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貪婪

中國人為什麼貪婪  「中國人最大的缺點是貪婪」,此言非筆者原創,是英國的哲學家兼數學家羅素所言。他是在考察過他那個時代的中國後得出的這個結論,在《中國人的性格》以及《中國的問題》中均有提及。無獨有偶,在1911年出版但近期才譯過來的《病痛時代》里,作者美國社會學家羅斯也談到,「中國的官員貪婪成性」,不僅僅是官員,羅斯在他的書中還提到「中國的商人潛意識裡有攫取一切財富的慾望」,說明中國商人也是貪婪的。  還有很多其他不知名的各國的外國人提到中國人貪婪的特點,在此就不一一述及了。當然我們不能盲目信奉他人的觀點,畢竟智者千慮還必有一失。不過其他人不好說,但對於羅素得出的判斷我還是相信他的結論不會過分地偏離客觀與公正的。對此,分析如下:  他在談論自己的國家時曾經提到「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顯然他能清晰地看清自己國家對別國所犯的錯誤,並不為自己國家的野蠻辯護。這說明他的觀點並不具有類似於階級、立場等的局限性,他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人世間的問題。他不僅僅是英國人,更是一個追求正義與和平的地球人。這樣一個有著清晰的是非價值觀的人他的觀點顯然比那種從某處領取賞銀後表達的觀點更可靠,也更準確。無獨有偶,著名學者愛因斯坦也表達了他對羅素相當高的評價:「清晰、確切、不偏不倚,您在您的書中以此處理邏輯、哲學和人類問題。這一切在我們這一代人無出其右。」這是愛因斯坦寫給羅素的信中的語言。  一個顯著的事實就是自己了解自己往往並不容易。中華民族真的很了解自己嗎?往往是旁觀者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和別人的區別和差異。了解一個事物乃至一個人的最好方式是對比,而自己和自己是沒法對比的。只有對比才可能得出對中華民族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  在每個人的意識中似乎自己都很完美,中華民族尤其如此。我們今天的媒體(尤其中央媒體)幾乎很難見到對自己的國家或社會的解剖或問責。越是這樣今天的中華民族反而越不自信,一方面喜歡讚美自己,一方面又需要得到外人頻繁的讚美,能引起外人注意就自鳴得意沾沾自喜。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像孩子需要不斷地得到媽媽的表揚一樣。對此西方人常常覺得很可笑。這也是中國人不成熟價值觀尚未確立或者說沒有信仰的表現。從人的個性的生長發育程度來說,這是一個民族整體不成熟的結果。人總是在總結經驗中成長,如果不承認錯誤當然就不可能從中吸取教訓然後進行一個糾正錯誤後的升華,不斷地缺乏升華過程這種成長自然就會停滯,因而表現幼稚,這是心智的幼稚。一個民族整體都心智幼稚的話,那麼她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就必然都難脫幼稚了。  對「中國人貪婪」這個論點筆者的觀察也有相同的結輪,貪婪的確是中國人普遍具有的共性,別說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就是今天依然如此。倘若讀者有心且有誠意能夠打開一些跟中國人有過一些頻繁且深入交往的外人的心扉,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的話,也能得到相同的評價和結論,而且筆者斷言這個結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會改變。因為改進一個民族的性格沒有文化與教育上的大動作是不可能成就的,而且它還需要時間。雖然這個結論讓人異常難堪,但,這是社會行為習慣導致的思維習慣的結果,當然它有誘因,這就是以下本文將要談到的問題。  在此之前先說說中國人貪婪的實例。比如今天的官員,貪圖錢財幾百萬還不夠嗎?非要上千萬上億;貪戀女人三五個還不夠嗎?非要搞出幾十上百個情婦。這裡還要提一下高幹,他們在我們生活比較貧窮的時候就已經有轎車和勤務兵了,等於有了車和保姆,但為什麼還要搞出上億元的家產,除了吸毒花費以外合乎常理的消費是根本用不了的!