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功能與作用

  • 分享
  • 應用程序
  • 公共主頁
  • 人人生活
  • 人人小組
  • 同名同姓
  • 校園百科
  • 大學百科
  • 人人熱點
  • 人人小站
  • 人人逛街
  • 人人校招
  • 引言合唱藝術這顆音樂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是全人類音樂藝術高度發展的結果。在歷經千年發展過程中,自從歐洲中世紀的宗教音樂產生以來,經單聲部的格里高利聖詠發展為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等多聲部的合唱。這些音樂是採用逐漸增加聲部的方法,形成歐洲的早期合唱形式。這些形式的音樂後來人們總稱為奧爾加農、康都克特和經文歌等。到了15世紀,這時合唱已基本成型,但還是以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為主。直到17世紀歐洲歌劇的興起,才使帶伴奏的合唱得以出現,並逐漸地成為歌劇音樂的主體,一些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風格、各種體裁的合唱作品,這時合唱藝術才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國合唱藝術的興起,是從學堂樂歌之後才開始的,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卻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無論題材、體裁、創作技法等所進行的大膽嘗試,都獲得了成功,這些作品為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縱觀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使我們認識到合唱音樂已成為音樂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與矚目,研究和探索合唱創作便成為我們的又一科研課題。為此,筆者僅就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功能與作用,做一些粗淺的探索。.一、鋼琴與合唱的關係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在經歷三百多年的演化與發展之後,其藝術表現已達到了極高的境界。隨著鋼琴製造的不斷完善,它的優勢越來越顯示出來,而合唱藝術的發展也迫切需要拓展更為廣闊的表現領域。這樣在古典派後期,為合唱加入伴奏,便是作曲家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段。這主要是因為鋼琴具有獨特的表現力,演奏者單獨就可以完成多聲部音樂的藝術表現。把鋼琴與合唱相結合,不但可以發揮樂器的演奏技巧與表現的巨大可能性,而且也使合唱找到了新穎、廣闊的藝術表現天地,形成兩者緊密結合、相依共存的有機整體。 二、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一般功能與作用鋼琴伴奏在合唱中常見的功能與作用大致有三種情況:和聲織體的襯托功能與作用;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功能與作用;主題並置對比的功能與作用。 1、和聲織體的襯托功能與作用和聲具有形象意義,它的各種材料的組合形成不同的音響效果,以此來體現不同的思想情感與意境。在音樂創作的發展過程中,和聲的這種作用常常用於塑造音樂形象、描繪情景等。但是和聲的材料必定是有限的,怎樣在有限的和聲情況下來提高音樂表現,這就必須用不同的織體寫法來加以補充、完善,所以和聲織體的寫法對於音樂形象的表達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現有合唱作品中經常有這方面的範例,這些手法可能有幾種方式存在,即柱立式和聲進行;節奏性和聲進行;分解和弦的和聲進行;音型化的和聲進行。(1)柱立式和聲進行的伴奏手法:是合唱中常用手段之一。由於這種寫法使合唱的效果更加豐滿,宛如美術中的雕塑,使合唱與伴奏在節奏上形成同步進行,故音響渾厚、豐滿。其特點是節奏一致,和弦常用密集位置,造成結實有力的效果。如舒曼的混聲四部合唱《茨崗》中第29小節開始的中段,就是採用這種手法寫成;王西麟為民歌《草原情歌》所編配的合唱中,從開始共20多小節的鋼琴伴奏的寫作,也是採用這種手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德國的眾讚歌中,也有這種手法的使用。(2)節奏性和聲進行的伴奏手法:是用節奏型與和聲相結合的方法,形成節奏性的和聲進行。這種手法常用於表現樂曲的特定體裁、風格與內容。但這種手法容易使音樂單調枯燥,所以一般在曲式的不同地方,多進行一些轉換。例如:劉熾創作的大型混聲四部合唱《祖國頌》第46小節開始有12小節就是用此類手法處理的;李遇秋為《長征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所編配的鋼琴伴奏,從31小節開始共有6小節使用此類處理法;瞿希賢為《烏蘇里船歌》編配的合唱鋼琴伴奏中「赫哲人走上幸福路」處共有7小節用此類方法處理;陳田鶴作曲的混聲四部合唱《森林啊,綠色的海洋》中的第109小節開始也有四小節採用此類寫法。