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10) 慧律法師
第十集
所以惟有過量人,就是諸佛菩薩。所以惟有過量人,過量,就是不落入觀念裡面,叫做過量,所有的觀念,都是量的一種執著,所有的都是量的執著。為什麼?意識形態,總是離不開一種分別,總是離不開一種執著,所以非常人所能度量叫做過量,以過量超數量。我們人惟有空性的東西,才是沒有數量觀,有數量觀的永遠是凡夫,你看基督教的談到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對不對?行善就上天堂,作惡就下地獄,一個天,一個地,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佛在經典就不是這樣講了,佛在經典是說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書、不可數、不可講,佛說的那個話,真的是言語達不到的,已過量超數量的東西,你要怎麼說呢?到底宇宙當中的眾生有多少,你是無法講說的。所以惟有領悟空性,絕對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世界上也只有保持如如不動的人,不落入觀念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不落入觀念。落入觀念,美、丑,認為那個比較漂亮,要是我,在我看起來都一樣,我都一樣,對不對?為什麼?譬如說去百貨公司,百貨公司里有很多貂皮大衣或是牛皮蛇衣,琳琅滿目陳列了一整排,售貨小姐,也化妝得漂亮,你若是不落入這個觀念裡面,美跟丑都是觀念的問題。譬如說這個美人,葉子媚、葉子媚,葉子媚,性感的女星,葉子媚,那算是很漂亮了,要是魚看到她,全都沉入水底了,麻雀看到她,也會全部飛走,鳥見之則飛,魚見之則入,沒有一個敢停留,你以為你想要害死她呀,但是你說她很漂亮啊,那是人類看她覺得很漂亮,對不對!人看到她是覺得不錯,我們看母豬拉屎很骯髒,那公豬就很喜歡啊!那根本是不分身體骯髒或乾淨。人也是一樣,我們人認為男眾追女眾,感覺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女孩子就打扮得很漂亮,穿上新娘禮服,戴上這個白紗,前途茫茫,認為她很漂亮。在諸佛、菩薩看來,此身不凈啊,淫慾是束縛法啊,結婚時接受大家的祝福,你看看!結婚的人,有多少都離婚了,影歌星就有許多人在為我們現身說法了。結婚的人,有哪幾個是能夠很幸福的?所以你不要落入這個觀念裡面,也不是說,不結婚一定快樂,你不結婚你又不學佛,也同樣是死路一條。所以,不是不結婚一定快樂,也不是說,結婚就一定痛苦,就看我們是什麼想法,怎麼做,抱持何種觀念。也不是說,出家就一定解脫,也不是說不出家就一定不能解脫,看你怎麼運用這個本性的問題。所以惟有過量人,不落入觀念的人,簡單說,不落入印象,不落印象,不強加分別,不要逼迫自己的觀念,強去接受某一種觀念,或者是,或者是排斥某一種觀念,無取無舍,使你的心境保持一種很冷靜,很冷靜,但是那需要時間培養。你說世間令你很痛苦,你應該很感謝它,大慈大悲。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師父!那個人的心地很壞,他敢造業,你願意造業來磨練你,這也是個很不簡單的人,他也是一位菩薩,對不對?他是來示現的。像提婆多達多,五百世都做釋迦牟尼佛的老師,生生世世都要害死佛陀,所以佛過量,他沒有這個量,沒有這個數量觀,沒有說仇敵,善惡,對立的東西,他就是進入這個絕對的本體,進入絕對的本體。通達無取捨,你看!世間不值得你這樣追求,叫做取,也沒有所謂的痛苦的施捨,你施捨的東西,也沒有所謂的真正的施捨。有一次有人要建道場,要建道場,我拿了二十萬供養他,他很歡喜:法師感謝你!你大慈大悲拿二十萬給我建道場。我告訴他:這本來就是你的,我所布施的東西,這本來就是你的人,因為你今天有福氣,你才能得到這二十萬,今天你若是沒有福氣,我布施給你,你這二十萬也馬上就遺失了,所以二十萬給你,是本來就是你的東西。他嚇了一大跳!這種觀念,我也沒有感覺這叫做布施,本來就是你的東西,本來就是你的。我的師父,信徒說:師父你生病,抱病上課很辛苦。你錯了!本來就是我的責任,你想想看,我們一個人若是恢復這種意識,這種心態,還有哪一件事不快樂?要是說:菩薩你生了五個,我本來就要生五個。你可不要答錯了,不要答錯了,你要答應得恰倒好處。這通達無取捨,沒有所謂的取,也沒有所謂的舍,因為一切法,本來就沒有自性,一切法本來就不是實在的東西,不是實在的東西。所以我常常在想:有些人迷那些歌星、影星,我就想不通,到底迷哪一點?迷什麼小虎隊,或是當什麼老虎,那到底是在迷什麼?去現場拿張簽名照片,崇拜這個歌星、影星,崇拜什麼東西?你倒是說來聽聽看,你是崇拜他的大腸還是小腸,還是他的大便?你冷靜,你冷靜,你崇拜什麼?你要是說崇拜釋迦牟尼佛的真理,那還講得通,那是可以究竟的解脫,以法可以究竟的解脫,你去崇拜一個世間的凡夫?茫茫然,對不對?只不過是長得英俊或是漂亮一些,他不會死嗎?有一次我去為人加持,去為人加持,去榮民總醫院為人加持,榮民總醫院本來是不讓人加持的,不讓師父加持,不讓師父加持,家屬就用錢打點好,打點好之後,才進到太平間,亡者才剛被推進去而已,我告訴家屬:你要趕緊把他推出來,死後十六個小時內都不能動的。家屬就趕緊要去推遺體出來,進去之後一看,一整排的屍體,一整排的屍體,停放在榮總的屍體都還沒有收起來,因為整間都客滿了,客滿了,那時侯剛好快過年了,客滿了,屍體排了一整排,排了一整排,沒有地方安置,只好先擺在地上,也沒有時間蓋上白布,沒時間蓋上白布。當中有一個男眾非常英俊,非常的英俊,穿著西裝,穿著西裝,穿好西裝躺在那裡,躺在那裡,死因為何,我是不知道,那個男眾非常英俊。還有一個是已經放進冰庫裡面了,已經放進冰庫了,我走過去時,那個土公仔(棺木杠夫)剛好把遺體拉出來,那個女孩子真是漂亮?我就對著那個屍體講國語:你遇到我算是有福氣,嗡啊嘛骼,懷看志拿,嘛哈,古的肭嗎尼趴德嘛及乏拉 缽拉伐雨打牙 么 馬赫…… 我說:你遇到我算是很有福氣,因為你很漂亮,我也為你加持一下。死在醫院,死在醫院,我說:你遇到我算是你的福氣。她也對我一笑。沒有啦!這一句是我自己加的啦,真對我笑,我就要趕緊溜了!所以長得漂亮,又很有福氣遇到師父,去時也順便為她加持,又加持那個漂亮女孩。我看那個女孩差不多二十幾歲而已,二十幾歲。剛好有一個醫生進來。我好奇的問:醫生!那位小姐是怎麼死的?醫生說:難產死的,難產而死。太晚送醫院了,太晚送醫院了,血崩,一命嗚呼,才二十幾歲而已。所以我說這世間沒有什麼看不開的,有什麼好執著的?或是說崇拜什麼偶像、歌星,什麼影星,笑死人!或是政治家。所以我才說,所有的政治家;所有的事業家;所有的哲學家;所有的科學家;所有的藝術家,到最後你若是沒有我宗教家,OUT,一定無路可走,絕對是死路一條,你一定要找宗教家,宗教家才是世間最終的歸依,不管你事業有多麼大,業死!醫生有多出名,醫死!也是一樣。或者你是出名的畫家,畫死!都一樣,你沒辦法,一定要死的啦,你想解脫去死,你一定要找到宗教家,而且找宗教家還要找到佛教,buddha佛教。我今天有拿一張單子給蔡淑芬,裡面都是賢人講的話,等打好了字,一人分一張給你們看,看看圖文怎麼說,章太炎怎麼說:那個羅素怎麼說,對佛教的評語,那張分下去,就是一劑強心劑,快點把字打好,趕緊拿出來分給大家,不得了!佛教到最後還是可以獨樹一幟的。下面,你通達取捨,對這個世間。【以知五蘊法,】了解五蘊之法,【及以蘊中我,】【我】就是每一個眾生誤認為有一個主宰的我,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因為我們對五蘊不了解,認為有主宰的一個我,錯覺! 【外現眾生相,】因為我們影現這個五蘊,其實本性皆空。 【一一音聲相。】外在,下面那一句要划起來, 【平等如夢幻,】你這一句若是看得懂,你就大徹大悟了!平等如夢幻,既然你知道五蘊也是虛妄的東西,外在都是如夢幻泡影的東西,你有哪一點不能平等?你擺不平哪一點啊?誰在傷害你?如夢幻泡影;誰在成就你?如夢幻泡影;誰在施捨金錢?如夢幻泡影。富貴如夢幻泡影;貧窮如夢幻泡影;說法者如夢幻泡影;一切的傷害如夢幻泡影;讚頌,讚頌,誹謗,批評,傷害,統統是如夢幻泡影,你還有哪一樣看不開:你有哪一樣看不開?有些人邊唱歌還暗自哭泣,不知道哭什麼?平生如夢幻。 【不起凡聖見,】也沒有所謂的凡夫,也沒有所謂的聖人,自己覺得聖人,自己就是凡夫,沒有所謂的聖凡見。 【不做涅槃解,】也沒有涅槃解。涅槃不可解,傻瓜!涅槃怎麼解呢?涅槃是無形無相的東西,你想解什麼東西呢? 【二邊三際斷。】二邊就是有邊跟無邊,常跟無常,三際斷,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根本就沒有這一些,你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假設,時間是一種假設,時間既然是一種假設,它就是一種錯覺。比如說,你晚上在睡覺的時候,你沒有意識狀態在作用的時候,時間根本不存在,你怎麼知道你幾點睡覺呢?既然時間是你睡醒之後,看錶那一剎那你才知道幾點,那麼表示時間只是一種虛妄的東西。因為有太陽,有地球的運轉、公轉、自轉之後,有黑、白,白天跟晚上,那麼南北兩極,就沒有所謂的白天跟晚上了,白天、晚上,長的就是很長拉,短的就是很短啦。那麼因為我們在赤道的台灣,接近北回歸線,通過這個嘉義,所以,我們有強烈的黑暗跟白天的感覺,所以因為地球有公轉、自轉的問題,所以產生時間。時間是人定的東西,我們中國人定十二個時辰,子丑寅。。。。。那麼西洋人定二十四個小時,定二十四個小時,對不對?你也可以定四十八個小時啊,以後我當國王的時候,定四十八小時,那是任意我們計定的,那是任意我們計定的,那也沒有關係啊。以後我們若是當皇帝,就是一天有一百零八個小時,是隨我們喜好訂定的,難道不是這樣嗎:滴、答,這樣一秒,我要定:滴,不要答,很久才答,這樣一秒可不可以呀,也可以啊,怎麼不可以?是任意我們訂定的東西,時間的計數都是一種錯覺的東西,都是一種錯解的東西,你說時間,時間是什麼,你拿出來給我看看?你說:那是表,那是表啊,不是時間,那是一些零件所製成,由一些螺絲組合起來而已,你不要誤會那是什麼,這是有形象的東西,等一下踩破它,就損壞不存在了。你不知道,時間是一個觀念嗎?對不對?所以你在等什麼?時間是一個錯覺,愈痛苦就愈難過,愈痛苦就愈難過。一個貧窮人,生命就感覺愈長,為什麼?苦不定,苦不盡。一個很快樂的人,就感覺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我們人,是一種麻醉自我的動物,編織成一個美夢,然後自己去追求,又明明知道那是虛幻的網,奇怪的東西,奇怪!你去KTV,去MTV,去那裡唱歌,你明明知道它是無常的東西,那一定要毀滅的東西啊,而我們就是編織一個美麗的網,落入那個美麗的網,而變成一個苦惱的,苦惱的生死,我們人就是這樣。人是一群迷惑的演員,只有佛是導演,就是這樣,迷。所以三際,沒有所謂的過去,沒有所謂的現在,也沒有所謂的未來。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所以我們隨緣,運用這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麼也不要隨時說起心動念:我在做什麼。我了解,我很清楚我在做什麼,但是不要執著我在做什麼。