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慧通譯本(第四篇謙德之效)
第四篇 謙德之效
原著:袁了凡(居士)
譯著:慧 通居士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譯:易經上說,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所以謙卦六個卦象都是吉利的。書中也曾經說過,驕傲自滿會遭到損害,而謙虛則讓人受益。所以每次和大家去參加考試,每次見到貧寒的讀書人馬上發達的時候,臉上都是謙和神態和見人鞠躬的動作。
辛未計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賓,年最少,極其謙虛。予告費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費曰:何以見之?予曰:惟謙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及開榜,丁果中式。
譯:辛未年我們嘉善十名同仁共同赴考,只有丁敬宇這個人年紀最小,態度極為謙虛。我告訴同去會試的費錦坡講: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錦坡問我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才可以得到福報」,老兄您看這十個人中,有誠實厚道的,做什麼都不敢向前,像敬宇的嗎?也有人恭恭敬敬,小心謹慎,像敬宇的嗎?還有人受了侮辱也出聲,聽到誹謗也不爭辯,像敬宇的嗎?人可以做到這些,天地鬼神都會庇佑,哪有不發達的道理。後來,開榜,丁敬宇果然考中。
丁丑在京,與馮開之同處,見其虛己斂容,大變其幼年之習。李霽岩直諒益友,時面攻其非,但見其平懷順受,未嘗有一言相報。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兄今年決第矣。已而果然。
譯:丁丑年我在京城,與馮開之同住在一起,看到這個人總是謙虛謹慎,收斂自己,和小時候的習氣大大的不一樣了。李霽岩是他多年來能夠直言的益友,時常當面說他的種種不是,但是看到他每次確平靜的接受益友的批評,從來不會頂一句嘴。我告訴他:「一個人有福,都有福的先兆,一個人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夠謙虛,上天一定會幫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夠登第了!後來馮開之果然真的考中」
趙裕峰、光遠,山東冠縣人,童年舉於鄉,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隨之任。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明吾,悉抹其文,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譯: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人,童年的時候就中了舉人,但是後來參加了多次考試都不能中榜。他的父親是嘉善的縣令的文書,峪峰隨同父親上任。裕峰非常羨慕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著自己寫的文章去見他,名吾見到他寫的文章當即就塗改掉了,裕峰不但沒有發怒,反而心悅誠服的請明吾幫他修改。第二年,裕峰也登了及第。
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而告友人曰: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
譯:在壬辰年,我到京城覲見皇帝,見到了一個叫夏建所的讀書人,只見這個人虛幻若谷,非常的謙虛,沒有一點驕傲蠻橫的氣質,回來我就告訴自己的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給他福氣之前,一定要給他智慧,一旦有了這個智慧,浮滑的人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就有所收斂了,夏建所這個人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發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發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時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陰張畏岩,積學工文,有聲藝林。甲午,南京鄉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眯目。時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張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張益怒曰:汝不見我文,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張不覺屈服,因就而請教焉。
譯:江陰有個叫張畏岩的人,有很高深的學問,寫得一手好文章,在讀書人當中名氣頗大。甲午年,南京組織鄉試,他住在一個寺廟中,看到自己沒有中榜,破口大罵主試官,說他鬼迷了眼睛。這個時候旁邊來了一個和尚在一邊微笑,這是張畏岩便遷怒和尚。和尚說:「你的文章寫的一定不好。」張畏岩更加的憤怒說道:「你沒有看過我的文章,怎麼就知道我的文章寫得不好?」和尚答道:「我經常聽人說,要寫一手好文章必須要心平氣和,今天我聽你怒罵,表示你的心不平靜,脾氣太暴躁,試問一個心不平靜的人,哪裡能夠坐得下來?張畏岩不覺得委屈,就開始請教和尚」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該中,文雖工,無益也。須自己做個轉變。張曰:既是命,如何轉變。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張曰:我貧士,何能為?道者曰: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並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
譯:和尚說:「考中功名要命運,命運沒有中榜,文章寫得再好也沒有用,也沒有幫助。你必須改變一下自己。」張畏岩立刻說:「既然是命運,怎麼又改變的了」。和尚說道:「命運的安排是天,但是怎麼立命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你經常做善事,廣積陰德,試問什麼福氣求不到呢?」張畏岩說:「我是一個貧窮的書生,我能夠做什麼呢?」和尚回答:「你做善事汲取陰德都是由心去做的,你要你懷著善心,功德自然無量了。比如說謙虛這個行為,並不需要錢,你考試完了以後為什麼不自省反而辱罵考官呢?」
張由此折節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夢至一高房,得試錄一冊,中多缺行。問旁人,曰:此今科試錄。問:何多缺名?曰:科第陰間三年一考較,須積德無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舊該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後指一行云:汝三年來,持身頗慎,或當補此,幸自愛。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譯:張畏岩聽了和尚的一席話,從此以後加強了自我的修養,行善日益加強,積德也是日益增厚。到了丁酉年,他做夢夢見一個高大的房屋,看到了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單,中間有許多的空行沒有名字。他問旁人,這是今年的科甲?為什麼錄取有這麼多的空缺?旁人回答:「陰間的考試是三年一次,必須要有功德之人才可以榜上有名。就像裡面的空缺本來是考中了,但是前期作惡,才把名字從榜上划去的」他又指向一行問:「我三年來,做事情非常謹慎,或許我可以補到這個名冊中,還好我自愛沒有造惡。」後來果然他在這次考試,考了105名。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譯:看到這些,我們抬頭三尺,都有神靈看到,吉凶禍福上面看來,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該趕快的去做;兇險,損人的事,應該避免,不要去做,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若人不謙虛,誰肯去教他。並且謙虛的人,肯學別人的好處,別人有善的行動,就去學他,那麼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進德修業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孟子曰: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予於科名亦然。
譯:古人又說:「如果有志向取得功名的人,必然可以得到功名。有志向做富貴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人要有志氣,就像樹木必須要有根,立下志向,就要謙虛謹慎,就算是像灰塵一樣的事情也要與人方便,這樣自然感動天地,而給自己積下福德。」今日要求取功名上榜的,起初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不過是一時興起,興趣來了就求取,而遇到挫折就停止。孟子說過:「只是大王個人喜歡音樂,齊國的子民就有福氣了,如果大王把追求快樂的心帶給百姓,這是百姓的福氣」。相同,考取功名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考取功名是為了天下蒼生,那麼福報毅然是非常大的。
慧通於庚寅年壬午月辛卯日戌時譯于慧律堂工作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