(3)分解和弦的和聲進行:鋼琴是一種靈活的鍵盤樂器,發音比較短促,因此演奏快速的音型分解和弦是它的一大特長。針對這一情況,將縱向的和聲進行轉化為橫向的和聲進行(分解和弦),並靈活地加入一些和弦外音來增加聲部的流動性,這種處理方法可使和聲具有旋律因素。此類寫法的作品很多,英國作曲家A"埃爾加作曲、J"波德爾編寫的四部混聲合唱《雪花》中,從第51小節開始直到第61小節的處理所採用的此種手法最為典型;日本作曲家成田為三創作的混聲四部合唱《海濱之歌》也運用了分解和弦的和聲進行;還有中國作曲家利用現有民歌改編的合唱,很多都採用了此類手法,如陝北民歌風格的合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劉烽曲、張朝配伴奏),從18小節開始到35小節也用此手法寫成。(4)音型化的和聲進行:這是一種由一定的音型同和聲進行相結合而成的方法。在這種音型化和聲進行中,有時也有音調。這種手法既有和聲的特徵,又有節奏的特徵,根據伴奏音型的不同,能夠表現出不同內容、形象、風格、體裁等特點,因此,這種方法常常在合唱鋼琴伴奏中使用。如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歌劇《卡門》,其中的混聲四部合唱《波西米亞人之舞》的伴奏就是典型的用音型化的和聲創作的,非常成功,體現了這部歌劇的異國情調;再如由義大利作曲家丹查創作的歌曲《纜車》,經中國指揮家胡詠言編為合唱曲的鋼琴伴奏,也大量採用這種手法。2、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功能與作用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處理方法在合唱、重唱等音樂創作中經常採用,但一般是用於整部作品中的一個段落,這個段落要求與主調音樂風格形成對比,音樂一般比較抒情,形成一種復調音樂風格特徵。在具體寫作上經常是鋼琴伴奏與合唱人聲之間形成相互呼應、補充、對比,既要使鋼琴襯托聲部與合唱的主旋律形成統一的整體,又要使各聲部之間主次分明。從總的寫作技巧來看,有兩種情況經常使用:一是在和聲的基礎上加強鋼琴伴奏的旋律性;二是強調鋼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1)在和聲的基礎上加強鋼琴伴奏的旋律性的寫作,是為了強調和聲背景上的各聲部的獨立性。由於這種方法在總的節拍上還能形成和弦的結構,因此伴奏聲部與合唱人聲的對比不是很大,經常用背景聲部來襯托主旋律。例如,在英國作曲家埃德華"埃爾加的混聲四部合唱《雪花》中的第30小節處,共有四小節採用這種手法;在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作曲的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中的合唱《為什麼不盡情歡樂》,從第97小節開始共有57小節採用這種手法創作;作曲家張敦智的混聲四部合唱《森林的黎明》中,從34小節開始的鋼琴伴奏有四小節也是採用此類手法;中國早期作曲家鄭志聲的交響大合唱《滿江紅》中,從第30小節開始,共有5小節採用此類手法。(2)強調鋼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一般情況,伴奏聲部是在主旋律先奏出後再加入,並形成所謂的「副旋律」襯托聲部。而強調鋼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一般在合唱中的局部段落使用,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處理方法。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由作曲家田豐根據毛澤東詩詞譜寫的大合唱《憶秦娥"婁山關》中,從第114小節開始共10小節就是採用這類方法;作曲家陸在易所創作的女高音獨唱與混聲合唱《雨後彩虹》中,結尾處110小節用了這種手法。 3、主題並置對比的功能與作用這種手法一般是合唱部分演唱一個主旋律,而伴奏在合唱的下方,直接陳述一個主題,在縱的方面形成同時進行的局面,具有戲劇性效果。例如:前面我們曾提到的德國作曲家舒曼的混聲四部合唱《茨崗》中,第37小節開始共有8小節使用了這種寫法。這種寫法在合唱作品中還有很多,尤其是歌劇中的合唱就更多。 三、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特殊功能與作用在合唱作品鋼琴伴奏寫作中,除了我們上面談到的一些常見手法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被作曲家經常使用。這些手法在音樂表現上有著特殊作用,它的使用大大地豐富了合唱的表現力。這裡主要向大家介紹兩種手法,即色彩重疊與聲部的帶狀進行。
    推薦閱讀:

    醋對皮膚的作用
    頸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日乾的作用以及論命的原則
    你的額頭在財運方面起了什麼作用?
    干支和在命理的作用

    TAG:鋼琴 | 作用 | 合唱 | 伴奏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