常應諸根用,隨緣來隨緣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本性自有分別,分別也是無相的東西。所以證悟到空性的東西,本性自有分別,分別也是本性,要記得師父的話。一切法可以分別,分別就是本來的面目。叫你不起分別心,是不要落入執著,分別沒有罪過。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這就是說,這二句: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就是表示說天搖地動的千變萬化,你都不要理它。這句話就是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劫火燒海底,無論一切劫害,因為劫末就是火燒海底,就是表示翻天覆地的意思,這句話就表示說這個大劫難,風鼓山相擊,風鼓山相擊表示地震,風然後撞這個山,【鼓】就是震動,風鼓山相擊就是震動, 【鼓】可以當作打嘛,風鼓山,就是風打擊這個山,然後互相天搖地動。無論外境如何變化,你悟道的人,真常寄滅樂,永遠都是這樣,不值得你去執著,因為我們的色身有一天一定要死亡,一定要死。涅槃相如是,你若是證語涅槃,就是這種東西,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東西。【吾今強言說,】我現在勉強來解釋,【令汝舍邪且,】所以我現在令你捨去邪見。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你不要跟隨我的語言,那麼要用你的本性,汝勿隨言解,你不要落入這個語言,要隨我的語言悟入本性。 【許汝知少分。】這樣離言說相,才有與本性少分的相應。許汝,這樣你才能夠與本性有少分的相應。所以才有少分的相應。所以在座諸位,這樣我們就了解,這個世間的高興,快樂,貧窮,或是說其他一切外相,你今天所遇到的,不值得你這樣痛苦,也不值得你這樣執著,執著到最後逼迫自己走上神經病院,逼迫自己走上神經病院,就是一種強烈的執著,強烈的執著。有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人,有一天來看我,四十幾歲還是很漂亮,但是我並不曉得,我還問:妹妹你幾歲:她說:師父!我已經四十幾歲了。我說:那麼你怎麼這麼漂亮:她說:也沒有什麼用啊,我的命運很坎坷,日子很痛苦!我問:怎麼回事,說給我聽聽看?她說:我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我先生十幾年前就在外面有女人了,自從他有女人之後,就對我不理不睬的,把我打入冷宮,我很痛苦,我一直想自殺,有這個念頭,一直想自殺,曾經想輕生,但是又沒有勇氣,想說再碰碰運氣,說不定還能懷孕,可是醫生說,我沒有希望了,什麼試管嬰兒啦,我都試過了,什麼試管嬰兒啦、通輸卵管我都試過了,什麼求神啦,拜遍大大小小寺廟,什麼方法嘗試過了,什麼求神啦,拜佛啦,拜遍大大小小寺廟,什麼辦法都嘗試過了,還是沒辦法,就是不能懷孕,我問:那個女人有生小孩嗎?有?那個女人生了兩個。我先生要求跟我離婚,我就是不肯,我現在無法決定,實在很痛苦,我問:現在怎麼了:現在離婚了嗎:最近才離婚,我真想一死了之,已經拖很久了。師父!我聽說你有大智慧,你為我開導幾句,看我能不能看的開?我說:你注意聽!這樣你應該感謝他,第一,你沒有小孩,第二,我請問你他有留金錢給你嗎?她說有啊!留一間店面跟一間住家。我說:這樣你要感謝他,他沒有留下孩子給你,又留了一份財產給你,這樣你最容易修行了,你聽師父的話,你把這些錄音帶拿回去聽。我就拿了二套錄音帶讓她回去聽,聽了之後,現在她悟到了。我說:你要轉一個念頭,你要感謝你的先生,你要感謝你今天剛好沒有小孩,要歡喜你沒有小孩,你現在才四十幾歲,正好修行,現在她完全改變成了另一個人,你看錄音帶的力量有多大,我是不敢講:也不看看是誰說的。只是說力量很大,力量真的很大,這樣你就最容易修行了,你聽師父的話,你把這些錄音帶拿回去聽。我就拿了二套錄音帶讓她回去聽,聽了之後,現在她悟到了。我說:你要轉一個念頭,你要感謝你的先生,你要感謝你今天剛好沒有小孩,要歡喜你沒有小孩,你現在才四十幾歲,正好修行。現在她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了,你看錄音帶的力量有多大,我是不敢講:也不看看是誰說的。只是說力量很大,力量真的很大,這樣就救了一個人。不然她本來要去自殺了,想一死了之,你想想看!所以說 我們人對生死就是一個觀念而已,痛苦跟快樂也是一個觀念而已,她從前很恨她先生,一直想報仇,一直希望他去死,自己承受不了,一直想自殺,很氣不過。現在反而很感恩,我說先生大慈大悲,我說:留一間店面給你,又留了一間住家,這樣就不得了了,有沒有生小孩都無所謂了 ,轉變了她的觀念。因此學佛的人,我告訴她:就是世間最幸福的人,知道什麼是最快樂的,因此你要做你現在的立場,你的職責是什麼,不管你有什麼遭遇,你今天聽到佛法了,你就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不管你的痛苦有多麼重;不論你的逆境有多大;不論別人如何狠心的拋棄你;不論你的婚姻有多大的波折;或是說你學業如何的差;或是說你今天有多大的委屈,你都很歡喜來化消,以很歡喜的心來化消。所以我們要發一個願說:業障要讓我們痛苦,我有權利要讓自己歡喜,佛菩薩就是認命,歡喜心來接受命運的安排,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那麼今天你就能歡喜踴躍,當然你是不可能說:我阿嬌言下大悟!沒有啦!你還沒有那種機會,你還沒有言下大悟,你是小悟,這樣就不錯了,小悟啦,這樣你就很快樂了。不然像我,我整天這樣的嘔吐,嘔吐五年,加上又醫治了二年,嘔吐了七年,就算生個小孩子,也只不過嘔吐五個月而已,我吐了七年,七年,要是我,豈不是早就跳樓自殺了?嘔吐七年,你看足以生幾個小孩子了?生十幾個小孩子,也沒像我吐得這麼嚴重,到今天也還沒有痊癒,那我豈不是要去自殺,要是撞牆自殺?我也沒有啊,它若是在嘔吐時,我就說:再來、再來、再來,沒關係,再來啊!歡喜! 【志道聞偈大悟】你看看!每一個都大悟,我們也是 【大霧】,我們是霧峰的 【霧】,聽到大霧就暈頭轉向,看不清前方了。人家是大悟,我們也是大霧,開車摸不清方向。要是一貫道也是 【大誤】,只不過他是誤人子弟的 【誤】,有人說:師父!那個講師也是大徹大悟。我說:對啦!馬上就會很凄慘了!不要變成誤人子弟的 【誤】那就很麻煩了! 【踴躍做禮而退。】歡喜,非常的歡喜,作禮而退。行思禪師,下面要繼續請來參請的人:因為這段很難了解,所以師父重複的解釋。下面 【行思禪師。姓劉氏、】劉氏、劉氏,對啊!劉氏沒有錯啊,流血而死,流死(劉氏台語諧音)吉州人,【吉州安城人也。】把筆拿起來,吉州是江西省,江西省安城人。【聞曹溪】曹溪就是六祖所在之處,【法席盛化,】法席盛化,度了很多眾生,【徑來參禮。】他就來頂禮六祖。【遂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意思就是說,【務】就是說,我要以什麼為根本來修行法,當何所務,我要如何來抓住這個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務】就當作動詞,我應該如何修行,才不落入階級。階級就是對立啦,才不會落入對立的觀念。【師曰:汝曾作甚麼來:】【曰:聖諦亦不為。】聖諦就是說苦 、集、滅、道這個四聖諦,也沒有所謂的四聖諦。【師曰:落何階級?】【曰:聖諦尚不為,】六祖說:這樣那有落什麼階級呢?他說: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六祖很看得起他,說:這樣你很了解。聖諦也不為嘛,連苦集滅道也沒有,意思就是假名,立這個假相的東西。【師深器之。】非常的對他器重,令這個行思禪師,【令思首眾。】首眾就是在上座的意思,令思首眾,也就是領眾的上座。【一日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你是已經開悟的聖者,那麼你要度化眾生,無令斷絕。【思既得法,】受到六祖的印證,【逐回吉州青原山,】吉州的青原山,【弘法紹化。】紹化就是繼承啦,廣度眾生叫做紹化啦。謚就是對有道德有功業的人,死後為他立號,叫做謚。 【謚號弘濟禪師。】謚就是人死後,對於有功業有道德的人的一個追封,叫做弘濟禪師,弘濟禪師。下面,【懷讓禪師。】【金州】人,金州在陝西省,【杜氏子也。】杜氏子也,姓杜,杜氏,度死(台語諧音)不知道從前為什麼會取這種名字,杜氏;林氏;姓冷的話就叫冷氏(冷氏諧音),有啊,有姓冷的,有些姓氏很奇怪, 【初謁嵩山安國師。】一開始去參禮,【謁】就是參禮。嵩山,我們都知道吧,嵩山是高峻的山,有名的嵩山嘛。安國是惠安,恩惠的 【惠】,惠安國師,所以叫安國師。皇帝拜他做師父,稱為國師。【安發之曹溪參扣。】這個惠安國師說:你來參訪我沒有用,你去參曹溪的六祖吧。所以【安】就是惠安國師, 【發】就是遣。你去,你不要在我這裡參,你去參六祖,發之曹溪,你去六祖那裡參學、扣問。懷讓禪師本來是來參訪惠安國師,惠安國師就為他介紹,介紹他去參訪六祖。【讓至,】懷讓禪師來到六祖之處 【禮拜。】禮拜,也就是頂禮。【師曰:】六祖就問:這些對話都是有禪機的,【甚處來?】你從哪裡來啊?我每次跟弟子見面,我第一句話一定問:你從哪裡來?再問:要往哪裡去?對方就楞住了。 【曰:嵩山。】我從嵩山來,六祖就說:【師曰】就是六祖說:【甚麼物怎麼來。】六祖這句話你要注意聽哦:甚麼物怎麼來,意思就是說,虛靈之本性無所指陳,你指不出來的,你從哪裡來呢?甚麼物怎麼來,是什麼東西,你又是怎麼來的呢?六祖這句話就是說,我們虛虛靈靈的本心,不是你可以指出來的東西,沒有所謂的來。【曰:就似一物即不中。】把筆拿起來,表示無物可比擬,本性是什麼,你講什麼東西都不對,不中就是不對,你說什麼東西都不對,就似一物即不中,你講什麼東西都不對,為什麼?本性不可說,智慧心即是:菩提心即是,清凈心即是,所以:說似一物即不中,你說本性是什麼東西都不對,也說不出來。【師曰:】六祖問:【還可修證否?】能夠修嗎?要怎麼修呢?【曰:修證即不無,】不可以修證,即不無就是不可以修證,這是倒裝句,不無修證就是不可以修證,本來的面目哪裡可以修呢?趨向涅槃亦是邪,那有修?有修有證即是外道,佛無修無證,【污染即不得,】只要你放不下,你就無法見性,不得就是無法見性。污染即不得,你有放不下的東西,污染就是煩惱,你有煩惱,你放不下,你就不得見性。【師曰:只此不污染,】你是要保持放得下,不要被這個煩惱所污染,更無聖道可為,【諸佛之所以動念。】因為諸佛菩薩都不染一塵,清凈的本性自然就現前,涅槃不可追求,道不可修,也不可證,不可證,但保持清凈心,莫讓它污染,於一切境界歡喜來接受它,然後妙有自然現前。諸佛之所以護念,諸佛所護念的,就是這個清凈心,不要讓它污染了,你也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讖】,【讖】就是預言,這是第二十七祖,你們翻開六十五頁,六十五頁,你看到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有沒有看到。西天般若多羅尊者。【讖】就是預言,他預言:【汝足下出一馬駒,】一馬駒,就是你門下會出一個人, 【馬駒】就是指馬祖道一禪師,【馬】開頭啦,馬駒。【踏殺天下人,】這個馬祖道一是個大徹大悟的人,受法於懷讓禪師,懷讓禪師為他印心,九人擊學道,那麼這九個人,連馬祖道一禪師,總共九個人去親近懷讓禪師,只有這個馬祖大徹大悟。