本來衣食無憂如若想造福人民在高位上很容易就可以流芳百世的,結果一不小心卻遺臭萬年,並為千夫所指,還被逼得四處逃竄藏匿財產。至於專家學者,因為良好的教育本已衣食無憂卻不能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而為虎作倀,雖遠離生存之憂卻擺脫不了恐懼的思維習慣使然。由於社會環境的結構不合理,不支持獨立謀生的境地使得生存之憂時刻咬噬著這些精英的神經,結果被迫從精神上殘殺自己來迎合艱難的生存環境。  當今月入二、三千還與賣菜的老農唾沫飛濺地還價,開寶馬的人撞了修自行車的攤子還要對方賠錢,結果逼得人家拿刀捅了自己一家人。至於平民,在每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上都劃拉小算盤在內心裡算計一下不僅是中國老百姓的通病,也是我們生活煩悶、甚至痛苦的主要來源。有人做了個試驗,找十個點買東西分別付兩次錢,第二次以「剛才忘了付錢」為由倒回來付,結果十次均被對方笑納,其中還包括這個人認識的人。再說股民被套了就嚷嚷著讓政府救市,本來還是有點錢的結果沒了,筆者也有過因貪婪而失去賺錢的機會。對此筆者的兄長有過一句不知是引用還是原創的經典之言:「人們往往因為貪婪而失去現有的。」是啊,貪官因為對錢的貪婪而失去自由生活的機會,像被人在脖子上套了枷鎖的奴隸,惟命是從,哪怕罪大滔天的賣國行為。還有很多人違法亂紀地貪婪就不一一例舉了。當人們為了錢財目無章法、不擇手段的時候用貪婪來定性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有人說人性總是貪婪的,這是把它極端化的說法。乞丐不貪婪但值得讚美嗎?只是像中國人這樣無尺無度地貪婪才有點過分,因為和外國人比平均來說中國人的表現的確很貪婪。說外國人不愛錢那是胡扯,但也沒有像中國人尤其是今天這樣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如果說一個人有某個缺點且比較過分可能是個人問題,但是一個民族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且表現過分就一定是社會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制度問題。  為什麼中國人貪婪呢?中國人的貪婪源於中國文化的落後。  筆者總結出兩點:第一是落後的文化導致社會結構不合理帶來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環境;;第二是有一個缺乏幸福、慾望極度不被滿足的幼年時光,也是父輩們殘酷的生存競爭環境下缺乏休閑時光的影響,以及教育、文化的落後導致。  中國社會結構一直處於一種極端落後的境地,這和中國的封建制文化有相當大的關係,首要的是等級制文化,另外還有一個是中國古文化的誤導——重文輕商。社會不推崇商業文化——即交易的文化,社會中交易行為較少,因而無法誕生成熟的商業行為。成熟的商業行為是公平地生存與處事。社會中缺乏成熟的交易行為導致人們喜歡白吃白喝白拿白占,這也是中國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這都是社會結構的不合理造成的畸型人格。仔細觀察這種思維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我們的人大代表的提議絕大多數都是想方設法幫助政府花錢,說這裡需要錢、那裡需要錢,但就是不能提出一個幫助政府很好地掙錢的方案出來,整天嚷嚷著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這是其一。還有我們的管理層,似乎管理就是給下屬撥款,為了撥多撥少的問題吵得雞毛飛天,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追求分配而不是創造上。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創造得很富裕了還愁分配不過來嗎?  由於重文輕商中國至今都不鼓勵個體經營,儘管嘴上大力倡導過但相關的規章制度卻少有出台,即使有也是不成熟的。因而個體無法通過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由人的身份獲得平等生存的社會機遇和條件,導致個人的生存環境相當惡劣。