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的教育思想及其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中華民族母教傳統歷史悠久,母教文明源遠流長。在西周時有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在戰國時有三遷的孟母;在晉時有退酢的陶母;在唐時有和丸的柳母;在宋時有畫荻的歐母、刺字的岳母等等。在2013年召開的婦女十一大上,對當代女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實現男女平等,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又要發揮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做「孝女、賢妻、良母」。習近平總書記特彆強調要注重家庭、家風和家教。我們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家庭教育,所以,我們探討孟母的教育思想這個話題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孟母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道德高尚的母親儀範和女家庭教育家,對於孟子的成長、成才乃至孟子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她的教子事迹中包含著深刻的「母教」原理,有諸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值得挖掘。

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能夠堅持將對孟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並為之而三遷,背後凸顯出的是一種堅強的信念張力。

馬卡連柯說:「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 這位勤勞而賢明的母親所施予兒子的正是這種可貴的理智的母愛。孟母對兒子的這種摯愛之情和全面負責的精神,不獨表現在幼年的孟子身上,還表現在孟子成人自立之後 「不許去婦」「勸子行義」等方面。

雖為孤兒寡母,孟母非但不悲觀失望,而且志存高遠。她最關心孩子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是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她的這種堅定的追求和以身示範,給童年的孟子最深刻也最長久的影響。孟子後來認為,人們的差別不在於富貴貧賤,而在於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是受母親教育的影響。

法國福羅倍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通過對31名考入北大的高考狀元進行調查,發現「狀元」們除普遍具有積極學習、勤奮刻苦等主觀積極因素外,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科學的家庭教育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的,也是時代對每個家庭、父母提出的責無旁貸的要求。

首先,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母親,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育能力;其次,要正確理解履行母職與男女平等的關係;再次,給孩子做好榜樣,教孩子學會做人,教孩子學會做事,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後,要關注和幫助孩子的學業,不向學校和社會轉移、轉嫁教育責任,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

(作者系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副教授、國學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閱讀:

吾鄉
中觀思想的實踐[下](釋傳道)
(轉載)論郭璞風水思想淵源及其風水實踐
世界上最優質的思想可能是免費的嗎?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思想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