這個馬祖可不是北港朝王宮的媽祖,你可要搞清楚啊,那個媽祖,是多一個 【女】部,叫做媽祖,這個是念作:馬祖,你可要念對。所以不要聽完經之後,等一下,電視上那個人又說:媽祖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這是慧律法師說的,哦?完了!牛頭不對馬嘴,把這個馬祖說成北港那個媽祖,亂湊一通!馬駒就是說駿馬叫做駒,就是說不得了的千里馬叫做駒。所以說這個馬駒,就是指一匹很厲害的馬,其實就是指馬祖道一禪師。意思就是說你懷讓禪師門下會出一個高徒,馬駒就是高徒,馬祖道一禪師,踏殺天下人,表示弘法利生,拯救天下的眾生。所以說禪宗的語言跟一般不同,踏殺天下人,這要是世間人看了,就變成殺人不計其數了!要是世間人就會說;嚇死人了!一匹馬踏殺天下人。所以,禪宗祖師在說話,有時候,會讓你摸不著頭緒,有時侯,禪宗根本不靠言語的,都不需要開口。有一次有一個禪師住在茅棚。就去參訪一個祖師,他的徒弟負責煮飯的。他就去參訪,那個禪師看到他遠遠的走過來,就睜開了眼睛,來參訪的那個人在門外很遠的地方,他看到禪師在那裡就大笑:哇哈哈!然後跟他比個一 ,就比這樣(師父伸出一個指頭)。這個禪師也:哇哈哈,也比個一,二個人也沒有說話,然後他就回去了。旁邊煮飯的徒弟看樂說,這麼簡單?這還不簡單。那個徒弟去煮飯,在廚房煮飯,另外一個沒看見師父在比什麼,這個有看見,他就說:哇哈哈!他正在煮菜,他就說:哇哈哈!也學師父這樣,他師父正好站在後面,就往他頭上敲了下去了:你這樣是在做什麼?他說:他要煮菜,他叫我放三塊豆腐,我說太多了,放一塊就行了啦。搞不清楚,反正人家在比什麼他也不知道,把這個當作在比要放幾塊豆腐。比這個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個 【一】就是說佛法就是即心即佛,絕對的道理,不用再多說了,【一】就是表示絕對,師父就印證他,正確!這就是真正的本來面目,不用再多說了,所以人家就回去了,而那個徒弟,是在比豆腐要放幾塊,差別就很大了,差別很大,那種觀念就不同了。所以說有沒有開悟,是天壤之別。下面,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那麼本性就是在我們的心,不用說太多。【讓豁然契會。】懷讓禪師就了解六祖對他的啟發,默契之,【遂執待左右一十五載,】他就在六祖身旁十五年,【日益玄奧,】一日一日增加這個本性的工夫,深得這個本性的這個深奧的道理。【後往南嶽】南嶽就是衡山,岳就是山之大叫做 【岳】,南嶽衡山嘛。【大闡禪宗。】大闡禪宗,後來我們叫做大慧禪師,就是這個大慧禪師就是懷讓禪師,後來尊號,往生以後叫做大慧禪師。下面四十五頁,倒數第三行,【永嘉】著有證道歌, 【玄覺禪師。】【少習經綸,】很小的時候,他就學習經綸, 【精天台止觀法門。】 【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發明心地就是說對本性的東西有所了解。【偶師弟子玄策相訪,】偶爾有一個六祖的弟子,叫做玄策來拜訪,就是說玄策禪師: 【偶師】就是偶爾有六祖慧能大師的弟子叫做玄策來拜訪,vist.invitation,邀請啦,可能有互相邀請來拜訪。【與其劇談,】二人劇談,出言暗合,劇談就等同於相聚,在一起談佛理。【出言暗合諸祖。】說話很契合祖師的道理。【策云:仁者得法師誰?】你是跟那位老師學呢?【曰:我聽方等經綸,】方等就是大乘經典,比如說《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大寶積經》,這都是方等經論。【各有師承。】都有師承,有一代一代傳一代。 【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悟入不二法門, 【未有證明者。】就是說還沒有經過證明,印證他是不是有開悟了。【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儘是天然外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借著經典,威音王是一尊佛的名字。意思就是說,若是有佛出世,威音王已前就是說,這是借著一種比喻,有佛出世即得,即得就是有佛出世來應證這個心宗,這個本性,明心見性的禪宗,那麼這個就可以得到他的宗旨了。意思就是古佛沒有出前那麼可以印證,那麼古佛已經入滅了,那麼沒有人印證的話,就會變成天然外道了。所以說:威音王佛已前即得,有佛印證,威音王已後,就是說無佛,那麼無師自悟的話,儘是天然外道,沒有人印證。四十六頁, 【曰:原仁者為我證據。】希望仁者你慈悲,請你為我印證。【策云:我言輕。】我說話沒有力量,【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 【若去,】你若是要前往,【則與偕行。】我也跟你一道前去。【覺遂同策來參,】玄覺禪師因此,【遂】就是因此,因此同這個玄策禪師來參六祖。【繞師三匝,】繞師三匝,旋繞三圈,【振錫而立。】 振錫而立。振錫,就是持錫杖站立。 【師曰:夫沙門者,】 【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生大我慢,就是故意要考驗他的,說:你這個人竟然這麼我慢? 【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你為什麼;把筆划起來, 【曰:體既無生,了本無速。】划到這個地方,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體既無生,了本無速。師父等一下再為你們解釋。六祖說:你既然了解生死事大,無常很快就到來,很快就到來,何不體取無生?你為什麼不體悟這個無生法,當下你就是佛,你為什麼不體取這個一法不可得,無一法可得的無生法呢?何不體悟這個無生法,了無速乎?這樣不是很快嗎?了無速乎就是:這樣不是很快嗎?曰,這個玄覺禪師就這樣說:體既無生,了本無速,體即,我們的本性本來就無生,若是徹徹底底的了解這個本心,沒有所謂的快慢的問題,快慢是對立的東西,了本無速,你若是徹徹底底的了解我們本性的東西,那就沒有所謂的快跟慢,了本無速,徹底的了解那裡有所謂的快呢?所以不能講快,這就是大徹大悟,真的!這就是大徹大悟。【師曰:如是如是。】所以你看禪師所說的話,我們是說不出來的,我們見面時只會說:你吃午飯了嗎?如是如是,還沒有!頂多都是問吃飽了沒有,不會問這個,我們不曾在問這種問題。來參訪師父的人也從來沒問過,不曾問過,不曾問過這種問題,不會跟我說這些禪宗的話語,只有來讚歎的人:法師!聽說你精通佛法。我說:佛法我不會。他聽不懂,還說:師父真謙虛!我說:不然你問六祖,看他會不會佛法?佛法本來就是不會的東西,佛法不是會不會的問題,他聽不懂,反正他也聽不懂,這種東西還得看根機說話,所以答的都是牛頭不對馬尾。他若是會答;譬如他說:師父!聽說你很精通佛法。我說:佛法我不會啦。他要是答:不會既得本心,你不會就是真正得到本來面目。這才是真的,但是都不會答,老是答那些,接下來,就是問你吃飽了沒有,都是答這些。師曰:如是如是。六祖就說:是、是!就是這樣。【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就要告辭了。【師曰:返太速乎?】這樣是不是回去得太快了呢?【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它本來就是不動的東西,怎能說快慢呢?!厲害!這個玄覺禪師太厲害了, 【永嘉禪宗證道歌】玄覺禪師! 【師曰:誰知非動?】什麼人知道它不動呢? 【曰:仁者自生分別。】是你自己產生分別。【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確實就是這樣。 【曰:無生豈有意耶?】他說:無生豈有意?【師曰:】六祖就說: 【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雖分別也不是意,雖分別也是無生。 【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所以就住了一晚,讓六祖印證看看他是不是開悟了,只有幾句話而已,前後差不多二分鐘而已,要是我們去就會繞一大圈搞了二、三個小時,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消息,最後還問一句:師父!我這樣到底有沒有開悟?我說:憑你這一點就沒有。搞了二、三個小時,那有印證開悟,要搞二、三個小時的?不用那麼久,幾句話就知道了。【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下面,【禪者智隍。】有修禪的人叫做智隍禪師。【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正受就是納法在心,繳納的【納】納法在心名正受,就是一切依法,心領受正法,正受就是以正知正見控制整個心、整個情緒,使他正確的感受這個正法,叫做正受。這個正受很重要,正受的先決條件必須正知正見,一定要先正知正見。智隍自己認為是這樣,是不是如此,就要繼續看下去了。 【庵居長坐,積二十年。】 【庵】就是奉佛的小精舍,自己蓋一座精舍,【庵】就是蓋一座小精舍,庵居長坐,經常在靜坐,算是練不倒單,經過二十年。 【師弟子玄策】師就是六祖,有一個弟子叫玄策,也就是剛才那個,跟玄覺禪師一起來參訪六祖的玄策。【遊方至河塑,】河塑就是黃河的北岸叫做河塑,黃河之北叫做河塑。【聞隍之名,】【造庵問云:】造庵就是自己坐在一間小茅棚裡面修行。【汝在此作什麼?】你在做什麼呢?【隍云:入定。】修二十年了,他就說:我在入定 啊。因為玄策是經過六祖的調配,調教出來的。【策云:汝雲入定,】你說在入定,【為有心人入耶無心入耶?】你是有心入定,或是無心入定?【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若有心入者,】 【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你是用那一種心呢?【隍曰:】這個智隍禪師就說:【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沒有看到有一些有無之心。這個要這樣子念:不見有,有無之心,不見有,有無之心,沒有見到有無之心,所以上面那個【有】是連接 【不見】不見到有有無之心。我沒有見到那種有跟無的心。這句話說實在的,那個有是多餘的,第一個 【有】是多餘的,不見得有無之心,這樣就更清楚了。我正在入定之時,不見有無之心,有也不見,無也不見。【策云:不見有有無之心,】你沒有見到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你常常在定中,既然常在定中,【何有出入?】你既然不見有無,那麼就是應該常定啊,那為什麼你講你是出定、入定呢?何有什麼入定、出定呢?常定就是沒有出入嘛,那伽常在定,無一不定時。所以沒有出入定,才叫做常定,你既然有入定、有出定,那裡是常定呢?何有出入?【若有出入,既非大定。】因為你是生滅法嘛,有出有入,這是生滅法嘛,即非大定,大定,是沒有生滅的東西嘛,你有入定、有出定,那當然就不是大定了。【隍無對。】你看!啞口無言,住茅棚二十年,這樣有什麼用?要是照常這樣修下去,是不是到死也枉然?