治理環杭州水系和西湖的水患打下了基礎,也才有了後來「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杭城美景。

  公元1030年,大宋朝國庫空虛,胡則入京,代理三司使,執掌財權。為改善國家財源,胡則提出了「通商五利之法」,改官鹽專賣為商銷。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胡國鈞:

  「官賣榷鹽」是中國幾千來傳統的國策,所以當時阻力很大。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敏珍:

  胡則在鹽法改革上作為頗多。如果沒有他的大力推進,很有可能這個鹽法提出來以後就流於一種口號,不會落到實處了。

  據《宋史》記載,「通商五利之法」施行當年,就為朝廷增收了15萬貫。既增加了財源又改善了百姓生活。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胡國鈞:

  這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改革。

  然而改革觸犯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不久,胡則被貶為陳州知州,他的副手,陳州通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胡則長范仲淹26歲,兩人卻一見如故,相交莫逆。而從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官之道中,也不難看出些許胡則的影子。

  胡則在陳州只呆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因江南大旱被起複急詔回京。出任工部侍郎,主管抗旱。

  相比其他地區,江南百姓的賦稅是很重的。他們除了朝廷的賦稅,還要繳納吳越時期延續下來的「身丁錢」。

  公元1032年,胡則已是古稀之年了。江南旱情還在嚴重,於是他又接連上書,奏請永免江南各地的「身丁錢」。

  六十年來見弊由,仰蒙龍勅降南州。

  丁錢永免無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

  胡則並不以詩文見長,這首《奏免衢婺丁錢》是胡則流傳下來的不多的幾首詩文之一。

  公元1034年,72歲的胡則致仕歸隱杭州。胡則為官四十七載,卻身無長物。在勤廉為民的同時,胡則也十分注重後代的培養。早年在永康方岩建讀書堂,在壽山坑建重樓,以方便後代讀書。晚年又和其弟胡賑創立了胡氏祖訓,激勵胡氏後人崇德向善,興家報國。

  胡則後裔、浙江古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 胡浙平:

  胡公(胡則)的精神我把它歸納為三大情懷:一是崇高的家國情懷,二是深厚的為民情懷,三是充沛的人本情懷。

  公元1039年,胡則病逝杭州。范仲淹在胡則墓志銘中寫道:「進以功,退以壽,義可書,石不朽,百年之為兮千載後」。

  胡氏祖訓歷經宋元兩代的傳承,於明崇禎9年(公元1636年),胡氏子孫制定了《胡氏家訓》十三條,此後又不斷發展完善。

  在胡氏家訓中,特別崇尚學習、注重教育。「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即使冥頑,縱有開悟之時。」

  明代初期,胡氏子孫在胡庫村門前溪南建有上書院,為族人讀書專屬之地。清朝康熙二十六年,村裡建起了小宗祠,祠額書「祠塾」,不僅族中子孫在此啟蒙,且周邊十里內外的各村學子都慕名而來。清嘉慶十年建的魁盛公祠,也在祠內開設私塾。後來,在村中大宗祠內設崇本書院。清道光十九年,村裡建起了文昌閣,內設塾館,延師授業。

  胡則後裔、浙江古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 胡浙平:

  我覺得這種家風,對胡氏的後裔,甚至對我們整個家鄉的人影響都是很深遠的。

  今天在胡則故里,當地的百姓早已將胡氏家訓深深刻入了每個人的心裡,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代代相傳。

  據史料記載,繼胡則之後,胡氏一門進士及第多達54人,僅胡庫一個村明清兩代舉人、秀才、貢生就有近200人,為官者眾多。他們也都遵從《胡氏家訓》中「為官心存君國」「為官當以家國為重,以忠孝仁義為上」的理念,把個人、家庭、家族與社會、國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湧現了一批清白傳家,敢於擔當、許身報國,為國盡忠、為民造福的好官、清官。「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精神也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胡則後裔、浙江古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 胡浙平:

  在今天,仍然應該對胡則為官的精神、胡氏家訓進行繼承發展、大力弘揚。

  近年來,當地傳承發展以胡則精神為代表的古代傳統廉政文化以及近現代紅色文化,建立了胡公紀念館、胡則史跡館等一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發揮著重要作用,激勵著一代代後人不斷前行。

