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若巴喇嘛:宗喀巴大師與六瑜伽傳承

彌勒若巴喇嘛:宗喀巴大師與六瑜伽傳承(2009-03-20 13:24:49)

轉載

標籤: 宗喀巴大師 格魯派 西藏 瑪爾巴 米拉日巴 印度 迪諾巴 那若巴 文化 分類: 道次第

西藏精神文明史上,宗喀巴大師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他是許多著名作家中,最具創造力的一位,並且也是讓雪地大放光彩的哲學家與瑜伽學者,通常在傳承文獻上,就簡單地尊稱名相為宗喀巴大師千波,意即「偉大行者宗喀巴大師」的意思,或者是嘉華寧巴,即「佛陀轉世」的意思。「宗喀巴大師全集」展現他的學識用心之深,以及涉獵範圍之廣,包括所有佛教思想的全部範疇:顯宗的佛法,以及深奧密宗的教義。

士耳人入侵印度,在佛教發源地上摧毀佛教不到二百年之後,他適時出現於西藏。然而,早在佛教被完全摧毀之前,西藏人已經大量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不同的傳承,穿過中亞高原向外流布,並在山中的苦行林、寺院、岩窟,以及其他可以從事精神活動的地點,源遠流長,保留下來。

佛教在西藏的流布,通常被分成兩個時期:前弘期與後弘期。前弘期是指第十世紀結束之前,所做的傳教活動。後弘期,是十一世紀的佛教復興運動,以及眾多學派、支派產生的燦爛時期:那羅巴六瑜伽,屬於後弘期這個時段。

西藏關於佛教輸入的記載,對於七世紀以前的情形,未能提供詳盡史料。大約西元六五0年時,在國王松贊干布的統治下,佛教變成國教。從這時起,重要的佛學傳承,在皇室的贊助下,開始有系統整理,並清楚地保留記錄下來。所有主要顯宗及密宗經典(甘珠爾),以及論述(丹珠爾)都在那時候,由梵文譯成藏文,主要的印度佛教徒傳承修行法,隨之確立,成為雪地生氣勃勃的傳承。

原註:顯密經典及論述,三者當中的顯宗經典,指佛陀開放性的經文記載。除了戒和律之外,經在被記載下來以來,都以口述方式,傳了好幾個世紀。其次的密宗經典,是比較深奧難懂的開示,由佛陀以神秘方式傳受。後者是指一些對佛經的論述與釋論,由後來的印度上師所撰寫。

這些典籍,都收入西藏大藏經之內,前兩類典籍,稱為「甘珠爾」,第三類則稱為「丹珠爾」。

西藏人深刻地記得三位偉大「法王」的黃金時代。即使九十世紀初期的內戰,摧毀了許多的瑜伽典籍,仍有許多譯本,以及含有術語、字典類的典籍被保留下來,而且在許多傳承復甦之前不久,又紛紛問世了。

原註:三位偉大的「法王」,身分同時是西藏國王。松贊干布,是七世紀中葉人,他使佛教變成為西藏的國教。赤松德贊王,八世紀中葉人,他敦請蓮華生大師來到西藏,建立西藏境內第一座虔誠信仰的寺院,並監督過許多佛典譯作。再過半世紀之後,赤熱巴金王,鼎力贊助整理早期佛典翻譯作品系統化,完成前兩位國王推廣佛教、佛學的傳業。

三位偉大法王,被認為是生命體的轉世化身,最後,轉世為dl喇嘛一世。

藏傳佛教學派,從寧瑪巴,即「舊派」時期開始,就是傳分裂的現象發生。舊派這名詞,是「早期傳布佛法教義」的同義詞。

十一世紀時,一度許多西藏人向南求法,越過喜馬拉雅山,去印度上師們請教。當中許多人,在北印度大型國際佛教大學,諸如那蘭陀寺、超行寺等地,參加佛學修行課程。其他則是與個別的上師學習,例如瑪爾巴,就是在那羅巴門下修習佛法。

因依西藏已有數世紀之久的佛教知識,以及自印度學習回來的佛學知識、新興佛學觀念及名相(即術語)等,逐漸湧入,於是又興起自梵文佛教文獻翻譯為藏文的運動。一些瑜伽學者回到西藏,發現各方競相爭取自己當上師,又有成群的學生環伺在旁,因而發展成許多寺院、隱士修行場所、苦行林等蘊處,同一集團的成員,致力研究與修行譯師所發現特別的佛學傳承。

晚期流布的教義,大都是自由作家(大譯師)的貢獻。相較於早期的流布,因為都是布施的宮延出資,所以,內容想當然是帶人個人色彩。那時候,西藏佛教有數十個新學派產生,這些新學派的相容性,只在於他們譯本中所使用的語言有點標準化,以及都跟著西藏西部之譯經風潮而脈動。