住茅棚二十年。所以我才告訴這些徒弟:你到底在急什麼?你一直要跑到山上去,急什麼東西?去住茅棚二十年,這樣有什麼用,也沒有師父開導,也不懂得心地法門,你看住茅棚二十年,那二十年是不是多餘的?你看六祖門下的玄策大師,他親近六祖只不過是短暫的時間,就大徹大悟了,只問智隍一句話,就讓他啞口無言了,這是不是說明親近善知識是非常重要,能讓你節省無量的生命、時間、錯誤的東西。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被問得啞口無言,二十幾年的修行,竟然被六祖的一個徒弟問得啞口無言。 【良久問曰:師嗣誰耶?】 【嗣】就是你到底親近誰啊?嗣,後代叫做嗣。你是哪一個師父的後代啊?也就是誰的徒弟啊?你的師父是誰啊?【策云:我師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為禪定?】【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這個要划起來,要劃,這段要划起來,划到我喊停為止。我們清凈不可思議的清潔本性,本來圓滿寂靜,體用都是如如, 用如如就是一切作用也是無相、也是無生,一切作用也是無生,也是如如不動。【五陰本空,】徹徹底底打破五陰,【六塵非有。】所以禪宗說了一句話: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六塵,我們這個五欲六塵,這個外面的六塵,不惡,它沒有壞啦,壞是你自己覺得的啦,六塵不惡,還同正覺。還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本性稱為不垢不凈,我們若是看到一些事就說:那個不雅觀、那個不太好看。我問你:不太好看,你整個意識形態老是在想這件事,那一個工夫比較差?眼雖見色,你若是功夫到家,你看到什麼都一樣。當然儒家是說非禮勿視,不潔凈的東西不要看,禪宗就不一樣了,【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沒有好與壞的東西,垢凈由你的心,如果因為垢而開悟了,那就是變成凈了,對不對?那因為凈而執著,那變成垢了,垢凈那有定論可談呢?對不對?塵或者是非塵,都是你的心的問題,當然凡夫是無法做到這樣,當然就遠離惡緣,當然你是無法做到,什麼境界都是如如不動,當然你就要遠離惡緣,只有這樣子而已,不然你還能怎麼辦?所以我才說:有時候,菩薩在做什麼事情,凡夫根本就看不懂。你若是了解的人:譬如我今天要是像濟公一樣,拿把扇子,左手又拿著一瓶XO,跑去那裡呢?跑去夜巴黎舞廳,這是假設來說,當然我是不可能去那種地方啦,拿把扇子大搖大擺的就走進去了。若是你們在舞廳碰見師父,你就明白:我太了解師父了,這是不可能的事。對不對?因為你了解,這不可能執著這種東西,可是裡面的人就會稱我是現代濟公了,這不得了了,裡面要是剛好有記者,那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記者明天就會報導,Tomorrow morning open the newspaper . Is vevy famous monk 很出名的和尚,很出名的出家人,來舞廳、咖啡廳。這種東西其實怎麼會束縛師父,那有可能的事?別說能束縛得了我,就算你們也不會有什麼興趣,別說是我了,你們也沒有什麼興趣,對不對?那裡會有什麼值得追求的東西?所以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六塵非有,這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本來就不是真實性的東西。【不出不入。】因為執著你才有出入。【不定不亂。】繼續劃哦,【禪性】我們的本性,禪性,若是要修禪,禪的本性是什麼?它是 【無住。】它是離一切執著,無住就是無一切執著,【離住】離一切執著, 【禪寂。】進入空性的定力,【禪性無生,】當下無一切法,一絲不掛,一塵不染,【離生禪想。】離開那個我有禪定的想,不可以生一說:我在修禪。不能有這種念頭。離生禪想,離開生出一個我在修禪的這個觀念,這個是錯誤的。【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划到這個地方。你看!看六祖所說的話,那一個博士能說出這種話?博士再上去是超博士。【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你那一個超博士講得出來,我馬上下跪跟他頂禮,馬上下跪頂禮,真的!他要是照本宣科,念出這一段,我就告訴他:六祖早就講過了,我是頂禮六祖,又不是頂禮你。對不對?【隍聞是說,】聽到這樣,【徑來謁師。】趕緊來拜訪六祖。【師問云:】六祖就這樣說:【仁者何來?】你為什麼來呢? 【隍具述前緣。】就說到之前的事,就像演電影在回憶時不用再演一次了,用快動作比較省時間,噹噹當,交代過去的情形,就是如何如何……這樣就交代完了,歌仔戲都是這麼演的。不然就是用比的,用比的較快。【師云:】六祖說:【誠如所言。】就是像你所說的,【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你不要執著有一個空性的東西,空必須要 【應用無礙,動靜無心,】這句話很重要,把它划起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動態、靜態完全無罣礙,【凡聖情忘,】也沒有凡夫的念頭,也沒有聖人的念頭,【能所俱泯,】沒有修禪的一個人,也沒有所定的一個心境,能所全部沒有,【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划到這裡。 【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隍於是大悟。】這句大悟在《壇經》里,不知道念過幾遍了,不知道念過幾遍大悟了,可是都是別人,都不是我們,奇怪!我聽這麼久了,聽到這麼多遍大悟,到現在都還沒有機會親口說。 【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形響。】無形響,都沒有聽到半點消息。【其夜河北士庶】也就是河北的民眾,河北的民眾 【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智隍禪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隍就是後來;智隍禪師後來禮六祖告假,告假,【復歸河北,】又回到河北, 【開化四眾。】【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麼人得?】五祖的宗旨是什麼人得呢? 【師云:會佛法人得。】了解佛法的人才能得。 【僧云:】這個出家人說:【和尚還得否?】 【師云:我不得。】我不得才叫做真得,要是得就完蛋了! 【僧云:和尚為什麼不得?】 【師云:我不會佛法。】我不會佛法,佛法如果會的話,就不得了了,會變成一種執著了,我會佛法,我有佛法嘛,心中有一個我嘛,我不會佛法,心中連那個法都沒有,無掛無礙。所以古人說了一句話,說: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這句詩句就是大徹大悟之人的心境。任他葉落花開,不管他樹葉飄落,不管他花怎麼開,盡他,別人的 【他】、他人的 【他】,盡他葉落花開,不問。另外一句詩句:不問春寒秋熱,不管它是春天或是冬天的寒冷,或者是秋天,或者是夏天的熱,春寒秋熱就是春夏秋冬的名詞。所以: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一切保持如如不動。所以我們大門口要貼個: 【盡他凡聖賢人,不問阿貓阿狗。】把它貼上去、貼上去,不管他是什麼人,一律平等,完全平等。來參訪師父的人,差不多都是問一些飯後、茶飯泡茶聊天的話,我都不喜歡跟他們說話,有些人就寫信來罵我,說我很不慈悲。其實他問那個…都實在真的是…….譬如說今天有人來,還是問這些問題,說有人附在他身上,或是說有殭屍附身,還聽到殭屍在講話,附在他身上,他弟弟又剛往生就開始聯想,他是認為這不是弟弟在講話。有些人則說有兩個鬼纏在他身上,問師父該怎麼辦?我說:是不是真有鬼纏身都不管他,第一、你要是身體強壯,陽氣旺盛,陰的東西就無法接近你。第二、就算假設說,真的有鬼纏身,你就買錄音帶,回去播放念佛號,一直拚命,一直念佛就好了,一直念佛嘛,對不對?我說:就算我今天一直跟你講講到明天,都是同樣的答案,我說:你要是有佛法的問題,你來問我,那麼師父還能回答你。像上次,有一個台大的同學來問:頂禮恩師!我說:有什麼問題?敢問恩師,什麼叫做獅子奮迅如來?獅子奮迅三昧是什麼意思?這就真的是佛法了。我說:獅子就是百獸之王, 奮迅就是很快,定慧均等,一切法都可以自在。頂禮恩師!感謝恩師開示。再頂禮就出去了,只有二分鐘而已。他不會一問就是一個多小時。所以我每次要下樓來,我就得像頑皮豹一樣,探頭探腦的,先看看有沒有人再溜下來,沒有人,還好沒有人,趕緊下來。有時還是會被撞見:師父啊!師父啊!不要叫我!師父我是要供養啦。若是要供養,還可以勉強一下,來來來!不然怎麼辦?下樓來收紅包,不然能怎麼辦?沒辦法、沒辦法!教這些徒弟也真沒用,回答不了的到最後就丟給我,像早上那個人,法觀搞不定他,就把他丟給我慧律,像那種人很簡單的就把他解決掉,這種事情就不用勞駕我,殺牛焉用雞刀?根本就不用師父出面。所以我每次要下樓來,我就很害怕,每一天要下樓到這個地方來,就是心驚膽跳,怕被圍住了,被圍住就問得沒完沒了。很奇怪,一些信徒也很奇怪,問其他法師他就不肯相信,就一定要問慧律法師,其他師父說的他就不相信,都不肯相信,一定要求師父印證一下。我就告訴你,對!對!剛才法師說得很正確,剛才法師說得很正確。所以說這些徒弟要稍微幫我擋一下,看不行的私下就把他解決掉,到101那裡就把他解決掉,不用再推給師父了。不過說真的,有些不是徒弟的問題,實在是因為問題問不完。所以說佛法上的問題,要問就要問有助益的,每天遇到的問題,都是家庭的問題、離婚的問題,不然就是她能不能生的問題。師父啊!我預產期超過十一天了啦,怎麼辦啦?這實在是,我要是聽到這個,全身實在是……不會形容,連不會生的也要來找我?奇怪!預產期十一天,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哎喲!人家說婦產婆,我豈不是變成婦產公?這個眾生哦!他已經將法師神格化了,將法師當作是萬能的,什麼都行,以為我幫她念些咒,她就生得出來了。錯誤!所以希望我們這裡聽經聞法的人,沒有問題就不要來問師父,多聽錄音帶,拜託、拜託!不要老是問那些問題。下面,【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想要洗這件祖師衣,所授就是五祖所傳授下來的。【而無美泉。】那麼沒有甘泉,【因至寺後五里許,】 【許】就是左右,【見山林繁茂,】瑞氣千條,瑞氣千條。從前演布袋戲劇都會營造這種背景,布袋戲,瑞氣千條,盤旋,【瑞氣盤旋。】 【師振錫卓地,】卓地就是著地,振錫,往地上一振, 【泉應聲而出。】往地上一擊,泉水就冒出來了!嘖嘖!我也有這種功夫,我去廚房打開水龍頭水就應手而出,雖然是自來水,也是出、也是出,只不過那是裝好管線的。【積以為池。】往地上一擊之後,水冒出來就變成池水。 【乃跪膝浣衣石上。】浣就是洗衣,在石頭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來禮拜云:】叫做方辯,云:【方辯是西蜀人。】蜀是四川省的西邊叫做西蜀,就是三國時代的西蜀,四川省的這個西蜀,四川省之西叫做西蜀。昨天,【昨於南天竺國】天竺就是印度,南印度叫做南天竺國。【見達磨大師,】可能還沒有入涅磐吧。【囑方辯速往唐土。】交代,交代這個方辯來中國。 【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涅槃的妙心,實相無相,微妙的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叫做正法眼藏。
