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港台、澳台交流的幾點構想

關於港台、澳台交流的幾點構想

[13969] (2011-09-2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體";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報導讀

[人物面對面] 張木生:中國最大危險是廣場民主[名家專評] 亞努斯:歐元區的抉擇時刻[中國早點] 洋音樂劇的中國版[主編小語] 最牛美國價值觀中國區銷售主管

  內容提要:港台澳台交流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以來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包括港台「小兩會」(即香港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及台灣的「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成立、台灣宣布駐港澳機構更名、港澳宣布在台設辦事機構、港澳台高層互訪頻密等。為推動港台澳台交流深入持續發展,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更好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還需要在多個重點環節上繼續努力。港台澳台交流要服從、服務於兩岸關係發展大局,避免「台獨」、「獨台」、「偏安」之類的言行干擾正常的交流活動。把「一國兩制」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港台澳台交流,向島內傳遞「一國兩制」實踐的完整信息,讓儘可能多的台灣民眾參與到「一國兩制」事業的完善過程中來。建立港台澳台更緊密經貿關係,促進中華經濟協作系統的制度化,利用四地(包括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內銷市場,拉動四地貿易與投資發展。大力推動文化認同和融合,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加強文化產業合作,打造民族文化產業的世界品牌。重視發揮港台「小兩會」和駐對方辦事機構的作用,為港台澳台交流創造更有利的環境,積極推動互免簽注和學歷互認。營造港台澳台相互學習、欣賞的氛圍,港澳台要在保持、發展各自原有優勢基礎上,通過相互借鑒、交流合作補強自己的短處,團結一致,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再次復興努力奮鬥。

  港台澳台交流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內地各省市與台灣的交流,長期以來具備良好基礎,無論是人員往來次數,還是經貿數量,都遙遙領先。當然,受兩岸關係大氣候所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港澳與台灣之間也缺少官方交流和聯繫。甚至在國民黨重新在台灣上台初期,伴隨兩岸實現「三通」,乃至簽署ECFA,及進展到大陸省部長層級以上官員赴台交流大背景,港澳與台灣之間的高層聯繫仍然不多,與極為熱絡的民間聯繫形成強烈反差。

  2010年4月以來,隨著港台「小兩會」(即香港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及台灣的「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成立、台灣宣布駐港澳機構更名、港澳宣布在台設辦事機構、港澳台高層互訪頻密等重要事件相繼發生,港台澳台交流再次引起世人關注。許多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有識之士,期待著港台澳台交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能結出更多豐碩果實,同時積極獻計獻策,希望為港台澳台關係發展貢獻心力。作者在此不揣冒昧,也提幾點粗淺設想。

  一、港台澳台交流應服從、服務於兩岸關係發展大局。港台澳台交流再怎麼特殊,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部分。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之所以迅猛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兩岸雙方建立了初步互信,維護了共同的政治基礎。同樣,港台澳台交流要保持健康發展,也需要維護好「一中框架」,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決避免「台獨」、「獨台」、「偏安」之類的言行干擾正常的交流活動。任何偏離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所謂「先行先試」,都可能使交流成果毀於一旦,嚴重傷害港台澳台關係。不僅兩岸之間存在以「一個中國」為主要內容的「九二共識」,國際社會也普遍存在著「一個中國」共識。在未統一前,台灣無法在外交上與大陸共享主權,無法加入需要主權身份的國際組織。

  二、把「一國兩制」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港台澳台交流。港澳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貫徹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港澳地區保持了繁榮穩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了解澳門的人常常用「翻天覆地」形容澳門12年來的巨大變化。空間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有限的澳門創造了人均生產總值接近5萬美金的經濟奇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回歸前的社會治安頑症徹底治癒,成為世界上治安狀況最好的地區。

  香港的發展成果同樣令人震撼,經歷兩次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考驗,依然穩固保持著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重要地位。2010年,香港GDP增長6.8%,是回歸以來最高的一年,經濟總量達1. 7萬億港元。作為世界第11大貿易體,機場貨運量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球第2和第3位。一舉奪得「全球外來直接投資金額最多市場」中的季軍,僅次於美國及中國內地兩大世界經濟龍頭。透明國際清廉指數從1997年的第18名,上升到第13名,連續多年保持經濟自由度世界第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空間:沒有外交官,卻有前官員陳馮富珍擔任聯合國世衛組織總幹事;地方雖小,卻擁有110多個外國領事館;外交資源豐富,特區官員在國際上想見誰就能見到誰。事實充分說明,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化大都市,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廣泛的國際市場聯繫、高效的行政管理,以及一大批成功的企業家和各界精英,都決定了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有關香港邊緣化的傳言站不住腳。