  ●胡氏家訓摘編

行善篇

  家道盛衰,皆繫於積善與積惡而已。何謂積善,居家則孝悌,處事則仁恕,凡所以濟人者皆是也;何謂積惡,恃己之勢以自強,尅①人之財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僥倖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注釋】

  ①尅(kēi):同「克」, 掠奪。

  【譯文】

  家業的昌盛和衰敗,都取決於是積德行善還是積惡為患。什麼是積善,就是在家中要做到尊敬長輩友愛兄弟,立身行事做到仁善寬容,凡是救助他人的就都可以稱為積善;什麼是積惡,就是仗著自己的勢力妄自稱強,通過掠奪他人財富使自己富有,凡是欺騙自己內心的就都是積惡。

  做什麼事都要留有餘地,滿足了自己的內心之後就不應該再貪求更多。他人有喜慶之事時,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災禍之事時,不可以有僥倖之心。做好事想要人看到,那就不是真正的善;而做壞事恐怕別人知道,那做的就是大惡事了。

  誠則致祥,狡則致禍,自古以來未有偽而得善者,凡我子孫永宜蹈矩,有犯此禁者責之於庭削其名於譜。

  凡人有謀於我者當盡心以盡其事,友之有托於我者當無宿諾以踐其言。

  ——摘自《華溪胡氏宗譜》

  【譯文】

  為人真誠會帶來祥和,為人狡詐則會帶來禍患。自古以來從未有為人虛偽而獲得讚許肯定的,但凡我的子孫應當永遠遵循這一規矩,(子孫中)有觸犯這條禁令的,要當眾予以責罰並將其從家族宗譜中除名。

  凡是有人來和我們謀劃商議事情,我們應當盡心儘力去幫助他們,朋友託付給我們的事情,我們應當儘快去完成,及時踐行我們的諾言。

修身篇

  正人君子,澹泊明志。為人應以忠孝仁義為上,當以家國為重;先憂後樂,鞠躬盡瘁。

  ——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譯文】

  正人君子,應該淡泊名利而使自己志趣高潔。做人應當以忠、孝、仁、義為最高道德準則,應當以國家為重;要憂患在前享樂在後,要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吾家本寒族,世以清白相承。

  人情之戾莫不起於爭,大謀之亂莫不起於爭,自古以來未有爭而不忿,忿而不爭者。凡我子孫永宜戒斯二者,以成一團和氣。

  ——摘自《華溪胡氏宗譜》

  【譯文】

  我們家族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家,世世代代都以清白做人為家族立世傳承之本。

  人的戾氣無不是由互不相讓的爭奪引起,而亂了大計往往也是由互不相讓的爭奪所致,自古以來從沒有互相爭奪而不引起氣憤怨恨的,也從沒有氣憤怨恨不導致互相爭奪的。凡是我的子孫要永遠以「爭」、「忿」兩字為戒,以使家族和睦融洽。

勤業篇

  族中子弟當各勤生業,士者攻其學,農者力於耕,工者專於藝,商者蓄其貸。

  毋學賭博以廢事業,毋酒色以亂德性,毋搖唇鼓舌以生是非,毋遊手好閒以荒歲月,毋玩法而犯刑,毋浪費而破產。

  宜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居家務其質樸,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譯文】

  家族中的子弟應當在各自的行業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讀書人要用心攻讀學業,務農的人要致力耕種勞作,工匠要專註技能工藝,商人要積聚資產財富。

  不要學人賭博而荒廢事業,不要沉迷美酒女色而亂了道德品性,不要亂耍嘴皮而惹事生非,不要遊手好閒而浪費時間,不要玩忽法令而觸犯刑律,不要奢侈浪費而破敗產業。

  應當把眼光放長遠,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不要臨陣磨槍、臨渴掘井。持家應當勤儉樸素,不貪戀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摘自《華溪胡氏宗譜》

  【譯文】

  從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而從奢侈變得節儉卻很困難。

勸學篇

  為人者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即使冥頑,縱有開悟之時。

  夫何但知爭訟奢靡為事,而不教子讀書,此有家者之大患也。當以爭訟之心,為教子之心,以奢靡之費,為讀書之費。

  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譯文】

  人最快樂的事情應當是讀書,最重要的事應當是教育子女。子孫即使愚鈍,四書五經是一定要讀的,即使是愚昧頑固的人,讀了書也會有通達醒悟的時候。

  如果就知道爭論辯駁、奢靡享樂,而不去教育子女讀書修身,那就是有家之人的禍患和災難。應當把爭論辯駁的心思放到教育子女上來,把奢靡享樂的錢財用到讀書修身上來。

  讀書要以努力成為聖賢之人為志向,做官則要始終保持忠君愛國的思想。不得志時,要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時,要造福天下百姓。