六祖壇經(11) 慧律法師
六祖壇經(11) 慧律法師
第十一集
有音聲的叫做語言,無音聲的叫做文字啊,它都可以讓你了解嘛。所以你一直說人家執著,你本身就是一個破佛的知見,這就是謗,誹謗的說法。所以見人所說,即便謗他言著文字,說人家:你執著文字,文字何罪之有啊?安排一個罪過的名。所以【汝等須知,自迷猶可。】自己迷還沒關係,【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著相,執著外相來求這個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意思就是說執著自己的觀念,沒有通達有跟無的道理,開口閉口都是誹謗別人,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所以下面說:【但聽,】你只要好好的,【依法修行,】下面再告訴各位錯誤的修行方法,【又莫百物不思,】枯坐著像死人一樣,什麼事都不去想,【而於道性窒礙,】道性是有神通妙用的東西,不是死板板的啦,而於道性的東西掛礙,產生障礙,若聽說不修,【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意思就是說,有人會講:不用修,本來就是佛。修反而吃力,所做的變成違背因果,所以令人產生邪念,有的人說:本性不用修。他就真的都不修了,整天就是跑出去玩,無修的意思不是說叫你不要修行,而是說修到最後是我們本來就有的,不是由修而來的,也沒有得到是本來就舉足的東西,令人反生邪念。所以【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不要執著一切相,行法的布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六祖頓悟之宗,【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有,譬如說:慧律法師你很有修行!沒有,我沒有修行。慧律法師你沒有修行。有!我有修行。慧律法師你有了解佛法嗎?你注意聽哦!我不了解,也對啊!慧律法師你不了解佛法嗎?我有了解佛法。他就愣住了!你想想看!這樣是不是句句都正確?法師你有了解佛法嗎?我不會佛法。對不對?對!佛法不能讓你會的啦,對不對?它本來就具足,師父你不會佛法嗎?你弄錯了,我會佛法。為什麼?不離開語言文字嘛,我當然會佛法。所以凡夫講不贏修行的人,不可能辯不贏他的,遇到他大家都無言以對,講不贏他,所以說有就以無來答問,【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互相做為他的因果,叫做二道相因,譬如聖道、凡夫,聖是凡的因,那麼凡是聖的因,所以你要怎麼談,這就是指講話的對立的因果,如果你講聖,那麼我講凡,你講凡,我就講聖,所以【生中道義。】中道,【汝一問一對,余問一依此作,】按照這樣去做,【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為暗?【什麼叫做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緣。】明才是因,暗就是緣,【明沒即暗。】所以每句話都不會有障礙,緣起法嘛,緣起法它就是說你有法有破,你有立有破,你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不可破,立一切法,一切法都可以破。【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你為什麼不來?因為我不去,為什麼不去?因為它不來啊,這是老太婆常說的。不來亦不去,不來不去。【成中道義。余問悉皆如此。】其他的問題都是一樣。【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迭相教授,】【迭相】就是互相,互相教來教去,【勿失宗旨。】下面,就是【付囑流通第十】也就是知道六祖要入涅槃了,要開始交代了,高僧答德要離開世間時都會交代清楚,付囑流通第十,【師於太極元年,】西元七百一十年,有時候要查這個年代也很麻煩。西元七百一十年,距離今天,一九九二快到了,還剩一天,明天就三十一了,一九九二來減,就是一二八二,距離今天一二八二年,今年快結束了,再過一天就一九九二了,【壬子七月命門人】門人就是他的徒弟,【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仍命促工,】加快速度趕工,希望【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眾曰:吾至八月欲離世間。【要離開世間。這才是真正得道了,你看得道的高僧,他下個月要離開,他就提前告訴你了,所以不是相一貫道說的:先得而後修,說這樣叫做得道,說得道結果臨死的時候都不自在,卧床不省人事。人家真正得道的高僧,就是還沒走時,就對你說得很清楚了,下個月他就要走了。不是像一貫道所說的,他先得而後修,說他已經得道了,結果臨死前什麼事都不知道,只有身體柔軟而已,若是只求死後身體柔軟,也不一定要信一貫道啦,我阿嬤往生時,我阿嬤沒有信一貫道,我阿嬤往生時身體也很柔軟啊,為什麼?她到過年時都布施米、物資給窮人,我聽我父親說過,師爺曾經告訴我,說我阿嬤心地很慈悲,所以有個地理師去看了風水後說:你們家族幾十年以後,會出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現在我開始在懷疑這不知道是誰?這不知道是不是我?不過我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說不需要信一貫道 ,死後身體才會柔軟,我阿嬤也沒信任何宗教,人慈悲,死後身體就很柔軟了,聽說是坐在藤椅上往生的,坐在藤椅上往生的全身也是非常柔軟。用這樣來硬說他的道理是解脫的東西,這是很牽強的說法,很勉強的事,身體柔軟,我的身體也很柔軟啊,對不對?所以這種東西,得道的人就是說生死自如,他何時要回去,都對你說得很清楚,那才真正是得道的高僧,像廣欽老和尚那種得道的高僧,他何時要回去都交代得很清楚,說一聲要走了,脈搏就一直衰弱……他說聲要回去之後,脈搏就漸漸漸漸一直減少了。而布施嘴上說:我要回去了,脈搏跳動依然很強,對不對?眾生就沒辦法,想死也死不了,就這樣拖拖拖,我也很擔心,以後我要拖多久也不知道,我真的很擔心,因為我也沒有得道,也布施高僧答德,我實在好可憐,我好可憐!還是要趕緊念佛,不然真的可憐!下面,說八月就要離開世間了,【汝等有疑。】若是有什麼懷疑,【早須相問:】要趕緊來問,【為汝破疑,令汝迷盡,】使你的迷惑趕緊除盡,【吾若去後,無人教汝。法海等聞,悉皆涕泣。】就開始硬咽了。【惟有神會不動神情 ,】神會不動神情,神會在前面就介紹過了,神會大師。不動神情,那就是大徹大悟,本來就是這樣。【亦無涕泣。】也沒有哭泣。【師曰:】六祖說:【神會小師卻得善不善等,毀譽不動,】神會小師,當然做師父的人,不能稱自己徒弟為大師,不可能稱他神會大師,做師父的人稱他神會小師,算是謙虛,替他徒弟謙虛。他能夠善不善毀譽不動,【哀樂不生。余者不得,數年在山,】修如如不動,大徹大悟的境界,【竟修何道,汝今悲泣,為憂阿誰?】你是在擔心什麼人呢?六祖說得很有道理,下面那一句說:【若憂吾不知去處,你現在是在哭什麼,你倒是說來聽聽看,這就像我常說的口氣:你在哭什麼,你倒是說來聽聽看?你若是哭我不制定去處,【吾自知去處。】那麼你替我哭什麼?我往生只會,我自己知道要去哪裡。你們若是不知道我的去處,【吾若不知去處,】我也不可能先告訴你啊,意思就是說,我自己知道要去哪裡,那麼你在哭什麼呢?【終不預報於汝,】所以說有一次廣化法師很危急(假裝生病),病得很嚴重,把大家都叫來,那時在南普陀,叫來只會大家開始助念,很多人就哭了,老和尚忽然就起身,非常生氣:這是演習!慘了!不讓徒弟有心理淮備,今天老和尚演習,徒弟會信以為真,要是我也想來個演習,徒弟會說:師父那麼年輕,每次都喜歡說笑,那不可能!真的死在房裡時,屍體發臭了都沒人發現,沒有人發現。因為我平時喜歡說笑,現在師父說聲:我要往生了。結果沒有一個徒弟來為我助念,在我身上撓個癢,我馬上就爬起來了。不可能,了解這麼年輕,不可能這樣就馬上往生了。終不預報於汝,【汝等悲泣,蓋為不知吾去處,】這意思就是說,我不知道去處,為不知去處,【若知吾去處,即不合悲泣。】所以【法性本無生滅去來。汝等盡坐,吾與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動靜偈,汝等誦取此偈,與吾意同,以此修行,不失宗旨。眾生作禮,請師說偈。偈曰:一切無有真,】這個世間沒有一法是真實的。【不以見於真,】你不能把眼睛所見的東西,當作是真實的東西,眼睛所見的都是假相。【若見於真者,】你若是見到,認為說有真實的東西,【是見盡非真,】那麼這就不是本性,你若見到認為說:若見於真者,你若是看到一切,認為這就是真的,那麼你所見到的就不是真正真實的。【若能自有真,】你若是有本性這種光明的智慧,真正的東西,【離假即心真,】你就離開這個假相,不要去執著這個假相,不要落入兩邊,活在性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那個地方,離假就是真,就是離開這個對於假相的分別心、執著心,你不必追求本性,本性不可造作、不可追求,放下就是!再簡單來說,離假就是放下就是你本來的面目。簡單來說這句話就是這樣。離假即心真,你放下就是你本來的面目,不要追求本性,【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我們的心是運用在一切,不離假,就是說超越的本性,它不能離開這個假相的現實,這句話就是這樣。自心不離假,超越的這個適口的本性,清凈心的智慧性的本性,不能離開這個現實的社會這個假相,不能離開,這樣本性才是可貴。無真何處真,這個本性的東西若不真,那麼你又要去那裡找一個真正的東西?這就叫做:無真何處真。【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有情的眾生,他能夠了解、他會起心動念,若是無情,它就是不動。草木=一切無情的東西、石頭,它是不動,這個『不動』不是本性的不動哦,要注意哦!這個不動是無情的東西,沒有感情,屬於一種植物,身外的無情物,所以無情即不動。所以有情就是有感情的眾生,他當然會了解一些事情,他會起心動念,但是若像草木、石頭者,這是沒有什麼感情的東西,這是不動,而不是本性的不動。【若修不動行,】你若是要修清凈本性,所謂定慧均等,就是本性不動之行。【同無情不動。】那麼就是說跟無情不動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不動,如果修不動行,就是說,這一句有二種情形,如果你修不動行,就是說跟草木一樣的不動的,那麼就跟無情一樣的不動,沒有作用。