  香港「一國兩制」的發展不僅獲得香港各界的肯定,同時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今年7月訪港時指出,在「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仍然是連接中西方的橋樑。「在香港,想法可變成生意,企業靠信用競爭,數百萬人看到了明顯和實際的經濟機遇。在這個時代,香港定義了什麼是激烈和有效的競爭。」高度讚揚香港充分體現和證實了她所認為的健康經濟競爭四大原則:開放、自由、透明及公平。「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最佳的範例:香港所一直秉持的原則對於營商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是何其重要。」她還稱讚香港擁有透明的經濟環境、良好的管理、法制、新聞自由、司法獨立和公民社會。強調,香港發展經濟的模式,有值得區內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的地方。港澳回歸以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重大勝利,預示著「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但是長期以來,在李登輝、陳水扁等分裂勢力肆意污衊鼓噪下,「一國兩制」在島內被嚴重污名化。隨著兩岸關係好轉,台灣方面有義務創造條件讓台灣民眾客觀理性地認識港澳回歸以來的發展成就,客觀理性地理解「一國兩制」科學內涵,客觀理性地評價「一國兩制」實踐的得與失。港澳方面也應全面總結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經驗教訓,引導港澳同胞用台灣民眾聽得懂的語言、易於接受的方式,向島內傳遞「一國兩制」實踐的完整信息。同時,港澳各界也要注重聽取台灣民眾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完善「一國兩制」實踐。要使台灣民眾了解,「一國兩制」本身就是全新的事業,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以前沒人做過,就是現在其他國家也沒做過,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戰,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實為難得,需要關心民族命運的所有炎黃子孫的倍加珍惜和悉心澆灌。

  三、建立港台澳台更緊密經貿關係。經貿交流是港台澳台交流的重要基礎,對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交流起著重要制約作用。這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從澳台經貿交流來看,目前每年只有3億美元的貿易量,與兩地的經濟實力很不相稱。港台經貿交流的潛力也遠未充分發揮出來。一年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量,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台灣單向開拓對大陸貿易而借用香港「第三地轉口」的客觀權宜所致,並非出於港台主觀促進雙邊貿易之舉措。

  在大陸分別與港澳、台灣簽署CEPA、ECFA,實現經貿合作制度化的具體安排的情況下,港澳與台灣之間尚缺乏類似ECFA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妨礙三地經濟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通過簽署一系列經濟協議,推動港澳台相互投資和經貿關係深入發展。一是儘快簽署港台航運、關稅合作協議,二是簽署港台澳台經濟合作總體框架協議。通過建立中華經濟協作系統的制度化,組成「大中華經濟圈」,利用四地(包括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內銷市場,拉動四地貿易與投資發展。同時,港澳台還可借大陸之力,擴大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機會,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香港要針對新的歷史條件,主動尋求轉型,從傳統上兩岸的「中間人」,發展成為兩岸四地的「綜合性服務平台」:以香港的國際貿易經驗、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國際金融中心等優勢,為促成大中華經濟圈提供包括市場推廣、品質認證、法律、品牌包裝等綜合性服務。

  四、大力推動文化認同和融合。國際上有種說法,一流國家輸出文化,二流國家輸出人才,三流國家輸出產品。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勢在必行。港澳台地處「國內境外」,由於歷史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體系,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撐。香港文化商業味較濃,遵守法律是其核心價值;澳門中西文化交融,愛國傳統濃厚,包容性強,擁有25個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和引人矚目的娛樂業;台灣保存了很好的中華傳統文化,並吸收了很多日本文化因素。但從本質上講,港澳台的文化都屬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分支和積極成果。展望未來,在世界區域化潮流不斷高漲的形勢下,如果三地文化要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發揮更大作用,需要在加強三地文化融合的同時,加強與內地文化的融合,在服務於內地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更好發展。特別是台灣要真正實現做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目標,更要積極主動地關注、參與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促進兩岸文化交融方面做出應有貢獻。一是辦好各自的「台灣月」、「香港月」、「澳門文化周」之類的活動,創造條件讓港澳台民眾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二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努力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三是加強文化產業合作,打造民族文化產業的世界品牌。在創造經濟價值、實現經濟利益的同時,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人類做出新的重大貢獻,讓遍布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引以為豪,引以為傲。

