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整個中國近代史的西方記者莫理循4
竇坤:端納也很快就把這個內容寫成那個電文,以電文形式發給那個《泰晤士報》。《泰晤士報》就12號就刊登了,也很快,但是呢,刊登的這個消息呢,就不是那個他們所希望的。因為那個「二十一條」一共五項,五號二十一項內容,那麼就是說日本呢,只是把那前四項通知各個國家。那麼《泰晤士報》就是說,認為端納發的不是那個官方的消息。
沈嘉蔚:這個時候莫理循認為,自己必須走到前台來說明,前面他還希望就通過這樣的辦法能夠外面知道。這個時候他就走到前台,因為這些都在他書信里證明了,他後來寫給《泰晤士報》的主編,他就寫了信了,他就說我已經給端納一份副本,那麼他說我現在給你要照明,這個確實是那個,而且他親自把「二十一條」就給了他們。
那麼在他們這兩個人的努力下面,外界才知道了這個日本人的全部的意圖,那麼這樣使得袁世凱就在外交折衝上面就有了餘地,拖延了很長時間。
解說:在巨大的國際輿論下,英國說服日本收回了其中的七個條款。5月8日,袁世凱召開會議向各國首腦通報了最後的結果。由於中國軍事上沒有實力與日本對抗,只得接受了日本的條款。
沈嘉蔚:雖然我們今天總是說,袁世凱出賣了這個中國利益,簽了「二十一條」,這個說法有點籠統,實際上袁世凱由於這一番的這個折衝呢,袁世凱只簽了十五條,而且其中有七條是最關鍵的,他都沒簽。
陳曉楠:莫理循和袁世凱私交很好,在「二十一條」問題上又幫了中國大忙,於是他成了袁府的座上賓,但袁世凱只是一個舊環境造就的像曹操,司馬義式的超級政客。在封閉的過去,對這樣的領導者,國民尚可馬虎一下,但到二十世紀的世界,四面楚歌的中國,需要的是一位既認識新時代,又能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領袖,而袁世凱絕非這樣的人。
解說:1915年9月,袁世凱的幕僚美國人古德諾便拋出了「共和與君主論」將中國民初的亂政歸咎於共和體制,認為中國最適合的還是「君主制」,莫理循聞訊大吃一驚。
竇坤:當然莫理循,就是說以前也是主張君主立憲,中華民國成立之前主張君主立憲。但是就是說,一旦就是說國家已經是中華民國了,已經是那個共和國了。那麼這個制度已經建立了,莫理循還是就是說,認為應該是按部就班的。
解說:袁世凱繼續一意孤行,一連數月拒絕見他的政治顧問們,莫理循失望至極。他說,袁世凱這麼做違背了他的所有誓言,他使自己,他的國家和他的顧問成為笑柄,袁世凱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認識到,過去為他工作如此熱情是犯了多大錯誤。
沈嘉蔚:所以他寫了好幾封信,勸袁世凱不要當皇帝,而且他還到南方考察,把這意見都反饋到袁世凱那裡。當然最後袁世凱沒有聽他的,但是你要仔細看他的文件,留下來的文件,他是持堅決反對的一個立場的。
袁世凱迅速被國民所拋棄,僅坐了八十三天皇帝,就撤銷了抵制。6月6日,他急火攻心,暴斃於北京。袁死後,莫理循繼續在中國政府當顧問。
張國剛:雖然袁世凱倒台了,後來黎元洪、徐世昌執政的時候,他還是他們的顧問,還沒有辭去這份工作。
解釋: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莫理循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顧問參加了這次和會。原來一戰爆發後,莫理循曾力主中國參戰,他認為,只有作為戰勝國,中國才有機會收回被列強侵犯的權益。
張國剛:莫理循講得多清楚,那麼跟這些協約國這些人一起的話,那你將來不光是將來能分享勝利的果實,而且你還能製造更多的兵器,促進你的這個製造業的發展,因為當時日本人不讓中國人參戰。
解說:日本的《朝日新聞》引用了孫中山反對中國參戰的文章,中國兩國必須團結起來,把歐洲人驅逐出亞洲。孫中山反對中國參戰的理由冠冕堂皇,弱國參與強國的遊戲,一定沒有好下場。
張國剛:因為莫理循看得很清楚,就是這個戰爭是協約國必勝無疑,而但是呢孫中山他看不清楚,他至少表面的理由是這樣,中國自己事還沒搞清楚,參與這些跟我們沒關係的事,你參戰幹什麼。
推薦閱讀:
※當男人遇到一個女兒,簡直暖化了,你經歷過嗎?
※那些失敗的戀愛經歷都給你帶來了什麼?
※毛筆
※70、80、90後相親的奇葩經歷!中槍的舉手!
※泰國女人嫁到韓國的悲慘經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