所以如果你修這個不動的真如本性,換一個角度來說,你若是修真如不動的本性,那麼就跟無情的不動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知見二個角度都可以講。【若覓真不動,】注意!如果你要找到真正的本性,那個如如不動的本性,【動上有不動,】把筆拿起來,動上就是一切外在的假相,有不動,就是本性當下就是不動的東西。所以動上有不動就是說,若覓真不動,如果你要找你真正的清凈心,本性的東西,你在一切外相現實的社會當中,你當下就是有空性的本性在其中,不動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句就是要這樣解釋,所以要解釋清楚,要搞清楚。所以動上有不動,表示說,一切動態的東西,當下解釋有如如不動的本性。【不動是不動,完全無佛種。】那麼現在這二個字『不動』是指無情的東西,不動這是不能成佛,不能成佛,當然這是禪宗的講法啦,唯識解釋不一樣了,唯識: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唯識轉識成智,那麼一切物質現象都是由心轉變而成的,所以無情也可以成佛,所以禪宗跟唯識宗不一樣,不可以混淆。【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你若是能用清凈心,能夠好好的去分別,而不作分別想,第一義的中道道理,你就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努力,認真,要好好的用這個意。【莫於大乘門,】你不要於大乘頓悟法門,【卻執生死智。若言下相應,】也就是大悟,言下大悟,【即共論佛義,】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這四句要劃線,這是最了不起的修養,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在座諸位!你今天若是要學佛,這句話你要好好的記起來,那麼你就沒有敵人。若實在不相應,就是說那個人他就表示佛教徒,你硬要把他塞進這個佛教的觀念,那麼他就會叛逆、他會抗拒,這樣對我對他都不好,所以這句話我覺得很好、很有修養,若言下相應,好好的跟他討論佛的道理,若實在不相應呢?合掌令歡喜,不要給他漏氣,就是這樣子。【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我們這個頓悟入道要門,這種東西,六祖所說的道理,本來就是無諍,為什麼無諍?因為不值得諍,一切法無相的東西,不值得這樣諍,你諍,你誰贏也是一樣,不贏。諍即失道意。所以【執逆諍法門,】『執』就是固執,【逆】就是違逆,【諍】就是爭論,固執自己的意見,違背了真理,又在那邊爭論這個法門。【自性入生死。】【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對六祖實在是五體投地,實在是佛,真的是佛,佛來!【時徒眾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諍。】【乃知大師不久住世,】【法海上座】上座,法海聽到後還是會哭,可憐!法海,我們這裡也有一位,六祖門人有的法號,我們這裡也有。【再拜問曰:】【和尚入滅之後,衣法當付何人?】【師曰:】六祖說:【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抄錄流行,】把我過去到今天所說的抄起來,流行稱為:【目曰法實壇經。】<法寶壇經>【汝等守護,處相傳授,度諸群生。】【但依此說,是名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現在不再傳祖師衣了,等一下因為傳衣下來,為了那件衣服門爭,又有人要被殺了,命在懸絲,命如懸絲,對不對,像現在,想要祖師衣,人家若是告訴我:慧律法是由你得到祖師衣。有誰要我就馬上給他,我就買一件給他。現在要衣很簡單,一件幾百元而已,買給你!【蓋為汝等信根淳熟,】這個淳就是我們純純的【純】,純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然擄先祖達磨大師付授偈意,】【衣不合傳】,不能再傳下去,不需要傳,傳下去為衣缽門爭。付授偈意,【偈曰:吾本來茲土,】我來到中土,也就是說他來降生,當然他是佛再來的。【傳法救迷情,】我來傳法救眾生。【一花開五葉,】就是六祖一人,開五葉就是將來分五大宗派,禪宗的五大宗派,叫做五葉。什麼曹洞宗啊、雲門宗、為仰宗等等,臨濟宗啊,那麼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自然就成。【師復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凈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意思就是說:六根、六塵、六識,都是無一物,【皆是本心生萬種法。】看你的心怎麼作用。【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意思就是說,看你的念頭怎麼想啦。所以我才一直告訴諸位,什麼事情要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早就對你說得很清楚了,任何事情你都要往好的一方面的角度去想,你的煩惱都會減少,【若欲成就種智,】你若想成就一切種智,種智就是佛智,你想要成就一切種智,就是佛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利益成壞,就是說一切都用平淡去處理,你的心境就慢慢一直升華,因為你不會被這個外境所束縛嘛,你就【安閑恬靜,】安閑就是無事,所以就像廣欽老和尚說的:不來亦不去,沒有事。完全沒事,安閑恬靜,你就能清凈無為,完全沒有事。【虛融澹泊,】虛融的意思就是融一切法,虛就像虛空,虛空就可以融,就是混合的意思,融就是混合,虛空不必去破壞一切相,可以容一切的相,容天容地,容天容地,容這個光,容這個暗,明暗、男女、老幼,虛融,虛可以融一切。澹泊,為什麼澹泊?一切法不可得,不無原則要去追求,放下就有無量無邊的智慧,澹泊名利,所以我才告訴諸位,我們今天學佛人的偉大,就是說會趕緊利用時間做功德,像師父現在成立這個錄音帶基金會,絕對能救很多人,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譬如說有一些團體當中經費缺乏,來!一次送四箱、五箱一百套放在那裡,你看能度多少眾生?不計其數!我這一生能來出家,我非常安慰,能夠使佛教興盛,包括犧牲我的生命都在所不辭,百年之後也得死啊,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慧律法師你不替佛教做一些事,也是替自己做事,那你來做什麼?所以有些人講欽師父:師父你發大心!我也覺得很好笑,那本來就是我要做的工作,那有什麼發不發大心?不然我問你:我要做什麼?我問你:宗教家你要做什麼?整天去買錄音帶,一百,一百這樣賺錢嗎?不然要做什麼,我賺那麼多錢做什麼?三餐也已經能溫飽了。我也常常告訴徒弟,你若是從現在開始都不講經不化緣,一生也不愁吃穿,你相不相信?不愁吃穿,我只管自己修行,你會讓我餓死嗎?你也不可能讓我餓死啊,對不對?何必每天這麼辛苦,腸炎、腹瀉、嘔吐,就是一定要講經說法,對不對,雖然一切都是假相,如夢幻泡影,但是要如夢幻泡影裡面做佛事,你就是要做佛事啊,佛事就是弘法利生,這樣才有意義。所以我告訴你,人到臨命終值得留戀的地方,等到你人臨命終的時候,這一生你用十分鐘,你就可以回想你今生今世的一切,你留下能夠懷念的沒有兩件事情,沒有一件事情,唯有留德,盡心儘力,我將死時我也能說:我很安慰了,我影響整個佛教對不對?我盡心儘力。不過也不要有這種觀念,只是說以世間法的語言來說就是說:我已經很安慰了。人的一生當中,能夠遇上有機會來做有德行的東西,這也要有因緣,也要有因緣。所以你摸摸我們自己的良心,你三餐溫飽,好好的過日子,那麼剩下這麼多錢,你要做什麼?你冷靜,你要做什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德,德行,德行,這樣才有意義,到我們百年之後,我們也能說:我這一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這樣才有一個懷念,不然這個身體要做什麼?做骨頭標本嗎?所以【此名一相三昧。】所到之處都沒有愛恨、取捨,這叫做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一直心就是通達本性。這個直心不是說別人無知的時候我與他,而自認為有直心,我為人很直心啊。把脾氣壞叫做直心,你錯了!那個叫做行動,不叫做直心,那叫無知,不叫直心。直心叫做通達本性,沒有扭曲、錯覺、誤會的東西,意識型態會扭曲跟錯覺跟誤會啊,本性不會啊,本性有大智慧啊,所以沒有扭曲叫做直心,那麼沒有扭曲,那就是本性才沒有扭曲,對不對?只有本性才不會扭曲一切事相。不動道場,【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所以【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這都是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而來。所以說如果有人具二三昧,就如地有種。【如地有種,含藏長養,】因為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可以開展無量的三昧。所以說不管二種三昧、三種三昧,那個就象地有種子一樣,有無量無邊的三昧就可以產生,叫含藏長養。【成熟其寶。】意思就是說你若是修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所以三昧統統具足,這句話就是這樣的意思。就象地有種子,一切都能生長。【一相一行,】也就是一相三昧跟一行三昧,這叫做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普潤大地,就象下雨一樣滋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那個【洽】也是跟【沾】的意思一樣,滋潤,滋潤的意思,大地滋潤,種子就可以開花結果。【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聽吾偈曰:】所以我才一直鼓勵諸位,你要誦《六祖壇經》一千遍,那就不得了了,然後認真念佛。【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解釋一下,我們的本性含種種得法,種種的智慧。普雨悉皆萌,萌就是發芽,下雨後普受滋潤,它現在就會發芽。你若是頓悟花情已,頓悟花情就是說這個無情的東西,花情,春觀百花間,秋睹黃葉落。悟到什麼?悟到生滅,當體就是空,沒有所謂的生滅,所以說頓悟花情已,那叫聲色無邊,般若無邊的意思,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花,或者是一切眾生,一切的有情,或者是無情,花是無情嘛,情是有情嘛,你若是悟到有情、無情的當下一切的真正的情形,這句話也能解釋成,如果你看到一朵花,對花的真相當下悟到了,那麼這個色法就無邊,就會產生無量無邊的般若。