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寄生蟲感染可對抗IBD?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根據最新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感染寄生蟲可通過促進腸道微生物的改善,使有益的細菌群落蓬勃發展,以減少腸道炎症反應與炎症性腸病(IBD)。醫脈通整理如下:

「我們的研究是率先將寄生蟲和細菌與IBD起源相聯繫的研究之一,這支持衛生假說,」 紐約大學寄生蟲學家P』ng Loke博士說。這些發現也可能適用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風濕性關節炎和Ι型糖尿病,他補充說。

發達國家IBD的發生率增加與環境變化相關,包括能應對腸道微生物群變化的腸道寄生蟲暴露的減少。因此Loke和他的同事試圖更好的了解寄生蟲和腸道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以及減少寄生蟲暴露的影響。

首先,研究人員將10-15枚寄生蟲卵餵給Nod2基因(與炎症性腸病和其他免疫紊亂有關)缺陷小鼠。蠕蟲成熟後,研究人員使用16 srDNA測序技術評估感染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擬桿菌(與炎症性腸病高危風險有關)和抗炎梭狀芽胞桿菌,並評估炎症性腸病的癥狀。他們發現,感染的小鼠擬桿菌減少1000倍,而梭狀芽胞桿菌增加了10倍。他們還發現,許多炎症性腸病癥狀如腸道出血和潰瘍已經解決。

接下來,他們評估了75位馬來西亞農村地區土著居民的腸道微生物群,他們的IBD發病率低,寄生蟲感染髮病率高。與附近吉隆坡的20位居民相比,發現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中有更多的梭狀芽胞桿菌和更少的擬桿菌屬。此外,他們發現這個地區接受過驅蟲葯治療的居民梭狀芽胞桿菌更少,擬桿菌更多。

「總的來說,這些數據支持我們的假設,寄生蟲感染促進梭菌屬群發展超過擬桿菌屬,」他們說。

「我們的研究可能改變科學家和醫生對炎症性腸病治療的看法,」 紐約大學微生物學家Ken Cadwell, PhD博士說。「患者言論和奇聞軼事讓許多人認為蠕蟲直接治療炎症性腸病,而事實上,它們對引起疾病的腸道細菌起作用。」

然而,許多克羅恩病患者不攜帶NOD2變異,因此可能不會對寄生蟲響應,他們說。

研究小組計划進一步研究「梭狀芽胞桿菌如何戰勝擬桿菌,並探索仍可產生這種效果的的無害梭狀芽胞桿菌,」根據研究。此外,他們打算探索蠕蟲感染後腸道微生物的改變作為治療一些炎性疾病的基礎。」

醫脈通編譯自:Parasitic worm infection may protect against IBD,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by altering gut microbiome. Healio,April 14,2016

推薦閱讀:

支原體特徵及感染與致病機理.doc
?患了中耳炎應注意什麼問題
這7點就是你不會感染艾滋病的理由!但很多人誤解了
化療避感染 飲食外出需節制
為什麼有時候割腕就會死,有時候手被砍下來都不會死?

TAG:寄生蟲 | 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