因此,在宗喀巴大師時代之前,大部分西藏佛教學派,主要學說根據,大半直接來自印度的特別傳承。而從宗喀巴大師學說凝聚成的學派,如原先已有甘丹派及後來的格魯派,則是從融合的藏傳佛教傳承中,唯一成功地自成系統的西藏佛教學派。同樣的運動,漸漸為其他學派吸收,就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形式。

宗喀巴大師並沒有太花太多時間,去追尋哪些傳承比其他傳承更有力量,或是去了解哪能些印度佛教的典籍比西藏的更精確。即使早期他大為讚賞的上師,經過長時間下來,許多西藏傳承喇嘛(即上師)在他眼裡,都變得有點偏頗,並且是堅持貧乏的佛學知識、草率的證悟力,與精神上的自滿。

他一生的工作,都在追尋源自印度的優秀傳承。其取捨標準分為三種:佛陀口述最初的顯密精義、印度大成就者的論述、各傳承最早的藏文譯著經典。

早期譯經師中,宗喀巴大師給予最高評價的是瑪爾巴譯師,他是噶舉派(藏文原意為口耳相傳)的創造者。瑪爾巴引進中最著名的那羅六法,就是「那羅巴六師瑜伽」。宗喀巴大師有關密宗修行系統的論述,正式的標題名稱是「甚深妙道那羅六法引導次第?備具三信仰說(以下簡稱信念書)」,成為甘丹寺那羅巴傳承的標準版指引書。甘丹寺是宗喀巴大師於一四0九年,在拉薩附近初遇的佛寺,後來變成孕育格魯派學識的搖籃,並成為數千年來,在中亞地區,從西伯利亞到北印度,相繼成立之「格魯派寺院精神象徵」的總部。

「三信念書」成為該地區數千位格魯派僧侶、尼姑與修行者,修行那羅巴六瑜伽的指導法本。在這廣袤地區,這些人追求那羅巴傳承,做為個人研究密宗以及修行之用,並維護這個傳承基礎,將近六世紀之久。宗喀巴大師有關六瑜伽的作品,計有兩部分:一是「三信念書」,這本是真正由宗喀巴大師所撰寫的,全書共一百二十頁。另一部分經篇作品的濃縮版,由他的弟子巴千玻袞襄巴編篡而成。濃縮版式的重點放在靜慮禪修行方面,捨棄有關原理的討論,篇幅僅四十頁,是宗喀巴大師原作的三分之一。

在火猴年(一八三六年)時,名為傑先饒嘉措的高僧,編注宗喀巴大師「三信念書」。一位弟子謄寫傑先饒嘉措的序言。這位大師圓寂之後,他所收集的作品,以「論釋三信念書」為題名而出版問世。從此書中,可以窺見一些那羅巴傳承的軌跡,以及格魯派學人對三信念書的觀點:洛札的瑪爾巴論師,直接從有名的(印度)上師那羅巴之處,得到許多傳承,其間自各密宗傳承中,先後得到六項教導。瑪爾巴將六項教導,加以整理,成為有系統的、著名的「那羅六法」,當中包括清楚呈現圓滿道次第瑜伽,及提供修行圓滿道次第瑜伽之深入深入淺出方法。那羅巴和瑪爾巴分享六瑜伽,以及「六瑜伽之歌」。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六瑜伽遠在那羅巴之前,就已經存在印度,只是當時是否已經被整理成系統化,尚未得知。那羅巴六瑜伽是早期噶舉派上師獨一無二的教導。宗喀巴大師在接受此傳承之後,針對此系統集成論述,成為「三信念書」。

噶舉派特別以六瑜伽傳承聞名,早期的傳承上師如瑪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帕木竹巴與止頁巴等,都是此傳承完美無瑕的闡述者。然而,當一代一代傳下去時,許多口耳傳承,自然而然出現不清楚的小地方,甚至出現錯誤之處。傑嘉華寧巴(原意為佛陀轉紀者,於此乃指宗喀巴大師)改進了這些小地方,並釐清所有重點,以及傳承系統的基本原則,基於這點,那羅巴六瑜伽成為今天格魯派生要修行課程,是受宗喀巴大師的影響。上述名相,等於為「那羅六法」的傳承下了定義。那羅巴,是印度佛教上師,他教導西藏來的瑪爾巴學習六瑜伽教義和修行法。瑪爾巴把傳承傳播到西藏,並教授數百位弟子,其中,密勒日巴(生於一0四0年)是西藏最偉大詩人之一,也是瑪爾巴門下最有成就弟子之一。