簡單來說,頓悟到花的真相,你的般若就具足。菩提果自成,就是說,你自然就可以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的後面加四個字:也就是【信受奉行】的意思,你就可以信受奉行,自自然然的成就菩提果,就是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靜,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你們不要觀察一切靜靜……再來將這個心空掉一切法,【此心本凈,】我們這個心是本凈,【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爾時徒眾作禮而退。】【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新州是廣東新興縣,【汝等速理舟楫。】舟楫就是這個槳,楫就是槳,那麼這個槳就是用來划船的,也就是要門人淮備船隻。所以【大眾哀留甚堅。】一直要請六祖住世。【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磐。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一定要歸於一個地方。【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眾人說:你去那邊沒有關係啊,但是你有時間:早晚就是有時間可以回來啊,不是早上去晚上回來,有空可以回來,就是早晚可回。【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無口就是說,當初我來到這裡時,我無所說法,也是這樣沉默,來時無口就是無所說法的意思。落葉歸根,我也沒有所謂的說法,意思就是無生的意思。【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你若是有道的人,你就得到,無心就是你若是無妄想的人,有智慧心的人你就通達。【又問後莫有難否?】有難否?是不是有什麼災難?【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要來拿我的頭,所以【聽吾記曰:還沒有發生的事他就先預言了,聽吾記曰,這【記】就是預言。我先為你們預言,五、六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頭上養親,口裡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這段要注意聽!韓國有一個出家人叫做金大悲,這個名字你一定要記起來哦!他羨慕六祖的偉大,他想要迎請六祖的頭回去韓國供養,那麼他就請了一個會舞刀弄槍的人,為了錢、需要錢的人。請了一個劫賊叫做張凈滿,因為他要吃飯啊,為了三餐所以就受雇於他。在開元十年八月初三的半夜,這個張凈滿就來了,來了就要取六祖的頭,那麼因為六祖早就有預言了,所以六祖入涅磐之後,頸部就被安裝了鐵片,所以張凈滿來時,刀子一砍發出鏘一聲,剛好被負責大殿的人,被看管六祖金身的人聽到聲響、發現了,所以他就知道事迹敗露了,就趕緊逃走,逃走之後經過一番追捕,後來被抓到了,遇到這個縣令叫做楊侃,刺史叫做柳無忝,就是說【楊】就是縣長、縣令,那麼【柳】就是刺史。後來就要審判張凈滿,結果給他判了重刑,有人就出來說話了:六祖早就預言了,在他死後五、六年會發生這件事,所以不要判他的罪。那麼這句話我來向諸位解釋,這個故事聽完之後,現在你就看得懂這句話了。注意看!頭上養親,【頭上】就是六祖的頭會被砍去,【養親】就是當做自己的父母親禮拜,叫做頭上養親。他的意思就是說,韓國的這個出家人要來砍六祖的頭,砍六祖的頭做什麼呢?要拿去韓國要供養,韓國人的心地也是很壞,把我們中國人的頭砍去供養,心地真壞,幸好沒有被砍走,不然六祖的真身就沒有頭了。口裡須餐,就是張凈滿他需要吃飯,他為了三餐,為了三餐而接受指使,被派來砍六祖的頭,遇滿之難,遇到張凈滿。這就是我的災難。楊柳為官,這個時候的判官,一個姓楊,一個姓柳,六祖真了不起,連將來誰會當官都說得很清楚,太厲害樂!【又云:】又這樣說:【吾去七十年,】六祖實在太厲害樂了,連死後六、七十年的事情他都知道,很驚人,很驚人!【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就是馬祖道一禪師和龐蘊居士。這兩個都是大徹大悟之人,一個出家,就是馬祖道一禪師,一個在家,那就是龐蘊居士。【同時興化,建立吾宗,】也就是頓悟的宗旨。所以馬祖建叢林,百丈建清規,這個馬祖禪師是不得了的。【締緝伽藍,】締就是建造,緝就是補修,修補為工作。締緝伽藍簡單來說,就是建造、修補的意思,就是建築這個寺廟,伽藍就是清修的道場。【昌隆法嗣。】嗣就是後代,一代傳一代。所以佛教最重要的就是栽培下一代,要做僧伽的教育,佛教最重要的,一定要栽培這些下一代的徒弟。師父總有一天要回去,他若是回去之後,看到徒弟一個一個這樣子成熟,他就會很安慰。像我這些徒弟,有幾個也能說法了,有的甚至講得比師父更好。所以說這個栽培僧材還是列為最重要的,要有後代嘛。【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以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師云: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過去莊嚴劫,毘婆屍佛,】所以我們過年禮三千佛就會唱到這些佛名了。【尸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第一尊佛是也,【拘那含牟尼佛,】第二尊,【迦葉佛】第三,【釋迦文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上一劫三尊,這一劫四尊佛,加起來【是為七佛。】所以【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這些祖師名不能用台語來念,因為這是印度梵文所翻譯過來的東西,所以你讀國語比較好聽,【第四優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駝難提尊者,第九伏駝蜜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 這不得了,馬鳴大士,作《起信論》的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八宗共祖,不得了的!【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侯羅多尊者,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挪羅尊者,二十三鶴勒那尊者,二十四獅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磨尊者,此土是為初祖。】也就是從印度一代一代……一直傳下來,傳到我們中國,所以是由達磨尊者傳來到中國,正是在梁武帝的時候。【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弘忍大師】弘忍大師是六祖的師父,三十三就是六祖惠能大師,三十四就沒有了,到三十四就中止了。沒有,誰要接也不知道,到現在也沒有聽到第幾代祖師了。【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秉承。汝等向後遠處流傳,毋令乖悟。】不要違背或者是有悟。【大師開元元年】西元七一三年,【葵丑歲八月三日,於國恩寺齋罷,】供養,吃飽飯之後,【謂諸徒眾曰:汝等各依位坐,】也就是坐好。【吾與汝別。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師言:汝等諦聽。】你們好好的聽,【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成佛,必須要在眾生身上下功夫,意思就是不能離開眾生而有佛。眾生就是一切煩惱,你離開煩惱,你就不能找到菩提,意思就是說不能離開眾生。你若是了解眾生那麼這個就是佛,你就找到佛性了。你若是不了解眾生,眾生就是當下你就是,當下你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能離開你自己的意思啦。你就是眾生啊!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也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我讓你了解你自心的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你若是求見佛,你要先了解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眾生是迷佛,迷了的佛叫做迷佛,不是佛迷眾生,佛不是迷眾生,是我們眾生不了解佛,那麼而不是佛對眾生不了解。【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也就是不正,【即佛在眾生中。】佛變成被蓋覆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心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下面這句在《六祖壇經》里講過很多遍,【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外無一物,簡單來說,都是以心為主,皆是我們的本心生萬種法。既然是我們的心生萬種法,那麼我們的觀念都用好的一面去看,都用好的一面去看,這樣心就能清凈了。使人快樂的人,他沒有時間煩惱自己,所以自古以來所說的話完全一樣,使人快樂的人他沒有時間煩惱自己。這也是對自己有好處。【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成佛,自成佛性。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那就是真正的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見又加上貪嗔痴這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你若時邪迷時,眾生的邪迷就是無明的時候,你就是著魔,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你若是正知正見時,佛就是在你的心中,把這個心當做是一個殿堂。【性中邪見三毒生,】你的本性當中若是轉變,被邪見污染了,三毒就產生了,【即是魔王來住舍,】侵入我們這間房子(心)。【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魔就變成佛,這就是真,就不是假的了。因為這些文字很簡單。