孝悌篇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子孫敢有忤逆父母,氣凌尊長者,親房不得恂情。

  為人者需知屋檐滴水從上落,點點滴滴不差移。為人婦者,需修婦德,事舅姑以孝順,奉丈夫以恭敬,待姊姑子孫以慈愛。

  ——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譯文】

  各種邪惡品行中,淫邪慾念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各色各樣的仁善品行中,孝順長輩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子孫後代中有不孝順父母、不尊敬長輩的,家族成員不得徇私偏袒。

  為人處事需要知道屋檐上的水總是從上往下掉落的,點點滴滴都總是落在同一個位置而不會有所偏移。為人妻子的,需要修持婦女貞順德行,以孝順之心侍奉公婆,以恭敬之心對待丈夫,以慈愛之心對待姐妹姑嫂以及家中晚輩。

  恩莫大於父母,情莫切於兄弟。

  ——摘自《華溪胡氏宗譜》

  【譯文】

  恩情中最大的莫過於父母恩情,情感中最深切的又莫過於兄弟之情。

  ●專家觀點

  謝冕:則在千秋

  「則在千秋」,我懷著崇敬、肅穆,還有一種感動的心情,在宣紙上寫下這四個字。簽名之後,我又特意加上「敬題」二字。 

  故事發生在浙江永康的方岩,方岩上有座胡公祠。胡公是真人,一個竭誠為百姓做事的官吏。

  那日登方岩,我們從山下拾級而上,過步雲亭,謁蓬萊仙境,而後是垂直的數百級「天路」,天路盡處,巨大的拱石築起「天門」。過了天門,又有「天街」。這裡不似別處旅遊景點,擺滿了似是而非的紀念品,開設各色小吃店,這裡是靜穆的。靜穆生髮於崇敬。胡公祠香火歷千年而不衰,因為前來謁拜的香客終歲不絕。

  數十年前,郁達夫訪過方岩,記載說:「方岩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朝山進香者,絡繹於四方數百里的山道上。金華人之遠旅他鄉者,各就其地建胡公廟以祀公,雖然說是迷信,但感化威力的廣大,實在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我們在方岩巔峰拜謁了胡公祠。那裡供奉著他的神像,臉是紅的,須是黑的,形象有點像我們熟悉的關公,健偉、慈祥,也很親切。胡公原名廁,殿試時經皇帝御筆去掉廁字外邊的「廠」,賜名為則。胡則,宋乾德元年(963年)出生於永康一個普通的農家,曾讀書於方岩,聰慧勤勉。端拱二年(989年)中進士,此後屢官潯州(今廣西桂平)、睦州(今浙江建德)、溫州、信州(今江西上饒)、福州、杭州、池州(今安徽貴池)、陳州(今河南淮陽)、永興軍(今陝西西安),或為郡守,或為知州。宦海浮沉,時有升降,但從他的任職州郡之頻繁來看,他的辛勞是可以想見的。  

  胡則於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72歲時獲准致仕,朝廷按例加封兵部侍郎(正三品)榮銜,這是他平生為官得到的最高級別。重要的不是官階,而是他的操守和政績。他為官清廉,以身作則,史載某日一位摯友升遷,囊空如洗的胡則,只好以家用銀器以代贈儀。胡則長期擔任籌運軍餉等後勤事務,經手錢財數以萬計,卻兩袖清風,毫髮無沾。尤為難得的是,性格堅毅的他,敢於為民眾的利益甚至向皇帝據理力爭,置一己的得失榮辱於度外。杭州任內修海塘,福州任內三上奏章減租平值,明道元年江淮一帶百年大旱,此時「百年之積,惟存空簿」,胡則抗辯免婺、衢兩州丁錢為民請命。  

