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18歲,你還會從醫嗎?
導語
假如有來生,我還會做醫生!
作者: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來源:醫學論壇網
是的,我還會從醫。
我是60後,我們那時學時短,所以我16歲就考上了醫科大學,18歲時已經是大二的學生,21歲畢業就成了臨床醫生。至今已30年,除了行醫,我幾乎一無所能。而且我從沒有體驗過其他行業的喜怒哀樂,我的意識里也無法構思如何去從事其他行業。如果生命輪迴,我再擁有18歲的話,我還會選擇醫科大學;假如讓我從新規劃未來,我還會當醫生。
前些年我兼職過醫院管理,也曾有機會上調到衛生局醫政處,但終究還是沒有走上領導崗位。到現在我更加慶幸最終沒有離開臨床,因為就目前的時局而言,官員的日子比醫生好過不了多少。在這個官本位的社會,做官員都會遇到麻煩,那做什麼沒有麻煩?所以,我還會選擇當醫生。
現在社會上罵醫生的人很多,什麼「白狼」、「黑心」的讚美之譽毫不吝嗇的封賞給我們,但是,尊重醫生的人也不少,「天使」的稱號仍然是我們的專利。
其實,社會上還是善良的人佔大多數,心智正常的人更多,只要我們全心全意的救死扶傷,總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當然,升官發財也會受到前呼後擁般的尊重,但是通過愛心付出贏得的尊重要踏實的多。
因為做醫生,我曾經獲得過榮譽,也經常感受到尊重,而這種榮譽和尊重是醫生這個職業所獨有的。臨床工作中,我能切身的感受到辛勤付出後來自於患方的精神回報,這種回報每次都會給我心靈的慰藉和源源不斷的成就感。這樣的職業,我為什麼不選擇?
當醫生髮不了財,但只要認真工作也會衣食無憂。許多曾經的醫生逃離後的共同體會是,雖然不再苦、累,雖然收入豐厚,但總覺得不如醫生穩定。話說回來,收入高低的標準是多少?這如同幸福的定義一樣,完全是自己的體驗。幸福的人自己的收入是高的,不幸福的人別人的收入才是高的。既然有這樣衣食無憂的職業,我為什麼不選擇?
至於說職業風險,這的確是個沉重的話題。近幾年,已有許多醫生同胞倒在了傷醫暴徒的屠刀下。醫生這個職業,受苦、受累不說,自己辛辛苦苦救別人的命,卻被別人要了命;自己辛辛苦苦治他人的傷,卻被他人致傷。這是我們醫生最難以接受的現實,也是一些醫生逃離的原因,更是許多人不想從醫的緣由。
可是,在一個信仰迷失,公正被污,價值觀錯位且充滿戾氣的社會,哪個行業能幸免於難?學校、幼兒園、機場、航班、商場、酒店,等等等等,哪個地方沒有遭受過暴力襲擊?維持社會秩序且全副武裝的警察是安全的嗎?頻繁發生的幼小學生遭砍殺,坐公交車無辜被炸,這些風險又從何而來?由此看來,暴力傷醫事件不是行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治理,即使我們逃離醫生這個職業也不一定能夠躲避社會暴力的風險。如果是這樣,我們能逃到哪裡?
文革10年知識分子曾慘遭迫害;改革開放之初知識價值不被認同,「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蛋的」,可這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以及掌握知識者終於受到了應有的尊重。當今社會下,行醫之路雖然充滿了荊棘,但是,人間正道是滄桑,醫學之路終將是坦途。我堅信,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醫生遲早會回歸到應處的地位,天總是要亮的。
逃離解決不了當今的醫療問題。只有進一步修鍊自身,同時奔走呼籲喚起社會正義的力量,只有通過我們一起努力,才能走出當今的醫療迷局。
今天是2017年的最後一天,驕傲與遺憾都已成為過去,2018年,我將用我的努力和善良去證明自己。
假如有來生,我還會做醫生!
推薦閱讀:
※她18歲嫁豪門, 45歲離婚,50歲再嫁豪門...優秀的女人,一直有人愛
※18歲以上必懂的15個社交禮儀(實用)
※小白裙算什麼,會穿波點才叫18歲
※跳舞的女人永遠18歲!
※這部英劇不適合18歲以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