【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就是說,三身本來就是一身,要向我們的本性,自己能見到我們本來的面目,這才是真正成佛的菩提因,若是不了解,千百萬劫修行也絕不能成就。【本從化身生凈性,】本,就是說我們本來的清凈,就是說我們的這個本性,從這個化身當中生清凈的法性。所以本從化身生凈性,這個【本】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本來的面目從哪裡來的呢?從我們化身當中去產生清凈的法性,清凈法身性,所以生清凈的法身性,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化身。所以【凈性常在化身中,】我們清凈的本性,常常在我們這個變化的身體當中,所以【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我們的本性,能使我們這個化身,這個身體行正道,當來你就能圓滿來完成你的佛道,真無窮,佛道是福慧無邊嘛,所以圓滿真無窮。【淫性本是凈性因,】這就是說,為什麼特別提出來呢?因為一般人一直想斷這一關,可是斷不了,這一關斷不了他就煩惱,所以就一直痛苦、一直自責,他雖然知道要修行,但是斷不了,所以他很苦惱,變成慾望根本性在交戰,理性根感性在交戰。所以他一方面感到很罪惡感,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是修行人,又一方面又沒有它的辦法。所以六祖了解眾生的根器,就是說,淫性雖然是煩惱的東西,但是你若是能觀照,當下就是空,這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特別舉出:淫性本是凈性因,也就是說,你不必為了這種事而感到很煩惱,你若是透得出此關,你就是出塵羅漢。所以凡夫用離開得辦法,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啦,若是大徹大悟的人,離跟不離完全一樣。譬如龐蘊居士娶妻生子,維摩居士也娶妻生子,他照常是佛,沒有他的辦法,對不對?為什麼?這對他沒有作用。簡單來說,你若是有大智慧,這一關對你沒什麼差別,你若是不會運用,那麼這就是生死法。所以說:淫性本是凈性因,因為這一關特別難斷,六祖也了解,眾生大家也了解,這一關特別難斷,所以說:【除淫即是凈性身,】你若是放下這個念頭,你當下就是清靜的本性。因此修行的人應該在修行好好下功夫,盡量減少,是不是?本性中應各自離五欲六塵,【性中各自離五欲。】本性當中應該漸漸漸漸馬上離開這個五欲,也就是說漸漸淡薄。【見性剎那即是真。】與我們的本性相應,剎那間這就是真。【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世尊』就是指我們本來的面目,今生若是遇到頓教法,忽然間悟入了,見到自己的世尊,就是我們的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性。【若欲修行覓作佛,】想要尋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擬不知道要從哪裡找,我告訴你,【若能心中自見真,】你若是了解,心中就是有佛,【有真即是成佛因,】若是有真實的智慧,找到悟性,那麼明心見性,這就是成佛的因。【不見自性外覓佛,】你若是不了解你的本性,想要找佛,【起心總是大痴人,】起心動念要找,總是大愚痴的人,佛不能找,放下就是本來面目。【頓教法門今已留,】現在已經留下來了。【救度世人須自修,】救度世人就是要利用他,想要利他,要須先自利,自修就是自利。所以救度世人先自修,你若是想救度世間,要利益眾生,一定要先自修自利,叫做要須自修自利。【報汝當來學道者,】也就是很誠墾的告訴大家,想要學道的人,【不作此見大悠悠。】不作此見,把筆拿起來,此見就是頓教法門,你若是不用這個頓教法門,那麼大悠悠,就是悠忽的度日,想要成佛了無止期,了無期,就是沒有精進的功夫,悠悠就是懶散懈怠的意思,散兵部隊,懶散懈怠。你說我是有在聽,我卻不去行持。所以說:大悠悠,不作此見大悠悠,沒有精進的功夫。【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我滅度之後,【莫作世情】像世間的人情世故,【悲泣雨淚受人 間】做一些儀式讓人 間,【身著孝服,】孝服就是像孝男所穿的,【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你若是了解你的本來面目,【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你看六祖的慈悲,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像師父在講經一樣,怕你們聽不懂,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來解釋常、無常的東西。【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就像我在的日子一樣。所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復說偈曰:兀兀不修善,】兀兀把筆拿起來,兀兀,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動的,也不必去修什麼善,它本來就是清靜的東西。兀兀就是不動,不動不修善,也不必去修什麼善。【騰騰不造惡,】騰騰就是自在無所為,自在無掛礙叫做騰騰,他也不會去造這個惡。意思就是說,本性本來就不動,也不必修什麼善,本性本來就自在,也不會去造什麼惡。【寂寂】就是安靜,以在這個寂靜當中【斷見間,】斷見就是說,一切見間都是煩惱的來源嘛,你在清靜心的當中,定慧均等的當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當中,寂寂就是安靜。你內心只要擁有一顆如如不動的安靜的心,那麼這些見聞覺知就對你沒有什麼作用,斷這些見聞,你就沒什麼煩惱。【蕩蕩心無著。】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不用再解釋了。師說這首偈之後,【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端坐就是正坐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吾行矣,我要去了。【奄然 化,】奄然就是忽然、忽然,忽然間就往生了,也就是斷氣了。【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屬就是連,天空的這個白虹連在這個地上,屬地就是白色的光連在地上,【林木變白,】因為一代祖師入涅磐了。【禽獸哀鳴。】十一月廣,在十一月的時候,也就是開元元年十一月的時候,這個法性寺、國恩寺。【十一月廣韶新】把筆拿起來,廣州有法性寺,我們法性師的這個『法性』法性寺。韶州有寶林寺,新州呢有國恩寺,這三間寺廟在爭奪,現在要爭奪六祖的真身。【三郡官僚咱門人】也就是弟子,【緇白】緇就是出家人,黑色衣服叫做緇,所以就是指出家人。『白』就是指俗家人,出家、在家【爭迎真身,】都搶著要迎接六祖,【莫決所之。】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因此就點香,【乃焚香禱曰:】也就是求指示要歸於何處。【香煙指處,師所歸焉。時香煙直貫曹溪。】很靈驗!一燃香,就知道欲歸於何處,【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龕並所傳衣缽而回。】神龕就是在從前的時候,現代人是沒有了,從前在修禪時,都釘一個小小的這個龕,人就坐在裡面,六祖往生了,就將這個龕,那麼他所坐的小小的龕、所傳的衣缽,把他遷回來。【次年】經過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龕。】【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也就是為他塑造金身,【門人憶念取首之記,】取首,就是六祖的頭回被砍走,張凈滿回來砍頭。【逐先以鐵葉】鐵也就是鐵片、鐵片,把鐵片放在裡面,再用【漆布】安在這個六祖的頸部,【固護師頭】固定保護六祖的頸子,【入塔】再安放於塔中。【忽於塔內白光出現,直上衝天,三日始散。】所以韶州奏聞,【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所以皇帝就立這個石碑,紀這個師,六祖得道,他的一生一世的經過。【師】就是六祖,【春秋七十有六。】也就是七十六歲。春秋,一個春秋就是一年嘛,所以就是七十六歲。印光大師活到八十歲,那麼六祖活到七十六歲,我已經四十了,若是像六祖的年紀,只剩三十六年可活了。【年二十四傳衣,】也就是得到衣缽,經過十幾年之後,【三十九祝髮。】祝髮就是剃度、剃度。【說法利生,三十七載。】所以他也是很認真的說法。得旨,得到頓悟入道要門的宗旨,傳法者,嗣法就是傳法,後代接衣缽的叫做嗣法,【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六祖太厲害了!【達磨所傳信衣,中宗賜磨衲寶缽,】磨衲寶缽,『衲』就是所謂的袈裟,寶缽就是這個水晶缽,所以說磨衲寶缽就是袈裟跟缽,【及方辯塑師真相,】就像六祖生前一樣端坐著,【並道具等,】以及其他六祖修行所用的叫做道具。【主塔侍者屍之,】『屍之』就是負責的人,就是負責,要他來負責、組織。交代這些人負責,看誰負責,叫他好好的來看管。【永鎮寶林道場。】所以他是回到這個韶州的寶林寺,【流傳壇經,以顯宗旨,】來顯示這個宗旨。興隆三寶,【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這個道場現在還在,他們去大陸的人有去看,還在、還在。那麼講這個《六祖壇經》,是要讓大家了解本性的東西,悟到本性要用功就易如反掌,很簡單的就能完成我們的道業。我們若是沒有悟到本性,我們每天拼死拼活的,以分別心來修行,是非善惡都放不下,那麼我們就沒辦法修行,所以最基本的修養也是要做到的。因此講《六祖法寶壇經》也就是說能夠悟道這是很好,若是不能悟道,最基本的修養,放下,那麼泥的日子也比較好過,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六祖法寶壇經》就講到今天,總共講了十六卷錄音帶,所以想買的人要預約的,去孫太太那裡預約,或是玉清師姑那裡預約,今天就到此結束。祝大家早日開悟,大徹大悟成佛道,以後大大的普度眾生,好不好?
推薦閱讀:
※慧律法師《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學記103·【地神護法品第十一(2)】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 聖一法師主講
※夢參法師《占察經》講記(第三部)12·【卷上12】
※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恆傳信箱】法師沒受戒,能收弟子嗎?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