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真為影響英國大選而來?
曼徹斯特恐襲事件之後,筆者曾在評論文章里直言「這肯定不是最後一次」,沒有想到,緊隨其後的恐怖襲擊來得這麼快。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回顧去年歐洲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就不難發現,這種節奏完全符合當前恐怖主義襲擊的習慣方式———在某一國短時間內連續發動多起恐襲,以求達到最大的心理威懾,形成全社會深陷恐怖氛圍中的現實效果。獨狼無處不在,也許就在身邊。
不僅是英國,也許整個西方文明需要深刻反思這樣一個問題了:打擊恐怖主義襲擊,難道僅僅是一個社會治理的技術問題嗎?這難道不是一個需要深刻反省的文化問題嗎? 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沒有看到西方政界與學界對此問題有過系統深刻的討論。與二戰之後深刻檢討西方文明的歐洲知識界相比,當今歐洲一流大學與智庫大都醉心於技術效率的優化與空洞無味的討論。儘管在大學排行榜上美歐大學雄踞高位,但是,現實政治早已將西方文明的價值理念批判得體無完膚了。
有學者認為,一系列恐襲的目的是要影響英國大選的結果,持這一觀點的人大概受到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通俄門」影響。然而,這種推論缺乏一個最為重要的要素———什麼大選結果是恐怖勢力希望看到的?或者說梅與科爾賓的反恐立場有分歧,一個態度極為強硬,一個認為應該採取綏靖政策?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信息告訴我們,這兩位黨魁的反恐立場有實質分歧。特朗普上周在以色列說「反恐是好人與壞人的戰爭」,這話儘管在學理上極為粗糙,但西方大多數民眾的確是這麼認為的。我必須重申,英國政客們在反恐立場上沒有太多迴旋的餘地,因為民眾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極為統一,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執政,對待恐怖主義只會採取你死我活的戰爭立場。
近來日益膠著的選情倒是令人感到這一系列恐怖襲擊「也許」「似乎」與本次大選有那麼一些聯繫。原本毫無懸念的英國大選,就在最近有些撲朔迷離的味道了。據民調顯示,保守黨與工黨的差距日漸縮小,從兩位數落回到一位數,甚至縮小到不足5%。面對急轉直下的選情,梅政府居然朝令夕改,在涉及退休人員的民生問題上出爾反爾。在黨內「戰略家」的建議下,梅政府大談英國脫歐問題,試圖將選民的視線從民生問題中轉移開來。保守黨是英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大黨,梅4月突然宣布解散議會提前大選,也是因為她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局面,政治對手不堪一擊。可是當代英國民眾的政治口味就像陰晴不定的六月天,實在不可捉摸,理性的大不列顛人民似乎忘記了自己素來保守的政治傳統,開始喜歡說變就變了。這一切真與恐怖襲擊有關嗎?
要理解這一切,有一個因素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英國正處在其歷史命運的十字路口。脫歐帶給英國的,除卻一時的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無窮無盡的不確定性因素。為了儘可能減少脫歐對各行業的衝擊,英國希望能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僅僅是用於談判脫歐的財政支出和人員借調也會大大影響其他領域的正常發展。現實情況是,英國整體物價水平抬高,貿易和經濟增長速度也大為受到影響。即便是英國試圖收回的勞動力市場主導權,也絕不是簡單的事情。移民政策造成的技術型人才流失,短期內大量流失的勞工生產力,意味著要花費更高的價格成本。眾多享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保護的零售、酒店、醫保、工程和建築等行業也都遭受一定打擊;農業、高等教育等方面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危機。
因此,處於脫歐歷史大背景下的英國選民必定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焦慮,關乎民生大計的脫歐大業未竟事功,卻又一再遭遇恐怖襲擊,民眾潛意識中的焦躁不安感必定會大大增強。在評論兩黨支持率日益逼近的原因時,英國媒體認為「民眾對梅政府的新鮮感已經告罄了」。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其實在當前英國政治大環境下,任何政府估計都會是短命的。因為英國人多少意識到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了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代。面對發生的一切,他們根本不知道可以依靠誰。還是那句話,恐怖襲擊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畢竟還是零星出現的;真正的恐怖,是無所適從的生活境遇與不可理解的時代。(作者高健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薦閱讀:
※影響10億人的幸福邏輯圖!看完就懂了人生
※球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8雙鞋!
※歷史文化||蒙古人統治印度時期波斯文化對印度的影響
※痣長在這三個部位,影響財運和運勢,早點掉早好
※十個影響夫妻生育的風水:慎裝鏡子防男方精氣耗損