岡波巴(生於一0七九年),是塔布地方的醫生,原本為甘丹派僧侶,後來變成了密勒日巴弟了,最後以最成功繼承人身分出現(編註:岡波巴為塔布噶舉創始者)。偉大的帕木竹巴(生於一一一0年),促成了那羅巴六瑜伽在十二世紀廣受歡迎。還有止貢巴?傑敦松根尊者(生於一一四三年),是帕木竹巴著名八大弟子之一。

在這裡,我們有那羅巴的尊名,以及在他之後,從瑪爾巴開始,西藏傳承上師最初的五位上師尊名。瑪爾巴有四位主要弟子(四大上首),他們都接受許多獨一無二的傳承。當中三位:翱敦、楚敦和密勒日巴,接受那羅六瑜伽傳承。而第四位,梅敦,則接受那羅巴的秘集金剛檀陀羅傳承。宗喀巴大師在整個論述中,都引用或參照此四人的傳承,然而到了三世紀之後,只有密勒日巴的那羅巴六瑜伽傳承,為宗喀巴大師所接受。

密勒日巴接著在六瑜伽傳承教導出數十位弟子,當中最主要的是甘丹巴僧侶岡波巴,他在塔布的寺院中,有一群男女瑜伽修行者,埋首接受他的修行。這四位在之後,變得顯赫有名,並衍生出塔布噶興四舉系,稱為「噶舉四大舊系」。就如之前引述,偉大的帕木竹巴是四系中的最後一系,他接著教導出八位優秀弟子,這八位又創立八支噶舉支派,即為「噶舉八小新支」。因此,就有十二個不同的噶舉派系支,第一派皆有個別的六瑜伽傳承。這些,通常會有一個中心的寺院或隱居修行場所,並有數十位共修者。

原註:我們通常地聽到噶舉四大舊派,與噶舉八大新派等,一大堆翻譯名稱,或稱「四大系」與「八小支」。雖然藏文使用到che與chung,有時含有這個意思,但是通常沒有這個意思在內。本文中把它們翻譯成「大的」與「小的」,是有誤導的可能。舉例而言,止貢噶法是八小新支學派之一,可是,它的規模卻比四大曆系全部加起來還要大。事實上,四大舊系中,有兩繫到了十二世紀,就幾乎已經不存在了。編註:藏傳佛教部派傳承之稱呼,本書採用順序為教、派(或巴)、系、支、流等階層,如造成讀者不便,敬請原宥。宗喀大師在「三信念書」中,將早期噶舉派上師傳承總結如下:瑪爾巴將那羅巴六瑜伽傳給三位弟子:果敦、珠敦和密勒日巴。接著,密勒日巴傳給他的的兩大弟子:岡波巴與惹瓊巴。傳承從岡波巴以後,大大地增加許多不同修行的法門,每種法門都自成一格,並對不同修行法,各有其獨一無二的個別看法……。因此,傳到西藏的一百年間,「那羅六法」傳承在雪地早已根深柢固了。上述的引用句中,這些早期西藏上師,都提到傑先饒嘉措。早在兩世紀之前,他就已介紹本書作者宗喀巴大師,以及他在傳承中扮演的地位。十九世紀的傑先饒嘉措,當然是宗喀巴大師底下的格魯學派僧侶,從他為宗喀巴大師思想所下的結論,可以明顯看到這句話「基於這點,那羅巴六瑜伽成為今天格魯派主要修行課程,是受宗喀巴大師的影響」。他的意思,是宗喀巴大師所有天分能力,花在那羅六法傳承上,由於他對每一件接觸的事物,都給予了獨一無二的深度與光彩,而且對佛教全面的教義結構,也提出看法,使格魯派傳承得到殊勝力量。他對當時西藏宗教精神世界、各派思想,做了比較,即使我們隨意瀏覽他的文章,都可以看出文章題材的瑰麗與豐富性。談到宗喀巴大師時,我們已來到了十四世紀末葉,以及十五世紀實。或許,跳回到藏傳佛教宗的重要時代,也就是古老印度佛教宗傳承的年代,會比較有幫助。

意欲深入,請參閱【宗喀巴大師的那羅巴六瑜伽*實修教授】

http://q.blog.sina.com.cn/zhongyuanhao/bbs/topic/tid=14395769


推薦閱讀:

案例研究:慢性疲勞
貓式 瑜伽貓式伸展
阿斯湯伽瑜伽拜日式A
簡單兩個瑜伽動作,讓你瞬間氣質不凡!

TAG:傳承 | 瑜伽 | 大師 | 喇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