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西江月·平山堂》審美賞析

蘇軾《西江月·平山堂》審美賞析

  據《蘇東坡傳》記載,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是歐陽修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所建。在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四月,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也就是他第三次經過平山堂,而歐陽修已逝世八年。而此時的蘇軾,政治處境艱難,重遊故地,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恩師歐陽修,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來這首詞。全詞如下: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詞的上片寫在平山堂看到歐陽修詞作手跡而生感慨。詞人寫道:「三過平生堂下。」意思是說,我已經是第三次來到這平山堂了。因為在熙寧四年(1071),蘇軾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作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來平山堂憑弔恩師,故之。詞人接著說:「半生彈指聲中。」也就是說,人生過得很快,彈指一揮間就走過人生的一半。這裡,詞人觸景傷情,不但表現出自己仕途無盡的坎坷,而且也表現出對人生如夢的感嘆。

接著上句寫道:「十年不見老翁。」也就是說,在十年前,蘇軾與歐陽修相見一面。然而,這一次相見卻是聚會後的訣別。十年過去了,而今又來到平山堂,看到歐陽修書寫的手跡,感嘆萬分。詞人說:「壁上龍蛇飛動。」意思是說,歐陽修雖早已離開了我們,但在平山堂的牆壁上卻刻有他親書手跡。這手跡就是歐陽修的《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作如下:

平山欄檻倚睛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詞人蘇軾面對歐陽修的書寫下的手跡,眼前只覺龍蛇飛動,心隨之而動,思緒萬千,感慨不已。特別是詞作中那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突出了歐陽修的氣質與豪邁品行。可見,蘇軾於歐陽修的情誼是多麼深厚。

詞的下片寫聽唱歐陽修的詞而生感慨。詞人寫道:「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詞人說,我在此憑弔恩師歐陽修,不但看到了平山堂前歐陽修親手栽下的「歐公柳」,也聽到了歌女演唱歐陽修的詞作。可以說,上片中寫了歐陽修的手跡,所表現出來的是「龍蛇飛動」的大氣與豪邁。睹物思人,借物抒情,而下片中的這幾句寫歐陽修離開我們十多年了,卻「仍歌楊柳春風」。其中,一個虛詞「仍」,不但表現出歐陽修的詞作得到人們的喜愛,而且也表現出歐陽修在人們心中地位是很高的,得到人們的敬重。於是,詞人最後寫道:「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意思是說,不要說萬事萬物轉眼而去,留下的就是一場空,即使沒有轉眼而去的,也是如同夢一樣。這樣的感嘆就是由生命的短暫和生命終將一死而生髮出來的虛幻感、虛空感。在蘇軾看來,歐陽修去世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夢中,終歸一切空無。詞作的結尾,有感而發,從而表現出了蘇軾人生無常而出世解脫的人生觀。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含蓄蘊藉,意蘊深厚;其次,注重形象,引典抒懷;再次,卒章顯志,拓展情懷。


推薦閱讀:

60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 中秋感賦

TAG:審美 | 蘇軾 | 賞析 | 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