說白了中國缺乏一個只要靠自己勤勞就可以維持生計的寬鬆的社會環境。人是一個經驗性的動物,從自己的經歷奠定對社會的認知,艱苦的生存環境會徹底造就一個人的思維屬性。錢是第一位的,對它的認識來自於生存中掙錢機會的非常稀少;而生存的殘酷競爭會使社會處處凸現惡性競爭的痕迹。我國文化中的等級制度又人為地加大了競爭意識,這種意識加強了人們的競爭思維,因此使人們的行為表現得異常極端,歷史上有的大富大貴在年少時有過十分貧窮的經歷也源於此。  生存是人基本的需求,滿足它並不困難,但是艱難的生存經歷則會給人的生理乃至心理帶來深重的傷害,這種傷害根深蒂固、很難消除,它會深刻地影響人一生的行為和思維。生存需求是每個人、尤其是幼兒最柔弱的本能,而心理學家馬斯諾認為「柔弱的本能需要一個善意的文化來孕育它,使它出現以便滿足自己。它很容易被惡劣的文化環境所摧殘。」  中國的文化「禮、義、仁」恰恰是這種惡劣的文化,雖說生存需要容易滿足,但也必須滿足,它是人的生存基礎,也是社會的生存基礎,當我們的文化過度強調禮、義、仁時就等於把人性這種基本的柔弱的本能滿足給拋棄了,導致理想和現實有了差距。所以中國又有個普遍現象,道貌岸然的君子往往又是卑劣齷齪的小人。他們不僅言行不一、表裡不一,在不同的場合表現也大相徑庭。社會需要的普遍觀念是公平,不是奉獻與自我犧牲。正如羅素所言:「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擁有一定的權力,維護自己應得的東西,不應視為罪惡。」他還說 「財產欲是根深蒂固的,一旦壓制必出危險。」事實上,財產欲若在幼年時遭到壓制、若沒有正常發芽成長,就會培養出日後貪婪的慾望。財產意識還有一個很好的益處,就是它可以鼓勵創造,發展建設。私心是財產欲的結果,成年人大約明白自己私心的可怕,於是從不鼓勵他人自私。殊不知,在幼時私心得到較好照顧的人其成年後往往並不貪婪,反而會產生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因為人們的精神境界也是慢慢從平俗走向高尚的。人性天然有私心,私心得到很好培養和發展的人成年後離無私往往僅有咫尺之遙。當然私心的培養需要一個尺度,只要不是不合理的惡欲都可以寬容處置。另外私心也是追求公平的基本條件,如果人人沒有私心,社會也誕生不了真正的公平。這樣的社會也不可能有很好的發展。  為了生存的需要而貪污上億元怎麼解釋似乎都不通,而這恰恰是人性在幼年或青少年時期遭到虐待後的必然。心理學家在確定類似的本能心理的方面意見相當一致。他們認為只有諸如餓、渴等才算是類似於本能的,其它的需要都是基於這些本能適度地滿足之後誕生的,當人成熟到進入高級需要——即超越於生存與安全之上的需要時,對於維持純粹的生存需要的偶而缺乏也能產生適當的有時甚至是超常的容忍度。如果高級需求被剝奪人們不會像低級需要被剝奪那樣表現出近乎瘋狂的反應,中國人的貪婪正是因為低級需要被剝奪而產生的瘋狂反應的結果。如果沒有成熟到超越這一基本生存需要仍然停留在這一需求層次上就會帶來痛苦,這種折磨將伴隨人的終生,除非自己下大力氣克服它,問題在於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去克服它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說中國人的貪婪實際上是從小就打下來的根基,不僅如此,這還深刻地影響中華民族的創造性和革命性。這個革命並非是流血犧牲的戰爭,而是一步一步推動社會進步的行為和動力。如果孩子沒有足夠感受到父母給予的無條件的愛——同時也是安全的保證,那麼孩子就不會產生超越於安全需要之上的其他需要,比如探索外界的奧秘,感知新鮮事物的好奇的樂趣以及最終的帶有自我實現意義的創造的樂趣等等。  由於自小的生活習慣,中華大地上官員的管理總是圍繞著這些生存的本能做文章,管理的思維習慣是『如何讓別人知道我的存在』以期達到中飽私囊或者讓他人對自己畢恭畢敬的目的。管理不是扶助而是卡捏。人們在殘酷的生存壓制的競爭中被拖得筋疲力盡,生存機會的稀少也就是掙錢機會的短缺導致他們也無力擺脫這種悲慘的境遇,自然也沒有閑功夫琢磨改革與創新。創新需要休閑的時光。沒有溫飽,休閑是不存在的。看我們今天有嗎?雖然我們今天也算富裕但今天的我們更加苦不堪言,殘酷的競爭時時刺激著我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讓我們已經徹底喪失了人的理性。