  他一生都在這樣為萬家生靈著想,直至退老,還不忘視察錢塘海務,種植龍井。胡則終其一生只是一名文職官員,並無驚天動地的偉大功業,只是因為他勤政愛民,克己為公,百姓千年永記,萬世頌揚。方岩美景,天下聞名,但我此時此刻沒有在意,充盈在我心中的是胡公所留傳的精神。  

  寫了以上那些文字,現在,我要回過頭來,為我的「則在千秋」解題了。很明顯,這裡的「則」字,首先指的是人名:胡則的「則」,作為一代名臣的胡則是不朽的,人們將永久地記住他的名字。其次,作為名詞的「則」,有準則、法則的含義。《詩經·大雅·庶民》:「有物有則」,指的是道德準則,為官之則,為政之則,推而廣之,為人之則。凡事自有章程,處世要講原則。有物有則,天下安寧。(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謝冕,文章摘自2014年3月21日《光明日報》)

陸敏珍:以實幹精神詮釋「以天下為己任」

  與唐代相比,宋代士大夫的社會性格已發生明顯變化,帶動了士大夫階層責任意識的加強,「以天下為己任」「承當天下事」被不少士大夫作為為官座右銘並且努力踐行,胡則就是其中的典範。

  胡則以其實幹精神留名青史。他曾歷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為官四十七年,他奏減官莊田值、參與解州鹽法改革、為衢婺兩州奏免身丁錢,官聲清越。他的實幹精神也影響著下一代,他處理政事的能力後來也被子孫所效仿與繼承。長子胡楷被范仲淹稱為「政能」之人,胡氏後人中為官者也大多留下好的官聲。

  總之,如果從宋代士大夫的群體特徵中去觀察,在政治上具體踐履著「以天下為己任」這一理念的胡則無疑是其中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確實體現了那個時代士大夫的呼籲與主張。(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陸敏珍)

胡浙平:胡則身上的三種情懷

  胡則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品質和精神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懷」,一是高尚的家國情懷;二是深厚的為民情懷;三是充沛的人本情懷。

  家國情懷。胡則出仕為宮,「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節,選曹計省,歷踐要途」,總能以國家大義為懷,盡忠盡責。儘管在仕途上有進有退,但始終國事為先,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所以,范仲淹在胡則墓志銘里稱頌他是「進以功,退以壽,義可書,石不朽」。

  為民情懷。胡則無論在什麼地方任職,都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景德三年(1006年),胡則出知潯州,派人清除虎患,為百姓換取安寧。明道元年(1032年),江南大旱,胡則奏免衢、婺兩州身丁錢……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為宮一任,造福一方」無疑是真實的寫照。

  人本情懷。胡則在廣西路轉運使任上時,曾經有外國船舶被大風困在海上,吃不上飯,其他生活用品也供給不上,面臨生命危險,請求救助。胡則就讓瓊州借他們錢,下屬回答說「外國人是不守信用的」,擔心不來還錢。胡則說他們在危難中求助於我們,怎能拒不伸出援手呢?」後來外國船隻果真回來以貨還錢,而且送回來超過所貸之款十倍的貨物。(胡氏後裔、浙江古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 胡浙平)

胡國均:為官有「則」 澤被後世

  開八婺科第先河、為官四十七載的胡則,作為北宋兩浙儒學復興思潮的引領者之一,儘管除了七詩一文鮮有文字傳世,卻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廉和擔當,詮釋了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樹立起為政之則、為官之則、為人之則的榜樣和參考。

  在歷史的縱軸線上,胡則的一生看似平凡。他既非高爵顯宦,也沒有立下彪炳史冊的奇功偉業,更沒有含英咀華的詩詞、宏篇大論的巨著傳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官員。然而在百姓的記憶里,胡則卻是一位關心民瘼、犯顏直諫、勤廉為政、惠澤一方的能臣。胡則所作所為像一股清風,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吹散弊政,給百姓帶來實惠。

  不僅如此,胡則功國惠民的政績和剛正不阿的道德風範,還逐漸積澱為永康胡氏家族的家規家訓,規範、激勵著胡氏後人的言行。(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胡國均)

行善

修身

勤業

勸學

孝悌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婚俗面面觀
中國傳統十二屬相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易醫與養生)之四—子午流注話養生
四大傳統節日,盡顯中國傳統
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背後蘊藏著多少中國傳統文化?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 浙江 | 金華 | 讀書 | 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