  五、重視發揮已有合作機制,包括港台「小兩會」和駐對方辦事機構的作用,為港台澳台交流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一是港台「小兩會」比照海協、海基兩會運作情況,發揮後發優勢,立足實際,抓緊簽署帶有急迫性的、能更好促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協議。同時高度重視落實協議,避免為簽協議而簽協議。在某種意義上,落實比簽署還要重要。二是重視解決妨礙交流的重大實際問題。相關官員要珍惜和利用已有平台,溝通交流各方關注的事宜,探討磋商公共政策議題。同時通過提升港台澳台交流層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更多有益的、務實的事情,特別是在破解兩岸關係發展難題方面有所作為。

  比如,各方要重視推動互免簽注。在這方面,台灣方面似乎可先行一步。澳門早在回歸前就給台灣民眾免簽待遇,創造了極為寬鬆的入境環境,但台灣一直沒有對澳門同胞實行同樣待遇。就算台方一再推崇的「網簽」,仍受幾個條件限制,包括必須是在澳門出生,也必須曾入境進過台灣的澳門居民,才能享有該項免費優惠措施,其他人仍須辦理較為繁雜的手續。實際上,在澳門出生的居民還佔不到澳門人口的一半。根據台方《港澳關係條例》,從內地來港定居和工作的人士,其赴台手續須按大陸居民比照辦理,要求更嚴格手續更繁複不說,更嚴重的是他們當中很多人已因移居香港而失去內地戶藉,同時又未夠年期申領特區護照,因此「兩面不是人」,無法申請赴台簽證,但他們到訪外國卻暢通無阻。上述受限制的人數達100萬之巨,意味著每7個香港居民中,就有1個是「受台灣歧視」人士!這與當前的兩岸大交流潮流極不相稱。再比如,學歷互認方面也需要抓緊採取步驟。澳門一直承認台灣學歷,擁有台灣學歷的澳門學子不僅從不被歧視,而且很多人還進入了特區政府高層公務員隊伍。但台灣一直不承認澳門學歷,香港又不承認台灣學歷。應該說,以上現象的存在,從根本上阻礙著港台澳台交流的深度發展,需要引起當權者的高度重視,儘早拿出解決辦法。

  六、營造港台澳台相互學習、欣賞的氛圍,努力實現共同發展、成果共享。港澳台政治社會制度相近,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既關係密切,又各有優勢。比如香港在金融、法治、旅遊等方面很有優勢,香港的文化、軟體和專業服務等方面都是長期被台灣學習和推崇的,當中,又以旅遊業和高質量的消費業最受台灣民眾歡迎。香港在兩岸四地中還是最自由和國際化的地區,在明星、衣著和購物方面,一直領導著潮流。澳門在旅遊休閑、中國與萄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具有優勢。台灣在垃圾處理、文化創意、電子科技等方面先行一步,在諸多實體經濟特別是信息科技製造產業方面,具有世界影響。

  港澳台各方在保持、發展各自原有優勢的同時,還可通過交流合作補強自己的短處,一方面務實推動港澳台關係發展,造福三地民眾;另一方面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共襄民族復興大業。台灣方面應重視港澳一向擅長的城市開發與管理、文化產業及國際化政策等,更主動地規劃台方人士赴港澳觀摩學習的活動,增進台灣的國際化程度與競爭力。港澳應加強對台灣的研究和推介,以更開闊的方式推動與台灣的交往,既要爭取台灣民眾赴港澳觀光,也要促進港台澳台社會與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同台灣分享與內地多年合作積累的經驗,在與內地合作的一些重大項目中適度吸收台灣人員、技術、資金參加。

  柯為 澳門

《聯合早報網》
推薦閱讀: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很多會議還要大老遠出差趕過去,電話會議視頻會議不行嗎?這不是浪費社會資源嗎?
用qq郵箱作為工作郵箱真的顯得很不正經嗎?
麻友交流7
17施食疑問交流專貼

TAG:交流 | 港台 | 構想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