事實上精神層面的貧乏恰恰導致了中國人的貪婪,而這,和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的表現非常一致。這是沒有文化的結果。中國自古文化就掌握在精英手裡,不能普及的文化當然對整體民族的社會行為無法形成良好的塑型。  交易是商業文化的核心,它是維護私心和財產欲的最好保證,它也是實現人們個體幸福的最好方式,是低級需要得到充分保證的必要條件。公開的交易逐漸成熟後會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可以誕生誠信、守時、公平等優良品性。中國自古的重文輕商使得商業文化不能很好地確立,人們商業意識淡漠,逐漸養成好逸惡勞的特性。平時缺乏交易,一旦有交易機會恨不得300%地攫取最大化利益。一個時時處處有交易機會的社會人們是不可能在每次交易中都去追求100%的利潤的,就是說是不會那麼斤斤計較的。一個健康而文明的社會應當對交易行為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中國的輕商文化使得人們不願意交易,但交易行為又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於是在文化鄙視的情形下,交易只能由公開轉入地下。  中國人普遍不善於公開地談論交易,總以「這麼說就見外了」來搪塞,其實不過是虛偽。但社會又普遍實現著各種拐彎抹角地交易,這種社會模式自然使得行賄猖獗、貪污盛行,越骯髒的地方越藏著各種奇形怪狀的交易,正正噹噹地交易總是受到阻遏,見不得人的交易到處盛行。這樣的社會結構很容易誕生卑劣萎縮的習俗和文化。如今,街頭擺攤就受到我們城管的遏制,底層人的生存狀況日趨艱難,發展到極處時暴動的發生就是必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周期率的由來,中華民族的社會結構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東西,而根源卻在於中國文化。  我國的文化中雖然崇尚誠信,但卻從沒有一個真正適合誠信發展的土壤,真正的誠信主要來自於人們的社會活動,而交易是社會活動中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中國文化中的重文輕商使得交易行為被極端扭曲,同時也扭曲了人們通過交易達成美好意願的途徑,跟著被扭曲的,就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和諧的社會一定是儘力促成各種交易成行,當然這是以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為條件的。  那麼針對中國人的貪婪特性應該採取什麼辦法消除呢?  很簡單,只要做好這麼兩點,一是創造個人能夠自由交易的規章制度,比如允許個人開辦公司,為勤勞之人創造寬鬆的生存條件。這也可為優秀老闆的誕生培育富饒的土壤。這首先要求門檻低,只有註冊資金十分低廉各種限制條件很少才會可能;大浪淘沙,只有誠心誠意為社會乃至他人服務的人才會在社會中長久立足。第二是給三歲以內孩子的父母足夠的休閑時間來養育孩子,有可能的話通過立法限制他們的工作時間保證足夠的休閑,中國人自古就不會正確愛孩子,這和我們男尊女卑的古文化有直接的關聯。最好開辦父母學校,強制年輕父母學習如何尊重、愛護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有好的性格,文化與教育才會有建樹。中華民族才會從創造中得到富足的快樂進而享受到美好的人生。
推薦閱讀:

二戰結束後,為何有11萬日本女人嫁給中國人?真相令日本難以接受
1949至今 中國人究竟花過多少錢
中國人的人生智慧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辯是非,較短長。才舒放即當收斂,才言語便思簡默」
「霧裡看花」難見中國人權事業真實進展
中朝邊境一個小村,朝鮮女人想嫁過來,中國人也羨慕這裡!

TAG:中國 | 中國人 | 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